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依托水库资源发展绿色旅游

依托水库资源发展绿色旅游

发布时间: 2021-03-11 14:00:00

Ⅰ 永兴岛发展旅游业可以依托哪些资源并指出永兴岛发展旅游业的限制条件

1、热带 西沙群岛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 2、永兴岛淡水资源缺乏,原因是:珊瑚岛面积小,海拔低,难以集水(岛上无河流、湖泊) 3、列出该岛获取淡水资源三种可能方式 收集雨水; 海水淡化; 从岛外输入淡水

Ⅱ 申论 关于浙江生态省建设的

申论要背一些资料和常用理论知识点。再反复练习写作。最好是有老师的批改,这样会比自己摸索要快很多.试卷训练批改网站www.zzshenlun.com
由中政申论提供的申论电子书"申论80分制造手册"可以在一品公务员论坛上获得。

Ⅲ 如何开发生态游

生态旅游,顾名思义就是到生态环境优良优美、空气质量最高的地方去旅游,而这样的地区却非自然保护区莫属。所以要开发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优势。那么保护区如何才能有效地、科学的开发生态旅游?保护区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对生态旅游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社会的需求和国际趋势。现在就个人观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分析。
1 生态旅游发展的国际趋势。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停地提高,追求回归自然,并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依托的复合观景、度假休闲及专项旅游,使世界的生态旅游产业市场需求不断转型升级,以森林旅游为主要形式的生态旅游业已在世界各国迅猛发展,游客人数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成为旅游业发展最快的部分,如肯尼亚,赞比亚,台湾,不丹,日本等。但是,与热潮澎湃的大众旅游相比,我省的自然保护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却几乎依然保持“静养深闺”的状态。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森林旅游以其良好的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特性,已成为具有活力和希望的“朝阳产业”。

2 生态旅游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经济效益。

1982年9月,我国建立首个国家森林公园———湖南张家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志着我国自然保护区森林旅游开始起步。到上世纪末,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已达953处,经营总面积85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0.85%,其中国家森林公园306处。1994至1998年,森林公园接待游客年均增长率为15%以上,年均接待游客达5000万人次,占同期国内旅游总人数的10%以上,全国森林公园接待游客总数达3.5亿人次,森林公园直接收入2.6亿多元,社会综合旅游收入超过150亿元,有近12万农民依托森林公园,通过从事森林生态旅游业走上了脱贫的道路。1999年,全国森林公园直接旅游收入超过5亿元。就我省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言,它的发展历经从原来依靠砍伐森林资源为主的生存模式,逐步转向利用水资源开发小水电的进展模式,如今已经开始以科学的发展观,持续有效利用森林资源走上生态旅游的科学发展模式,使社区的老百姓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生活。所以对更高层的国家管理机构而言,开发生态旅游是使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科学之道。

3 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是引用自己的自然优势。

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省研究蝴蝶、蜻蜓、蛾类等昆虫和野生动物最理想的地方,因为它有酷热和寒冷,潮湿和干旱,石灰岩与茂密的森林,低洼的平原和高山,以及多变的植物群落与分明的季节变化,使得这里的自然资源多样性丰富多彩。

3.1 自然资源。 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均受季风的影响,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夏半年受副亚热带高压的影响,其西缘偏南汽流给雨区输送充沛的水汽,森林植被随着雨季的到来生长加快;南缘则是热带辐合区和台风活动的雨带,山区在副高压的控制下,雨季结束后即转为旱季。地质地貌几经造山运动的影响,以及流水、风力等各种外力作用,形成多样性的地貌,地势陡峻,丘陵丰富,岭谷排列有序;由于地形丰富多样性,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土壤组合,雨量充沛,动物植物种类多样性,林种丰富。

3.2动物资源。 保护区境内物种资源丰富,是难得的物种基因库。据初步调查统计,该区现已发现脊椎动物5纲33目77科449种,其中鱼纲5目14科43种;两栖纲2目7科34种;爬行纲3目10科76种;鸟纲15目21科211种;哺乳纲8目25科8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62种(华南虎、豹、黄腹角雉等9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熊、藏酋猴、水獭、鸳鸯、穿山甲、白鹇等53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占自然保护区内449种陆生脊椎动物的13.81%。另有“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脊椎动物”共257种,占保护区内陆生脊椎动物总物种数的57.24%。广布种76种, 占16.93%。还有更丰富的昆虫资源。

3.3植物资源 。保护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尖阔混交林,灌丛与草地交叠,森林覆盖率为73%,活立木蓄积量为6100万m3。保护区植物种类组成较丰富,植被外貌终年常绿,群落结构多样性,藤本植物较多。有维管束植物1333种(含珍稀濒危植物2种和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10种),隶属于290科1031属。其中,以热带、亚热带植物种为主,占56%,世界广布种占19%,热带种占18%,温带种占7%。植被的植物种类组成以壳斗科、樟科、木兰科、杜英科、金缕梅科、山茶科、安息香科、山矾科和杜鹃花科为主,大多数是当地发生发展起来的华南植物区系,是特有科属分布中心之一。

4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规划。

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不能人云亦云,因为全省各个保护区的资源大同少异,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产品,那绝对不能把游客从千里之外吸引过来,尤其是那些地处偏远山区的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的竞争压力更大。所以,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必须有自己的产品,让旅游消费者在休养度假、享受高质量的空气和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同时,使人们能够看得到和听得到野生动物资源的实物声音,使他们从感官上获得自然中的产品,有所收获。所以,自然保护区在规划设计时,应考虑到一些实在的、看得到、摸得着、听得到的生态产品。

4.1观赏动物资源的引进与保护。观尝动物资源绝对不象动物园中的那样,动物被长期关闭在一个狭窄的场所中;保护区如何把野外的野生动物资源引到游客观察的视野范围内,让游客用望远镜就能观察到自然界中的野生动物,那种亲临的“快感”体会不言而喻。但是,这是一个长期而有科学的计划,是一个系统工作。

4.1.1野生短尾猴的引归与放生。短尾猴是灵长类动物,是人类喜欢的野生动物之一,如何把野外短尾猴吸引到景区附近和如何使野生短尾猴不惧怕人类?看过《猎人和狼》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猎人把狼的糼崽抱回家饲养,狼崽与猎人共处一家,后来饲养长大的狼把亲狼带回家,猎人与狼互不相扰,你不侵我,我不犯你,成为好友。这说明动物与人是可以交流的,所以把野外短尾猴引到景区附近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必须讲究科学与方法,在目标景区附近插种各种各样的“果类”植物,营造一个灵长类动物喜欢的栖息环境,但应尽量避免破坏原生态,与此同时,利用同类的听觉和嗅觉与繁殖的季节性将人工饲养驯化的短尾猴放生到大自然吸引野生短尾猴。

4.1.2雉科鸟类的引归与放归。雉科鸟类的引归相对简单一些,饲养与繁殖、人工孵化与研究同时进行,科学研究与雉科鸟类资源的引进同步进行,人工孵化也可以开发成为旅游科教宣传项目的一个内容。利用雉科鸟类繁殖快、数量多与成活率高的特点,将一定繁殖数量的雉科鸟类放归大自然,这样不但在给保护区增加鸟类资源,同时,也会引来更多的鸟类和食肉动物资源,增加生态旅游的可观性。

4.1.3观赏昆虫的引归与保护。蝴蝶爱花虫子爱草,我们可以利用“蝴蝶效应”种花引蝶,当然必须种上一些寄主植物,如巴黎翠凤蝶,碧凤蝶,青斑蝶,青凤蝶,獒夹蝶等昆虫喜欢的植物,给昆虫种类营造一个“花的海洋”,既自然又生态,游客在欣赏“奇花异草”的同时,也能欣赏到色彩斑澜的蝴蝶,给游客一种容入自然赏心悦目的感觉,这才是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的产品和特色。

