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部生态文化旅游园
『壹』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介绍
2008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在着力开展国家批准的“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同时,运用后现代理念,激活鄂西地区丰富的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破解交通、体制、机制等瓶颈障碍,协调组织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使其成为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以推进鄂西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这既是湖北从长远谋划区域统筹协调,创造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也是湖北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项重大举措。
『贰』 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松柏村4组拆迁到哪里
您好!
现在还没有文件下来,所以暂时还不知道。
望采纳,谢谢
『叁』 国家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 什么政策
地方政府财政拨款,减征税费。飞游休闲网为您解答。
『肆』 文化旅游岛旅游攻略 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旅游岛怎么样
旅游注复意事项:制
1、周密的旅游计划:事先要制定时间、路线、膳宿的具体计划和带好导游图、有关地图及车、船时间表及必需的行装。
2、常用小药包:外出旅游要带上一些常用药,因为旅行难免会碰上一些意外情况,如果随身带上个小药包,就能做到有备无患。
3、注意旅途安全:旅游有时会经过一些危险区域景点,如陡坡密林、悬崖蹊径、急流深洞等,在这些危险区域,要尽量结伴而行,千万不要独自冒险前往。
4、讲文明礼貌: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对人都要有礼貌,事事谦逊忍让,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5、爱护文物古迹:旅游者每到一地都应自觉爱护文物古迹和景区的花草树木,不任意在景区、古迹上乱刻乱涂。
6、尊重当地的习俗:俗话说:“入乡随俗”。在进入少数民族聚居区旅游时,要尊重他们的传统习俗和生活中的禁忌,切不可忽视礼俗或由于行动上的不慎而伤害他们的民族自尊心。
7、注意卫生与健康:旅游在外,品尝当地名菜、名点,无疑是一种“饮食文化”的享受,但一定要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切忌暴饮暴食。
8、警惕上当受骗:目前社会上存在着一小部分偷、诈、抢的坏人,因此,“萍水相逢”时,切忌轻易深交,勿泄“机密”,以防上当受骗造成自己经济、财物上的损失。
『伍』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旅游区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由襄阳、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神农架8个市(州、林区)构成的圈域。包括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市、宜昌市、湖北省唯一少数民族自治州:恩施州,1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两个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明显陵、长江三峡、古隆中、襄阳城、荆州古城、昭君故里、曾侯乙墓编钟、龙船调等诸多令人心动的文化旅游符号。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人口总量2962.36万人,占全省6141.88万人的48.23%,版图面积127952平方公里,占全省185900平方公里的68.83%。受地理环境、交通制约、产业分布等因素的影响,集老、少、山、边、库区为一体, GDP只占全省的40%左右。 当然,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不是一个单纯的旅游圈,而是一个以旅游为切入点,全面发展经济社会的一个横向整合圈、纵向跨越圈、系统综合圈。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仅就旅游发展而言,至少需要破解五大瓶颈因素:
一是交通瓶颈制约严重。鄂西的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老、少、穷、库”等山区,交通、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设体系不健全,导致旅游目的地尚未真正形成,过境游、接待游、出差游等现象突出。 景区公路等级低。鄂西地区到核心景区的高等级公路少,不少景区景点之间是“断头路”“回头路”,路况较差。武当山-神农架-宜昌之间距离不足400公里,由于道路等级较低,通达时间达8小时以上,导致景区分立、市场分割,三地旅游资源难以集成规模效应。据对神农架、武当山两地游客行程调查统计,80%游客因交通不够快捷,游完一个景区就原路返回。 连接省外的快捷通道不畅。如宜昌、恩施与重庆、张家界和湘西等地区之间缺少快速通道对接,邻省国际级风景区的客源因交通障碍难以流入鄂西。鄂西地区虽有机场,但缺乏起降大型客机的条件,不仅无直飞国际航班,飞国内各省会城市、旅游城市的航班也少,区域外游客进出难仍比较严重,一些高端游客望而却步。
