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东部地区旅游发展模式

东部地区旅游发展模式

发布时间: 2021-03-09 15:08:28

1. 东部,西部地区发展旅游业分别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东部来:优势:交通发达,接近消源费人群,旅游点多,基础设施健全。
劣势:破坏严重
西部:优势:大部分保留的是自然风光,现在中国进行西部大开发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劣势:交通不发达,远离消费人群,环境脆弱,基础设施不健全,要投入更大的保护资金

2. 旅游业有 怎样的模式

(一)概括性
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原则和方式的高度理论既括和抽象,它全面而概括地体现了旅游产业在一定时期发展的主导思想和本质特征,反映了旅游产业在一定时期的发展战略要求和发展方向。
(二)阶段性
阶段性是指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在某一特定时期的总体发展原则和方式。时期的长短依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不同发展情况而定,但无论时期长短如何不同,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发展都必然会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三)相对稳定性
相对稳定性是针对阶段性而言的,即在特定酌阶段内,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一经确立,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式和方向就应保持相对稳定性,以充分发挥该模式的功能,获得相应的旅游经济效果。只有当旅游经济运行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原有的发展模式难以适应新的需求发展时,才会出现新模式替代旧模式的客观要求。
(四)特指性
特指性是指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应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历史发展进程和自然环境状况来确定。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由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处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
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类型
(一)从旅游产业成长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关系来看,分超前型和滞后型发展模式
(二)从旅游产业成长的协调机制来看,分市场型和政府型发展模式
(三)从旅游产业成长的演进进程来看,分延伸型和推进型发展模式

3.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介绍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式。

4. 什么是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空间竞合基础分析

旅游区域之间同时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旅游空间竞合是指邻近区域在竞争前提下的有机合作,实现一体化的一种旅游发展模式。随着区域旅游竞合关系的演化,行政驱动对优化区域旅游空间关系的作用渐趋弱化,而地区间的文化影响机制相对稳定,文化资源和文化空间的跨行政区分布是一种普遍的空间现象,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推动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动力。区域文化旅游的协同发展,要在整合行政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响应旅游地的公众认知和市场需求,实现区域旅游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5. 旅游发展模式的优劣点

优点:很大程度的带动了本地的经济,对于当地人来说,是个致富的最好途径;劣势:对环境来说,一不小心就会带来污染

6. 区域旅游合作的模式有哪些,结合熟悉的区域谈谈实现区域旅游合作的有效途径

1.政府主导模式

首先,该模式主要特征为以政府的制度安排主导为主,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动力。合作参与方的各政府间通过制度安排,从政策层面建立有一定权威的组织保障体系。

其次,该模式的合作框架主要为提供公共服务,落实政府间的组织协调机制,包括管理、政策、制度、法规、交通、设施、标准、信息等领域的充分交流与往来。

最后,该模式发展的突破口在于从最直接相关、最容易实现合作的领域入手,比如服务体系构建、政策制度建设、相关设施完善、产品结构调整等方面,通过制度,在地区旅游之间初步形成了协议、条约,将区域关系加以巩固化和经常化,从而获得了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2.行业引导模式

该模式关注于公益层面,是以资源共享、协商合作为目的的行业联合。这是推进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媒体介质。旅游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存在的最重要作用,就是促进协商解决机制的建立。

首先,该模式的主要特征为在资源交换的基础上,以公共利益实现为动力,以信息共享作为实现手段,在宏观调控的政府行为和市场机制的企业行为之间,搭建一个承上启下、协同治理的非营利性旅游合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组织和成员之间的关系彼此依赖,通过成员间的相互信任进行资源整合,并以自愿协商和相互妥协的方式来解决平等主体之间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其次,该模式的合作框架为沟通信息、协调各方关系、规范行业行为,主要通过充分发挥长三角旅游行业协会、俱乐部等社会团体公益功能,担负起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协调等职能,形成联系政府与企业强大的动力。

再次,该模式主要通过对话、协商、谈判等集体选择和集体行动等途径,达成共同治理目标,并形成资源共享和相互合作的机制与组织结构,建立共同解决公共问题的纵向的、横向的或两者结合的组织网络。

3.市场主导模式

该模式兴起于运营层面,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旅游企业横向联合和纵向兼并。只有拥有大量资源配置高效、市场反应灵敏的旅游企业,区域旅游合作才有长效发展的持续动力。

首先,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利润最大化的动机,驱使旅游企业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而开展相互间的合作,以整合区域内的生产要素,提高专业化的分工协作水平,优化旅游产业的组织结构,形成区域性的资源有效配置的格局。

