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山园旅游发展现状
A. 雁山园内有哪些景区
雁山园全园依据地形,按照功能分区需要来组织园林空间,布置楼堂馆榭、园墙洞门,点缀奇花异卉。
园林空间多为开敞的,兼有部分封闭和半封闭的,空间相互穿插,巧加安排,使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各得其所,相得益彰。
在雁山园正西方门前,有一座与众不同的照壁,上书”岭南第一名园”。一般来说,照壁都是直的,而它呈弧形,向大门外弯曲。
为何雁山园的照壁与众不同呢?据说,按照当地风水学玄关的设计而言,该地所处之地是主雁山,雁山的主要龙脉在这个地方,这个弓称为“顺弓”,就是围着自己的弓,在勘舆学上叫“有情”。
如果是反弓,则叫“无情”。这就像上古时代的后羿射日的弓箭一样,把箭射向明堂,反过来等于自己射自己,所以这个壁照如此构成。
所谓“前有照,后有靠”,就是门前有水,门后为山,这就是风水学中向来认为的风水宝地。在照壁后的正门两旁,书写有一副对联: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雁山园的风水佳境就从这个古大门开始,大门坐东朝西,是桂北典型的富贵人家的样式,三重马头墙,呈阶梯状对称立于墙顶两侧,近看一朵朵菊花镌刻在马头墙上朴素中带贵气;远看白墙绿瓦,高耸在乌砖地面之上,气势恢弘。
正门内,园中小道被称为“龙道”。龙道仿龙身而造,喻主人平步青云,一块块天然成形的青石整齐地半镶嵌在地基内,露出半边石头像龙鳞一样,透出青色的润泽。这样的路在岭南唯一在此可见。
岑春煊设立的问津门是整个园子的第一道关卡。据说,岑春煊之所以设置这道门,是因为他是两广总督一品大员,他不允许谁都能随便进入雁山园。
经问津门,入园内后,有一座名为“玄珠桥”的单栱石桥,曾是南明王朝秘密行宫唯一一座通往外面的桥,也是雁山园内的金水桥。
在玄珠桥旁有一片重阳木林。每到冬天,叶子全落了,枝条扭扭曲曲,盘旋着,构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形成了入园第一景,叫“冬林观雁”,因桥正对雁头而得名。
其中,雁山园内的龙道,就是“古道”;园子的西面有风来了,似乎在问游客中是否有属马的?
玄珠桥又称观雁桥或虹桥,是观“雁落坪沙”妙景之处。此区设施虽简,但给游人的印象是非常活泼而深入的。用如此洗练之笔法,勾画出这般动听的美景,真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雁山园全园按方位布局分为园林入口区、稻香村、涵通楼碧云湖、方竹山和乳钟山五大景区。
园林入口区,包括大门外的宽阔水面,入口广场、大门到乳钟山西面直壁,南到清罗溪一带。大门设在全园北端西面,乳钟山正对大门作屏障。既自然舒展又宏伟瑰丽,使整个雁山园隐而不露,欲扬先抑,起到了增加全园景色层次和深度的作用。
大门为一重阁门楼,背山面西北,外有一元宝形集散广场,寓意为聚宝福地。往西隔之以宽阔水面,置一拱桥引人渡入,步移景异。
至门前,透过园门可窥见重阁石壁,桂花树海,山石嶙峋,犹似一幅天然图画,引人入胜。门额上书“雁山别墅”四个大字,左右书“春秋多佳日,林园无俗情”楹联,诗情画意使人浮想联翩。
此处运用“欲扬先抑”的障景手法精心设计,把门内的空间延伸至门外,几乎把整个园林空间扩大了一倍,匠心独运,天衣无缝。
入园之后,面向石壁花丛,在赏壁之余,沿路右转向南,突见一水面,有豁然开朗之感。彼岸的水榭、绣花楼和各种花木倒影水中,颇有“半亩方塘一鉴开,波光云影共徘徊”的诗意。
湖畔有一座别致的公子楼是阳台式小楼,曾为园主儿子所居住,因而俗称“公子楼”。此区结合自然式布局设计为半封闭的园林空间。沿山路曲径可达乳钟山区,越过西南小桥,即为稻香村区。
稻香村区,位于方竹山以北,清罗溪以西一带地区。此区有稻田菜地、荷花池和稻香村,建筑是茅房陋舍风格,加之田野菜地,花篱瓜棚,具有浓烈的村野生活气息。
在私家园林中,一派畅朗明快的荷蕖红、菜花黄、稻浪香的自然田园风光在园内,是很少见的,可算此园的特色之一。
