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怎样开发民俗旅游产品品牌

怎样开发民俗旅游产品品牌

发布时间: 2021-03-03 01:37:22

⑴ 如何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对于那些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文化质因素则应对其进行动态的保护,即对其加以整合,并在专家、政府有关部门的引导下,用现代的主体价值观之一——市场,来生成一种基于传统又有所发展创新的文化。科学合理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就是对民族文化的动态保护。这两条途径必须同时并举,否则文化的保护就是残缺的、不完全的,未来的人们也很难从立体的角度去全方位地认识一种文化,更难体会到文化多样性的历史韵味。
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和传承民族原生态文化
1、对于那些脆弱的原生态文化要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要全面贯彻执行《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并落实到旅游开发的每一项环节,实行保护为主、合理开发的原则。
2、旅游开发要多发掘多渗透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尽可能让都市服饰和现代歌舞远离各个民族风情旅游景点,还这些景点传统的民族风情旅游。
3、强化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让那些远道而来的游客真切感受到各民族人民朴实善良、热情友好。
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与一般的开发项目不同,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投资大,投资论证评估难,开发涉及政府、投资商、民族文化主体以及科研等部门的方方面面,这些方面缺一不可,因此一定要摆正主次关系。政府的角色应该主要在于旅游景点的宏观布控,在于给予资金项目支持、政策引导、媒体宣传以及动用其职能有效地协调带等形式保护起来;
二是对于那些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文化质因素则应对其进行动态的保护,即对其加以整合,并在专家、政府有关部门的引导下,用现代的主体价值观之一——市场,来生成一种基于传统又有所发展创新的文化。科学合理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就是对民族文化的动态保护。这两条途径必须同时并举,否则文化的保护就是残缺的、不完全的,未来的人们也很难从立体的角度去全方位地认识一种文化,更难体会到文化多样性的历史韵味。
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和传承民族原生态文化
1、对于那些脆弱的原生态文化要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要全面贯彻执行《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并落实到旅游开发的每一项环节,实行保护为主、合理开发的原则。
2、旅游开发要多发掘多渗透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尽可能让都市服饰和现代歌舞远离各个民族风情旅游景点,还这些景点传统的民族风情旅游。
3、强化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让那些远道而来的游客真切感受到各民族人民朴实善良、热情友好。

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与一般的开发项目不同,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投资大,投资论证评估难,开发涉及政府、投资商、民族文化主体以及科研等部门的方方面面,这些方面缺一不可,因此一定要摆正主次关系。政府的角色应该主要在于旅游景点的宏观布控,在于给予资金项目支持、政策引导、媒体宣传以及动用其职能有效地协调

⑵ 成立一个旅游产品开发公司需要具备些什么条件

有篇文章可能会有帮主:我国的一些旅行社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宣传促销上,而不在旅游产品设计上多投入。旅游产品开发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是造成产品开发后劲不足、品种少、无特色的重要原因。

高素质的产品设计人才缺乏
目前旅行社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产品设计人才,我国的旅游产品设计人员大都是具有丰富旅游从业经验的人员,他们没有专业的理论指导。他们所设计的旅游产品,往往能被消费者接受;但是他们的设计有时会走入一种误区:没有考虑到市场的变化和旅游者需求的多样化。许多大中专毕业生加入这一行业,他们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必要的实践锻炼,设计出的旅游产品往往脱离市场,无法为旅游者所接受。旅游产品设计人员应该是既具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消费者所需要的旅游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才能从总体上促进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建议

充分认识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性
首先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行社要充分认识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性。旅游产品设计开发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旅游资源的开发最终体现在旅游产品上,旅游资源优势能否转化为经济优势,与旅游产品开发合理与否密切相关。
第二,稳中有增的客源是旅游企业发展壮大的前提和基础,开发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是吸引游客的主要载体,尤其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外资旅行社进入门槛的降低,旅游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谁能强占市场的核心部分,关键在于旅游产品能否迎合游客的需要,能否打动游客的心。
第三,随着人们对旅游产品需求出现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趋势,旅游产品设计开发要迎合这种趋势的变化而变化,重视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开发出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

注重市场调研
与西方旅行社相比,我国旅行社在产品设计与生产过程中最缺乏的一点就是不进行或不注重市场调研。我国的旅行社推出的旅游产品往往是根据经营者的主观判断,只是一味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其原因在于对旅游产品市场调查重视程度不够。作为旅行社,只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把握市场需求的动态,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旅游产品的设计不是孤立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不能孤立的谈产品设计,而要把它与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相结合。进行市场调研工作有助于分析旅游市场动态,细分市场,进而有的放矢的进行旅游产品设计开发。只有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抓住转瞬即逝的市场契机,设计出的旅游产品才能为广大旅游者所接受。不进行市场调研就开发旅游产品,其结果必然是不被市场接受。

