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发展旅游政策举措

发展旅游政策举措

发布时间: 2021-03-07 11:42:03

㈠ 中国要成为世界旅游大国 该采取哪些措施

我国旅游业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新世纪新阶段,既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战略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世界经济的持续平稳增长,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较快发展,全球化、区域化合作的日益深化,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加速发展,我国作为世界旅游大国的形象日益鲜明,在全球旅游界的综合影响力显著增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人民生活需求加速向物质与精神并重转变,休闲消费的大众化时代正在加速到来,旅游业发展面临着更加美好的前景。

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强国,是全行业在世纪之交提出的奋斗目标。当前,加速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进一步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由数量扩张向素质提升转变、由满足基本需求向强化服务质量转变、由经济功能为主向经济社会功能并重转变,切实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当前,旅游业尤其需要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关注以下问题:

旅游强国指标要进一步科学化

2000年,国家旅游局面向21世纪研究提出的旅游强国目标,主要参考了世界旅游组织的一项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的旅游接待大国和第四位的客源输出国”。除此以外,旅游强国指标还应有哪些具体内容,一直是旅游业界十分关注的问题。

目前,旅游业界对旅游强国指标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对旅游大国特征的认识水平,往往把发展规模、在世界排位,以及接近上述预测作为对跻身旅游强国程度的判断。对于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我们应予关注和重视,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参考,但更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预测不等于一套完整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也不宜作为衡量我国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单一指标。

从全球公认的旅游强国的情况看,衡量的指标是比较宽泛的、多元化的一些数据。既包括了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过夜旅游接待和旅游创汇的世界排位,还包括了其它方面的数据指标。从WTTC每年发布的旅游发达国家的统计数据看,包括美国、西班牙、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在内,不管其旅游经济规模是多大,相同的许多项指标占了全国总份额的10%以上,例如,旅游收入占GDP的比例、旅游就业占的比例、旅游投资占的比例、旅游税收占的比例、旅游出口占的比例等。这说明,旅游业发达与否是一个综合性概念,而不在于单项指标有多大。

近年来,海外人士十分关注我国经济发展,对强国标准也多有探讨,对我们理解旅游强国有一定的借鉴。例如,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了《中国应为“盛世”做好准备》(2004年11月)的文章,认为强国不应是单一的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GDP水平,而应是一个复合型的指标体系,包括人民生活、教科文卫、思想文化等领域都应处于领先地位。

信息产业是旅游产业的近邻,都是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在建设强国问题上有一定借鉴性。我国信息产业发展速度和单项产值的世界排位已超过了旅游产业,但距信息产业强国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2006年,我国以年产9300万台电脑、4.8亿部手机的规模,成为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二大国,但世界各国公认的《全球信息技术报告》将我国排在全球信息化水平的第59位。排在前三位的国家依次是丹麦、瑞典、新加坡,虽产出规模小于我国,但技术创新和综合竞争力明显高于我国。从我国旅游业发展水平看,我国入境旅游总量已经超过英国、德国、奥地利、加拿大,但综合素质和竞争力还不够强,这也是主要差距所在。

因此,旅游强国目标是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既应具有横向的可比性,更应能够反映综合产业素质。

旅游要素建设要进一步产业化

产业化是对产业发展较高的要求,是产业发展机制逐步健全的目标。国家旅游局在研究“十一五”发展目标时,把完善产业化体系列为三大任务之一,产业化问题受到空前重视。加快旅游发展的产业化进程,实质上就是从体系和机制上推动旅游业发展,全面按照产业经济的发展规律办事。

对于旅游产业化问题,业内的研究还较为肤浅,相当一些人认为产业要素发展就是产业化,这种认识有些片面和偏颇。其实道理比较简单,就如同仅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几种机械,不能算是实现了机械化;把电话、传真、电脑等仅作为办公用具,也不等于实现了信息化。改革开放以来,为促进旅游业发展,各级政府出台了涉及产业定位、产业政策、产业立法、资金扶持等鼓励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旅游各产业要素的发展,但对产业化体系建设则涉及不多。最近10年,国家旅游局开展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全国现有271个城市获得了荣誉称号,其评价体系包括20大项、176个评分点,既有对发展规模、产出水平、各产业要素的具体要求,更有很多事关发展环境、基础设施、支撑条件、配套保障等“外围”性要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旅游产业化体系的轮廓和框架。

产业化发展不是对所有地区提出的普遍性要求。旅游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的地方,产业要素还正在萌芽,要求产业化发展是不现实的;而旅游业已有相当发展基础,并致力于把旅游业培育成为重要产业的地方,产业化发展则是必然性要求;对于当前全国旅游业来说,产业化发展则是刻不容缓的迫切任务,是促进旅游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

促进旅游要素的产业化发展,应着重抓好以下方面:一是促进旅游产业要素的发展与升级。在大力推动产业要素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产业要素的配套发展,努力形成综合配套、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要统筹协调与相关产业的要素关系,将旅游新兴领域和业态纳入产业要素范畴。二是逐步完善旅游产品体系。要全面提升观光产品,大力开发休闲度假产品,积极培育专项旅游产品,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三是加快完善协调配套的旅游要素体系。旅游业的投资者、开发者、经营者应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建立分工合理的市场利益共享关系;上下游企业之间、相关企业之间、同类企业之间,应实现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集团化、网络化、协作化。四是建立较为完善的旅游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努力培育有利于旅游发展的宏观环境和旅游消费环境。五是加快旅游人才体系建设,积极培育旅游业发展的良性机制。

旅游发展机制要进一步市场化

开放性和外向型是旅游业的天然特征。旅游资源的无限性和客源的广阔性,决定了旅游业是没有边界的,是市场化程度很高的经济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市场环境不断改善和优化,但不够开放的现象仍然存在,并以对内开放不够最为明显,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障碍。一是地方保护壁垒较多,阻碍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也影响了对外开放效应的整体发挥。二是现代企业制度尚未深入建立,一部分旅游企业仍是国有体制,或者改制不够彻底。以2005年旅游星级饭店为例,国有的共5528家,占全部总数的46.74%,国有的饭店房间62.67万间,占总数的47.05%。三是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尚未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个别地方以行政决策取代市场规律和市场行为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四是旅游市场监管过于行政化,动辄采取“运动式”的专项整治,对违规者采取“一次性死亡法”,但并未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大力推进旅游发展机制的市场化,重点应抓好以下方面:一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旅游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领导、统筹和推动,但绝不能替代或排斥市场化作用。各级旅游部门要由对行业具体事务性的管理,转向对旅游业发展的促进、引导和服务,为旅游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二是正确处理政府职能与市场作用的关系。政府要重点在战略规划、政策环境、市场培育、市场监管、形象宣传、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设施建设、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职能作用;市场要重点在旅游投资、市场开发、产品促销、经营服务等与旅游企业经营行为密切相关领域发挥导向作用。三是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并重。要尽快消除行政分割和地区壁垒,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对从事旅游经营的各类企业,应公平对待,不得区别歧视。与此同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四是进一步创新企业机制。要以资产重组为契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内容,以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为着力点,深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