4.1.4放生项目的开发引用。放生项目的开发是尖对饲养动物的繁殖而言的,当繁殖到一定数量后,进行一次放生宣传,让繁殖成功的动物“生于斯,放于斯,回归大自然”,同时让所有“热爱大自然的游客”参与到放生行动中去,增加收入,增强宣传,寄教于乐,多重目标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4.2野生珍贵植物资源的驯化与展示。游客自远方来,能够进到保护区已经是很不容易,如果再让他们爬山到某一个山头上去观赏各种珍稀珍贵的植物,这样未免太不人性化。所以,在开发生态旅游规划时要适度考虑将一些珍稀珍贵植物种子或引种驯化,在景区中培育研究和驯化展示。

4.3社区景观与人纹。在保护区范围内有一部分属石灰岩地区,岩石构成主要是可溶性岩,如石灰岩、白云岩等。在自然界不流动的水质很容易达到饱和状态,流动性使不同浓度的饱和水溶液相混合产生混合溶蚀作用,使岩石易被富含二氧化碳的雨水所溶解,在地表形成许多的裂隙、溶沟,甚至落水洞、溶蚀漏斗、溶蚀洼地等。保护区中有一个洞穴,深约200米,在洞中沿途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时,使水中CO2含量减少,造成碳酸钙的重新沉积,使洞穴中宽广的地方沉积景观丰富。由于大气降水的大部分都从落水洞、地表裂隙通道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因此,这个地区地下水十分丰富,而地表水相对较少,所以,保护区中水库成为养一方人的饮水资源,成为社区自觉保护的水资源;还有风水林和流传着一人一天耕种10块地的神奇故事。

4.4景观规划与观赏路线的建设。 景观规划与观赏路线设计应由保护区专业人员参与设计与确定。功能分区及设计构思 分为三大功能区块:沿水库环线区,登山观赏区、动物观赏景区。

4.4.1郊游径:在现有道路基础上设立,一条环绕水库的鹅卵石环道,宽度为2米,总长3.5公里,主要是供游人步行使用,同时设计一些锤钓小屋。

4.4.2健行径:在主环路外围形成一条游览路,鼓励游人进行各种健身活动,路面宽为2米,总长8公里,材料可采用本地石材。

4.4.3登山径:在健行径的外围设登山径,总长10公里,依山势而曲折变化,适合登山爱好者。在以上三条主要环道之间,依据人的步行习惯及功能分块要求,形成许多步行小径,路面可为砂土,碎石等。

4.4.4停车场:在主入口处,设置停车场,游人仅可步行游览,简化交通及安全性。

5 开发生态旅游要遵守的原则。

保护区的功能与职绩是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所以很多自然保护区牺牲了发展的机会而把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得很好,但是,这是一个片面性的不发展的极端认识。所以,自然保护区和它的社区要持续有效的发展,开展生态旅游是必要的而且很重要,为此,开发生态旅游是以不破坏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首要条件,同时还要对当地的生态具有保护作用。成功的生态旅游开发要保护好三个主要对象,一是资源环境的保护,二是社会文化的保护,三是经济利益的保护,这三个内容对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特殊的功能。所以,为了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开发生态旅游应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5.1承载力控制原则。在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遵守生态规律,遵循生态容量的基本规律,精心测算最佳游人数量,线路和关口的游客容量。

5.2自然环保原则。生态旅游不同于大众旅游,生态旅游主要是以回归自然为主题,贵在自然,贵在原始,应尽可能减少人为景观,避免开发造成的环境损坏,规划设计要简朴、实用、方便,外观要与自然环境容为一体。

5.3社区参与原则。开发生态旅游,环境效益是根本,社会效益是最终目标,经济效益是直接动力,只有社区的地方经济发展了,社区的农民才会自觉主动地保护生态旅游环境的保护。所以,在开发生态旅游的过程中,要让当地农民参与到旅游服务中去,这样即可以增强地方特有的文化气氛,提高资源的吸引力,又可以让当地农民从生态旅游的发展中受益,改善当地农民的生活,直接缓解他们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压力。

5.4环保教育原则。生态旅游与传统的大众旅游不同,除了享受丰富的森林资源,它的另一个主要功能就是环保教育的功能,所以,在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时,必须认真考虑在旅游区中设计一些启示游客环境意识的设施和旅游项目。

5.5加强旅游规划管理原则。生态旅游资源是一种极为珍贵稀缺的资源,保护区应当认识到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对生态旅游要有科学的规划管理,使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得到持续有效的利用和保护。

5.6清洁生产原则。在实际动作设计过程中,尽量不向环境中排放废物,把旅游对环境质量的不利影响控制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尽量使用如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

5.7利润回投原则。为了使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持续有效的落实,在生态旅游经营中也要求把旅游经营所得经济收入的一部分回投到环境保护中,使旅游资源得持续的保护与利用。

5.8专业人员的培训原则。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个保护与利用的系统工程,涉及的专业多知识广,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保护性开发意识,有很强的保护素质和保护知识,与大众旅游的服务培训不同,从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经营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有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Ⅳ (维护生态环境,保护美丽河湖)的作怎么写