靠特色与内涵树立品牌
我国的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多则几个月,少则几天就能完成,这样随意、不慎重的设计开发过程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往往存在着种种缺陷,产品往往缺乏特色与内涵,容易被模仿,很难树立品牌,产品的生命周期较短。因此,旅行社必须从长远出发,做好自己的市场定位,从深层次挖掘旅游产品的潜力,充分挖掘内涵,突出特色,提高科技含量,使得其他竞争者难以仿冒。与此同时,旅行社还应重视品牌的创立,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1999年兴起的北京胡同文化旅游,以展示北京胡同的文化历史和京城百姓的民俗,受到海外游客的青睐。北京胡同旅游的成功在于这一旅游产品紧紧抓住了文化与民俗的主题,展示了老北京乃至全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加快配套设施建设
旅游产品是由诸多要素组合而成的产品,其中主要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配套设施建设的滞后直接影响旅游产品的质量,目前我国的旅游交通在有些欠发达地区比较落后,可进入性较差,大量时间花费在“行”上,浪费了游客的宝贵时间,游客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旅游产品的其他配套设施也不完善,如酒店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旅游者的需要,季节性供求矛盾突出;旅游景点的开发不合理,参观游览的条件较差,旅游购物场所建设滞后,旅游商品开发不足;娱乐设施安全性令人担忧,旅游者的人身安全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因此,要加强旅游产品配套设施的建设,就要从吃、住、行、游、购、娱六方面着手,来完善旅游产品的整体性,从总体上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只有把旅游产品的配套设施完善好,才能提高旅游产品的整体吸引力,以至提高整个旅游行业的全面发展。

开发新品种以改善旅游产品结构
目前,我国的旅游产品主要以观光旅游为主,其他如度假旅游、商务旅游、休闲旅游、会议旅游等都没有进行深入的开发,对于这些旅游产品,经营者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旅游者需求的多样化,旅游活动的经营者提供的旅游产品必须要能迎合游客的需求。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要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旅游产品,也可以向不同的目标市场提供同一类型的旅游产品,以满足他们在某一方面的共同需求。对于目前的旅游市场所提供的旅游产品,类型单一、结构重复,在市场中主要以价格为手段。
因此,对于目前的市场状况,要开发新的旅游产品,设计出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改变目前以观光游为主的市场状态,开发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以迎合旅游者的多种需求,才能在市场中赢得游客、赢得市场,进而提高旅游活动的整体享受性。只有不断的开发新产品,才能随时满足游客的需求;只有改善旅游产品的结构,才可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要求,才可以在市场中赢得自己的市场份额,不被市场所淘汰。
参考文献:
1.储九志,丁正山著.旅行社管理.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杜江,戴斌著.旅行社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⑶ 民俗旅游开发有那些形式

民俗旅游开发六种形式
通过对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行精选和加工,激发人们前来观赏民俗、了解文化的旅游开发行为可以概括为六种基本模式:
1 集锦荟萃式
指将散布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典型民俗集中于一个主题公园内表现出来,如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和美国佛罗里达州锦绣中华、北京中华民族园集中表现了中国的民族民俗文化,台湾九族文化村集中表现了高山族、格鲁族等分布于台湾附近的九个民族的民俗文化,云南民族文化村集中表现了云南境内的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这一模式的优点是可以让游客用很短的时间、走很少的路程就领略到原本需花很长时间、很长路程才能了解到的民俗文化,其缺点是在复制加工过程中会损失很多原有的民俗文化信息内涵,如果建设态度不够严谨,可能会歪曲民俗文化。
2 复古再现式
它是对现已消失的民俗文化通过信息搜集、整理、建设、再现,让游客了解过去的民俗文化。如美国的“活人博物馆”中,员工作为几百年的抵美“移民”而出现,身着十六、十七世纪美国劳动人民的服饰,向游客表演了用方形的扁担挑水、用原始农具耕作、用独轮车运输等古老的传统习俗以及各种民间舞蹈,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杭州和香港的宋城、无锡的唐城、吴文化公园也属此类。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令时光“倒流”,满足游客原本不能实现的愿望,但也存在着与集锦举苹式共同的缺点。
3 原地浓缩式
一些少数民族村落或民俗文化丰富独特的地区由于时代的发展已在建筑、服饰、风俗等方面有所淡化,不再典型,或者民俗文化的一些重要活动(如节庆、婚嫁)原本在特定的时期才会呈现,令游客不能完全领会当地民俗文化的风韵,故当地政府或投资商在当地觅取合适地段建以当地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园,集中呈现其民俗精华,如海南中部的苗寨和黎塞风情园均属此类,其优点是便利了游客充分了解当地或该民族的民俗文化精髓,其缺点是在真迹旁边造“真迹”,令游客自然形成对比,对有些游客不能构成吸引力。
以上三种形式可以归并为一个大类,即博物馆类,以丰富的民俗文化知识为特征,其员工都是专门的旅游业从业人员。
4 原生自然式
它是在一个民俗文化相对丰富的地域中选择一个最为典型、交通也比较便利的村落对旅游者展开宣传,以村民的自然生活生产和村落的自然型态为旅游内容,除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外几乎没有加工改造,如广东连南三排瑶寨、夏威夷毛利人村落等,其优点是投资很少,让游客有真实感,能自然地与当地居民交流,甚至亲身参与劳作,有很大的活动自由度,缺点是难以将旅游开发带来的利益公平地分配给村民,村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受到干扰后可能产生抵触或不合作,难以保证村民们在接待游客时保持热情、友好、不唯利是图。
5 主题附会式
指将民俗文化主题与某一特定功能的旅游业设施结合起来,形成相得益彰的效果,如苏州名园“网师”传统上仅白天对外开放,让游人欣赏江南园林的造园艺术和文化内涵,夜间不对外开放,但近期网“师园”推出了“古典夜园”活动,利用园内各厅堂分别表现一两段苏州评弹、昆曲等各种类型的地方民俗文化艺术,游客同时可以领略苏州园林在夜景下的意境,很受好评。
6 短期表现式
以上五种模式均为长期存在、旅游者可随时前往欣赏的旅游开发形式。但也有一些特定的民俗文化只存在于很短时间.激发短暂的旅游人流。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出于民族民俗传统的节庆活动,如内蒙古的“那达慕”大会、回族的“古尔邦节”、白族和彝族的“火把节”等,其本意并非为了发展生旅游业,故不会长年存在,但在节庆期间会吸引大量的旅游者;二是流动性的民俗文化表演活动,如贵州组织民间表演队到国外演出松桃苗族花鼓、滩堂戏、下火海等,展现了民间文化港捷的艺术风采,每到一处也吸引了不少外国民众远途而来欣赏(这本身即是旅游行为),进而吸引游客前往贵州旅游。

