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全域旅游
⑴ 全域旅游规划案例与普通的旅游规划有什么不同
全域旅游作为指导一个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长期发展战略,旅游规划工作需要内以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容、科学的态度和成熟的技术路线,从旅游资源的全新解读、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机制创新以及创新旅游发展规划布局等方面进行全新的探索,以便使旅游规划真正发挥功效,更好地服务于旅游发展实践,旅游规划自身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而普通旅游规划,通常也是这些内容。都是旅游规划范畴,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异。广州智汇做全域旅游规划。
⑵ 全域旅游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北京方圆水木对全域旅游的核心观点:从传统以景区/景点为核心的旅游模式转化为全产回业、全要答素、跨界融合的全域旅游模式。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全域产业:由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使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形成主体化、特色化趋势,同时结合地方文化、地域特色形成了共同吸引力,而使旅游目的不再拘泥于自然风光或者文化遗存等某一景区点上。
全域空间:在某一特定区域,由地形、气候、自然、文化等要素所构成的综合吸引力。如三亚、呼伦贝尔草原、云南、西藏等地。
全域形式:由于互联网让信息获取更加便捷与透明,自驾出行逐渐成为首选旅游方式,使游客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因此线性景区与全域旅游成为发展必然趋势。
更多细节,可以询问北京 方圆水木旅游规划设计院。
⑶ 什么叫全域旅游
全域旅来游是指在一定区域源内,以大众休闲旅游为背景,以产业观光旅游为依托,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产业经营、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
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3)红色文化全域旅游扩展阅读
全域旅游的目的:
发展全域旅游旨在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更好满足旅游市场消费需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一定区域而言,就是全方位提升、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
全域旅游目的地指的就是一个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能够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开放式旅游目的地,是一个能够全面动员、立足全面创新(产品)、可以全面满足的旅游目的地。从实践的角度,以城市(镇)为全域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尺度最为适宜。
⑷ 如何构建全域旅游保障体系
据报道,5月份文化和旅游部未来将持续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行动,继续锁定市场内顽疾,针容对“不合理低价游”、强迫或者变相强迫购物消费、“一日游”乱象等突出问题,加大整治力度,不断净化旅游消费环境。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相关负责人尚生龙表示,大众旅游时代,全域旅游成为国家战略,旅游业从单一景点景区模式向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模式纵深转变。在这个背景下,就更需要建立适应全域旅游时代的假日管理保障体系。
业内人士表示,不光是假日旅游,全域旅游也有“全时旅游”的概念,真正做到全方位的立体化保障未来还需要立法层面的跟进。
文章来源:央广网
⑸ 如何践行“全域旅游”概念 全域旅游的落地时代
全域旅游是我国新阶段旅游发展战略的再定位,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从景点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具体要实现九大转变:
一是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破除景点景区内外的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实行多规合一,实行公共服务一体化,旅游监管全覆盖,实现产品营销与目的地推广的有效结合。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从景点景区拓展到全域。例如,要从景点景区和城市的旅游厕所革命拓展为景点景区内外、城乡一体推进的全面厕所革命。
二是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实行分类改革,公益性景区要实行低价或免费开放,市场性投资开发的景点景区门票价格也要限高,遏制景点景区门票价格上涨过快势头,打击乱涨价和价格欺诈行为,从旅游过度依赖门票收入的阶段走出来。
三是从导游必须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闭式管理体制向导游依法自由有序流动的开放式管理转变。实现导游执业的法制化和市场化。
四是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引导旅游需求,实现旅游供求的积极平衡。
五是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加大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医药等产业的融合力度,形成综合新产能。
六是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充分调动各方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以旅游为导向整合资源,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推动建立旅游发展共建共享机制。
七是从景点景区围墙内的“民团式”治安管理、社会管理向全域旅游依法治理转变。旅游、公安、工商、物价、交通等部门各司其职。
八是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局面。
