河南旅游文化资源研究
『壹』 河南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河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我提出来了六大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引导,形成科学合理的开发机制。民族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的主潮之一,应提高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重要性的认识。因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涉及多个方面和多个部门,必须强化政府的宏观引导及调控,形成科学合理的开发机制,实现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合理保护和科学开发,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多项有机统一。
(2)加强民族文化旅游理论研究。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需要科学的理论、知识和行之有效的手段。与开发和保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客观需求相比,理论的研究只是刚刚起步,还有待于科学化、系统化。需要依靠各学科的专家学者借助学科的理论知识、研究方法,站在时代的高度,对民族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再认识,深入探究其内涵,推动民族文化创新。
(3)突出特色,统筹规划。特色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生命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必须进行统筹的规划、分期实施。应优先开发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保证其优先发展,以带动整个地区民族旅游业的发展。
(4)开发中旅游点、线、面应有机结合,形成立体开发网络。选择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依托民族民俗博物馆、自然民族村落或模拟村落建立民族民俗旅游点;围绕这些旅游区(点) 的开发,实行区际合作,推动地区间联合行动,开辟民族民俗旅游线路;依托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城镇,系列开发成集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为一体的民族文化旅游区。在开发中要遵循特色性、保护性、参与性、文化性、乡土性等原则,防止旅游区原生文化的西化、汉化、庸俗化和城市化。
(5)培育人才,提高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质量和品位。提高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质量和品位,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尤其是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文化学、经济学及规划设计的人才。为此,必须加强人才的培育。要特别注意将纯正、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内容充实到各类教育培训中去。
(6)大力宣传,树立民族文化旅游的形象。要更新旅游宣传观念,把宣传促销看得和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设计与创新同等重要。应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手段,尤其是公共媒介和电脑网络的手段,加大对民族文化旅游的宣传,树立民族文化旅游的形象。
针对于国的文化旅游的开发,我们院曾经组织过各个方面的专家对其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倘若你想要进行系统的了解,推荐您阅读我们的研究报告:
1、《“情境再现”——文化体验模式创新的“六幕” 》
2、《主题公园成功开发的六大要素》
3、《打造“文化休闲名街”模式探索 》
4、《历史文化景点商业物业开发模式研究 》
关于文化旅游的开发,山合水易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典案例:
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我们提出来了六大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引导,形成科学合理的开发机制。民族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的主潮之一,应提高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重要性的认识。因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涉及多个方面和多个部门,必须强化政府的宏观引导及调控,形成科学合理的开发机制,实现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合理保护和科学开发,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多项有机统一。
(2)加强民族文化旅游理论研究。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需要科学的理论、知识和行之有效的手段。与开发和保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客观需求相比,理论的研究只是刚刚起步,还有待于科学化、系统化。需要依靠各学科的专家学者借助学科的理论知识、研究方法,站在时代的高度,对民族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再认识,深入探究其内涵,推动民族文化创新。
(3)突出特色,统筹规划。特色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生命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必须进行统筹的规划、分期实施。应优先开发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保证其优先发展,以带动整个地区民族旅游业的发展。
(4)开发中旅游点、线、面应有机结合,形成立体开发网络。选择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依托民族民俗博物馆、自然民族村落或模拟村落建立民族民俗旅游点;围绕这些旅游区(点) 的开发,实行区际合作,推动地区间联合行动,开辟民族民俗旅游线路;依托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城镇,系列开发成集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为一体的民族文化旅游区。在开发中要遵循特色性、保护性、参与性、文化性、乡土性等原则,防止旅游区原生文化的西化、汉化、庸俗化和城市化。
(5)培育人才,提高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质量和品位。提高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质量和品位,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尤其是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文化学、经济学及规划设计的人才。为此,必须加强人才的培育。要特别注意将纯正、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内容充实到各类教育培训中去。
(6)大力宣传,树立民族文化旅游的形象。要更新旅游宣传观念,把宣传促销看得和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设计与创新同等重要。应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手段,尤其是公共媒介和电脑网络的手段,加大对民族文化旅游的宣传,树立民族文化旅游的形象。
针对于国的文化旅游的开发,我们院曾经组织过各个方面的专家对其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倘若你想要进行系统的了解,推荐您阅读我们的研究报告:
1、《“情境再现”——文化体验模式创新的“六幕” 》
2、《主题公园成功开发的六大要素》
3、《打造“文化休闲名街”模式探索 》
4、《历史文化景点商业物业开发模式研究 》
『贰』 河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思考
我也不知道你的论点具体是什么,八成你还没拿定主意吧~我这篇是以龙门石窟为切入点探讨保护与开发的(当然文中还有其他案例),你可以作为参考,如果你是要写毕业论文的话,内容请自己增加!你零分的悬赏分,我还帮你写这么多字已经很仁义了,我从没见过这么小气的,还说自己是快要毕业的人了!!!!!!
“拿什么拯救世界遗产”
——论龙门石窟保护与开发的结合点
内容提要:
世界遗产的称号,正在成为中国各地用以吸引游客的吸铁石,尤其是财政贫瘠的地区,更是把遗产地视为生金产银的“聚宝盆”。但因此也产生了如何在保护与开发间寻求平衡点的难题。事实上,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诉求已经超越了对遗产地进行有效保护的需要。中国遗产地在保护与开发间摇摆的现实,已经或者将要使中国陷入窘境。
关键词:开发,保护,世界遗产
引论:
2004年龙门石窟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大谈旅游开发而极少谈及保护;龙门石窟管理局在编400多人中从事文物保护的仅有6人;龙门石窟一年的旅游门票收入达到5000万元,但用于文物保护的资金不足10万元;在核心保护区内,居然建起了占地500亩的豪华宾馆……这些事实说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既承受着风化、水蚀等自然危害的困扰,还遭受到另一种独特的人为破坏力量的侵蚀,这种力量来自于当地政府“开发大于保护”的政策思路。那么,对于龙门石窟这样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到底孰轻孰重?