⑷ 怎样打造旅游文化品牌

第一步,整合品牌文化资源
第二步,建立品牌价值体系
第三步,是建立品牌文化体系
第四步,建立品牌文化管理体系
第五步,方案的实施
第六步,审查考核
第七步,品牌文化的优化

⑸ 如何整理和开发民俗旅游项目

cnki上有

⑹ 能告诉我如何塑造旅游品牌

品牌塑造

1、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是我们塑造一个旅游品牌的第一个步骤,方法是通过对客源地市场状况、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资源状况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和提炼,为品牌定位做准备。

2.定位

品牌定位是塑造品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难点所在,在市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使用定位方法提炼出特定旅游目的地的主题定位。

主要的定位方法有如下几种:

1) 比附定位法:

比附定位是一种“借光”定位方法。它借用著名景区的市场影响来突出、抬高自己,比如把三亚誉为“东方夏威夷”,把小浪底水库誉为“北方的千岛湖”。

2)心理逆向定位

心理逆向定位是打破消费者一般思维模式,以相反的内容和形式标新立异地塑造市场形象。例如河南林州市林滤山风景区以“暑天山上看冰堆,冬天峡谷观桃花”的奇特景观征服市场。

3)狭缝市场定位

狭缝市场定位是旅游景区(点)不具有明显的特色优势,而利用被其他旅游景区(点)遗忘的旅游市场角落来塑造自己旅游产品的市场形象。比如我们在《德阳市2004-2007年营销策划方案》将原有四川娱乐城改造为童话乐园,就是将市场定位在儿童市场,并以独特的童话主题公园的形式推出市场。

4)变换市场定位

变换市场定位是一种不确定定位方法。它主要针对那些已经变化的旅游市场或者根本就是一个易变的市场而言的。市场发生变化,景区(点)的特色定位就要随之改变。

5)差异、共生定位法-柳州案例分析:山水桂林,风情柳州

由于桂林与柳州区位紧邻,因此,柳州旅游的主题定位就必须和桂林的山水主题定位有不同特色的区别和互补互动。

柳州与广西龙头旅游品牌的桂林毗邻,同属桂北旅游经济区,桂北旅游开发的主副两中心"即以桂林市为中心,以柳州市为副中心;桂林旅游以山水甲天下,柳州旅游则以风情而卓越,两者可突出各自旅游特色,形成各自区域旅游环线,又优势互补,相连成网,如此方能共同构筑起桂北旅游的大系统。

桂林和柳州旅游资源的核心竞争力差异明显,桂林旅游的独特资源是自然山水,桂林是中国美丽山水的代名词,漓江,阳朔引起的是感悟自然山水,闲适心情的心理诉求,给游客以视觉感观和心灵沉静的满足。而柳州则相反,她必须紧紧依托自身的不同于桂林的资源要素特点来做文章。这就必然要强调风情这个关键的主题,立足风情这个基本点。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柳州旅游最独特的资源是风情,其中,全面生动的四民族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及浓郁的民俗风情独树一枝:三江侗族建筑艺术(知名品牌程阳风雨桥、芭团风雨桥、马胖鼓楼)、大歌(多声部合唱艺术)、节庆民俗及侗寨美丽并且具有新鲜原生形态的独特魅力;金秀圣塘山万亩变色杜鹃美景(大瑶山)与世界知名的瑶族风情,融水元宝山美景(大苗山)与原生态苗寨风情,贝江水景及勾滩苗寨风情基础,刘三姐传歌成仙的动人传说与壮族对歌,都是别具魅力的民族风情,比周边地区有较强的竞争力,更是桂林的民族风情所不能比拟的。
柳州的城市更具人文内涵,先进的的现代工业,悠远深厚的古人类文化,独特的壶形城市线条,鲜活的市民歌艺文化,典雅的赏石文化,奇特的棺材文化层层叠加,纷繁交错,形成龙城独特的城市风情,游客在柳州可尽享桂林所不能完全提供的人文互动的心智体验。这些都从根本上决定了柳州将以其更侧重于人文要素和现代要素整合来和桂林形成互补和竞争。其竞争力的形成是显而易见的。而这种互补性的竞争即有利于两个城市的同步发展,也是柳州市旅游发展的必然过程。

