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与云南旅游业发展
Ⅰ 应该如何处理好旅游开发与世界遗产的保护的关系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是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在旅游业的集中表现。开发和保护关系贯专穿于旅游业的属整个发展过程中,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保护就开始边的重要。“申遗”的同时,就会使得旅游
资源被商业化。这个问题,你可以去参考网络里,一些学者的论文。
Ⅱ 世界遗产与旅游业有什么关系
世界遗产与旅游业本没有关系。但世界遗产是旅游业的旅游资源,旅游专资源对于旅游业属的意义重大,没有它旅游业很难发展得很好。旅游为人们认识遗产价值提供了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但必须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不致使遗产遭到破坏。 保护好遗产需要经费支持,旅游的适度收入可以为遗产管理提供经济保障。 但不是所有的世界遗产地都可以开展旅游,有些遗产特别脆弱,一些特定的自然遗产如自然保护区就不应该对游客开放,而只有那些出于研究和教育需要的人员才能获准进入。中国的世界遗产面临最主要问题是旅游业过度、无序的开发,以至于危及遗产本身。
Ⅲ 云南旅游业的现状
1.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以复杂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多样性民族文化为背景形成的云南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奇异性及多重景观组合优良的特点。不仅自然景观丰富多样,而且以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人文景观奇异多彩,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之间组合优良,相得益彰。不少景区(点)在世界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品位,适宜开展多种类型的旅游活动,具有发展成为世界级旅游产品的条件。具有邻近东南亚、南亚周边国家的地缘优势。通过建设国际大通道,配合云南境内的公路、铁路、航空网和水运建设,有利于与周边国家和省区开展区域合作,并融入东南亚、南亚旅游圈。
2.旅游业发展积累了一定基础。经过多年来对旅游业的大力投入和培育,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创建了一批知名度较高的精品景区景点,全省目前已拥有国家级和省级文明风景旅游示范点14个;拥有10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个国家旅游度假区,位居全国第三;有4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6个省级旅游度假区,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为我省国土面积的3.3%,其比例位居全国前列;有昆明、大理、丽江、建水、巍山 五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保山、腾冲、威信三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省经各级人民政府正式审定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44个,其中国家级17个、省级102个,旅游综合运输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相对于西部其他省区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基础设施比较优势,为云南"十五"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客源接纳国,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接待国际旅游者将达到1.37亿人次,占世界市场总份额的8%。同时,随着我国国民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国内旅游需求日益扩大。这将为我省旅游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4.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云南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明确了对旅游业发展较为有利的各种优惠政策,如旅游国债、对外开放、财政税收、投融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政策等,为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
5.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带来的机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启动,将使云南真正从对外开放的末端走向对外开放的前沿,为云南旅游业发展区域合作带来新的机遇。
6.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带来的机遇。正式提出共建统一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圈、打造东南亚八国公园的构想。按照这一构想,云南省将在有关各国合作开发客源市场方面发挥枢纽作用,通过扩大周边地区客源市场,转接次区域的游客到国内其它旅游地的方式吸引海内外游客到云南旅游。同时,将按中国有关规定办理到次区域各国进行边境或出境旅游。