旅游增长方式要进一步集约化

集约化发展既是增长方式的问题,更是关乎旅游发展观的问题。它既是针对具体开发和建设项目的要求,也是对旅游业总体发展方向的要求。“九五”时期,旅游行业就提出要集约化发展,但至今成效不够明显,粗放型发展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例如, 2005年全国1.6万家旅行社,仅实现利润1.27亿元;全国1.18万家星级饭店,仅实现利润10亿元;4392家旅游区(点),仅实现利润22.59亿元,其中,国内旅行社利润为-1.7亿元、内资饭店利润为-12.91亿元点。

当前,我国旅游业又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时期,这一形势非但不利于向集约化方向转变,反而更易于延续粗放型发展的惯性。但必须清醒地看到,集约化发展已是旅游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一是随着旅游市场的迅速扩张,旅游消费档次和水平明显提升,粗放开发的旅游产品已越来越没有市场;二是经过近30年的旅游开发,大多数品位较高、开发条件较好的旅游资源已被开发,今后推向市场的旅游产品只有更具“卖点”,才可能占据一席之地;三是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现仅旅游景区景点就已超过2万家,被评定为A级(1-4A级)的旅游景区达3000多家,集约化发展是旅游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实现旅游产业发展的集约化,关键要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正确处理提升素质与扩大规模的关系。规模是基础,素质是保障。做强旅游产业是对产业素质和发展规模的双重要求,既要在素质上做强做优,也要保持适当的速度和规模。关键在于切实转变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由偏重追求速度和规模向提升产业素质和效益转变。二是科学借鉴旅游发展经验。我国旅游业起步于“一穷二白”的基础,曾创造了属于那个时代的不少经验。例如,“建个大门就收费”的起步发展;“边开发、边投入、边收益”的发展模式;“以旅游养旅游”的“滚动发展”等。但任何经验都是具体环境和条件的产物,不具有时间与空间的广谱性。无论学习借鉴或宣传推广哪一方面的经验,都应充分考虑时效性、差异性、局限性和针对性,突出强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鼓励自主创新,力戒照搬照抄。三是建立旅游集约化发展的指标体系。这个体系可以包括旅游统计、旅游标准、旅游指标等,除了体现产业规模和增长速度以外,还可反映综合贡献率、市场竞争力,也可包括拉动投资、安置就业、增加税收、促进环保、优化生态等。四是发布旅游产业政策或旅游投资指导目录。要明确鼓励什么,引导什么,限制什么,对于市场前景不大看好,市场需求明显萎缩的旅游项目,例如,一般化的人造景点、雷同化的民俗开发等,要进行警示或加以限制。

旅游产业提升要进一步国际化

国际化水平是对一个产业与国际接轨程度的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反映,起码应包括三方面:一是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的情况,二是综合发展水平与国际同一领域的接轨,三是对国际事务的参与程度和影响力。

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化程度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国际服务贸易的总量和规模。2006年,我国入境旅游接待1.25亿人次(其中,过夜旅游4991万人次)、创汇339.49亿美元,居世界第5位;出境旅游3452万人次,是亚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上述因素,奠定了我国作为世界旅游大国的地位。其二是我国旅游业的对外开放程度。这主要表现在“市场准入”方面。在加入WTO谈判中,旅游业成为服务贸易开放的重要领域。2001年11月入世以后,在饭店(包括公寓楼)和餐馆领域,我国提前4年兑现了所有承诺,进入我国的外国饭店管理集团已达37个、世界知名饭店品牌达60个;旅行社领域全面开放,已成立外资旅行社27家(其中,外资控股的7家、独资的11家),并从7月1日起,取消了对外资旅行社设立分支机构的限制,在注册资本方面实现了国民待遇。

但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化水平还不算高。目前,我国旅游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很少,影响力也还很微弱;在借鉴国际经验、技术手段或发展模式方面,我们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虽已有较大规模,但旅游标准、服务规范等尚未推向世界各国;旅游部门在世界旅游组织、PATA等国际旅游机构中,旅游企业在WTTC等非政府组织中,尚未发挥与我国旅游业地位相称的作用和影响。

当前,加速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化程度,重点应做好下列工作:一是进一步开放旅游市场。要抓住全面兑现加入WTO承诺的机遇,鼓励外商投资我国旅游业,吸引国外知名旅游企业进入我国,推动国内旅游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与此同时,要大胆学习和跟进国际上较为成熟的旅游业态,例如,预订系统、分时度假、汽车旅馆、旅游宿营地、极限运动,各种形式的俱乐部等,努力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二是积极提升旅游国际服务贸易水平。要进一步重视入境旅游的战略地位,深入研究和开发入境市场,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入境旅游稳定增长。要进一步重视和发挥出境旅游的综合功能,充分发挥出境旅游在促进民间外交、缓解经贸摩擦、优化外贸结构等方面的作用,为国家“软实力”提升做贡献。三是要积极贯彻国家“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旅游企业到国外投资发展,尤其是到我国出境旅游较为成熟的目的地开展旅游接待服务。四是加强国际双边、多边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旅游国际规则的制定,主动参与国际专业问题的研究和国际性的交流项目,积极反映我国旅游业的利益诉求,发挥我国对世界旅游业的建设性作用。五是不断提高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形象。为了维护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尊严和权益,应适时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提出接待中国旅游的必要条件,例如,提供中文翻译、尊重饮食习惯、保证服务质量等,不断提高我国作为旅游大国的地位。六是加速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国际化。要本着“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原则,进一步拓展国外培训的渠道,有计划选派各种层次的、市场急需的旅游人才到国外培训,同时积极吸引在海外学习、工作的旅游人才回国就业,适量选聘外国高级旅游经营管理人才,逐步建立一支具有国际水平的、适于旅游强国需要的旅游人才队伍。

