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做好土族民俗文化旅游

做好土族民俗文化旅游

发布时间: 2021-03-07 17:12:53

1. 青海有哪些适合体验特色民族风情的旅游景点

青海适合体验特色民族风情的旅游景点有塔尔寺。塔尔寺具有特色民族风情——宗教风情。

塔尔寺与西藏的甘丹、哲蚌、色拉、扎什伦布寺和甘南的拉卜楞寺并称为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咯巴诞生的地方。由于寺院规模宏大完整,交通方便,已成为人们游览参观藏传佛教寺院最集中的地方和青海省最主要的旅游胜地。壁画、堆绣和酥油花为塔尔寺的艺术三绝。塔尔寺是国家4A级旅游景点,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其中,大金瓦殿和大经堂为全寺主体建筑。大金瓦殿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建筑面积456平方米,上下三层,飞檐四出,各抱形势,歇山式金顶,覆以镏金铜瓦,墙面用琉璃瓦砌成,图案精美,殿内纪念宗喀巴的大银塔,誉为“世界一庄严”,殿堂正门上方悬有清代乾隆皇帝亲题的“梵教法幢”匾额。

大经堂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遭火焚后重修,总面积为2750平方米,经堂内长柱18根,短柱90根,皆用特制地毯包裹,地上铺设地毡坐垫,可供3000僧人集体诵经,正西方供有无数佛像、藏文经典,设有0、班禅以及寺院法台座,柱间满挂各种堆绣的卷轴画。

2. 青海的土族民俗风情

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一个淳朴勤劳而又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主要居住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境内和青海东部地区的民和、乐都、大通、湟源、同仁县,以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和永登县等地。

土族民间盛行各种曲调优美的民歌,情节动人的口头文学,如叙事诗、民间故事,以及“花儿”、“安昭”等。土族山乡还盛行专门赛歌的“花儿会”。“花儿会”多在每年农历二月二、四月初八、六月初六、七月十五举行。届时方圆数百里的群众、成千上万的民间歌手和正在热恋之中的青年男女,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花儿会”上,尽情地赛歌。“花儿会”一般举行3天。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结合部,境内山川相间,地势北高南低,海拔2100--4374米之间。县城威远镇距省会西宁市30公里。截止1999年,总人口36万多人。有土、藏、回、汉等11个民族。其中土族6万多人。
土族服饰
土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互助、乐都、大通一带的土族服饰,仍保持传统习俗,但也有很大的发展变化。民和地区已基本汉化,同仁地区则已基本藏化。
土族的男子服饰,以短为主,长短结合,青年人的衬衫、腰带、鞋袜都要绣花。青年妇女的夏装是长短结合,在家里一般穿长衫,在田间一般穿短衣。她们的白布汗褂大衣襟的胸前镶方块绣花布(汉语叫"胸花"),袖口有二寸多宽的黑布镶边。腰间系采绸或绣花棉布带子,足蹬浅腰鞋,鞋面绣花。头戴"拉金锁"翻边毡帽或礼帽,有的还在礼帽上插上花。
土族妇女的长衫,有单的,有夹的,还有上棉的,土族语分别?quot;年昂"、"汪西日"、"郭登"。袖子上套有用红、黄、绿、紫、黑色缎料堆制的花袖筒,土族语叫"绡藻"。妇女们的裤子,一般为蓝色长裤,并套上裤筒。未婚姑娘为大红色,已婚妇女为黑色,四十岁以上的妇女不再用了。裤筒边沿为蓝白色夹缝。裤子上面还要穿百褶裙,互助等地为大红色,民和地区为 绯红色和绿色。老年妇女都穿长衫,套一件黑色蓝色镶边坎肩。
土族妇女的头饰繁多,原来有"马鞍"型、"三叉"型、"铧尖"型和"干粮"型等。到了四五十年代,互助等地又开始讲究"土人头"、"藏民头"、"达子头"、"汉人头"。土族妇女中的"藏民?quot;,夏季戴礼帽,冬春戴狐皮帽。头发梳成两个从头顶到辫梢,由红、白彩珠串连起来,辫梢连绣花辫套,辫子垂至膝盖以下。穿长衫、长裤,勒绸、布彩带,蹬绣花鞋。"达子头",戴翻边黑色毡帽,穿长衫、长裤,勒绸、布彩带,蹬绣花鞋。
轮子秋
轮子秋是土族人民勇敢、智慧、团结的结晶和象征,也是土族男女老幼喜闻乐见并踊跃开展的传统活动。关于轮子秋的起源,有一则美丽神奇的传说。相传土族先民为了寻求生活的出路,先后用青龙和野牛犁地,都失败了。最后用黄牛耕地,"犁了南滩犁北滩,洒下金子般的青稞种子"。秋天,制作木车,运送收割的庄稼。当最后一车麦捆运上场时,车子翻了,只见两个净肚娃娃在朝天的那扇车轮上飞舞,口唱丰收的家曲《杨格喽》。