与此同时,竞争压力正在迅速增大。我国西部多数省区之间存在着资源的相似性及现有旅游产品的同构性。随着西部地区对发展旅游业认识的不断深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各省区普遍开始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均将其作为支柱或重点产业扶持,形成对云南旅游业的潜在压力和挑战。
旅游市场需求多元化时代已经到来,区域性市场竞争和集团化趋势愈演愈烈,旅游市场格局的新变化,对我省旅游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来源: 云南省人民政府经济合作办公室
Ⅳ 世界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能否兼得
当中国越来越多的世界遗产出现在旅游宣传片里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中国风景名胜因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而声名鹊起的时候,有人欢呼,有人担忧。在世界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已经处于世界遗产第三大国的中国感到了困惑。 在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有一种矛盾是不容忽视的——游客的过度膨胀与列为世界遗产的风景区的保护。 陷入超负荷运转的世界遗产近年来,“假日旅游”不断升温,使许多世界遗产陷入了超负荷运转与接待的境地。例如北京的故宫,连续几年在黄金周前三天,日接待游客量都在10万人次以上,最高突破了13万人次的历史纪录,超过饱和度100%-200%。事实上,故宫每天接待游客的恰当值仅为三四万人次。 清华大学建筑专家罗哲文教授指出,游客过多除增加古建直接意外损伤的可能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还会使古建内的温度、湿度等各项指标发生变化,对已保存了数百年的彩画、雕刻都会有不可挽回的影响。 其实,旅游开发对世界遗产保护的影响已经为全球所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把旅游定为对世界遗产的四大主要威胁之一。 由于空气污染,雅典卫城上的砖石已经变质,百万人次的旅游者来访所造成的重大损失,已经迫使卫城停止对外开放;旅游车辆的停车场侵占了某些古建筑的前院,并造成了明显的污染(在天气燥热的地方,还不得不使空气调节器不停运转,因而增加了空气的污染);在一些本来就很狭窄的步行街上,停放着一排排的汽车或摩托车,如此等等。这些都是一些现实的问题和事例,需要通过不断地交换意见来解决。 许多世界遗产风景区不得不作出控制旅游客流的应对措施。据介绍,故宫已初步制定出一整套的应急方案以期将客流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其中包括在长假高峰日限制进入故宫的团队数量,对局部景点在紧急情况下关闭,狭窄路段单向分流、旅游路线适当调整等措施。苏州市正在讨论提升世界遗产的园林门票,以控制游客人数,而丽江古城则要求每一位到访的游客上缴几十元的古城保护费。 国际建筑协会主席、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建筑系主任雷·恩·约翰逊教授说,旅游业的企业家,虽然在利润第一主义的驱使和压力下,有利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但他们经常忽视自然环境的风貌,不恰当地在这些地方修造建筑物、停车场与附属建筑,造成对自然环境的入侵和蚕食,从而以最拙劣的方式破坏了那些绝妙的风景区和名胜古迹点的独特风格。 欧洲的大城市和古迹名胜,亚洲的庙宇和城市,美洲和非洲的自然风光和名胜都富于吸引力,招徕这么多的游客(特别是运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对于这些地方必然要产生巨大的影响。技术发达的工业社会本来有它消极的方面,加上旅游者云集,自然环境所受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也可说是灾难性的。地中海沿岸的许多风景区,由于乱占乱建,已经大为缩减了;其它国家海岸的名胜风景区,也发生着类似的变化。 雷·恩·约翰逊认为,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个特殊问题是,旅游的后果同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混合起来了。位于爪哇和龙目岛之间的马来西亚巴厘省,在其郊区的风景区有着极为丰富的文物古迹。它的自然风光、自然资源的开发、城镇与村庄、罕见的木雕庙宇,形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 直到最近几年,巴厘才成为对外开放的旅游目标。而以前很长时间,只有少数感兴趣的参观者来访。旅游者必须有住处,有服务设施,必须周旅各地(旅游车在村里或庙前排成长队)。 伴随旅游业而产生的奢靡的需求和供应,不可避免地要影响此地的文化和社会结构,结果吸引旅游者的自然环境本身,面临遭受破坏之势。而这种情况在中国的一些地方也不鲜见。 保护和旅游开发能否兼得中国的世界遗产现在是29项,在世界排名第三位。关于世界遗产的争夺是很激烈的,一个国家每年只能申报一项,它的扩展项目除外。世界文化遗产所昭示的是,一个民族对全人类的特殊贡献与突出成就,这是树立一个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依据。 就遗产本身来说,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背后都具备了一段很长的历史。自然遗产动不动就是几十亿年。文化遗产像北京周口店有50万年,故宫将近600年,中国最年轻颐和园也有250年。这些遗产不仅有它的历史功能,还有它的现实功能。例如故宫,它的历史功能是皇宫,是皇帝坐朝与居住的地方,而它的现实功能是博物馆。 然而,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遗产有一种更直接的现实诱惑:一旦被列为世界遗产,这个风景区就会得到海内外游客的青睐,旅游业的各种投资就会接踵而来,然后整座城市的知名度就会提高,这又会吸引更多的游客。 许多人因此将旅游开发视为世界遗产不可承受之重,甚至将其间的矛盾视为不可调和。但也有专家认为,其间并不是本质矛盾的。 “发展旅游与遗产保护这两个方面本身没有对立的必然。”