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发展旅游的意义
A. 湖南未来的发展
湖南现在的现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尤其是长株潭城市经济圈的建设,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一个发展机遇,并且湖南由于劳动力充足,同时拥有区位优势、开发建设成本及劳动力成本普遍低于沿海,所以对于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拥有很大竞争力。对于未来的政策走向,应该是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观光农业、品牌发展带动旅游业;以合作经营、盘活土地带动农村发展;打通各行业关键节点,实现联动大发展战略。我很看好湖南的发展,虽然目前政府也存在本位主义、官僚主义思想,但是随着社会进步,将鞭策政府改革,这是一个趋势。这只是我的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B. 湖南省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几座城市,有什么特别的优势之处
这些城市比较有优势的地方应该就是地理位置很好,旁边的城市都会比较的发达
C. 你认为高铁发展对湖南旅游的发展会带来哪些影响请分点作答。
时空距离的缩短,有利也有弊!但利大于弊
利:带动沿线旅游经济,短期出行客流量增加,除黄金周外,包括周末、小长假等均能吸纳更多客流
弊:旅客滞留时间减少,如广州的旅客到长沙,才3个小时,一天之内可以来回!
D. 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当第十一届全运会即将于10月中旬在山东济南盛装开幕的时候,经省政府同意,我省决定以长株潭三市名义申办2017年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申办工作目前已正式启动。虽然从提出申办到成功申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湖南人,又一次以昂扬的锐气、拼搏的韧劲、澎湃的气魄,为积极谋划又一个体育梦,迈出了坚实而重要的一步。
其实,这是一个“富民强省”之梦,它的成功申办必将助推全省实现跨越式发展。
为“两型社会”建设插上翱翔翅膀
如果成功申办全运会,我省不但在全国竖起一座中部崛起的新标杆,还将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插上翱翔的翅膀,进而推动我省在中部的率先崛起。
竖起中部崛起新标杆
省体育局局长李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省作为中部地区竞技体育水平较高的省份,申办第十三届全运会具有较大优势。
我省运动成绩在最近4届全运会中稳居中部地区前茅,并涌现出陆莉、熊倪、李小鹏、刘璇、龚智超、杨霞和龙清泉等7位奥运冠军,以及唐九红、李敬、凌洁等41位世界冠军。2003年在长沙举行的第五届全国城运会影响深远,为我省积累了丰富的举办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经验,并留下贺龙体育场、省游泳跳水中心、省人民体育场等可观体育“遗产”。目前,长沙、株洲、益阳都拥有国际标准的体育中心和比赛场馆,湘潭市奥体中心正在兴建中,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长株潭众多高校也拥有比较完善的体育场馆。李舜介绍,长株潭现有的体育场馆可以满足全运会举办所需场馆的70%,为我省申办、举办全运会提供了场馆硬件保障。如果申办成功,我省只需在长株潭中心地带新建一个体育中心(包括一个大型体育场和一座万人体育馆)和自行车、马术等少数场馆。
李舜表示,目前全运会已从京、沪、粤轮流举办过渡到由苏、鲁、辽等沿海发达省市举办,现在很有可能向由内陆省份举办的方向发展。在我国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湖南积极申办全运会,无疑有希望率先打破过去举办地域的格局,这对于全面推广全运会,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2008年我省经济总量跨过万亿元大关,GDP增速首次跻身全国十强。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我省抓住机遇“弯道超车”,今年上半年全省GDP增长12.8%,增速跃居全国第5位,领跑中部地区,这为我省申办、举办第十三届全运会奠定了重要的经济基础。
如果申办成功,湖南无疑将在全国竖起一座中部崛起的新标杆。在“湖南引擎”的带动下,中部地区将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环渤海等经济圈之后,成为又一个新的中国经济发展“龙头”。
营造“两型社会”新极点
经济兴则国运昌,国运昌则体育强。在全力“弯道超车”,全面建设“富民强省”的时候,我省申办第十三届全运会恰逢其时。
全运会不仅是一次体育盛会,更是一项具有巨大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效应的盛典,对主办地区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拉动效应。据省体育局提供的数据,即将开幕的十一运会,成为济南市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1400多亿元的城建大手笔,改变了济南的城市面貌,还创造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