(配文)

中国旅游消费正处在“爆发性增长”前夜

国家旅游局综合司

旅游业被誉为全球经济发展中规模最大、增势最强、前景最好的产业之一。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世纪 90 年代初,旅游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总收入超过了石油和军火工业。

目前,在世界旅游业的排位中,中国已经从1978年的40位之后,跃升至世界第4位。

我国旅游业发展起步于改革开放,得改革开放之势,借改革开放之力,用2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从事业接待向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由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2006年,我国接待海外入境旅游者1.25亿人次(其中,过夜游客499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40亿美元;国内旅游接待人数13.9亿人次、旅游收入5830亿元,是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之一;出境旅游3452万人次,位居亚洲第一位。

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了国家“软实力”,而且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促进了全面小康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十一五”是我国旅游业继续大发展的重要时期。旅游发达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将进入旅游消费的爆发性增长期。据此并参考相关因素,业内专家判断,目前我国旅游消费正处于爆发性增长的前夜。主要依据:

第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旅游业成长的土壤,旅游业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剂。中外旅游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国民经济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较高增长,按照2005年修订后的GDP数据计算,1979-2004年均增长率为9.6%,近三年仍连续保持10%左右的增长。目前,我国人均GDP已接近2000美元,预计2010年人均GDP将接近3000美元。这表明,我国人均GDP接近于旅游消费“爆发性增长”的低线已为期不远。从现实情况看,我国的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沿海地区和北京、上海、天津等近40个县级以上城市,人均GDP已经达到3000美元。

第二,我国旅游业在全球增长最快。从20 世纪90年代开始,东亚太地区旅游业迅速崛起,到2002年首次超过美洲,跃居世界第二位。我国旅游业发展速度更快,“九五”以来以10%左右的增幅,高于全球旅游业平均增幅3-5个百分点。由此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最近,根据我国旅游业的强劲增势,世界旅游组织再次预测实现两项指标的时间将提前至2015年。届时,我国入境旅游可达2亿人次,国内旅游26亿人次,出境旅游1亿人次。

第三,大众化旅游迅猛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活动明显向大众化、生活化方向转变。休闲是小康社会渐进与发展的重要体现,并且是与小康社会密切相关的新兴生活方式;而旅游是休闲的重要表现,旅游业是休闲产业的主体性、紧密型产业。黄金周旅游所以热度不减,主要是迎合了大众休闲的消费需求,并顺应了日渐增长的消费趋向。我国自2000年“十一”实行首个黄金周以来,至今已经过了20个黄金周,累计接待国内旅游17.9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40亿元;黄金周出行人数从1999年“十一”的4000万人次,迅速增长到2007年“五一”的1.79亿人次。黄金周旅游人数及收入几乎呈指数上升,说明黄金周已成为规模庞大的大众化市场,已经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长,类似黄金周等大众化休闲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的选择。据全球著名的传媒机构尼尔森公司最新的调查,近年来,我国消费者的个人收入年均增长10%,超过半数(53%)的消费者计划把节余的资金花在休闲旅游上,其比例居亚洲14个国家之首,高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日本和印度等。休闲旅游的盛行突出表现出人们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有了明显转变,其注意力更多地从工作转向休闲和娱乐。所谓的工作与休闲两不误,是大众化休闲旅游猛增的一个明显特征。

第四,国家经济强大、基础设施极大改善。我国社会安定团结,经济高速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这些都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民航、铁路、公路、支线机场等旅游交通条件有了根本性好转,旅游目的地可进入性大大提高。2006年,随着与南美航线的正式开通,我国民航万里航线进程加快;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全国铁路六次提速,铁路建设已步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公路在客运量、货运量、客运周转量等方面更是遥遥领先于其他运输方式的总和,目前人口在20万以上的城市高速公路连接率将达到85%,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4.5万公里。旅游景区、饭店、旅行社等直接领域数质量明显提升。目前全国旅游景区达两万之多;星级饭店近14000家,其中五星级298家;旅行社近两万家。其他如旅游娱乐、旅游购物等环境也有了根本性改变,质量进一步提高。中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足以开发满足各类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目前,观光旅游是旅游业的主体和基础,但度假休闲旅游快速发展,引领旅游业的发展方向,近些年开发的许多旅游项目顺应了发展趋势,全国涌现了一大批品种齐全、档次较高的度假旅游产品。从旅游住宿、旅游交通到旅游产品,努力消除短缺“制约点”,旅游生产力大大提高,确保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朝阳产业,前景无限。我国旅游业能否适应这个爆发性增长机遇期的到来,根本的是能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提高保障能力是前提。目前我国人均国内旅游仅仅只有1次,而韩国已经达到9次,我国人均出游远低于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预计2010年我国人均出游将达2次以上,这就要求交通、铁路、公路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应配套发展,确保硬件支撑条件跟得上,以充分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要进一步改善产品结构,实现由观光产品为主向度假休闲产品的转变,不断优化旅游产品结构,进一步适应市场多元化的需求。不断提升产业素质,着眼建设旅游强国,努力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由数量扩张向素质提升转变、由满足基本需求向强化服务质量转变、由经济功能为主向经济社会功能并重转变,加快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从根本上增强国际竞争力。

21世纪的世界经济已经进入新一轮上升期,这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国民旅游消费又处于爆发性增长的前夜,更是为我国旅游业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内动力。抓住机遇,科学发展,我国旅游业必将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跻身于世界旅游强国之列。

㈡ 旅游资源产业发展战略措施

在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总体评价和分类型旅游资源评价的基础上,结合阿勒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需求,对地区旅游资源进行功能区划,提出促进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相关战略措施。

一、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空间布局

优化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空间布局,促进旅游业在空间布局上的协调、有序发展。以喀纳斯生态旅游区和可可托海风景旅游区两个“龙头”景区为重点,在阿勒泰地区构建三大旅游环线、六条旅游发展轴,划定6大功能分区。此外,根据国家、新疆主体功能区规划、阿勒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等要求,结合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划分了旅游禁止开发区等四大功能区。

