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石狮旅游经济发展状况
『壹』 整个石狮市的发展趋向
个人认为:
龟湖公园,德辉广场一带将是未来城市发展方向。
至于经济命脉,石狮的主要产业当然是服装行业。其次据说是石材。
应该是服装行业为主导的。
『贰』 旅游对泉州经济的影响
州: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与创新
21世纪是个性化的时代,品牌是目的地的一张独特名片。21世纪是“体验经济”的时代,品牌为“体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21世纪是全球化的时代,品牌成为21世纪的竞争利器。但同时,也有人指出“恐怖主义是21世纪的毒瘤”,进入21世纪之后,战争、疾病、灾难等无一不对敏感的旅游业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也许正如著名国际旅游咨询专家沃比克(Bertvan Walbeek)所指出的:旅游界巨头和相关人士需要了解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即在旅游市场营销中,创造知名度,推广环保、友好、安全的目的地形象才是至高无上的追求。因此,旅游目的地品牌也成为目的地应对危机、恢复重振的基石。
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是体验经济时代的要求。旅游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体验经济,旅游产业就是阅历产业。一个目的地能否能深入消费者心中,关键在于品牌的三个“度”,即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其次,品牌是目的地的重要无形资产。如果把目的地当成是一个企业,好的品牌就是目的地的一笔重要的无形资产,使其具有强大市场号召力的同时,在目的地遭遇危机时也为迅速反弹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第三,品牌是目的地诚信经营的载体。旅游目的地通过品牌对消费者做出质量、服务、价值等多方面的承诺,消费者通过对品牌的选择,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保证。第四,品牌建设是目的地竞争的利器。品牌建设提出了目的地鲜明而独特的市场形象、定位了清晰的细分市场、并对将获得的旅游体验的质量以及环境等方面做出了综合保障。
品牌建设的必要性
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以后又成为市场经济、私营经济活跃的地区之一。但随着泉州地区沿海城市晋江、石狮等的崛起和发展,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大泉州”的旅游形象在市场上并不突出,旅游目的地品牌尚未形成,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泉州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综合发展和迅速崛起。“大泉州”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的必要性主要在于:(1)泉州地区景点分散,众多星星,缺乏月亮。泉州传统旅游景点分散,而且经营规模较小,缺乏真正的上规模上档次的旅游精品。(2)泉州旅游企业普遍小、弱、散、差,个体营销能力有限,亟待在“大泉州旅游目的地”的品牌下整体营销。(3)长久以来,泉州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的市场形象显得陈旧,模糊。亟需要树立泉州崭新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在此框架下整合多种资源,开发新型旅游项目。(4)泉州在区域内定位不明确。泉州作为旅游目的地在厦漳泉闽南“金三角”中定位不明确,闽粤赣区域合作中定位不明确,在闽粤赣皖13省区域合作中也不明确。
品牌建设思路
笔者认为,未来旅游业的竞争,将会从地域资源为基础的竞争逐渐转化为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的竞争。目的地的独特个性将在旅游竞争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目前我国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要打造中国“类型”旅游目的地名牌。所谓“类型”旅游目的地就是旅游目的地不再是一个“地域”的概念,而是一个“功能”的概念,例如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会展旅游目的地、特种旅游目的地等。但长期以来,泉州很少注重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的个性塑造,在许多游客眼里,泉州仅仅是一个空间地域性的概念,而不是一种“类型”的旅游目的地。随着旅游竞争的不断激烈,各个旅游目的地都在寻找自己独一无二的品牌形象,例如杭州为“爱情之都”,厦门为“温馨之都”,三亚为“休闲之都”,成都为“成功之都”,上海为“时尚之都”,青岛为“帆船之都”,深圳为“欢乐之都”,哈尔滨为“冰雪之都”,广州为“美食之都”,香港为“动感之都”等。泉州要想在众多的旅游目的地中突显,就要在立足于自然人文资源的基础之上,又不囿于现有资源,把泉州打造成为“海滨休闲之都”的类型旅游目的地品牌。从而在新一轮的“类型”旅游目的地竞争中抢得先机。
作者: 远非 封 2006-12-18 09:50 回复此发言 删除
--------------------------------------------------------------------------------
2 【泉州】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与创新
泉州旅游品牌创新
任何品牌都会老化,所以都需要更新,旅游目的地品牌也需要管理和创新。
1、品牌形象创新品牌创新就是要打破原有的目的地形象,清晰界定新的目的地形象并注入新的文化、社会、经济、环境的内涵,品牌形象创新不是彻底的抛弃,而是“破茧而出,羽化成蝶”的过程。
对泉州来说:从“历史文化名城”到“海滨休闲城市”,原有“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显得陈旧和模糊,也并不适应已经发展了的现实。根据建设“大泉州”的思路以及泉州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把泉州定位为“滨海休闲城市”不仅符合泉州的实际情况,也适应泉州下一步发展的需要。泉州的各种传统文化,戏曲、宗教等都可以发挥休闲娱乐的功能,从而也找到了适合的现代利用途径。泉州的各种特产:石雕、陶瓷、茶叶等也成为商贸的重要内容。此外,该形象还指出了海滨是泉州发展的方向。
