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品的性质
A. 旅游产品的类型有哪些
团体包价旅游,散客包价旅游,半包价旅游,小包价旅游,零包价旅游,组合旅游,单项服务
B. 旅游按性质分类可分为哪些
自助旅游:独自出游单项委托旅游:它将两种旅游形式折中,委托旅行社来预定机内票和酒店,旅游的行程容自己安排,也被称为半自助旅游。团队旅游:跟随旅行团出游按照旅游目的可以分为:观光旅游:走马观花的游览名川大山,属于旅游的初级阶段。商务旅游:是商务工作人员从事商业活动过程中的出差或者公司对职员的奖励方式。度假旅游:忙碌紧张的都市人,在假期找时间到森林、湖边、海边等清幽之地休养的一种旅游形式。新型旅游是根据不同需要,开辟比较有特点的旅游形式,为专一的人群服务,分为:文化旅游:有文化意义的旅游,如各地的民俗旅游节等。体育旅游:以体育运动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如:探险、登山、汽车拉力赛。农业观光旅游:让人们体验农业生活的旅游,如到果园采摘等。生态旅游:具有保护生态环境意义的旅游。到原始森林给小鸟送房子等。要求参与者必须有极强的环保意识。
C. 旅游产品是公共产品吗
“客观来看,旅游发展政府主导性的因素很多,即使从长远发展来看也无可替代。比如,旅游产品的开发,很多旅游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这就意味着政府在其中有必须承担的责任;比如旅游产品的促销,这是多年来积累的模式,如果政府的形象宣传不走在前边,企业就跟不上去,这也是旅游产品的公共产品性所致;再比如对于旅游权益的保护等。旅游产品公共产品的性质和概念意味着在旅游发展方面政府责任是比较大的。”
公共产品有两个重要属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指的是,一部分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不会影响其他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非排他性”指的是,既有消费者无法排除其他消费者对该产品的享用,也无法将那些不付费的人排除在外。公共产品的本质属性应该是社会的共同需要。
D. 怎样理解旅游消费的性质
1、旅游经济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行业它的本质属性是经济性
首先旅游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之上的,没有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保证,就不可能产生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其次,旅游经济由各种大小不同、地点不同、性质不同、组织类型不同、服务范围不同、提供服务方式业不同的企业组成。这些企业直接或间接地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在满足游客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从中盈利并力图通过经济核算,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许多国家都已经把旅游经济列为国民经济中的一项重要产业,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中。再次,旅游经济是综合性经营的行业,它可以促使和带动与旅游有关的其它经济行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外汇收入和促使货币的回笼。
2、旅游经济属于第三产业
旅游经济生产旅游商品,并通过出售这些商品,获得经济效益。旅游经济是一种产业。我们知道社会经济结构可以分为三个产业:哪三个产业?
第一产业:农业(这里的农业是广义的农业,包括农、林、牧和)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外的所有的产业。在我国第三产业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如交通运输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如金融)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如文教卫)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如国家机关、警察、军队等。)旅游经济属于哪一个产业?