涵通楼碧云湖区,是全园的主要景区和高潮区。范围是方竹山以北,西至清罗溪,东至碧云湖,南至梅林桂花林区。主要建筑有涵通楼、澄研阁、碧云湖舫、水榭、长廊和亭台等。
涵通楼是全园的主体建筑,在清代岭南园林建筑中负有盛名,是园主藏书、宴客、聚友玩乐之处。是以两条二层长廊把碧云湖和澄研阁连接成为一组庞大的建筑群。由于各个单位建筑位置得宜,高低错落,又以高大的方竹山作为背景加以衬托和对比,因而显得造型优美。
涵通楼为歇山二层楼阁,画栋雕梁,十分堂皇,可览全园之胜。人称之为“层楼巍耸,高甍华宇,气象具细……”。
此楼是园主曾经的藏书楼,其内“藏书千卷”,是清末广西第一藏书楼。楼前设一戏台,据说四角还设有4个小亭,可以看戏。
涵通楼外有一墙院,有二门,可关闭,东临碧云湖畔有一廊榭,与碧云湖似隔非隔,使楼前成为一小独立空间,由院前往北有桂花林、绣花楼、莲塘、乳钟山,层次丰富,颇有高楼深院感觉,也造成一种闹中有静的氛围。
涵通楼后有小湖和清罗溪,隔水与相思洞相望,山石林立,颇有石林气氛,可以攀登。小湖与溪之间为一大山石所分,但水流可以连通。湖中有一组散石,水濯其间,上置一八角亭,名为“钓鱼亭”,有“流水清音”之韵意,可戏水垂钓。
另有一石栏小曲平桥与岸联通,十分雅致。楼西南有依山面水的两层楼阁,名为“澄研阁”,是园主的卧室,其装饰“精工绮丽,特冠全园”,有二层长廊曲折有致跨水与涵通楼连接,廊边有山道可登至山顶方亭,鸟瞰全园,并远眺园东奇峰。
澄研阁南山根石头上构一六角形的“棋亭”,内置石桌和石凳,用来赏景、对弈。涵通楼东设有长廊与碧云湖舫相连,使小湖与碧云湖舫一廊之隔,形成了大小水面,衬托出碧云湖深远的气象。
碧云湖中,设有一座高两层、局部三层的大水阁建筑,形若舟,谓之“碧云湖舫”,可登临凭栏眺望,观赏湖光山色和深林烟树,也可以读书、游乐、歌饮其间,为全园的重点建筑之一。
湖北岸有一重檐敞亭与之隔水相望,湖东北角设有一缀石种竹竹影相衬、造型别致清雅的琳琅仙馆,湖西部水中有一孤石小岛,岛上植柳数棵,在湖舫内透过丝丝垂柳,隐约可见西岸水榭和涵通楼,显得层次深远。环湖建筑,亦互为因借,对景成趣。
湖内置画舟小艇,可饮可歌。长廊东筑花墙洞门一道,粉墙花影摇缀,十分清丽。出洞门南折可达后山,沿湖北行,有琳琅仙馆、敞亭、水榭,环湖一周。洞门旁半山依崖而筑一方亭,可以远眺。
碧云湖又名“鸳鸯湖”,为全园内最大水面,山石为岸,湖畔植柳,湖内种有“并蒂莲”。芦蓼繁殖、红荷点点,画舟翩翩,翠峰倒影,微风夹歌,碧波涟漪,游鱼穿梭,景致如画。
其艺术布局体现了“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水无柳不韵,水无蓼不秋,水无鱼不欢,水无鸟不远,水无船不活,水无亭不凉,水无荷不雅,水无瀑不丽”的造园匠意。
这里是全园之腹地,通过几道墙院、楼廊和方竹山,组成一个独立的园林空间,也为内园,加上水面的阻隔,又显得十分幽静安全。
方竹山区系一狭长地带,主要由方竹山南坡、花神祠、桃源洞、桃林李林组成。除祭祀活动外,是纳凉、散步和读书的好去处。
洞因桃林而名,亦有“世外桃源”之意,岩以幽为胜,洞户弯广,苍崖壁立,洞中有洞,洞下有洞。洞西山边坡脚,为花神祠,围以短垣,其外遍植桃李。
这里桃李争春,古藤方竹,奇岩异洞,清旷静谧,林茂风生,可以避暑休闲,是全园后院之后院,为全园的安静休息区及读书消暑的好场所。
乳钟山区包括乳钟山、桂花厅、丹桂亭、水榭、绣花楼、莲塘等。入园后沿山边小道东行,有大小水塘各一,有土埂相隔,水体与清罗溪沟通,水涨时塘水可漫至山脚下浅岩内,岩内亦有清泉涌出,有小堤可通。
山腰间有一高台,其周围遍植丹桂,因而称“丹桂台”,台上置一亭,曰“丹桂亭”,与涵通楼遥相对应。
桂荫浓翳、悬崖临水、高旷开朗、花香袭人。亭下有二塘,石出水中,古木横斜,十分优美,塘内种红莲和白莲,叫莲塘。
乳钟山南,下有一洞,“蛇岩”。莲塘东,蛇岩前,有一两进建筑,原名临水楼,周围植有桂花、翠竹,又称“桂花厅”。厅后洼地一片,与碧云湖通,春夏水至成潭,又称“白鹅潭”。临水楼前有石径通琳琅仙馆和碧云湖边小亭。
莲塘西南清罗溪边,有水榭和绣花楼,凭栏观荷赏鱼,平湖倒影,别有情趣。区内风景优美,山水相依,林茂花繁,有自然山水园风度,为起居游憩的重要场所。
B. 雁山园有哪些特点
