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措施

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措施

发布时间: 2021-03-10 14:15:07

❶ 中国政府用什么政策刺激旅游发展

中国政府刺激旅游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一、年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首次明确了旅游业“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定位,并提出了近几年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等。并指出政府要加大投入以及金融支持,大力支持旅游业的发展。
二、2012年7月《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的实施意见》
要坚持旅游业向民间资本全方位开放,通过民间资本推进旅游产业投资。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如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经营、管理旅游景区,开发旅游产品、经营旅游车船业等,切实将民间资本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 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
提出到2020年, 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的发展目标,并提出了大力发展旅游业、扩大旅游消费的几大措施:
1、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引导职工灵活安排全年休假时间。
2、大力推进国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民旅游休闲产品开发与活动组织。
3、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增加旅游休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4、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旅游休闲设施,开发特色旅游休闲线路和优质旅游休闲产品。落实国家关于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
四、2014年《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要增强旅游发展动力,扩张旅游发展空间。在政府扶持旅游消费方面,部署了四大方面的重要举措:
1、切实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
2、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加强对国家重点旅游区域的指导。
3、加大财政金融支持。由政府引导,推动设立旅游产业基金。
4、扩大旅游购物消费。
五、2015 年《 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报告》
1、实施旅游基础设施提升计划,改善旅游消费环境。加强中西部地区建设,连通景区道路、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建设,规范旅游市场价格和经营秩序等五项内容。
2、实施旅游投资促进计划,新辟旅游消费市场。包括加快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城镇、大力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积极推动“互联网+旅游”等七项内容。
3、实施旅游消费促进计划,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提升特色旅游商品、积极发展老年旅游、支持研学旅行发展、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等四项内容。
4、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开拓旅游消费空间。包括坚持乡村旅游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向、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开展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等四项内容。
5、优化休假安排,激发旅游消费需求。包括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弹性作息、鼓励错峰休假等三项内容。
6、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促进旅游投资消费持续增长。包括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落实差别化旅游业用地用海用岛政策、拓展旅游企业融资渠道等三项内容。

❷ 旅游的淡季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旅游业的经济收入。哪些措施

一、我国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现阶段我国旅游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获得了较为宽松的发展空间。同时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增加了旅游业的资金收入,居民的旅游消费支出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预示着我国的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前景。同时国家近几年也在大力支持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各地的政府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政策在推动着旅游产业的良好发展。例如,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应用,建立了以生态建设为核心的旅游发展方向,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政策方针的旅游产业经济。将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调整相结合,实现了旅游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出现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此外还坚持旅游资源开发与林业、畜牧业以及水电资源开发相结合,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问题

(一)旅游市场的开放性有待提高

我国对于自身的旅游市场长期处于保护和封闭的状态,旅游行业属于投入资金较少,但利润高且创汇多的行业,简单来说就是回报远远大于投资,因而我国长年是以国家封闭的方式来保护自身的旅游行业,尤其是其中的龙头企业、龙头旅社是很少同意外国投资进入,也很少有中外合资亦或是国外单独投资的方式来经营旅游业,因此造成了我国旅游市场截至目前都是属于开放性不高的状态。旅游行业想获得发展,必须关注在国际市场的客源及游客流量,这些是发展该行业最基本的保障,因此需要提高我国旅游市场的开放性。但是现阶段我国所经营的国际旅游线路的旅行社在全世界范围中缺乏自身的关系网,且经营方式还是等客上门这种传统的模式,导致我国的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较弱。

(二)我国旅游业的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现阶段我国旅游业的相关基础设施较落后且尚不齐全,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比例也有待提高。在我国许多中西部的景区交通设施不发达,且民用航空的航班不一定能直接快速到达,致使铁路方面承载的游客流量会超过自身的负荷能力,并且电子信息网络的通讯铺设工作还不完善。以上各种因素造成了限制我国资深旅游行业发展的原因。尽管我国拥有许多风光秀丽的旅游景观,且资源丰富,但是由于缺少与景观相匹配的优质基础设施,导致很难吸引到游客[1]。