不把握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世界遗产就只能成为世界遗憾。本文将从洛阳龙门石窟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根源出发,提出一些建设性的设想与建议,以期对包括龙门石窟在内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正文:
今年11月13日, “印象•河南2008省外媒体中原行”的记者来到美丽的花都洛阳,并参观了著名的龙门石窟景区。很多记者是第一次来到龙门石窟,一路上都在惊叹石窟佛像雕刻的精美。
11月24日,由自治区文化厅和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委员会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委员会主办的全国第十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在南宁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余名相关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科技考古、大型遗址与考古现场保护、馆藏各种材质文物保护、博物馆环境等方面所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进行了学术交流。部分代表对科学分析在钱币上的应用、龙门石窟日常维护中的封缝技术和广西古代铜鼓合金成分及金属材质研究等课题进行主题发言。
作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龙门石窟,自古就是险要关卡,交通要冲,是兵家必夺之地。而又为山清水秀,环境清幽,气候宜人,素为文人墨客观游胜地,恰因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故而古人择此而建石窟。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而形成了南北长达1公里、具有2300余座石窟、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其规模大,艺术品位高,成为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一簇奇艳。世界遗产委员会就曾评价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朝年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如此文化奇葩,自然要好好保护呢?然而“一定要围绕XX做好旅游业这篇大文章。”相信这样的话语人们耳熟能详。国内世界遗产地的各级官员们,最希望的或许就是利用好世界遗产这块“金字招牌”,招揽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为所在地带来大把大把的钞票,来者当然多多益善。龙门石窟正处于这样的尴尬境地,作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洛阳龙门石窟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但风化、水蚀、生物等病害始终困扰着这座具有1500年历史的石窟,保护龙门石窟更加刻不容缓。
据广西日报称,第十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汇聚了国内考古文物保护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出版论文集《文物保护研究新论》,收录论文76篇,加强了全国有关文物单位、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文物保护科技研究工作者的交流与联系,是该领域高规格的学术盛会。此次学术会议的成功举办,将对我国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话虽如此,但结果如何,还待盖棺定论。眼下,先撕开这些华丽的外表,更多地了解龙门石窟:
近日,又有网友爆料“洛阳龙门西山惊现27套神秘别墅!”(见附图)引发了媒体和网友的关注。之后,引起国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洛阳市政府在管理上存在的盲点:
别墅区位于洛阳市郭寨村,村民郭兴高告诉记者:“这片房子是我弟弟郭君高和他的一个朋友投资的。我弟弟长年在北京做生意,他想把北京风景名胜区附近的休闲度假旅游模式引入俺村。这片地一共20多亩,属山坡地,符合退耕还林的条件。村里把这片地从村民手中收过来后,租给我们。我们对村民的补偿也已经到位,一亩地4.5万元。这个休闲度假村包括餐饮和住宿,现在建的别墅,全是度假村的客房。”
西山是石窟较为集中的区域,精美绝伦的卢舍那大佛就在西山。但据当地村民表示,他们从不知道这块地在保护区范围内。
郭寨村原属伊川县,2008年5月,划归洛阳市洛龙区管辖。但至今,洛阳市龙门文化旅游园区尚未正式成立运转,相关的移交工作也没有进行。调查组成员、洛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杨晓阳表示:“从目前看,这里未建设任何垃圾、废水、废物的处理措施,一旦建成投入使用,肯定会对石窟保护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我们坚决叫停了这一工程。而且,至今投资方和政府相关部门均未拿出相关手续,所以这片建筑可以定性为违章建筑。”
我认为,行政区划调整是客观存在,但却不是相关部门推卸责任的理由。27套别墅从动工到主体完工,政府监控出现空白,相关单位要承担责任。现在,有关部门已经开始调查此事,相信这一次一定会追究失职单位和相关责任人。
2008年12月11日,迫于各方压力,郭兴高和弟弟郭君高开始安排工人拆除龙翔山庄的围墙。国家文物局文保司副司长李培松12月11日向记者表示“在龙门石窟保护区建造别墅肯定是违法的。”“目前,世界遗产保护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缓冲地带等‘模糊地区’。”李培松还说,“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要求,任何一处世界遗产地在申遗时,都要作核心保护区、控制和缓冲地带的保护规划,以保护遗产地的整体风貌景观。世界遗产的缓冲地带不是不可以搞建设,但是建设项目一定要经过地方和国家文物部门批准。龙门石窟在建的这批别墅,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文物局一无所知,肯定没有履行报批手续。”“当然,河南洛阳此次的处理方式还是不错的,已经叫停工程,正在解决问题。”
官方的发言我们暂且不追,我整理了一下手头的资料,将龙门石窟在保护和开发上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以下3点:
1.技术落后,经费不足,缺乏专业人才