1湖泊流域水质总体稳定,水环境依然脆弱
1.1.1柘林湖水质整体处于III类,部分入湖支流相对较差由《2000-2011年柘林湖水质状况报告》的监测数据可知,近10年来柘林湖湖体水质由2003年的I类水质下降到Ⅱ类;再从2004年开始下降到Ⅲ类水质,持续到目前一直保持在Ⅲ类水质。其中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和总氮4项指标的变化趋势图如图1和图2所示,总磷和总氮维持稳定在Ⅲ类,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稳定在Ⅱ类〔5〕。由于柘林湖湖泊水面积较大,水质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总体水质较好的情况下,沿岸带及部分库湾水质明显差于湖心和坝上处水质,局部入湖水域还存在一定污染问题,水环境依然脆弱。
1.1.2柘林湖水体整体呈中营养状态,但在部分季节局部湖湾水体中蓝藻成为次优势类群之一,局部湖湾生态安全问题需引起重视在2010-2011年的调查中发现在枯水期和平水期,湖区的浮游植物类群从硅藻门演替为当前局部湖区蓝藻门占优势。柘林湖部分湖湾的浮游植物群落中蓝藻门藻类成为次优势类群之一,表明柘林湖部分湖湾水体呈现一定的富营养化趋势。湖区的浮游植物类群从河流特征的硅藻门演替为当前局部湖区蓝藻门占优势,表明柘林湖湖区外源输入的增加,水质的恶化,水体富营养化风险凸显。因此,需要在流域尺度上降低入湖负荷,开展流域生态安全的保护与湖泊生态治理,阻止局部湖湾富营养化趋势的蔓延,逐步维护湖泊生态系统稳定。
1.2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有待加强、饮水安全存在隐患柘林湖湖区范围目前共有3个湖库型饮用水源地,分别为源口水库取水口和东渡取水口和柘林大坝三附坝取水口饮用水源地,主要供应武宁县城区、共青城市和德安县的居民供水,“十二五”期间也将作为南昌市和九江市的备用饮用水源地,因此柘林湖水源涵养功能的保护显得尤为突出重要。但是目前柘林湖饮用水水源地处于开放状态,隔离防护设施落后,水源地自动监测、应急预警和规范化建设能力相当薄弱,饮水安全存在很大隐患,因此,亟需在流域治理的基础上以预防污染为主,确保饮水安全。
1.3渔业发展尚未规范,水生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1.3.1过量发展网箱养殖已给生态环境带来危害近年来,网箱水产养殖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据调查柘林湖库区内副坝附近、武宁县湖区境内共有22000余箱网箱,345座养鱼库湾,柘林湖湖区网箱养殖面积共6593.13hm2,养殖面积占全湖区水面面积的20%,且无证养殖的个体户屡禁不绝,存在个体户将化肥和养猪废渣投入网箱进行水产养殖的现象。
1.3.2非法捕捞屡禁不绝,水生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据渔业联合执法队调查,湖区非法捕捞形式包括扳罾灯光诱捕、拖网捕捞、非法渔具捕捞等。非法捕捞造成渔业资源减少,水生动物多样性破坏。2003年前,用传统方式每天每船可捕捞柘林湖湖鱼200kg之多;2008年每天每船的捕捞量已经降到50kg以内,且鱼的种类比较单一。另据渔业部门在柘林湖的不同水域进行竹排银鱼灯光试捕,结果显示:永修水域每网只捕到几尾,武宁水域每网仅捕获0.25kg银鱼,与往年试捕的每网5~10kg相差甚远。
1.4旅游发展加速,污染风险增大近年来柘林湖流域人类活动强化,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2010年旅游接待人数共80.77万人次,其中国内旅游人数达到79.5万人次。2011年9月西海高速全线通车后,柘林湖的旅游人数成倍增加,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加快柘林湖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对提高柘林湖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至关重要。柘林湖东岸的庐山西海是一个新开发和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各种投资项目纷至沓来,中信集团将投资150亿元用于中信庐山西海开发建设项目,建设生态度假地,项目的建设将使原本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且今后还将发展水上旅游产业,污染风险突增。水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二者之间的矛盾亟须通过系统的保护规划和实践来进行解决。
1.5人为侵占湖滨带严重、缓冲能力下降湖泊自然带普遍受到人为干预,沿湖滨带人为侵占现象严重,开发与保护矛盾日益突出。沿河湖镇区段建设了很多居民房,特别是武宁县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园区就在湖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排入湖;沿湖一百多公里建设了很多农田,农药和化肥直接排入湖中,没有相应缓冲带的拦截,对水土影响较大。此外风景名胜区周边建设了柘林湖宾馆、北戴河宾馆和清水山庄等宾馆,废水只经过简单的微动力和化粪池后也直排入湖,因此湖滨缓冲带缓冲能力下降,亟需对湖滨带进行生态修复建设。
1.6水土流失较严重、矿山径流污染大城镇开发建设和矿山开采产生的水土流失等已成为水土流失的新问题。尽管近几年来修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积重过深,林分质量下降,森林保土蓄水能力降低,水土流失仍然比较严重。流域存在矿产资源的开采,不但排放大量采矿废水(井坑涌水、废水堆淋溶水、选矿废水、尾矿库溢流水),而且破坏地表植被以及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柘林湖湖区内强度流失区主要分布在武宁县城、武宁县工业园、鲁溪镇316国道两侧;中、轻度流失主要分布在石渡、新宁镇、官莲、巾口、澧溪等乡镇。
1.7流域环境基础设施尚未到位,历史欠账多
1.7.1生活和工业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缺乏柘林湖湖区总人口为38.9万人,每天产生生活污水量近3万t。湖区范围仅武宁县建设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目前一期1万t/d处理规模已建成投运,由于污水管道建设尚未完善,只接纳了城区周边部分生活污水,沿湖分散居民生活污水大部分未能全部进入污水处理系统,污水直排入湖,未经处理及脱磷脱氮的废水给柘林湖带来极大的压力。此外武宁县工业园区和太阳升项目园区的工业污水处理厂还未建设,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率较低。
1.7.2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系统存在缺陷目前柘林湖从垃圾收集到处理还没有完善的运行机制。柘林湖流域范围内的垃圾清运范围局限于老镇区和旅游接待区,由于距离分散和资金缺乏等原因其它沿湖和沿河村落生活垃圾尚未得到有效收集,乡镇垃圾转运系统亟待完善。部分乡镇由于缺乏转运系统,收集的垃圾就地选择一处位置进行简易填埋,未进行无害化处置,未经过处理的垃圾渗滤液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部分乡镇由于没有合适的垃圾填埋场,就地对垃圾进行简易焚烧,焚烧的烟气对周边及湖区环境污染很大。
1.8管理机制体制尚未理顺,流域综合管理迫在眉睫
1.8.1环境监测执法,生态观测及科研能力建设严重滞后柘林湖流域内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十分滞后,无自动监测能力和应急监测能力,且监测装备条件较差,缺乏常规的监测仪器和现场快速监测仪器,无法对柘林湖生态环境实施有效的监控。同时区内修河流域和柘林湖的生态观测与科研工作较为薄弱,尚未科学全面地掌握柘林湖区域目前陆生、水生生态系统结构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因此亟需对湖区投入强有力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对生态服务功能的现状及其恢复情况进行长期跟踪观测,以及对柘林湖湖泊生态系统健康与安全进行深入地调查评估。
1.8.2环境管理存在“断裂带”柘林湖流域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由于流域范围涉及修水、武宁、永修及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区域,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存在交叉管理,重复管理,职权不明确等各种体制问题,导致许多生态保护工作不能很好的深入开展。
2柘林湖面临的主要形势
2.1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流域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既要解决做大产业规模与调整产业结构之间的矛盾,又要解决日益加大的资源环境压力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目前柘林湖流域范围的修水县和武宁县经济发展正处于结构调整阶段,农业逐步走向规模化,工业新老企业更新,流域内各县近几年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尤其以工业发展最为迅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内外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投入的增加,产业结构继续调整和优化,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的兴起,将步入稳定增长阶段,社会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是完全有可能的,因此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加重。
2.2生态环境保护形势柘林湖流域内主要河流的水质目前基本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Ⅱ~Ⅲ类标准,但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亟需转变观念,需从水质保护向水生生态保护转变,从污染治理向防治并举转变,从点源控制向非点源控制转变。三方面转变难度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在这些方面相关部门还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2.3环境风险防范形势目前柘林湖景区开发活动加快,网箱养殖及化肥投料威胁到饮用水源安全,线源(流动源)尤其是船舶增加了水污染事故发生的风险。
3柘林湖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对策
对于柘林湖的水污染防治与保护工作,应以控源与强化管理为首要措施,湖泊水体以保育为主,辅加治理。同时,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十分重要,这正是与其它类型湖泊治理思路的核心不同之处。因此,对柘林湖水污染防治采取“分区保水、上游活水、湖边治水、湖面管水”为主要内涵的柘林湖保护与综合防治的新理念。
3.1以湖泊生态安全为核心,保证湖区水质柘林湖目前处于水质良好和中营养状态阶段,经过对柘林湖进行水环境容量分析,除总磷现状负荷接近III类环境容量值外,其它指标现状污染物远小于III类环境容量值,因此影响流域经济发展和柘林湖水体水质的主要制约因子为总磷,其主要污染来源于居民生活、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和化肥流失。因此,今后需要开展湖面网箱水产养殖取缔工程,取缔网箱养殖改为清水放养各种滤食性鱼类;实施清水入湖工程,加快建设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和沿湖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接管率和处理率;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清六改四普及”,即清垃圾、污泥、路障;改水、改厕、改房、改栏、改路、改环境;普及电话、沼气、有线电视和太阳能),重点对沿柘林湖两岸乡镇和沿修河两岸乡镇进行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对湖区周边畜禽养殖采取污染治理措施,并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加大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周边的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对宾馆饭店污水实行回用与零排放工程,降低旅游业对水域的环境胁迫。采用以上措施能有效减少氮磷及其他污染物入湖负荷,避免湖体局部富营养化,使柘林湖水体水质达到功能要求。
3.2以柘林湖入湖河流生态保育为重点,削减入湖污染负荷柘林湖主要入湖河流有13条,在对柘林湖湖区治理的同时,需加强对入湖河流的生态保育和污染负荷削减,对污染较重的主要入湖河流,如沙田河、修河上游、横路河、盘溪河等河流实施生态保育工程,对入湖河段缓冲带进行生态护岸及内河清淤、疏浚整治工程,并配套相关景观树木和景观石,岸线旁边种植水生植物,配置宣传标识牌树木的种类可以根据当地气候和景观需要配备,主要以常年青的灌木乔木为主,在岸线水域周边种植荷叶、紫根水葫芦、菖蒲、美人蕉等水生植物。工程的实施能有效加快河流流速,提高河滨区的水体自净功能,种植的水生植物也能拦截一定的污染入湖负荷,对水质起良好净化作用。
3.3严格区域排放标准,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湖泊保护的关系“十一五”期间,我国水环境管理实施从目标总量控制向容量总量控制转变,从单纯化学污染控制向水生态系统保护的方向转变,迫切要求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现有水质标准体系。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始着手于水质基准、标准和流域污染物总量控制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果〔6,7〕。然而,目前我国保护和管理湖泊水体的唯一标准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与富营养化相关的水质指标仅总氮和总磷2项,利用这些指标难以解决湖泊水华和生态退化问题。尤其缺少度量生态响应和初级生产力的指标,如表征初级生产力的叶绿素和生物量等指标。因此,建立科学的营养物基准,制定适合的环境质量标准与排放标准等,基于水环境承载力提出适于柘林湖流域的环境优化和经济增长模式,是有效解决柘林湖湖泊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举措。
3.4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流域土地资源调控方面,湖区范围内严格划定“三线”。根据柘林湖湖区不同区域生态环境敏感程度、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以及湖区产业布局等因素,将柘林湖区划分为红线保护区、黄线控制区和蓝线优化控制区3类功能区,严格执行“三线”环境保护措施。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分不同产业实施资源利用调控。在农业方面,需要重点关注规模化畜禽养殖和种植等农业面源对湖泊的污染威胁,充分发挥区域内良好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资源优势,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在工业方面,需严格环境准入,优化布局,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骨干企业为依托,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节能减排降耗,针对柘林湖流域的钨矿、锑矿和煤矿等主要矿产发展绿色矿业经济。在第三产业方面,需要以生态旅游和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依托柘林湖丰富的旅游资源,突出柘林湖的生态特色,展示当地民俗文化,通过景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景区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游客的快速聚集,形成以观光、览胜、度假为主的游赏项目框架,把风景区建成“江西最热、中部叫响、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3.5强化自动监控,创新管理方式湖泊的保护离不开流域有效的监管,因此按照“控源+强化管理”的思路,在外源控制的同时,开展柘林湖全流域环境监管与综合管理。由于湖泊面积大,监管难度大,因此必须优化监测网络、加强湖区水质和水生生态自动监控能力建设,并在管理方式上有所创新,促进柘林湖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Ⅳ 如何开发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顾名思义就是到生态环境优良优美、空气质量最高的地方去旅游,而这样的地区却非自然保护区莫属。所以要开发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优势。那么保护区如何才能有效地、科学的开发生态旅游?保护区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对生态旅游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社会的需求和国际趋势。现在就个人观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分析。

