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湖北大学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研究院

湖北大学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研究院

发布时间: 2021-03-02 23:26:37

①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管理机构

鄂西圈有健全的战略组织机构保障。成立了湖北省推进鄂西生态文化回旅游圈建设领导小组,答省政府主要领导兼任领导小组组长。下设办公室(简称鄂西圈办),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省政府办公厅一位副秘书长,以及省发改委、文化厅、旅游局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并设一位专职副主任。鄂西圈办机构编制和人员已于2009年9月中旬全部到位,不增加行政编制,从省政府研究室和省发改委调配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内部设有综合处、协调处、督办处。同时,鄂西圈各地也都相应地陆续完善管理机构。
此外,作为省政府授权经营的投融资平台——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在湖北省国资委的管理下,也建立了完善的企业治理机构。2010年12月30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与湖北大学签订共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研究院合作协议,正式建设湖北省首个专门服务鄂西圈发展的高端学术机构。
以下为公司管理框架图:

②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情况

(2011年8月8日)
加快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是湖北省委、省政府“两圈一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年多来,通过启动实施以交通圈、生态圈、文化旅游圈为主体的十二大工程,通过十大旅游区的策划规划,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引导加强市场主体培育等,鄂西圈建设在实现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作用更加明显。
1、圈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总量加快扩大。自实施鄂西圈战略,“十一五”后两年,圈域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15.08%,高于前三年平均增速2.8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2009年圈域生产总值4980.44亿元,同比增长14.4%;2010年,圈域生产总值6154.63亿元,同比增长15.7%,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9%,比2008年高出1.1个百分点;2011年上半年,圈域生产总值3453.06亿元,同比增长14.8%。
2、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后劲足,优化升级快。2010年旅游人数达到8108.7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82.22亿元,分别增长38.82%和42.34%。2011年上半年鄂西圈旅游人数为5033.5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316.67亿元,分别增长20%和25%以上。2011年“五一”假期,鄂西圈“一江两山”核心板块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比2009年同期大幅度增长。宜昌市主要景区共接待游客58.67万人次,与2009年同期相比增长22.8%,旅游总收入达1.75亿元,同比增长21.2%。2009年全省新增的3个国家5A级景区即宜昌市三峡人家风景区、十堰武当山风景区、恩施州神农溪纤夫文化旅游区,加上原授的三峡大坝旅游区,全部在鄂西圈内,至此圈内共有4个国家5A级景区,“一江两山”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品牌,恩施山水风情势头强劲。由我省牵头申报的“中国端午节”成为我省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屈原故里端午节暨海峡屈原文化论坛、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世界传统武术节、诸葛亮文化节等一系列有影响的节会活动成功举办,《夷水丽川》、《盛世峡江》、《洪湖赤卫队》、《山楂树之恋》等文艺作品深受群众喜爱,鄂西圈文化与旅游加速融合,发展后势喜人。
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通达性进一步改善。鄂西圈已经形成12万多公里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不含空中航线、城市道路),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741公里;货物周转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达到890.35亿吨公里和332.53亿人公里。此外,铁路、水运和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建设。圈域内先后建成随岳北、沪蓉西、随岳南、武汉至荆门高速、荆岳桥、三峡翻坝高速、麻竹高速大随段等高速公路共计380.3公里。正在加快建设的高速公路里程达1434公里,包括恩施到来凤,恩施到黔江、宜昌到巴东、谷城至竹溪、十堰至陕西白河高速公路。圈域内港航建设也顺利推进,2010年就有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宜昌云池港区一期工程、荆州港盐卡(二期)多用码头工程、宜昌石牌旅游码头工程等28个港航在建项目,清江画廊旅游码头、香溪河昭君码头、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当年已正式建成投入运营。同时,2010年2月启动恩施机场二期扩建项目,宜昌三峡机场、襄阳机场等改扩建,神农架机场新建等工程,十堰市武当山机场前期工作,将为打造鄂西圈立体交通、加快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4、环“一江两山”交通沿线生态景观工程建设成效明显。生态景观工程一、二期累计完成投资46027万元,改造特色民居8300多户,造景植树1001.2万株,设置旅游交通标识标牌近500块,开工建设28个旅游节点,其中已建成神农驿站、萧氏茗茶品游中心、观音堂旅游服务点等3个,野人谷等服务点有望2011年年底前高标准建成,打造宜昌山楂树及襄阳牡丹花两个特色文化景观带,特别是省交通厅投资7790万元的汉十、汉宜两条高速公路沿线道路边坡绿化、服务区和站所改造等项目,已完成投资2764万元,取得显著成效。宜昌市夷陵区还为村庄环境整治配置了环卫人员。景观工程建设为打造环“一江两山”风景廊道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新增荆襄、沪蓉西段高速公路沿线旅游标识标牌及亮点工程打造。恩施州、远安、长阳、竹山等地还整合政策性资金改造特色民居数千户。
5、十大旅游区策划规划取得阶段性成果。按照省领导批示,省鄂西圈办从去2009年下半年开始筹备鄂西圈十大旅游区策划规划工作。为确保十大旅游区规划的质量和效果,将十大旅游区规划分作概念策划、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规划三个阶段进行分步推进。规划编制评审完毕,总规及控规工作已全面启动。各中标单位争气互比,力争做出高水平、高质量、可实现、能落地的十个好规划,严格鄂西圈生态环境保护与文化保护,力争策划规划一批精品项目,在鄂西圈创品牌和声誉,为鄂西圈“十二五”起步打下坚实的基础贡献聪明才智。