雁山园区别于其他岭南园林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于它是充分利用了真山真水的自然条件,集山、水、洞为一体的总体构想。“堆山叠石在我国传统造园艺术中所占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园,不分南北、大小,几乎是凡有园,必有山石。所以有人认为山石应与建筑、水、花木并列,共同作为构成古典园林的四大要素之一。”在我国的古典园林中,无论是北方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私家园林,甚至是与雁山园属于同一范畴的岭南园林,它们的筑山理水大多都是靠人工手法创造咫尺山林的园林意境,难得有像雁山园这样得天独厚而集山、水、洞于一体的自然条件,这就是园主唐岳选择这块风水宝地建园的重要原因。唐岳参照“山,骨于石,褥于林,灵于水”,充分利用既有的山、水、洞这些自然资源,打造山水庭园。同时注意突出园中的主体建筑——涵通楼、澄砚阁、碧云湖舫。北方皇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以及多数岭南园林,缺乏天然山水,多在庭园中人工堆砌太湖石、黄石、英石假山。而雁山园中北有乳钟山、南有方竹山,方竹山内又有天然钟乳石岩洞——相思洞,洞内的石笋、石钟乳光怪陆离。在方竹山和乳钟山之间的开阔地带,园主开挖了碧云湖,平静的湖水与相思洞流出的青罗溪动静结合,一派湖光山色,充分体现了桂林山水秀、奇、险、幽的特点。雁山园借助青山、碧水、幽洞进行总体构思和布局,营造出一番别有特色的岭南山水佳境。
C. 桂林雁山大学城的雁山区(城内)旅游资源:
位于雁山镇南面公路西侧,马君武为民主革命早期的活动家、教育、爱国诗人。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长,广西省省长等职。
愚自乐园 第二届广西(桂林)园博会园博园位于桂林市南部的雁山区雁山镇和大埠乡区域内,地处市区到阳朔风景旅游区的必经之地。项目选址范围涉及到广西良丰农场、桂林市农科所、雁山区大埠乡草底村委会,土地使用面积约1300亩。该区域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厚重、自然风貌奇特。园博园的建成将带动雁山区的旅游、交通的快速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雁山区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味,提高城市形象和竞争力,促进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全面提升,有力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将会取得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D. 雁山区的旅游
雁山区主要有国家4A级景区草坪冠岩和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愚自乐园艺术园;雁山公园和广西植物园,以及草坪神龙水世界景区,桂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蛇王李庄园,与灵渠齐名的古桂柳运河及李四光故居、唐氏庄园、潜经回族宗祠、竹园古汉墓群等。
古桂柳运河
古桂柳运河,又名陡河:座落在会仙镇境内,与兴安灵渠(东渠)相对,也称西渠,开凿于唐长寿元年(620年),全长15公里。沿河建闸水陡24座,均用料石砌就,运河源起会仙圩北角面积约30亩的分水塘,东流至桂林市雁山镇社门岭与良丰河连接,注入漓江;西流经四塘大湾达苏桥,注入洛青江下汇柳江。离桂25公里,路面为三级柏油路,当地人称睦洞湖。
雁山公园
又名“西林公园”,建于1869年,地处桂林-阳朔公路东侧。是广西现存三座古典园林中修建最早面积较大建园造诣较高,颇具南方特色的私家古典园林,素有“岭南名园”之美称。
