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转型发展
Ⅰ 如何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建议
全域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形态、新理念、新模式,也是世界旅游发展的共同规律和总体趋势,代表着现代旅游发展的新方向。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对我市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Ⅱ 发展全域旅游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有哪些
全域旅游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四点:
1、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创新发展方面,全域旅游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创新,也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提升旅游业发展能力,拓展区域旅游发展空间,培育区域旅游增长极,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培育旅游市场新主体和消费新热点。协调发展方面,发展全域旅游有利于统筹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供需协调;有利于推动区域特色化发展,促进景点景区内外协调;有利于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促进城乡协调;有利于完善产业配套要素,促进软硬件协调;有利于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促进规模质量协调。绿色发展方面,发展全域旅游能把生态和旅游结合起来,把资源和产品对接起来,把保护和发展统一起来,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创造更多的绿色财富和生态福利。开放发展方面,全域旅游更加注重拓展开放发展空间,打破地域分割、行政分割,打破各种制约,走全方位开放之路,形成开放发展的大格局。共享发展方面,实施全域旅游、促进城乡旅游互动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不仅能带动广大乡村的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农业人口的福祉;还能提升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形成统一高效、平等有序的城乡旅游大市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2、发展全域旅游是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015年,国内游达40亿人次,人均出游接近3次,旅游已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出游方式上,自助游超过85%,自驾游超过60%。一个区域的旅游质量,不单单取决于旅行社、酒店、景区的服务质量,而是由整个区域的综合环境决定的。这就要求我们从全域整体优化旅游环境、优化旅游全过程,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和旅游服务要素。当前,一些地方旅游市场秩序混乱与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目标不相适应,旅游产品和以厕所为代表的公共服务及交通等基础设施供给与爆发式、井喷式增长的旅游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企业对门票经济的过度依赖与广大游客的承受能力和期待不相适应等问题,都需要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来解决。
3、发展全域旅游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发展全域旅游可以加快城镇化建设,有效改善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大城市人口向星罗棋布的特色旅游小城镇有序转移;可以聚集人气商机,带动现代生态农业和农副产业加工、商贸物流、交通运输、餐饮酒店等行业联动发展,为城镇化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能使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就地市民化。发展全域旅游,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城市文明和农村文明的直接相融,促进农民在家就能开阔视野、提升文明素质,加快从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转变。
4、发展全域旅游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旅游业对世界经济发展和就业的贡献都超过了10%,早已成为世界重要产业。当今世界,美国、西班牙、德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巴西、印度、南非等众多国家纷纷实施旅游国家战略。我国旅游业发展之初,主要是用老天爷留给我们的自然遗产、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现在游客更加希望在当地进行深入的交流交往,更重视对一个地方风土人情、居民素质等整体环境的评价。发展全域旅游是顺应旅游业发展新趋势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
希望可以帮到你,了解更多全域旅游内容可以关注云途智旅。
Ⅲ 如何推进我区全域旅游和绿色转型发展
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把推进全域旅游作为新时期我国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标志着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开始进入全域旅游的时代。近年来,安庆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把安庆建成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中心城市和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基本实现旅游强市”的目标,提出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形成了“三个注重、四个支撑、五个结合”的全域旅游发展体系,并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安庆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文化经济,全力打造安庆旅游升级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