③ 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的旅游企业

湖北首家旅游企业试水发债获批,并将于2013年发行、上市流通。2012年9月13日,国家发改委以发改财金〔2012〕2919号文批复,核准鄂西圈投资公司发行2012年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公司债券(简称12鄂西圈投债)。12鄂西圈投债将以信用方式发行,额度8亿元,期限7年,采用固定利率形式,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我省清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开发,着力打造中国大清江国际旅游品牌,助推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
12鄂西圈投债的获批,是鄂西圈投资有限公司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省直各有关部门和相关中介机构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两圈一带发展战略,切实履行投资、融资、资本营运三大职能的重大成果。它标志着公司已发展成为产业特色鲜明、运转规范有序、核心竞争力较强的市场主体;是公司继参股宜昌交运上市公司后,在打通直接融资渠道、充分发挥投融资平台功能方面又成功迈出的一大步;它将有效优化公司债务结构,切实保障我省清江流域重点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并有利于公司借力资本市场,继续发挥融资功能,助推鄂西圈经济社会发展。
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做好12鄂西圈投债的发行和上市流通工作,并启动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债务性融资工具的发行申报工作,并开展集合债、私募债、产业投资基金等创新融资工具的研究。公司将继续作为振兴湖北旅游经济的引擎,为鄂西圈乃至全省经济跨越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④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介绍

2008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在着力开展国家批准的“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同时,运用后现代理念,激活鄂西地区丰富的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破解交通、体制、机制等瓶颈障碍,协调组织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使其成为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以推进鄂西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这既是湖北从长远谋划区域统筹协调,创造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也是湖北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项重大举措。

