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旅游业概论的心得
① 旅游学概论旅游业为什么要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
要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辅相成! 我们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报告中的重点和亮点,而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这是对十七大的一大贡献,具有重要意义。我认为应从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来龙去脉、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以及四个实践要求七个方面来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旅游产业和谐有序发展! 旅游业是体现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最佳载体之一,其发展应该按照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走一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的路子,以促进旅游、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在“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发挥独特作用。如何实现科学的旅游发展观,我理解应该有以下五条准则: 第一准则:“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的旅游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科学旅游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人”主要是指旅游者(或游客)和社区居民。旅游发展首先应该研究人、关注人,然后才是物质设施。旅游开发应把“以人为本”作为第一要义,以满足人的精神和文化需求为目标,注重人的生命质量、生活质量的提高(即要为旅游者提供审美价值、愉悦价值、健康价值、文化价值、知识价值、精神价值、道德价值等),也要为当地人带来相应的福利。旅游需求是一种高级的需求,它是基础物质需求满足后才产生出来的。通过有效的规划和导引,使游人在亲近自然、欣赏山水、接触社会、感受人文、体验风情、享受休闲、美食购物的旅游过程与服务过程中体验到身心愉悦!对应于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为游客着想,满足游客的需求,即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买什么、住哪里等。事实上,真正抓住了这些要素,也就是抓住了消费的卖点,就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二准则:“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应成为旅游科学发展观的又一指导思想,这也是中国旅游发展创新的根本和哲学理论基础。“天人合一”的实质,就是要求把旅游开发建立在环境承载力之上,要与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的融合、和谐。为此,就要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旅游与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和谐统一的条件下开展旅游活动,全面、协调地发展旅游业,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的统一;要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还必须对旅游的社会文化效应予以高度重视,坚持“经济-文化”二元统一论和“资源-市场-文化”的综合导向;多搞“软开发”,少搞“硬开发”,走内涵集约式发展的道路。 第三准则:“4Z主义”,即“资源、资本、制度、智慧”的结合,发挥智慧在资源、资本之间的桥梁作用,最有效地使旅游资源资本化,同时依靠制度创新来保障和推进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是市场化程度很高的行业,这一行业的特点就是“事在人为”,企业应对市场的机制及稳定的人才团队,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旅游又是一“富民行业”,它可以通过带动老百姓的创业、就业,致富一方百姓。 第四准则:“五种眼光”,即多学科专家、政府官员、投资者、媒体和旅游者五种眼光的结合。专家的眼光可以保证科学的开发,避免少走弯路;政府官员的眼光可以体现出很强的现势把握感;投资者的眼光可以更好地把握效益,把握投入产出及利润;媒体的眼光通常对市场比较敏锐、能把握住卖点;旅游者是最终的买单者,因此必须关注和引导旅游者的需求。 第五准则:“规划体验”,也就是把消费者的消费融入情景设计中,以服务为舞台,产品为道具,环境为布景,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美好的体验。从设计者出发,要达到全方位的创造,使旅游者的体验达到全身心的感受。
② 哪里有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心得体会如题 谢谢了