(一)三大旅游环线

1.西环线:西域边陲风情旅游环线

范围:自北屯市(兵团)、福海县至阿勒泰市,经喀纳斯,沿西域边陲风情旅游景区轴,经217国道至布尔津县,再至北屯市、福海县。

旅游特色:集综合自然景观、边境风光、西域风情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环线。

功能定位:以喀纳斯景区为龙头,整合系统的以地貌景观为主的旅游资源,开展生态观光旅游。开展以边境、口岸、边防为基础的边境贸易旅游活动。开展以人文景观及民俗文化活动为载体的西域风情旅游活动。

2.东环线:阿尔泰文化观光休闲旅游环线

范围:自北屯市(兵团)至阿勒泰市,沿千里阿尔泰文化长廊至富蕴、青河、塔克什肯口岸,经青格里河沿线,沿324公路至福海,再到北屯市。

旅游特色:以阿尔泰文化为主题的观光休闲旅游环线。

功能定位:以游牧文化、草原丝路、成吉思汗之路为主要内容的阿尔泰文化旅游。以阿尔泰山地度假、乌伦古湖水上休闲、阿拉善温泉疗养、阿勒泰冬季旅游及夜间旅游为依托的休闲旅游。以塔克什肯口岸、三道海子为依托的边贸旅游。

3.大环线:阿勒泰地区综合旅游环线

范围:由西域边陲综合景观西环线和阿尔泰文化观光休闲东环线构成。

旅游特色:阿勒泰旅游的资源汇集环线、形象展示环线。

功能定位:串联阿尔泰山、山前平原、额尔齐斯河自然风光及人文资源、乌伦古河流域及乌伦古湖、边境口岸、阿勒泰地区主要城市,形成汇集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景区景点的大环线。阿勒泰地区旅游形象展示的窗口。阿勒泰地区成为区域性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交通主体框架。

(二)六条旅游发展轴

阿勒泰地区旅游发展轴共包括两条横轴、四条纵轴。

1.拟建阿尔泰(金山)文化旅游横轴

范围:东起塔克什肯口岸,沿阿尔泰山麓,西至阿黑吐别克口岸。

特色:融草原丝路、成吉思汗之路、游牧文化探秘于一体的阿尔泰文化旅游长廊。

功能定位:以千里岩画长廊为代表的游牧文化遗迹荟萃之路。草原丝路探秘之路。成吉思汗行踪探索之路。贯通阿尔泰山几大旅游区、旅游景区景点,压缩旅游交通时间、提高行游比的旅游交通大动脉。连通青河县、富蕴县和阿勒泰市的快速通道。

2.提升额尔齐斯河(银水)风光旅游横轴

范围:东起青格里河,依托额尔齐斯河,西至额尔齐斯河南北湾。

特色:中国唯一一条流入北冰洋的国际河流——额河银水风光带。

功能定位:以额河沿岸、河谷风光、沿途景区(点)为主要内容的路上观光。以水上漂流、游船为主要形式的水上观光。在额尔齐斯河南北湾附近,争取开通中哈两国出入境水上短距离观光游。贯穿阿勒泰地区南部的吉木乃口岸旅游区、乌伦古湖休闲旅游区和五彩城风景旅游区的交通大动脉。连通北屯市、布尔津县、哈巴河县及中蒙、中哈口岸的快速通道。

3.拟建西域边陲风情旅游纵轴

范围:北起那仁夏牧场,沿中哈国境,经阿黑吐别克口岸、吉木乃口岸,南至黑山头。

特色:游中哈俄三国边境,赏西域风情。

功能定位:以额尔齐斯河南北湾、阿黑吐别克口岸、吉木乃口岸和规划建设的喀纳斯口岸委代表的中、哈、俄边境观光游及边贸旅游。以185团、186团为代表的军垦文化旅游和以白哈巴中国西北第一哨、北湾边防站(额尔齐斯河出口)、西北边境第一连、吉木乃边防站、达尔罕边防站为代表的边防旅游。集阿尔泰山、喀纳斯湖、那仁草场、额尔齐斯河、白沙湖、鸣沙山、木斯套冰川为一体的系统地貌景观观光游。展示以沿线人文景观及民俗文化活动为载体的西域风情。

4.提升喀纳斯生态旅游纵轴

范围。自217国道,至布尔津,沿232省道,至喀纳斯景区。

特色:人间仙境喀纳斯的经典生态旅游轴。

功能定位:连接布尔津与喀纳斯景区的快速通道。游客进入喀纳斯景区的主要通道。阿尔泰文化轴和额尔齐斯河风光轴的主要连接线之一。

5.拟建阿尔泰山水休闲旅游纵轴

范围:自217国道至布尔津,沿232省道至喀纳斯景区。

特色:阿勒泰山水夏季避暑度假之旅。“人类滑雪起源地”冬季滑雪度假之旅。

功能定位:为国际国内游客进入阿勒泰地区的主要通道。连接北屯市、阿勒泰市及其周边景区(点)的便捷通道。融合阿尔泰山地度假、乌伦古湖水上休闲、阿拉善温泉疗养、阿勒泰冬季旅游及夜间旅游,彰显阿勒泰山水休闲度假的特色旅游轴。

6.提升可可托海观光度假旅游纵轴

范围:由216国道连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经五彩城、恰库尔图镇,再经226省道至富蕴,再至可可托海景区。

特色:奇特的西域景观,多彩而神秘的国家地质公园。

功能定位:游客自阿勒泰地区东部进入的通道。与阿尔泰文化轴、额尔齐斯河风光轴一起,构建可可托海作为阿勒泰地区的两大龙头景区之一、成为景区性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交通框架。连接五彩城、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古恐龙化石区、可可托海、地质3号矿坑、神钟山、额尔齐斯河河源,彰显阿勒泰地区以沙漠、雅丹地貌、地质矿产等为特色的西域景观的特色旅游轴。

(三)六大旅游资源功能区

依据旅游资源评价基础,结合国际国内旅游市场需求、旅游产品结构调整以及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对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进行功能分区,共划定喀纳斯生态旅游度假功能区等6大功能区。

1.喀纳斯生态旅游度假功能区

功能区范围大致包括:大喀纳斯景区、布尔津县和哈巴河北部。

区内主要旅游资源:河流与冰川湖泊,如喀纳斯湖、阿克库勒湖、喀纳斯河、禾木河等。山地和冰川地貌景观,如友谊峰、山地冰川、第四纪冰川地貌。自然生态景观,如西伯利亚泰加林景观、高山草原牧场。喀纳斯村、禾木村、白哈巴村等特色村寨。

