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春节企业文化旅游

春节企业文化旅游

发布时间: 2021-03-07 01:25:17

A. 今年春节假期公布了,公司好像要放15天假期,广州旅游有推荐吗

当时去广州在驴妈妈APP上订了广州塔的门票,记得是可以凭票上到塔下的二楼平台的哦,这里回看夜答景真的很不错。如果去“小蛮腰”要提醒,上去是需要安检的,这个安检类似于机场安检,除了打火机,刀具,玻璃的东西也不能带上去!
还有沙面,环境优美,绿树成萌,充满欧陆风情的建筑布满整个岛上。经由岁月的洗礼后,更是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沧桑味道。游览其中,看到了历史,听到了过往。

B. 春节二日客尽欢 来日旧貌换新颜

很好很好,不错的诗句。

C. 春节假期国内游出游合计2.56亿人次,旅游业能推动经济发展吗

中新网2月25日电 据文化和旅游部网站消息,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春节假期七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56亿人次,同比增长15.7%,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5.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011.00亿元,同比增长8.2%,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8.6%。春节假期,文化和旅游系统未发生重特大人员伤亡事故,未发生聚集性疫情。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例如,中国延安市的旅游业为社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989年,该市的个体工商户数量仅为1,141个,约有4,500人。到1994年,共有4,582户家庭,超过19,200人。家庭数量增加了约四倍,人数增加了4.28倍。同时,从事旅游服务,饮食,交通,摄影,工艺美术的许多企业,解决了大批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促进了生产发展。可以看出,旅游业可以降低失业率,从而减轻政府帮助失业人员的负担,从而增加政府在公共建设等其他领域的投入,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旅游业的发展是一种相对节能的经济发展方式,可以使经济运行时间更长,收益更大。假设一个国家大力发展自己的重工业或其他工业,自然资源将越来越少,环境也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尽管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增长,但成本过高,失去了原始价值。绿山绿水已换成金山银山,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着环境的恶化而下降。但是,旅游业的发展却不同。旅游业注重保护环境,秉承“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同时重视经济发展,这是双赢的最佳选择之一。

D. 春节的文化含义

春节的意义是分享,是团圆,是祈福。这便是春节在中国流传了四千多年的回原因吧。
春节的文化意义答
春节是特殊的文化现象,说它特殊,因为它不像一种普通的生活方式,可以简单替换或改变。她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形成为一个巨大的历史文化传统,春节负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是亿万中国人的情感的聚合。
春节的文化意义存在多个面向的意义和含义。春节的文化意义需要在某种阐释尤其是精神维度的阐释下使人们在春节文化的具体生活中得到理解。 有一种看法认为,春节是农业文明中时令节气的文化.时令节气在现代文明中不象农业文明中那么重要,所以,春节文化必然衰落。我认为,我们需要提升文化传统基本精神层面的价值,使之能够超越具体的经济生活和事务性价值而在人的精神价值及其超越性、普世性和永衡性方面得到强调和发展。春节文化可以持久地保持生命力,重要的是要提升春节文化的精神价值。
春节是中国人成就的节日、宣示责任的节日和感恩的节日,当然也是一个庆祝人与万物生机勃发的节日。春节是华夏文化中节日的节日。

E. 春节的变化

2019年春节7天假期结束,“新华视点”记者通过大数据盘点春节的新变化。

【交通】全国共发送旅客4.21亿人次,民航增长最快

2月4日至10日,全国共发送旅客4.21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0.35%。其中,铁路6039.1万人次,增长5.8%;公路3.38亿人次,下降0.8%;民航1258.6万人次,增长10.6%;水运1022.3万人次,下降3.2%。

2月10日(正月初六)为今年春运开始以来客流最高峰,当日共发送旅客9551.6万人次,比去年春节同期增长0.1%。记者从中国铁路总公司获悉,2月11日,铁路客流保持高位运行,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223万人次。为应对返程客流高峰,全国铁路继续加大运力投放,预计加开旅客列车1151列。

南昌铁路局集团车辆段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反向春运”影响明显,春运单向固定流动模式发生了明显变化,这给运力调度、安全保障都增加了不小压力。

据悉,在总运量稳步增长的情况下,春节期间未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和严重拥堵、旅客滞留情况。