2、品牌传播创新传统的品牌经营只注重品牌的树立,依靠传统的途径进行品牌形象传播,而忽略了品牌形象的有效传播。要认识到品牌的传播就是要抓住“眼球”,在“注意力”经济中,知名度和美誉度就是一种生产力。要从关注“品牌形象”到关注“注意力”。
对泉州来说,首先,要继续采取传统的方式,通过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络等媒介有意识地向公众介绍“大泉州”整体品牌形象;其次,要做好公共关系工作,尽快形成品牌的良好形象,提高泉州目的地品牌的美誉度。再次,通过大型活动的举办吸引广泛的注意力。例如体育赛事、展览、大型会议等等,都是借题发挥,推介目的地的好机会。最后,还可以通过创办城市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一两项活动来制造轰动效应。例如“潍坊的风筝节”、“哈尔滨的冰雪节”、“宁波的服装节”。泉州也可以充分利用地理和经济方面的优势,举办“海峡两岸时装周”、“陶瓷·石雕工艺展”等等。
3、品牌管理创新创建旅游目的地品牌固然重要,但是也不可忽视品牌的日常管理,在管理中政府应该起到主导的作用。
首先,政府要增强品牌经营意识,把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经营和管理摆到战略管理的高度。旅游目的地品牌的树立将会带动泉州各产业的蓬勃发展。其次,要把旅游目的地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结合起来,把提高目的地的精神文明程度、塑造文明的旅游形象作为旅游品牌管理的重要内容。另外,建设目的地通达的旅游信息系统和做好目的地的安全管理也是旅游目的地品牌管理的主要内容。
还有一篇见:
http://post..com/f?kz=156105064
《论泉州旅游业综合名牌战略的实施 》
『叁』 石狮的经济概述
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00.5亿元、财政总收入1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9.42亿元,分别比增15.2%、21.2%和25%,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居全省第一。
2008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40.2亿元,增长16.5%;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18.1%、16.6%,三次产业比重为4.9:53.4:41.7。农业总产值23.3亿元,增长1%;水产品产量33.6万吨,增长4.8%,其中海水产品产量33.52万吨,位居全省第二名。财政总收入22亿元,增长22.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6亿元,增长23.1%。金融机构存贷比例提高到72%,石狮农村合作银行正式开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4亿元,增长15.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85元,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5元,保持全省第一,实际增长9.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59.99亿元,比年初增长4.7%。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22位,保持全省十强县(市)第2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9亿元,增长30%,101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1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76.5%;协盛协丰一期投产,鸿山热电厂、PTA等一批大项目即将建成投产。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47亿元,增长14%;纺织服装业产值254.8亿元,增长11.5%,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7%。第三产业再上新台阶,完成增加值134.7亿元,增长13.6%,拉动经济增长5.7个百分点。
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500.1亿元,增长13.0%;财政总收入50.6亿元,增长1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129元,三次产业比重为3.1:58.1:38.8,城镇化率达到75.5%,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第23位,多年保持福建省省第2位;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化率、人均汽车保有量、城乡低保标准、新农保标准、新农合标准等多项指标,均位居全省县市第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石狮在完成土地改革基础上开始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到1956年春,基本上实现以农业合作为标志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石狮和全国广大农村一样,也出现人民公社运动,出现二个基层经济政治合一的联合体。这一时期,农业在国民经济比重较大,且种植业占重要组成部分。1987年建市时,80%以上人口、97%土地、70%经济的比重在农村。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比重逐年降低。农业劳动力从1985年的50.05%降为1988年30.17%,而工业加工业的劳动力却从1985年的23.91%上升到1988年的38.27%。耕地减少,仅1985年到1987年,石狮镇就减少耕地1281.5亩,减少4.15%。石狮农民生产性投资占纯收入的比例由1983年的13.46%下降为2.50%,农业投资下降,生产后劲不足。