一、着力“三个注重”
(一)注重时空拓展。过去,安庆旅游基本只关注单个景区景点,忽视了全市旅游资源的整合,使得旅游品牌影响力、辐射带动力不够强,旅游服务要素、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大旅游”的局面。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安庆推出“一城一核两翼”空间布局。“一城”即宜城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区;“一核”即大别山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两翼”即桐怀文化体验区、宿望湿地休闲区。推动建立城、镇、景、村“四位一体”,点、线、面“三维立体”全域化空间格局。把旅游业建成为本区域的主导产业、主体功能、主打品牌。另外一方面,在旅游时间节点上力求均衡化,不分白天夜晚,不论春夏秋冬,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在季节和时间上起伏波动趋于最佳均衡状态,时时在旅游,常年皆可游。
(二)注重产业融合。安庆选择以旅游为核心,把一产、二产、三产和城镇化导入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注重农旅结合,在建和已建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家庭农场、特色种养殖基地等都把旅游要素融入进去,让游客能够充分体验。加强工业产品与旅游高度契合。加快建设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绿色轻工基地等,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2.5工业,如:商贸物流、电商大数据、动漫产业、医药大健康产业、创意研发产业等,做大“绿色GDP”。强调金融、餐饮、宾馆等都要围绕旅游业来布局。同时,大力开发新产品新业态,加快推进索道、轻轨交通、低空飞行、温泉等旅游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康体水疗、野外拓展、户外露营、山地运动、婚纱拍摄等一批高山康体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为游客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康疗娱乐等提供深度体验条件。在城镇化方面,围绕国际化专业旅游城市的定位,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将怀宁及望江的漳湖、赛口镇划入市区。加快推进老城区古街区旧城改造、康熙河景观打造、国际动漫乐园等项目建设,完善城镇交通网路、垃圾污水处理、城市公交公厕等功能配套设施及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培育一批规范化、标准化的星级酒店、精品客栈和一批上档次的影视娱乐场所、购物中心,不断提升旅游城市品位。
(三)注重全民参与。安庆全域旅游战略的提出,不只是要领导干部认可,还要得到广大群众、投资者及社会各界的认同,将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作为全市上下发展的共识,形成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强大合力。通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相助,到2020年把安庆建成大别山旅游度假示范基地、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中心城市、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及集禅宗文化、生态度假、红色文化及黄梅戏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总量达800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000 亿元;实现境内5A级景区3家,4A级景区28家以上。
二、打造“四个支撑”
任何一项战略的形成都不可能是空中楼阁,只有把根基打好,战略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安庆实现全域旅游有以下“四个支撑”。
(一)交通的支撑。外快内优的交通网络是全域旅游的强大助力。目前宁安城际铁路、安庆长江铁路大桥、望江长江公路大桥、岳武高速陆续建成开通。正在推动的合安九客运专线(大京九高铁一部分)穿境而过。天柱山—九华山—黄山旅游轻轨已列入计划。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投运,将形成“四纵四横”高速公路网(岳武、北沿江、合黄、济广、沪渝、济祁、南沿江、合安)、“三横二纵”(宁安、合九、南京—江北集中区—安庆、阜景、合安九客专)区域铁路快速干线,以及长江黄金水道和安庆机场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1.5小时到南京,3小时到上海、杭州、武汉,与长三角和中四角(合肥、武汉、南昌、长沙)的时空距离将进一步拉近。内优方面,目前城区新增19条公交线路,开通了城区至海口镇与皖河农场公交线、至枞阳公交线及城区文化旅游公交东线、西线,同时开通了城区到天柱山、五千年文博园旅游直通车。计划用三年时间,打通景区之间的联络线、断头路,形成全域旅游的大环线、小环线、网络线,实现旅游景区游览无缝对接。
(二)金融的支撑。安庆有岳西、太湖、望江、潜山、宿松5个县地处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属欠发达地区,但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通过时间换空间取得财力支持,目前,安庆正在同中信证券、财富中国、工商银行、国开银行、民生银行等金融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借助现代金融手段支撑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做强旅游服务配套。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投融建一体化等模式,巧借外力着力破解资金瓶颈,推动安庆旅游企业上市挂牌,助推全市旅游大发展。
(三)大项目的支撑。目前,全市在建亿元以上旅游项目146个,其中5亿元以上38个。实施68个景区品质提升工程项目,总投资38.98亿元,完成投资21.01亿元。申报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30个,总投资123.44亿元,争取项目资金5.87亿元。天柱山入口服务区和博物馆、天悦湾温泉、大别山彩虹谷、孔城老街、小孤山、孔雀东南飞文化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迎江寺振风塔修缮工程、花亭湖旅游码头配套工程相继竣工。司空山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成功签约,“宜游宜秀”建设取得突破,花溪茶谷、余湾农家乐美食一条街建成,岳西大别山滑雪乐园建成开业。