申办第十三届全运会,将极大地促进我省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筹备和举办全运会,将为“两型社会”建设插上翱翔的翅膀。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认为,经济增长的势头往往集中在某些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这些部门和行业往往集中在大城市中心,形成经济的发展极。如果获得全运会举办权,我省将加速提升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功能,长株潭完全能够成为中部崛起的发展极。
全运会“绿色、科技、人文”三大理念,与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相吻合,并将赋予它全新内涵,从而推动长株潭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生态环境的日趋改善和城乡统筹的协调发展,使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打造长株潭新城市
全运会的申办、筹办,将加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据省体育局提供的数据,在筹备十运会的几年里,南京市先后投入1000多亿元用于新城区的建设、老城的保护改造、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现代化水平提前了10年;长沙市在筹备五城会期间,投入城市建设235亿元,五城会的投资效应呈现出几何级数增长。专家估计,五城会加快长沙的城市建设步伐至少提前了15年。
我省申办、举办全运会,将进一步强化长株潭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加快三市交通同网、环境同治、生态同建、能源同体、信息同享,促进三市的“融城”进程,推动经济资源在区域内无障碍流通,打造一个全新的长株潭城市群。
目前长沙地铁2号线户外勘探工作全部结束,一期工程即将动工建设。在地铁建设中,广州1号线开通用了12年,上海1号线用了16年。在十运会的推动下,南京地铁2号线只用了4年半。如果全运会申办成功,长沙地铁建设和长株潭三市城际轨道对接将提速,并将极大地推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长株潭的重点污染源将得到有效治理、空气质量大大提升、人均公共绿地迅速扩大。如诗如画的湘江风光带将成为长株潭的“生态圈”,湘江流域将呈现“东方莱茵河”的醉人美景,高新产业、生态宜居将成为长株潭城市群的生动注脚。
撬动“3+5”的新支点
李舜介绍,广东省举办九运会首次引进“分赛区”概念,江苏省举办十运会设立28个分赛区,山东省则在十一运会设立17个分赛区。分赛区的设立,将全运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辐射到更远。
如果把全运会的举办城市看作“中心”,把区域内的其他城市看作“外围”,那么长株潭无疑是我省其他城市的经济发展极。以长株潭为中心,1个半小时通勤为半径覆盖了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从而形成“3+5”泛长株潭城市群,加快了中心城市与周围城市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全运会分赛场的设置,将进一步加强这种辐射效应,成为我省撬动“3+5”城市群发展的新支点。2003年我省承办全国五城会,除了长沙主赛场外,还有株洲、湘潭、娄底、张家界等8个分赛场,城运会对湖南的辐射是全省性的。全运会的辐射效应将更为深远,从筹办到举办的四五年间,每年数百亿的投入,城际主干道的拉伸,高速公路网的扩张,城市建设的提速,体育场馆的扩建,以及对第三产业的拉动,将给所有的分赛区特别是“3+5”城市群装上新的发展“引擎”。
推动湖南体育腾飞
全运会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备战奥运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和体育人才储备状况的一次大检阅。举办全运会,将极大地促进我省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推动竞技体育快速发展
全运会如果成功申办,这将为湖南竞技体育带来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有利于我省实现由体育大省向体育强省跨越的奋斗目标。
省体育局局长李舜表示,我省将以全运会的举办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运动项目设置的科学性和广泛性,以举重、体操、羽毛球等传统精品项目为基础,打造游泳、皮划艇、赛艇、射击、摔跤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项目;同时,作为东道主,我省将组建湖南全运史上规模最大的体育代表团,大胆启用有潜质的年轻运动员,加大省内外、国内外交流力度,提高整体竞争力,实现湖南竞技体育的真正腾飞。
李舜认为,要持续快速发展竞技体育,我省还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练员、裁判员队伍。全运会高水平的竞技比赛,将激励我省教练员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与执教水平。全运会的举办,也为我省裁判员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实践锻炼机会。
将为湖南留下宝贵遗产
申办、举办全运会,将为湖南留下宝贵体育遗产,全省人民将充分参与、分享全运会的成果,全民健身将获得纵深发展。