1985年,生态恶化,种养萎缩,石狮镇水土流失面积达27.7万亩,占土地面积的23%。随着石狮工商业的发展,农业某些方面诸如劳动力、耕地的减少是不可避免的,致使农业在国民经济比重降低,农业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991~1995年,工业小区开发、道路兴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占用较多耕地,1990年石狮耕地82154亩,1995年锐减为56940亩。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大对农业保护、扶持力度,1995年5月,全市共划定农田保护区136片,总面积51128亩。增加投入,改善水利等基础设施,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鼓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建设菜篮子工程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取得了好的效果,确保在工业迅速发展形势下,农业不滑坡。1988~1997年,农业产值逐年稳步增长。1997年农业产值43073万元,比1990年增长107%,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表现为种植业比重逐年降低,畜牧业稳定增长,渔业发展迅速。1997年,蓝色产业继续壮大,渔业生产明显加强,水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势头良好。1997年水产品产量18.6万吨,比1996年增10.86%,产值6.5亿元。新增浅海和滩涂养殖面积1179亩,新增产量760吨。以1988年与1997年石狮农业内部结构状况分析,所占比重最小的是林业,1988年仅占0.1%,1997年占0.13%,但是石狮林业,特别是沿海防护林建设,对抵御台风、风沙侵蚀,保护石狮生态环境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畜牧业产值基本上逐年稳步增长,但所占比重却是逐年下降,1988年占11.8%,1997年占7.1%;比重降低最多的是种植业,1988年占26.94%,1997年却只占8.18%,减少18.76%;比重增加最多的是渔业,1988年占61.15%,1997年升到84.56%,增加23.41%,石狮渔业是农业内部结构中的主体。
截止2013年10月石狮农业生产平稳,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23.9亿元,增长1.6%。水产品产量254472吨,增长1.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4353元,增长1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石狮境内工业有电力、皂烛、酿酒、印刷、碾米、烟丝、造船、农械、木器、竹器、布鞋、金属工艺、美术工艺、皮革等行业。“文化大革命”期间,石狮民间办起小工厂、小作坊,加工螺丝、小五金,还办起像章厂33家。石狮的传统工业是首饰加工、锡器、通草画工艺品。生产汽车配件、小五金、塑料制品等制造业。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1978年以后,国有企业在石狮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很小,个体、私营经济比重大。石狮居民利用闲人、闲房、闲资创办以生产服装为主的家庭式企业,而后,内联外引逐步发展以联产为主的个体、私有企业,引进外资办“三资”企业,通过内联扩大企业规模。同时,以股份合作发展企业集团。随着国内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石狮小商品市场的发育,服装业迅速崛起,高速发展,成为石狮工业的主要支柱产业。石狮市的产品结构以纺织服装为主,1991年无论是企业数量、职工人数、产值、上缴税金,或者是固定资产、流动资金等,均占全市各类企业的60%左右,鞋业、服装原辅材料、玩具等也初具规模。 石狮工业已形成以纺织服装为主导,以五金机械、印刷包装、鞋业鞋材、体育用品、食品饮料、电子信息为支柱的产业体系。总投资2500万美元的加多宝顺利投产,带动了彩印、易拉罐、制盖和包装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1991年,在石狮仅有27家小规模印染企业、14家小型电镀企业时,就规划建设了全国最早的污染集中控制区——祥芝大堡集控区。国家环保总局高度评价了超前于产业经济发展的该项目。时任国家环保局局长、原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曲格平,在视察大堡集控区时,高度赞扬并欣然命笔题词:“大堡工程,南华生辉”。
2008年工业总产值427.9亿元,增长22.1%;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16.61亿元,增长29.6%,其中纺织服装业产值193亿元,增长16.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1.58亿元。
2013年01月18日,石狮市政府荣获“2012中国创意产业推动奖”殊荣,成为获得该奖项的唯一一家政府机构 。
『肆』 石狮现在的产业是什么
石狮,位于历史名城泉州和经济特区厦门之间,与台湾隔海相望。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石狮人勇立潮头,扬帆奋进,将一个海隅小镇建设成为初具规模、充满活力的现代化贸工港口旅游城市。
这里是著名侨乡、对台窗口。巍峨高耸的姑嫂塔、石湖塔就是当年海上导航的标志。从这里,石狮随郑成功开发台湾,随洋船远渡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如今全市旅外华侨和港澳台胞近60万人,石狮充分发挥侨台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做好对台经贸文章。至2001年底,全市批准外商投资项目1551个,投资总额25.38亿元,2001年三资企业总产值88.3亿元,成为石狮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这里是购物天堂、旅游胜地。石狮素以"有街无处不经商,铺天盖地万式装"闻名遐迩,全市10条商业街、8个专业市场、10座商业城,在全国设立近3000个营销网点,奏响了一曲"全国跑石狮,石狮跑全国"的大流通交响乐。石狮名山胜景众多,人文荟萃,滨海自然资源丰富,是旅游观光的绝妙去处,以购物旅游、名胜旅游、滨海旅游为重点的旅游体系基本形成。