❸ 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意见建议

一、树立科学旅游观
(一)创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坚持深化改革、依法兴旅,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形成政府依法监管、企业守法经营、游客文明旅游的发展格局;坚持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让广大游客游得放心、游得舒心、游得开心,在旅游过程中发现美、享受美、传播美。
(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更加注重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旅游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的有机统一。到2020年,境内旅游总消费额达到5.5万亿元,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4.5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
二、增强旅游发展动力
(三)深化旅游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推进旅游领域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切实发挥各类旅游行业协会作用,鼓励中介组织发展。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和运行规则,打破行业、地区壁垒,推动旅游市场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各地要破除对旅行社跨省设分社、设门市的政策限制,鼓励品牌信誉度高的旅行社和旅游车船公司跨地区连锁经营。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扶持特色旅游企业,鼓励发展专业旅游经营机构,推动优势旅游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民族品牌的旅游企业做大做强。稳步推进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实现对国家自然和文化遗产地更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抓紧建立景区门票预约制度,对景区游客进行最大承载量控制。统一国际国内旅游服务标准。完善旅游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建立科学的旅游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取消边境旅游项目审批,将旅行社经营边境游资格审批和外商投资旅行社业务许可下放至省级旅游部门。
(四)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进一步深化对外合资合作,支持有条件的旅游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完善国内国际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建立互联互通的旅游交通、信息和服务网络,加强区域性客源互送,构建务实高效、互惠互利的区域旅游合作体。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在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图们江地区开发合作以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框架下,采取有利于边境旅游的出入境政策,推动中国同东南亚、南亚、中亚、东北亚、中东欧的区域旅游合作。积极推动中非旅游合作。加强旅游双边合作,办好与相关国家的旅游年活动。
(五)大力拓展入境旅游市场。完善国家旅游宣传推广体系,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逐步实现国家旅游宣传促销专业化、市场化。建立多语种的国家旅游宣传推广网站,加强国家旅游形象宣传。研究促进外国人入境过境旅游签证便利化措施,推动符合规定条件的对外开放口岸开展外国人签证业务,逐步优化完善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推动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城市数量适当、布局合理。统筹研究部分国家旅游团入境免签政策,优化邮轮出入境政策。为外国旅客提供签证和入出境便利,不断提高签证签发、边防检查等出入境服务水平。
三、拓展旅游发展空间
(六)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在城乡规划中要统筹考虑国民休闲度假需求。加强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合理优化布局,营造居民休闲度假空间。积极推动体育旅游,加强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与旅游活动的融合发展,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体育运动场所面向游客开展体育旅游服务。推进整形整容、内外科等优势医疗资源面向国内外提供医疗旅游服务。发挥中医药优势,形成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产品。规范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发展特色医疗、疗养康复、美容保健等医疗旅游。有条件的城市要加快建设慢行绿道。建立旅居全挂车营地和露营地建设标准,完善旅居全挂车上路通行的政策措施,推出具有市场吸引力的铁路旅游产品。积极发展森林旅游、海洋旅游。继续支持邮轮游艇、索道缆车、游乐设施等旅游装备制造国产化,积极发展邮轮游艇旅游、低空飞行旅游。
(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乡村特点,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旅游小镇,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加强规划引导,提高组织化程度,规范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保持传统乡村风貌。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统筹利用惠农资金加强卫生、环保、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鼓励旅游专业毕业生、专业志愿者、艺术和科技工作者驻村帮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八)创新文化旅游产品。鼓励专业艺术院团与重点旅游目的地合作,打造特色鲜明、艺术水准高的专场剧目。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整合会展活动,发挥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传统节庆品牌效应,组织开展群众参与性强的文化旅游活动。杜绝低水平的人造景观建设,规范发展主题公园。支持传统戏剧的排练演出场所、传统手工艺的传习场所和传统民俗活动场所建设。在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反对低俗、庸俗、媚俗内容,抵制封建迷信,严厉打击黄赌毒。
(九)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将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按照教育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研学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研学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研学为主的研学旅行体系。加强对研学旅行的管理,规范中小学生集体出国旅行。支持各地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逐步完善接待体系。鼓励对研学旅行给予价格优惠。
(十)大力发展老年旅游。结合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发展,积极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老年人休闲养生度假产品。规划引导各类景区加强老年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严格执行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适当配备老年人、残疾人出行辅助器具。鼓励地方和企业针对老年旅游推出经济实惠的旅游产品和优惠措施。抓紧制定老年旅游服务规范,推动形成专业化的老年旅游服务品牌。旅游景区门票针对老年人的优惠措施要打破户籍限制。
(十一)扩大旅游购物消费。实施中国旅游商品品牌建设工程,重视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提升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传承和弘扬老字号品牌,加大对老字号纪念品的开发力度。整治规范旅游纪念品市场,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区,鼓励发展特色餐饮、主题酒店。鼓励各地推出旅游商品推荐名单。在具备条件的口岸可按照规定设立出境免税店,优化商品品种,提高国内精品知名度。研究完善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将实施范围扩大至全国符合条件的地区。在切实落实进出境游客行李物品监管的前提下,研究新增进境口岸免税店的可行性。鼓励特色商品购物区建设,提供金融、物流等便利服务,发展购物旅游。