九是从仅是景点景区接待国际游客和狭窄的国际合作向全域接待国际游客、全方位、多层次国际交流合作转变。最终实现从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转变。
这是区域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是旅游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世界旅游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大趋势,代表着现代旅游发展的新方向。
了解更多全域旅游内容可以关注下云途智旅,希望对你有帮助。
⑹ 如何推进我区全域旅游和绿色转型发展
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把推进全域旅游作为新时期我国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标志着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开始进入全域旅游的时代。近年来,安庆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把安庆建成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中心城市和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基本实现旅游强市”的目标,提出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形成了“三个注重、四个支撑、五个结合”的全域旅游发展体系,并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安庆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文化经济,全力打造安庆旅游升级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
一、着力“三个注重”
(一)注重时空拓展。过去,安庆旅游基本只关注单个景区景点,忽视了全市旅游资源的整合,使得旅游品牌影响力、辐射带动力不够强,旅游服务要素、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大旅游”的局面。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安庆推出“一城一核两翼”空间布局。“一城”即宜城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区;“一核”即大别山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两翼”即桐怀文化体验区、宿望湿地休闲区。推动建立城、镇、景、村“四位一体”,点、线、面“三维立体”全域化空间格局。把旅游业建成为本区域的主导产业、主体功能、主打品牌。另外一方面,在旅游时间节点上力求均衡化,不分白天夜晚,不论春夏秋冬,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在季节和时间上起伏波动趋于最佳均衡状态,时时在旅游,常年皆可游。
(二)注重产业融合。安庆选择以旅游为核心,把一产、二产、三产和城镇化导入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注重农旅结合,在建和已建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家庭农场、特色种养殖基地等都把旅游要素融入进去,让游客能够充分体验。加强工业产品与旅游高度契合。加快建设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绿色轻工基地等,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2.5工业,如:商贸物流、电商大数据、动漫产业、医药大健康产业、创意研发产业等,做大“绿色GDP”。强调金融、餐饮、宾馆等都要围绕旅游业来布局。同时,大力开发新产品新业态,加快推进索道、轻轨交通、低空飞行、温泉等旅游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康体水疗、野外拓展、户外露营、山地运动、婚纱拍摄等一批高山康体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为游客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康疗娱乐等提供深度体验条件。在城镇化方面,围绕国际化专业旅游城市的定位,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将怀宁及望江的漳湖、赛口镇划入市区。加快推进老城区古街区旧城改造、康熙河景观打造、国际动漫乐园等项目建设,完善城镇交通网路、垃圾污水处理、城市公交公厕等功能配套设施及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培育一批规范化、标准化的星级酒店、精品客栈和一批上档次的影视娱乐场所、购物中心,不断提升旅游城市品位。
(三)注重全民参与。安庆全域旅游战略的提出,不只是要领导干部认可,还要得到广大群众、投资者及社会各界的认同,将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作为全市上下发展的共识,形成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强大合力。通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相助,到2020年把安庆建成大别山旅游度假示范基地、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中心城市、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及集禅宗文化、生态度假、红色文化及黄梅戏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总量达800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000 亿元;实现境内5A级景区3家,4A级景区28家以上。
二、打造“四个支撑”
任何一项战略的形成都不可能是空中楼阁,只有把根基打好,战略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安庆实现全域旅游有以下“四个支撑”。
