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京津冀文化旅游项目合作对接会举行

京津冀文化旅游项目合作对接会举行

发布时间: 2021-03-01 17:21:43

❶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共同倡议

京津冀地区同属京畿重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当前区域总人口已超过1亿人,面临着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驱动,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是面向未来打造新型首都经济圈、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京津冀空间协同发展、城镇化健康发展对于全国城镇群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为响应国家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参加两市一省规划学(协)会和城市科学研究会、规划设计院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京联合召开的“京津冀空间协同发展论坛”与会者,就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与区域治理达成共识。现发出如下倡议:
1、坚持生态优先为前提,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绿色、可持续的人居环境。以区域资源环境,特别是水资源、大气环境承载力等为约束,严格划定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红线,明确城镇发展边界,合作推进“环首都国家公园”和区域性生态廊道建设。提高城镇的用地集约利用效率,实现“存量挖潜、增量提质”,构建生态、生产、生活相协调的城乡空间格局。加强城乡地域特点和人文特色塑造,保护传统村落,共同构建区域文化网络体系。
2、坚持区域一体、协同发展的原则,谋求城镇体系、区域空间、重大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与布局。促进城镇功能合理分工,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着力培育区域次中心城市和沿海新开发地区。强化京津高端服务功能合作对接,京津冀共同构筑面向国际的开放平台。加快建立“网络化、低碳化、安全化”的区域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天津、石家庄等中心城市的客货运枢纽地位,与北京共同构筑国际门户和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促进京津冀地区各机场之间的分工协作,立足北京新机场建设服务于区域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与国际物流基地。着重完善互联互通的城际轨道网。
3、破除阻碍区域人口和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壁垒和制度障碍,促进多种形式的跨地区合作。重点加强创新、文化、教育、医疗、旅游等的跨区域合作交流,推进多种形式的经贸合作。通过区域治理创新,促进共建共享,建立区域竞合发展的良性格局,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两市一省应合作开展支持冀中南地区、张承地区绿色转型发展的研究。
4、建立跨区域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工作的新体制、新机制。应充分发挥京津冀空间协同发展规划的综合协调平台作用,开展专项规划对接,加强重大空间布局问题的协商沟通。充分利用区域内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以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城镇群发展理论与规划实践的创新。
“京津冀空间协同发展论坛”全体与会者
2014年7月10日
天津发布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路线图”
日前,记者从天津市政府获悉,《天津市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15—2020年)》(简称“方案”)已获官方通过,标志未来5年天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了明确“路线图”。
据了解,天津方案涵盖提高先进制造研发水平、构筑交通网络、改革开放、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五方面。
天津方案将“提高先进制造研发水平”置于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措施首位。未来五年,天津将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形成技术领先、配套完备、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建成先进技术、创新要素、高端产业的承接地和聚集地等,支撑和引领中国制造业发展。
在构筑现代综合交通网络方面,方案指出,天津将以海空两港为核心、轨道交通为骨干,全面提高航运服务辐射功能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在改革开放方面,该市将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自创示范区和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形成营商环境与国际接轨、投资贸易高度便利、示范引领作用强劲的改革开放先行区。
在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天津将打造水绕津城、城在林中、天蓝水清;在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方面,该市将提升中心城区,增强滨海新区龙头带动,做强辅城和中等城市。
天津师范大学自由经济区研究所所长孟广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天津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工业城市,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上述方案突出了制造业,符合天津特色。
孟广文认为,天津制造业不仅应成为生产与加工装配基地,还应该向自主创新和总部基地方向发展,以形成处于高端制造业价值链的产业群,带动天津及区域经济发展,更好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写入河北司法机关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0日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河北高院“)自觉把法院工作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大局中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坚持以法治方式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捍卫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安定。此外,“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写入了河北省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