1 生态旅游发展的国际趋势。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停地提高,追求回归自然,并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依托的复合观景、度假休闲及专项旅游,使世界的生态旅游产业市场需求不断转型升级,以森林旅游为主要形式的生态旅游业已在世界各国迅猛发展,游客人数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成为旅游业发展最快的部分,如肯尼亚,赞比亚,台湾,不丹,日本等。但是,与热潮澎湃的大众旅游相比,我省的自然保护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却几乎依然保持“静养深闺”的状态。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森林旅游以其良好的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特性,已成为具有活力和希望的“朝阳产业”。

2 生态旅游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经济效益。

1982年9月,我国建立首个国家森林公园———湖南张家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志着我国自然保护区森林旅游开始起步。到上世纪末,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已达953处,经营总面积85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0.85%,其中国家森林公园306处。1994至1998年,森林公园接待游客年均增长率为15%以上,年均接待游客达5000万人次,占同期国内旅游总人数的10%以上,全国森林公园接待游客总数达3.5亿人次,森林公园直接收入2.6亿多元,社会综合旅游收入超过150亿元,有近12万农民依托森林公园,通过从事森林生态旅游业走上了脱贫的道路。1999年,全国森林公园直接旅游收入超过5亿元。就我省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言,它的发展历经从原来依靠砍伐森林资源为主的生存模式,逐步转向利用水资源开发小水电的进展模式,如今已经开始以科学的发展观,持续有效利用森林资源走上生态旅游的科学发展模式,使社区的老百姓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生活。所以对更高层的国家管理机构而言,开发生态旅游是使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科学之道。

3 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是引用自己的自然优势。

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省研究蝴蝶、蜻蜓、蛾类等昆虫和野生动物最理想的地方,因为它有酷热和寒冷,潮湿和干旱,石灰岩与茂密的森林,低洼的平原和高山,以及多变的植物群落与分明的季节变化,使得这里的自然资源多样性丰富多彩。

3.1 自然资源。 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均受季风的影响,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夏半年受副亚热带高压的影响,其西缘偏南汽流给雨区输送充沛的水汽,森林植被随着雨季的到来生长加快;南缘则是热带辐合区和台风活动的雨带,山区在副高压的控制下,雨季结束后即转为旱季。地质地貌几经造山运动的影响,以及流水、风力等各种外力作用,形成多样性的地貌,地势陡峻,丘陵丰富,岭谷排列有序;由于地形丰富多样性,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土壤组合,雨量充沛,动物植物种类多样性,林种丰富。

3.2动物资源。 保护区境内物种资源丰富,是难得的物种基因库。据初步调查统计,该区现已发现脊椎动物5纲33目77科449种,其中鱼纲5目14科43种;两栖纲2目7科34种;爬行纲3目10科76种;鸟纲15目21科211种;哺乳纲8目25科8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62种(华南虎、豹、黄腹角雉等9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熊、藏酋猴、水獭、鸳鸯、穿山甲、白鹇等53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占自然保护区内449种陆生脊椎动物的13.81%。另有“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脊椎动物”共257种,占保护区内陆生脊椎动物总物种数的57.24%。广布种76种, 占16.93%。还有更丰富的昆虫资源。

3.3植物资源 。保护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尖阔混交林,灌丛与草地交叠,森林覆盖率为73%,活立木蓄积量为6100万m3。保护区植物种类组成较丰富,植被外貌终年常绿,群落结构多样性,藤本植物较多。有维管束植物1333种(含珍稀濒危植物2种和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10种),隶属于290科1031属。其中,以热带、亚热带植物种为主,占56%,世界广布种占19%,热带种占18%,温带种占7%。植被的植物种类组成以壳斗科、樟科、木兰科、杜英科、金缕梅科、山茶科、安息香科、山矾科和杜鹃花科为主,大多数是当地发生发展起来的华南植物区系,是特有科属分布中心之一。

4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规划。

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不能人云亦云,因为全省各个保护区的资源大同少异,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产品,那绝对不能把游客从千里之外吸引过来,尤其是那些地处偏远山区的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的竞争压力更大。所以,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必须有自己的产品,让旅游消费者在休养度假、享受高质量的空气和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同时,使人们能够看得到和听得到野生动物资源的实物声音,使他们从感官上获得自然中的产品,有所收获。所以,自然保护区在规划设计时,应考虑到一些实在的、看得到、摸得着、听得到的生态产品。