【消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首次超万亿元,商品消费更重品质

据商务部监测,2月4日至10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8.5%。

2019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商品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买年货、吃年夜饭、逛庙会等传统消费红红火火,年节礼品、传统食品、新兴电子产品、地方特色产品销售增长较快,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兴消费亮点纷呈。

春节黄金周期间,传统年货、绿色食品、智能家电、新型数码产品、地方特色产品等销售保持较快增长。集购物、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购物中心、奥特莱斯等新兴业态受到消费者青睐。

生鲜产品成为今年春节快递配送最火爆的商品之一,179个城市生鲜商品可以次日达。除了对美食的“高需求”外,今年春节期间,消费者对生活用品的需求也明显提高。据苏宁数据显示,过去,过年家里添置冰箱、电视、洗衣机等大件,现在,中央集成家电品类独领风骚,春节期间销售同比增长100%。特别是在“新一线”城市,越来越多的装修客户选择中央空调、新风、全屋净水等集成类舒适家电。

春节期间,快递小哥们仍在给千家万户送达年货包裹。天猫“春节不打烊”送货量最多的前十大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杭州、广州、深圳、成都、苏州、武汉、天津和宁波。

【餐饮】年夜饭火爆,外卖受欢迎

年夜饭、团圆饭、亲朋宴成为春节餐饮市场主角,大众化、特色化餐饮受到青睐。各地餐饮企业年夜饭预订火爆,天津重点监测的36家餐饮企业共预订年夜饭1.2万桌,同比增长5.3%;江苏扬州重点餐饮企业预订年夜饭4000余桌,近4万人除夕夜“下馆子”。春节期间,北京重点监测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0%以上。

春节期间,不少外卖平台仍然提供服务。据美团外卖2019年夜饭消费报告显示,同比去年除夕,外卖订单涨幅达107%。一些工序复杂或难以自制的菜肴,如今通过外卖走向了千家万户的餐桌,这不仅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也是互联网为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与改变。

F. 春节文化的经济意义

产生背景
春节期间,人群、金融、物资、信息、艺术的大规模流动,带动了文化、商业、交通、旅游、电信、金融、餐饮各行各业全面繁荣,形成了独特的“春节经济”。过年是人们一 春节经济新亮点年消费的集中体现。尽管现在大家不可能等到新年才有新衣穿、才有美食享用,但置办年货、孝敬长辈、关爱晚辈,依然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节日传统。
社会学者指出,春节是中国古老而又富有文化内涵、极具生命力的节日,同时也是最能带动社会消费和促进经济增长的节日。当传统习俗日益转变为一种文化符号时,这春节的“旧瓶”便不断续上了时尚的“新酒”。随着新兴消费观念的不断涌现,春节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过大年”,更是一个拉动市场经济动力的“快门”,人们开始从传统的节日忙碌转向新的庆贺潮流;从“过年就是年夜饭”转向消费方式的多样化与个性化;从“过年买件新衣服”转向整个市场“春节经济”的诞生与拉动。“春节经济”为老百姓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产生原因
中国传统节日众多,为什么只红火过年有春节能够对我国的经济社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并由民俗文化而衍生出一种繁荣的经济现象?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国各行各业自觉或不自觉地围绕春节民俗文化资源进行了产业化运作,开发出了各种节日产品和服务,客观上形成了以春节民俗文化为核心内容的面向全国人民、体现欢乐祥和及团圆和谐的主题、涉及多种产业的产业链。这个产业链不仅有上游产品,也有中游、下游产品;不仅有文化产品和服务,更有众多非文化产品和服务;产业链不仅从城市扩张到广大乡村,而且扩张到全球有华人的地方。
根本内因

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春节经济得以繁荣发展的根本内因。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春节始终突出了欢乐祥和、团圆和谐的主题。春节顺应了大自然季节变化的规律,迎合了炎黄子孙崇尚的“和而不同”理念,其文化内涵深深熔铸中华民族的记忆,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成为持续打造春节产业链的不竭动力,并推动春节从古到今,生生不息。
关键因素