早在2004年,就有两个国际合作保护项目曾在龙门石窟开展。我国有关部门为此项目先后投入900万元人民币作为配套资金,意方则投入144 万欧元作为设备购置、培训、奖学金等方面的经费,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支持和保障。但实际上,这样的国际合作保护项目一直存在着争议。国内著名文物保护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陆寿林说:“做项目不能一切都从零开始,龙门石窟研究所在过去40多年的保护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众多诸如灌浆加固、清洗油烟等世界先进的石窟保护技术方法,这些成功经验在项目中应该得到总结和吸纳。”陆寿林还说,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最大的目的就是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方法。既然有些方面我们领先了,再重复去做,一来浪费时间,二来浪费有限的人力和资金。一位龙门石窟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也认为“目前这两项国际合作项目加起来也只是在解决4个洞窟的问题,相比龙门石窟2300个洞窟来说这只是凤毛麟角,但如今严峻的石窟保护问题都被这些华丽的国际合作项目掩盖了。”
这次中意合作文物保护修复培训项目意大利石窟保护专家VaKalis.NiKos 认为,龙门石窟除了大洞窟,更多的被长期忽视的小洞窟风化和剥蚀也非常严重,小洞窟也是龙门石窟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次中意现场保护修复培训只能帮助龙门石窟解决极小的问题,大量急需开展的抢救工作还是要靠龙门石窟自己去解决和完成。
2.公众自觉保护意识差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杜越说,世界遗产不仅是我们从祖先手中继承的稀世珍宝,更是我们从子孙后代手中暂借来的后世财富。保护好遗产是我们上对祖先,下对后代的光荣而艰巨的责任。 然而,看看我们这些后代都做了些什么吧:
景区内,游客素质不高,乱抛垃圾、乱刻画现象屡见不鲜,严重破坏了景区环境;滚滚人流给龙门石窟带来了巨大压力,特别是黄金周期间, 尽管我们一直在强调:“保护第一,开发其次”,但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认,世界遗产的名头确实能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据最新数据,河南仅去年一年旅游接待量已突破1.7亿人次;今年“五一”黄金周5月2日,洛阳龙门石窟共接待游客3.1万人……人流量增加无疑给景区带来经济收益,但同时对遗产地带来一定的破坏
虽然我们也希望,世界遗产在“保护”的前提下,能提高当地的生活水平。但值得强调的是,申遗项目不是唐僧肉,人人都争着抢着要一块,更不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应该是块宝玉,值得我们每个人去保护,甚至不惜经济代价。
3. 重开发、轻保护
a. 行政管理保护体制不健全缺少针对性法律法规
事实上,洛阳市政府自然也知道,保护重于开发,虽未制定出针对性法规,但《洛阳市龙门石窟保护管理条例》(一部擦边球的法规)已多次提到开发应遵循石窟原貌,应合理规划实施。洛阳市政府还曾宣称:“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求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平衡点。”然而如此种种都只限于公关。
04年龙门石窟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共出席了来自国内外的160多名石窟研究保护专家。一位与会者说,让他不可理解的是,作为龙门石窟管理局的一位主要领导,在会议上却仅仅是围绕着怎样开发龙门石窟的旅游资源长篇大论,对于如何保护却极少涉及。而洛阳市委一位主要领导除了大谈旅游开发,更只字不提保护。“开发重于保护,领导的发言多少反映了龙门石窟近年来的发展思路。”这位与会者直言。
据龙门石窟管理局有关人员介绍,目前管理局在编400 多人,而从事石窟保护工作的专业人员却只有6 人。“两年来,龙门石窟管理局已新进人员20多名,而文物保护专业人员竟然没招过一个。”龙门石窟文物研究院保护中心一位人士透露,龙门石窟目前年门票收入已达到了5000万元,但每年真正用于文物保护的资金却还不到10万元。这位人员还提到了这样一个事实:国家文物局1999年为保护修复龙门石窟拨专款30万元,河南省文物局要求省古建研究所负责维修工程,而该所因缺乏技术人员根本无实施条件,至今这笔专款还留在河南省文物局不能使用。
b.商业化痕迹日渐明显,地区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矛盾日趋尖锐
除了上面提到的西山别墅群外,这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座从属于龙门石窟管理局,坐落在龙门石窟“核心保护区”的东方宾馆。仅修建东山宾馆,龙门石窟管理局贷款金额已达上亿元。
站在龙门石窟的西山向东山望去,清晰可见两处建筑群:一处是唐代的香山寺,另一处就是东山宾馆。按照龙门石窟景区图的标志,东山宾馆所处位置在世界文化遗产圈划的核心保护区内。如此严重违反《洛阳市龙门石窟保护管理条例》的建筑物,从2002年开业至今,生意兴隆,政府自然也没有要拆的打算!
这座与香山寺和白园(白居易墓地)仅一墙之隔的东山宾馆,于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半年后,破土动工。占地500亩,地处世界文化遗产景区内,与龙门石窟隔河相望。”一块刻有“景区核心保护区”的石碑与宾馆区内的豪华别墅近在咫尺。游客如想连线游览,必须要穿过宾馆区。
世界遗产核心区是否可以建宾馆,建多大规模?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巨大的经济利益仍然驱使遗产地所在的地方政府作出一些杀鸡取卵的决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工作人员曾说,如果龙门石窟违规改建情况属实,世界遗产中心将会派专家组进行反映性调查。针对这个问题,河南省文物局就东山宾馆问题出示的一份情况说明,大意是:东山宾馆原为一处康复中心,申遗中已纳入改建计划,现在宾馆面积已由原来占地6000多平方米缩减到5000多平方米,改建中没有违规扩大面积。而按东山宾馆宣传册上占地面积500亩的介绍,已超出《说明》中所提到的5000平方米的60多倍。龙门当地居民也反映,“现在的东山宾馆比原来的康复中心扩大了很多”。
龙门石窟为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1999年起,洛阳市花费2亿元对景区内不利于文物保护、危害石窟安全、影响景观的建筑和设施进行了清理和拆除。其中,投资2000多万元的人造景观“中华龙宫”被炸平。“龙门石窟景区已为历史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东山宾馆千万不要重蹈中华龙宫的覆辙。”一位石窟保护学者不无担忧地说。
此外,随着经济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移动,一些目前非世界遗产但可在未来申报的民族传统文化,正在遭到侵蚀、削弱,甚至已被外来文化代替,地区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矛盾日趋尖锐。
如今,在龙门石窟的附近,我们又发现了另一个北魏时期的石窟——西沃石窟,为搬迁,整座石窟被分割成7块,据官方宣称,经修复建设,神秘的西沃石窟已经具备了与广大游客见面的条件。但我仍然担忧,过多的修复开发,西沃石窟会否成为下一个龙门石窟呢?