4.1观赏动物资源的引进与保护。观尝动物资源绝对不象动物园中的那样,动物被长期关闭在一个狭窄的场所中;保护区如何把野外的野生动物资源引到游客观察的视野范围内,让游客用望远镜就能观察到自然界中的野生动物,那种亲临的“快感”体会不言而喻。但是,这是一个长期而有科学的计划,是一个系统工作。

4.1.1野生短尾猴的引归与放生。短尾猴是灵长类动物,是人类喜欢的野生动物之一,如何把野外短尾猴吸引到景区附近和如何使野生短尾猴不惧怕人类?看过《猎人和狼》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猎人把狼的糼崽抱回家饲养,狼崽与猎人共处一家,后来饲养长大的狼把亲狼带回家,猎人与狼互不相扰,你不侵我,我不犯你,成为好友。这说明动物与人是可以交流的,所以把野外短尾猴引到景区附近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必须讲究科学与方法,在目标景区附近插种各种各样的“果类”植物,营造一个灵长类动物喜欢的栖息环境,但应尽量避免破坏原生态,与此同时,利用同类的听觉和嗅觉与繁殖的季节性将人工饲养驯化的短尾猴放生到大自然吸引野生短尾猴。

4.1.2雉科鸟类的引归与放归。雉科鸟类的引归相对简单一些,饲养与繁殖、人工孵化与研究同时进行,科学研究与雉科鸟类资源的引进同步进行,人工孵化也可以开发成为旅游科教宣传项目的一个内容。利用雉科鸟类繁殖快、数量多与成活率高的特点,将一定繁殖数量的雉科鸟类放归大自然,这样不但在给保护区增加鸟类资源,同时,也会引来更多的鸟类和食肉动物资源,增加生态旅游的可观性。

4.1.3观赏昆虫的引归与保护。蝴蝶爱花虫子爱草,我们可以利用“蝴蝶效应”种花引蝶,当然必须种上一些寄主植物,如巴黎翠凤蝶,碧凤蝶,青斑蝶,青凤蝶,獒夹蝶等昆虫喜欢的植物,给昆虫种类营造一个“花的海洋”,既自然又生态,游客在欣赏“奇花异草”的同时,也能欣赏到色彩斑澜的蝴蝶,给游客一种容入自然赏心悦目的感觉,这才是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的产品和特色。

4.1.4放生项目的开发引用。放生项目的开发是尖对饲养动物的繁殖而言的,当繁殖到一定数量后,进行一次放生宣传,让繁殖成功的动物“生于斯,放于斯,回归大自然”,同时让所有“热爱大自然的游客”参与到放生行动中去,增加收入,增强宣传,寄教于乐,多重目标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4.2野生珍贵植物资源的驯化与展示。游客自远方来,能够进到保护区已经是很不容易,如果再让他们爬山到某一个山头上去观赏各种珍稀珍贵的植物,这样未免太不人性化。所以,在开发生态旅游规划时要适度考虑将一些珍稀珍贵植物种子或引种驯化,在景区中培育研究和驯化展示。

4.3社区景观与人纹。在保护区范围内有一部分属石灰岩地区,岩石构成主要是可溶性岩,如石灰岩、白云岩等。在自然界不流动的水质很容易达到饱和状态,流动性使不同浓度的饱和水溶液相混合产生混合溶蚀作用,使岩石易被富含二氧化碳的雨水所溶解,在地表形成许多的裂隙、溶沟,甚至落水洞、溶蚀漏斗、溶蚀洼地等。保护区中有一个洞穴,深约200米,在洞中沿途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时,使水中CO2含量减少,造成碳酸钙的重新沉积,使洞穴中宽广的地方沉积景观丰富。由于大气降水的大部分都从落水洞、地表裂隙通道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因此,这个地区地下水十分丰富,而地表水相对较少,所以,保护区中水库成为养一方人的饮水资源,成为社区自觉保护的水资源;还有风水林和流传着一人一天耕种10块地的神奇故事。

4.4景观规划与观赏路线的建设。 景观规划与观赏路线设计应由保护区专业人员参与设计与确定。功能分区及设计构思 分为三大功能区块:沿水库环线区,登山观赏区、动物观赏景区。

4.4.1郊游径:在现有道路基础上设立,一条环绕水库的鹅卵石环道,宽度为2米,总长3.5公里,主要是供游人步行使用,同时设计一些锤钓小屋。

4.4.2健行径:在主环路外围形成一条游览路,鼓励游人进行各种健身活动,路面宽为2米,总长8公里,材料可采用本地石材。

4.4.3登山径:在健行径的外围设登山径,总长10公里,依山势而曲折变化,适合登山爱好者。在以上三条主要环道之间,依据人的步行习惯及功能分块要求,形成许多步行小径,路面可为砂土,碎石等。

4.4.4停车场:在主入口处,设置停车场,游人仅可步行游览,简化交通及安全性。

5 开发生态旅游要遵守的原则。

保护区的功能与职绩是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所以很多自然保护区牺牲了发展的机会而把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得很好,但是,这是一个片面性的不发展的极端认识。所以,自然保护区和它的社区要持续有效的发展,开展生态旅游是必要的而且很重要,为此,开发生态旅游是以不破坏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首要条件,同时还要对当地的生态具有保护作用。成功的生态旅游开发要保护好三个主要对象,一是资源环境的保护,二是社会文化的保护,三是经济利益的保护,这三个内容对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特殊的功能。所以,为了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开发生态旅游应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5.1承载力控制原则。在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遵守生态规律,遵循生态容量的基本规律,精心测算最佳游人数量,线路和关口的游客容量。

5.2自然环保原则。生态旅游不同于大众旅游,生态旅游主要是以回归自然为主题,贵在自然,贵在原始,应尽可能减少人为景观,避免开发造成的环境损坏,规划设计要简朴、实用、方便,外观要与自然环境容为一体。

5.3社区参与原则。开发生态旅游,环境效益是根本,社会效益是最终目标,经济效益是直接动力,只有社区的地方经济发展了,社区的农民才会自觉主动地保护生态旅游环境的保护。所以,在开发生态旅游的过程中,要让当地农民参与到旅游服务中去,这样即可以增强地方特有的文化气氛,提高资源的吸引力,又可以让当地农民从生态旅游的发展中受益,改善当地农民的生活,直接缓解他们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压力。

5.4环保教育原则。生态旅游与传统的大众旅游不同,除了享受丰富的森林资源,它的另一个主要功能就是环保教育的功能,所以,在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时,必须认真考虑在旅游区中设计一些启示游客环境意识的设施和旅游项目。

5.5加强旅游规划管理原则。生态旅游资源是一种极为珍贵稀缺的资源,保护区应当认识到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对生态旅游要有科学的规划管理,使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得到持续有效的利用和保护。

5.6清洁生产原则。在实际动作设计过程中,尽量不向环境中排放废物,把旅游对环境质量的不利影响控制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尽量使用如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

5.7利润回投原则。为了使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持续有效的落实,在生态旅游经营中也要求把旅游经营所得经济收入的一部分回投到环境保护中,使旅游资源得持续的保护与利用。

5.8专业人员的培训原则。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个保护与利用的系统工程,涉及的专业多知识广,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保护性开发意识,有很强的保护素质和保护知识,与大众旅游的服务培训不同,从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经营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有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Ⅵ 国家对资源依托型旅游资源的政策是什么