3. 如何利用民俗文化为旅游添彩

旅游文复化化,这不只是为制旅游增添些“文化”味道,而可以说贯穿在旅游“食宿行游购娱”的全过程之中,甚至也运用于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的整个阶段,比如借助于王勃的《滕王阁序》而使滕王阁名满天下,这从某种意义上看就是文学作品以其传播性强的特点而发挥着营销的功能,就当下很多人是因为这首诗词才去滕王阁观光揽胜,文学符号远远超越文本意义

4. 浅谈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

民俗文化是一种人文旅游资源!民俗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带有鲜明特点的沟通传统与现版实,物质权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联系的反映民间地域社区人群的共同意愿.民俗是人类的一种基础文化,这时长期以来不断的消化吸收人类各种文化因素的过程中,不断的被过滤,筛选和沉淀,从而凝聚在民众的心理机构中的深层文化,是创造民俗文化的基础和前提!民俗文化在现代的旅游资源中占有不可代替的地位!

5. 为什么要发展民俗文化旅游

因为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可以传播城市信息、推介城市形象、促进城市文明、发展城市经济提升国家、地区综合竞争力。

6. 土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土族人家的院中,住房的位置根据大门的方位和阴阳五行、八卦等确定。家境较好的人家的主房,盖的是正脊五檩、二架七檩的大房、前后出檩的过厅。房屋木件大都为画栋雕梁。其它住房都是土木结构的小平房。高寒地区的土族,除了夏天,人们大都睡热炕。热炕有两种,炕面用泥做的叫泥炕,炕面用木板做得叫板炕。

土族人民的祖先,在青海东部定居以来,起初从事畜牧业生产,以肉食、乳品为主食,转为农业生产后,传统的游牧民习俗仍然保留着,如喝奶茶、喝酥油茶,吃酥油炒面,吃大块肉、喝大碗酒。因青海东部海拔高,气候干旱,农作物只能种植小麦、青稞、蚕豆、豌豆、洋芋、油菜等。

土族人民特别注重礼节,人们相逢时互相问好致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亲友之间相互拿上自己做的食品拜节。家里打庄廓、盖房子、安大门、生孩子出满月、姑娘出嫁、娶媳妇都要邀请亲友来贺喜。土族人民热情好客,说是“客来了,即福来了”,对长辈及贵客尤为尊敬。在节日里或责客来时,在大门口先敬客人三杯酒,叫做“进门三杯酒”,然后请客人进门引至正房炕上按年龄或辈份大小就坐,主人要敬客人三杯酒。叫“吉祥如意三杯酒”,不能喝酒的客人,用无名指蘸酒对空弹三下也可。此时主妇恭恭敬敬地把做好的饭菜用木盘端上来,劝客人享用。在客人出门时,要敬三杯酒,叫“上马三杯酒”。