于此,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其它世界遗产的情况,中国的其它世界遗产,绝大多数已成为旅游景点,为中国和世界所知,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大量游人,这给国家和地方政府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过分开发世界遗产的旅游潜力,又会带来可怕的后果。敦煌莫高窟壁画,因旅游人数的倍增,呼出二氧化碳增多加速了壁画氧化。张家界景区因为滥建房屋,游人过多,导致植被和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泰山景区因增加观光缆车方面引起诸多争议……在《中国世界遗产的终结》一书中,作者列举了中国虐待世界遗产的十大酷刑,分别是:泰山的杀鸡取卵及多此一举,明孝陵画龙取睛,都江堰的画蛇添足,武陵源风景区的自甘堕落,孔庙的简单粗暴,北京周口店放任自流,乐山大佛的东施效颦,故宫的旁敲侧击,秦始皇陵的心口一刀。此外,还有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平遥古城墙。这个已有六百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接连三次坍塌。这一事实不禁引发人们的深深担忧:这六百年的古城墙未来是否会在我们面前一段段地塌落,最终从我们的眼中消失。
有专家指出,龙门石窟面临的问题是我国不少世界遗产地遭遇的一个缩影。如何吸取教训,避免我国世界遗产地走向困境和没落,应该引起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从上述例子及龙门石窟的问题剖析中,我们不难发现,造成龙门石窟开发与保护两者冲突如此尖锐的根源所在是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之间关系的极端不平衡!而其中,以经济价值取代文化价值正是这种极端不平衡的主要表现。更深入浅显地说,就是人们只会嘴上保护第一开发第二,但脑子里想的却是“金钱”大过“文化”。最近,通过大量案例的分析和整理,我还发现,虽然我们的确应该提倡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保护技术与理念,但在国内,这种借鉴很多时候从一开始就是以发展旅游业,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于是“保护”成了变相的“开发”,因而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在Bob Mckercher和Hilary Cros共同编著的《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提出,很多文化遗产因为不能很好的创利,导致保护资金不足。于是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朱陆平翻译的同名著作中就大大夸大了开发的重要性,书内涉及到的管理也着重体现开发大于保护的思想,且大大弱化了一旦保护与开发出现冲突时带来的严重后果。这类著作的流行也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部分文化遗产地的管理者们。或者也可以这么说,这类著作之所以能够流行,也是“投其(管理者)所好”罢了。这点从管理上的“三权”混淆就能很清楚地看到。
当然,保护和开发世界遗产的旅游资源间的冲突并非无法解决,国内外也确实是有值得借鉴例子可供参考的:
故宫、承德避暑山庄,武夷山等世界遗产,都比较成功地处理了保护与利用、学术研究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在开发保护中不断丰富世界遗产内涵,获得了社会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做好功能分区,旅游和保护两者完全可以相辅相成地发展。在文物遗产保护范围内,不准搞任何经营开发,游客在这里就是享受文物本身;保护范围以外,则可以搞各种旅游服务。
再有西方人的立法:欧洲历史文化保护的立法思路非常明确,它强调保护工作不是独立进行而是多元的,将保护与资金、住宅建设、税收、政府职能、公众参与等联系起来,目的是为保护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整个体系使得保护工作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政府和民间的力量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再比如像巴西的黑金城自1980年被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后,为了保持城市的建筑风格,根据该市保护文物古迹的规定,城中没有修建高大的旅馆和购物中心,一切都保持着典雅古朴的风格。城中的小路全部用石块铺成,至今市内没有一条柏油马路。漫步在黑金城内,人们自然想起17世纪的巴西,想象那个繁荣昌盛的采金年代。时代变迁,现代化之风似乎没有吹到这里,致使这里依然保持着建城之初的风格。据介绍,良好的保护为黑金城带来了更多的国内外游客。
在利用世界遗产、充分开发其经济价值的同时,巴西各级政府在保护遗产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环保教育在巴西比较普遍,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比较强。巴西人很小就知道一个香烟过滤嘴、一个塑料袋、一个易拉罐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腐烂,乱扔这些垃圾会对环境造成何种危害。这不仅保护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福了子孙后代,而且也对保护世界遗产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潘塔纳尔沼泽地游览,不管是乘车还是坐船,从来没有看到一个巴西人乱扔烟头、空饮料瓶等,人们都自觉地将废弃物放到垃圾桶里。
巴西人对各种野生禽类保护有加,凡旅游结束、即将离开的游客都要经过检查,主要检查对象是野生小动物和禽类。热情好客的巴西人欢迎世界各地的游客到各自然保护区领略大自然的美景,但遇到偷猎、走私动物和禽类者也毫不客气,除全部没收外,还要处以高额罚款。
综上所述,切实加强世界遗产的科学保护与有效开发,我认为应从三方面着手:
首先,提升发展理念。既要全面系统地总结中国世界遗产地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又要学习和借鉴各国各地区的先进做法,确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当然,要保护世界遗产除了要遵守国际上对世界遗产保护的基本准则外,还必须从我国当前的实际国情出发,从世界遗产地居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出发,而不可以也不可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通常做法。)目前最重大和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必须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世界遗产保护法》,将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真正纳入法治轨道。从而全面提升游客素质,加大控制客流量。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像日本那样,把保护世界遗产提升到全民运动。从长远来看,这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另外,就当前而言,激发公众的保护意识,通过公众呼声和社会舆论来平衡保护与开发也是可行的,比如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圆明园防渗工程”。
其次,采取有效措施。
就龙门石窟而言,除制定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龙门石窟管理条例》外,还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 重组“龙门石窟管理局”,其下各部门清楚划分为世界遗产管理办公室,党委办公室,组织部,政法委,统战部。鉴于以往管理体制的迷失,此次必须重新确立“保护第一”的指导思想,实施分级管理(除上述各部门外在世界遗产办公室下面又可细分为宣传部,文化处等,对不符合要求的人事及时调整处理。)与时俱进地管理,以保护自然、弘扬文化为前提,充实其文化内涵,提升其环境友好品位,建立保护与开发并重、开发服从保护的工作机制。让管理局真正成为“文化遗产的守门人”,最终以龙门石窟的独特性去补充和丰富世界遗产事业,达到世界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并举!