功能定位:本功能区为阿勒泰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金牌”旅游区,可拉动地区西域边陲风情旅游西环线旅游业发展。以生态旅游、度假旅游、民俗文化旅游、专项旅游、特种旅游、夜间旅游和冬季旅游为主导旅游产品,共同打造喀纳斯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2.可可托海观光度假旅游功能区

功能区范围:富蕴县北部。

区内主要旅游资源:可可托海、三号矿坑、可可托海镇、大东沟河段、野鸭湖、萨依恒布拉克夏牧场、唐巴拉岩画、可可托海温泉、额尔齐斯河河源等。

功能定位:本旅游区是阿勒泰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第二大旅游区,地位仅次于喀纳斯生态旅游度假功能区。直接带动阿尔泰文化观光休闲东环线旅游业发展。以观光旅游、度假旅游、科普科考旅游、金矿奇石旅游、摄影绘画旅游、冬季旅游为主导旅游产品,共同打造国内知名可可托海观光度假旅游目的地。

3.阿勒泰市山水休闲度假旅游功能区

功能区范围:阿勒泰市、北屯市(兵团)、福海县北部及中部地区、富蕴县西北部地区。

区内主要旅游资源包括:红山嘴口岸、蝴蝶沟、淘金沟、阿拉善温泉、五指泉、桦林公园(沙里福汗公园)、西域滑雪场、金山滑雪场、将军山滑雪场、小东沟冰雪度假村、萨热阔布、托勒海特景区、乌伦古湖和吉力湖等。

功能定位:本旅游区为阿勒泰地区以山水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旅游区,以休闲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特色旅游、商务会议旅游、都市旅游、养生保健旅游、专项旅游、冬季旅游为主导旅游产品,共同打造阿勒泰市这一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国际知名的冬季旅游目的地。

4.西域边陲风情旅游功能区

功能区范围:吉木乃县和哈巴河县的中部及南部地区。

区内主要旅游资源:吉木乃口岸、木斯套冰川、神石城、额尔齐斯河北湾、白沙湖、鸣沙山、阿黑吐别克口岸、桦林公园、哈龙沟等。

功能定位:本旅游区是阿勒泰地区突出西域风情、西北边境旅游、中哈边贸的旅游区,是西域边陲风情旅游西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出入境旅游和边境边防边贸旅游、西域景观观光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特色商品购物旅游为主导旅游产品,充分发挥喀纳斯景区和吉木乃口岸辐射带动作用,开拓国际旅游市场,形成哈巴河县和吉木乃县域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实现该区域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

5.三道海子游牧文化旅游功能区

功能区范围:青河县。

区内主要旅游资源:三道海子、套查干郭勒湖、萨木特墓、塔克什肯口岸、河狸自然保护区等。

功能定位:本旅游区是阿勒泰地区突出原生态草原游牧文化、成吉思汗之路寻踪、中蒙边贸旅游特色的旅游区,是阿尔泰文化观光休闲东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出入境旅游、边贸旅游、特色商品旅游、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为主导旅游产品,加强中蒙旅游合作,打造草原生态的草原游牧文化旅游品牌和亚欧草原民族祭拜中心,形成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合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壮大。

6.准噶尔盆地干旱荒漠景观旅游功能区

功能区范围:福海县南部和富蕴县南部。

区内主要旅游资源:古恐龙化石、鸣沙山、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五彩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等。

功能定位:本旅游区是阿勒地区干旱荒漠景观集中、适合开发利用沙漠观光和休闲的旅游区,是阿勒泰地区综合旅游大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沙漠观光、休闲和野生动物观赏旅游的主要景区。打造以沙漠观光、沙漠摄影、地质矿产科普科考、野生动物观赏和沙漠休闲旅游为主导的旅游产品,注重发挥旅游资源整体合力,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打造游客经216国道进出阿勒泰地区这一门户旅游区,使之成为北疆旅游线上的亮点景区,中国最美丽的雅丹地貌景区之一。

(四)四大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功能区

根据国家、新疆主体功能区规划、阿勒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等要求,结合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阿勒泰地区划分了旅游禁止开发区等四大功能区,提出了功能区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管理政策。其目的是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开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引导与控制四大功能区内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1.旅游禁止开发区

如下区域可划定为旅游禁止开发区:国家及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等的核心区。冰川、重点保护河段、重点保护湖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景区一级生态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基本农田等为主体的区域。

禁止开发区管理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3年4月25日公布,同年10月1日施行)及相关规划,对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价值的自然遗迹所在和文化遗址等,实行强制性保护,保持其原生态、完整性,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干扰或破坏。区内严禁旅游资源开发活动,有序引导人口逐步向区外转移。区内禁止建设各项旅游接待设施,严禁旅游、生产等活动。禁止开发区内要依法关停、转移破坏环境、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实现污染物零排放,避免矿山地质环境遭受破坏。

2.旅游限制开发区

旅游限制开发区是指生态环境系统脆弱、生态重要性程度高、自然灾害风险大,开展大规模旅游开发的条件较差,且关系到较大范围涉及生态安全的区域。此外,还包括以生态敏感区、文物保护单位等景区(点)为主题的区域。

旅游限制开发区管理政策。对发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功能,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功能的区域,严格限制旅游资源开发强度,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强的地区有限制的发展旅游、农林牧产业生产和加工、观光休闲农业等产业。区内在开展旅游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严格限制旅游接待设施建设,要对旅游活动的类型、方式和强度要做出明确规定。限制开发区内要限制企业的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保证排污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水平下降,实现所有污染物的达标排放。

3.旅游优化开发区

优化开发区是指旅游资源开发强度较高、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等问题突出的区域和以风景区(点)、特色古村落等为主体的区域。

旅游优化开发区管理政策。在旅游资源开发强度较大的地区,调整和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和发展方向,切实提高旅游业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旅游开发强度较低的地区,适量建设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组织适宜的风景旅游、休闲旅游活动。旅游优化开发区内要实现更高要求的减排目标,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增加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物的种类,实现旅游效益增加。旅游开发区内要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的保护与治理。

4.旅游重点开发区

重点开发区是指已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主要是指旅游景区的中心区、特色旅游城镇等为主体的区域。