(四)人才的支撑。安庆启动“人才高地建设工程”行动计划,实施企业家、金融专家、营销大师、创业功臣、知名工匠“五大人才工程”,培养储备后备人才,并优化发展环境,制定出台鼓励和促进在外安庆人回乡创业的政策措施等。对引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实行“绿卡”服务和津贴制度,帮助解决在住房、落户、家属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同时,利用安庆高等职业学校进行人才培养,针对新形势、新常态开辟互联网+等专业,培养创客、电商等专业人才,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三、深化“五个结合”
为更好地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安庆重视做好“五个结合”。
(一)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安庆坚守生态保护和发展两条底线,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价值取向,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基本路径,把青山绿水变为金山银山,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针对安庆广大乡村的特殊性,制定了生态旅游保护措施,进一步健全保障制度。市旅游部门就安庆乡村区域制订生态旅游专项实施标准,规范经营者在农村的旅游经营行为,防止其在旅游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等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为科学规划和设计提供技术标准。与此同时,设立生态旅游环境承载测算机制,在旅游景区测算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承载力,更加有效地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与文化相结合。安庆历史文化厚重,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等交相辉映,素有“文化之帮”、“戏剧之乡”的美称,境内奇山秀水遍布、历史文化遗存众多,各方面的互补性较好。景区建设注重把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启动黄梅戏大观园建设,兴建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岳西国际养生文化产业园、太湖五千年文博园、天柱山地质博物馆、司空山世界级禅文化中心等景点,形成了文化产业园区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的新趋势。同时,打造“千年古宜城、百景新安庆”,推进老城区文化旅游景点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开发建设。举办“十一”黄梅戏展演周,突出“黄金周•黄梅戏”主题,加大“黄金周到哪里去,来安庆看黄梅戏”、“白天看景,晚上看戏”的宣传,举办旅游主题活动,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为打造全域旅游注入文化活力。
(三)与新的社会需求相结合。随着小康社会的逐步实现,中产阶级成为社会消费群体的主力,其特点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对各种产品,包括旅游产品的高品质和高服务水平有着大量的需求。安庆把大众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主体,在积极稳妥地发展中高端旅游产品的同时,重视发展大众化旅游产品。重点开发面向老龄人口的旅游产品,根据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改造景区景点、住宿设施,积极完善相关旅游服务,为老年出游提供便利以及优惠。不断发展青少年旅游市场,依托现有的设施,抓紧建设一批研学旅游基地。高度重视家庭旅游产品,把家庭出游作为旅游市场的主体,为全域旅游培育超前市场。
(四)与良好的商业模式相结合。不管是企业成长,还是项目实施,都得依靠一个良好的商业模式,方能在业界竞争的浪潮中站得住脚,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保障项目顺利营运。针对当前旅游景区发展水平良莠不齐,提升空间很大的实际,安庆通过景区托管模式、引入外来资本等方式重新提升传统景区。借鉴“金色宝藏”公司专门做寺庙高端佛教用品的思路,推动旅游景区点旅游购物的服务外包,通过专业化的公司来提升旅游购物的设计和营销水平。在目前的旅游演艺之外,大力开发夜间旅游娱乐项目,增加游客的参与性。如,潜山白马潭景区推出了“白天漂流打水仗,晚间篝火闹花灯”旅游产品,在第四届漂流泼水节中参加篝火晚会的游客达3万人次。
(五)与“互联网+”相结合。把“互联网+”深度结合到旅游中,实现智慧旅游,使得全域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在互联网支撑下很好地串联起来,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从而满足需求各异的游客,使其获得最佳的旅游体验,不断向外界宣传推介安庆,扩大影响力和美誉度。今年初,“安徽太湖旅游”微信公众号正式开通运行。该微信平台包括“多彩太湖”、“乐游太湖”、“微服务”三大栏目十二个子栏目。将全县的景区景点、宾馆酒店、旅行社等囊括在内,为游客提供最全方位的旅游资源、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及最新旅游服务信息。又如,大别山彩虹村度假酒店继与同程旅游深度合作以来,今年又与途牛旅游、安徽翠兰公司进行战略合作,打造智慧旅游营销,辐射范围更广阔的省内外游客。
Ⅳ 发展全域旅游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有哪些
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发展全域容旅游是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展全域旅游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
发展全域旅游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发展全域旅游是顺应旅游业发展新趋势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
Ⅳ 为何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以"全域旅游"的理念指导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将有利于各行各业统一发展目标。以旅游为导向,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和城镇建设同步推进,对国土资源整理、资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处。统筹各方力量,全域发展旅游事业,旅游业将成为一项民生工程。
旅游业涵盖了多个层面,荟萃了古建筑、陶瓷、民俗、宗教和边塞等多种文化,具有不可限量的开发价值。“旅游+”是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的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在此过程中,“旅游+”也有效地拓展旅游自身发展空间,推进旅游转型升级。