产业化运作是春节经济得以繁荣发展的关键因素。传统年节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看不见,摸不着,难以经受时代风雨的侵蚀和历史的大浪淘沙,要想保持和延续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必须 商业春节具有将非物质的年节文化物化为生活中实实在在产品的本领,即围绕年节文化进行产业化运作,开发出标志性品牌产品。我国早就创造性地开发出了鞭炮、彩灯、春联、年画、贺卡、年糕、香火等标志性的“年货”,后来更开发出具有春节喜庆色彩的影视、演艺、娱乐、出版、工艺、旅游等门类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形成了产业链,从而使春节风俗有了标志性物化产品。非物质文化形态衍生出物质个体,其生命的延续就有了产业支撑。
创新开发是春节经济产业链不断延伸的重要保证。人民物质文化的需求是跟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对春节服务及各种“年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一方面要改革创新传统“年货”,使其符合当代大众的审美趣味,融入现代市场;另一方面要能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当代高新技术,生产新的“年货”。如将传统的登门或当面拜年的方式改为用电话、手机和电脑等现代科技设备互相拜年,贺岁电影、春节电视联欢晚会等现代文化欣赏和服务方式丰富了人们的春节娱乐生活,现代化的交通、餐饮、旅游、服务设施更是极大地提高了春节服务能力、水平和效益,使古老的春节更加充满了生命力、影响力和无穷的魅力。
在中国年节文化的百花园中,春节这枝 “花”无疑是开得最绚丽夺目的。它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新年的祝福、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憧憬,而且给保护和弘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给打造中国品牌文化产品和推进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做法和启示。
产生文化网络创意
网络春节新意多多
早在虎年春节前,互联网就已经为老百姓过年“忙上忙下”,“出谋划策”。春节期间,更有大量网民在网络上流连忘返,发动大家的智慧,共同创新贺岁过节的新方式。
过年前夕,由于大批网民蜂拥上网购置年货,“春节经济”在互联网上已经提前“井喷”。据悉,国内最大网上购物网站淘宝网,一月份的年货交易额从上年的2.8亿元人民币跃升到10亿元。
“节前网购年货,省下不少真金白银;大年三十给亲戚朋友发网络贺卡,送网上礼品,有趣又经济”。网友孙先生乐呵呵地告诉记者,网上过年“省钱”又好玩。
春节期间,孙先生除了跟家人吃饭,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跟朋友在网上晒春节记忆,交流过年新玩法,装饰自己的春节版网络博客等上面,所有的春节乐趣都被“一网打尽”。
与此同时,名目繁多的网络春晚、山寨春晚也在虎年新春给了人们以新鲜方式过年的更多选择。
“往年除夕夜,我都是和家人一起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今年回不去,就打算和拼年夜饭的网友们在网上看看山寨春晚,感觉更Fasion些。”在上海一家IT公司工作的刘先生认为,网络给了我们过年新“口味”的新选择。
有人也在虎年新春向网友们发起了“不回家,就一起网络过大年”的号召,迅速引来了众多网友响应,他们纷纷“跟帖”,把和过年有关的资讯、美食、图片、视频统统放到网上,将这个帖子变成了一个以“中国春节”为主题的视觉盛宴,网友们也在分享中感受到了春节的浓浓滋味。
“消费文化的改变,总是能折射出时代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唐朱昌指出,网络过年体现了网络经济已经越来越被认可,尤其是网络消费是一种节约时间、节约成本的体现,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理念。
低碳环保

过一个“低碳”的虎年春节
2009年底的一场哥本哈根会议,让“低碳经济”的概念飞入中国的寻常百姓家庭。虎年春节里,过一个清新、舒适、环保的“低碳”春节也随之成为新风尚。
“准备好过一个低碳的春节,从拒绝使用过度包装、节约每一度电做起,过一个时尚低碳的中国年,其实也很简单。”积极宣传“低碳”理念的上海籍大学生李嘉懿这样说。 低碳虎年其实,春节中的传统习俗,如燃烟花、逛庙会、亲人团聚等恰恰是“高碳”的发源地。而虎年春节“低碳”和“春节”,两个来自不同时代的高频词,却以最流行的方式邂逅,取得生活和生态的平衡之道,为传统春节经济下了个“新定义”。
网友vim在博客上给自己立下了“低碳”过节的规矩,比如:尽量使用节能灯、不放鞭炮、暂时不用电脑时,缩短显示器进入睡眠模式的时间设定、用完电器记得拔下插头、多乘公交车出行等等。
不少“换客一族”还开始用家里的闲置物品在网上换成自己需要的年货:台灯换花生油、充电器换蜂蜜、调味品换饭店巧克力……这种不浪费,资源配置最大化的做法被网友们推举为“低碳春节”的新范本。
记者发现,随着“低碳”概念的出现,人们送礼的方式也在悄悄发生变化。玻璃制品、太阳能电器,或者一盆绿色植物,都成为商家主推的“低碳”年货,既环保又实用。
“今年的春节旅游,每到一个地方我还会计算自己的碳足迹。”南京大学的小解说,“有时候算下来自己也很惊讶,原来个人碳耗量这么大,就会有意识地去改,去减少!”倡导低碳旅游的他还告诉记者,他在出行时还会选择就住绿色和碳中和的酒店,尽量做到少排碳甚至不排碳。
理财文化