李舜表示,全运会将直接推动我省体育场馆的建设、改造和完善。筹办五城会期间,我省投入近20亿元新建了一批体育场馆,是筹办五城会前体育场馆总投资额的近10倍。随着一批现代化体育设施的建成,全省体育设施的布局、数量和质量将有跨越式的发展,为社区居民和高校、中小学学生开展训练和健身活动提供保障。
全运会的申办、举办还将吸引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和参与,扩大体育的影响,使人民群众在加深对体育认识的同时,身心也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逐渐接受现代体育所表达的理念和价值观,成为一名忠实的体育实践者。李舜说:“全运会将在我省的各个社区,甚至广大农村掀起经久不衰的全民健身高潮,全省体育人口也将从目前的近30%上升到40%以上。”
极大丰富湖湘文化内涵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湖湘文化汇纳百川,融合百家,经一代代传承和发展,逐步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文化内涵。申办、举办全运会,将极大地丰富湖湘文化。
李舜表示,通过开展全运会会徽、歌曲、吉祥物等征集活动,发行全运会纪念邮票,组织火炬传递和编排全运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等系列活动,将极大地丰富和繁荣湖南文化市场,树立起湖南文化大省的良好形象。
同时,湖湘文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全运会盛典中发扬爱国情操、增进爱国主义情感是一致的。湖湘文化海纳百川的融合精神体现了奥林匹克文化的开放性。湖湘文化“百折不挠”的高贵品格融汇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追求。全运会所诠释的体育精神,永远激励着运动员不断超越自己、超越对手,这无疑是湖湘文化中“敢为人先”思想的体现和发展。湖湘文化在全运会文化的影响和激励下,必将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其所展现的文化内涵,也将更加丰富全运会文化。
让我们眺望未来,共同不懈追求,去努力实现这个湖南人的体育梦。
擦亮湖南新名片
从空中俯瞰,湘江如飘带,青山似翠屏,两岸繁华的城市群落,错落有致地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这是湘江中间最密集繁华的城市群长沙、株洲、湘潭,也是湖南最繁华的旅游中心。
2008年,我省实现旅游总收入851.75亿元,位居全国第12位。申办、举办全运会,将为湖南旅游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在它的巨大推动下,我省将加速向旅游产业强省跨越。
引发湖南旅游“井喷”
旅游产业已经同汽车工业、石油工业一起,构成当代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2007年,省委、省政府将旅游产业确定为我省的支柱产业。据省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湖南旅游2009年的目标是过千亿元,从2010年起,通过5年努力,力争“实现总量翻番,跻身全国十强”,实现我省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的跨越。
围绕着运动会进行的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旅游新形式,将观看体育比赛和旅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体育和旅游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作为超大型“人文旅游品牌”,全运会对游客的吸引力超过当前国内任何大型活动。记者在省旅游局采访中了解到,十运会对南京旅游经济的推动作用巨大而深远,赛会期间南京日均人流量超过30万人次,接待海内外游客3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近20亿元。
全运会的成功申办,同样会引发湖南旅游的“井喷”,有效促进湖南入境游客的持续猛增。
提升旅游品牌形象
在全运会筹备期间,举办城市将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巨大的聚焦效应,成为举办省市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最佳传播载体,能够迅速提升当地的旅游品牌形象。
湖南旅游资源丰富,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清新秀丽的古城凤凰等著名景区早已名扬天下。但是,省内还有很多旅游资源尚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况。酒香也怕巷子深,没有传播和推广,再好的旅游资源也只能是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圈子内不为众人知。
申办全运会,将为湖南旅游提供一个千载难逢的提升品牌形象的好机遇。全运会“绿色、科技、人文”的理念,将赋予湖南旅游品牌形象更加丰富的内涵,使得湖南旅游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E. 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湖南开展文化旅游活动、文化活动节对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