2.对遗产地现有的建设项目进行依次清理,该地区及外围保护区将不再审批新的建设项目,做好功能分区,规定在文物遗产保护范围内,不准搞任何经营开发等。避免再次出现类东方宾馆和别墅群事件。
3.继续加强对外交流,争取国内外组织的支持与合。虽然之前的合作并非十分成功,但仍需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与人才,并加大国内外组织的合作,以期对龙门石窟进行更全面有利的保护。
最后,完善科学模式。要在科学发展理念的带动下,在有效措施的推动下,逐步形成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相互促进、文化传承与环境保护交相辉映、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同时兼顾的模式,为世界遗产的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旅游文化学》谢元鲁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04
《旅游开发与文化变迁》宋晓莲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11
《世界遗产的终结》国家地理杂志200811
《世界遗产精神》刘红婴 华夏出版社200601
《洛阳市龙门石窟保护管理条例》洛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90530
《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Bob Mckercher和Hilary Cros著 朱陆平译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10
《拿什么拯救世界遗产》http://travel.sohu.com/s2006/sjycbh/
《龙门石窟:保护与开发的对决》http://www.hnta.cn 2004-10-8
《世界遗产组稿:巴西开发和保护世界遗产并举》殷永建/新华网里约热内卢7月2日电
《全国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在邕举行》蒋林/广西日报2008年11月27日
《国家文物局:在龙门石窟保护区建造别墅肯定违法》人民日报20081212
《保护第一 开发其次》米华/今晚报2008-9-20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和开发,结合点在哪里》张振胜
附图 (龙门石窟处别墅群示意图)
『叁』 《河南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的论文怎么写啊急需!!
万仙山,值得一看!!!!!!!
『肆』 河南省为什么要从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到文化强省的战略转变
河南文化资源,历史资源,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所以文化强省是河南省强省最近的路。
『伍』 河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流域的中原腹地,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大量的史书记载和对8000年前的裴里岗文化遗址、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5000年前的龙山文化、炎黄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可以证明中原地区就已经进入了人类社会的早期文明。从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夏王朝的建立,到公元13世纪的金代灭亡的3500年间,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更有无数英雄豪杰金戈铁马,逐鹿中原,圣人贤达、名流雅士八方荟萃,在中原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活剧,并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殷商甲骨文、商周的青铜器、春秋礼器、战国车马坑、汉代画像砖雕石刻、北魏、隋、唐石窟造像艺术等,无不展示出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龙门石窟的恢宏壮丽、河南博物院的大气磅礴、少林功夫的高深叵测、洛阳牡丹的国色天香、清明上河园的宋都风情以及蕴含于洛阳、开封、安阳三大古都深厚的历史文化淀积,无不展示出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的丰富多彩。
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河南省的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很大的发展。“九五”期间,全省各地通过多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景区、景点有300余处,龙门石窟、关林、白马寺、嵩山少林寺、龙亭、铁塔、宋陵等一大批名胜古迹景点面貌焕然一新,一些新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休闲度假旅游景区景点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清明上河园、包公祠、云台山、石人山、白云山、重渡沟、龙峪湾、查岈山等景区景点逐步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围绕旅游资源的开发,全省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新郑、洛阳、南阳三个机场开辟的国内航线通达全国各主要城市和港澳地区;以郑州为中心的高速公路网四通八达;横贯东西的陇海铁路与南北走向的京广铁路、焦柳铁路、京九铁路分别在郑州、洛阳、商丘交汇,使河南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郑州北站和全国最大的铁路货运站-郑州东站,在全国铁路运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全省现有国际国内旅行社530多家(其中国际社32家),旅游涉外、星级饭店300多家,旅游车船公司55家,旅游涉外定点单位150多个,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初步形成了有一定档次和规模,功能齐全、协调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特别是通过近年来开展的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和旅游景区等级质量评定工作,使河南的旅游环境和旅游管理水平、接待服务质量有了很大地改善。目前,全省已经有郑州、洛阳、开封、濮阳、济源、登封等6个城市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行列;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嵩山少林寺、开封清明上河园、包公祠、林州红旗渠、焦作云台山等15个景区景点,进入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行列;龙门石窟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岳嵩山、焦作云台山和内乡的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分别被列入国家地质公园和联合国确定的世界生物保护圈。这些,都为河南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河南的文化旅游资源可概括为五大特色,即“古、河、根、拳、花”。河南是古文化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居全国前列,馆藏文物达130万件,占全国馆藏文物总量的八分之一。安阳古都的殷商文化、洛阳古都的汉、魏、隋、唐文化、开封古都的宋文化,浓缩了中国从夏代到金代3000多年灿烂历史文化的精华;黄河在河南境内有700多公里,横贯三门峡、洛阳、济源、郑州、开封、濮阳,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也很有特色,三门峡“天鹅湖”的自然古朴,郑州黄河游览区的波澜壮阔,开封柳园口的“悬河”奇观,洛阳、济源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恢宏壮丽,展示了中原大黄河“充满野趣和史诗般的辉煌”的无穷魅力;源于中岳嵩山少林寺和温县陈家沟的少林武术、陈氏太极拳,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功夫之乡-武术健身游,一直是我省对外进行市场宣传促销的主打品牌;河南是东方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轩辕黄帝的故里在河南,黄河文化的主脉在河南,佛教、道教、儒教的发源地在河南,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许多古代圣贤出自河南,遍布海内外的客家人的祖地及中国《百家姓》中的四百多个姓氏中的73个姓氏,其中包括当今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这对于众多的海外华人来说,河南是他们魂牵梦萦的寻根谒祖之地;此外,洛阳的牡丹,开封的菊花,千百年来在全国也独占鳌头,每年4月的洛阳牡丹花会和10月的开封古都菊花会,在海内外也很有影响。