著名的文物与旅游研究专家耿留同教授对发展与保护所持的观点是,并没有一胜一负的必然,它本来就是互相依托的当代社会文化活动的形式,关键要从价值认识的高度来把握与对待。 身为北京旅游学会常务理事的耿留同对旅游的解释是,最好的人类文化交流活动。他认为,旅游是扩展人的生活空间和时间的,这是人类很重要的一个需要,从这个角度说,旅游是一种非常高尚的活动。通过这种形式,人们增长了见识,增加了历史文化知识,提高了自身素质。人们不仅了解现在,还了解过去与未来。这种交流与遗产保护并不矛盾。 问题在于,目前很多把旅游解释为一种经济行为,单纯追逐利益的做法;一些不负责任曲解与矮化世界文化遗产的做法,使得发展与保护产生了矛盾与冲突。 他举例说,在颐和园,他听到一位导游小姐对游客说,这条路上的鹅卵石就是当年专门给慈禧太后按摩足底的。其实,这些鹅卵石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铺上去的,与慈禧毫无关系。曾为颐和园公园高级工程师的耿教授,对导游员用一些低劣的、庸俗的内容来讲解历史的做法,十分反对。他说,胡说八道,瞎编乱造,就是矮化了我们的民族文化,曲解了我们的民族文化,这是职业的极端的不负责任。 世界遗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对它的价值研究和认识是很必要的。北京市旅游局局长于长江认为,一方面提高和深化公众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知,引导人们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主动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加强管理,提高旅游管理者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做好遗产保护与利用。 清华大学建筑专家罗哲文教授认为,文物古迹与旅游的发展互为表里,密不可分,旅游离不开文物古迹,文物古迹借旅游发挥其作用,流传其历史。如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以公布世界遗产的办法把各个国家著名的文物古迹与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旅游者提供了最值得选取的旅游参观对象。中国的“北京人”遗址、长城、故宫、苏州园林等二十三处文化和自然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该名录。 旅游是发挥文物古迹作用的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途径和一个非常好的形式。两者如果处理得好可以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双赢目的,如果处理不好,也可能两败俱伤。关键是要做到互通情报,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依法办事。 过度开发亟待引起各界重视目前许多地方存在着盲目过度地开发文物古迹的情况,以牺牲文物古迹内在价值为代价,一味追求所谓的经济效益和旅游发展,无异于杀鸡取卵。例如将世界遗产和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旅游项目捆绑上市或租赁使用,进行商业性开发;无处不在的索道严重地破坏了自然景观;一窝蜂的修建新造景点,却忽视了对文物本身的保护和利用;弃真求假,随意修造假古董和臆造景观等等不一而足。 耿留同说,我们对世界遗产要加以保护与利用,但这些遗产的价值绝不仅仅是旅游价值,基于历史功能所产生的现实功能,将在更广阔的空间显示他们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活力,这就是历史文化遗产持续发展、永续利用的主题。 北京有6项世界文化遗产,耿留同认为其价值所在还包括:首先,这些遗产是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容和理由。假如北京没有这6项世界遗产,就很难同巴黎和罗马相提并论。 其次,是制定和实现北京总体规划的主要依据,和许多区域规划的出发点。北京的总体规划像故宫、景山都起了很大的定点作用,天安门广场不就是从中轴线发展起来的,北京原有6.8公里,现在要向两边延伸30多公里。它的出发点还是故宫的中轴线。包括交通道路的组织也要考虑这些景点。 第三,也是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是标志性的景观和理想活动的场所。最近,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标志就是天坛,这次雅典奥运会的火炬传递的终点也是在颐和园,应该把这些世界遗产首先定位在这样高的标准上。 耿留同说,世界遗产也是北京生态环保、环境保护不可忽略的保护内容和建设成就;是雄伟壮丽的首都不可缺少的亮点;是在北京居住工作的外国人生活质量的一项指数;是爱国主义教育、精神文明教育、科普教育的理想氛围和场所,以及展示2008年北京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一个闪光点。 对保护世界遗产的态度,耿留同强调有三个负责:第一,对历史负责,对创造人类高度价值和文明的祖先负责。第二,对现在人负责,世界遗产不仅是十三亿中国人的,也是全世界人民的。第三,对未来负责,关键的是要把它完整地交给子孙后代。
Ⅳ 如何平衡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业发展对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人居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要实现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旅游业与人居环境的和谐发展,可以采取保持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间的平衡、减轻遗产地的环境压力、让社区居民参与遗产地的管理、培养世界遗产地居民的旅游意识和保护意识等诸多措施。文化遗产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遗产的载体。保护文化遗产对旅游业的发展重要之至。旅游需要文化遗产的衬托,没有文化遗产的旅游则显得苍白无力。没有旅游文化遗产就没有旅游业。而今文化遗产的流失情况严重至极,仅仅靠国家单方面实施政策也未能达到完全保护的功效,在这里呼吁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配合国家,自我约束。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每个人的一小步,就是整个社会的一大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一)国家实施保护政策