其次,该模式的合作框架为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客源开拓、旅游产品供给方面。主要落实于建立跨区域旅游集团,实现旅游资源、产品、理念、服务、教育、人才、技术、文化、资金的优势互补,增强竞争力。
中部五省实现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途径
1.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是:坚持区域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和特色,形成合作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格局。合作的主体是政府和旅游企业,要让旅游企业在合作中得到好处,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同时在合作过程中,要引导和鼓励各地的旅游投资者共同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建设。
2.建设区域合作运行保障机构
在国家旅游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设立一个协调管理机构,专门从事跨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管理工作,为区域合作提供决策和咨询服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等,既包括对各景区(点)的接待容量、服务和安全情况、旅游投诉和纠纷情况等的协调,又包括建立导游联合培训、管理和统一编写区域旅游线路导游词等的协调,将区域旅游合作落在实处。
3.制定区域旅游发展规划
进行区域旅游合作的前提是进行科学的统一的规划。(1)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在对区域旅游资源进行普查的基础上,制定全区战略性规划体系,以免出现旅游资源重复开发,项目雷同等现象;(2)注重开发各项专题旅游产品,设计出互补的旅游规划方案,突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动互进的关系,这样既有特色项目又不会产生近距离的替代产品;(3)充分发挥区域内各旅游城市的品牌效应和辐射功能,全面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4)在旅游地图的编绘方面,也应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在整个区域范围内进行,如编制《中部五省旅游交通图册》或《中部五省旅游资源分布图》等。
4.推广区域精品旅游线路
中部五省区域内旅游资源众多,但应重点培育资源品位高、景观组合好的旅游线路,这样才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中部五省区域内旅游精品线路,如下表所示。
5.编织区域旅游合作产业链
在区域合作的过程中,要加速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使旅游产业从资源拉动型提升为产业联动型,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中部地区旅游土特产和纪念品丰富,比较著名的有洛阳牡丹、南阳玉雕、安徽名茶、湖南湘绣、景德镇陶瓷等,这些旅游商品的生产、销售、流通等许多环节都可以与其他产业相融合,既为本区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购物产品,又延长了产业链,搞活了地方经济。
6.构建区域旅游网络营销系统
随着网络与电子商务的发展,旅游网络营销也逐渐得到发展。要实施区域旅游合作,必须构建区域旅游网络营销系统:(1)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企业及顾客的陈旧思想,培养网上消费的观念,优化网络营销环境;(2)加强旅游基础信息的收集工作,如民航航班信息、景点信息等;(3)进行市场细分。只有进行市场细分才能根据不同用户的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产品设计、形象塑造,减少其宣传促销的盲目性;(4)开展在线预定服务、客户服务、代理人服务及其它特色服务等;(5)尽快解决网上结算的问题。如选择中外银行作为合作伙伴,就可把结算与其他行业的交易一并解决,同时商业信用转换为银行信用,信用度提高,增强了结算的安全与私密性。
7.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该区域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应统一规划、联合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区域的协调和配合,从而构建一个网络化、开放式的基础设施体系。在区域内部交通方面,目前各旅游景点、景区、线路和旅游城市之间已形成了良好的道路网络系统,但某些旅游景区内部交通还不够畅达,需要进一步改善。区域对外交通方面,应加强武汉、长沙等省会城市的国际航空港的建设,以推动国际入境旅游的发展。通讯方面,在一些旅游资源丰富的山区,应增强信号的覆盖网络,提高通讯质量。在饭店方面,应大力加强中、低档的经济实用型饭店的建设,另外饭店的建设要与旅游区的环境协调一致,使大旅游区内形成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饭店布局。

7. 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为什么要采用不同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区域背景的不同导致了东部、西部、中部三个地区旅游资源的差异。根据自身区位、背景、社会条件、经济条件等的不同,三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也不尽相同。
其中,东部地区为“提高水平,打造 精品”,中部地区为“扩大规模,打造特品”,西部地区为“注重开发,打造极品”。
但是,不同的模式下,三 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却存在着内在联系和一致性。只有发展好展好适合各地的相应模式同时利用三个地区的 联系进行进一步开发和定位,才能更好的开发我国的旅游资源。