(一)交通的支撑。外快内优的交通网络是全域旅游的强大助力。目前宁安城际铁路、安庆长江铁路大桥、望江长江公路大桥、岳武高速陆续建成开通。正在推动的合安九客运专线(大京九高铁一部分)穿境而过。天柱山—九华山—黄山旅游轻轨已列入计划。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投运,将形成“四纵四横”高速公路网(岳武、北沿江、合黄、济广、沪渝、济祁、南沿江、合安)、“三横二纵”(宁安、合九、南京—江北集中区—安庆、阜景、合安九客专)区域铁路快速干线,以及长江黄金水道和安庆机场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1.5小时到南京,3小时到上海、杭州、武汉,与长三角和中四角(合肥、武汉、南昌、长沙)的时空距离将进一步拉近。内优方面,目前城区新增19条公交线路,开通了城区至海口镇与皖河农场公交线、至枞阳公交线及城区文化旅游公交东线、西线,同时开通了城区到天柱山、五千年文博园旅游直通车。计划用三年时间,打通景区之间的联络线、断头路,形成全域旅游的大环线、小环线、网络线,实现旅游景区游览无缝对接。
(二)金融的支撑。安庆有岳西、太湖、望江、潜山、宿松5个县地处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属欠发达地区,但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通过时间换空间取得财力支持,目前,安庆正在同中信证券、财富中国、工商银行、国开银行、民生银行等金融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借助现代金融手段支撑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做强旅游服务配套。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投融建一体化等模式,巧借外力着力破解资金瓶颈,推动安庆旅游企业上市挂牌,助推全市旅游大发展。
(三)大项目的支撑。目前,全市在建亿元以上旅游项目146个,其中5亿元以上38个。实施68个景区品质提升工程项目,总投资38.98亿元,完成投资21.01亿元。申报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30个,总投资123.44亿元,争取项目资金5.87亿元。天柱山入口服务区和博物馆、天悦湾温泉、大别山彩虹谷、孔城老街、小孤山、孔雀东南飞文化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迎江寺振风塔修缮工程、花亭湖旅游码头配套工程相继竣工。司空山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成功签约,“宜游宜秀”建设取得突破,花溪茶谷、余湾农家乐美食一条街建成,岳西大别山滑雪乐园建成开业。
(四)人才的支撑。安庆启动“人才高地建设工程”行动计划,实施企业家、金融专家、营销大师、创业功臣、知名工匠“五大人才工程”,培养储备后备人才,并优化发展环境,制定出台鼓励和促进在外安庆人回乡创业的政策措施等。对引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实行“绿卡”服务和津贴制度,帮助解决在住房、落户、家属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同时,利用安庆高等职业学校进行人才培养,针对新形势、新常态开辟互联网+等专业,培养创客、电商等专业人才,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三、深化“五个结合”
为更好地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安庆重视做好“五个结合”。
(一)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安庆坚守生态保护和发展两条底线,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价值取向,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基本路径,把青山绿水变为金山银山,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针对安庆广大乡村的特殊性,制定了生态旅游保护措施,进一步健全保障制度。市旅游部门就安庆乡村区域制订生态旅游专项实施标准,规范经营者在农村的旅游经营行为,防止其在旅游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等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为科学规划和设计提供技术标准。与此同时,设立生态旅游环境承载测算机制,在旅游景区测算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承载力,更加有效地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与文化相结合。安庆历史文化厚重,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等交相辉映,素有“文化之帮”、“戏剧之乡”的美称,境内奇山秀水遍布、历史文化遗存众多,各方面的互补性较好。景区建设注重把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启动黄梅戏大观园建设,兴建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岳西国际养生文化产业园、太湖五千年文博园、天柱山地质博物馆、司空山世界级禅文化中心等景点,形成了文化产业园区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的新趋势。同时,打造“千年古宜城、百景新安庆”,推进老城区文化旅游景点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开发建设。举办“十一”黄梅戏展演周,突出“黄金周•黄梅戏”主题,加大“黄金周到哪里去,来安庆看黄梅戏”、“白天看景,晚上看戏”的宣传,举办旅游主题活动,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为打造全域旅游注入文化活力。
(三)与新的社会需求相结合。随着小康社会的逐步实现,中产阶级成为社会消费群体的主力,其特点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对各种产品,包括旅游产品的高品质和高服务水平有着大量的需求。安庆把大众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主体,在积极稳妥地发展中高端旅游产品的同时,重视发展大众化旅游产品。重点开发面向老龄人口的旅游产品,根据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改造景区景点、住宿设施,积极完善相关旅游服务,为老年出游提供便利以及优惠。不断发展青少年旅游市场,依托现有的设施,抓紧建设一批研学旅游基地。高度重视家庭旅游产品,把家庭出游作为旅游市场的主体,为全域旅游培育超前市场。
(四)与良好的商业模式相结合。不管是企业成长,还是项目实施,都得依靠一个良好的商业模式,方能在业界竞争的浪潮中站得住脚,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保障项目顺利营运。针对当前旅游景区发展水平良莠不齐,提升空间很大的实际,安庆通过景区托管模式、引入外来资本等方式重新提升传统景区。借鉴“金色宝藏”公司专门做寺庙高端佛教用品的思路,推动旅游景区点旅游购物的服务外包,通过专业化的公司来提升旅游购物的设计和营销水平。在目前的旅游演艺之外,大力开发夜间旅游娱乐项目,增加游客的参与性。如,潜山白马潭景区推出了“白天漂流打水仗,晚间篝火闹花灯”旅游产品,在第四届漂流泼水节中参加篝火晚会的游客达3万人次。