第三产业的第二层次,是为旅游者完成旅游活动提供服务的行业。
3、旅游经济具有文化性质
从消费角度看,旅游消费主要是一种文化性消费,即旅游消费在构成上虽然离不开物质资料但主要是文化性、精神性资料。旅游者通过支付一定的金钱和时间从事旅游活动,其动机都是为了获得一种物质文化享受满足其较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旅游者在食、住、行、游、构、娱等方面所付出的消费,其本质是文化消费,如旅游者欣赏名山大川、了解文物古迹、体验民俗风情、品尝美味佳肴、感受旅游乐趣,都是文化消费行为。旅游经济就是以生产和制造能满足这种旅游消费需要的产品为己任,并通过与旅游消费者的交换而获得经济效益的。旅游经营者向旅游者提供具有一定文化内容的、有特色的产品和优质服务,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帮助旅游者实现其完美的旅游愿望,同时表现了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发展水平。因此,旅游经济既是经济产业,有是文化事业,而且对社会文化的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与促进作用。旅游经济在出售“服务”产品时,要突出文化性,在旅游整个过程中要深入发掘文化内涵,以满足旅游者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
E. 求毕业论文: 旅游产品的概念及其经济性质分析
对旅游经济学几个基础概念的新认识
【摘要】本文分析了国内流行的旅游经济学体系中几个基础概念,指出对这
些概念的认识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建立完善的基础概念体系是
旅游经济学研究当前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旅游经济学 基础概念体系 旅游产品 旅游供给 旅游业
就象高楼大厦必须建在稳固的地基上一样,任何学科都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基
础概念体系上。基础概念体系不完善,会使建
立在其上的研究内容如沙滩城堡一
样脆弱。旅游经济学是研究旅游经济活动的运行及其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现
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旅游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旅游产品、旅游供给和
旅游业是旅游经济学的几个基础概念,也是整个旅游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可
以说,对这些基础概念的认识和界定,直接影响到旅游经济学的整个研究体系。
而在国内流行的旅游经济学教材中,对这些基础概念的认识是不完善的。本文仅
在此提出一些不太成熟的观点以供参考。
一、对旅游产品概念的定义的新认识
经济学微观分析的核心是产品(商品)的价格,价格的决定取决于市场上对
该产品的供给和需求的矛盾运动。在一般的微观分析中,分析的是一般产品的价
格决定,不需要对产品这一概念下定义。但在沿袭经济学的体系进行旅游经济学
的分析时,由于旅游产品的特殊性,必须对它下一个定义;而这个定义是旅游经
济学微观分析的逻辑起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当前旅游经济学分析中对旅游产品概念的定义
一般认为,由于旅游业和旅游经济活动存在一个不同于其他的生产物质产品
的行业和经济活动的显著特点,就是旅游产品的需求者即旅游者和旅游产品的供
给者即旅游经营者对旅游产品的看法和感受是不同的。所以,在国内流行的旅游
经济学教材中对旅游产品的定义一般是从两方面给出的:从旅游需求一方来看,
旅游产品对旅游者来说是为了获得物质上、精神上的满足,通过花费一定的货币
、时间和精力所获得的一次旅游经历;从旅游供给一方来看,旅游产品是指旅游
经营者为了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各种需要,凭借各种旅游设备设施和环境
条件向旅游市场提供的全部服务要素之总和。
(二)对旅游产品概念的定义中存在的问题
前述的旅游产品概念的定义简单来说就是:旅游产品从旅游需求来看是一种
经历或感受,从旅游供给来看是旅游服务的提供。而这个定义存在两点不完善的
地方。
1、从两方面给出旅游产品概念的定义
表面上看来,从两方面给出旅游产品概念的定义明确地指出了旅游业和旅游
经济活动的特点。但问题在于,这种特点是旅游经济活动中特有的吗?其实在服
务行业中经济活动都具有这种特点,甚至可以说一般的消费经济活动也具有这样
的特点。因为消费者购买任何商品进行消费,都是为了获得一种或几种感受,食
物的消费是为了获得饱和享受的感受,衣服的消费是为了获得御寒和美观的感受
,家庭装修的消费是为了获得美观和舒适的感受。如果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任何
产品或商品都要从两方面来给出定义了,这显然是没有必要的。
有的学者认为从两方面给出旅游产品的定义可以强调在旅游经营中旅游者的
感受的重要性。诚然,旅游者的感受在旅游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几乎是决定性的,
任何旅游经营者和研究者都不能忽视。但问题在于基础概念的定义应该是准确而
严格的,为了强调某些属性而修改定义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对旅游产品概念的定