这里是一片投资热土。水、电、路、港口、通信等基础设施适度超前,投资环境日臻完善。人均供水量、供电量全省第一,邮电综合实力居全国县(市)第一名。石湖万吨级码头、梅林五千吨级对台专用码头的建成,更为港口经济的腾飞插上双翅。
这是一个初具现代文明气息的侨乡新城。建市十三年来,综合经济实力增长了二十倍以上,各项经济指标均居全国县级市前列,先后荣获全国经济百强县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和福建省教育先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
石狮,这座东南沿海充满活力的贸工港口城市,正以崭新的姿态、坚实的步伐与世纪同行!绝妙去处,已形成包括购物旅游、名胜旅游、滨海旅在内的较为完善的旅游体系。1999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2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798亿元,创汇4200万美元
『伍』 福建石狮市主要以发展什么产业为主
中国唯一一座名字像“绕口令”的城市,就在福建,当地人都读不准!
我们常说每片树叶的叶脉都有弯曲大小之别,更何况是其它事物呢。今天小编要跟各位读者介绍这样一座城市,它作为我国600余座城市中的一席,也是我国所有城市中唯一一座名字像“绕口令”的城市,读起来非常拗口,就在我国的福建省境内。
石狮虽说还只是座县级市,但它的经济实力在全国县级市中都是有目共睹的。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石狮凭借自身的综合实力入围中百强县市榜,可见一斑!石狮市境内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虽说它是一个沿海城市,但全境并辈只有大海才是特色,像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朝天寺、800年历史的海上航标姑嫂塔和独特成林的灵秀山都为石狮市所特有的旅游资源,都很值得一看哦!
『陆』 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所谓朝阳产业,它的发展前景广阔可观,当今的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重点发展项目,我国的旅游市场规模稳步扩大。但是相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市场发展速度的要求。
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和享受型极少;国内旅游热门地区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知名度高、旅游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4A级以上景区。自助旅游增多,团队出游减少;度假村的区域『生特征已经比较明显,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西部、东北等区域的度假村经营都各显特色。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杭州、重庆等经济发达地区度假村数量明显比其他地区高很多。这说明我国旅游房地产度假村细分市场的区域格
『柒』 地理议论文 有关石狮的资源 人口 环境 1000字左右
地理环境
石狮市位于台湾海峡西岸闽东南沿海突出部,自古以来就是商品经济活跃地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湾的起点之一。东距台中港134海里,南至厦门特区97公里。
石狮发祥地——凤里纯朴、轩昂的古狮
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域
距今1300多年前的隋唐年间,当地凤里庵有一尊石狮,颇具灵气,乡民商贾以之问路,名闻遐迩,石狮亦由此得名。宋、元至明清年间,石狮已成为闽南沿海商贸集散地。1949年9月2日,石狮解放,属晋江县管辖;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石狮升格为省辖县级市,辖石狮、蚶江、祥芝、永宁四镇。1988年,石狮市人民政府正式挂牌办公。现下辖凤里、湖滨2个街道办事处及灵秀、宝盖、蚶江、祥芝、永宁5个镇。
面积与人口
石狮总面积159.59平方公里,市区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7平方公里,总人口44. 2万人,其中本地人口29. 2万人,外来常住人口15万之多。
自然条件
石狮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摄氏20度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911- 1233毫米之间;矿产以优质海砂和优质花岗岩为主。海岸线67公里,长而曲折,拥有石湖、祥芝、梅林3个天然良港。石湖港与台湾鹿港对渡传为史话。祥芝港为我国6大渔港之一,梅林港是省定台轮停靠点和对台贸易实验点。迄今这3个港口已正式立项,批准建成五千吨至万吨级多功能综合码头。
主要特点及优势
综合改革试验区。石狮建市以后,省委、省政府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和福建省军民共建文明城试验点,赋与石狮享受地级市经济管理权限和扩大对外开放的16条优惠政策。最近又批准在石狮永宁设立对台贸易试验点。同时,石狮大抓投资、价格、金融、土地开发和财税等体制的改革,鼓励国有、集体、个体、外资等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并引导他们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
著名侨乡。石狮是福建省著名侨乡和台胞祖藉地之一。全市旅外华侨和港澳同胞近30万人,祖藉石狮的台湾同胞有30多万人。全市累计批准成立的三资企业从建市前17家发展到1097家,投资总额17亿美元,其中利用外资达14.6 亿美元。
“民营经济”为主。非国有经济约占80%,市政府紧紧把握“民办”这个显著特点,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建设一个新城市,使石狮成为全民改革、全民开放、全民置业、全民办教育、办科技、办文化、办精神文明、全民办一切事业的“中国民办小特区”。