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又名桂林植物园,始建于1958年,是中国南方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集中地之一,是中国华南地区专门从事植物引种栽培研究的科研基地之一。现为中国科学院十大植物园之一,收集了世界各地及国内植物2100多种,近200种植物属世界濒危植物。园内的标本馆为华南第二大植物标本馆,馆藏维管束植物标本35万份,园内还有李四光创建的地质研究所旧址。
马君武墓
马君武为中国近代获得德国工学博士第一人、政治活动家、教育家。担任孙中山革命政府秘书长、广西省省长,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等职。是国民党元老级人物。马君武墓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愚自乐园
是中国唯一的文化艺术公益重点项目,位于中国南部风景如画的桂林雁山区大埠乡,由台湾企业家曹日章先生创办。愚自乐园的建设内容,以国际雕塑公园为主体,包括雕塑园区、洞窟艺术、美术馆、雕刻馆、绘画馆、工艺馆、艺术村、艺术度假村、心灵潜能开发中心、艺术家工作室、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壁画宫、温室苗圃、世界花廊、人工湖等等。
罗马街
位于雁山区雁山镇以南800米桂阳公路东侧的桂林罗马街,是一个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旅游观光、文化、业务为一体的街区型、开放式购物中心。项目总投资愈千万元、占地3.62公顷,建筑总面积8000平方米,拥有各种规格商铺56间,国际标准停车位近百个,16000平方米的主题广场。
桂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桂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批准实施的全区“十大”示范园区之一,是广西“十五”期间农业的重点建设项目,在桂林市雁山镇建设,由桂林市农科所内的桂林市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示范基地扩大而成,规模1200亩。
E. 雁山园内是怎样的
有园须有林才可称园林。雁山园内的植物中,有众多的植被、花卉、作物,除了观赏性外,可为食为茶为药。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树木了。树木成片生长就称之为林,而林间也总是掺杂生长多种树木,既相互抢占土质、阳光、水源,又相互依赖生存。清代刘名誉在《雁山园》中称:“雁园有竹、桃、李、梅、桂五林。”其实“五”乃是虚指,所指的是园内较为集中成片生长的树林。有自然生长的,也有人为移种的,不一而足。
(1)竹林进雁山园大门西行,过稻香村小桥,沿龙道石径南行,经过玄珠桥西侧,双清桥西侧直抵方竹山北麓,大片竹林展现在眼前,直抵方竹山西麓。竹林以绿色方竹和紫色方竹间杂而长,方竹山因此而得名,其中以紫色方竹最为名贵。这种紫色方竹较少,生长缓慢,一年生长高度仅为一至二寸。方竹林中,阳光透过竹叶洒在地上,竹影婆娑,光影摇坠,翠绿欲滴,石径穿林间而过,别有情趣。
(2)桃林方竹山南麓,坡地多为土质。唐岳于清咸丰四年(1854)之前购买方竹山时就有意营造桃、李二林,开始移种桃树,达数亩之多,造成桃源之景,建息祠,以名桃源洞,此林专为唐岳和家人春游、祭祠、玩耍而营造。
(3)李林梅林在方竹山东麓、坡地为土质,园主移种大量李树,近十亩,与桃林紧邻,成桃红李白之景。半坡建李祠(李庙),李祠比息祠更小,有石径、石阶相通。
(4)梅林乳钟山与方竹山之间,碧云湖畔与红白莲塘畔之间,榕园中,绣楼南,园主移种梅树,间种黄蜡梅和绿萼梅。绿萼梅为梅树中的稀有极品,据说是唐岳派人到江南求购运回栽种(已被列入濒临灭绝植物名单,目前广西仅见雁山植物园单株)。