⑤ 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的战略规划

实施“两圈一带”战略
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决策,组建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公司(以下简称鄂西圈投资公司)是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举措。公司成立以来,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总体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为依据,以旅游产业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以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文化产业为重点,以投资、融资、资本营运为基本业务,推动基础性、带动性、示范性、可经营性的重大项目建设,促进鄂西地区加快发展。
一、基本思路
“十二五”时期,公司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实现由起步期向快速发展阶段的转变,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整合资源,由景点开发向景区开发转变,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培育品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目的地,培育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品牌;资本运作,培育优质资产,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本营运水平;拓展空间,积极向文化产业、循环经济等领域延伸,向“两圈互动”及更广空间推进。努力成为功能完备的投融资平台,为促进鄂西地区加快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逐步发展成为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较强的大型企业集团。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全面实现“双五百亿、双上市”的目标,即,五年累计项目投资总额达到五百亿(其中公司投资达到百亿),5年累计融资规模过五百亿;培育一家上市公司,控股一家上市公司。努力发展成为平台功能完备、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较强的大型企业集团,为支撑鄂西圈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经过5年的发展,到2015年末,资产总额达到200亿元,主营业务实现利润2亿元,主营业务净资产收益率达到旅游企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
经过5年的奋斗,努力实现“7个十”发展目标:
(一)建成十个旅游目的地。加强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努力建成十个各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即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武当山问道养生旅游目的地、大九湖高山湿地旅游目的地、恩施土苗风情旅游目的地、清江画廊旅游目的地、洪湖亲水旅游目的地、漳河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古隆中三国文化旅游目的地、九宫山度假旅游目的地、九峰都市公园旅游目的地。
(二)打造十个高等级景区。发挥省级投融资平台的作用,多渠道支持景区开发提档升级,努力将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神农架自然生态旅游区、屈原故里-高峡平湖旅游区、恩施大峡谷旅游区、清江画廊旅游区、柴埠溪大峡谷旅游区、九宫山风景名胜区、洪湖湿地生态旅游区、古隆中风景名胜区培育成国家5A级景区,将大洪山、腾龙洞、漳河等景区打造成国家4A级景区。
(三)策划十条精品旅游线路。重视旅游景区的整合营销策划工作,打造十条独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建设“湖北旅游在线”电子商务平台,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塑造鄂西旅游品牌。策划并着力打造三峡大坝(屈原祠、九畹溪)-长江三峡旅游、襄阳当阳三国文化旅游、武当山道家文化旅游、清江画廊巴土文化旅游、神农架探险旅游、大洪山佛教文化旅游、荆州荆门荆楚风情旅游等十条精品旅游线路。
(四)建设十个旅游风情小镇。完善旅游综合配套功能,加强旅游名镇建设,努力形成比较成熟的旅游小镇开发模式,建设十个特色鲜明、品质超群的旅游风情小镇,包括九宫山云中湖高山度假小镇、九宫山船埠小镇、柴埠溪松林坪小镇、恩施大峡谷沐抚小镇、九畹溪漂流小镇、洪湖岸边金湾小镇、荆门漳河滨水小镇、大洪山长岭小镇、房县温泉小镇、尧治河等。
(五)建设十个旅游文化园区。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质,构建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的载体,建设十个旅游文化园区,包括武当道教文化园区、大洪山佛教文化园区、武落钟离山巴土文化园区、东湖九歌楚文化园区、钟祥明皇陵文化园区、襄阳古隆中三国文化园区、屈家岭文化园区、炎帝神农文化园区、恩施土苗文化园区等。
(六)培育十个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增强旅游产业的发展活力,在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酒店、旅游交通、旅游地产等板块培育十个行业龙头企业。
(七)引进十个战略合作伙伴。深化战略合作,招大商、引大资,力争引进十个战略合作伙伴。
三、战略重点
(一)打造核心景区。发挥龙头引领作用,积极推进十大核心景区建设。以高标准策划规划、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优化旅游资源配置、强化整体营销推介为重点,推动景区开发提档升级。力争在“十二五”时期,将长江三峡旅游区、恩施土苗风情旅游区打造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以古隆中、清江画廊、九宫山、大洪山、洪湖景区为重点,培育3-5个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二)推动资源整合。发挥国有体制、政府背景、省级平台的优势,继续大规模掌控景区、土地、股权、人才等优质资源,为公司发展和鄂西圈建设提供支撑。加快实现由景点开发向景区开发的转变,跨区域整合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长江三峡、清江画廊、大洪山区域等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为切入点,努力提升旅游资源开发水平。
(三)优化产业发展。夯实旅游产业发展基础,积极进入文化及相关产业,大力提升旅游产业发展品质;积极介入经营性好、带动性强的项目,优化产业发展格局。探索“旅游+地产”的发展模式,以“整体规划设计、旅游项目带动、综合环境改善、旅游地产开发”为基本模式,推进旅游项目开发。把握鄂西地区城镇化发展趋势,以城镇规划为依据,以旅游小镇为基本形式,以土地一级开发为抓手,探索“旅游项目带动、土地一级开发、旅游地产和基础设施配套、城镇化加快推进”的开发模式,推动鄂西地区城镇化进程,实现公司发展壮大。“十二五”时期,以洪湖湿地生态旅游城、宜昌平湖半岛、三峡游轮中心、九宫山、清江画廊、大峡谷、恩施旅游港等项目为重点,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力争取得实效。
(四)实施战略重组。立足现有基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动所属单位的改革、改制和战略重组;从培育旅游产业综合优势的要求出发,着力打造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酒店、旅游地产、旅游交通五大产业板块;按照择优扶强的原则,支持各产业板块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各自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并逐步发展成为产业板块的经营中心。
(五)推动资本营运。全面实现“培育一家上市公司、控股一家上市公司”的目标,建立与资本市场对接的通道,构建鄂西圈投公司资本运作平台。依托优势企业,推动资源整合和资产流动重组,大力培育优质资产,并逐步将优质资产包装进入资本运作平台,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流动性,建立退出机制,努力在价值形态实现资本放大,使资本营运成为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六)大力招商引资。围绕核心业务和战略方向,提升战略合作层次,增强公司在旅游产业和投融资领域的综合优势。把招商引资作为“十二五”时期深化战略合作的重要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龙头企业、战略资本和顶尖团队的招商引资工作,实现引进十大战略合作伙伴的目标。
(七)创新机制体制。着眼于培育体制机制新优势,以完善的科学决策机制、高效的执行机制、成本控制机制、有效激励机制、风险防范机制为重点,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基本经营制度。探索建立统分结合的集团化管理模式。不断创新集团化管理模式,建立基于治理与管理相统一的集团运作体系,在保证所属企业自主经营的基础上,加强宏观协调,实现公司整体上的协调发展;构建“一核、三级、四块”的格局,以公司总部为核心,履行投资、融资、资本运作三大基本职能,是公司的投资中心;以酒店板块、景区板块、旅行社板块、旅游地产板块等业务板块构建3-5个经营中心;所属各类市场主体为成本中心。各片区事业协调部向事业部演进,逐步形成武汉事业部、鄂西南事业部、鄂西北事业部、省外事业部。