鉴于桂林旅游品牌的强势影响,柳州开拓旅游市场必须依托于桂林,与桂林共生营销,捆绑销售。只有借助桂林山水品牌,把不利的紧邻地域条件变为可依靠和利用的朋友关系,通过知名品牌带动,才可能尽快的增加柳州旅游的知名度,提升柳州风情旅游品牌形象。

据此,柳州则充分发挥自己的风情优势,以风情感受为体验之源,改善心身融入为基本诉求点,构建以风情为核心,以互动体验为主导的复合产品体系,促进柳州发展成为体验性与人文性的互动休闲旅游目的地。通过深度挖掘独特卖点,同时有目的的打造这些独特卖点产品,实现与桂林旅游的差异定位,柳州才能与桂林优势互补,良性竞争,在桂北旅游大系统中相连成网,共生共荣。

3.产品的提升和打造与城市风貌打造

3.1 产品的提升和打造

完成对品牌进行定位后,对原有产品进行提升和打造同样是品牌塑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以我公司策划的《德阳市旅游2004-2007年整合营销策划方案》为例,在对德阳市场环境和资源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阳刚休闲之都”的城市核心区主题定位,围绕这一定位我们对原有的石刻艺术公园进行了注入式的产品打造,加入了人体雕塑、涂鸦墙、街头视觉艺术、街舞等互动式、体验式的艺术表演形式以满足年轻游客追求前卫时尚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针对儿童市场推出了童话乐园的创意,利用四川娱乐城原有的欧式建筑打造一个以童话故事为主题背景的儿童娱乐城,极大的提高了产品对少年儿童游客的吸引力。以上仅是策划文本中6个产品提升计划中的两个,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通过一系列这样的产品提升丰富了品牌内涵,既解决了策划前各景点无主题的问题又以产品的形式提高了品牌的吸引力。

3.2 城市风貌(景观)的打造

围绕旅游目的地的定位对城市风貌进行打造同样是品牌塑造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城市风貌的打造就像一个舞台背景和氛围的制造,贴合主题定位的城市风貌打造将更好的烘托我们所塑造的主题。以我们公司策划的江西景德镇项目为例,主题定位:“千年瓷都 中华雄镇”,围绕此主题我们策划了在城市风貌改造上进行了城市瓷化装饰工程:用100座雕塑瓷作品装饰城市,加强城市陶瓷雕塑的数量和质量,使之系列化、规范化,将艺术性、趣味性、故事性相结合,成为真正的城市风景线。从街道“+”字路口开始,逐步向道路两侧延伸,直至公园、社区。每一条街一个主题,每一组雕塑一个故事。通过磁化工程对城市风貌的打造凸现了“千年瓷都 中华雄镇”的主题定位。

⑺ 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如何创新

□马勇 孙兴美 随着大众旅游和全民休闲的兴起,文化旅游受到国民的追捧和喜爱,也因此对文化旅游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文化旅游产品发展模式显然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和适应市场竞争。为此,笔者认为,我国文化旅游产品的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首先,挖掘文化内涵,塑造主题产品。文化内涵是主题产品的核心,也是整个文化旅游产品体系的精髓。抓住文化内涵,是塑造主题产品的关键。 对于遗产遗迹类的文化产品而言,主题产品往往是遗留下来的静态遗迹,它们的塑造关键要挖掘文化的深厚性与历史的连续性,并伴以或战争或浪漫的古代故事、诗词,增添文化的灵性。 对于民俗类的文化产品而言,当地的生活习俗和现存的生活状态是主题产品的根本内涵。笔者认为,这类文化产品需要无为而治,善意的改善或包装都可能使原本的文化内涵扭曲变形,画蛇而添足。 对于创意文化产品而言,往往没有一定的实物资源依托,其主题产品的文化内涵就是一个思维概念或是某一理念,内涵如何外化到产品上,常常需要辅以创意者的创作时期和创作背景来帮助游客理解,。 其次,推陈出新,打造支撑产品。鉴于主题产品往往偏于展示文化的核心,给人以静态的品味和思索。在此基础上,体验经济时代下体现体验性、参与性、娱乐性的支撑产品亦不可缺少。 主题公园和演艺产品是目前最为突出的支撑产品。“主题文化+专项活动”的支撑模式为大多数游客所接受和喜爱,华侨城的欢乐谷便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欢乐谷竭力打造“繁华都市开心地”,让游客在各种或刺激或冒险或轻松的活动中彻底放松身心。 演艺产品中的“印象系列”的成功也为业内所赏识,“创意+资源整合”的模式在充分整合了各种自然山水、民族风情、创意思想的前提下,促成了单个旅游资源的功能提升,将文化内涵通过此种创意外化。与传统有限空间的剧院演出相比,印象系列以自然造化为实景舞台,将各种旅游要素整合在一起,借助音响、灯光、舞美等现代高科技的应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集聚民族性、艺术性、震撼性于一体,成功地将主题文化展现在世人面前。 再次,多点立足,打造辅助产品。辅助产品是文化旅游产品的多元映射,为主题产品和文化内涵的显现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氛围渲染,主要有旅游节庆系列、特色餐饮系列、旅游纪念品系列、旅游标识解说系列等。 旅游节庆是集聚能力较强的一种产品,能吸引和带动多方参与,同时兼具营销作用。华侨城欢乐谷除成功在园区内提供多种愉悦身心的娱乐产品外,还成功创立并推广国际滑稽节、时尚文化节、玛雅狂欢节、国际魔术节、国际流行音乐节等全年五大节庆,将“时尚文化”与“本土文化”有机结合,更充分地拓展了市场。 特色餐饮也是不可忽视的。武汉归元寺旁边的云集斋素菜馆,就在游客感受归元寺佛教文化的神圣精深之后感受另一种轻松愉快的佛文化,其餐品从形色味来看,极似荤菜,却都为豆制品所为。旅游标识解说系列并不局限于景区内部,所处城市的大环境的独特标识更能出人意料,湖北省大冶县在此方面就有所创造,由于大冶盛产铁矿,其火车站及一些城市公共设施中,就融入了很多铁元素,展现了其独特的旅游魅力。 最后,网状铺设,发展关联产品。文化旅游产品需要多角度、全方位、网状式的铺设延伸,包括书籍、游戏、玩具、服饰、影视等关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游戏和影视是目前最为突出的关联产品,书籍、玩具、服饰等还有待近一步开拓。如由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管理局与成都华域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成都欢乐天府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合资研发的《青城》网络游戏以青城山—都江堰为背景,游戏力图将现实的景区场景在游戏中真实再现,让众多玩家在游戏中领略到青城山—都江堰美丽的风景,开创出新的产品领域。影视是出现较早的一种产品,但往往最初并非为某一景区或地区的产品,而是在无意中成为一种独特的影视旅游产品,如《卧虎藏龙》、《山楂树之恋》等很多成功的影视作品。随着微电影的热潮,地方旅游的微电影作品成为新的文化旅游作品。四川旅游微电影系列《爱,在四川》在网络上的热播就是最好的证明。