此外,河南还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竣工,在中原地区造就了一处宽3公里,长132公里,水域面积近300平方公里的高峡平湖壮丽奇观。近年来开辟的“大黄河游”和“黄河漂流”,被游客誉为“充满野趣和史诗般的辉煌”。郑州的中岳嵩山、洛阳的龙门山、信阳的鸡公山、焦作的云台山和王屋山都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随着近年来河南旅游业的发展,豫北的太行山、豫西南的伏牛山、豫南的桐柏山、大别山区,也都相继开发出一大批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如焦作的云台山、青天河、神农潭、安阳的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济源的五龙口、鹤壁的云梦山、平顶山的石人山、洛阳的白云山、鸡冠洞、重渡沟、龙峪湾、南阳的老界岭、龙潭沟、宝天曼、驻马店的查岈山、薄山湖等,这些对海内外旅游者同样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2002年,我省接待入境旅游者达41万人次,同比增长12.14%;旅游创汇1.46亿美元,同比增长9.4%;接待国内旅游者6271.53万人次,同比增长11.7%,国内旅游总收入409.13亿元,同比增长9.25%。首次实现接待入境旅游者突破40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6000万人次大关。
近几年来,河南省国内旅游市场发展势头迅猛,呈现出持续、全面、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但国际旅游市场的发展上,与先进省份的差距在逐渐拉大。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入境旅游市场,2002年,我省入境接待旅游人数排在全国第20位,旅游创汇排在全国第21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河南旅游产品缺乏知名品牌,很难成为海外旅游者的首选目的地。
河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依托丰富的资源,河南推出过许多专项旅游产品,如:大黄河之旅、佛教之旅、修学之旅、书法之旅,以及豫北、豫西民俗风情旅游线等。但是河南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一直很低,来河南的海外旅游者主要依附于传统的北(京)西(安)洛(阳)上(海)线,在境外销售的河南产品其实只是北西洛上线的一个点,真正的纯河南产品很难进入市场。
2、入境旅游者在河南逗留城市偏少,区域发展相当不平衡。
河南有18个省辖市,但是来河南的海外旅游者大部分只是到郑、汴、洛三地,三门峡、南阳、安阳等主要旅游城市年接待量很少。
3、与产品相匹配的诸要素欠缺,严重影响市场的可进入性。
河南境内目前只有3个机场,除了郑州新郑机场开通了至香港的航班外,尚未开通一条国际航线,造成了入境旅游线路连接困难,境内外旅行社成本增加,销售积极性受挫。各主要旅游城市缺少晚间娱乐项目,也缺乏特色鲜明的旅游商品。既影响了城市形象的推广,又不能最大限度地留住游客,扩大旅游消费,更影响了境外旅游者来河南旅游的兴趣。部分城市宾馆设施落后,不能符合境外旅游者的接待要求。许多城市外语导游员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河南产品在海外市场的推广。
4、市场促销力度不够,河南产品知名度不高。
与其他省份相比,我省对旅游宣传促销的投入偏少,在重点市场只能做蜻蜒点水式的宣传促销,有许多城市甚至没有专项促销经费的预算。各级旅游部门在搞产品开发的同时,忽略了市场开发。其次,各级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尚未形成合力,难以产生轰动的宣传促销效果。
5、三大市场发展不平衡,入境旅游增长缓慢。
国家旅游局明确的方针是: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但是由于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经营操作主动性强、利润较高等经营特点,客观上现在形成的情况是:国家旅游局倡导的是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地方政府重视的是国内旅游,旅行社抓得最狠的是出境旅游。尽管追求的都是发展,但是忽视入境旅游的开发,其结果不仅是接待人数和创汇指标的低水平徘徊,还将会影响我省旅游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完全对接和产业整体水平的升级。
总之,今年我们仍将面临复杂多变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河南旅游已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的阶段,我们必须要认清形势,内练素质,抓住机遇,乘势发展。我们认为,要争取我省今年的旅游市场有新突破,需要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完善产品要素配置,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调整产品结构,推出有河南特色的品牌产品和河南自己的主打产品,开发河南深度旅游。三是定位重点市场,加大促销力度,扩大市场份额。
河南省政府对发展旅游业十分重视,已把旅游业作为全省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去年6月份,河南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郑州、开封、洛阳、三门峡沿黄河旅游城市发展旅游业的决定,郑州、洛阳、开封及三门峡沿黄旅游线这“三点一线”位于我国东西部旅游发展的结合部,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协调配套,旅游重点区域的优势十分明显。为此,河南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十五”期间,每年拿出6000-8000万元资金,加大对“三点一线”及全省旅游开发建设的投入,以“三点一线”丰富的古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嵩山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黄河小浪底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开封宋都景区水系疏浚和环境整治工程,三门峡黄河金三角旅游配套工程,商丘商祖文化区及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开发工程,及国家旅游局提出的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扶贫试验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开发创新工程等为重点,用3—5年时间,建设一批国际知名国内著名的、在旅游市场有竞争力的旅游景区景点,将“三点一线”建成辐射带动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旅游线,重点开发以古都、名寺、祖根、功夫为特色的文化观光、寻根朝敬旅游项目及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旅游项目。
『陆』 河南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论文
新乡学员旅管
『柒』 关于洛阳旅游资源的调查报告
洛阳,原作“雒阳”,古为豫州的一部分,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因境内有伊、洛两水,也旧称伊洛。东与郑州市相连、南与平顶山市南阳市相邻、西与三门峡市相接,北隔黄河和焦作市相望。
历史
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旅游城市,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晋共13个王朝在此建都。以洛阳城为都将近千年,仅次于西安,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洛阳在明清时期为河南府治,民国时期设有专员公署,1948年置洛阳市,但为县级市属洛阳地区管辖,1956年升为地级市(省辖市)。