二是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鄂西地区大部分是山区,一直以来各地对旅游的财政投入非常有限,许多景区的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后,食、住、娱、行、购、游的配套水平较低。众多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更是落后,可进入性很差。
三是资源开发水平不高。鄂西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业规模不大,吸引游客较少,而且游客的消费度低。鄂西80%的游客是“一日游”,游客平均消费500元,消费额仅达全国平均水平的70%。 旅游资源整合不够,存在行业分割、地方分割问题,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合作,各自为政、分散经营,旅游市场无序竞争严重,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恶性竞争;各地仍习惯于孤立地发展旅游,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缺乏有效衔接,大旅游产业体系尚未建立;资源深度开发不够,还停留在简单的观光旅游和浅层次休闲度假功能上,对文化内涵和地域文化价值的挖掘与创新不够,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少,附加值低。如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缺乏深度开发和包装,游客尚停留在看山、看庙的观光游层面,无法满足游客体验道教文化的深层次需求,仍未形成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和产品。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也不够。如,清江闯滩曾是国内品质最高的水上漂流项目,恩施过去有很多瀑布、峡谷和溶洞景观,都因为开发水电站而不复存在。
四是市场运作能力较低。一方面,缺乏高水平的市场化包装和营销。各地在对外宣传和旅游策划上往往各自为政、手段落后,旅游知名度较低。多年来,鄂西旅游业依旧停留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和“等客上门”的粗放型经营阶段。另一方面,缺乏规模大、实力强的旅游业市场主体。湖北大型旅游企业不多,省内尚无一家本土上市旅游企业。由于旅游开发项目普遍投入小、运作能力低,一些景区因自身无力开发,又找不到有实力的开发企业,只好允许小业主、小商人低水平开发,或出让土地给某些部门、单位建招待所。
五是存在体制、机制性障碍。一些景点、景区管理体制不顺。旅游部门和文化、环保、建设、林业、国土等许多部门职能存在交叉,同一个景点多头管理;跨区域景区往往因行政障碍影响资源整合、协同发展。如,大洪山地跨荆门、随州三个县市区,旅游发展规划由谁牵头至今难以确定。同属神农架林区的不同景点,由于条块分割的景点管理体制,分属于不同部门各自发展,协调管理难度非常大。投入、经营机制也不够灵活。大部分地区在旅游开发投入机制上仍是政府主导型模式,市场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吸引社会资本能力不强,投入能力不足。有的景点政企不分、政事不分、产权不清,不利于市场化运作;有的景区思想不够解放,缺乏资源整合、市场合作理念,开发经营方式单一,直接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活力。
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湖北省委、省政府已明确发展目标:要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力争用五至十年的时间,改变鄂西地区的现状,使其成为集生态观光、民俗体验、康体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圈、生态文明圈、科学发展圈,并以此促进这一区域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湖北省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开工建设十堰至宜昌铁路工程、神农架机场、武当山旅游扩复建工程、清江画廊整体开发项目、神农架生态保护与利用景观建设工程等12个重点工程,总投资1222亿元。 2008年7月10日,湖北省委、省政府支持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恩施现场办公会议,会议期间,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指示开展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规划工作。7月13日,湖北省发改委启动规划工作。
2008年7月23日,省发改委向省委书记罗清泉、省长李鸿忠、常务副省长李宪生、分管旅游的副省长田承忠以及其他省领导李春明、张岱梨、段轮一等上报了草拟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规划纲要》。
2008年7月24日,8月18日,8月26日,湖北省委政研室、省政府办公厅听取湖北省发改委等单位书面汇报,确定“5个1工程”:1个领导小组 + 1套规划 + 1个纲领性文件 + 1批建设项目库 + 1个投融资平台。