市场发育较早。石狮是我国著名的服装城和小商品集散地,以服装为主的国产小洋货价廉物美,远销国内外,每天吸引数万名客商,全市共有18条商业街、8座商业城、17000多个大小店铺,并按“商品专业化、产品档次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系列化”的要求,建设大市场、大流通和大网络。
基础设施超前。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石狮抓住规划这个龙头,认真搞好城市总体规划和社会经济规划,基础设施超前发展。先后建成22万伏输变电站、日供水20万吨自来水厂、10.5万门程控电话和遍布全市的标准水泥道路,总投资逾10亿元。近期开通的泉州青阳机场、福厦高速公路离我市仅5公里,与我市的2 个万吨码头相呼应,形成了海空立体的交通网络。
风景独特。石狮是“购物天堂”,又是旅游观光的绝妙去处。
由于三面临海,海滨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海沙优质,海湾水天一色,海岛风光旖旎,海蚀地貌千姿,构成一幅幅绚丽壮观的天然海滨美景,已开发的有闽南黄金海岸度假村、伍鸿海滨风景区等。
石狮历史悠久,人文会翠,名山胜景,文物众多,著名的有宝盖山风景古迹区、金钗山风景古迹区、灵秀山风景古迹区、永宁城隍庙、镇海古迹旅游区等。著名的姑嫂塔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从塔上四周了望,襟东海(台湾海峡)、挹金紫(紫帽山)。全市的主要旅游机构有石狮中旅社、石狮旅行社,开展各种国内外旅游业务。三星级酒店有2家,还有中高档星级酒店10多家,歌舞厅、夜总会等娱乐场所100多处,度假村、游乐园、海滨浴场50多个,相互配套,流光溢彩,使人乐而忘返。目前,旅游业已成为石狮经济发展的又一大增长点,仅1994年,全市就接待旅客130万人次,其中国外旅客7万多人次。
开拓意识较强。石狮人素有较强的开放意识、商品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 爱拼才会嬴”是石狮人的品格。市场竞争使石狮群狮起舞,积极性、创造性不断迸发,处处充满活力和生机。
石狮是一座富有魅力的年轻城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地处文化历史名城泉州与经济特区厦门之间,与台湾隔海相望,市域三面临海,海岸线长67.7公里,全市面积160平方公里。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市,现辖7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30万,外来流动人口40万。建市以来,石狮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机遇、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新机制,充分发挥爱拼敢赢的人文精神,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00.5亿元、财政总收入1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9.42亿元,分别比增15.2%、21.2%和25%,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居全省第一。2007年1—10月份,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88.8亿元、财政总收入18.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9.9亿元,分别比增15.6%、21.4%和19.3%。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22位,保持全省十强县(市)第2位。
全市总人口303120人(2003年末),其中非农业人口100934人。以汉族为主,还有回族、满族、畲族等少数民族,通闽南方言。
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石狮以服装闻名于世,是中国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和集散地,经过20多年精心培育,已形成了一条以服装加工生产为核心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涵盖纺织、漂染、成衣加工、辅料、市场营销等各个领域,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全市拥有3000多家服装及配套行业企业,以服装为主的注册商标达2000多个;以石狮为中心,连接晋江、泉州等周边地区而形成的福建服装板块,共有纺织服装企业1万多家,年产值达500亿元,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服装板块。石狮服装50%出口,许多国际知名服装品牌,如鳄鱼、啄木鸟、周织、卡丹奴等都在石狮进行原料采购、定单生产。石狮已成为全球性服装加工贸易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成为中国五大服装跨国采购基地之一。于2003年动工兴建、总投资15亿元的国际性服装物流配送中心、亚洲最大的服装专业市场——石狮服装城,2005年开业至今,已迅速跻身中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和中国十大创新市场。以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暨休闲服装博览会为平台,以石狮服装城为中心,连接鸳鸯池布料市场(全国四大布料市场之一)、塔前服装辅料市场、洋下服装辅料面料综合市场及塔前服装机械市场,构成了石狮独具特色的纺织服装商贸区。近年来,随着一批大型纺织服装上游项目相继进驻石狮,如总投资22.38亿元的 PTA、总投资12亿元的协盛协丰5万碇纺织等项目,进一步加快了石狮纺织服装产业优化升级。