地理气候
洛阳位于中国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游。境内有黄河、洛河、伊河、涧河、瀍河。东有虎牢关,西有函谷关,北有邙山,南有伏牛山。毗邻中岳嵩山。自古以来既是兵家的必争之地,也成了历代帝王建都筑城的理想场所。“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洛阳市境内为豫西小盆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多种类型。
洛阳市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大风多,夏季炎热多雨且集中,秋季晴和日照长。年平均气温:14.7℃,年平均降雨量:601.6mm。
行政区划
现辖6区1市8县:
市辖区: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瀍河区、洛龙区、吉利区。
县级市:偃师市。
县:孟津县、新安县、宜阳县、伊川县、嵩县、汝阳县、洛宁县、栾川县。
经济
历史上的洛阳居华夏腹心,和长安一起作为东西二京达两千多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至元代后衰落。 近代传统上的洛阳城的经济(晚清到民国)并不是以农耕经济支持的,据老人们讲,过去的洛阳城内居民十之八九靠倒卖文物为生,即盗墓,甚至发明了中外闻名的考古工具——洛阳铲。
现代的洛阳市是一个建国后的新兴重工业城市,是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的工业中心之一,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洛阳就有7个。一些与军工相关的重工业,拖拉机、轴承、矿山机械、铜加工等全国领先。但是随着改革后暴露的一些体制问题,20世纪90年代,国有的大型重工业企业十分艰难。近年来由于政府的成功运作,洛阳的发展恢复了较快的速度,以机械工业为主,还有冶金、建材、石化、纺织、食品等门类的工业开始复苏,是一个恢复生机的工业城市。
洛阳市政府同时从“工业城市”和“旅游城市”两条路出发,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也很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洛阳三宝“唐三彩、宫灯、仿青铜器”是传统工艺名产。所产杜康酒为中国名酒,有2500多年的历史。
交通
铁路:陇海、焦柳铁路,境内陇海复线1984年实现电气化。
国道:连天、晋襄两条公路干线在此交会。黄河公路大桥贯通黄河南北。
高速:连霍、太澳、洛少高速公路横贯其间。
机场:洛阳机场(LYA)。净空良好,年可起降天数在国内机场中最高。
资源
境内生物资源丰富。有华山松、冷杉、桦、油桦等林木。还有党参、黄芩、防风、天麻等珍贵药材。
洛阳牡丹誉满中外,素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称。
动物资源居河南省首位,有獐、貂、水獭、大鲵及多种珍贵鸟类。
矿产资源丰富,有黄金、钼、铅、铝、铜等。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烟草等。
人口与居民
总人口630多万,市区人口140万。
洛阳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全市共有32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60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98.8%, 其他少数民族近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人口比较多的有回族、满族和蒙古族。
洛阳是个移民城市,居民来自中国各地。经过中华民国初期的灾荒,洛阳的人口大幅减少,许多人逃往临近的省份(如陕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发起“支援国家建设运动”,大量知识分子,工人从东北、上海,江苏等地迁入洛阳,这些人及其后裔在洛阳的城市人口中的比例很高,约占40%强。但随着近年河南发展的相对落后,这部分人中逐渐出现了外迁(前往较大城市或外国)的现象。在分布上,城市的涧西区和西工区的外来移民最多,原因主要是该地区是洛阳的新区和大型国有企业聚集区,这一地区的普通话使用率最高,而老城区与瀍河回族区大多为原住居民,工商业先对落后。
文化旅游
洛阳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 《道德经》,《汉书》,《资治通鉴》等俱在此著成。龙门石窟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
从河图洛书,到春秋时期,孔子和老子在此探究礼义;汉代,张衡在此发明地动仪,写下《二京赋》;六朝时期,这里出现了建安风骨、竹林七贤;唐代,李白和杜甫在此把酒论诗,白居易和元稹在此互相唱和;宋代,司马光在这里修成《资治通鉴》
国花牡丹
洛阳的气候和土壤很适合牡丹的培育,所以洛阳的牡丹花很有名气,牡丹历来被誉为“花中之王”,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通常人们会用雍容华贵来赞述洛阳牡丹。牡丹在洛阳的专门栽培,可以追溯到唐代或唐代以前,有武则天招百花祝寿,唯花王牡丹迟到,武则天大怒贬牡丹至洛阳的传说。在今天,洛阳市政府也把牡丹的栽培作为发展经济的旅游资源之一来重视,市内和郊区都有几个大型的牡丹栽培基地,他们兼有旅游、研究的作用,每个基地都有火车站直达的公交车。
名胜古迹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4公里的龙门山西山,是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著名洞窟有古阳洞、宾阳洞、万佛洞、看经寺等。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东7公里,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被誉为“释源”、“祖庭”,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
关林庙是三国时蜀国大将关羽的衣冠冢。
白园位于龙门山东山,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陵墓。
古墓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座地下式的古墓博物馆。
千唐志斋位于洛阳西50公里的新安县铁门镇,是中国最大的墓志石刻集中地。现存石刻1400余件,其中唐志1185件,故称“千唐志斋”,有石刻唐史之称。
白云山位于洛阳南88公里处。属天然原始森林,占地四万余亩,山峰雄奇巍峨,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37座,玉皇顶海拔2211.6米,为中原第一高峰。
重渡沟
龙峪湾
天池山
木札岭
倒回沟
花果山
鸡冠洞位于洛阳西南160公里处,是一座天然石灰岩溶洞。该洞全长1800米,观赏面积23000平方米,洞内钟乳石形态奇异,景色瑰丽,被称为北国第一洞。
洛阳牡丹久负盛名,驰名中外,每年4月15日至25日举办的“牡丹花会”游人如潮。2005年后4月8日至5月8日举办“牡丹花会”。
黄河小浪底水库
玄奘故里位于洛阳市东30公里处缑氏镇陈河村,后人为纪念唐代旅行家、翻译家、佛学家玄奘的卓越成就,修建了唐僧寺,寺内保存完好的一座大殿,是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重修的,四周山川连绵,风景宜人。
东周文化广场包括一座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左右的车马坑博物馆,博物馆主要由车马坑展览馆和东周文物陈列馆共同组成。
文化遗址有仰韶遗址、红旗屯遗址、王湾遗址、二里头遗址等。
名胜古迹还有洛阳八关、太室阙、嵩阳书院、山陕会馆、西汉壁画墓、中岳庙、塔林、关林等。
科研
洛阳轴承研究所 国家轴承检测中心
中国一拖技术中心 国家拖拉机检测中心
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
洛阳黎明化工研究院
洛阳空空导弹研究院
中国一航洛阳613研究所
洛阳矿山机械研究所
中国石化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教育
河南科技大学 原洛阳工学院。由洛阳工学院,洛阳农专,洛阳医专等合并而成。
洛阳大学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历史最悠久、久负盛名的高级外语人才培养基地。
洛阳师范学院 原洛阳师专。优秀教师培养基地。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原洛阳建材专科学校。建设部重点院校。
洛阳第一高级中学 洛阳历史最悠久的中学之一,首批河南省示范性高中。
拖一高 首批河南省示范性高中。
轴一中 首批河南省示范性高中。
孟津一高 孟津县重点中学,首批河南省示范性高中。
新安一高 新安县的重点中学,洛阳市重点中学。
友好城市
日本冈山市,于1981年4月6日缔结