旅游优化开发区管理政策。在提高旅游产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节约与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成为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引擎地区。区内可开展旅游服务设施的集中建设,组织和开展多样化的观光、休闲、度假和娱乐活动。旅游重点开发区内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存在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的旅游区,要开展综合治理。

二、战略措施

(一)组织编制实施地区、市县旅游发展规划

阿勒泰地区及6县1市旅游资源丰富。按照《旅游法》等的要求,阿勒泰地区行署,按照地区、各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并将旅游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根据旅游发展规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编制重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专项规划,对特定区域内的旅游项目、设施和服务功能配套提出专门要求。建立旅游规划调整或修编程序,促进规划编制实施机制动态化。

旅游发展规划内容有: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旅游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要求和措施,以及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旅游文化建设、旅游形象推广、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要求和促进措施等。

旅游发展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文物等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规划相衔接。各级人民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应当充分考虑相关旅游项目、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要求。规划和建设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要兼顾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阿勒泰地区行署、各县市人民政府要组织对本级政府编制的旅游发展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向社会公布。制定并组织实施有利于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产业政策,推进旅游休闲体系建设,采取措施推动区域旅游合作,鼓励跨区域旅游线路和产品开发,促进旅游与工业、农业、商业、文化、卫生、体育、科教等领域的融合,扶持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

(二)编制实施阿勒泰地区冬季旅游发展规划,注重环境保护,促进旅游资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要以全球化视野、市场与经营理念为指导,根据阿勒泰地区冰雪资源特征、市场条件等,编制实施冬季旅游发展规划。规划要凸显当地文化,体现阿勒泰特色,注重旅游区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加强冬季旅游产品开发,促进地区旅游资源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统一规划阿勒泰地区冰雪资源开发利用,如滑雪场、滑冰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冬季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将基础设施、旅游服务水平等相关软硬件配套建设作为重点,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按照国际知名的滑雪场、滑冰馆的标准进行建设。逐步建立与高水平冰雪旅游相适应的标准、设施、服务,提高冬季旅游的国际化水平。

规划要对阿勒泰地区冬季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滑雪场、馆等)的数量、布局、时序、投资、客源情况等予以明确。根据市场需求,要形成合理的滑雪场建设布局与密度,形成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分工协作、相互补充的滑雪场体系结构。避免造成滑雪场、滑雪馆等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造成资金浪费,设施闲置等问题。

滑雪场(馆)的建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滑雪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要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与项目一起同步建设相关环保设施,建立项目实施运行阶段的环境监测评价体系。滑雪场(馆)建设尽量要与现有设施及其他景区(点)设施相结合,尽量不占用或少占用植被,尽量减少项目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滑雪场(馆)建设施工过程中,在进行滑雪道的布局定位时,应顺山坡就势修建,尽量避开林地及大动土方工程;一定要进行的破土工程,必须在两年内复垦绿化完成;需要砍伐的珍贵树木,要尽量移植。旅游禁止开发区内禁止乱采滥伐、乱采乱挖等破坏环境的行为,尽量保持原始的环境风貌。

(三)建立健全旅游资源产业发展管理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阿勒泰地区行署相关职能部门间的协调机制。由于旅游资源产业由多部门管理,造成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晰、执法不统一等问题,强化政府在旅游资源产业发展中的综合协调能力,对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体制、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体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机制、体制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协调和解决方案。

建议成立由阿勒泰行署专员领导的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产业发展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发展改革、规划、建设、交通、财政、税务、工商、国土、公安、环保、林业、渔业、畜牧业、水务等相关行业和部门的旅游管理职能。上述部门要按照各部门职能分工,与旅游管理部门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培育壮大地区旅游资源产业。

阿勒泰旅游资源产业发展委员会主要职能为:①依据国家规律法规,制定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产业发展政策,组织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加强旅游资源产业宏观调控。②统筹协调解决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如旅游资源产业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等。③组织编制地区性的旅游项目招商指南,促进和引导外商和社会资金向旅游资源产业投入。④建立部门间定期或不定期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制定旅游资源产业发展年度计划,对重大旅游资源产业发展问题进行决策。

(四)建立旅游区绿色GDP评估考核机制

绿色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土地、矿产、森林、水资源等)与人文环境因素(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影响之后的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换句话说,也就是从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价值与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后剩余的国内生产总值。改革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的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的保护服务费用后,所得结果即为“绿色GDP”。建立旅游区绿色GDP考核机制,对于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资源效益的各项行为将会产生抑制作用。阿勒泰地区应积极推行绿色GDP评估考核机制,以绿色GDP替代GDP作为旅游区管理部门绩效考核的指标之一。通过绿色GDP考核机制,促进旅游区旅游资源产业健康发展。

㈢ 中国政府用什么政策刺激旅游发展

中国政府刺激旅游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一、年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首次明确了旅游业“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定位,并提出了近几年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等。并指出政府要加大投入以及金融支持,大力支持旅游业的发展。
二、2012年7月《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的实施意见》
要坚持旅游业向民间资本全方位开放,通过民间资本推进旅游产业投资。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如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经营、管理旅游景区,开发旅游产品、经营旅游车船业等,切实将民间资本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 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
提出到2020年, 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的发展目标,并提出了大力发展旅游业、扩大旅游消费的几大措施:
1、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引导职工灵活安排全年休假时间。
2、大力推进国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民旅游休闲产品开发与活动组织。
3、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增加旅游休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4、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旅游休闲设施,开发特色旅游休闲线路和优质旅游休闲产品。落实国家关于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
四、2014年《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要增强旅游发展动力,扩张旅游发展空间。在政府扶持旅游消费方面,部署了四大方面的重要举措:
1、切实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
2、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加强对国家重点旅游区域的指导。
3、加大财政金融支持。由政府引导,推动设立旅游产业基金。
4、扩大旅游购物消费。
五、2015 年《 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报告》
1、实施旅游基础设施提升计划,改善旅游消费环境。加强中西部地区建设,连通景区道路、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建设,规范旅游市场价格和经营秩序等五项内容。
2、实施旅游投资促进计划,新辟旅游消费市场。包括加快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城镇、大力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积极推动“互联网+旅游”等七项内容。
3、实施旅游消费促进计划,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提升特色旅游商品、积极发展老年旅游、支持研学旅行发展、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等四项内容。
4、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开拓旅游消费空间。包括坚持乡村旅游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向、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开展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等四项内容。
5、优化休假安排,激发旅游消费需求。包括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弹性作息、鼓励错峰休假等三项内容。
6、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促进旅游投资消费持续增长。包括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落实差别化旅游业用地用海用岛政策、拓展旅游企业融资渠道等三项内容。