⑥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规划思路

根据湖北省政府下发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规划》,一是在后现代理论指导下确立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跨越式发展的整体战略。强化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度的激励与约束,保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既展示出后现代的核心理念,又借助于后现代视野来扬弃以工业化为基础的传统现代化的局限,借鉴并超越世界上先发国家的历史经验,避免现代化进程对资源环境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破坏性影响,实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是创新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投融资体制和利益机制。根据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经济欠发达而生态文化资源赋存的初始条件,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推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升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产力形态。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完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经济空间布局,打造“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产品集成—产业集聚—综合效益”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形成支撑内生增长方式的原动力。在实施步骤上突出“交通先行”战略和“一江两山”(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重点,整合提升利用资源,形成新的发展机遇,实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与武汉城市圈、长江经济带呼应互动的“两圈一带”区域发展新格局。 根据《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规划》,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基本原则为:
1、统筹规划,有序发展;
2、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3、改革体制,创新机制;
4、突出特色,打造精品;
5、资源共享,开放合作;
6、保护优先,和谐发展。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来召开了多次高规格现场会和工作会,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做了重要讲话,主要精神如下:
2009年7月9日至10日,在宜昌召开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省委书记罗清泉指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要培育品牌、发展主体、强化基础、创新机制。他强调,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一定要加强领导。各市州(林区)及省直相关部门的领导要拿在手上,亲自动手,下重手抓。要有专门的班子抓,要加强工作协调和联动。
常务副省长、省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宪生大会发言,要求正确处理好5个方面的关系,即规划与落实的关系、省与市州(林区)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突出旅游特色与促进全面发展的关系。他部署当前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颁布“一总三专”规划,全面推进规划实施;强化目标责任,着力推进12大工程建设;尽快出台扶持政策,改善和优化圈域发展环境;扩大改革开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融资平台,完善投融资运营体系;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2010年6月21日至23日,在宜昌市、神农架林区、十堰市沿线,召开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工作现场会”。会上,罗清泉说,一年多时间以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各项工作开展井然有序,各项建设和发展取得突出成绩,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09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实现生产总值4980亿元,同比增长14.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2010年前5个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工业增长31.2%,城镇以上的投资增长41.5%,高于全省5-6个百分点。
省长李鸿忠因为防汛工作,在现场会上做了书面发言,他说,当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和发展面临一系列重要战略机遇。全省要更新发展理念,从省级层面规划统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交通、生态环保、文化旅游,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由单纯的旅游圈建设成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发展的示范区。
2010年8月11日至12日,就是前不久,在宜昌召开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培育旅游市场主体现场会”,常务副省长李宪生部署:做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培育市场主体的基础性工作;通过进一步推进规划实施引导市场主体有序参与,创造拓展市场主体发展的招商引资平台和融资渠道;策划打造十大核心景区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建立完善项目库并推进项目与市场主体对接。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的关系,鄂西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与当地群众切身利益的关系,总体规划与具体实施的关系,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的关系;做强做大旅游龙头企业与培育中小企业的关系。对于中小企业,他要求体现“专、精、特、新”这四个字。 概括起来说,规划工作全面完成,配套政策和跟进措施稳步实施,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市场主体培育发展迅速。