2008年7月28—29日,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强调提出,要着力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2008年11月18日,《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鄂发〔2008〕16号文)。 按照《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鄂发〔2008〕16号文),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基本内涵是“以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发达的旅游业为引擎,推动区域联动、资源整合、整体开发、互利共赢,促进鄂西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湖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努力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从这里可以看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不是简单的旅游圈,而是从根本上以人为本、在方法上更加科学的复合圈。这样认识和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就与共产党的宗旨、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国际上关于生态文化旅游的定义相一致。
『陆』 子房洞文化旅游生态园怎么样
汉留侯张子房故地,墓碑、子房庙,半山石洞,子房洞,深90余米,山顶古代军事防内御建筑遗容迹,山下有古黄连树周长四米,东南方上山,东面有子房墓,子房庵遗址,山后是门牙风景区,沿山顶东走,有风光带,自小道而下,直达谅湾泉泉,四季皆可出游,5--10月是最好季节,无饭店、无门票。
『柒』 盘古生态文化景区的景区景点
历史上盘古祖殿经过多次重修,现还保留着重修盘古祖殿碑刻两块,一块是清代康熙22年(1683年)的“重修盘古祖殿题名记”碑,质地为宋坑砚石,现存博物馆珍藏。另一块是龙飞岁癸己年的“题名记”碑,质地为宋坑砚石,现存于盘古祖殿,十分珍贵。
重修盘古祖殿,使之成为普罗大众敬奉人类祖先之圣地。为肇庆民间文化挖掘,为历史文化名城增加亮点,有着深远意义,也是顺应民心,合民意之大好事。2003年6月10日民营企业肇庆市盘古生态文化景区旅游有限公司,投入巨资,在风水极佳的盘古风景区内重修盘古祖殿。经过数月重修,整座殿宇笼罩于树林之中,虽然颜色简朴,但灵气感人,正所谓“碧玉不图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人间”,祖殿从神像到建筑艺术都达到和谐统一,以独特的古风,崭新的面貌矗立在北岭山麓,为肇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耀眼一笔。 盘古塑像矗立在盘古风景区正门广场,建于2003年6月,塑像用花岗岩塑造,通高5?8 米,基中座高2米,塑像面向正南方,背景是美丽的北岭山。塑像表情俊朗,右手执斧刚劲有力地伸向右方,左手托着寓意天的太阳。塑像基座正面刻有篆书“中华始祖盘古”,基座后面刻有屈原的名作《天问》和郭沫若《天问》的译文。
盘古塑像生动表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豪迈气概。他高大英武,透溢着阳刚之气,是力量、勇气和生命的象征,是立世传嗣的标志,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造型艺术珍品,是游人瞻仰观光的好地方,凡到这里观光的游客都会与他合影留念! 盘古风景区温和的气候条件以及天然原始的森林精气,孕育出森林中最美丽的精灵,会飞的花--蝴蝶。它们灵动、活泼、秀美,如一蔟蔟会移动翻飞的花,使景区显得更为灵气喜人!
每年初秋是观赏蝴蝶的最好时节,在景区内的蝴蝶谷你会看到数十万只五彩斑斓的蝴蝶在清泉幽竹、香花绿草间蹁跹起舞,这些都证明了盘古风景区的自然环境及生态环境非常理想,只有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中才能吸引众多的蝴蝶在此繁衍生息。这也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人类只有在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才能与地球上的各种动植物和谐共处、共享一份蓝天绿地、共同生存,让万物的美丽源远流长。
这里的蝴蝶品种属斑蝶科,多为热带的蝶种。如凤蝶、粉蝶、灰蝶、蛱蝶、斑蝶、眼蝶、弄蝶等。它们通常以黑白色为基调,饰有红、白、黑、紫、蓝等彩色的斑纹,部分种类更具有灿烂夺目的紫色金属汹涌,是广东较常见的的中型到大型美丽蝶种。来到这里感受山野异趣,看蝶恋花,与蝶共舞,是为人生一大乐事。 肇庆北岭早就流传着金盘与金凤美丽的神话传说。盘古风景区内18只金盘为肇庆提供源源不尽的财富,18只金凤为肇庆带来美好吉庆祥和。还有传说金盘蹄印是盘古坐骑留下的蹄印,后经广东省地勘局七一九地质大队总工程师陈龙清和肇庆市著名地质专家凌井生确认这是一组石臼群。
石臼一般在完整、平直的基岩上出现,而北岭出现的这些石臼,却是在陡峭的沟壑上,较为罕见。专家推测,这些石臼是第四纪后,六七千万年前产生的,是水夹带沙石在基岩地带的凹陷处,经漫长的不断旋转打磨而形成。在一处长三米的地方,有18个石臼,口小肚子大如瓮,孔最大的直径1米,最小的直径5厘米,有连心如梅花、如8字,孔深30至40厘米不等,孔底相通,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专家说,目前广东境内石臼群极少。北岭山特有的石臼群地质现象将为地质科学研究增添新的课题,石臼群奇特的景观将为地学爱好者、旅游爱好者、探险爱好者提供一个好去处。 文房四宝,以砚为首。四大地方名砚,端砚是最好。端砚至今有1350年历史,肇庆有端砚闻名于世界。而历代很多收藏家的端砚珍品都出自肇庆的宋坑,1972年美术工艺大师黎铿用一块宋坑砚石雕刻出著名的百鸟鸣春砚,被北京故宫博物馆收藏。
宋坑(老宋坑、宋公坑)的地理坑位在肇庆北岭盘古风景区,盘古祖殿后约2公里,是宋代以前开坑,坑口有好几个,其中最有观赏价值和旅游价值的是品字型的三个坑洞,有70多米深,其中有2个是相通,非常有趣。