(一)旅游业知识阐述。 1.旅游业是为旅行、观光、游览服务的一项综合性行业,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旅游既能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又能够促进经济的繁荣,社会秩序的稳定。同时发展旅游业可以增加外汇收入,回笼资金,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因而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产业部门之一。 2.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交通工具的发展,为人们外出旅游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保证。 3.旅游业具有能够提高人们素质和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扩大国际间的交往与合作。 4.旅游业投资少、见效快、利润高的特点,它是服务性行业,对能源、矿产资源利用少,对环境的污染较少,又被称为“无烟工业”。 (二)“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中的主要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对背景环境的破坏、对文物古迹的破坏、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以及带来的后果。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一方面要充分开发旅游资源,服务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另一方面应注意不能超过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如果规模超过环境的承载量,就会对旅游区的资源产生破坏,使环境恶化。①旅游活动排入环境的废弃物,包括交通工具排放出来的废气,各种旅游设施排出的污水,旅游者乱抛的垃圾等。②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指当地居民为从事商业旅游活动,不适当地使用当地的旅游资源。③对背景环境和文物古迹的破坏。指各种旅游服务性设施设计建设不当,对风景造成的破坏。④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指旅游活动对当地生产、交通、公共设施生活供应带来的影响。 2.全面分析旅游活动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自然和人为原因,主要从人为方面分析)、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3.辩证和综合地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优劣,而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主要包括: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和环境承载量。 (三)中国和世界的旅游资源。 中国旅游资源: 1.自然风光-西湖、白头山天池、天涯海角、长江三峡、桂林山水、黄山、日月潭。 2.古代文化艺术宝藏-明孝陵、承德避暑山庄、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布达拉宫、万里长城、秦陵兵马俑。 3.革命纪念地-井冈山、遵义、广州、武汉、南京、上海、南昌。 4.民族风情-汉族端午节赛龙舟、苗族和侗族的芦笙节、彝族的火把节、元宵节舞龙灯、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5.十大名胜:北京故宫、八达岭长城、承德避暑山庄、秦陵兵马俑、长江三峡、桂林山水、苏州园林、杭州西湖、台湾日月潭。 世界旅游资源: 艾菲尔铁塔(法国)、凡尔赛宫(法国)、泰姬陵(印度)、麦加(沙特阿拉伯)、耶路撒冷(巴勒斯坦)、仰光大金塔(缅甸)、吴哥窟(柬埔寨)、富士山(日本)、克里姆林宫(俄罗斯)、罗马古斗兽场(意大利)、赤道纪念碑(厄瓜多尔)、夏威夷群岛(美国)、巴特农神庙(希腊)、水城威尼斯(意大利)、风车之国(荷兰)、格林威治天文台旧址(英国)。
③ 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心得
浅谈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心得
通过这一学期对中国旅游地理的学习,收获很多,也对这门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间过得真快,一个学期过去了,对这门课有点意犹未尽。
学习中国旅游地理,使我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旅游地理课程尤其是对中国特定地域的了解,掌握各分区最具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及主要旅游区和景点及其旅游价值以及重要旅游线路。旅游地理是旅游业产生的自然背景,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所以学习中国旅游地理是为学习旅游管理的打下基础。这门课令我对祖国美好河山有了更全面,更系统的了解,当别人问及我中国有哪里好玩的时候,也不会哑口无言。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最大收获不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上,且大大拓宽了我的视野,为将来步入社会,踏进旅游行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对于中国旅游地理的学习方法本人仍处于摸索期间,因为它的学习方法与高中的地理的学习方法远远不同。高中地理注重的是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融会贯通,其中涉及的大多都是原理知识。而中国旅游地理比较注重识记,内容也多,不仅要记得景点的地理位置、历史,还要记得它的旅游特色与优势。所以学习中国旅游地理要多看书,多看地图。其实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有机会要四处旅游一下。
还记得第一节课的时候,老师的风趣幽默深深的吸引了我,因为我是第一次接触这么有幽默感的老师,当时就觉得学习这门课就会很好玩。果然如我所料,每一节课都在快乐的氛围下结束,真希望这门课可以学久一点。这门可纯属纸上谈兵,但老师也可以讲得很精彩,但对这门课我有几点建议:1.笔记比较少,比较零散,这使我期末复习的时候难度增加,希望有比较系统、简明扼要的笔记;2.师生互动不够,希望能增加师生互动;3.课件的图片数量较少,令我很难领略景点的风光。
无论如何,对于这门课我是获益良多,最后要感谢大侠您这一学期的悉心教导。
④ 学习旅游概论的收获