(5)桂树林乳钟山西麓、南麓自然生长有金桂、银桂,园主唐岳培育出丹桂,栽种于金桂、银桂之间。在白鹅塘北建桂花厅(临水楼),于乳钟山西麓半坡上建丹桂台(亭),是中秋赏桂的佳境。
(6)红豆林在青罗溪北折湾处、钓鱼台周边的红豆林很小,仅有数株红豆树。随着岁月的变迁和种种原因,这已是目前青罗溪上硕果仅存的相思红豆树了。
雁山四宝即雁山园目前尚存的:绿萼梅、相思红豆、方竹、丹桂。
F. 雁山园之名由何而来
传说,1865年唐岳在建园之前,曾专门请了岭南最著名的风水师不过五为他点拨地专脉,据说该地地脉属“凤脉属”的一局,叫“平沙落雁”。
据不过五点脉看:该山中间的山头为雁头,两边的山脉则构成了大雁的翅膀。因而,整个山就像一只大雁,一对翅膀还没有完全收拢,正徐徐落在这个园子边上。
古时,雁为天鹅,在我国凤文化中有“五凤”之说。五凤为青鸾,是玉帝前面引路的一只凤;而五凤中最后的一只凤就是雁凤。所以,该地名为“雁山”。而“雁山园”之名正是由“雁山”而来。
G. 雁山园碧云水榭何时重建的
唐岳建澄砚阁时,在桃源洞北洞口用大青方石建一城门,门洞紧锁可拒出入。又于上方开凿另一洞口中阻石,铺石阶通往南洞口,并搭建雕栏、平台,布以石桌石凳。修建院门小路,通往涵通楼后的小花园。从石城门洞口出来就是青罗溪北折湾,园主在浅水处铺以几块跳石,到达一入水石阶边,有雕栏扶手可拾级而上,石阶直达澄砚阁的双层临水廊。
雁山园双层临水廊一直延伸到澄砚桥上成为双层廊桥,过桥后北转临青罗溪平行至涵通楼后,与涵通楼一楼、二楼西侧对接,同样的格局从涵通楼东侧接出,直抵碧云湖西南岸。这就是雁山园两条复式双层水榭长廊的起端。水榭长廊在涵通楼和碧云湖之间一分为两条廊。东长廊向东,沿碧云湖南岸延伸,至碧云湖舫对岸,再次一分为二,一条通过水中石墩,跨湖水接入碧云湖舫。另一条继续沿湖南岸向东延伸直至湖东岸,从一小园门隐入方竹山东坡的树林里。这条水榭长廊全部保持复式双层结构。北廊从分廊处向北,横跨碧云湖直抵戏楼看场东南角,为复双层,收于一双层楼亭,上层亭内,挂以幔纱亭帘,可供女眷看戏宴宾用。出亭变为单层长廊,穿过戏楼东侧,临水于白莲塘,接入榕园绣楼。二廊廊道宽2.5米,廊柱间以漆木条椅相连,椅上栏以美人靠连接。上层长廊在美人靠上装大格雕花窗。两条复式长廊将涵通楼、戏楼、白莲塘、红莲塘、碧云湖、方竹山相互隔开又相互连通,产生一种“似隔非隔,似透非透”的效果。整座园林的整体观赏性没有因此遭到人为的视觉破坏,反而显得有更深远的层次感。
雁山园的水榭临水而建,不但是雁山园画龙点睛之作,也是沟连涵通楼、碧云湖舫、方竹山、跨湖临戏楼,连接白莲塘、红莲塘、绣楼的通道。
雁山园中现存的水阁和水榭是1946年重建的,与最初的碧云湖舫和水榭不同的是,重建的水阁和水榭都只有一层,原来的水榭一边接通湖边,现在的水榭增加了向北的出口,直通湖北岸的教学楼。
H. 雁山园的主要景点
1、桃源意境:园中方竹山上有一天然石洞名叫相思洞,因桃树而得名,也有“世外桃源”之意。洞口浅而窄,乍见无奇特之处。进得洞去,扶壁而下,绕一巨石,则豁然开朗,意境别辟,“高崖数十丈,容设数十筵。”从洞内往外望,有绿竹三两丛,桃花数百株,中有一茅亭,凉风飒然,清旷静谧。与进洞时脑际留下的亭台楼阁繁华印象相比,仿佛进入到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因此,人们又称其为“相思洞”。三十年代,胡适到此,因感洞前红豆成林,建议将它改为“相思洞”。洞中曾发现恐龙化石。
2、神秘相思河:相思河宛如似一条细软轻柔的“青罗”,由方竹山脚向北飘然而去。河中怪石天生,绿荫夹岸,屈曲开河有变,河水澄碧清冽,游鱼可数。上有石虹跨水,倒影如环。更为奇特的是此河由方竹山脚出现,至乳钟山西麓突然消失,四周围墙无缺口,路无涵洞,河流不知去向,仅有200来米河段镶嵌在园内,可谓来无源,去无踪,有首民谣唱道:“一段仙河落园中,路绕围墙无处通,终年四季常流水,来无源头去无踪。”有人根据其来去无踪的特点,称其为“飞来河”。
3、桂花奇境:园中有上千多株奇形怪状的桂花树,金秋时节,芳香满园,花落则覆地如雪。沿相思河两岸的桂花树,形状各异,树龄久远,与园中自然环境浑然一体。