义是旅游经济学微观分析的逻辑起点,如果定义从两方面给出,那就应该从这两
方面建立起两套不同的研究体系,这显然是不可能和不现实的。
因此,从两方面给出旅游产品概念的定义是不必要的。旅游产品概念的定义
要从旅游供给一方给出,与经济学微观分析中的产出(Ouput)概念相一致,这样
才有利于旅游经济学研究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2、旅游产品与旅游服务
从前述的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旅游产品就是旅游服务。这是比较普
遍的观点。这种观点产生于这样的逻辑:由于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是非物质产
品生产部门,所以其产品即旅游产品当然不能包含有形产品而只能是无形服务。
但从旅游需求的角度来说,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既需要无形服务也需要有形产品
;而旅游产品的功能应该是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各种需要,这中间就存在
一个矛盾。
面对这个矛盾,在当前旅游经济学的研究中采用了这样的解决方法:一方面
将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购买的旅游纪念品、土特产、日常生活用品等旅游物品从
旅游产品中划分出来称为旅游商品,与旅游产品相区别,对其经济性质单独进行
研究;另一方面,将旅游活动中涉及的其他有形产品界定为物质产品生产部门的
产出,被旅游业凭借为提供旅游服务的载体,如酒店客房中的床是提供住宿服务
的载体,食物是提供餐饮服务的载体等。
至此,表面上看来矛盾已经解决,但这样的解决方法不能不让人提出疑问:
(1)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无形服务与有形产品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硬
性地将它们划分开来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违背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法的基本原
理,也违背了旅游经济活动的运行规律。
(2) 对旅游企业的经营来说,硬件和软件都非常重要,同样的服务不同的
设备设施,旅游者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我们常说的“旅游产品质量”,不仅包括
了服务的质量,也包括了企业的硬件条件的水平。
(3)旅游企业在购买有形产品后,往往要进行一定的加工才能投入使用,
而这种加工也要创造价值,具有有形产品生产的性质。此外,旅游企业的一些部
门本身就要进行有形产品的生产,如酒店的餐饮部门,不仅要提供餐饮服务,更
要提供餐饮产品;动力工程部,负责进行内部的一些工程建设、设备设施维修保
养等,他们的工作也明显带有有形产品生产的性质。将这些有形产品不纳入旅游
产品内涵中,显然与旅游企业的经营实践是不符合的。
(4) 随着社会的发展,多种多样的旅游形式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经济主
体参与旅游经营。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等都是旅游经济领域的新生事物,如果坚
持旅游产品只能是无形产品,就无法正确理解和研究它们。
总之,将旅游经营中的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硬性划分开来,在理论上和实践
上都是值得商榷的,在这种观点下分析旅游产品,必然影响到对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设施建设、旅游业的发展等问题的研究。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今天,重新认
识旅游产品是十分必要的。
二、对旅游供给概念的定义
(一)对旅游供给概念的定义
一般对旅游供给概念的定义是这样的:在一定时期内、一定市场上,旅游经
营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向旅游市场提供的旅游产品的数量。这与经济学中供给
概念的定义的内涵是一致的。经济学中认为,供给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市场上,
生产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产品数量。因此对旅游供给概念
的定义是比较准确的。但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事实上,对旅游供给概念的定义
和对其内容的解释并不一致。
(二)对旅游供给概念的内容的解释
在几乎所有的旅游经济学教材中,都将旅游供给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
为基本旅游供给,指的是直接为旅游需要而提供的设备设施的旅游服务,习惯上
将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称为构成旅游供给的“三大支柱”;另一部分
为辅助旅游供给,指的是为基本旅游供给提供服务的旅游基础设施,如供水系统
、供电系统、机场、公路、银行、医院等,这些设施是针对当地居民的需要而设
计的,但也为来访的旅游者提供服务。
(三)对旅游供给概念的内容的解释的探讨