国家已经陆续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关于加强和改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等。与此同时,国家更应该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通过强制力量,及时约束游客的违法行为。通过各种渠道发布信息,让大家了解法律的条款,知道自己所作所为的后果和相应法律代价。另外,法律条文对于个别破坏者,惩罚相对宽松,使得极个别不法分子有空可钻,有机可乘。对于这些破坏和侵占文物及文化遗产者应严惩不贷。在进行开发拆迁文化遗产区域时,尽最大能力保护好文物的完整性。对全民进行历史教育,实地观察体验了解,让民众亲身感受一下文化遗址的重要,谁提早认识到遗产的价值,谁就能将珍贵的遗产留住。所以,应该从思想上引导国民认识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懂得文化遗产对于自己、家族、国家、民族、世界甚至子孙后代的独特价值。对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有所关心、爱护和尊重。
(二)游客做到遵纪守法
许多游客对于自身的行为是否违法,依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有的甚至在被法律处罚之后,仍然感觉模糊,甚至不以为然。有的游客大肆采摘树叶花草等作为纪念品,有的商贩以当地稀有的动物、植物、矿产为纪念品,甚至到了“掠夺性”贩卖的地步。比如:峨眉山的枯叶蝶是名贵物种,然而有的工艺品一件就用掉几十只蝴蝶。毕竟,不是所有东西都是自家的,以一己之力也不可能全部揽下。另外,并不是非要在景区留下痕迹就代表着你“到此一游”,旅游的纪念途径有很多种。比如:在风景名胜地留影,购买旅游特色纪念品、当地特产、收藏
车票、门票等。观光游览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护历史、遵纪守法。
(三)旅游景区采取措施
许多景区采取了很多措施保护文化遗产,但还有部分遗产景区做得不够。以丢垃圾为例,根据测算,一个常人手持垃圾寻找合适丢弃地点的正常忍受距离是50-200米,如果在范围内没有出现垃圾桶,许多本来有环保意识的游客也会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垃圾筒而随地丢弃。因此,在给予游客方便上,应该注意宣传和引导,让游客的心情在文化遗产中得到放松,让游客的知识在文化遗产中得到拓展,让游客的感情在文化遗产中得到升华,让游客的心灵在文化遗产中得到净化。经过全民族集体的努力,并且是长期而持久的努力,在经久不息的积累下,保护文化遗产就会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Ⅵ 申请世界遗产会对当地旅游带来哪些影响吗
申请世界遗产会对当地的旅游业带来许多游客,会加大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会促进当地工商业的发展,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以一个产业链能带动其他产业链的发展。
申请世界遗产对于当地的旅游业有着好影响,也会有着坏的影响,但是综合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只要相关部门处理好增多的游客,那么,坏的影响也可以是忽略的。这就要看当地的相关部门的能力了。
Ⅶ 我国云南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有什么意义
不是有什么意义还是什么,最关键的是丽江让我们800多年前的先辈们是怎样生活的。而且能在一个大山中用自己最古老的生活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从他们的住宅就能看出先辈们对住的构思和对自然的利用。现在很多国际顶端设计大师都来做结构研究。这就是我们中国先辈的最高科学智慧。这是在世界上的奇迹。我现在就住在古城内开了个金诚侯客栈。你住在里面你就会发现先辈们的那种创造精神和找不出瑕疵的木制两层小楼。在这个地方如果退回八百年后你如果是当中的一员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当时中国还是封建主义帝王制度。可是人们对住宅的设计构想却以超过了我们现代人。如果我们先辈们把他们生活的所有物品都用这种智慧来开发与研究那不知到中国到现在有多么的发展。
我们现在住在大的城市里所有结构与规划都归于国外发达的国家的产物没有一点我国自己的成果。当然你再看一看我们江浙一带的古建你就会发现很多国外的什么景观规划和小的假山流水都是以我国古代的构思为依据的。所以你不会明白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有很多的东东都是你不知道的。因为我们今天的工作都是细化了的,所以你只了解你自己生活的事不会去关心别的的原因。在西方最古老的文明一样的很多,可是他们很多都很崇拜精神上需要。从他们的诗歌和散文中可以体现得很淋漓尽致。古人们留给我们是可以看得到和能触摸到的一种远古文化。所以在云南丽江当时处在一个元代的不安定的国家边界线边。随时都有战火在这种情况下还生活得那么的讲究实属罕见的奇迹。
在这个丽江坝子里祖祖辈辈生活这么安定也不是那么的容易,而是以他们的智慧和勇敢换来的。这个地方处在中国与国外的地壳板块交接带上,所以会一点点地震。而就在九六年的那次比较大的地震上却使这个屹立在彩云之南的最南端的小古城一夜成名。因为这些古建群只在这次强烈的地震下只倒塌几所年久失修的老房子。从远古走来一路多坎坷可是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的到了现在,你说它做为世界的文化遗产有什么遗憾吗!