促进湘文化的传播,文化特色发扬,有利于促进文化旅游、文化名片的推出。
山水文化、特色文化的融合,更具有吸引力。
F. 近年来湖南的发展怎么样
还可以的,湖南长沙这边地铁正在扩建,而且常德这边也开通了动车和高铁。有时间可以湖南长沙和常德旅游。
G. 求一篇介绍湖南文化的文章,要介绍湖南文化发展的背景,原因,方法和意义等等,越全面越好!!!
希望楼下能帮你。
H. 湖南旅游业现已基本形成什么格局
湖南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地理区位条件优越,市场潜力巨大。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湖南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实力不断增强,产业地位不断提高,旅游支柱产业的地位初步形成。率先推行“中部崛起、旅游先行”的发展战略是湖南经济领跑中部崛起、加快湖南省工业化进程、推动湖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预计到2020年,湖南基本建成旅游强省(详见表7-4)。
表7-4湖南省旅游业发展概况一览表
湖南的旅游服务水平与配套条件较好,已基本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配套服务。以酸辣为特色的湘菜深受欢迎,特别是长沙小吃获得“中国四大小吃”之一的美誉。长沙喜来登酒店等一大批高档酒店为旅游者提供了舒适的住宿环境;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沪昆铁路、京广铁路、湘桂高铁及蛛网式的高速公路为旅游业提供了便利的交通;以自然景观、红色旅游为突出特色的A级景区景点让旅游者流连忘返;五一商圈的海信广场、河西金星路的王府井购物中心、长沙大道旁的运达中央广场、星沙华润万象汇等商场内琳琅满目的商品令旅游者竞相选购;歌厅、酒吧、超女等娱乐节目更为旅游业增添了色彩
湖南旅游业现已基本形成“以湖湘文化为特色,以长沙为中心,以张家界为龙头,以8条精品旅游线路为支撑”的格局。长株潭联手的“红色之旅”、郴州与永州携手的“湘南旅游”以及张家界、湘西州和怀化共同经营的“大湘西”构建了多层次的区域旅游交流合作,以张家界武陵源、长沙岳麓山、湘西凤凰、衡阳南岳、常德桃花源、岳阳岳阳楼为代表的品牌景区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借助参与泛珠三角和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机遇,湖南旅游业开展得有声有色。
I. 旅游给湖南张家界带来了哪些积极作用
张家界市原名大庸市,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地级市,1994年4月更名为张家界市。它位于湘西北边陲,澧水中上游,武陵山脉横亘其中。全市辖永定、武陵源两区和慈利、桑植两县。总面积9516平方公里,总人口160万,其中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7%。张家界气候宜人,属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8℃ ,是旅游观光、度假疗养的理想之地。
张家界钟灵毓秀,天工造化,旅游资源的种类齐全、特色鲜明、品位很高。
张家界是大自然丹青妙手的杰作,是各种野生动植物的天堂。这里拥有天下无双的自然山水,如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景区内群峰竞秀、险峡深涧、飞瀑流泉、崖树斜逸、灵草遍被、鸟鸣猿啼,融“峰、林、洞、湖、瀑”于一身,集“幽、野、奇、秀、险”为一体,可谓“五步一个景,十步一重天”,“人在山中走、宛如画中游”,被中外游人誉为“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真正的“世外桃源”和“中国山水画的原本”。
在武陵源核心景区的周边,张家界境内还有众多各具特色的自然生态景观与之相呼应。如“亚洲第一溶洞”九天洞、“楚南名山”五雷山、“武陵之魂”天门山、“天然博物馆”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与浪共舞”茅岩河漂流等。
得益于曾经的“养在深闺人未识”,得益于张家界人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淳朴天性,在人与自然冲突不断的现代社会,张家界宛如一块人间净土、世外桃源。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7%。景区的森林覆盖率更高达98%,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这里的大气中负离子含量比一般环境要高出100到400倍,每年空气质量达二级以上的天数近90%,其中景区已稳定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主要水域90%以上的断面达到国家地表水的Ⅰ、Ⅱ类标准。
张家界还是“野生动物的乐园”、“植物的基因库”。这里拥有特有植物15科31种,特有野生动物7种。2006年,生物学家在张家界发现了我国又一大新物种——天门山杜鹃。置身张家界景区,你不难发现云豹、猕猴、林麝、野猪、灵猫、黄腹角雉、穿山甲等穿行于茂密的林间,大鲵(俗称娃娃鱼)嬉戏于清澈的小溪山涧,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鸽子花(学名珙桐)在树叶的映衬下翩翩起舞,以及长蕊杜鹃、龙虾花、春兰等点缀于无垠的绿海。
张家界不仅是国内外知名的风景区,也是红色革命老区,这里是贺龙元帅的故乡和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张家界有10万多人参加红军和地方武装,投身血与火的斗争,为革命英勇捐躯的烈士多达2万人。可以说,张家界的山山水水,无处不留有红军战士和革命群众奋斗的足迹,无处不洒有革命先辈殷红的热血。
张家界市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的号召,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旅游工作的重点,制订了《2004-2010年张家界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重点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和线路,推出红色旅游和绿色生态旅游相结合的产品系列,使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获得真的感悟、善的激励和美的享受。目前,“张家界-桑植-永顺-吉首-铜仁”线路已被编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名录;桑植县贺龙故居和纪念馆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永定区湘鄂川黔苏维埃革命纪念馆是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茅岩河九天洞景区内的苦竹河镇、茅岩峡谷,核心景区内的天子山贺龙公园、金鞭溪等精品游览线,都是当年红军活动、战斗过的地方。