关于规划,在宏观层面,形成了省“一总三专” + 市州林区“一总三案”规划体系。
在中观层面,编制了《湖北省环“一江两山”交通沿线生态景观总体规划》,该规划在2009年9月30日湖北省政府召开的专题会议审定并下发实施。对武汉-武当山-神农架-宜昌-武汉沿线1139公里打造景观廊道,让游客实现边旅边游、旅就是游的享受。“生态景观工程”核心内容是“两段两区十村落”:
“两段”:武神生态公路(G209)房县城关至房县银坪乡龙洞沟,路段全长64.3公里;宜神生态公路(S312)夷陵区姜家湾(K11)至雾渡河集镇桥头(K58),路段全长47公里。
“两区”:改造汉十公路孝感服务区、武当山服务区。
“十村落”:打造环“一江两山”交通沿线10个景观段各1个特色村落,分别为丘陵田园风格的武汉市黄陂区祁家湾街办车站村,重丘山林风光的随州市随县均川镇松树垭村,岗地田园风光的襄阳市襄城区张湾镇张家湾村,山林水库风光的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元和观村,低山林地风光的房县土城镇塘梗村,高山原始森林风光的神农架林区木鱼镇三堆河村,低山河谷风光的兴山县水月寺镇杉树坪,重丘风光的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赵家湾村,水乡田园风光的荆州市沙市区观音档镇丫角村,平原田园风光的仙桃市沙嘴街办叶家河村。
已实施完成一期工程。 造景5万余亩,改造特色民居4411户,竖立旅游交通标牌227块,还有山体水体和村庄环境整治及相应的环保工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交通建设项目,这是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交通先行决策的具体措施。2008年首战全长225.1公里武神生态公路改造,经过两年多的奋斗,从武当山到神农架由原来的6小时车程缩短到4小时,又将沿途打造为植树造景生机盎然,旅游标识标牌清晰明丽,特色民居改造鳞次栉比古色古香。全长173公里的宜巴高速公路2009年开工,将一线穿珠串起三峡画廊,昭君故里和神农雄峰,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随岳、十房、武荆等高速公路和一大批景区道路、三峡翻坝公路、宜昌—十堰等铁路工程、神农架机场、王昭君码头等“铁水公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建设,如火如荼,有的已经建成投运。据统计,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公路总里程已达123685公里,占全省的62.7%,其中高速路达1662公里,占全省的50.6%。根据审议通过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交通规划》,交通规划布局为六大综合运输通道、八大综合交通枢纽和一大综合交通信息系统。到2020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综合交通将形成“一线穿珠、路景相融、便捷舒适”的特色旅游交通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交通圈;“内畅外联、辐射全国、换乘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集约高效、安全优质、文明规范”的现代交通服务网络,交通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先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据统计,圈域2009年实现生产总值同比增幅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占全省的比重达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旅游产业高位增长。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5841万人(次),同比增长20.5%;实现旅游总收入338.7亿元,同比增长31.4%。2010年“五一”及暑假期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主要景区景点接待旅游人数成爆发式增长。武当山、神农架、宜昌三峡人家及白果树瀑布、恩施腾龙洞等景点景区接待旅游人数、旅游收入都比2009年同期增长50%左右,有的甚至翻番。一批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先期启动的12大重点工程,总投资达1222亿元,其中,2009年湖北省政府专项投资3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8.5亿元,撬动倍数达6倍多。环“一江两山”交通沿线生态景观工程、武神生态公路等“铁公机”交通项目、十堰武当山太极湖景区项目、随州炎帝神农故里景区项目、宜昌嫘祖、屈原和王昭君故里景区及清江北纬30度岛之世外桃源项目、神农架整合行政资源和市场资源一体化运作的神旅集团公司重大项目、襄阳古隆中景区、习家池汉代私家园林等项目、恩施大峡谷等项目,洪湖岸边是家乡、乌林高端温泉等项目、荆门长寿之乡旅居项目、圈域7个旅游名镇、62个旅游名村等一系列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打造了《荆州风》、《三峡风情》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文艺作品,成功举办了两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十堰国际武当武术节、宜昌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暨海峡两岸文化论坛、襄阳诸葛亮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有影响的节会活动,尤其是由湖北省牵头申报的“中国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已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靓丽的文化名片。(八)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组织机构保障和政策措施湖北省政府成立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领导小组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办公室,鄂西圈办机构编制和人员已于2009年9月中旬全部到位。
湖北省鄂西圈建设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的责任分工方案》。湖北省政府已经颁布《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政府投资项目实施办法》。《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产业优化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后续政策已经起草完成,正在广泛征求意见,拟经过省政府常务会议陆续审定出台。