4、千年奇樟:园中七头樟,千年树龄,枝杈分布,形如北斗,是与桂林大榕树并列的神树,传说,阳朔大榕树为女性神树,雁山园古樟树为男性神树。当地民谣:先有七头樟,后有雁山园。当年主人正是看中此树可佑他高升,而起造园之念,又传,园主看中此地,也有独占神树之念。
5、岭南第一风水福地:整个雁山园的风水,符合中国风水最佳之选原理,尤其是旧大门一带,风水绝佳,是风水学的活教程。入大门正对的钟乳山,内有神秘溶洞,藏蝙蝠无数,是岭南仅见的“青山藏福”宝地。6、龙脊古径:园中保留有中国传统园林仅存的龙脊路。古人造园,以龙脊路喻平步青云,科举得名。 7、玄珠钓月:明代古桥、小姐楼、公子楼相望,月上东山,钓月台边,轻舟渔歌,不胜优美。园中小姐楼,现为国画大师黄格胜工作室,“榕园”二字,是齐白石题字。
8、花神祠:园中有岭南唯一的花神祠,有十二花神像,到此游人,可供拜鲜花,佑青春美丽、眷侣如花。著名学者陈绶祥为花神祠撰联:一百零八记钟声,唤醒万家春梦,二十四番信风,吹响四处山塘。
9、不扫径:园中山边小径,深秋时节,落叶覆盖,意境深远,主人不忍扫落叶,故名不扫径。园门口有联“花聚散、叶聚散,人情也聚散,山浮沉、水浮沉、光阴不浮沉。
10、红豆小馆:园中有奇树——红豆树,树边建有红豆小馆,中国最有学问的大学者陈寅恪曾居此一年,并留有许多诗文。陈寅恪精通二十多国文字,研究隋唐历史著名,解放后公开声称不学马列,文革期间病逝于中山大学,是公认的中国学术大师,他是广西桂林人唐景崧女婿,唐是台湾巡抚。胡适也曾来此,并留下写相思豆的诗:“相思江上相思岩,相思岩下相思洞,三年结子不嫌迟,一夜相思叫人瘦。”
11、碧云湖·清湘水墨:云湖又名“鸳鸯湖”,山石为岸,自然朴实。湖畔植柳,湖内种莲,湖中建有二层局部三层的大水阁,形若舟,故名“碧云湖舫“,有跨水长曲廊与涵通楼相连。登碧云湖舫观望,但见垂柳丝丝,红荷点点,画舟翩翩,翠峰倒影,美不胜收。湖舫后被岑春煊改为水榭。中国漓江画派作家原作展示及工作室集中地,在园中碧云湖水榭边及水榭中央,是当代中国最大的画派基地。12、澄怀书院:中国的现代书院,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创办。有中国新文人画派工作中心,此外,著名大师陈绶祥、谢天成、江碧波等均在此有工作室。书院中——清香书屋(又名公子楼)是国际著名华人企业家、文化名人靳羽西的出生地。
13、国宝《漓江百里图》美术馆:国宝《漓江百里图》是黄格胜的作品,该作品是描绘桂林山水的巨作,其画册已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原作藏于园中,涵通楼内。
14、四宝园:桂林喀斯特自然生态的珍贵植物:方竹、红豆、丹桂、绿梅,是园中众多植物中的珍宝,又称雁山四宝。
15、澄潭奇景:离桃园洞不远处有一小湖,面积约百余平方米,终年不竭。每当春夏、雨水旺盛之际,泉水从地下涌趵而出,轰然有声,翻滚的水纹呈花朵状。湖的一角又有游移不定的旋涡,将水从湖中带走,因此,无论有多大的水灌入湖里,水终不会满溢岸上,始终保持水面平衡,世所罕见。潭中建有西林纪念亭。
16、西林往事:雁山园曾由两广总督岑春煊购得,岑是广西西林人,故该园又名“西林园”。作为两广总督的私人花园,岑西林在此花费了大量心血造园,今天园中修复的清代式样园林建筑,就是岑的手笔。岑是近代史上非常有影响的人物。园中有岑西林遗像石刻及手迹石刻,是珍贵的史料。
17、民国文化:雁山园在当代中国园林中,是民国文化痕迹最重的地方之一。园中的建筑,相当一部分按民国旧样修复,其中大学广场,保持民国原样。礼堂——汇学堂是国内唯一可使用的民国礼堂。而园中民国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山明水秀”题词石刻更是广西桂林仅见的民国最高领导人题字。
18、涵通楼(修复中):园中主楼,在清代岭南园林建筑中负有盛名,楼高二层,清人称之为“层楼巍耸,高甍华宇,气象距细……”,此楼首是园主藏书楼,藏书十万,是清末广西第一藏书楼。按原样重修后的涵通楼,将成为漓江画派文献馆。
19、澄研文气:园中方竹山下,筑有原主人住的澄研阁,主人在此会客写书,曾是当时区域文化中心沙龙。此阁背山面水,水中曾有神鱼,“漆鲤修长如人,嬉游潭中。”
20、雁园秋色:雁山园的秋天,满园落叶缤纷,意境奇美。