宋坑砚石的色泽是紫色,叩之金声,质理细腻、坚实,下墨快,发墨良,不损毫,呵之即泽,贮水不涸。纹彩有金星点(向日视之,见若繁星,有若金银气者是也。)有彩带(如黛绿,如败锦,或如被布纹者是也。)制品评价为古砚材。
宋坑历史悠久,周边风景优美,历来是诗人墨客登临之地,他们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章。这里山高林密,层林叠翠,上有蝉声鸟语,下有蝴蝶花间,四季山花烂漫,清风在枝叶草丛间过滤千回,凉风习习,溪石像虎,像狮,像羊,像仙鹤,栩栩如生,故其传说动人。清流瀑布飞于崖上;在青绿的崇山峻岭上空,一绺一绺的白雾飘浮,为北岭山标致着圣洁;见缝插针生长的苍松,屹立于摩崖石掣之中,微风吹拂似扭身歌舞;不时有鸟声从茂林间传来,潺潺流水声随山路蜿蜓时隐时现,几层楼高盘根抱石的古榕树是游人休憩纳凉的绿伞;春季怒放的禾雀花,山茶花,杜鹃花美不胜收;凉风生于高竹,炎光失于绿树,构成一幅优美的图画。
登临盘古风景区宋坑遗址,亲身体会古时制砚工人踏天磨刀割紫云的壮举,领略端砚文化的悠久菁华,感受中华几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一定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 烧烤园位于盘古风景区门区广场,场地宽广、空气清新、群山环抱、绿树如茵、溪流潺潺、景色怡人,可放置40多个烧烤炉供约四百人同时烧烤,并提供卡拉OK娱乐。朗日晴空,浓荫如盖,清风徐徐,炎热浑然不觉;明月夜,星空下,灯火斓栅、炭火灵动、美味烧烤、歌声倩影。
风景区独家推出“百味”烧烤,还有蒙古特色的“烤全羊”篝火晚会。“烤全羊”采用内蒙古原产地羔羊结合传统工艺制作,味道鲜美无比。品尝烤羊肉美味、朗月星空下,篝火熊熊,领略别具一格的塞外风情,仿佛是天上人间。
『捌』 梅山文化生态园还要建多久
中国梅山文化生态园是模拟古代梅山地区的建筑风格、建筑环境、民俗风情、生活方式、农耕文化、渔猎文化、历史文化,集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于一体。已于2012年7月1日正式挂牌试营运,将于2013年4月全面建成。
『玖』 鄂西北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目标和措施是什么
2008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将投资1664亿元,着力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激活鄂西地区生态、文化、民俗等资源优势,破解交通、通讯、体制、机制等瓶颈障碍,使其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以推进鄂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湖北东西部相对均衡发展。这也是湖北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包括位于湖北西部的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神农架等8个市州(区),其人口总量、版图面积分别占全省50%和70%,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最大的水电基地,也是湖北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和制造业基地。 鄂西地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鄂西地区拥有2个世界文化遗产、9个国家自然保护区、35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3个国家级地质公园。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及旅游景区等占全省比例均在一半以上。具有生态、历史文化、工程建设奇观、地域民俗、区位等五大资源优势:森林面积占全省54%,神农架是全球中纬度地区唯一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森林;集中了楚文化、三国文化、巴土文化和宗教文化等湖北5大文化体系中的4大文化;拥有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以土苗少数民族风情和武当山地区民间故事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入川陕湘渝的重要通道,与世界知名的湘西、西安、川西等风景名胜旅游区道路相连。而另一方面,鄂西地区又聚老、少、山、穷、库区为一体,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其贫困县占全省67%,贫困人口占全省70%。 鄂西8个市州(区)能否克服各种困难,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快速发展,对湖北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十分重要,尤其是对当前湖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鄂西地区旅游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资源优势发挥有限。从省内来看,鄂西虽占有全省60%以上的旅游资源,但接待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占全省比重偏低,2007两项指标分别占全省43%和36%。 从全国来看,鄂西旅游业与发达地区及周边地区也有很大差距。以景区来比较,2007年,武当山接待游客仅102万人次,与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A级风景区的地位极不相称,大大低于同类景区:峨眉山256.8万人次、乐山大佛276.7万人次、少林寺突破400万人次;神农架接待游客约90万人次,而同为生态旅游景区的四川九寨沟为252人次、湖南张家界各景点为1780人次;三峡大坝接待游客125万人次,而同为水利工程枢纽的都江堰为219.6万人次。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需要破解五大瓶颈因素:
一是交通瓶颈制约严重。鄂西的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老、少、穷、库”等山区,交通、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设体系不健全,导致旅游目的地尚未真正形成,过境游、接待游、出差游等现象突出。 景区公路等级低。鄂西地区到核心景区的高等级公路少,不少景区景点之间是“断头路”“回头路”,路况较差。武当山-神农架-宜昌之间距离不足400公里,由于道路等级较低,通达时间达8小时以上,导致景区分立、市场分割,三地旅游资源难以集成规模效应。据对神农架、武当山两地游客行程调查统计,80%游客因交通不够快捷,游完一个景区就原路返回。 连接省外的快捷通道不畅。如宜昌、恩施与重庆、张家界和湘西等地区之间缺少快速通道对接,邻省国际级风景区的客源因交通障碍难以流入鄂西。鄂西地区虽有机场,但缺乏起降大型客机的条件,不仅无直飞国际航班,飞国内各省会城市、旅游城市的航班也少,区域外游客进出难仍比较严重,一些高端游客望而却步。
二是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鄂西地区大部分是山区,一直以来各地对旅游的财政投入非常有限,许多景区的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后,食、住、娱、行、购、游的配套水平较低。众多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更是落后,可进入性很差。
三是资源开发水平不高。鄂西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业规模不大,吸引游客较少,而且游客的消费度低。去年鄂西80%的游客是“一日游”,游客平均消费500元,消费额仅达全国平均水平的70%。 旅游资源整合不够,存在行业分割、地方分割问题,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合作,各自为政、分散经营,旅游市场无序竞争严重,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恶性竞争;各地仍习惯于孤立地发展旅游,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缺乏有效衔接,大旅游产业体系尚未建立;资源深度开发不够,还停留在简单的观光旅游和浅层次休闲度假功能上,对文化内涵和地域文化价值的挖掘与创新不够,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少,附加值低。如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缺乏深度开发和包装,游客尚停留在看山、看庙的观光游层面,无法满足游客体验道教文化的深层次需求,仍未形成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和产品。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也不够。如,清江闯滩曾是国内品质最高的水上漂流项目,恩施过去有很多瀑布、峡谷和溶洞景观,都因为开发水电站而不复存在。
四是市场运作能力较低。一方面,缺乏高水平的市场化包装和营销。各地在对外宣传和旅游策划上往往各自为政、手段落后,旅游知名度较低。多年来,鄂西旅游业依旧停留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和“等客上门”的粗放型经营阶段。另一方面,缺乏规模大、实力强的旅游业市场主体。目前湖北大型旅游企业不多,省内尚无一家本土上市旅游企业。由于旅游开发项目普遍投入小、运作能力低,一些景区因自身无力开发,又找不到有实力的开发企业,只好允许小业主、小商人低水平开发,或出让土地给某些部门、单位建招待所。
五是存在体制、机制性障碍。一些景点、景区管理体制不顺。旅游部门和文化、环保、建设、林业、国土等许多部门职能存在交叉,同一个景点多头管理;跨区域景区往往因行政障碍影响资源整合、协同发展。如,大洪山地跨荆门、随州三个县市区,旅游发展规划由谁牵头至今难以确定。同属神农架林区的不同景点,由于条块分割的景点管理体制,分属于不同部门各自发展,协调管理难度非常大。 投入、经营机制也不够灵活。大部分地区在旅游开发投入机制上仍是政府主导型模式,市场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吸引社会资本能力不强,投入能力不足。有的景点政企不分、政事不分、产权不清,不利于市场化运作;有的景区思想不够解放,缺乏资源整合、市场合作理念,开发经营方式单一,直接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活力。
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湖北省委、省政府近期已明确发展目标:要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力争用五至十年的时间,改变鄂西地区的现状,使其成为集生态观光、民俗体验、康体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圈、生态文明圈、科学发展圈,并以此促进这一区域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湖北省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开工建设十堰至宜昌铁路工程、神农架机场、武当山旅游扩复建工程、清江画廊整体开发项目、神农架生态保护与利用景观建设工程等12个重点工程,总投资1222亿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