长期以来,关于旅游的认识停留在简单的消费层面,旅游同样是增强国民幸福感、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增长点;是优化区域布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增长点。
推进“旅游+”,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一业促五化”,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网络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
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将有利于各行各业统一发展。以旅游为导向,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和城镇建设同步推进,对国土资源整理、资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处。统筹各方面力量,全域发展旅游事业,旅游业将成为一项民生工程。
Ⅵ 关于全域旅游发展,哪些新观点必须
全域旅游是指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以旅游业带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发展理念和模式。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近日由国家旅游局召集的全域旅游研讨会上说,全域旅游发展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迸发出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
大众化需求呼唤全域旅游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全面小康社会必然伴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2016 年,我国国内游达 44.4 亿人次,人均出游率达 3
次,旅游成为中国老百姓的必需品。全域旅游是应对全面小康社会大众旅游规模化需求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战略。
从“观光式”到“体验式”,旅游市场需求发生变化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暑期旅游市场需求旺盛,确定将在暑期出游的受访者占比59.3%,很多人选择的出游原因为“孩子放暑假,可以全家一起出游”,占比为37.3%。计划暑期出游的受访者中,47.4%的人选择了自助游,选择旅行社跟团游的比例为32.2%,选择自驾游的比例为16.5%。
随着国民消费与出行能力的迅速提升,散客自由行逐渐成为主导旅游形式,人们对旅游的期待也不断提高。
富民、转型、改革 全域旅游成法宝
随着全域旅游概念不断深入人心,旅游业在拓宽发展思路、创新思维模式、激发内生动力方面发挥着全局性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地区通过全域旅游这条路,走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全域旅游是一条富民之路,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武器
是实现“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的必由之路。河北省涞水县计鹿村2015年人均年收入2000多元,2016年县旅游部门引导村民借助冰雪旅游发展农家乐,全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了3500元,实现了整村脱贫。不止涞水县一地,宁夏西吉县龙王坝村、四川绵阳南华村等地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为了导游、服务员,大大提高了收入水平。2016年,旅游扶贫覆盖到了2.26万个贫困村。“十三五”时期,中国还计划通过发展旅游带动17%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到2020年,全国通过发展旅游将带动约1200万贫困人口脱贫。
全域旅游也是一条转型之路
以“旅游+”为手段,培育旅游新业态,助推振兴实体经济。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指出,2016年,大庆市在原油产量持续下降、相关产业停滞不前的情况下,旅游业逆势上扬,实现旅游收入19.1%的增长,探索走出了一条以旅游业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大庆的成功案例只是一个缩影,国家旅游局计划在全国创建1000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100个工业旅游基地、10个工业旅游城市。通过旅游直接推动三产,间接带动一产二产,全国许多地区完成去产能、稳增长、调结构的艰巨任务,完成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华丽“逆袭”。
全域旅游还是一条改革之路
厕所革命在解决了游客如厕难问题的同时,已经成为了我国旅游全面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从前,湖南省崀山景区厕所少而差、游客如厕难。全面推进厕所革命以来,崀山景区新建、改建生态旅游厕所62座。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部分企业在管理方法上也进行了新技术探索。崂山与光大集团携手通过PPP合作模式建设了一批旅游厕所,注重生态环保、智能管理、以商养厕,成为业界的亮点。两年来全国共完成新建、改扩建厕所50916座。我国旅游厕所建设基本达到了“数量充足、干净无味、管理有效、实用免费”的目标。以旅游厕所革命为代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涉旅基础设施升级、配套系统更新、服务水平升级。
前景广阔
全域旅游战略的意义和影响将远远超越旅游领域。全域旅游将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增就业、惠民生”的新引擎。这是历史赋予当代旅游人和中国旅游业的巨大机遇。立足当前,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和相信,全域旅游将带来许多方面变革。
从全域综合效应来看,全域旅游将成为促进社会变革的新动力。全域旅游将成为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载体。全域旅游成为老百姓的旅游生活新方式,成为老百姓幸福的重要源泉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主要指标之一。全域旅游将更加有效地促进社会结构优化、人民素质提高、各民族融合、社会治理能力提升。
从理论研究与示范价值来看,对全域旅游的研究将会保持较高的热度,将形成全域旅游的本土理论体系,为中国旅游理论做贡献,并为世界提供借鉴价值。全域旅游将成为促进中国融入世界旅游大潮、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新举措,并为世界贡献中国旅游经验。