21、永远的刘三姐:在礼堂中每晚放电影刘三姐,永不停止,并将申报吉尼斯世界记录。
I. 雁山园建于什么时候
桂林不仅拥有秀甲天下的自然山水,而且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拥有极为丰富的文化积淀,雁山园就是桂林历史文化积淀的代表之一。
雁山园位于广西桂林市雁山区大埠乡境内,为古典私家园林,原名雁山别墅,曾名西林园、雁山公园。
雁山园始建于清咸同年间,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第一任园主,为清朝临桂县大埠(今桂林市雁山区大埠乡)乡绅唐岳。雁山园是唐岳在参考了上海的豫园并在《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启发下建造的。整个园林依山傍水、树亭建阁,规模堪称当时广西之最。唐岳时的雁山园别墅时期是雁山园最鼎盛的时期。1873年,唐岳病逝,唐氏后人将雁山园转让给时任两广总督的岑春煊。岑春煊系云贵总督岑毓英之子,历任广东、甘肃布政使,陕西巡抚,四川、两广总督,邮传部尚书等官职。岑春煊将此园更名为“西林园”,并对园内主体建筑重新修葺。1929年,岑春煊将西林园捐赠给广西省政府,雁山园从此更名为“雁山公园”,开始向普通民众开放。民国时期的雁山公园主要用于政府办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农业学院等学校先后在此办学,我国很多著名文化人也曾在此工作或居住过。因此,有史学家将雁山园称为“近代广西文化的发源地”。新中国成立后,雁山园曾归桂林地区行署管辖。1962年,桂林市园林管理处接管雁山园。现在,雁山园是中国新文人画派、中国漓江画派的创作基地,也是凤仪书院、广西艺术学院漓江国际文化学院及附中校园所在地。
雁山园融江南园林、桂北民居、民国建筑特色于一体,并以真山、真水、古木参天、人文深厚而成为岭南第一名园。雁山园浓缩了桂林山水的自然美景,园中的自然景观于奇秀中隐透清俊、钟灵之美,是一个集“风水宝地”“神奇景观”“名流雅居”于一体的地方,是桂林山水中的绝版江南园林!雁山园的规划和建筑体现了建园者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追求,折射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雁山园文化积淀极为深厚,园内丰富的诗、词、曲、赋、楹联等文化资源,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雁山园历史内涵极为丰富,曾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众多历史名人集聚之地,他们在此留下了许多史实和故事传说,成为雁山园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随着桂林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桂林正在深入推进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大力实施“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工程。我们编写这一桂林历史文化读本,旨在系统挖掘整理雁山园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价值,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了解桂林,保护利用好这座历史文化名园,重塑和弘扬桂林独特的园林文化和历史文化,繁荣发展桂林文化事业,为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增添浓墨重彩的一页。
历史如过眼云烟。雁山园见证了桂林的历史,见证了中国近现代众多历史人物在桂林留下的痕迹。
中国近现代,百年激荡!
百年兴废,一园写尽!