依托资源,矿电结合
努力打造隆阳工业经济桥头堡
瓦窑镇位于隆阳区东北部,地处保山,大理,怒江三州,市结合部.东临澜沧江与永平县隔江相望,南与板桥镇接壤,西与瓦房乡及云龙县漕涧毗邻,北至道人山与云龙县旧州镇相交,320国道,大保高速公路及金六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是隆阳区乃至保山市内联外通的窗口,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全镇国土面积487平方公里,辖25个村委会,20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5677人,其中少数民族12513人,约占总人口的35%,少数民族中以白族,彝族居多.全镇共有耕地30383亩,森林覆盖面积达52%,地势以山区,半山区,河谷地区分布,立体气候明显.
"十五"期间在"稳粮,促畜,扩林,壮企"和"调优农业,扩大工业,改善交通"的思想指导下,瓦窑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达11073万元,财政收入5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12万元,乡镇企业收入达20203万元,创生产总值13850万元,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到处呈现一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景象.
瓦窑具有丰富的矿产,水利和天然草场等自然资源,在矿电工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将为瓦窑的社会经济发展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瓦窑,保山北大门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澜沧江畔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希望无限,未来无限,商机无限,紧紧围绕市,区"两级带动,辐射周边"的发展战略,沐着新时代的春风,以饱满的热情和崭新的精神风貌,昂首阔步,挺进小康.
一,依托资源,矿电结合,打造保山工业经济桥头堡.
瓦窑具有十分明显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特别是资源优势,无论是产资源,水利资源,还是其他的诸如气候,草场等资源,这在其他乡镇都是无可比拟的.
(一)资源分布
1,矿产资源
瓦窑地处著名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多急弯成矿带中南部,铁,铜,铅,锌,金等成矿地质条件及为有利,镇内迄今已探明有多种矿产,其中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2处,其余小型矿床(点)数十处.主要矿产有钛铁,铁,铜,铅,锌,金,镍,硅等.镇内主要矿产资源区域分布如下:
大雪山—下麦庄铜镍矿区
该矿区面积276.02平方公里,现有小型铜镍矿床1个,铅锌,矿点1处,累计探明储量:铜433金属吨,镍8.71金属吨,钴10.65金属吨.
核桃坪铜铁铅锌矿区
该矿区东西长约90公里,南北宽10-27公里,面积1266平方公里.区内现有铅锌中型矿床1个,铁,铜,铅,锌小型矿床(点)18个.累计探明储量:铁181.44矿石万吨,铜33910.85金属吨,铅锌165678.63金属吨.通过进一步的地质勘查工作,在此区域内初步查探获资源量铁1.03亿吨,铜25万吨,铅锌36.08万吨.
油房河金矿,硅石区
北东边以马鞍山-大麦地,阿新寨为界,南西边以繁荣-落马场为界,北西及南东边至县为界,面积61平方公里.区内现有金矿点6处.通过进一步开展地质勘察工作,预期增加金资源储量1000千克.硅矿储量丰富,开采前景巨大.
金厂河铜铁矿区
经施工zk1,zk2,zk3钻孔验证,均见到了厚大铜铁多金属矿体.3个钻孔控制矿体长300米.其中铜矿体厚20.3-45.1米.单工程平均品位0.47-1.51%,铁矿体厚105.43-308米,TFe品位28.83-31.84%.伴生金0.37-1.39g/t.初步估算资源量铜25万多吨,铁1亿吨,伴生金6吨.铁达大型,铜,金达中型规模.
黑牛凹金矿区
主要圈定V1,V2两条矿体.
V1矿体长750米,厚1.31-5.41米,平均3.42米,单工程平均品味Au1.57-8.70g/t,矿体平均品位2.57g/t.
V2 矿体长310米,厚1.40-4.07米,平均1.80米,单工程平均品位Au0.80-1.40g/t,Pb0.90-1.09%, Zn0.47-1.09%.
矿藏类型为氧化矿.储量估算,获金属量1.21吨,为小型规模.
松坡铁矿区
该矿区地处松坡村境内,经过地址勘探查明,铁矿储量达中型规模.
2,水利资源
瓦窑镇有较好的水利资源条件,除瓦窑河外,全镇的河流主要有15条,多分布在河谷地区和半山区的14个村民委员会,即汇入瓦窑大河的:隔界河,庄房河,挖沟河,石灰窑河,弯刀河,澡塘河,大出水河;直接汇入澜沧江的:鳅鱼河,小沙河,滴水河,清水河,雪山河,板坪河,小田坝河.
这些河流水源稳定,落差较大,具有很大的水电开发优势.现投产使用的瓦窑河三级电站,建于1974年,装机容量2×2500KW,正在施工中的电站有:瓦窑河四级电站装机容量2×3500KW,有望在2007年底投产使用;湾帕河二级电站,装机容量2×800KW,预计在年底进行发电;湾帕河三级电站,装机容量2×3500KW,有望在2007年底投产使用.瓦窑河二级电站已完成了均地平整工作,雪山河电站已完成招商引资工作.
3,其他资源
旅游资源.道人山野苤菜堪称中国一绝,曾在斯里兰卡世界食品博览会上获得大奖,在区内外乃至滇西久负盛名,从山脚1600多米到山顶3566米的立体气候,高山杜娟和每年火把节的"苤菜会",在户外观光,野地探险方面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小湾电站截流,澜沧江码头建成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景观将再现于瓦窑,沧江漂流也将吸引大批的游客,沧江黄焖鸡已成为瓦窑的一个品牌,已经打出了滇西.另外,老营水磨群,李家大院也不失开发前景.
草场资源.全镇境内有天然草场近20万亩,适于规模发展养殖业.
(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分析
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工业立镇,工业兴镇,工业强镇,工业大镇"的新理念,确立了"扶强做大龙头企业,巩固提升老牌企业,引进建立新兴企业"的工作思路,树立"亲商,爱商,扶商,安商"的思想,全力实施"11311"工程,以飞龙有色金属公司,乾鑫硅业公司,保山新兴矿业公司,珑阳天宝矿业公司为重点,全力打造知名度,效益度双高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共带动作用,使全镇的工业经济始终保持良好的势头.
通过"走出去,请近来"的工作方针,已引进十余家企业在瓦窑投资50000多万元.其中飞龙公司,新兴矿业公司,万成工贸公司,珑阳天宝矿业公司的矿产采选日处理量分别达到了750吨,200吨,200吨,350吨和2000吨,瓦窑硅业公司,乾鑫硅业公司的硅矿冶炼日处理量达到了90吨,100吨,保隆实业,瓦窑河二级电站,湾帕河投资开发公司的发电量将达到6400,12600,6800千瓦时.
据2005年末的统计数据,该年全镇共完成工业产值16655万元,比2000年增10234万元,年均增长21.7%;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3850万元,比2000年增7797万元,年均增长18.1%;完成工业增加值5770万元,创利润2037万元,上缴税金824万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瓦窑镇的经济建设中,工业的主导地位已经逐步确立,提升和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正逐步增强.
另外,由于工业的发展所带动的其他行业的经济增长也非常明显,如餐饮服务,交通运输,蔬果种植等,较之2000年以前,都取得了长足进展.特别是给瓦窑镇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为农村剩余劳力创造了巨大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市场,真正实现三赢——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企业增效.仅从已投产或在建的几家重点企业职工情况来看:飞龙公司500人,新兴公司76人,万成公司53人,瓦窑硅业公司82人,锌业公司32人,珑阳天宝公司2000人,乾鑫公司80人.仅7家公司就需要职工3000来人,按人均日工资30元计,全镇每月劳工收入至少可达250万元,可以这样认为,工业的发展为农民的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全镇小康社会的加速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以项目为支撑,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
强化工业首位意识,抓住省,市,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有利时机,以项目为支撑,发展工业经济.
经济发展,重点在工业,难点在工业,希望和出路也在工业,没有工业经济的先行突破,就不会有区域经济的整体突破,工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我们要牢固确立工业强镇战略不动摇,提高对发展工业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加快工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首先,推进工业化,是解决农民增收的强有效途径."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产业化,而实现企业产业化,必须靠工业化来带动.其次,推进工业化,是培植财源的支柱.我镇能不能发展,关键在工业,要实现富民强镇新跨越,根本途径就是抓住机遇,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实践已经证明,工业经济是财政投入的主要来源,只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培育新的工业企业,才能加强财政收入,增强地方经济发展后劲.
结合我镇特点,我们确立的战略是:以项目为支撑,大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
大力推进矿电产业.充分挖掘不能资源,加强电源点建设.全力支持瓦窑河二,四级电站,温帕河二,三级电站,雪山河电站及110KV变电站建设,建成一批中小型变电站,增强电力保障能力,进一步解决制约工业发展的"瓶颈".以飞龙公司,新兴公司,万成公司,珑阳公司等为龙头,坚持"规模经营,规范开采"原则,整合矿产资源,实施矿电结合,引资对金,铜,铅,锌等矿产资源进行开采和加工.
依托生物资源发展新型工业和特色经济.道人山苤菜是瓦窑得天独厚的特色资源,年产 斤以上,并且在滇系一带已经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国际食品博览会还曾经获过奖,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引入技术和资金,进行新产品开发,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以此带动一方产业的发展.瓦窑的气候从低热河谷到高山气候呈立体分布,适于各种经济作物的生长,已有的统计数字表明,全镇包括新植和铁改泡工程,已发展泡核桃4.6万亩,"十一五"期间还要发展2万亩,总数将达到6.6万亩.另外,大枇杷,茶叶,蚕桑,养殖等产业也极具发展前景,我们要继续抓好产品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
以集镇建设为基础,发展壮大第三产业.
按照"小城镇,大战略"的总体方针,努力建设清洁优美的自然环境,先进完善的设施环境,高效规范的体制环境和健康和谐的人文环境,着力将瓦窑打造成精品集镇.随着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工矿企业陆续增加,瓦窑的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将不断增加,再加上小湾电站建设搬迁,为集镇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应该深入探索经营集镇的新思路,加快存量资产的盘活,规范土地开发一级市场运作,千方百计筹集集镇建设资金,加快瓦窑集镇四期开发步伐,推动村镇经济发展.