⑻ 地方特色民俗如何打造旅游产品

中山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尤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涌现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物,这些名人和他们的精神一起,已经成为现代中山重要的城市名片。我市旅游界人士表示,中山旅游业要创新发展,应该深入发掘名人文化内涵,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萧润君是孙中山历史文化的资深研究者,作为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馆长,他认为,名人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名人文化是城市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利用好名人文化资源,是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重要举措:“我们中山没有名山大川,但是中山有名人,中山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批名人,它是中山旅游的一个亮点,它是我们中山的一个重要人文资源。那么我们保护好这些资源,有效地利用好这些资源,来打造我们的旅游品牌。”他表示,在博鳌亚洲论坛2005国际文化产业会议在我市召开的环境下,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利用市场机制来激活中山的名人文化资源,大力宣传中山名人,开发名人产品,延伸文化产业链条,使名人文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 作为中山开发人文景观的成功典范,詹园的成功也为我们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詹园主人黄远新说,从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角度来看,选择一种传统文化作为立足点正是詹园的成功之举:“一个旅游景点一定要有文化内涵,同文化层次相配合,让这个景点有文化,才有生命力。” 目前,我市正充分利用“中山”这一品牌,一体化规划建设“翠亨名人文化村”等景点,力争形成集岭南文化、名人文化、华侨文化、民俗文化相互融合的多元文化体系,从而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并富于历史文化内涵的文化旅游品牌。

⑼ 如何有效开发民族旅游产品

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同时又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是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势,旅游业发展越来越依靠文化支撑,文化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灵魂。各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了特色鲜明、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充分发挥民族文化优势,促进民族旅游产品开发,对于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安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居住着布依、苗、仡佬、回、彝等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各民族创造了悠久深厚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其建筑文化、饮食文化、节日文化、服饰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呈现立体发展互为促进的态势,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焕发出悠久的迷人情感和动人的永久魅力。

(一)加大对民族神秘文化的挖掘,使民族旅游产品具有神秘色彩

安顺民族地区很早就有古人类居住,生活在这片辽阔的高原,民族地区留存着许多神秘的文化遗址。这里有几十万年前生活在平坝飞虎山的古人类遗址,有点燃了亚洲文明之灯的安顺普定穿洞人。有千古之迷的红岩天书、朴朔迷离的马马崖壁画、江广百余步的牂牁江、与汉王朝比高低的古夜郎。以及诸葛亮南征时的五尺道、孟获屯、孔明塘、关索岭等等,都在安顺民族地区留下了许多遗迹。在开发民族旅游产品时,赋予神秘的文化色彩,将使民族旅游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二)加强对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使民族旅游产品具有诗情画意

在民族地区流传着许多神话、传说、故事、歌谣等民间文学,《蝴蝶姑娘》、《兄妹结婚》、《吃新节的来历》、《蚩尤的传说》、《射太阳》等,这些民间文学口耳相传、世世代代源远流长,在人们的心里形成了共同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民族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遵循共同的审美标准,完美地表现共同的审美统一,使民族旅游产品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大力弘扬民族风俗习惯,使民族旅游产品具有地方特色