⑦ 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的跨越发展

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鄂旅投”)自2009年成立三年来,积极谋划大项目、突破大融资、运作大资本、推进大党建,迅速发展成为市场导向突出、产业特色鲜明、运转规范有序、核心竞争力较强的省级政府投融资平台。2011年,鄂旅投实现营业收入2.95亿元,同比增长385%;实现利润4223万元,同比增长371%;上缴税金1489万元,同比增长120%。“十二五”期间,鄂旅投将抢抓旅游、文化产业大发展机遇,努力实现“双五百、双上市”目标,全面助推鄂西圈跨越发展。 全面开展资本运营,最大限度实现资本增值。
积极探索以公司总部为投资中心,直属单位与二级单位组合形成经营中心的运作模式,提升各经营中心的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积极推进以恩施大峡谷公司为主体的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工作进程,以洪山宾馆为主体的酒店板块借壳上市工作;推动相关项目以定向增发形式进入宜昌交运[10.08-0.20%股吧研报]和三特索道公司,提高公司资产证券化的水平。围绕投资战略开展大手笔的并购,同时有序退出成熟项目、坚决退出与省委、省政府战略和产业关联度不大的项目,实现投资的保值增值和资产放大。 策划推进重大项目,倾情打造湖北旅游名片。
围绕武陵山试验区建设,打造大清江国际旅游品牌。深化与三峡集团、宜昌交运集团等的战略合作,推进三峡旅游资源整合上市。借鉴西安“曲江模式”,联动开发襄阳古城、古隆中等核心板块。重点建设荆州古城、洪湖生态新城、石首天鹅洲湿地等旅游项目。以“一江两山”和清江流域为重点,策划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小镇和大型山水实景演出节目。 不断创新融资模式,借力借势助推跨越发展。
坚持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并举、银行融资和其他金融机构融资并举、总部融资和二级单位融资并举、整体打捆融资和单个项目融资并举,不断拓展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发行企业债券,力争2012年上半年发行8—10亿元企业债券,下半年发行中期票据。创立投资基金,与社保基金、保险机构、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合作,发起设立湖北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初步拟定总规模100亿元,首期募集资金30亿元。探索股权融资,稳步推进利用产权交易所、实施直接融资的试验,力争2013年取得实质性成果。 切实加强内部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加强财务会计管理、内控体系建设、企业法制工作、纪检监察工作,严格防范投资经营风险。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全面推行绩效薪酬,探索股权、年金、补充医疗等激励方案;大力引进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加快推进项目公司经营班子市场化、职业化、本土化。构建大党建格局,把班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扭在一起抓、组织体系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扭在一起抓、党建工作和群团工作扭在一起抓、服务中心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扭在一起抓,为公司的迅速发展壮大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⑧ 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的公司简介