8. 关于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式。
我国一些学者就试图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总结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划分,如从旅游业的形成、发展同国民经济关系出发,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可分为超前型发展模式和滞后型发展模式;从旅游业发展的调节机制出发,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又可以分为市场型发展模式和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从旅游类别发展的先后顺序出发,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可分为延伸型发展模式和推进型发展模式。
从以上划分的内容来看,它们主要的差异就在于政府主导下的模式运行与市场机制调节的模式运行。
美国学者将这两种运行模式赋予了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定义:“价值驱动型(value—driven)”和“市场驱动型(Market— driven)”。(见美国.查尔斯.R.戈尔德耐,《旅游业教程——旅游业原理、方法与实践》第八版,412页,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很显然,前者就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旅游发展模式,而后者则是市场自发调节的发展模式。
1、从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看
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以经济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心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为先导,然后向中心城市以外地区和中西部地区逐渐推进的。
2、从资源的开发与产品生产组合看
旅游产品由以观光旅游为主向多种旅游产品推进。
3、从旅游组织和旅游的运作方式看
旅游形式由团队旅游为主向散客旅游居优势、团队旅游与散客旅游相结合的方向演进。
4、从旅游设施的建设看
旅游设施建设以高等级为主,由高等级向中、低等级推进,最终形成以中等级为主体的高、中、低等级结合的设施体系。
5 、从政府的管理看
旅游产业一直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的主导作用由主要进行微观的支持和管理向宏观的调控和管理演进。
经济发展观不同
(1)经济增长驱动型发展观
经济增长驱动型发展观是指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国家、地区和企业将旅游发展的经济功能置于首位的发展观念。
(2)双重动力型发展观
双重动力地发展观是指从社会和经济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既考虑旅游业发展的社会功能,又考虑其经济功能。
(3)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是指旅游业发展要从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方面利益相协调的角度出发,确保旅游业发展利用的资源能用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不危及满足今后各代人需要的能力”的发展观念。
旅游业发展具有的特征是:第一,在政府总体规划下的循序渐进发展。第二,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的发展。 第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发展。
2、从观光型旅游为主向度假型旅游为主转变
在未来的市场发展中,观光型旅游并不会完全失去市场,但在传统的旅游客源国家中度假旅游将更为盛行,将会逐步取代观光旅游成为国际旅游的主体。
3、追求更为灵活多变的旅游方式
在追求个性化的浪潮下,旅游者不再青睐于旅行社固定包价的旅游方式。散客旅游和家庭旅游在旅游者人数中所占比例将逐渐增加。
4、在旅游中追求更多的参与性和娱乐性
各国在旅游产品设计开发中都注重安徘丰富的娱乐活动,改变旅游方式,增加游客的参与感,那些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传统地方特色同时又和娱乐相结合的旅游产品尤受游客喜爱。

9. 近郊型旅游项目历史进程及开发模式

“农家乐”旅游的雏形来自于国内外的乡村旅游,并将国内特有的乡村景观、民风民俗等融为一体,因而具有鲜明的乡土烙印。同时,它也是人们旅游需求多样化、闲暇时间不断增多、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和“文明病”、“城市病”加剧的必然产物,是旅游产品从观光层次向较高的度假休闲层次转化的典型例子。
乡村旅游在国外已有30多年的历史,开展得比较成功的在部分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的旅游大国西班牙把乡村的城堡进行一定的装修改造成为饭店,用以留宿过往客人,这种饭店称为“帕莱多国营客栈”;同时,把大农场、庄园进行规划建设,提供徒步旅游、骑马、滑翔、登山、漂流、参加农事活动等项目,从而开创了世界乡村旅游的先河。以后,乡村旅游在美国、法国、波兰、日本等国家得到倡导和大发展。1996年,美国农村客栈总收入为40亿美元。1997年,美国有1800万人前往乡村、农场度假,仅在美国东部便有1500个观光农场,在西部还有为数众多的专门用于旅游的牧场。目前,法国有1.6万多户农家建立了家庭旅馆,推出农庄旅游,全国33%的游人选择了乡村度假,乡村旅游每年接待游客200万,能给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入,相当于全国旅游收入的1/4。在欧美国家,乡村旅游已具有相当规模,并已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国内,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在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指导下应运而生,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目前我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开发均向融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其中国内游客参加率和重游率最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 由此可见,农家乐旅游是乡村旅游的一种形式,它是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我国农家乐最初发源于四川成都,具体位置有都江堰市的青城山,郫县、温江等说。后来发展到整个成都平原,四川盆地,直至全国。真正以“农家乐”命名的乡村旅游始于1987年在休闲之都——成都郊区龙泉驿书房村举办的桃花节。这次桃花节把农事活动、乡村田园风光、乡土民俗文化、乡村民居和聚落文化与现代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

10. 东北三省旅游发展的差异及原因

吉林介绍

人口:180万人/市区 面积:1755平方公里/市区 位置:长白山脉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 气候: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城市特征:松花江S形穿城而过永不冰冻 中国北方独具魅力的旅游名城 旅游品牌:雾凇奇观/滑雪天堂/白山松水/满族风情 旅游特色:夏季避暑之乡/冬季滑雪天堂/四季北国风光 。

