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Ⅰ 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继续与生态相结合,表现出绿色发展态势
乡村旅游是生态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内旅游方式,体现了游容客对原生态自然的向往,乡村的生态化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丰富文化内涵,使得乡村旅游具有“灵魂”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日益丰富化,单一的观光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逐渐下降,增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式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保持本色,原汁原味
乡村的城市化一方面导致乡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也使乡村失去了原有的特色,乡村不再是原始的乡村,一味的拆建让乡村面貌面目全非。
第四,融合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不仅仅是纯粹的对农业资源的开发,融合发展是中国乡村旅游的一大趋势。
Ⅱ 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怎么样
有特色的再远都有人去,这个问题好@我咱们讨论讨论
Ⅲ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怎么样
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点已发展成为全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接待人数接近全国旅游业接待人数的1/10。农村的产业结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田地里的产品变成了旅游商品销售,绿色蔬菜、水果成为市场的宠儿。
近年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市场规模得到快速发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2-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32.0%、26.2%。其中,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4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4.4%;营业总收入已达48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2.2%,可见,乡村旅游市场后劲十足。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快速提升,旅游尤其是乡村旅游正成为发生频次极高的旅游行为,特别是围绕城市周边开展的周边游、农家乐等形式正普遍存在于全国各地。
Ⅳ 目前国内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如何
随着城乡居民休闲消费需求的增多和升级,以及城乡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休闲旅游经济呈现巨大的市场潜力,出现以农民为主体,社会资本热情参与的局面,经营主体更加多元。各地积极探索与农民互惠共赢的产业发展和利益分享机制,农民不仅仅是流转土地或做打工仔,有的已通过土地、庭院、设施等资产入股的形式,以股东身份从产业发展中分享收益。不少地方还催生了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协会、专业合作社、休闲农业联盟等新型经营主体,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明显提高。
许多地方结合当地的特色,不断创新发展方式,探索形成了高淳国际慢城、陕西袁家村、北京农业嘉年华、陕西泾渭茯茶特色小镇等形式多样、特色各异的新类型,开辟了产业发展的新途径。让市民享受青山绿水带来的视觉愉悦,感受田园和农耕生活,充分享受返璞归真的喜悦。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内涵更加丰富了。
唯美乡村&返乡互助平台上,各地的实践证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使一些地方农区变成了景区、田园变成了公园、民房变成了客房、劳动变成了运动、产品变成了商品,农村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了,农民闲暇的时间充实起来了,传统的农耕文化也活跃起来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日益成为富裕农民、提升农业、美化农村的朝阳产业。
返乡的青年、中年、企业家,乡村欢迎你们回村,父母亲等待你们回家,“返乡互助”助你一臂之力。你们回家了,乡村才有希望!返乡创业看起来美做起来难。怎么办? 关注"返乡互助“微信公众平台!
Ⅳ 某地的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概述
区域概况
1)目标人群
2)主要景点
发展现状
1)游客量
2)带动经济发展量
3)景点、住宿、特色产品举例
4)所遇到的问题
进一步目标
Ⅵ 浅谈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
乡村休闲旅游业是农业功能拓展、乡村价值发掘、业态类型创新的新产业,横版跨一二三产业、兼权容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城乡,发展前景广阔。
1、聚焦重点区域
依据自然风貌、人文环境、乡土文化等资源禀赋,建设特色鲜明、功能完备、内涵丰富的乡村休闲旅游重点区。建设城市周边乡村休闲旅游区。
2、注重品质提升
乡村休闲旅游要坚持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向,以农耕文化为魂、美丽田园为韵、生态农业为基、古朴村落为形、创新创意为径,开发形式多样、独具特色、个性突出的乡村休闲旅游业态和产品。
3、打造精品工程
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加强引导,加大投入,建设一批休闲旅游精品景点。
4、提升服务水平
促进乡村休闲旅游高质量发展,要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让消费者玩得开心、吃得放心、买得舒心。
Ⅶ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天津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旅游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中关联性和综合性较强的产业。旅游业的效益不仅表现在旅游收入上,更多地体现在社会效益上。通过对旅游业的投入、开发,可以带动一定范围内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全面发展。在把天津市建设成为环渤海地区乃至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的宏伟战略中,加速旅游业的发展,必将为天津的改革开放注入新的活力。
一、天津市旅游业发展优势显著
1.旅游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随着“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的不断推进,天津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旅游业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居民收入逐年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情况下,2005年国内游、出境游和入境游三大板块齐头并进,增势迅猛,主要经济指标连创新高。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天津市接待人数达5013.4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41.98亿元。与四年前的2001年相比,分别增长53.6%和61.0%,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双双创出新高。本市居民出境申请14.66万证次,同比上升59.7%,其中出境8.26万证次,同比增长1.5倍;赴港澳人数平均每年以55%的速度递增。入境游全年接待国际旅游者74.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2%;旅游创汇突破5亿美元大关,达到5.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4%。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以海河为主旋律的津城新貌游客流量高达10余万人次,充分体现了海河综合开发改造对旅游业的巨大拉动效应。在五大道风情区游人如梭,随处可见打着小旗的旅游团队和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游客,人们乘马车观光欣赏风格各异的小洋楼和市容市貌,宛如一道风景线。滨海旅游品牌越做越大,人们前往滨海新区游海港、逛外滩、登航母、看炮台、当渔民,构成了独特的秋游图。汉沽区7天共接待中外游客17万人次,同比增长28.8%,滨海航母主题公园接待游人7万人次。塘沽区7天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同比增长17%。以蓟县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休闲游十分火爆,节日期间蓟县农家乐旅游共接待中外游客14万人次,旅游收入845万元。以杨柳青为重点的民俗风情游成为亮点,石家大院、峰山药王古寺、霍元甲纪年馆等景点接待人数屡创新高。西青区7天共接待中外游人65万人次,同比增长10%。天津市已逐步成为理想的城市观光休闲目的地。