四、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十二)完善旅游交通服务。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机场建设要统筹考虑旅游发展需要。完善加油站点和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旅游服务功能,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建设。将通往旅游区的标志纳入道路交通标志范围,完善指引、旅游符号等标志设置。推进旅游交通设施无障碍建设与改造。重点旅游景区要健全交通集散体系。增开旅游目的地与主要客源地之间的列车和旅游专列,完善火车站、高速列车、旅游专列的旅游服务功能,鼓励对旅游团队火车票价实行优惠政策。加强高铁车站与城市、景区的交通衔接。支持重点旅游城市开通和增加与主要客源地之间的航线,支持低成本航空和旅游支线航空发展,鼓励按规定开展国内旅游包机业务。规划引导沿江沿海公共旅游码头建设,增开国际、国内邮轮航线。制定旅游信息化标准,加快智慧景区、智慧旅游企业建设,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
(十三)保障旅游安全。加强旅游道路特别是桥梁、隧道等交通安全和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对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旅游场所特种设备定期开展安全检测。完善旅游安全服务规范,旅游从业人员上岗前要进行安全风险防范及应急救助技能培训。旅行社、景区要对参与高风险旅游项目的旅游者进行风险提示,并开展安全培训。景区要加强安全防护和消防设施建设。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旅游景区突发事件、高峰期大客流应对处置机制和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将其纳入当地统一的应急体系。重点景区要配备专业的医疗和救援队伍,有条件的可纳入国家应急救援基地统筹建设。
(十四)加强市场诚信建设。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加快完善旅游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记录。行业协会要完善行业自律规则和机制,引导会员企业诚信经营。建立严重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加大曝光力度,完善违法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旅游市场综合执法,依法严厉打击“黑导游”和诱导、欺骗、强迫游客消费等行为,依法严肃查处串通涨价、哄抬价格和价格欺诈的行为,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消费环境,引导旅游者文明消费。充分发挥旅游者、社会公众及新闻媒体的监督和引导作用,推进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推动景区景点进一步做好文明创建和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工作,加大景区文明旅游执法,杜绝乱刻乱画、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等行为。
(十五)规范景区门票价格。利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门票以及景区内另行收费的游览场所、交通工具等项目价格要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体现公益性,严格控制价格上涨。景区应严格按照规定,对未成年人、在校学生、老人、军人、残疾人等实行门票费用减免。所有景区都要在醒目位置公示门票价格、另行收费项目的价格及团体收费价格。要进一步加强价格监管,坚决制止各类变相涨价行为。
五、完善旅游发展政策
(十六)切实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强化全社会依法休假理念,将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各地政府议事日程,作为劳动监察和职工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快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鼓励职工结合个人需要和工作实际分段灵活安排带薪年休假。在教学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中小学可按有关规定安排放春假,为职工落实带薪年休假创造条件。
(十七)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景区旅游道路、步行道、停车场、厕所、供水供电、应急救援、游客信息服务以及垃圾污水处理、安防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围绕重点旅游区和旅游线路,进一步完善游客咨询、标志标牌等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力量开发建设一批新的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文化科普教育功能完善、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吸引力的精品景区和特色旅游目的地。编制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加强对国家重点旅游区域的指导,抓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引导生态旅游健康发展。各级政府要重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央政府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重点景区、乡村旅游、红色旅游、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态旅游等旅游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十八)加大财政金融扶持。抓紧研究新形势下中央财政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做好国家旅游宣传推广、规划编制、人才培养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国家支持服务业、中小企业、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节能减排等专项资金,要将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和项目纳入支持范围。政府引导,推动设立旅游产业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通过企业债、公司债、中小企业私募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加强债券市场对旅游企业的支持力度,发展旅游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加大对小型微型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的信贷支持。
(十九)优化土地利用政策。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安排旅游用地的规模和布局,严格控制旅游设施建设占用耕地。改革完善旅游用地管理制度,推动土地差别化管理与引导旅游供给结构调整相结合。编制和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海洋功能区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相关旅游项目、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要求,规范用海及海岸线占用。年度土地供应要适当增加旅游业发展用地。进一步细化利用荒地、荒坡、荒滩、垃圾场、废弃矿山、边远海岛和石漠化土地开发旅游项目的支持措施。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与其他单位、个人共同开办旅游企业,修建旅游设施涉及改变土地用途的,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二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旅、科教兴旅”战略,编制全国旅游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优化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旅游学科体系建设,优化专业设置,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建立完善旅游人才评价制度,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推动导游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导游评价制度,落实导游薪酬和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导游职级、服务质量与报酬相一致的激励机制。加强与高等院校、企业合作,建立一批国家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加强导游等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不断提高素质和能力。鼓励专家学者和大学生等积极参加旅游志愿者活动。把符合条件的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纳入就业扶持范围,落实好相关扶持政策。支持旅游科研单位和旅游规划单位建设,加强旅游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推动本地区旅游业改革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各地要加强规划引导,重视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重复建设。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细则。要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落实配套法规。发展改革委、旅游局要定期汇总各地区及有关部门对本意见的贯彻执行情况并开展督促检查。各级旅游行政管理及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加强协调配合,促进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附件:重点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表
国务院
2014年8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❹ 大力发展旅游业需要哪些(基础)条件