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以旅游项目开发为载体,以“一江两山”及恩施旅游为战略重点,共启动项目26个,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基本实现鄂西地区投资布局全覆盖。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8家,控股子公司11家,参股企业4家,资产总额超过50亿元,投融资平台地位初步确立,投资布局全面展开。按照“打造一流投融资平台,支撑鄂西圈旅游发展”总体要求,公司正逐步发挥“龙头引领、资源整合、资本放大、品质提升”四大作用。 湖北洪山宾馆有限公司
湖北饭店有限公司
湖北省海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省中旅集团有限公司
恩施大峡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湖北省磬石旅游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神农架天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湖北洈水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湖北大薤山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省三峡大老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湖北省坪坝营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洪湖湿地生态旅游城投资有限公司
湖北半岛温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湖北宜昌长江三峡游轮中心开发有限公司
湖北柴埠溪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清江画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湖北省九宫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当山五龙索道有限公司
湖北省房县温泉旅游投资有限公司
湖北省漳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荆门市生态文化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随州大洪山旅业发展有限公司
湖北荆州关公文化园投资有限公司
恩施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湖北三峡平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恩施清江画廊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湖北荆楚风情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湖北宜昌交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鄂旅东珠景观有限公司
宜昌市平湖半岛旅游投资有限公司
湖北省高峡平湖游船有限责任公司
宜昌市平湖半岛投资有限公司
钟祥大洪山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宜昌长江高速客轮有限责任公司