从上述的旅游供给的概念的内容可以看出,虽然在定义上旅游供给是旅游产
品的供给,但二者在内容上是不一致的。
1、 对旅游产品旧的定义是旅游服务,而基本旅游供给则包括旅游资源、旅
游设施和旅游服务,显然二者在内容上是不一致的。表面上看这个问题并不大,
但在旅游经济学中要通过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的矛盾运动的分析来研究旅游产品
均衡价格的形成机制,而旅游供给与旅游产品的供给在事实上的不一致造成这种
分析在逻辑起点就出现问题,所以这个问题实际上是非常严重的。
有的教材对这个问题视而不见,或根本回避了这个问题;而在有的教材中,
竟然明确指出“旅游供给在内容上不等于旅游产品的供给”,这显然是前后矛盾
的,加大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2、 如果对旅游产品概念的定义如本文前述进行修正的话,那么旅游产品和
基本旅游供给之间的不一致就可以得到解决。问题在于如果坚持旅游供给包括基
本旅游供给和辅助旅游供给的观点,则这种不一致依然存在。
究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对辅助旅游供给是否属于旅游供给应进
行新的探讨。因为在经济学的分析中,供给包含两个变量:产品的市场价格和与
价格相对应的供给量。供给量大小由企业的技术水平、生产规模等内在因素决定
,是一个内生变量。相比之下,辅助旅游供给与政府政策、国际环境等因素具有
相同的经济性质,辅助旅游供给量对旅游企业来说显然是一个外生变量,是企业
无法控制的。所以,旅游供给的内容中不应包括辅助旅游供给,当然为了区别起
见,可以考虑给辅助旅游供给另一个名称,这就不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了。
三、对旅游业概念的内涵的新设想
在旅游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体系中,旅游业是一个与旅游产品和旅游供给密切
相关的基础概念,如果对旅游产品和旅游供给的概念进行修正的话,那么旅游业
的概念也要进行相应的修正。
传统上认为旅游业是单纯的服务业,不进行物质产品的生产。随着旅游业的
迅速发展、旅游企业经营实践的发展,考虑到前文所述的理由,是否可以提出这
样的认识:旅游业不仅是跨部门的综合性行业,同时也是跨产业的综合性行业;
旅游企业中有生产物质产品的部门,工农业中为旅游者的需要提供满足的产品的
企业和企业中生产这样产品的部门都应是旅游业的构成部分。这与旅游业发展的
实践是吻合的,也有利于旅游经济学中对旅游业发展的研究和对实践的指导。
四、建立完善的基础概念体系是当前旅游经济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任何学科都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基础概念体系上。旅游经济学作为一门交叉学
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建立基础概念体系时,必须同时考虑到旅游学和经济
学的基础概念和基本规律;其中由于旅游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原理研究旅游问
题,所以在建立基础概念体系时更要注重与经济学基础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衔接。
当前的旅游经济学研究中,在建立基础概念体系时,过多地考虑了旅游学方面,
而对经济学方面不够重视,结果造成基础概念体系不完善,甚至学科内容与基础
概念体系出现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因此,建立完善的基础概念体系是旅游经济
学研究当前的重要任务,这需要国内的旅游经济学教学和研究者对此加以重视,
共同努力来完成。
再搜索一下与
对旅游经济学几个基础概念的新认识相关的论文
F. 论述旅游产品的特点
旅游产品的特点: 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即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总和。
G. 旅行社的旅游产品的特征
【摘 要】旅游产品是旅游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其复合概念的内涵界定对开展旅游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学界和业界对这个概念尚有争议,由于使用的角度不同,界定的视角也就有了不同的标准。本文在界定旅游产品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产品的基本特征,提出了旅游产品文化功能的可持续开发对策。
【关键词】旅游产品;文化特征;文化功能;可持续开发对策