以集镇化建设为载体,大保高速公路,金六二级公路,澜沧江码头等重点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集镇聚集,进一步繁荣集镇商贸市场,带动农村集镇经济发展.利用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培育一批有较强带动力和辐射力的矿电产品市场及农副产品市场.大力发展文化娱乐,餐饮服务,维修护理,信息咨询等服务业,活跃零售消费市场,推动消费升级.挖掘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弘扬民族文化,带动旅游经济发展.积极推动以流动人口,农业农村为服务对象的第三产业,使小集镇成为瓦窑第三产业的聚集中心,树立保山北大门良好的对外窗口形象.
二,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快捷,更优惠,更方便,更全面的服务.
招商引资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环境的竞争.环境就是阵地,就是机遇,就是生产力,优化投资环境就是巩固阵地,抢抓机遇,发展生产力.瓦窑在地缘和资源方面,与其他乡镇相比,还有较大优势,比如水电,矿产资源,交通等,都是其他乡镇无法与我们相比的,但由于我们工业起步较晚,缺乏资金,我们只有营造比其他地区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优良的环境,在同等条件下,才能吸引客商到瓦窑投资.因此,我们要举全镇之力,从领导到一般干部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经济环境,牢固树立为外商,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树立识大体,顾大局的意识,把为企业,为客商服务作为职能工作的硬指标,硬任务来完成,作为一项重要职责来完成,尽量为到瓦窑的投资商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要努力打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优化,努力做到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为客商服务,让客商感到,瓦窑的政府就是服务型政府,阳光政府,遵守规则的政府,讲究效率和诚信的政府.要全面落实公开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全面推行"一站式","保姆式"和"直通车"服务,把瓦窑打造成为招商引资的"环境洼地",快捷高效的"服务高地",聚才引凤的"风水宝地".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发展,都希望吸引国内外客商来本地投资.为此必须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使得客商愿意来投资.实际上投资环境就是客商的要求.我们要从一般客商的需求出发,结合镇情,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我们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努力——
(一)运作速度.整个社会的运行主要是突出一个快字,快就能生效益,快就拔人先筹,快就充满活力,快要从几方面来构筑:
1,办事效率:首先是政府的办事效率,力求建立科学的体制,优良的运作机制,良好的公务员素质.机构不重叠,职能不交叉,职能无空当,架构精简科学;该管的要管好,不该管的要放开,公开明示管的内容与标准,运作流畅,衔接严密,多并联少串联,实现网络化,规范化,减少审批程序,形成办事人员直接处理,上级检查,一般不超过两个层次,对非规范事项处理要明确处理权限,该谁批的直接审批;办事人员要业务娴熟,标准明确,运作快捷,不拖拉,不搁置,缺位有人补.其次是社会办事效率,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办事快,具有良好的社会风气.
2,流通速度:商品的进出,运输速度要快,交通要便捷.资金运转速度要快,银行汇款,转账要及时,实现网络化,即汇,转,立即到位.退税简便及时.
3,通讯速度:要有健全的宽带网络体系,便捷的通讯方式.
(二)经营成果.任何一个企业都希望经营成本低,只有成本低才能获取更多的利润,才具吸引力.降低成本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1,物价指数低:要想尽一切办法控制物价指数,使本地区成为低消费区,这是一切成本的基础.
2,土地价格低:土地是一切企业所必需的投入,要控制土地的利润,要严格控制地价,为企业留有较大的利润空间,降低土地价格有利于其它各种经济的发展.
土地使用权的出售一次性付出成本较大,可考虑出售与出租相结合,出售土地使用权也可考虑按揭方式.
3,水,电价低:降低水,电价是一个方面,取消中间层,取消增容费,推广节能节水措施,利用太阳能,增设储能设备,同样可降低成本.
4,劳动力价格: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既要考虑劳动者的待遇,又要考虑企业的成本,要及时制订适宜的指导价格和最低工资待遇标准,减少劳资纠纷.
5,税费标准适宜:要坚决杜绝乱收费现象,坚决实行税费政策,保证不多收,不漏收,既保证国家税收和企业的利益,又保证竞争的平等公平.
(三)社会秩序.社会秩序是一切事业发展的必备条件,没有秩序,没有规范的社会,一切均无保障,社会秩序要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保障:
1,法制健全: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违法与合法界定清晰易于操作和把握,法律,法规之间要协调一致,互不抵触,对违法的惩处明确防止随意性.
严格依法行政,举报方便,监管严密,执法公正.
有关经济运行的法律,法规,要有对法人和自然人的行为规范和运作规则,并尽量与国际惯例一致.
2,市场运作规范:社会信誉程度高,对欺诈,欺骗行为监管严格有效,市场管理有序,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得力.
3,治安良好:人身安全企业财产有保障,报案方便,反应迅速,制止案件发生的措施严密,破案坚决有效.
4,交通流畅:路网完备合理,路面平整通畅,管理科学,交通事故处理快捷,堵车调动灵活.
(四)工作方便.企业的运作离不开社会,需要配合,支持和服务,这方面条件如何,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1,人,财,物调配:要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要有足够的各类人才储备和来源,人才问题必须考虑组成结构,既要有高级的也要有低级的,使得企业可根据自身需要从人才市场或其它途径迅速招到合乎需要的人;资金调动方便,其中包括调汇,融资,贷款,拆借等各个方面,使企业急需的资金能有广阔的渠道支持;原材料及产品的调动方便,其中包括各种仓储业,物流业,对于急需的物资应有一定的拆借服务.
2,合作配合:许多企业需要产品配套的企业,要营造良好的企业配套环境,便于企业发展.对于订单较大需要联合生产或转厂的要有一定的方便空间.对于研发新产品需要合作的企业应有一定的条件.
3,水,电,通讯使用方便:开户增容方便,快速,使用有保障,不断,不停,安全,稳定.
4,信息,培训方便:获取各种信息无障碍,各种培训有场所,有教材,有师资.出国,出境培训手续办理方便.
5,各种服务齐全到位:要有资询服务,信息服务,法律服务,社会服务,生产服务,科技服务的相应机构,能提供高质量,及时的服务,为企业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
6,保险业齐全:有较为完善的保险机构,开展门类齐全的各类保险,解脱企业在运行中的风险承担及事务处理.
(五)生活舒适.生活舒适是留住人的重要条件,要使人愿意在这里生活,工作.
1,自然环境:要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环境优良,环境保护严格,空气清新,水质优良.
2,生活环境:居住条件良好,食品供应丰富,卫生环境优良,购物方便,品类齐全,质量优良,档次齐备.
3,社会环境:人与人相处和谐,互助友爱风气盛行;获取新闻方便,能及时了解其家乡和所关心的新闻动态;子女上学有保证,并能获得高水平的教育,使得客商及有关人员愿意把子女留在本地接受教育;文化娱乐健康丰富,要有不同档次的文化娱乐生活,要经常不断地组织高雅艺术作品的展演,要有浓厚的文化氛围,要使整个社会具有高尚的文化品位,使得大家生活在这里能得到熏陶愉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六)政府态度.政府对客商的态度相当重要,许多事往往是预见不到的,需要政府协调,即使没有特殊的事要政府出面,政府的热情,关心,支持,指导,帮助也是必需的.
态度的最终体现还要靠政府的协调能力,要树立一个政府的观念和形象,各部门之间不要政出多门,标准不一,互相推诿,相互扯皮,有问题应由政府揽过来办,或一个窗口对外,形成内部程序,有矛盾内部解决,不要让客户跑来跑去,不要把我们内部问题暴露在客商的面前,使人反感.
投资环境是一个大系统工程,政府起主导作用,是策划者,实施者,推动者,组织者,全社会要支持配合,形成合力.瓦窑作为乡镇一级的政府,我们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好上级制定的相关政策,把握好原则,在职权范围内尽可能地为投资商提供便利的服务,真正做到"亲商,爱商,扶商,安商",营造出一个快捷,方便,安全,舒适的投资环境.
瓦窑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如何将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当前要做好的一篇大文章.镇一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阐明了我们的工作思路:调优农业,壮大工业,搞活商贸,发展科教,扩大劳务,改善交通.我们要在"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抓住机遇,群策群力,真抓实干,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钱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得金."瓦窑有着优越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有着一班真抓实干,精诚团结的领导队伍,有着勤劳智慧的4万各族儿女,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瓦窑将崛起于保山的北大门,成为隆阳乃至保山工业经济的桥头堡.
以“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为口号的“2006中国乡村游”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一方面,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 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另一方面,通过与外来游客交流沟通,可以促进农民转变观念,破除陋习,推动文明生态村建设。同时,随着旅游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以“春赏花、夏耕耘、秋摘果”等为内容的农业观光游备受游客青睐,以“住农屋、吃农饭、干农活”为内容的农民生活体验游正在成为一种新时尚。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启动仪式上说,在新的一年里,全国旅游行业将坚持服务农村的宗旨,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中心任务,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发挥旅游拓宽农民创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等方面的作用,以旅助农,城乡互动,推出更多的乡村旅游产品和线路,把全国乡村旅游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河北省平山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旅游资源丰富、风景独特的旅游资源大县。目前,在西柏坡红色之旅的带动下,周围的驼梁、正定古城、赵州桥、苍岩山等旅游景区迅速发展,生态旅游、绿色旅游正在兴起,旅游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Ⅶ 生态旅游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开发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农产品、田园风光,是一种新型的“农业+