⑨ 鄂西北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目标和措施是什么

2008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将投资1664亿元,着力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激活鄂西地区生态、文化、民俗等资源优势,破解交通、通讯、体制、机制等瓶颈障碍,使其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以推进鄂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湖北东西部相对均衡发展。这也是湖北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包括位于湖北西部的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神农架等8个市州(区),其人口总量、版图面积分别占全省50%和70%,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最大的水电基地,也是湖北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和制造业基地。 鄂西地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鄂西地区拥有2个世界文化遗产、9个国家自然保护区、35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3个国家级地质公园。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及旅游景区等占全省比例均在一半以上。具有生态、历史文化、工程建设奇观、地域民俗、区位等五大资源优势:森林面积占全省54%,神农架是全球中纬度地区唯一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森林;集中了楚文化、三国文化、巴土文化和宗教文化等湖北5大文化体系中的4大文化;拥有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以土苗少数民族风情和武当山地区民间故事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入川陕湘渝的重要通道,与世界知名的湘西、西安、川西等风景名胜旅游区道路相连。而另一方面,鄂西地区又聚老、少、山、穷、库区为一体,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其贫困县占全省67%,贫困人口占全省70%。 鄂西8个市州(区)能否克服各种困难,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快速发展,对湖北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十分重要,尤其是对当前湖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鄂西地区旅游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资源优势发挥有限。从省内来看,鄂西虽占有全省60%以上的旅游资源,但接待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占全省比重偏低,2007两项指标分别占全省43%和36%。 从全国来看,鄂西旅游业与发达地区及周边地区也有很大差距。以景区来比较,2007年,武当山接待游客仅102万人次,与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A级风景区的地位极不相称,大大低于同类景区:峨眉山256.8万人次、乐山大佛276.7万人次、少林寺突破400万人次;神农架接待游客约90万人次,而同为生态旅游景区的四川九寨沟为252人次、湖南张家界各景点为1780人次;三峡大坝接待游客125万人次,而同为水利工程枢纽的都江堰为219.6万人次。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需要破解五大瓶颈因素:
一是交通瓶颈制约严重。鄂西的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老、少、穷、库”等山区,交通、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设体系不健全,导致旅游目的地尚未真正形成,过境游、接待游、出差游等现象突出。 景区公路等级低。鄂西地区到核心景区的高等级公路少,不少景区景点之间是“断头路”“回头路”,路况较差。武当山-神农架-宜昌之间距离不足400公里,由于道路等级较低,通达时间达8小时以上,导致景区分立、市场分割,三地旅游资源难以集成规模效应。据对神农架、武当山两地游客行程调查统计,80%游客因交通不够快捷,游完一个景区就原路返回。 连接省外的快捷通道不畅。如宜昌、恩施与重庆、张家界和湘西等地区之间缺少快速通道对接,邻省国际级风景区的客源因交通障碍难以流入鄂西。鄂西地区虽有机场,但缺乏起降大型客机的条件,不仅无直飞国际航班,飞国内各省会城市、旅游城市的航班也少,区域外游客进出难仍比较严重,一些高端游客望而却步。
二是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鄂西地区大部分是山区,一直以来各地对旅游的财政投入非常有限,许多景区的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后,食、住、娱、行、购、游的配套水平较低。众多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更是落后,可进入性很差。
三是资源开发水平不高。鄂西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业规模不大,吸引游客较少,而且游客的消费度低。去年鄂西80%的游客是“一日游”,游客平均消费500元,消费额仅达全国平均水平的70%。 旅游资源整合不够,存在行业分割、地方分割问题,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合作,各自为政、分散经营,旅游市场无序竞争严重,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恶性竞争;各地仍习惯于孤立地发展旅游,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缺乏有效衔接,大旅游产业体系尚未建立;资源深度开发不够,还停留在简单的观光旅游和浅层次休闲度假功能上,对文化内涵和地域文化价值的挖掘与创新不够,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少,附加值低。如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缺乏深度开发和包装,游客尚停留在看山、看庙的观光游层面,无法满足游客体验道教文化的深层次需求,仍未形成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和产品。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也不够。如,清江闯滩曾是国内品质最高的水上漂流项目,恩施过去有很多瀑布、峡谷和溶洞景观,都因为开发水电站而不复存在。
四是市场运作能力较低。一方面,缺乏高水平的市场化包装和营销。各地在对外宣传和旅游策划上往往各自为政、手段落后,旅游知名度较低。多年来,鄂西旅游业依旧停留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和“等客上门”的粗放型经营阶段。另一方面,缺乏规模大、实力强的旅游业市场主体。目前湖北大型旅游企业不多,省内尚无一家本土上市旅游企业。由于旅游开发项目普遍投入小、运作能力低,一些景区因自身无力开发,又找不到有实力的开发企业,只好允许小业主、小商人低水平开发,或出让土地给某些部门、单位建招待所。
五是存在体制、机制性障碍。一些景点、景区管理体制不顺。旅游部门和文化、环保、建设、林业、国土等许多部门职能存在交叉,同一个景点多头管理;跨区域景区往往因行政障碍影响资源整合、协同发展。如,大洪山地跨荆门、随州三个县市区,旅游发展规划由谁牵头至今难以确定。同属神农架林区的不同景点,由于条块分割的景点管理体制,分属于不同部门各自发展,协调管理难度非常大。 投入、经营机制也不够灵活。大部分地区在旅游开发投入机制上仍是政府主导型模式,市场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吸引社会资本能力不强,投入能力不足。有的景点政企不分、政事不分、产权不清,不利于市场化运作;有的景区思想不够解放,缺乏资源整合、市场合作理念,开发经营方式单一,直接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活力。
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湖北省委、省政府近期已明确发展目标:要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力争用五至十年的时间,改变鄂西地区的现状,使其成为集生态观光、民俗体验、康体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圈、生态文明圈、科学发展圈,并以此促进这一区域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湖北省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开工建设十堰至宜昌铁路工程、神农架机场、武当山旅游扩复建工程、清江画廊整体开发项目、神农架生态保护与利用景观建设工程等12个重点工程,总投资1222亿元[1]。

⑩ 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的关注项目

●武当山旅游码头项目
●武当山后山索道及南神道旅游景区开发建设项目回
●丹江口市旅答游港建设项目
●武当山五龙宫景区生态旅游建设项目 ●古隆中景区整体开发项目
●谷城薤山风景区开发项目
●鱼梁洲开发项目 ●大洪山整体开发项目(随州部分)
●随州市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建设项目
●玉龙温泉开发项目 ●神农架游客中心配套建设项目
●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项目 ●漳河水库开发项目
●大洪山整体开发项目(荆门部分)
●荆漳旅游快速通道建设项目汽车自驾游租赁公司及配套汽车旅馆建设项目 ●恩施大峡谷二期旅游开发项目
●坪坝营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开发项目
●水布垭旅游码头建设项目
●神农溪深度开发项目 ●黄柏河游船基地及平湖半岛综合开发项目
●西陵峡口风景区整合开发项目
●柴埠溪大峡谷综合开发项目 ●“洪湖岸边是家乡”项目
●松滋糋水水库开发项目
●熊家冢墓地遗址博物馆建设项目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