一、旅游产品的文化特征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旅游产品的概念尚有争议,由于使用的角度不同,界定的视角也就有了不同的标准。国外对旅游产品的界定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如下两种:史密斯对旅游产品的概念提出了一种解释模型,这种模型在平面上为一圈层结构,核心为物质基础(P),依次向外第一层是服务(S),第二层为接待业(H),第三层是游客的选择自由(FC),最外层为游客的参与机会(I)。史密斯是在客观的物质条件上注重了旅游者的主观意愿;米迪兰敦则认为,旅游产品实际上分为两种情况,第一是综合概念,包括旅游者从出门旅游开始到旅游回家期间所有涉及的设施与服务所共同构成的综合体;第二是指某一特定的具有商业性的物品,如吸引物、接待设施、交通、服务等。国内旅游学界关于旅游产品较为公认的定义主要是经济学家给出的。传统旅游经济学派以林南枝、陶汉军为代表,他们依据旅游经济活动的参与主体从三个视角来界定旅游产品,即从旅游者来看,是自己花费了一定的时间、费用和精力所换取的一次旅游经历;景区旅游经营者认为是他们凭借旅游吸引物、交通和旅游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用以满足其旅游活动需求的全部服务;旅行社则认为是以旅游资源为原料,以行、游、住、食、购、娱等诸要素及各个环节的服务为零部件,针对客源市场需求,按照一定的主题,设计、加工、制作、组合而成的旅游线路。新兴旅游经济学派主要以王大悟、魏小安为代表。他们从功能上来界定旅游产品的概念,认为旅游产品是“旅游经营者为了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各种需要,而向旅游市场提供的各种物品和服务的总和”。他们把旅游产品理解为“物品+服务”,旅游产品构成中既有有形的物品要素,又有无形的服务要素。当今旅游学界大多赞同这一的定义。那么,如果我们从旅游者的消费方式和特征来看,这个旅游消费和旅游供给同步实现的完整过程包含了旅游者旅游过程中所需的各项要素:旅游吸引物的文化蕴含与主题、旅游设施的文化内涵与风格、旅游服务与管理的文化指向、旅游产业的文化定位等等,其核心因素是便是旅游吸引物和旅游服务中所含的文化特征。而文化是旅游的内涵和深层表述,是旅游者的出发点与归结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源,是旅游业经营的灵魂。旅游者出游主要是出于了解异地文化的动机,旅游既是文化的消费过程,也是文化的创造过程。而旅游则是实现文化的教化和娱乐功能的良好载体,是对文化的挖掘、提炼和弘扬,是两种不同地域文化的际遇与整合。因此,我们认为,从文化学视角来看,但凡是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文化旅游动机,并可以被利用来开展文化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它因素我们都可以称之为旅游产品。在产品形态上既有物化形态的实在物,也有非物化形态的模式或意境,主要体现为旅游目的地的物化景观文化、生活方式、制度和观念文化等。根据旅游者的需求和消费指向,文化旅游产品的特征概括为八个方面:(1)非物质性。这种非物质东西的实质、主要内容是一种服务。比如,桂林的乐满地主题公园,旅游者只有亲自来到桂林,才能享受到它带给自己的快乐.(2)不可转移性。文化旅游产品的不可转移性主要表现在旅游服务所凭借的吸引物和旅游设施无法从旅游目的地运输到客源所在地供游客消费,且只能以文化旅游产品的信息传递引起购买者的流动来实现。(3)服务性。服务性产品是能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实体或过程,而服务仅是一种行为、一种活动、一种可以被用以交换的无形产品。(4)异地文化特性。任何旅游产品都有自己特定的性质,不同性质的旅游产品的利用价值和功能、开发利用方向都不一样。(5)文化创造特性。旅游产品大多是人类在其发展过程中自身创造的,不是天然固有的,即便是纯粹的自然旅游资源,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的打上人类的标记。(6)时代特性。由于文化是一个不断变迁的现象,旅游者的动机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旅游产品也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7)在产品形态上,文化旅游资源既有物化形态的实在物,也有非物化形态的模式或意境。物化形态可以是显性的、具体的或可明确被感知的(如古迹、古物、建筑等);非物化形态主要是隐性的,但仍可以不同程度地感觉到它的存在(如民俗、表演、歌曲、制度等),并可以通过象征、渲染等手段,将其从精心营造的旅游文化场景中揭示和显现出来。(8)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多元可变性。由于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人类物质和精神成就的总和,所以导致文化旅游的动机和需求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同样,由于旅游者的个体差异(需求差异、消费差异、感知差异等),旅游产品的内涵也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二、旅游产品文化功能的可持续开发
产品开发是指向市场提供新产品或改进产品,开发者应掌握市场的需要,依此设法增强或转变产品的特色,建立合理的档次结构和类型结构,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旅游产品的开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现有旅游文化产品的改进,即对现有产品进行价值分析和功能分析,确认旅游消费者所喜欢和追求的必要功能,补充缺乏功能,高效地实现产品价值;二是旅游新产品的开发,是指开发商发现旅游市场产品新的核心利益需求后,生产并提供从核心产品到附助产品的全新产品,以满足旅游市场的新需求。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文化旅游对旅游产品开发的意义在于文化旅游是以需求为中心,强调需求结构升级,即从生存、发展升级到自我实现,以及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考虑生产的经济形态。