民族地区节日绚丽多彩,建筑美观大方,饮食独特丰富,婚恋热闹非凡,丧葬古朴典雅。总的来说,民族风俗习惯具有地方特色,在开发民族旅游产品时,要跟民族风俗习惯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便当酒、刺藜酒、糯米酒的酿造技艺,狗肉、牛肉、羊肉的烹饪方法,糍粑、达尔粑、五色花米饭的制作等,充分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旅游产品,让许多多姿多彩的民族风俗习惯继承发扬,使民族旅游产品大放异彩。

(四)创新民族民间工艺,使民族旅游产品具有时代气息

民族地区气候温和,雨热同季风雨共节,适合各种动植物的生长繁衍,山上林木苍翠鸟语花香,河里溪水长流鱼鸭成群。各民族多依山傍水聚族而居,流传着蜡染、刺绣、织锦、傩雕、乐器、竹编等许多民间工艺,这是人们取之于自然而美化自然又实用的民间工艺品,世世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在开发民族旅游产品时,要充分发挥民间工艺创新的能力,在吸收各种民间技艺的同时赋予其时代特征,使民族旅游产品具有时代气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五)注重对民族历史人物的宣传,使民族旅游产品具有人文精神

各民族是勤劳善良勇敢顽强热情好客的民族,历史上出现了许多风云人物,创造出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王襄仙、蒙阿莎、杨鲁、甲金、陆瑞光等等,先后在民族地区拍摄反映了各民族反抗压迫争取自由顽强拼搏的电影、电视等,如《山寨火种》、《六马兄妹》等。加大对民族历史人物的宣传力度,使民族旅游产品同民族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开发利用。

二、安顺民族旅游产品发展现状

安顺民族旅游产品的开发,目前处于逐步发展阶段,民族旅游产品的生产总量小,民族旅游产品开发程度较低,单户生产规模偏小,多数产品的品种单一、档次较低。在全市的旅游业产值中,民族旅游产品的产值,所占比重较小。主要有竹木类、泥石类、染织类、刺绣类、银器类、食品类、服饰类等。

(一)现代化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食品生产企业,如牛来香、百花串、波波糖等,这些企业具有民族旅游产品的开发、生产、营销能力的企业和公司,进行批量现代生产。

(二)家庭手工作坊。主要集中在蜡染、木雕、石雕等企业,此类企业具有一定的民族旅游产品开发、生产、营销能力,产品产量规模较小,技术含量较低。

(三)个体生产经营户。主要是部分能工巧匠组织小规模生产的民族旅游产品,主要是民族旅游工艺品,如银饰、刺绣、织棉等产品,产品较为单一,形不成规模批量生产。

(四)公司加农户经营。主要依托公司统一设计,分散到农户进行加工后,再由公司收集统一销售的民族旅游产品,主要是壁挂、装饰画、民族娃等。

(五)分散户生产。主要是民间具有传统工艺制作能力的能工巧匠生产的民族旅游产品,进行不定期未定点分散销售的个体,主要是传统民族服饰等。

三、安顺民族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

民族旅游产品的开发,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但民族旅游产品的开发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民族旅游产品的开发缺乏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民族旅游产品的生产多是作坊式的家庭企业,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规模较小、基础薄弱,各自为阵,随意性大,致使产品难成体系,生产难以形成规模,企业难以发展壮大。

(二)市场不规范,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大。由于民族旅游产品市场不规范,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大,企业研发的新品被逐利者仿制,扰乱了生产秩序和销售市场,导致生产无序,新产品出不来,老产品积压。

(三)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不高,生产力水平低。由于民族旅游产品生产企业皆属小作坊式的家庭企业,资金不足,自我改造能力不强,很难购进高科技的现代机械设备,传统工艺生产,科技含量较低,很多产品多靠手工完成,质量产量都很难提高。

(四)价格无序竞争,市场运作缺乏规范化。由于民族旅游产品价格不规范,如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市场店面价格相差较大,让游购者买得不踏实,想买又怕买,左选右择,最后干脆放弃购买,造成产品滞销,旅游产品市场不活跃。

(五)宣传力度不够,地方特色未能充分显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地方民族旅游特色产品的宣传方面显得较弱,对产品的宣传包装,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显乏力。

四、对开发民族旅游产品的几点建议

为了发展壮大旅游业,必须大力开发民族旅游产品。对民族旅游产品的开发提出以下建议。

(一)制定发展规划,搞好指导和引导,促进民族旅游产品的发展。政府职能部门,对民族旅游产品的研制开发,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发展规划,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对该优先发展的给予优先扶持,做到循序渐进,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政府要引导开发民族旅游产品市场,到外地推介旅游资源的同时也要宣传民族旅游产品,把开发本地市场与外地市场结合起来。

(二)切实保护知识产权,规范生产经营秩序,促进发展。针对民族旅游产品的生产,要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建立企业质量标准,对未经许可仿制产销知识产权保护的商品、产品、作品,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的查处力度,最大限度地保护激励产权人的生产和研发积极性。规范依法经营行为,促进和谐发展。

(三)建立市场激励和政府引导鼓励的激励机制。增加民族旅游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生产创新能力。规范民族旅游产品市场价格,限制不合理的经营行为,营造公平的市场秩序。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不同行业同类产品价格的监管,保证旅游产品货真价实,积极营造一种和谐合理市场环境和规范的经营行为。