张家界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千百年来,土家族、白族、苗族、汉族等33个民族的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和睦相处。门类众多的民间文化,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精彩叫绝的民族体育,别具一格的民族服饰,风味独特的民族饮食等等,构成了一幅幅独特而隽美的画卷,与张家界景区秀丽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2006年,桑植民歌、土家摆手舞、茅古斯舞、土家织锦技艺均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张家界还拥有异彩纷呈的文物资源。据统计,全市现有国家一级文物41件,二级文物186件,三级文物1183件,文物标本2万余件,民族文物8000余件,革命文物3000余件。全市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两处:贺龙纪念馆(含贺龙故居)、湘鄂川黔苏维埃纪念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五处:普光寺、玉皇洞、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兴国寺梅花殿、老院子等。这些历史文化精品,给张家界秀丽壮美的山水赋予了灵魂,使自然的山水变得如梦似幻、越发神奇。
张家界因奇山得名,因旅游立市。建市以来,张家界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全市旅游产业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近年来,张家界市抓住国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机遇,积极争取支持,大力招商引资,加快了水利、能源、交通、通讯、环保以及城区和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今,全市水电装机容量达49万千瓦。邮电通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形成了以张家界荷花机场、张家界二级火车客运站、公路网络及标准游路为重点的立体交通体系。扩建了荷花机场,开通了国际航班,旅游专列朝发夕至,建成了长沙至张家界的高速公路。开发旅游区(点)12个,建成游览线30多条,铺设游道300多公里,先后建成了黄石寨索道、天子山索道、水绕四门观光电梯和天门山索道,景区道路也已改造升级。市区到各景区公路、连接不同景区的公路均已建成通车。
张家界旅游产业生机勃勃。几乎每年都有新的旅游景点对外开放,每月都有新的宾馆、酒店挂牌营业。全市有12个景点被评为“百姓喜爱的湖南百景”。开发了龙王洞、老院子等新景点,修建了江垭水库旅游码头一期工程,改造茅岩河、索水的漂流码头和公路,天门山景区开发、黄龙洞广场等项目进展顺利。全市拥有各类宾馆饭店400多家,其中星级酒店73家。旅行社64家,其中国际社14家,各语种导游员3300余名,日接待能力达8万人。旅游运输公司4家,旅游车辆673辆。张家界先后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全国文明风景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张家界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
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全市的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都有了长足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明显改善,扶贫攻坚取得重大突破。招商引资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步形成了以植物活性提取物为主的绿色生物医药、以农林副产品为主的绿色旅游商品、以水能资源综合开发为主的绿色清洁能源三大产业。连续几年举办的“国际森林保护节”、“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旅游商品博览会”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旅游商品生产发展到140家企业,15大类2220多个品种。此外,依托资源与生态优势,全市发展反季节蔬菜、葛根、山野菜等旅游商品生产基地16万亩,走出了一条前景广阔、效益可观的农业产业化新路。
2006年,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在张家界考察时提出“把张家界打造成世界旅游精品”,这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提出的新目标,是从世界旅游发展高度提出的新要求,它为张家界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围绕建设“世界旅游精品”的宏伟目标,张家界致力于推进旅游产业的提质升级,致力于城市管理和建设。2006年,全市以创建全国5A级旅游景区为抓手,进一步加大了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张家界火车新站已基本竣工并将投入运营,机场、空港口岸正在扩建。倡导为游客提供人性化服务,先后涌现出了赵明健、黄石寨党支部和金鞭溪女子保洁队等一批全国旅游行业先进典型。围绕城市建设开展的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最佳旅游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森林城市创建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旅游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与美国、法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黄山、九寨沟、桂林、长沙、常德等旅游城市的横向联合日趋紧密。利用中部博览会的平台,与中部6省52个旅游城市缔结联盟,共建和谐旅游,促进中部崛起。2006年,张家界还成功举办了轰动全球的俄罗斯空军特技飞行表演、国际森林保护节、旅游商品博览会和首届国际美食文化节。
张家界旅游的创新与发展结出了累累硕果。2006年,张家界接待国内外游客1675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12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9.4亿元,分别比1994年张家界荷花机场开通时增长了15.7倍、112倍和70.8倍。全市生产总值127亿元,增速继续保持湘西地区领先地位。
2006年9月22日张家界市第五次党代会响亮提出“高举科学发展观伟大旗帜,努力建设世界旅游精品”,动员全市人民围绕精品做文章,开发一流的旅游产品,建设一流的旅游设施,创造一流的旅游服务,树立一流的旅游品牌,逐步实现旅游产品由单一的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使张家界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千年古城,万千变化。昔日的天门古郡业已成为今天的国际旅游新城。展望未来,张家界人将高举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旗帜,上下同心,携手并肩,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