春节是土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节日前从腊月二十三送灶神就开始准备,打扫房屋、缝制新衣、杀猪宰羊、烙、炸蒸馍等。春节一般要过十多天,除夕那天,把院落房屋打扫一遍,贴上钱马、春联、年画,然后吃年饭。晚上有的讲故事。有的饮酒唱歌,直至通宵达旦。大年初一,男人们登上高山煨桑、“放鹿马”(“煨桑”,汉藏合壁词语,意为烟祭。“鹿马”是一种印了飞马的五色方块纸,在山顶迎风飘洒,表示顺运)。小孩、妇女就开始穿节日盛装,待东方朦朦发亮时,家族间、邻友间相互拜年。过年期间,男女老少集中在较宽敞的巷道或打麦场上,转轮子秋,踢毽子,打毛蛋(羊毛绒球),跳安召舞,一直到过了正月十五才结束。

除了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土族人家过得也比较隆重。五月初五那天,人们喝雄黄酒{青稞酒中放雄黄},吃凉粉、凉面。男女老少都要穿节日盛装,系“锁儿”(用彩色丝线系在脖子、手腕和脚腕),儿童还佩带香包。中秋节提前一两天做大月饼,月饼表面上要用面做上各种图案,月饼以大而美观为佳,做的月饼一定要给亲朋好友赠送。中秋节晚上要在院中间摆上方桌,献上月饼和瓜果,点上青油灯,煨桑,迎接月亮出来,现在接月亮的习俗已慢慢消失,以全家大小团圆欢乐为主。

土族的婚礼仪式,自始至终都是用歌声来表达内容的,犹如一部辉煌的歌剧,又像一部舞剧,“安召”优美的舞姿贯穿始终。土族婚礼是本民族文化、宗教、生活习俗及民族特性方面的总体反映,是研究该民族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重要依据。(来源:腾讯旅游)

7. 谁有关于土族民俗的资料

1、婚嫁,土族的婚姻,一般分提亲、定亲、送礼、婚礼仪式、谢宴等程序。仪式专隆重热烈,自始至属终都在载歌载舞中进行。

2、丧葬,火葬是土族传统习俗,除对夭折的小孩实行天葬,民和县土族多行土葬外,一般都行火葬。

3、中秋节,互助地区的部分土族忌讳过中秋节,中秋之夜往往向月亮打一把灰。

4、纳顿,是民和县土族人民喜庆丰收的节日,因为纳顿的狂欢起自农历七月,故也称为“七月会”。“纳顿”是以各个村社为主体的群体活动,从夏末麦场结束时,一直持续到秋天,历时近2个月,所以有人称之为“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

5、佑宁寺观经会,亦称观经法会,土族语称“蓝迦”。土族传统庙会,流行于青海互助县等地。每年夏历正月初二至十五日,六月初八至初九日举行。

8. 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

民俗文化是一种人文旅游资源!民俗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带有鲜明特点的沟通传统与现实,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联系的反映民间地域社区人群的共同意愿.民俗是人类的一种基础文化,这时长期以来不断的消化吸收人类各种文化因素的过程中,不断的被过滤,筛选和沉淀,从而凝聚在民众的心理机构中的深层文化,是创造民俗文化的基础和前提!民俗文化在现代的旅游资源中占有不可代替的地位!

9. 民俗文化对旅游的作用

民俗是一种民间传承文化,属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的根脉一直延伸到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伴随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活继续向前发展变化。近年来民俗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因为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能满足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民俗是沟通传统和现实、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纽带,它能反映民间地域或社区人群的共同意愿,并主要通过人作为载体,进行世代相同和继承的具有鲜明特点的文化现象,可以用“民俗文化”来概括。民俗文化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不是落后地区的奇风异俗,不是穷乡僻壤的“专利品”,也不是古老部落的“土特产”。民俗文化是遍布于任何地区、任何人群、任何形式的社区的文化现象。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