工贸旅游港口城市。石狮工业已形成以纺织服装为主导,以五金机械、印刷包装、鞋业鞋材、体育用品、食品饮料、电子信息为支柱的产业体系。总投资2500万美元的王老吉顺利投产,带动了彩印、易拉罐、制盖和包装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港口一直是石狮经济最活跃的地带,目前石狮拥有石湖、祥芝、永宁3个深水良港,形成了以国家一类口岸石湖港为龙头,以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石湖港工业区为重点的港口经济带。石湖港年货物吞吐量已超千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超50万标箱,占泉州地区集装箱总吞吐量的半壁江山,跻身中国港口内贸集装箱码头五强。石狮是全国渔业百强县市和福建省渔业十强县市,水产品产量居全省第2位,主要海产品有200多种,浅海滩涂面积8183 公顷,拥有祥芝、东埔等国家级渔港,初步形成以华宝化工、明祥食品为龙头,以新沙堤鲍鱼育苗、永宁海水网箱养殖为特色,以祥芝水产品批发市场为辐射带动的蓝色产业基地。石狮人文历史悠久,海浪沙滩和海蚀地貌构成的绚丽滨海风光与海丝文化、服饰文化等特色文化及舞狮、灯谜、南音、泼水节、踩球舞等民间文化相互融合;以石狮服装城为主的工业和购物旅游与以黄金海岸、红塔湾为主的滨海旅游互相促进;以姑嫂塔、六胜塔、林銮渡、虎岫寺、朝天寺、城隍庙、洛伽寺为主的名胜旅游与以灵秀山森林公园、宝盖山生态公园为主的休闲旅游交相辉映,构成独具特色的旅游体系。成功举办了国际和全国帆船冠军赛、首届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等各类活动。
著名侨乡、对台窗口。巍峨高耸的姑嫂塔、石湖塔就是当年海上导航的标志,从这里出发,石狮人随郑成功去开发台湾,随洋船远渡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如今全市旅外华侨和港澳同胞近30万人,祖藉石狮的台胞30多万人。广大侨胞和港澳台胞素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热心于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几年来捐办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等公益事业的资金达6.8亿元。建市以来,石狮充分发挥侨台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做活对台经贸这篇文章。至2007年10月份,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049家,投资总额44.2亿美元,外商实际到资24.7亿美元。2007年1—10月企业自营出口4.4亿美元,比增50.6%,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全市进行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和岸线规划,加大城乡规划建设力度,全面加快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至29.72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85平方米。先后建成220KV变电站2座、110KV变电站5座,3座110KV变电站在建,实现通往福州、厦门的双回供电线路的架设。建成日供水20万吨和7万吨的自来水厂各1座,实现向全市辖区供水,总投资2亿多元的引水工程竣工通水,总供水能力达35万吨/日,人均供水量全省第一,日供水量全省第三。基本实现全市村村通公交车,村村通自来水。建成可靠的邮电通讯网络,全市城乡电话用户30多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近27万户,有线电视用户5.4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2万多户。同时,建成了沿海大通道、沿海防潮防洪工程、城市垃圾焚烧处理厂等一大批重点项目,总投资58亿元的鸿山热电厂建成后将淘汰服务区所有燃煤锅炉和导热油炉,进一步增强了石狮发展后劲。
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石狮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全市拥有高等职业学校3所、中专1所、中学15所、小学70所,教育水平居泉州市先进行列;建成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海峡两岸科技孵化基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政府、企业、社会信息化进程,率先在全省建成第一个一体化的县级市电子政务综合办公平台。全力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先后建成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场(馆)、游泳馆、老干老龄活动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一批公共设施。不断完善医疗卫生设施,华侨医院、妇幼保健院和“120”急救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投资3亿元的石狮市新医院正在抓紧建设中。建设博士后工作站,加快引进人才步伐,切实关爱外来员工。加快建设和谐社会步伐,深入开展平安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社会保持安定稳定。通过不懈努力,石狮先后荣获了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科技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卫生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市和福建省教育先进城市、文化先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城市、首届平安县(市)等荣誉称号。
稍微整理一下就可以了。
『捌』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如何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比较稳定,但是就今年来说的话,其实全国各地的旅游发展都并不怎么好,大多数都是因为疫情这个原因导致的。今年的旅游业发展就是比较惨淡的,绝大多数时间大家都是不能够出游的。
一、今年因为新冠肺炎的影响,旅游业发展非常不好。我们都知道,从今年年初一月份开始一直到六七月份,每个人都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每个人都害怕自己出去会被染上新冠肺炎病毒,所以说这一整年旅游业的发展都并不怎么好。纵观整个全球来说,旅游业的发展都非常不好,因为大家都害怕出去会被感染。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近几年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情况都是比较平稳的,但是今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对此,你有什么其他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里说一下,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