【历史沿革】 吉林市是一座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古城,其原名“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江的城池。19世纪吉林是东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早在3000多年前,这里已是氏族部落的集居之地。明朝此地为“乌拉国”,明永乐十八年辽东都指挥使刘清奉命来松花江上造船,因此吉林市又有“船厂”之称。公元1673年吉林建城,1674年康熙东巡时赋诗《松花江放船歌》,诗中有“连樯接舰屯江城”句,故吉林市素有“北国江城”之称。1676年船厂改称吉林乌拉。1948年3月9日吉林市解放,成立吉林市政府。1954年前是吉林省省会,是中国惟一一个市名与省名相同的城市。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区位地理】 吉林市地处东北腹地长白山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的松花江畔,三面临水、四周环山。东经125″40′~127″56′,北纬42″31′~44″40′。东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临长春市、四平市,北与黑龙江省接壤,南与浑江市、通化市毗邻。总面积2712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3636平方公里。现辖4个城区(船营区、昌邑区、龙潭区、丰满区)、4个县级市(磐石市、蛟河市、舒兰市、桦甸市)、1个永吉县、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自然环境】 吉林市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大片的森林覆盖了市区一半以上的面积。浓荫下的城市,清澈透明,象一块祖母绿宝石。这里的白桦、黄榆等29个经济树种每年的采伐量可达80万立方米。林海中活动繁衍着东北虎、梅花鹿、熊、貂、林蛙以及各种鸟类等400多种野生经济动物,有人参、木耳、山楂等1300多种经济植物,东部山区是驰名中外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的主要产地。这里还是富庶的鱼米之乡。盛产水稻、玉米、大豆、高梁、谷子。城市的水源蕴藏总量达170亿立方米,是全国少有的不缺水城市之一。境内土地上还蕴藏着大量的煤炭、金、、铜、等27种矿产。

【经济发展】 吉林市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国务院批准的甲级开放城市,工业基础雄厚。“一五”时期国家156个重点工程有7项在吉林市建设。化工、汽车两大支柱产业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8.8%,汽车产量达到4万量;化纤产量达到12.8万吨。目前全市上市公司已达8家,分别是吉林化工、吉林纸业、吉林炭素、恒和制药、吉林纸业、物华股份、华微电子、中讯科技。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齐备。邮电系统注册国际互联网用户已达到13664户。公路、铁路、四通八达。铁路年旅客发送量已达320514万人;民用航空已达5266万人。市场体系得到完善,全市拥有种类市场333个。全市有市级开发区21个,其中高新开发区是国家级开发区,已进入全国开发区前15位。城市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现已与香港、韩国、美国、台湾、澳门等23个国家和地区在制造业、建筑业、农业、房地产业、等行业长其开展了经济、技术交流合作。三资企业达到684户,出口商品达14类、180多个品种,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旅游业发展迅猛,总收入占全市GDP3.96% 。

【文化底蕴】 吉林市历史悠久,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城市已形成包括艺术表演团体、群众文化、图书、文博、文学艺术、文化产业等全方位、多门类、多层次的新型文化格局,有艺术表演团9个,影剧院15个,艺术学创作机构6个,研究机构1个,艺术馆2所,文化馆(站)134个,新华书店11家,公共图书馆10所,总藏书量达169万册;博物馆3所,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文物藏品15231件。城市现有高等院校4所,中等专业学校21所,从教人员近8万人。全市有广播电台9座、电视台6座、电视转播差转台胞3座,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7.2%和92.5% 。

【宜人气候】 吉林市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冬季寒冷多雪。受地形影响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年平均气温3.9℃,一月平均气温最低,一般在零下18℃—20℃;七月平均气温最高,一般在21℃—23℃。全年平均降水量650-75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一般在2300~2500小时。特殊的气候环境使吉林市形成了夏季是避暑度假胜地,冬季是冰雪旅游乐园的自然环境。

【城市标志】 吉林市的城市精神为“摇橹人精神”。“摇橹人精神”是吉林市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的一笔无形资产。它展现了吉林市各族人民艰苦奋斗、拼搏创业的光辉历史,体现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生动现实,提出了全市人民长远的精神追求。它是吉林市各行各业及广大人民精神的高度概括和凝聚,是吉林市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更是动员全市人民实现富民强市目标的行动要求和战斗口号。“摇橹人精神”含义是:"同舟共济,激流勇进"。

【市花】 玫瑰,落叶灌木,高可达2米,枝干粗壮,呈灰褐色,玫瑰花颜色鲜艳,有紫色、红色和白色,花有香气。喜光,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为优美的观赏灌木。常丛植于建筑物四周,或草地边缘,也可作自然式花篱。玫瑰象征和平、幸福、友谊、爱情、甜美。

【市树】 垂柳(别名水柳),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小枝细长,下垂,单叶互生。垂柳在吉林地区栽植广泛,历史较长。喜光,耐寒,耐水湿,萌芽力强,根系发达,生长快。其枝条细长柔软下垂,树姿优美,常植于河、湖边点缀园景或作孤植树,亦可作行道护堤树等,是吉林市雾凇景观的主要载体。垂柳象征优美和谐,欣欣向荣。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