(四)进一步加大对民族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宣传舆论部门要主动为企业服务,认真设计宣传方式和手段,更好地推介民族旅游产品。有关职能部门和企业要采取多种方法,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民族旅游特色产品,制作宣传民族旅游产品的多形式宣传介体,在各种媒体上宣传,努力把民族旅游产品推向全国、推向国外。

(五)明确重点,择优扶持。对民族旅游产品的开发,应选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市场欢迎的产品为重点、鼓励其优先发展,择优扶持,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创建民族旅游产品交易市场,规范市场准入制度。建立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政府部门要配合行业协会,帮助行业整合,向产业化、规模化又好又快方向发展。

⑽ 如何发展民俗旅游

1、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民俗即民间风俗习惯,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居住、节日、民间歌舞、游戏竞技等各方面的民俗风情。旅游学的理论一般把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其中,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人文旅游资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婚丧嫁娶、待客礼仪、节庆游乐、民族工艺、建筑形式等等,都各有特色,形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景观。这些民俗文化现象,以其丰富的内容、浓厚的地方色彩、鲜明的民族特点,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构成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丰厚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目前,无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民俗旅游均已蓬勃发展:北美的“活人博物馆”通过仿照当年格式建造的房屋、棚圈、碉堡、果园组成的“移民村”,再现了几百年前欧洲抵美移民的生活、劳动和风俗习惯;科特迪瓦利用其独特精巧的人造面具表现其传统文化,还举办了全国舞蹈节;突尼斯根据西方游客喜欢猎奇的心理,利用本国土著居民的村落古迹、山洞住宅、民族服饰和车马游玩等民俗文化来发展旅游业,已成为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的旅游大国。在国内,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汇集了全国几十个民族的灿烂文化,昆明云南民族村也展示了云南25个少数民族的风俗,在广东,岭南文化、客家文化和连南瑶族风情的旅游开发也是目前的关注热点。因此,对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进行研究已成为当今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2、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求

2.1 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

我国各种民间建筑、民间服饰、民间工艺品,都自然流露着纯真质朴之美,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民俗旅游的开展,为旅游者提供了体验民俗审美文化的良好机会,常使旅游者获得终身难忘的审美感受。

2.2 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娱乐需求

我国各地许多的民俗活动,如蒙族的那达慕大会、壮族三月三歌会、苗族的花山节、芦笙舞等等,都带有浓厚的娱乐性质。在旅游活动中,开展这些各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可以很好地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求娱、求乐的心理需求。

2.3 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

民俗作为一种传承文化代代相传,保持着社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维系着成员的民族情感。通过参与、体验民俗旅游活动,对于国内游客来说,可以深入了解伟大祖国不同的民族、地区所呈现出来的特色各异的民俗风情,感受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风貌,在游览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海外华人来说,通过体会祖先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对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形成更紧密的情感联系。

因此,民俗文化融入旅游文化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旅游者旅游愿望的需要。在我国的旅游资源开发中,自然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得较早,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则尚处于起步阶段。尽力发掘、保护和开发宝贵的民俗文化资源,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3、国内外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六种模式

通过对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行精选和加工,激发人们前来观赏民俗、了解文化的旅游开发行为可以概括为六种基本模式:

3.1 集锦荟萃式

指将散布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典型民俗集中于一个主题公园内表现出来,如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和美国佛罗里达州锦绣中华、北京中华民族园集中表现了中国的民族民俗文化,台湾九族文化村集中表现了高山族、格鲁族等分布于台湾附近的九个民族的民俗文化,云南民族文化村集中表现了云南境内的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这一模式的优点是可以让游客用很短的时间、走很少的路程就领略到原本需花很长时间、很长路程才能了解到的民俗文化,其缺点是在复制加工过程中会损失很多原有的民俗文化信息内涵,如果建设态度不够严谨,可能会歪曲民俗文化。

3.2 复古再现式

它是对现已消失的民俗文化通过信息搜集、整理、建设、再现,让游客了解过去的民俗文化。如美国的“活人博物馆”中,员工作为几百年的抵美“移民”而出现,身着十六、十七世纪美国劳动人民的服饰,向游客表演了用方形的扁担挑水、用原始农具耕作、用独轮车运输等古老的传统习俗以及各种民间舞蹈,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杭州和香港的宋城、无锡的唐城、吴文化公园也属此类。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令时光“倒流”,满足游客原本不能实现的愿望,但也存在着与集锦举苹式共同的缺点。

3.3 原地浓缩式

一些少数民族村落或民俗文化丰富独特的地区由于时代的发展已在建筑、服饰、风俗等方面有所淡化,不再典型,或者民俗文化的一些重要活动(如节庆、婚嫁)原本在特定的时期才会呈现,令游客不能完全领会当地民俗文化的风韵,故当地政府或投资商在当地觅取合适地段建以当地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园,集中呈现其民俗精华,如海南中部的苗寨和黎塞风情园均属此类,其优点是便利了游客充分了解当地或该民族的民俗文化精髓,其缺点是在真迹旁边造“真迹”,令游客自然形成对比,对有些游客不能构成吸引力。