1、旅游资源。包括自然的或人文的。2、交通要便利。3、要有接待能力,以满足游客需要。4、要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支持。5、国家的财政投入。6、要宣传以求知名度。

❺ 政府怎么样发展旅游业 2017国家对旅游业的政策

中国政府刺激旅游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一、2009年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明确了旅游业“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定位,并提出了近几年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等。并指出政府要加大投入以及金融支持,大力支持旅游业的发展。二、2012年7月《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的实施意见》要坚持旅游业向民间资本全方位开放,通过民间资本推进旅游产业投资。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如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经营、管理旅游景区,开发旅游产品、经营旅游车船业等,切实将民间资本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三、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到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的发展目标,并提出了大力发展旅游业、扩大旅游消费的几大措施:1、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引导职工灵活安排全年休假时间。2、大力推进国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民旅游休闲产品开发与活动组织。3、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增加旅游休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4、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旅游休闲设施,开发特色旅游休闲线路和优质旅游休闲产品。落实国家关于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四、2014年《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要增强旅游发展动力,扩张旅游发展空间。在政府扶持旅游消费方面,部署了四大方面的重要举措:1、切实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2、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加强对国家重点旅游区域的指导。3、加大财政金融支持。由政府引导,推动设立旅游产业基金。4、扩大旅游购物消费。五、2015年《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报告》1、实施旅游基础设施提升计划,改善旅游消费环境。加强中西部地区建设,连通景区道路、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建设,规范旅游市场价格和经营秩序等五项内容。2、实施旅游投资促进计划,新辟旅游消费市场。包括加快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城镇、大力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积极推动“互联网+旅游”等七项内容。3、实施旅游消费促进计划,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提升特色旅游商品、积极发展老年旅游、支持研学旅行发展、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等四项内容。4、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开拓旅游消费空间。包括坚持乡村旅游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向、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开展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等四项内容。5、优化休假安排,激发旅游消费需求。包括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弹性作息、鼓励错峰休假等三项内容。6、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促进旅游投资消费持续增长。包括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落实差别化旅游业用地用海用岛政策、拓展旅游企业融资渠道等三项内容。