(五)与“互联网+”相结合。把“互联网+”深度结合到旅游中,实现智慧旅游,使得全域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在互联网支撑下很好地串联起来,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从而满足需求各异的游客,使其获得最佳的旅游体验,不断向外界宣传推介安庆,扩大影响力和美誉度。今年初,“安徽太湖旅游”微信公众号正式开通运行。该微信平台包括“多彩太湖”、“乐游太湖”、“微服务”三大栏目十二个子栏目。将全县的景区景点、宾馆酒店、旅行社等囊括在内,为游客提供最全方位的旅游资源、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及最新旅游服务信息。又如,大别山彩虹村度假酒店继与同程旅游深度合作以来,今年又与途牛旅游、安徽翠兰公司进行战略合作,打造智慧旅游营销,辐射范围更广阔的省内外游客。
⑺ 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未来发展的落脚点在哪儿
一是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破除景点景区内外的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实行多规合一,实行公共服务一体化,旅游监管全覆盖,实现产品营销与目的地推广的有效结合。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从景点景区拓展到全域。例如,要从景点景区和城市的旅游厕所革命拓展为景点景区内外、城乡一体推进的全面厕所革命。
二是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实行分类改革,公益性景区要实行低价或免费开放,市场性投资开发的景点景区门票价格也要限高,遏制景点景区门票价格上涨过快势头,打击乱涨价和价格欺诈行为,从旅游过度依赖门票收入的阶段走出来。
三是从导游必须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闭式管理体制向导游依法自由有序流动的开放式管理转变。实现导游执业的法制化和市场化。
四是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引导旅游需求,实现旅游供求的积极平衡。
五是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加大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医药等产业的融合力度,形成综合新产能。
六是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充分调动各方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以旅游为导向整合资源,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推动建立旅游发展共建共享机制。
七是从景点景区围墙内的“民团式”治安管理、社会管理向全域旅游依法治理转变。旅游、公安、工商、物价、交通等部门各司其职。
八是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局面。
九是从仅是景点景区接待国际游客和狭窄的国际合作向全域接待国际游客、全方位、多层次国际交流合作转变。最终实现从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转变。
这是区域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是旅游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世界旅游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大趋势,代表着现代旅游发展的新方向。
可以关注下云途智旅,方案比较详细,希望能帮到你
⑻ 全域旅游是一场文化旅游供给侧的革命吗
全域旅游是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是推动旅游业改革创新的全新发展理念。这种理念和模式毫不回避当前旅游业出现的突出问题,如导游问题、门票价格问题、市场秩序问题、公共服务问题等,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是旅游业发展长期积累下来的难点问题,与传统旅游供给方式和发展模式相关,必须以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予以解决。
发展全域旅游,有助于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鉴于旅游业对世界经济发展和就业的贡献都超过了10%,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产业,旅游业的竞争更加国际化。各国各地区普遍将发展旅游业作为参与国际市场分工、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推出许多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当前国际竞争的环境下,顺应旅游业发展新趋势,以全域旅游提升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是一项战略选择。如果说当初我国旅游业发展主要靠老天爷留给我们的自然遗产和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那么现在,必须针对游客的需求,更多加入当地的人文交流和居民化体验,使目的地成为游客与居民的共享空间,实现全域化高质量供需平衡。否则,我们就会在竞争中落于下风。
⑼ 全域旅游背景下,文化如何为旅游注魂
全域旅游背景下,处处是景区、时时可旅行,人人是游客,这就需要旅游产品以独特性取胜,而文化无疑成为激活绿水青山的一大法宝。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景区、酒店要发展,必须回答好3个问题——游客为什么要来?游客来了干什么?游客会不会再来?”
全域旅游背景下,人人都是游客,但是人们的需求也不一样。全域旅游的内涵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处处是景区,处处是景点,但是每个景区都有不可替代性。二是,时时可旅行。度假分长短期,针对这个特点我们可开发“碎片化旅游产品”。三是人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游客。无论个人的经济条件如何,都可以随时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