㈣ 景区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有哪些举措

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来推进:
(一)创新发展战略,改革管理体制

发展全域旅游,是一项改革创新工程,重在围绕适应旅游发展两个综合需求(综合产业发展和综合执法需求),改革创新旅游体制,从旅游市场监管、旅游公共服务、旅游产业促进、扩大旅游开放、旅游管理体制和基础制度等推进综合改革。

一是要改革创新全域综合统筹发展的领导体制,构建从全局谋划和推进、有效整合区域资源、统筹推进全域旅游的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各部门联动的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充分考虑旅游配套设施及其公共服务的需求,促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融合、衔接。

二是改革创新旅游管理的综合协调机制,推进旅游管理体制的综合改革,适应旅游业从单一业态向综合产业、从行业监管向综合服务升级的客观需求,这也是地方政府对旅游发展认识升级的最典型和最生动表现。

三是改革创新旅游综合执法机制,鼓励推进旅游综合执法队伍等改革创新,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综合执法保障。要把旅游市场环境治理,纳入到城市综合治理的范畴内,加大治理力度,形成管理联动。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主体负责”的旅游安全责任体系与工作机制。设立旅游警察和旅游巡回法庭,是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许多国家早已设立旅游警察,包括西班牙、德国、俄罗斯、希腊、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埃及、阿根廷、孟加拉等等。这些旅游警察大多会外语、着装醒目、在酒店和旅游景区随处可见,小到问路、物品遗失,大到被敲诈勒索,他们都会马上介入解决。旅游警察提升了国内外游客的安全感,这是最重要的旅游环境。旅游警察还是当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有力增强旅游吸引力和保障力。

(二)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旅游规划

发展全域旅游,不能因循传统规划思路,必须改革创新规划。

一是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理念,将旅游规划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合理配置。

二是改革规划体制,推进多规合一。

三是创新旅游规划。全域旅游模式的规划与景点旅游模式的规划不同,不再只是规划景点景区、宾馆饭店,需要系统全面规划景点景区内外协调发展各、整合各类资源要素。

(三)改革评价体系

发展全域旅游,必须树立科学的旅游观念,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创新相关的统计监测和评价体系。

一是将发展旅游作为区域内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发展目标和重要考核内容,形成明确的任务分工要求,形成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合力。

二是创新旅游数据征集、分析体系。按照旅游发展的新业态、新特点、新趋势设置评价指标。探索建立适应全域旅游特点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与旅游电商企业合作,建立现代旅游的科学评价机制。

三是加强综合效益评估,摆脱门票经济“依赖症”。我国大多数景区仍然处于门票经济。2014年,除黄山门票占总收入的17.5%外,其余景区门票占比均超过40%,有的景区门票占比更是超过80%。从门票经济向全域旅游经济转变,首先就要建立全域旅游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逐步摆脱对门票收入的严重依赖。

(四)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

推进全域旅游,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支撑。这需要巨大的投资,迫切需要抓住供给侧改革的机遇,改革创新投融资模式。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PPP等投融资模式改革创新,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融资支持,鼓励私营企业、民间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吸引国际资本参与重大旅游项目开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五)创新旅游业态

创新旅游产品,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构建新的发展载体。推进旅游小镇、旅游风景道、旅游绿道、旅游度假区、旅游产业集聚区、特色旅游基地、研学旅游基地、养老旅游基地等新兴旅游业态和产品建设。大力培育和扶持以休闲农业、乡村度假、古镇村落、特色民宿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推进特色旅游目的地、国家休闲区、休闲旅游示范城市等目的地建设。推进旅游+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旅游+研学(教育)、旅游+交通、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新型养老、旅游+健康养生、旅游+购物等,大力培育全域旅游的新产品新业态。要加快特色提炼,在创建精品旅游品牌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区域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创建区域品牌。

(六)试点先行、示范引领

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可强求一律。作为推进全域旅游主体的地方党委政府,有必要积极务实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突出本地特色的全域旅游的好经验、好做法。国家每年遴选一批市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分步实施,滚动发展,上不封顶,下不设限,试点先行,示范引领。要采取系列措施支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了解更多全域旅游内容,可以关注下北京中景合天。

㈤ 政府怎么样发展旅游业 2017国家对旅游业的政策

中国政府刺激旅游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一、2009年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明确了旅游业“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定位,并提出了近几年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等。并指出政府要加大投入以及金融支持,大力支持旅游业的发展。二、2012年7月《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的实施意见》要坚持旅游业向民间资本全方位开放,通过民间资本推进旅游产业投资。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如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经营、管理旅游景区,开发旅游产品、经营旅游车船业等,切实将民间资本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三、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到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的发展目标,并提出了大力发展旅游业、扩大旅游消费的几大措施:1、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引导职工灵活安排全年休假时间。2、大力推进国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民旅游休闲产品开发与活动组织。3、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增加旅游休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4、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旅游休闲设施,开发特色旅游休闲线路和优质旅游休闲产品。落实国家关于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四、2014年《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要增强旅游发展动力,扩张旅游发展空间。在政府扶持旅游消费方面,部署了四大方面的重要举措:1、切实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2、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加强对国家重点旅游区域的指导。3、加大财政金融支持。由政府引导,推动设立旅游产业基金。4、扩大旅游购物消费。五、2015年《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报告》1、实施旅游基础设施提升计划,改善旅游消费环境。加强中西部地区建设,连通景区道路、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建设,规范旅游市场价格和经营秩序等五项内容。2、实施旅游投资促进计划,新辟旅游消费市场。包括加快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城镇、大力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积极推动“互联网+旅游”等七项内容。3、实施旅游消费促进计划,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提升特色旅游商品、积极发展老年旅游、支持研学旅行发展、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等四项内容。4、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开拓旅游消费空间。包括坚持乡村旅游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向、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开展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等四项内容。5、优化休假安排,激发旅游消费需求。包括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弹性作息、鼓励错峰休假等三项内容。6、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促进旅游投资消费持续增长。包括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落实差别化旅游业用地用海用岛政策、拓展旅游企业融资渠道等三项内容。