❻ 发展池州旅游产业相关具体措施

今年以来,池州市旅游业发展可谓是“好戏连台”:4月16日,池州市人民政府与正大财富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署池州平天湖旅游度假区整体合作框架协议。按照协议,双方合作成立池州市财信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并将分两期投资共同开发平天湖风景区;7月16日,安徽省政府在黄山市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成立皖南旅游文化示范区,池州将与示范区内其它五市一县携手加快推进皖南地区的旅游国际化进程,把皖南地区真正建设成为安徽的旅游龙头,华东的旅游中心,中国的旅游名牌,世界的一流旅游目的地。

其实,这一幕幕上演的“大戏”不过是蓬勃发展的池州旅游业的一个片段。今年以来,虽然池州旅游市场遭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由于组织有方,应对及时,措施有力,旅游经济实现“逆势飘红”。1至6月份,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46.8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09818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8.14亿元,同比增长35.5%,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

高层推动 加快旅游产业化进程

池州境内,名山胜水不计其数,众多人文景观,底蕴深厚,独具风格。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连点成线,连线成片,与黄山、太平湖等众多景区遥相呼应,共同组成了皖南旅游经济圈。但在撤地建市前,池州旅游业发展步伐缓慢,产业化程度低,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没有转换成产业发展优势。

安徽省委、省政府对包括池州在内的大皖南国际旅游区的发展十分关心,及时作出了加快建设以黄山、九华山为重点的世界级旅游胜地,推进旅游国际化进程,促进皖南大开放的重要决策。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曾多次到池州考察,对以九华山为龙头的池州旅游经济发展寄予厚望,明确提出要“把九华山建设成世界级旅游胜地、国际性佛教道场,把池州打造成为皖江首选、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坚定了池州人民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近年来特别是近三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建设旅游强市为目标,全面实施“大九华、大旅游、大产业”发展战略,不断加快以九华山为龙头的全市旅游开发和建设,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进程,努力推进池州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转变。

2001年,在安徽省政府编制的“两山一湖”旅游发展规划正式出台后,我市于2002年10月聘请同济大学编制《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于2004年初通过评审并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同时各县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九华山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修改稿)》先后完成,花台景区、牯牛降生态旅游、秋浦河景区、大王洞等各重点景区景点的开发规划也先后通过评审。2007年,我市制定了池州市“十一五”旅游产业振兴规划和2007年旅游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十一五”末,实现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1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30亿元;力争达到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80亿元;实现旅游收入对GTP的贡献率在25%以上。从总体规划到振兴规划再到年度行动计划,发展的目标越来越明确,任务分解越来越细化,政策保障和激励措施越来越完善,池州旅游业正一步一个脚印,以坚实的发展步伐朝着旅游强市目标迈进。

剪杂除芜 “龙头”焕发勃勃生机

池州景区景点犹如群星闪烁,而九华山就是最耀眼的“月亮”。如果说一个个景点就像一枚枚棋子,那么九华山正成为运筹帷幄的棋手;如果说一个个景点是龙身,那么九华山就是池州旅游当之无愧的龙头。

1979年,作为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九华山风景区正式对外开放,从而拉开了九华山旅游发展的帷幕。随着30年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发展,大量流动人口迁入,景区内擅自修建房屋现象变得突出,“莲花佛国”的清静逐渐被无序的市场喧闹所淹没,过度地开发已让九华山这个全市旅游业的“龙头”不堪重负。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在山下开发建设柯村新区,并对山上九华山单位进行搬迁,对建筑进行拆迁:首先搬迁山上的管理机构,接着是职工,最后是居民、驻山单位和接待服务设施。目前,九华山风景区党工委、管委会及公检法、财政、城建、税务、工商、金融等管理机构已全部下迁到山下柯村。同时根据规划,先后拆除芙蓉庄、祗园城两个集中个体经营的市场、百岁宫至肉身宝殿沿线、凤凰松至天台沿线摊点、商棚,结合接客市场的全面规范,致使核心景区的个体工商户数量锐减,使景区行业布局趋于合理。今年,九华山在总结前几年拆迁整治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山上拆迁整治工作力度。肉身殿北大门地段是九华街的核心地段,但该地段建筑拥挤不堪,影响景观效果。今年7月,九华山正式启动肉身殿北大门地段环境整治,到目前为止,该地段房屋基本拆除完毕,不久这里将建设一座广场。