对比以往中国旅游产品开发的状况,我们如今对在旅游产品开发中融入更多有针对性的文化要素,提升旅游产品的市场价值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认识。但是,就中国总体情况来看,旅游产品开发大多仍在使用单纯展示资源,卖初级产品,粗放式的浅层开发模式,这势必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资源的各种旅游功能和应有的效益,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和闲置。因此,因地制宜,挖掘现有旅游资源的科学文化内涵、释放旅游文化势能,进一步对现有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是提高中国旅游总体效益的有效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中国许多旅游资源的科学文化内涵及其价值,国内外学术界早有相当的研究成果及定论,但由于长期处于以单纯的展示自然山水风光为主要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的现状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与国外众多依靠旅游资源的科学文化内涵发展起来的旅游名胜地相比,中国许多的优质旅游资源的科学文化内涵还只“待字闺中”,未被人识。因此,我们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将文化功能充分融入旅游产业的其中,从而实现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不断丰富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在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关键是如何把文化渗透、融合、揉进各类旅游产品的开发中,使其有灵魂、有主线、有品位。针对有形文化旅游资源,产品在开发时要使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为旅游活动的发展不断地注入新的血液和动力,使它“活”起来。针对无形文化旅游资源,特别是一些文化遗存,挖掘其文化深度内涵,可以通过一定的设施和活动,营造文化氛围,使文化内涵通过一定的“物化”载体展现出来,让游客能真实地感受到其中的品味,获得教益,从总体上增强对游客的感官冲击度、情景体验度、情绪调动度、信息接受度。
2.以市场为导向原则,努力实现文化旅游产品的功能.这就要求开发者以市场为标准,根据游客需求,针对不同市场群体,结合文化旅游资源特征,以文化为导向,推出多层次、多样化的个性产品,开发出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因此在开发中应针对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创造能满足游客文化消费要求且能激发旅游者兴趣的旅游产品。
3.体现特色和品位,突出文化主体。从发展的趋势上看,没有参与性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是难以吸引游客的。所以,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应以鲜明的特色为形式,以丰厚的品位为内涵,以人本主义精神为本质。突出“文化为根,以人为本”,突出和强化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场景或环境的文化性。由于文化具有相对的民族性,因此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要注意突出文化主题,紧扣景区文脉,适当强化和突出,不能偏离、淹没其主流特色。
4.完善相关法律,加强资源保护。文化旅游资源中大多为不可再生资源,鉴于开发中有可能破坏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行为,需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以保障文化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避免短期行为。如中国政府已于1982年颁布《文物保护法》,1988年颁布了《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为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提供了法律依据。另外,中国于1985年签署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已经列入2007年立法规划。这些都是中国历史文化游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避免破坏行为发生的一些必要措施。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能有效的规范市场秩序,进行合理有效开发,使旅游资源在开发时既能让当代人享用,又能为后人传承借鉴。