㈥ 中国要成为世界旅游大国该采取哪些措施

新世纪中国旅游业要顺利实现从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转变,需要解决很多
现实和发展中不断出现的问题。中国现在对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仍停留在粗放型、低水平的
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仍存在因道路、交通工具等因素限制旅游发展的问题。旅
游接待设施规模较小,档次结构不合理,旅游管理观念落后,管理经验不足,人才培训滞
后,与国际差距较大等问题。今后中国旅游业要应对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着重做好如下几
个方面。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道路的建设,这是改善旅游发展的大环境和硬环境。
2.加强企业经营的国际化、集团化和经营产品与服务的标准化、程序化。注重标准
化的同时加强民族、地方特色,对中国旅游发展至关重要。
3.扫清障碍,优化旅游发展大环境,规范旅游市场的运营机制,更加符合国际规则,
旅游产业素质将全面提高。政府旅游主管部门管理方式要转向法律、市场和行政相结合。
4.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改善旅游业的管理和经营手段,提升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
力。
5.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和旅游人才的培养,建立和完善旅游业培训体系,制订合理的
人才任用和奖励机制,激发活力,产生效益。
6.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的投入,支持旅游业的全面建设,进而加速旅游业的快速
发展。
7.加强旅游业的法规建设,保护旅游业的顺利建设和健康发展。加强旅游环境保护,
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

㈦ 中国政府用什么政策刺激旅游发展

中国政府刺激旅游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一、2009年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首次明确了旅游业“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定位,并提出了近几年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等。并指出政府要加大投入以及金融支持,大力支持旅游业的发展。
二、2012年7月《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的实施意见》
要坚持旅游业向民间资本全方位开放,通过民间资本推进旅游产业投资。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如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经营、管理旅游景区,开发旅游产品、经营旅游车船业等,切实将民间资本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 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
提出到2020年, 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的发展目标,并提出了大力发展旅游业、扩大旅游消费的几大措施:
1、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引导职工灵活安排全年休假时间。
2、大力推进国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民旅游休闲产品开发与活动组织。
3、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增加旅游休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4、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旅游休闲设施,开发特色旅游休闲线路和优质旅游休闲产品。落实国家关于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
四、2014年《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要增强旅游发展动力,扩张旅游发展空间。在政府扶持旅游消费方面,部署了四大方面的重要举措:
1、切实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
2、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加强对国家重点旅游区域的指导。
3、加大财政金融支持。由政府引导,推动设立旅游产业基金。
4、扩大旅游购物消费。
五、2015 年《 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报告》
1、实施旅游基础设施提升计划,改善旅游消费环境。加强中西部地区建设,连通景区道路、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建设,规范旅游市场价格和经营秩序等五项内容。
2、实施旅游投资促进计划,新辟旅游消费市场。包括加快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城镇、大力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积极推动“互联网+旅游”等七项内容。
3、实施旅游消费促进计划,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提升特色旅游商品、积极发展老年旅游、支持研学旅行发展、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等四项内容。
4、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开拓旅游消费空间。包括坚持乡村旅游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向、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开展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等四项内容。
5、优化休假安排,激发旅游消费需求。包括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弹性作息、鼓励错峰休假等三项内容。
6、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促进旅游投资消费持续增长。包括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落实差别化旅游业用地用海用岛政策、拓展旅游企业融资渠道等三项内容。

㈧ 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政策或措施去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并举例说明

我们科技采取积极的政策去支持旅游业的发展,比如,对景点进行多方位的宣传。

㈨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政策解读

一、放宽旅游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地区壁垒,简化审批手续,鼓励社会资本公平参与旅游业发展,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旅游产业。
政策解析:此条政策的立意,在于通过改革在国内形成统一的旅游大市场,从大局出发,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到旅游业发展建设中。各地旅游部门须以改革的精神和勇气,重新梳理和审视本地区在消除行业、地区壁垒方面存在的问题,旅游部门能够解决的,要抓紧时间尽快解决;仅靠旅游部门不能解决的,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予以解决。
二、推进国有旅游企业改组改制,支持民营和中小旅游企业发展,支持各类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政策解析:此条政策的立意,在于全面推动各类旅游企业的做大做强,从而提高旅游企业的总体市场竞争力,进而提高旅游产业整体素质。政策充分考虑到旅游业产业链长、涉及面宽的特点,专门提出各类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有利于推动形成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各地须按照本条政策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国有旅游企业的改革改制,通过必要的扶持和引导,尽快把国有旅游企业推向市场;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监督和管理,对资质优良、经营业绩突出、市场潜力大的中小企业,要探索更多手段予以扶持。
三、支持各地开展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
政策解析:本条政策的立意,在于鼓励地方以更广阔的视野开展旅游业改革试验,从中总结经验,推进旅游产业整体改革步伐。进行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的地区,应进一步大胆探索和实践,以更实际的举措推进改革实践;进行经济社会改革综合试点的地区,旅游部门应加强与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协调,将旅游改革的内容更多地纳入到综合改革中;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协调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推动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推动中存在的问题。各地须加强与国家旅游局在改革方面的信息互通,及时提出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国家旅游局协调解决的问题,以利国家旅游局从更宏观的层面总体谋划,推动整个产业的改革和发展。
四、旅游行政管理及相关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把应当由企业、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承担的职能和机构转移出去。五年内,各级各类旅游行业协会的人员和财务关系要与旅游行政管理等部门脱钩。
政策解析:此条政策的立意,在于通过把协会改革改制进行得更深入、更彻底,从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现建设务实、高效政府的要求。《意见》中对此提出量化的时间要求,是对旅游改革寄予的厚望,各地须按照这一要求,抓紧做出协会改革改制的具体方案和时间安排,按时完成任务。
五、景区门票价格调整要提前半年向社会公布,所有旅游收费均应按规定向社会公示。
政策解析:本条政策的立意,在于通过对景区门票价格调整向社会公布设定具体时限,以及向社会公示旅游收费项目做出原则规定,以便更好地保护游客的知情权和旅游企业的切身利益。各地旅游部门须协同发展改革、价格部门,根据本条政策对于时限等方面的要求,及时制定具体措施和办法予以落实,并加强对公布和公示本身及其执行情况的监督。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