春节理财:楼市、股市、金市,市市关心
春节理财已经成为了春节经济中“亮丽”的一环。众多银行纷纷推出专门设置的理财产品来争夺这一新兴的市场需求,而市场反响也非常踊跃。
在网络上搜索“虎年春节”和“理财”这两个关键词,相关的网页竟然达到超过200万个。虎年新春,“人闲钱不闲”成为最响亮的过年口号之一。
众多财经网站纷纷为人们的“春节理财”支招,教育人们把年终奖、压岁钱、红包等年末的大项收入投入投资理财。
虽然时值新春佳节,但是楼市、股市、期市、汇市、金市……仍然成为亲友欢聚的餐桌上最热门的话题,怎样投资理财,仍然是刚刚到来的虎年,人们最关心的重要经济事项。
开拓市场

春节经济:在浓浓“年味”中跨产业链延伸
“30年前的我们,过年就是吃年夜饭,看春晚,穿新衣、放鞭炮,现在的人过年啊,天天都有新花样。”年过70的上海市民曾奶奶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自己关于春节的“新发现”。
的确,现在的春节大变样,不仅文化、旅游、健康消费日益成为春节消费文化的主流,还添加了时髦的“网络、低碳”新元素,跨越产业链实现延伸;形成以春节民俗文化为核心内容的产品和服务,并开始向众多非文化产品和服务领域“衍生”,展现了“春节经济”的升级“新定律”。
专家指出,虎年“春节经济”之变很有意义。唐朱昌认为,低碳春节最受关注,也是值得倡导的新风尚。
他认为,“中国人按传统方式过年,吃荤菜,放鞭炮等,这些都是有悖于低碳消费理念的。而现在经济盘子的不断做大,各行各业的环保理念日益增强,现代人更加有条件采用低碳生活的新方式,可以渗透在吃穿住行等各个领域”。
民俗专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田兆元也对虎年的低碳春节深感认同。只不过,长期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田兆苑指出,低碳不仅仅是一种现代的生活方式,也符合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因此,“也是与崇尚节俭朴素的民俗传统相一致的生活方式”。
复旦大学历史系顾晓鸣教授认为,春节是中国最古老、最有文化内涵和最有生命力的节日,同时又是最能带动社会消费和促进经济增长的节日。“虎年春节的新鲜趋势很多。各种不同的过年新方式,都体现大家在自发地创造各种不同形式去寻找春节的年味儿,春节在一年四季当中凸显的内涵和意义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不断被体悟出来。而新的春节经济也正在萌发”。
春节文化消费
春节文化消费春节文化消费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年是人们一年消费的集中体现。春节期间,人群、资金、信息、艺术的大规模流动,带动了文化、商业、交通、旅游、电信、金融、餐饮等各行各业全面繁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春节经济”。以2010年春节为例,假日期间,全中国实现消费品零售额达到3400亿元人民币,比2009年春节增长17.2%,创历年春节黄金周增长之最。国务院参事室、文史研究馆组织的多次春节文化专题调研还发现,2011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山东省组织的“好客山东贺年会”系列活动,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都增长20%。
2011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我国零售商场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4045亿元,同比增长19%,创近年新高。随着新兴消费观念的不断涌现,春节不仅是传统文化节日,同时也是最能带动社会消费和促进经济增长的节日;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过大年”,更是一个拉动市场经济动力的“新引擎”。要延续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必须将其物化为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产品。眼下,春节这一传统民俗文化正衍生出一种繁荣的经济现象,各行各业都自觉主动地围绕春节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运作,开发出了各种节日产品和服务,客观上形成了以民俗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涉及多种产业的产业链。这条产业链上不仅有鞭炮、春联、年画、贺卡、年糕等标志性的“年货”,还开发出具有春节喜庆色彩的影视、演艺、娱乐、出版、工艺、旅游等门类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不仅从城市扩大到广大乡村,而且延伸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在产业化运作的有效支撑下,非物质文化的生命力得以延续和提升。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红花乡,被称为“中国结艺之乡”,当地农民继承传统编结技艺,面向春节等节庆市场不断创新,目前已形成1000多个花色品种,带动全乡2万农民就业,2010年农民人均增收9800多元。“通过文化资源合理转化与利用,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效益。”舒乙说。