回答者:286847002 - 魔法师 四级 2-6 18:54
洛阳旅游介绍
洛阳,因为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起,历史上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时间长达1500多年。悠久的历史留给洛阳光彩夺目的文化遗产和取之不尽的旅游资源。
洛阳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其中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官办佛教寺院,洛阳古墓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墓群,此外还有二程墓、白园、关林等一大批历史遗迹。
洛阳的自然风光同样引人入胜,“天津晓月”、“龙门山色”、“洛浦秋风”、“马寺钟声”等洛阳八景风格不同,景色秀丽,畅游其间,定会使您乐而忘返。
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阳而得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夏太康迁都斟 ,商汤定都西毫;武王伐纣,八百诸候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相袭,共十三个王朝。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隋唐时人口百万,四方纳贡,百国来朝,盛极一时。
1948年,洛阳解放,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析洛阳县城区为市,与洛阳县并置。次年12月,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称洛阳市人民政府。1954年,洛阳市升格为河南省直辖市。次年洛阳县撤销,一部分并入洛阳市,其余部分划入偃师、孟津等县。
近年来,洛阳市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为龙头,相继实施了以“建设7路5桥1园、整治3个景点、搞好3项公益设施”为主要内容的“75133”工程,以绿、亮、净、美、畅为主要内容的“五大形象工程”和以景区建设治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文明景区、文明城市”工程,,大规模改造了城市进出口道路和市区路网,兴建了东西长达14公里、绿地147万平方米、水面148万平方米的洛河风景游览区,新建了城市供水、污水处理、管道煤气、集中供热等公共设施,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形象品位明显提升。
洛阳城市建成面积已达105平方公里,市区道路总长近300公里。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庭院绿化、道路绿化、广场景点绿化等绿化工程成效显著,建成了牡丹广场、洛浦公园。青年宫广场、中亚广场等一批公共绿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人均公共绿地7平方米,已通过国家园林城市验收。城市综合管理不断加强市容市貌整洁畅亮。目前,洛阳正以突出名城特色、实现洛河南北对应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保护,不断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文化品位,努力实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融合统一。
洛阳物产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已探明有钼、铝、金、银、钨、煤、铁、锌、水晶、铅等甲类矿产资源26种,这些矿藏储量大,品位高,易于开采利用。其中钼矿储量居全国首位,为世界三大钼矿之一。
洛阳位于豫西山区,东临嵩岳,西依秦岭,南望伏牛,北靠太行,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孕育了名山大川、河湖瀑布、溶洞温泉、原始森林等风景名胜。北25公理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及举世瞩目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270平方里浩淼水面与崇山峻岭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北方千岛湖的壮观画面。东80公理有中岳嵩山及少林寺名胜, 青山叠翠,峰峦耸峙,寺庙巍巍,武校林立。南部和西部50到160公里范围内,分布有国家森林公园白云山、龙峪湾、花果山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伏牛山,有栾川老君山、洛宁神灵寨、嵩县天池山、新安青要山等8个省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还有“北国第一溶洞”鸡冠洞、“北国水乡重度沟和陆浑水库旅游度假区等景点。这些胜景密布且景景相连的自然景观,或山巍水澈,或峰奇水石怪,或谷狭洞幽,或竹翠林茂,或泉清瀑壮,融雄峻、奇险、秀丽于一炉,集豪野刚阳、明秀阴柔为一体,兼具南北自然风光之神韵。随着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特别是小浪底至南部自然景区旅游快速通道的建设,这些久违人间的于生丽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牡丹是我国传统名花,富丽堂皇,国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寓意,代表着中华民族泱泱大国之风范。“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牡丹根植河洛大地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相传,唐武则天寒冬设宴赏花,令百花绽放,唯牡丹不从,贬之洛阳。岂知迁洛后竟吐蕊怒放。武后闻知,命火烧牡丹。牡丹枝干烧焦,次年却依旧叶荣华发,且花更大,色更艳。洛阳牡丹遂驰名天下做花魁,洛阳人培育牡丹、观赏牡丹亦日盛成俗。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所赞:“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捌』 关于:河南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的论文
我来自河南,希望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河南历史悠久,中国历史上多数王朝在河回南建都或有陪都。因此,答河南又留下众多文物古迹,比如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开封相国寺,北宋古城,商丘太昊陵,驻马店古蔡遗址,登封少林寺,焦作陈家沟太极,信阳大别山等等,现在都出在开发和半开发状态;河南民俗众多,像豫剧,朱仙镇木板年画等等,现在有些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当然也有许多随着时间而逐渐失传,不为人们所知。
『玖』 河南有哪些旅游资源(从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分析)
楼主,你这个定义就很广泛了,全国旅游看三南不是白说的……
世界文化遗产3处:洛阳内龙门石窟、安容阳殷墟、郑州“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国家5A级景区8处: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清明上河园、殷墟、神农山、白云山、尧山—中原大佛景区。
世界地质公园4处:嵩山、云台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0处:鸡公山风景名胜区、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嵩山风景名胜区、王屋山─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尧山(石人山)风景名胜区、林虑山风景名胜区、青天河风景名胜区、神农山风景名胜区、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
河南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在全国19个世界地质公园中,占全国面积仅1/60的河南就占了4个,分别为嵩山、云台山、伏牛山和王屋山-黛眉山。在河南广阔的土地上,点缀着嵩山、云台山、尧山(石人山)、白云山、芒砀山、伏牛山、鸡公山、太行山大峡谷、牛尾山(伏牛山之尾)等名山大川,绽放着洛阳牡丹和开封菊花等奇花异草,千百年来,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外友人前来旅游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