❷ “”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对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意义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已近一年,三地合作更加热络紧密。
按照方案,北京市与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届时北京将对北京奥运会的场馆进行改造后承办冰上项目的比赛,北京延庆将举办高山速降的滑雪比赛,而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县将承办其他雪上项目的比赛。
成功举办冬奥会会带来如下影响:经济方面,投资支出增加,创造就业机会,劳动力供给的增加,相应的生活水平也会提高。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物价的上涨、加剧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后续使用的浪费、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较小等。
北京和张家口作为举办地将扩大国际知名度,提升当地的国际化水平,通过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进和区域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深度融合对接,充分推进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
京津冀一体化除了生产要素的一体化外,政府机构和商业机构也会在此次申奥成功中,磨合机制,锻炼服务型队伍,并进行公共服务效率、安保等方面的压力测试,这会对京津冀可持续的发挥首都大经济圈的增长极作用夯实基础。
社会文化方面,申奥成功将提高北京和张家口,乃至整个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国际化水平,提高民众的参与度,同时地方乃至中国的价值观和传统风俗也会向世界进行展示,增强区域制度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文化和价值观的融合为京津冀的一体化打下思想包容创新的持久发展基础。
申奥成功也会优化京津冀产业结构,使得布局更加合理。正如2008年夏季奥运会,北京范围的污染和三高企业向外搬迁,才缓解了大城市病的压力。
本次申奥成功会加快京津冀产业合理布局步伐,促进当地金融、信息等服务业的发展,更凸显北京作为政治与文化中心的地位,同时天津滨海新区与河北的曹妃甸等区域的环渤海交通战略优势得到凸显,之前的存量基础设施优势与投资得以发挥作用。
目前房地产与地方政府债务使得以银行为主的简介融资体系风险大大提高,股票和债券市场等直接融资得到鼓励,但目前资本市场的震荡调整也为未来的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带来不确定性。
在此情况下,奥运经济作为国家推动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方式在促进投资与消费的积极作用值得期待。这个阶段也为京津冀的加速融合与发展带来机遇。

❸ 京津冀地区旅游业现状如何

SWOT 分析优势

旅游资源禀赋优越。河北省多样的地形决定了河北省多样的旅游资源。河北省历史文化悠久,拥有燕赵大地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不仅有清西陵、避暑山庄等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白洋淀等红色旅游景点,以及北戴河、野三坡等自然景观。另外,河北省环绕京津两小时交通圈优势为河北吸引京津游客提供了保障。对于定位高标准消费人群,具有明显的地理位置与资源优势。



劣势

缺乏品牌效益。由于河北旅游业后天的宣传不够,以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宏观地位要求,使得河北在旅游业上生态保护与开发尺度存在不当,造成内部11个地市之间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区域性发展明显,但整体品牌效益较差,在京津冀之中,处于劣势地位,没有充分的话语权。

缺乏龙头型旅游目的地,尚未有国际性景区成立,缺乏有影响力的景点路线与旅游品,使得河北游客多为周边省市,尤其北京的消费人群较多,但在国内没有影响力,这也是河北省旅游景点未在榜上的原因。



机遇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对于河北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三地打破区域界线,集中20多处4A风景区共同开发,整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逐渐形成环京都休闲旅游示范区。并且从2016年开始,每年一届的河北省旅游发展大会也为河北省旅游带来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使得区域性市场发展更加广阔。

2016年,河北省首届旅发大会在保定市涞源县、涞水县、易县举办,成功打造了区域旅游的经典品牌——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开创了保定市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的新格局,实现了顶层设计和科学统筹发展、区域协同和旅游大格局发展等十方面重大突破。当年旅游人数突破7999.3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57.33亿元,旅游收入连续5年居河北省第一。

2017年第二届河北省旅发大会在秦皇岛开幕。大会集旅游开发、生态保护、文化交流、招商引资、经贸合作为一体,以“打造世界一流滨海康养旅游度假区”为主题,以“上山、下海、入村”为三大拓展方向,依托秦皇岛独特的山海文化资源,投资600亿元,打造了滨海度假、海上娱乐、康体养生、山地生态、文化体验、红酒休闲六大业态,38个重点旅游项目,形成了“一廊、双环、七个组团”的格局,向世界展示河北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

❹ 京津冀协同合作有何优势

据报道,京津冀三地协同合作的优势尤其明显,将有助于三地优势互补产业升回级,协同走向高质答量发展。

近年来,伴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该产业港已集聚各类机器人企业超过80家,其中75家来自北京,未来这里将打造成集服装设计研发、面辅料一站式采购、金融服务、仓储物流等于一体的服装产业集群。