5.综合性开发原则。旅游产品的综合开发性原则是由旅游活动的综合性和旅游需求的多样性决定的。根据旅游系统理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主要构成要素,对旅游者来说这些是一个整体,而为之提供服务的除旅游行业外,还涉及到文物、林业、建筑、交通、卫生、电信、教育等行业和部门。旅游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这些部门和行业的协作、配合和支持。因此,文化旅游的开发必须围绕旅游者的核心利益,提供与产品配套的设施和服务,做足文化氛围,以争取更大的客源市场。
6.创新性原则。文化旅游是一项充满憧憬、创意的文化活动,树立创新意识对于发展文化旅游业显得特别重要。一方面,那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理念的创; 另一方面,深厚的文化内涵必须通过创新的文化表现手段和表现形式来展示,以适应当代旅游者审美的要求,符合当下科技社会发展水平。所以,文化旅游在开发时必须坚持不断创新。如中国现已开发且获得成功的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依靠不断的产品创新,深圳华侨城培植起了旅游主题公园的品牌,将文化创新融入旅游产品创新中,从而提升了华侨城的旅游功能和品牌形象,创造着中国旅游产品的国际化竞争力。从1989年最初“锦绣中华”的建成,到之后开发的“中国民俗文化村”主题公园、“世界之窗”、“欢乐谷”等人造景点相继建成,四大主题园构成的华侨城享誉海内外,给深圳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不俗的业绩。这充分说明了旅游产品的创新大有可为。
H. 旅游的性质
用它来为统计和立法提供旅游信息。各种旅游技术定义所提供的含义或限定在国内和国际范畴回上都得答到了广泛的应用。技术定义的采用有助于实现可比性国际旅游数据收集工作的标准化。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推荐的技术性的统计定义:旅游指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她)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旅游目的包括六大类:休闲、娱乐、度假;探亲访友;商务、专业访问;健康医疗;宗教/朝拜;其他。1927年,德国的蒙根?罗德对旅游的定义,旅游从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20世纪50年代,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所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理解为是暂时在异地的人的空余时间的活动,主要是出于修养;其次是出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动,以及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
I. 旅游产品到底包括些什么,具体是指的什么
旅游产品,亦称旅游服务产品。是指由实物和服务构成。包括旅行商集合景点、交通、食宿、娱乐等设施设备、项目及相应服务出售给旅游者的旅游线路类产品,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等单个企业提供给旅游者的活动项目类产品。具有综合性、无形性、生产与消费同时性、不可贮存性、所有权不可转移性等特点。
旅游产品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国家旅游局,1999):
1、观光旅游产品(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城市风光等)
2、度假旅游产品(海滨、山地、温泉、乡村、野营等)
3、专项旅游产品(文化、商务、体育健身、业务等)
4、生态旅游产品:生态旅游最初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出现,主旨是保护环境、回归自然,变革了以往的旅游发展模式。但如今的生态旅游无论从概念、方式、要求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创新,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论。
5、旅游安全产品:旅游保护用品,旅游意外保险产品,旅游防护用品,这些保障旅游游客安全的工具产品。
(9)旅游产品的性质扩展阅读
由于旅游产品尚未被消费者了解和接受,因此旅游者的购买很多是试探性的,几乎没有重复购买,导致销售量缓慢增长。并且为了使旅游者认识旅游产品,旅游企业又需要做大量广告和促销工作,使旅游产品的投入和销售费用较大,导致旅游企业往往利润极小,甚至亏损。
由于前期旅游宣传促销的效果出现,旅游者对旅游产品逐渐熟悉,越来越多的人购买旅游产品,重复购买者也逐渐增多,使旅游产品在市场上开始有一定的知名度,旅游产品销售量迅速增加,销售额迅速增长,增长率在10%以上。
旅游产品进入了更新换代的阶段,由于新的旅游产品已进入市场并逐步地替代老产品,除少数名牌旅游产品外大多数旅游产品销售量逐渐减少。这时,旅游企业若不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使旅游产品进入再成长期,以延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则旅游产品将随着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销售额和利润额的持续下降而被迫退出旅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