在安徽,“皖北风”等系列活动,将民间艺术和旅游相结合,体现了春节文化旅游市场的特点。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郭学东介绍,据统计,2010年春节期间安徽省共接待游客754.22万人次,同比增长18.53%;旅游总收入达到22.61亿元,同比增长27.2%。
利用春节旅游黄金周,各景区推出的旅游新品丰富多样,同时举办大量民俗文化旅游活动,已成为春节旅游收入创新高的两个重要原因。构建‘春节经济’,并用‘春节经济’反推‘春节文化’,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将会收到良好效果。
特色经济
在中国传统的节日中,春节无疑是最古老、最有文化内涵和最有生命力的,同时又是最能拉动经济增长和社会消费的节日。每逢春节,不仅出现人群、金融、信息、文化在全国的大规模流动,也带动了文化、商业、交通、旅游、电讯、金融、餐饮等各行各业的全面繁荣,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春节经济”。
我国传统节日众多,为什么只有春节能够对我国的经济社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并由民俗文化而衍生出一种繁荣的经济现象?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国各行各业自觉或不自觉地围绕春节民俗文化资源进行了产业化运作,开发出了各种节日产品和服务,客观上形成了以春节民俗文化为核心内容的面向全国人民、体现欢乐祥和及团圆和谐的主题、涉及多种产业的产业链。这个产业链不仅有上游产品,也有中游、下游产品;不仅有文化产品和服务,更有众多非文化产品和服务;产业链不仅从城市扩张到广大乡村,而且扩张到全球有华人的地方。
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春节经济得以繁荣发展的根本内因。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春节始终突出了欢乐祥和、团圆和谐的主题。春节顺应了大自然季节变化的规律,迎合了炎黄子孙崇尚的“和而不同”理念,其文化内涵深深熔铸中华民族的记忆,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成为持续打造春节产业链的不竭动力,并推动春节从古到今,生生不息
运作方式
产业化运作是春节经济得以繁荣发展的关键因素。传统年节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看不见,摸不着,难以经受时代风雨的侵蚀和历史的大浪淘沙,要想保持和延续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必须具有将非物质的年节文化物化为生活中实实在在产品的本领,即围绕年节文化进行产业化运作,开发出标志性品牌产品。我国早就创造性地开发出了鞭炮、彩灯、春联、年画、贺卡、年糕、香火等标志性的“年货”,后来更开发出具有春节喜庆色彩的影视、演艺、娱乐、出版、工艺、旅游等门类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形成了产业链,从而使春节风俗有了标志性物化产品。非物质文化形态衍生出物质个体,其生命的延续就有了产业支撑。
创新开发是春节经济产业链不断延伸的重要保证。人民物质文化的需求是跟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对春节服务及各种“年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一方面要改革创新传统“年货”,使其符合当代大众的审美趣味,融入现代市场;另一方面要能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当代高新技术,生产新的“年货”。如将传统的登门或当面拜年的方式改为用电话、手机和电脑等现代科技设备互相拜年,贺岁电影、春节电视联欢晚会等现代文化欣赏和服务方式丰富了人们的春节娱乐生活,现代化的交通、餐饮、旅游、服务设施更是极大地提高了春节服务能力、水平和效益,使古老的春节更加充满了生命力、影响力和无穷的魅力。
在中国年节文化的百花园中,春节这枝 “花”无疑是开得最绚丽夺目的。它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新年的祝福、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憧憬,而且给保护和弘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给打造中国品牌文化产品和推进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做法和启示。
节后经济
在传统文化中,过完元宵才算真正过完年,元宵被看作是过年的“压轴戏”。在以往,对很多商家而言,抢占元宵节消费市场就是抢占了春节经济的最后一块蛋糕。不过今非昔比,春节文化带给人们的兴奋点远不止短暂的几天假期,于是越来越多的商业项目开始重视“后春节经济”的市场。人们的消费观念在改变,春节经济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个以七天假期来计算的时间段,我们对‘后春节’经济寄予厚望,并充满信心。