(1)保温;光合呼吸;呼吸作用
(2)碳一氧平衡
(3)木质部;导管(或木质部中的导管,只填);蒸腾
(4)稳定性

Ⅷ 生态旅游资源与水资源的关系

所谓生态旅游就是依靠自然,人文,历史来发展的服务业。水是万物之源,孕育了生物,从而使环境更优美,供人欣赏。因此水资源的优劣,多少与生态旅游的发展有直接必然的关系。

Ⅸ 水库的旅游价值及我国水库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概况

17.1.1水库的旅游价值

水库是人类为了某种目的需要(饮用水、灌溉、防洪、发电、航运等)而用人工建造的湖泊,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尤其是天然湖泊分布比较少的地区[1]。与天然湖泊不同,水库是人工建筑和自然山水相结合的复合体,主要由水体、水生生物、库岸(盆)和水库相关建筑物四大部分构成。

水体是开展各种水上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在这里可以开展划(游)船、垂钓、水上滑水、水上摩托艇、水上高空滑翔伞等娱乐活动项目,还可以发展渔业。

水生生物包括各种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等。传统观赏植物(如睡莲、荷花、金鱼藻)都会引起游客极大的观赏兴趣,同时,包括鱼类、甲壳类(如蟹、虾)、龟鳖类(如龟、鳖)、软体类(如蚌)在内的各种水生动物为游客提供了观赏、垂钓、收集的娱乐机会。另外,大规模的水产捕捞、鱼群洄游活动也是游客观光的对象之一。

水库库岸是进行各种户外游憩活动的重要场所,其包括水库河流的河漫滩、岸坡和水库四周的山地等,它的旅游价值主要体现在:为游客提供了进行各类休闲活动的场所,拓展了游客的旅游活动空间。水库库岸的山地为登山、森林旅游等活动提供了场所,实现了旅游空间从水面向陆地的拓展。

水库附属人工建筑物主要包括拦河大坝、水电站、专用建筑物等。该类建筑物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其中大坝是水库的核心建筑物和重要标志,也是重要的观光对象之一。水库的专用建筑物还有过坝建筑物、通航建筑物(含船闸、升船机)等,其中船闸和升船机的整个运作过程对大多数游客来说比较新奇,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17.1.2我国水库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概况

水利旅游作为一项朝阳产业,近年来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水利部门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工程,主要是利用一些大中型水库,积极开发旅游项目,不仅增加了收入,而且提高了社会知名度,成效显著[4]。据水利部资料统计,截至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共修建了大小水库近10万座,现有100多处较为著名的水库旅游风景区。为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国家水利部已将水利旅游与供水、发电并列为水利经济的三大内容[2]。2001年水利旅游比2000年增加了0.8亿元,达到5.2亿元,增幅为18.2%,2001年10月,水利部首批18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评选和命名,拉开了发展水利旅游的序幕,截至2005年底,我国已批准设立192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其中广东有4个(表17.1)。此外,还有近千个省级水利风景区。水利基础产业地位的确立,为库区水利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库区水利旅游业必将成为水利经济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5]

表17.1 广东省获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名单(截至2005年)

我国的水库旅游事业虽已起步,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各地水库经营状况不一,很多的水库还只是停留在“发电、养鱼、卖水”的阶段[6],一些水库的旅游开发起点低、规模小,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有效的运作方式,造成效益低,有的甚至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等。因此,如何开展这一工作还有许多问题亟待研究。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