以上三种形式可以归并为一个大类,即博物馆类,以丰富的民俗文化知识为特征,其员工都是专门的旅游业从业人员。

3.4 原生自然式

它是在一个民俗文化相对丰富的地域中选择一个最为典型、交通也比较便利的村落对旅游者展开宣传,以村民的自然生活生产和村落的自然型态为旅游内容,除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外几乎没有加工改造,如广东连南三排瑶寨、夏威夷毛利人村落等,其优点是投资很少,让游客有真实感,能自然地与当地居民交流,甚至亲身参与劳作,有很大的活动自由度,缺点是难以将旅游开发带来的利益公平地分配给村民,村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受到干扰后可能产生抵触或不合作,难以保证村民们在接待游客时保持热情、友好、不唯利是图。

3.5 主题附会式

指将民俗文化主题与某一特定功能的旅游业设施结合起来,形成相得益彰的效果,如苏州名园“网师”传统上仅白天对外开放,让游人欣赏江南园林的造园艺术和文化内涵,夜间不对外开放,但近期网“师园”推出了“古典夜园”活动,利用园内各厅堂分别表现一两段苏州评弹、昆曲等各种类型的地方民俗文化艺术,游客同时可以领略苏州园林在夜景下的意境,很受好评。

3.6 短期表现式

以上五种模式均为长期存在、旅游者可随时前往欣赏的旅游开发形式。但也有一些特定的民俗文化只存在于很短时间.激发短暂的旅游人流。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出于民族民俗传统的节庆活动,如内蒙古的“那达慕”大会、回族的“古尔邦节”、白族和彝族的“火把节”等,其本意并非为了发展生旅游业,故不会长年存在,但在节庆期间会吸引大量的旅游者;二是流动性的民俗文化表演活动,如贵州组织民间表演队到国外演出松桃苗族花鼓、滩堂戏、下火海等,展现了民间文化港捷的艺术风采,每到一处也吸引了不少外国民众远途而来欣赏(这本身即是旅游行为),进而吸引游客前往贵州旅游。

4、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两大原则

4.1 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文化保存原则

旅游开发一方面本身存在着扭曲地反映文化与真实地反映文化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它必将干扰民俗文化原有秩序和发展过程,使落后地区受到旅游者外来文化的冲击。当地居民思想行为的混乱和盲目仿效追随将淡化原有文化的特征,进而在长远角度上破坏了旅游资源特征。

这种现象目前有不少少数民族地区业已出现,一些民俗旅游村落除了歌舞表演外,日常生活已面目全非,与外界趋同,旅游者求异求知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旅游点的市场吸引力日趋下降。我们固然要看到,没有一成不变的民俗文化,联合国把横断山区的一个小村落划定为世界民族人文保护区的做法毕竟不可能推广到各地,也很难保证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我们在旅游开发工作中所应当做的,一方面是尽量真实地反映民俗文化,对于不同时期的民俗尽量予以时间说明;另一方面是向当地居民宣传教育,除了极少数野蛮的、愚昧无知的民治行为外,民俗文化是没有优劣高下之分的,都是世界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同时更应保护自己的文化传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失却自己的民俗文化特色,也就基本失去了旅游生命力,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2 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原则

低效益甚至负效益的旅游开发是不可取的投资行为,对于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而言,其经济效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饮食、住宿、购物、交通、就业、招商引资等带动地区经济,二是项目自身的经济效益。前者一般只有程度上的差别,后者则是决策关键。深圳民俗文化村和云南民族村投资均在1亿元左右,开业时间相近(均在l991年底),199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6亿元和630万元,199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亿元和691万元,前者很快收回投资,后者则连投资的利息都难以偿还。除了经营管理原因之外,区位是关键,前者处于口岸城市,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众多,且项目内容与现代化城市形成鲜明反差;昆明人口流量小,民族村项目地处少数民族实际分布区,具有原地浓缩式开发模式的弊端,对当地居民吸引力不大,也损失了一部分追求真实感和亲身体会、身临其境的外地游客。因此,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应慎选区位,尽量依托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规模都比较大的城市,且具体位置与依托城市之间不宜超过1小时车程,与主要客源区尽量在一日游可及的范围之内且交通便利。如距离偏远,应尽量与其他较具吸引力的景点组合成二日游旅游线路。在投资规模上宜尽量予以控制。

5、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内容选择

民俗文化是以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主体的民族民间的物质上、精神上和制度上的传统,它包括生产与生活习俗、游艺竞技习俗、岁时岁日习俗、礼仪制度习俗、社会组织习俗、民间文学艺术等,其内容相当庞杂丰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对内容进行精选。精选的原则是什么?是旅游吸引力。吸引力又主要决定于当地与游客产生地之间的文化差异,当地民俗文化越有特色,差异越大,越有吸引力,所以,在内容精选时应精选其具有特色的部分。

6、结论

民俗文化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因此民俗旅游也就显得丰富多彩。民俗旅游的开发虽然有一定的模式,但因其自身的特征,它的内容选择和开发都应讲究一定的原则,那就是坚持民俗的独特性,只有保持各民俗旅游的独特性,所开发的民俗资源才是可游的,其旅游发展才是可持续的!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