Ⅷ 世界自然遗产对旅游业发展有什么意义
世界遗产分为自然和人文两种 但都是旅游业的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对于专旅游业属的意义重大 没有它旅游业很难发展得很好 当然 也有许多不像世界遗产一样的旅游资源 比如鸟巢什么的 但 一个国家的世界遗产象征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力量 意义重大
Ⅸ 如何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
旅游业发展对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人居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要实现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旅游业与人居环境的和谐发展,可以采取保持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间的平衡、减轻遗产地的环境压力、让社区居民参与遗产地的管理、培养世界遗产地居民的旅游意识和保护意识等诸多措施。文化遗产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遗产的载体。保护文化遗产对旅游业的发展重要之至。旅游需要文化遗产的衬托,没有文化遗产的旅游则显得苍白无力。没有旅游文化遗产就没有旅游业。而今文化遗产的流失情况严重至极,仅仅靠国家单方面实施政策也未能达到完全保护的功效,在这里呼吁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配合国家,自我约束。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每个人的一小步,就是整个社会的一大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措施(一)国家实施保护政策国家已经陆续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关于加强和改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等。与此同时,国家更应该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通过强制力量,及时约束游客的违法行为。通过各种渠道发布信息,让大家了解法律的条款,知道自己所作所为的后果和相应法律代价。另外,法律条文对于个别破坏者,惩罚相对宽松,使得极个别不法分子有空可钻,有机可乘。对于这些破坏和侵占文物及文化遗产者应严惩不贷。在进行开发拆迁文化遗产区域时,尽最大能力保护好文物的完整性。对全民进行历史教育,实地观察体验了解,让民众亲身感受一下文化遗址的重要,谁提早认识到遗产的价值,谁就能将珍贵的遗产留住。所以,应该从思想上引导国民认识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懂得文化遗产对于自己、家族、国家、民族、世界甚至子孙后代的独特价值。对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有所关心、爱护和尊重。(二)游客做到遵纪守法许多游客对于自身的行为是否违法,依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有的甚至在被法律处罚之后,仍然感觉模糊,甚至不以为然。有的游客大肆采摘树叶花草等作为纪念品,有的商贩以当地稀有的动物、植物、矿产为纪念品,甚至到了“掠夺性”贩卖的地步。比如:峨眉山的枯叶蝶是名贵物种,然而有的工艺品一件就用掉几十只蝴蝶。毕竟,不是所有东西都是自家的,以一己之力也不可能全部揽下。另外,并不是非要在景区留下痕迹就代表着你“到此一游”,旅游的纪念途径有很多种。比如:在风景名胜地留影,购买旅游特色纪念品、当地特产、收藏车票、门票等。观光游览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护历史、遵纪守法。(三)旅游景区采取措施许多景区采取了很多措施保护文化遗产,但还有部分遗产景区做得不够。以丢垃圾为例,根据测算,一个常人手持垃圾寻找合适丢弃地点的正常忍受距离是50-200米,如果在范围内没有出现垃圾桶,许多本来有环保意识的游客也会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垃圾筒而随地丢弃。因此,在给予游客方便上,应该注意宣传和引导,让游客的心情在文化遗产中得到放松,让游客的知识在文化遗产中得到拓展,让游客的感情在文化遗产中得到升华,让游客的心灵在文化遗产中得到净化。经过全民族集体的努力,并且是长期而持久的努力,在经久不息的积累下,保护文化遗产就会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Ⅹ 云南旅游业在中国世界上的地位
只找抄到了一些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2004年国家旅游局对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旅行社经营的旅游业务营业收入、旅游业务毛利润、实缴税金、外汇结汇、入境外联人天、入境接待人天、国内组织人天、国内接待人天等八项指标进行了综合排名,前十名地区为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东、云南、四川、福建、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