『玖』 石狮市二十年来的变化
石狮是一座富有魅力的年轻城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地处文化历史名城泉州与经济特区厦门之间,与台湾隔海相望,市域三面临海,海岸线长67.7公里,全市面积160平方公里。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市,现辖7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30万,外来流动人口40万。建市以来,石狮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机遇、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新机制,充分发挥爱拼敢赢的人文精神,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0.2亿元、财政总收入22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1.6亿元,分别比增16.5%、22.3%和23.2%,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居全省前列。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22位,保持全省十强县(市)第2位,成为福建省唯一入选《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的县级市。
——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石狮以服装闻名于世,是中国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和集散地,经过20多年精心培育,已形成了一条以服装加工生产为核心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涵盖纺织、漂染、成衣加工、辅料、市场营销等各个领域,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全市拥有3000多家服装及配套行业企业,以服装为主的注册商标达2000多个;以石狮为中心,连接晋江、泉州等周边地区而形成的福建服装板块,共有纺织服装企业1万多家,年产值达500亿元,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服装板块。石狮服装50%出口,许多国际知名服装品牌,如鳄鱼、啄木鸟、周织、卡丹奴等都在石狮进行原料采购、定单生产。石狮已成为全球性服装加工贸易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成为中国五大服装跨国采购基地之一。于2003年动工兴建、总投资15亿元的国际性服装物流配送中心、亚洲最大的服装专业市场——石狮服装城,2005年开业至今,已迅速跻身中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和中国十大创新市场。以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暨休闲服装博览会为平台,以石狮服装城为中心,连接鸳鸯池布料市场(全国四大布料市场之一)、塔前服装辅料市场、洋下服装辅料面料综合市场及塔前服装机械市场,构成了石狮独具特色的纺织服装商贸区。近年来,随着一批大型纺织服装上游项目相继进驻石狮,如总投资22.38亿元的 PTA、总投资12亿元的协盛协丰5万碇纺织等项目,进一步加快了石狮纺织服装产业优化升级。
——工贸旅游港口城市。石狮工业已形成以纺织服装为主导,以五金机械、印刷包装、鞋业鞋材、体育用品、食品饮料、电子信息为支柱的产业体系。总投资2500万美元的王老吉顺利投产,带动了彩印、易拉罐、制盖和包装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港口一直是石狮经济最活跃的地带,目前石狮拥有石湖、祥芝、永宁3个深水良港,形成了以国家一类口岸石湖港为龙头,以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石湖港工业区为重点的港口经济带。石湖港年货物吞吐量已超千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超60万标箱,占泉州地区集装箱总吞吐量的半壁江山,跻身中国港口内贸集装箱码头五强。石狮是全国渔业百强县市和福建省渔业十强县市,水产品产量居全省第2位,主要海产品有200多种,浅海滩涂面积8183 公顷,拥有祥芝、东埔等国家级渔港,初步形成以华宝化工、明祥食品为龙头,以新沙堤鲍鱼育苗、永宁海水网箱养殖为特色,以祥芝水产品批发市场为辐射带动的蓝色产业基地。石狮人文历史悠久,海浪沙滩和海蚀地貌构成的绚丽滨海风光与海丝文化、服饰文化等特色文化及舞狮、灯谜、南音、泼水节、踩球舞等民间文化相互融合;以石狮服装城为主的工业和购物旅游与以黄金海岸、红塔湾为主的滨海旅游互相促进;以姑嫂塔、六胜塔、林銮渡、虎岫寺、朝天寺、城隍庙、洛伽寺为主的名胜旅游与以灵秀山森林公园、宝盖山生态公园为主的休闲旅游交相辉映,构成独具特色的旅游体系。成功举办了国际和全国帆船冠军赛、首届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等各类活动。
——著名侨乡、对台窗口。巍峨高耸的姑嫂塔、石湖塔就是当年海上导航的标志,从这里出发,石狮人随郑成功去开发台湾,随洋船远渡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如今全市旅外华侨和港澳同胞近30万人,祖藉石狮的台胞30多万人。广大侨胞和港澳台胞素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热心于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几年来捐办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等公益事业的资金达7亿多元。建市以来,石狮充分发挥侨台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做活对台经贸这篇文章。至2007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057家,投资总额45.1亿美元,外商实际到资25.2亿美元。