Ⅶ 如何发展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以"全域旅游"的理念指导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将有利于各行各业统一发展目标。以旅游为导向,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和城镇建设同步推进,对国土资源整理、资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处。统筹各方力量,全域发展旅游事业,旅游业将成为一项民生工程。
二、以全域旅游理念指导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旅游可以加快城乡之间的互动融合和统筹发展,可以促进民族之间的互动交流,用“全域旅游”的理念来指导一个区域内的旅游业发展,在布局上将更为合理。
(一)战略规划上的必要性
截至目前,我国有184处5A级旅游景区;12 163家星级饭店(其中四星级酒店2 424家、五星级酒店808家),在第二季度的营业收入合计为514.11亿元。但尽管如此,我国的旅游业仍存在散、小、发展不均衡、亮点不多的问题,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旅游缺乏一个统揽全局的总体规划,对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没有清晰的思路。因此,我们要借用专家和群众的智力,通过编制规划,明确定位,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实施路径,避免在发展道路上走弯路。因此,把“全域旅游“提升到战略定位的层面上十分必要。
(二)行业转型升级上的必要性
第一、二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已到了一个层面,只有第三产业的空间还未全面发挥出来。
据国家信息中心旅游规划研究中心课题组2015年7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2014两年旅游产业对GDP直接贡献都超过7%,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都超过10%;旅游产业间接带动增加值超过15 000亿元,对GDP增长拉动点数在1%左右,对GDP增长率贡献超过10%;在间接带动各产业中,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其中交通运输、住宿、旅游购物、餐饮等四个行业对旅游业增加值贡献近90%。
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业长远发展的需要,是大众消费升级的需要,是我国一、二、三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是稳增长保运行拉动投资消费的需要。
(三)旅游者需求上的必要性
旅游消费需求是多样化、个性化的,全域旅游发展要适应城市群发展的需要、适应交通快速发展的需要,达到道路建设风景化、交通体验休闲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的效果;要利用“互联网+”把智慧旅游项目包装成大项目,从交通和信息上最大程度地方便游客,从而带动投资。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就指出“全域旅游对生产要素的配置,更能发挥旅游的导向作用!如果我们工作的重点仍然局限在景区景点,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和宏观效果都会受限。要用全域旅游的概念,布局旅游产业发展,发挥全域旅游对生产要素布局的导向作用。”只有通过全域旅游才能合理配置资源。旅游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水平,对资源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景区景点。
三、以“全域旅游”指导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涵盖了多个层面,荟萃了古建筑、陶瓷、民俗、宗教和边塞等多种文化,具有不可限量的开发价值。
(一)“游”
有数据显示,未来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1.5万美元,50%以上的居民进入中等收入之列。如果居民人均年出游超过5次,全国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70亿人次,旅游将成为大多数人的普遍性消费。
(二)“住”
我国现有12 163家星级饭店(其中四星级酒店2 424家、五星级酒店808家),在2015年第二季度的营业收入合计为514.11亿元。此之还有众多的民宿,为我国旅游出行提供了稳定的保障。
(三)“行”
中国旅游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中国出境游市场首次过亿,达到1.07亿人次,已连续两年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客源地,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出境游消费国。预计2015年,出境游人次同比增长16%以上,客源将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二三线城市乃至农村地区延伸。
(四)“旅游+”
“旅游+”是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的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在此过程中,“旅游+”也有效地拓展旅游自身发展空间,推进旅游转型升级。
长期以来,关于旅游的认识停留在简单的消费层面,旅游同样是增强国民幸福感、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增长点;是优化区域布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增长点。
推进“旅游+”,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一业促五化”,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网络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
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将有利于各行各业统一发展。以旅游为导向,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和城镇建设同步推进,对国土资源整理、资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处。统筹各方面力量,全域发展旅游事业,旅游业将成为一项民生工程。
Ⅷ 如何谋划全域旅游发展 定位 发展战略
可以关注下云途智旅,这方面介绍挺多。