位于河北沧州的明珠商贸城已经聚集了8000多家来自北京的服装批发商,吸引他们真正扎根留下的,是沧州给他们打造的服装全产业链。明珠商贸城不远处,总投资500亿元、能容纳近万家企业的服饰产业特色小镇已经初具规模。

文章来源:央广网

❺ 怎样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旅游业发展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旅游业发展要做到五个坚持,分别是:
一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加强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要从实现国家战略的高度思考和谋划出发,跳出旅游看旅游,充分认识推进三地旅游协同发展的重大意义,突出旅游合作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旅游是综合性产业,带动性强、辐射面广、产业链长。旅游合作的成本低、见效快。经过努力,旅游合作发展有条件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产业和示范引领。应当进一步加大旅游产业战略定位的宣传力度,做到有作为、有地位,凸显旅游产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大的勇气和气魄,主动谋划,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二是要坚持顶层设计。要用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审视和谋划京津冀旅游合作。加强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目的,就是共同努力,把京津冀区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塑造国际旅游品牌,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要通过三地旅游部门建立起来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顶层设计。要把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规划纳入国家级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之中,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和三省市发改委的支持。要积极探索如何利用好京津冀三地旅游资源的总体优势和比较优势,进一步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要依托北京首都的资源优势,发挥河北省的资源优势,突出天津的资源特色,共同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拓展京津冀旅游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是要坚持问题导向。要抓住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主要问题,才能有的放矢,打破瓶颈。当前的主要问题有: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机制不够健全,可操作性还不太强;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重点还不够突出,还没有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三地旅游合作发展的思路和认识已达成共识,亟须抓几项符合旅游工作实际的合作举措,并实实在在“落地”;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看,还需强化旅游协同发展在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旅游合作的进展还不太快,示范和引领作用还不突出。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要强化联动互动,在分工协作中发挥三地的作用;要强化市场机制,突出旅游企业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行业转型升级中的基础性作用。要迎难而上,善于破解难题,开创旅游合作的新局面。
四是要选准突破点和切入点。要加快推进“四个一体化”,即:尽快建立健全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旅游组织一体化;进一步相互拓展旅游市场,加快推进旅游市场一体化;深化旅游监管合作,加快推进旅游管理一体化;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以及项目建设等重大问题的统筹,加快推进旅游协同发展一体化。三地旅游部门可以把“三个一”率先做起来,京津冀一张网、一张卡、一张图涵盖吃住行游购娱,要一卡多用,要有优惠,有吸引力,这才是实实在在的便民惠民举措。三地的蓟县、平谷区、遵化市、兴隆县、三河市已经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对接工作,积累了很好的旅游合作经验,下一步要继续打造京东旅游合作示范区,共同推进区域内的空港、海港过境游客72小时免签政策落地。选好这些突破点和切入点大力推动,定期总结经验,有利于共同做好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这篇大文章。
五是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京津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互补性很强。北京是六朝古都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的政治、文化、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中心。北京的重点景区对海内外游客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河北省内环京津,外环渤海,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文物古迹数量众多,河北的重点景区享誉海内外。天津是我国4个直辖市之一、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天津拥有亚洲最大的邮轮母港,正在加快建设中国邮轮旅游实验区。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已在天津举办了五届,我们正在积极创建中国旅游产业园,推动了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最近,民革天津市委会关于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份材料建议,要加快推进京津冀文化旅游产业一体化,提出“三千年历史看河北,一千年文化看北京,近代百年看天津”。三地的文化旅游产业各具优势,北京的皇城、四合院,河北的山水、燕赵文化,天津的小洋楼、蓟县山水和滨海新区。应把京津冀的旅游“珍珠”串联起来,把各个历史时期的风貌建筑、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串联起来,精雕细琢,打造世界级的旅游“金项链”,推出“京畿百年风云游”、“明初清末文化游”、“古长城文化游”等旅游观光线。这些建议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认真研究。京津冀三地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实现国家战略、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旅游行业新的更大贡献。