2007年企业自营出口5.8亿美元,比增58.6%,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全市进行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和岸线规划,加大城乡规划建设力度,全面加快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至29.72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85平方米。先后建成220KV变电站2座、110KV变电站5座,3座110KV变电站在建,实现通往福州、厦门的双回供电线路的架设。建成日供水20万吨和7万吨的自来水厂各1座,实现向全市辖区供水,总投资2亿多元的引水工程竣工通水,总供水能力达35万吨/日,人均供水量全省第一,日供水量全省第三。基本实现全市村村通公交车,村村通自来水。建成可靠的邮电通讯网络,全市城乡电话用户30多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近27万户,有线电视用户5.4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2万多户。同时,建成了沿海大通道、沿海防潮防洪工程、城市垃圾焚烧处理厂等一大批重点项目,总投资58亿元的鸿山热电厂建成后将淘汰服务区所有燃煤锅炉和导热油炉,进一步增强了石狮发展后劲。
——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石狮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全市拥有高等职业学校3所、中专1所、中学15所、小学70所,教育水平居泉州市先进行列;建成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海峡两岸科技孵化基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政府、企业、社会信息化进程,率先在全省建成第一个一体化的县级市电子政务综合办公平台。全力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先后建成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场(馆)、游泳馆、老干老龄活动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一批公共设施。不断完善医疗卫生设施,华侨医院、妇幼保健院和“120”急救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投资3亿元的石狮市新医院正在抓紧建设中。建设博士后工作站,加快引进人才步伐,切实关爱外来员工。加快建设和谐社会步伐,深入开展平安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社会保持安定稳定。通过不懈努力,石狮先后荣获了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科技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卫生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市和福建省教育先进城市、文化先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城市、首届平安县(市)等荣誉称号。
『拾』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旅游行业将向着智能化,定制化,跨界结合的方向发展
1,人工智能向旅游服务广泛渗透
人工智能在2018年赚足了眼球,旅游行业也开始研究在营销与服务中应用AI技术再造流程、优化体验。在目的地营销、智慧化管理、客户画像、在线销售、线下迎宾、游客互动等多个领域,人工智能都有广泛应用的空间。同程旅游已经率先开启智能机器人在旅游行业的运用,可以实现迎宾接待、微信购票、游客互动等多项功能;技术大牛的去哪儿网的火车票搜索页面,只需简单一句话,10秒钟即可出现车次;携程还宣布有3个与签证相关的技术与服务创新,已获得国家专利发明;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旅游服务的更多环节都将迎来AI的渗透。
2,定制旅游向细分市场深耕
细分市场是定制旅游市场逐渐成熟的必然要求,改变目前定制旅游概念混乱、良莠不齐的状况。但这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种细分市场都需要整合不同的资源,培养相应的定制师等人力资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教育部、国家旅游局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进入实操层面,并完成对中小学的渗透式市场启蒙,2018年研学旅行必将迎来井喷。表征之一就是北京从2018年起将初中学生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成绩计入中考成绩,预计更多城市将出台类似政策,研学旅行爆发势头不可阻挡。细分市场对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甚高,只想蹭热点炒概念的做法怕是行不通了。
3,跨界融合加剧
在大的格局上,旅游与生态建设、美丽乡村、基础设施提升、新型城镇化、产业转型升级、脱贫攻坚有完美的结合点,特别地方政府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为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小的方面,旅游与个体的消费升级息息相关,从简单的满足观光需求,到休闲放松、亲子娱乐、家庭度假、蜜月婚纱、接受教育、培养兴趣、满足爱好、陶冶情操等,旅游的功能得到极大扩展,在提升生活品质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目前,各种“旅游+”还仅在初级阶段,不管是大的格局,还是小的方面,仍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跨界融合的趋势还将长期持续。
大市场催生出新的人才需求,抓住旅游行业新趋势的企业对于人才需求非常强烈,纷纷给出高薪抢人,比如,在线旅游巨头同程,大多数产品运营和技术类岗位给出的年薪都在30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