8月25日,记者从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研讨班上获悉,今年下半年,“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在首批262家基础上,将新增100家。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实现信息互动、客源互动、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为目标的区域合作,已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趋势。今年以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得到了各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全域旅游正在全国凝聚起强烈共识。
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以抓点为特征的景点旅游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无法支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对国家旅游发展战略再定位,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发展全域旅游,通过有机整合区域资源、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社会共建共享,丰富旅游业的内涵和外延,放大旅游业的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效益,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旅游业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今年上半年,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262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这262家单位不仅覆盖了全国31个省区市,也囊括了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区域,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依托。
浙江桐庐县提出“全方位保障、全景化打造、全产业融合、全领域覆盖、全社会参与”的五全举措;南京市江宁区提出“规划引领与规划指导相结合、分类试点与分批推进相结合、功能布局与体系完善相结合、示范创建与项目支撑相结合、运营管理与宣传推介相结合、督查指导与组织保障相结合”的六结合措施。一些地方还从省域层面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创新,云南以“旅游+互联网+金融”模式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贵州成立全域旅游品牌国际传播发展中心,京津冀成立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平台等。
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域旅游创建验收宁缺毋滥,成熟一批公布一批,使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取得切实成效。”
Ⅸ 如何推进全域旅游和绿色转型发展
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以抓点为特征的景点旅游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无法支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对国家旅游发展战略再定位,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发展全域旅游,通过有机整合区域资源、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社会共建共享,丰富旅游业的内涵和外延,放大旅游业的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效益,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旅游业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今年上半年,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262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这262家单位不仅覆盖了全国31个省区市,也囊括了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区域,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依托。
浙江桐庐县提出“全方位保障、全景化打造、全产业融合、全领域覆盖、全社会参与”的五全举措;南京市江宁区提出“规划引领与规划指导相结合、分类试点与分批推进相结合、功能布局与体系完善相结合、示范创建与项目支撑相结合、运营管理与宣传推介相结合、督查指导与组织保障相结合”的六结合措施。一些地方还从省域层面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创新,云南以“旅游+互联网+金融”模式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贵州成立全域旅游品牌国际传播发展中心,京津冀成立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平台等。
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域旅游创建验收宁缺毋滥,成熟一批公布一批,使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取得切实成效。”
如果想了解全域旅游相关项目的话可以关注云途智旅。
Ⅹ 什么是全域旅游三步走战略三步走战略上那三步
2015年,我们提出“开辟新常态下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天地”,实施“515旅游战略”版;2016年,我们提出“从景点旅游走向权全域旅游,努力开创我国“十三五”旅游发展新局面”;2017年,我们提出“积极实施‘三步走’战略,奋力迈向我国旅游发展新目标”,分三步推进我国到2040年建成高度集约型世界旅游强国。。“新天地”“新局面”“新目标”称为中国旅游“三步曲”。三步走”战略本身就是发展理念的创新,也是发展模式的创新,是旅游转型升级的新方向。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三步走”战略是释放旅游业综合功能、共享旅游发展红利的有效方式、路径。北京方圆水木对全域旅游有过深入分析研究。
要点可概括为四点:
一、实施“三步走”战略,是对五大发展理念的深入贯彻落实
二、实施“三步走”战略,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要求
三、全域旅游是实施“三步走”战略的有效途径
四、“三步走”不是“齐步走”
“十三五”期间,我们的目标与任务是扎扎实实地走好第一步,由粗放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