J. 雁山园有哪些景点
根据清代画家农代缙《雁山园图》的临摹本,最初,雁山园有大门、跑马楼、涵通楼、碧云湖舫、澄砚阁、琳琅仙馆、红豆院、玄珠桥、棋亭、花神祠、方竹山、钟乳山、碧云湖、青罗溪等景观。
刘名誉在《雁山园》(见《纪游闲草》,1909年刻本)中较详细地记载了20世纪初雁山园的景观:
距其园数里皆稻畦,嶂岫逶随,林木苍蔚,河流绕之,得略彴而渡焉。桥两隅各荫古桂,经一小村落,沟水泠泠,老树偃卧,围墙蜿蜒际山,凡数曲而抵园之门。浦溆重圩,灌输活泼,长椅数丈。跨波以涉,溪声潺潺,如琴如筑如竽笙,球琳相间而鸣戛,谷纹差差,净如绿玉不可唾,何其靓也?入园而好山迎人,逶而右沃田,弥望绿玉之水与堤为弯,环苍瑶之,石与水为拱揖,松栝柳桂之木,又与石为哨蒨也。田之右为庄厦数十间,再进得长桥矗水之左。迤而左为水之楼,对楼有山岩壑幽,窅内闭脩蛇。旧设危亭,荒邃非可穷也。转而南,皆坦途,几畴芋塍相积。右顾水外时见墙屋,既而值垣门,是为内园之门。门目内砖坪数十丈,有层楼巍耸,高甍华宇,气象钜丽,是为涵通楼,斯园之主楼也。楼之下轩楹闳豁,旁区洞房,楼之上飞阁峻檐,往者藏数万轴书于此,闳以外,楹以内,广除数丈方,罄布之,通明而爽垲,登斯目眺,北有高峰叠,东有风亭水榭,西有阡圳厦苑。紫青缭白,浮金散紫,毕效奇于斯楼之外,由是而南为花圃、为竹台,沿磴旋折为山亭。亭之下溪水深碧,神鱼之所出没也,亭之后巉岩屈转是为雁山峙洞,岈窍怪,不可思议而凉飚飒然,愈进愈阔,扪壁目下,高崖数十丈,容设数十筵,洵逭暑之一胜。洞外遍植芳木,侧有花神祠,向晚遂不遍涉。
自楼而西南地桥屋上度复道(由涵通楼至承雁阁),是为澄砚阁,乃京卿寝兴之室。回廊绮疏,背隈隩而面孤亭,挟乱洞而俯澄绿,于此读书,于此垂钓。自楼而东南得曲廊。沿廊数转为桥亭,明湖开镜,荇藻交横,桥亭者垒石于湖中,建之拗拮,类之字,以达远舫厅,厅凡七间,轩宏敞亮,周以画栏,去水仅尺许,随处可见,登舟湖光荡处,花竹倒影,好风吹袂,贵禽变声。湖右李林,湖左花屿,湖前之丛竹则青,琅玕馆故址也。
雁山园的建筑较多,若以老大门为北子点、澄砚阁为南午点的中轴来看,沿中轴线有大门、伞阁、绣楼、戏楼、涵通楼、澄砚阁六组建筑,建筑格局各异,层次分明,移步换景,自然舒展。从大门进入,山阻水隔,疑无去路,只见右侧临水边上立着一座孤零零的亭阁——伞阁。与伞阁隔红莲塘相望的就是绣楼。伞阁前有一水塘,塘内开满红色的莲花,故名为红莲塘。逆水而上是一沟渠,行至尽头,乳钟山脚下又见一水塘,满塘开放白色莲花,名为白莲塘。再上溯还有一小塘,因园主曾用于养白鹅,故名白鹅塘。白鹅塘北岸为乳钟山。这是一组结合自然地势布局设计的连环水系。红莲塘水面与北流的青罗溪连为一体,共水注入沉鱼塘,形成水面开阔的景象,颇有“半亩方塘一鉴开,波光云影共徘徊”的意境。
雁山园的中心地带是一处开阔的长形空地,北接榕园,南连涵通楼,东临碧云湖和白莲塘,西抵青罗溪,可谓雁山园的中心广场,地势非常开阔。园主在靠榕园处建一戏楼(1936年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在已毁的戏楼地基上建了大礼堂,即今汇学堂)。
整个雁山园以中轴线建造的六组建筑,集住、藏、演、绣于一线,青罗溪自南向北穿园而过,溪的东岸建筑林立,西岸则是一派田园风光的稻香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