G. 株洲周边春节出游去哪里玩好春节旅游好去处推荐

在株洲的朋友可能株洲大部分的景点都已经去玩过了,既然是春节出游,至少可以选择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就在株洲附近的地方。带上家人一起出来玩一下,感受不一样的春节气息。

1、长沙石燕湖风景区,位置就在长沙雨花区跳马镇,自驾很方便,网络上搜索这个地址直接导航就能到。我带着父母孩子有去过几次了,办了一张景区的年卡。主要是这里风景特别好,空气又清新,宝宝最喜欢这里的游乐场了,每次玩的都不想回家。带着父母看看风景,坐船游湖,走走停停,家人胆子都挺大的,玻璃桥什么的都不胆怯。我们两个大人当然会玩飞索、悬崖秋千等这些比较刺激的项目。在长沙的朋友还是可以去玩一玩的。(看到说景区今年还准备了一些回忆儿时的春节活动,很适合小孩子,比较值得期待)

H. 春节的来历、春节的文化和春节的习俗

1、春节的来历:

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以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古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吉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

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礼乐文明的深邃文化内涵。

“年”的概念,来自上古历法,《盘古王表》与《三命通会》均有载:“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古人根据天地运行规律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年”成为一年四季的时间总称。地球绕太阳一周,历法上叫一年,循环往复,永无止境。

人们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节气的不同,定出一年之岁首。原始意义上的岁首是指干支历法的“立春”,当天象“斗柄指寅”时,万物苏萌,天下皆春。所以有了春节。

2、春节的文化和习俗

祭灶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是日入夜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除至夕日晨早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烧香、点烛、放纸炮。

民间祭灶,源古人拜火习俗,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都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扫尘

新年前夕“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团年饭,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对中国人是极其重要的,一家老小互敬互爱、共叙天伦,围坐餐桌旁,倍感幸福。人们十分注重除夕的“团年饭”,除合家团圆、聚天伦之乐外,也祈求一家大小平安,在外工作的人都赶回来过新年。

团年饭是过春节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祭祖或拜神,香烛烧完才开饭。席上一般有鸡(寓有计)、鱼(寓年年有余)、蚝豉(寓好市)、生菜(寓生财)、腐竹(寓富足)等以求吉利。

(8)春节企业文化旅游扩展阅读

春节期间的特色活动:

1、小年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称“小年”,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46]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

2、年二八

年二八洗邋遢,广东有一句俗语“年廿八,洗邋遢”,意思是说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这一天全家人要留在家里打扫卫生,迎接新年。

3、除夕

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除夕”。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是人们辞旧迎新的日子。由于农历大月有三十天、小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除夕的日期也就有廿九、三十的不同了。

I. 重庆在牛年春节期间的旅游表现怎么样

先来看一组交通运输方面的数据,根据重庆火车站的统计,春节长假期间,重庆火车站全站(北站、西站、沙坪坝站、重庆站)累计发送旅客39.7万人,其中,重庆北站发送旅客数量最多,共计24.9万人,超过了60%。

而民航方面,重庆江北国际机场7天迎送旅客约35万人次,基本上和铁路交通一个量级。相对来说,铁路和民航的客运量都不算特别大,主要的客流高峰应该是集中在假期前后两个时间段。

可以说,虽然今年提倡“就地过年”,但是年味儿一点也没有减少,大家还是以各自的方式来欢度春节。通过多项数据的表现也可以看出来,大家在消费、旅游、文化等多个方面都获得了满足,这样的新年,应该是非常不错的。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