山上做减法,山下做加法,让九华山这个全市旅游发展的“龙头”剪杂除芜,强身健体,焕发出勃勃生机。2007年,九华山进入首批国家级5A风景区行列,并荣获中国十大“佛教文化旅游胜地”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两项殊荣。2009年3月,九华山风景区被命名为第二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今年,虽然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九华山旅游经济却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上半年,九华山累计接待游客172.4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6.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31%和12.65%。

共打“九华”牌,全市旅游资源开发如火如荼

池州境内,名山胜水不计其数,以九华山、牯牛降、升金湖、蓬莱仙洞等为代表的众多自然景观,特色浓郁,品位较高;以莲花佛国、杏花村、秋浦仙境为代表的众多人文景观,底蕴深厚,独具风格。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了一个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市。

但是由于交通限制,这些资源在以前并没有给池州带来多少好处。随着沿江高速、合铜黄高速、安景高速、铜九铁路及沿江城际铁路完工或开工建设,九华山旅游机场、池州长江大桥筹建,池州的区位优势初步显现,发展旅游正当其时。近几年来,个体、外资、联户、国企等各类资本蜂拥而至,在池州大地形成了旅游资源大开发热潮和全社会大力发展旅游、发展大旅游的氛围。

2008年,东至县香隅镇农民汪实华瞄准了大景高速开通后带来的市场机遇,在火车站站前区选择了上千亩荒山、渔场,将前些年做生意赚的钱全部投入其中,建设了一个现代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禽类水产养殖、生态园林建设为一体的农业综合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度假村———清水湖畔,并于2009年5月1日正式开业。

汪实华的清水湖畔仅是我市旅游业大发展的一个缩影。匈牙利籍华人詹晓荣慕名池州杏花村古迹胜地,在城西复建杏花村;浙商苏文明、牟国量在城东开发平天湖旅游度假区;九华山管委会与安徽省投资公司、嘉润集团签署协议,分阶段对环九华山风景区的交通等基础设施进行战略投资;东至县通过招商引资由南京梅花饮料食品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的仙寓山·南溪古寨旅游区已成为该县又一热点。

做大旅游业,需要有一个品牌作为切入点,而作为池州旅游业“龙头”的九华山,无疑是各县区发展旅游业需借助的一张“王牌”。青阳县主动与九华山核心景区对接,突出佛教文化、生态风光、人文景观等特色,对县内景区进行了开发包装,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精品”。同时,以打造皖南重要旅游接待基地为目标,强力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近两年来,青阳县共实施市政建设项目40余个,目前城区面积已经扩至6.5平方公里,较5年前扩大了一倍;贵池区按照“立足主城区,对接九华山,发展城乡游”的工作思路,坚持以旅游产品建设为中心,景区开发取得重大进展。九华天池、石门高、杏花村二期、秀山门博物馆二期、华丽现代农业旅游观光园五大旅游产品建设快速推进,除石门高景区外,其他四大景区年内有望实现对外开放。九华山旅游集团还实施“走出去”战略,收购贵池区秋浦胜境景区,对景区实行控股经营。九华山还就势联合了周边一些景区的旅游资源,打通景区间旅游通道,串点连线,使过去分散的力量强强联手,形成整体优势,逐步改变九华山“佛强景弱”、“山强水弱”现状。

目前,池州市旅游项目列入全市“583”重点工程的共42个,总投资86亿元,列入省“861”行动计划项目23个,总投资50.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4.3亿元。九华山风景区大铜像工程、花台索道,平天湖旅游度假区、杏花村文化园、九华天池、九华河旅游观光带、秀山门博物馆二期工程等旅游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九华山中心大酒店、大王洞索道已建成运营,龙溪山庄、平天湖明珠大酒店等6个高级酒店建设正在积极推进。