《旅游概论》根据旅游教育和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旅游业从业人员及管理人员应具备的旅游基础知识为出发点,阐述了旅游活动及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旅游的产生及其科学概念,旅游的本质、属性与特征,旅游活动的历史考察,旅游资源,旅游业的构成,旅游市场,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旅游业行业管理及其可持续发展等。
其内容体系充分体现了教材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新颖性。此外,为了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在每章前都设计有学习目标、主要内容和案例导入,增强了教材的针对性;章末附有一定量的思考与练习题,使老师易教、学生易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旅游概论·旅游专业》内容系统、新颖,语言流畅,通俗易懂,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类专业教材,还可作为从事旅游职业人员的自学参考用书。
旅游概论是旅游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在中等职业学校系列教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旅游及旅游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
⑤ 旅游概论是什么的概论论述
是导游资格考试的必考内容,就是旅游的基本概念、特点、本质、属性、内容等,属旅游专业书籍。
⑥ 旅游学概论简答题:旅游业究竟在何种意义上可以成为一项产业,谈谈你的认识。
旅游业概念的形成过程,是随着旅游业的产生、发展并逐步成熟的过程。如前所述,旅游业并非与旅游活动同步产生的。旅游业是在近代产业革命之后,大众旅游成为世界潮流,大众化的旅游消费推动了旅游业的形成与发展。
1.旅游业不同于普通产业
过去,有人把旅游业等同于旅行社业。在我国,也曾有人认为只有旅游局和旅行社才算旅游业部门。也有人认为,旅游业的产品是由一系列相互有关的行业共同提供,体现了旅游业所具有的综合性特点。但这一供给取向的定义对于旅游业在何种意义上构成一项产业的问题,并没有作出很好的回答。
为了全面认识旅游业的概念,我们有必要对“产业”一词有所了解。
“产业”(Instry)是指“其主要业务或产品大体相同的企业类别的总称”。这一解释表明,一个产业是由同类企业构成的。这些企业之所以属于同类企业,是因为他们都经营相同的业务或生产相同的产品。正因为如此,无论是从微观的企业角度看,还是从较为宏观的角度看,他们为经营该种业务或生产该类产品所作的投入和因此而实现的产出,都可以准确的测算和确定。所以,在传统上,人们一直都将这些条件作为划定产业的标准 >标准。
显而易见,旅游也距离这些标准相去甚远。这是因为:
第一,旅游业是综合性的产业。她的产业边界很不明确。旅游业并非由同类企业所构成,这些企业的业务或产品自然也不尽相同。内容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生活的各个方面。行业涉及餐饮、住宿、交通、银行、通讯、文化、加工、邮政、文物、宗教、农业、林业、公安、市政、环卫等等。饭店经营的业务不同于航空公司,旅行社的业务也不同于饭店。诸如此类的情况在旅游业中到处可见。
第二,旅游业的投入和产出被相关行业消解(刘聪2003)。许多旅游企业的服务对象都不仅限于
旅游者或游客。因此,该业务的投入中除了对旅游业务的投入之外,实际上还有一部分是对非旅游业务的投入。例如航空公司的乘客除了外出的游客外,还有大量外出定居就业者。饭店除了主要接待游客之外,也接待本地人的会议、社交娱乐甚至住宿。不要说去测算这两部分投入各自所占的比例,就是把这事实上的两种投入区别开来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该业务的投入中除了对旅游业务的投入之外,实际上还有一部分是对非旅游业务的投入。不要说去测算这两部分投入各自所占的比例,就是把这事实上的两种投入区别开来也是非常困难的。同理,要准确地测算该旅游企业因旅游业务而实现的产出(而不是该企业全部业务的产出)几乎也是不可能的。从宏观上看,旅游并非一个界限分明的产业,其产品由诸多相关的产业或行业共同提供。所以,在测算和确定旅游业的投入和产出时,人们也只能通过对有关的交通运输业、住宿业、饮食业、旅行社行业等产业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综合,从而估算出旅游业的投入和产出。
第三,旅游业是对相关产业的重新组织,产生新的效益。例如饭店企业隶属于传统上早已独立存在的住宿业,航空则隶属于交通运输业等等。绝大多数旅游企业实际上都隶属于某一传统的标准产业。
或许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颁布的标准产业分类中,甚至在联合国公布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中,都没有将旅游业列为单独的立项产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部门分类标准》中,也没有“旅游业”的字样,而是将与之有关的活动划归“住宅、公用事业和居民生活服务业”一类。所以,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从理论上讲,旅游业不能构成一项标准的产业。
但是,在实践中,旅游业却是一项实际存在着的产业。虽然各国在自己的产业划分标准中将旅游也作为一项产业单独立项,但在本国经济发展规划中都将旅游业纳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在这些国家中,例如西班牙、希腊、意大利等国,旅游业实际上早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力量。这些事实说明,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实际上是客观存在的。旅游业不像其他产业那样界限分明的情况同样也是其特点的反映。尽管这些产业或行业的主要业务或产品有所不同,但在涉及旅游方面,它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便利旅游活动,通过提供各自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同一旅游者的需要,从而他们的不同产品也就在总体旅游产品的前提下统一了起来。
⑦ 铁路时代的到来为旅游业带来了哪些方面的积极影响 (旅游概论题目)
你可以参考青藏铁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