2.居民旅游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旅游业发展内在动力源于居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数据表明进入“十五”时期,天津市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7%和10.5%。2005年天津市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2639元和7202元。今年头九个月,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10033元,同比增长10.3%,居民用于参观游览等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人均达213元,同比增长近49.0%。收入的快速增长,带动居民的出游热情。“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市旅游观光购物总收入22.29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旅游总收入达到10.34亿元,同比增长14.1%。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达386.9人次,同比增长9.6%。其中,本市居民游天津的人数253.01万人次,同比增长近11%;接待外地来津游客133.95万人,同比增长7.2%。其中,北京来天津旅游的人数达到52.72万人次,同比增长10.6%。七天长假,本市居民到外地旅游人数达到67.74万人次。
3.旅游资源丰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天津市旅游景点已达到60多处,其中A级景点30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5个。到2005年底,全市拥有星级酒店110家,其中五星级酒店6家,客房总计1.52万间。旅行社26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8家,国内旅行社235家,从业人员近3000人。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4.悠久的历史文化、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显现有着六百年历史的天津,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传统独特;文物古迹丰富;风貌建筑众多,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境内山、河、湖、海、泉等多种自然地理特征具全。与北京市、河北省接壤,特别是京津两地直距百余公里,两市人口规模都在千万以上,客源人气旺盛。天津市是北方的经济中心,也是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将极大促进天津的发展并带动旅游业的繁荣。特别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天津与北京近在咫尺,作为北京奥运会的协办城市,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奥运经济带来的巨大商机会使天津市成为受益者,对天津市旅游业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天津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 主要指标连创新高
二、天津市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
尽管天津市旅游业发展较快,但存在的矛盾与问题依然明显。长期以来,天津市旅游业发展主要依赖于资源和资本的驱动,人员素质和科技进步的作用还不明显。旅游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规模较小、品牌不突出等问题。旅游业对就业、文化、社会的促进作用彰显不够。
1.旅游产业规模偏小的特征突出天津市旅游产业规模同全国其他省市相比较存在着较大差距,大型骨干企业较少。据调查,天津市只有天津中国旅行社名列全国国际旅行社第29位,金龙天之旅位居开展国内旅游的旅行社第29位。景点企业规模小;高端酒店数量只有6家,仅相当于北京的1/6、上海的1/4。2005年天津市的国内游收入为541.98亿元,仅相当于北京、上海的41%。入境游外汇收入5.09亿美元,分别是北京、上海的14%,广东的8%,规模的局限桎梏了旅游业的发展,无法形成产业放大效益。
2.旅游业品牌效应不突出旅游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存在市场准入低,集中度差的特点。旅游行业竞争激烈,导致部分企业亏损。由于缺乏拓展、开发,使得天津市悠久的文脉,众多的自然地理特征,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天津旅游品牌没有确立和突出。
3.旅游法规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当前,相关旅游法律法规还比较滞后。全行业现有的《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和《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三个行政法规,严重不适应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的要求,在处理违法、违规和纠纷时,难以适从,不能维护旅行社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三、优化资源,加快战略调整的建议
随着天津市旅游产业规模扩张和旅游市场客源结构的变化,天津市的旅游业发展进入了一个转型期。“十一五”时期天津市旅游业应向旅游大市、强市迈进,天津市旅游产业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形势,寻求新发展,必须进行战略调整。
1.大力突出天津文化多元兼容的品牌天津文化包含着宫廷文化、槽运文化、港口文化、民间文化和外国文化,天津市文化的多元兼容的特色。铨释这些文化的丰富内涵,展示津沽文化的美好画卷,才会使天津市旅游市场独具特色,令人神往。努力把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并最终打造为城市品牌,是我们战略调整的重点。
2.加快行业整合力度,提升天津市旅游业的地位整合现有旅游资源,由大型旅游集团对中小旅游企业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兼并重组,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走整合之路是大多数中小旅游企业的必然选择。只有这样靠龙头集团带动,才能提升天津市旅游业在全国的地位。
3.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做好诚信经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旅游市场秩序混乱、时常发生价格欺诈等违规现象;旅游合同对游客的侵害较大,容易发生法律纠纷。针对上述问题,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大力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为旅游者努力营造和维护良好的旅游环境。
4.打好服务品牌,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质量是旅游的生命线。旅游业要突破要发展,关键在服务;要竞争要腾飞,基础在质量。细节决定成败,服务成就未来。旅游服务看起来很平常具体,但由具体求深入,于平凡见精神。这是旅游业的本质特征和必然要求,也是天津人民热情好客的传统体现,通过我们的良好服务,展示天津风貌。
5.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催生区域战略联盟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天津市旅游企业要走出津门,实行战略联盟。打破现有的行政区域为主的旅游分工,促进旅游要素的合理流动,谋求区域合作,推动资源整合,调整经济结构。(来源: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
Ⅷ 乡村旅游的发展
保护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维护传统文化/当地乡村文化的相对独立性、独特性和多样性,提升产品价值,利于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