❼ 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1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1)要切实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力争全国人口2000年要控制在13亿以内,2010年要控制在14亿以内。
(2)要认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严格控制多胎生育,并把控制农村和流动人口作为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积极推行计划生育同发展农村经济、脱贫致富和建立文明幸福家庭三者相结合。
(3)要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观察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逐步建立起适应老龄化社会所需要的养老保障体系,提倡家庭子女赡养和组织老年自养。
1.2 坚持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1)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统筹规划国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目前危害我国生态环境的因素有:土地退化、林草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生物多样性锐减。故要努力改善生态环境。
2.制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规划
2.1 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面临着发展经济和改善环境的双重任务。对于我国来说,可持续发展的第一位任务是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在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都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开展。因为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是我们办一切事情的基础,也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出路。同时,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人以及资源、环境的支持。高素质的人、丰富的资源和优化的环境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和条件。经济发展要受到人口、资源、环境的制约,经济发展必须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否则,经济发展难以持久,甚至人类生存将受到威胁。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只有把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起来,把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使国民经济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达到可持续发展。
2.2 人口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从长期和总体上观察,人口与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终极因素。就短期(一定历史阶段)和个案(具体国家或地区)说来,资源丰富不等于发展快,资源贫乏不等于发展慢,甚至可能出现相反情况;但将人类社会作为长期历史过程和将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则人口、经济、社会的发展最终都离不开自然资源,一切发展都是资源的物质变换。发展同资源紧密相联,是自己已有资源或通过贸易等手段取得所需资源的物质变换过程,直接或间接受制于资源的供给。
我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人口增长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走节约资源消耗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2.3 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从一个特定角度观察,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人口与环境互相作用的历史。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环境,环境质量对人口的数量、质量、分布等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变动直接作用于环境,尤其是人口数量长期持续的增长,引起不同程度的环境恶化,已经开始危及到人口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我国已经摒弃了先建设、后治理,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的发展模式,确立了先治理、后建设的方针,保护环境与控制人口一样并驾齐驱于基本国策之列。
3.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
3.1 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节约资源的产业政策,通过产业政策的调整,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要严格限制那些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产业,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限制发展污染严重的产业,对污染危害较大的企业限期治理,合理布局工业生产力,合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增强企业防治污染的能力。
3.2 合理布局工业生产力,根据优化资源配置和有效利用的原则,制定工业发展的地区布局规划。要在不同地区建立起符合国家总体发展要求的合理利用资源的主导产业,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3.3 提倡崇尚节俭的消费方式。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不仅决定了我国居民食物和衣着的消费要节俭,而且人均居住面积和人均道路都不能太宽绰。总之,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费应当是方便实惠型的。
4.要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同依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结合起来。
4.1 要加快控制人口、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
4.2 开展各种形式的执法监督,建立和完善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协调管理机制和执法监督机制。

❽ 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原因

旅游业属于服务业,属第三产业,未来的发展重心会向第三产业发展,人们在工作之余,越来越注重休闲娱乐,比起物质满足,更希望精神享受,于是便走出家门,国内国外游,既调剂了心情也增长了见识。酒店、旅行社业也得以蓬勃发展。

❾ 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政策或措施去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并举例说明

我们科技采取积极的政策去支持旅游业的发展,比如,对景点进行多方位的宣传。

❿ 文学旅游地为促进自身旅游业得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可以采取以下四条措施:
第一,加强区域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要加强旅游资源的培育与养护,在旅游资源中,有些是不可再生的,有些是可再生的。目前,在区域旅游发展中,受到威胁最大的不是不可再生旅游资源, 而是那些可再生资源,如森林、草地和动物资源等[4]。区域旅游资源能否满足区域旅游发展的需要,不 仅取决于区域旅游资源的供给,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类如何利用和保护。
第二,走生态旅游之路。生态旅游要求经营者和游客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培养环境意识和对自然的热爱,尽量减少旅游活动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干扰和侵袭。同时还要通过旅游活动的开展,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到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动中,实现旅游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三,利用旅游产业政策为保障,依靠科学技术做支撑,着力构建我国区域旅游适宜的开发和经营模式。建立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体系,吸纳当地社区参与,加强游客管理,进行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教育,建立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专家规划和指导的辅助系统。
第四,借鉴欧美国家公园管理规制,树立我国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联动机制体制典范。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的目标,该目标是在充分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的,具有战略预见性和长远指导意义。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