❻ 京津冀三地发布六大主题旅游路线是怎么回事

近日,京津冀旅游合作项目发布暨旅游产品推介会在廊坊召开,三地旅游部门、旅行商、投资商共同参会,京津冀三地精选了130个旅游项目向全球招商,总投资规模近8000亿元。同时,多彩京津冀系列六大主题旅游线路首次亮相,诚邀海内外游客踏破地域之限,全方位畅游京津冀。




“京津冀旅游正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这些特色路线进一步结合了三地游客的旅游需求,有了更多的个性化项目,让景点成线成环。”宋宇评价道。

今年,京津冀将继续探讨旅游市场一体化,完善规划,建设标准,突破政策障碍,实现市场资源共通。在建立了旅游示范区后,同一示范区的成员将共同开发整体的旅游线路,由单一景区、景点拓展到旅游线路,再拓展成旅游带、旅游圈,让示范区作为一个整体的旅游目的地出现。在旅游推广和旅游公共服务上,京津冀三地将共同开通旅游直通车、设计统一的旅游地图、设置京津冀旅游交通标志牌、投放京津冀自驾车旅游护照和旅游一卡通等。

❼ 为什么京津冀旅游区会成为我国长盛不衰的旅游地方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避暑山庄等世界文化遗产,占全国总数的近五分之一;拥有国家4A级以上景区200余处,占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深化区域合作具有雄厚的资源基础。

京津冀在市场推广、监管合作等方面以任务分解方式逐渐推进旅游大格局建设。从2014年开始,三地便着手建立旅游协同发展工作会议工作机制,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共塑区域旅游品牌。同时,覆盖京津冀区域的旅游投融资服务平台正式启动运营,促进三地旅游资源与社会资本有效对接,推动京津冀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行驶在河北“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206公里风景道上,远山、近水和农家院落相互交映。对接京津短途休闲游的需求,该度假区投资近300亿元,将野三坡、清西陵、白石山、狼牙山、易水湖五个优质品牌景区连为一体,打造了一个总面积6600多平方公里的全域旅游样板区。

打造旅游品牌,要以高品质旅游产品和旅游目的地为依托。在京津冀旅游格局中,河北旅游景区整体规模小、分布散、创新不够、规划建设水平低、附加值低,呈现“大资源、小产品”的现象。“‘星星’多、‘月亮’少,‘月亮’不震撼,‘星星’不耀眼。”河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那书晨形象地比喻。为此,河北举办首届旅游发展大会,积极打造全域旅游,围绕“京畿福地·乐享河北”核心品牌,大力实施旅游品牌化战略,提升旅游产品供给,让京津游客“引得来、待得住、住得久”。在这一思路的引领下,2016年,河北省旅游业总收入同比增长34%。

日前,在避暑山庄上演的一场清代皇家“冰雪奇缘”表演,让数千名游客一同观赏传统冰上运动“冰嬉”,也为京北生态(冰雪)旅游圈标上了生动的注脚。

此前,京津冀三地17个县(市、区)公布了《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示范区合作宣言》,三地共建的京东休闲旅游示范区、京北生态(冰雪)旅游圈、京西南生态旅游带等正快速推进。“依托旅游协同发展战略布局先行先试,旅游示范区的建设,有助于推动三地旅游发挥特色、错位发展、合作共赢,支撑京津冀旅游空间格局。”

❽ 京津冀旅一体化发展旅游的优势分别有哪些

京津冀三省市地域相接、人缘相亲、文化相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区域。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对三地尤其是河北的发展,是一个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旅游业关联度高、融合性强、拉动作用突出,是区域合作最容易起步、最容易实现的领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中,旅游业扮演着桥头堡和排头兵的重要角色,既是共振点和共赢点,又是切入点和突破口。
京津冀区域旅游资源富集。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丰富、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之一,旅游资源不仅数量多、规模大,而且种类全、品位高。该地区集中了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明清皇家陵寝等7处世界文化遗产,占全国总数的近1/5;拥有国家4A级以上景区200余处,占全国总数的1/10,深化区域合作具有雄厚的资源基础。
京津冀区域旅游特色互补。京津冀三地旅游既有同宗同脉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又有各具特色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北京作为首都和全国旅游中心城市,自然、人文、历史等景观优势明显。天津近代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以近代文化、民间文化、欧陆古典风情最为著名。河北有山有海,历史底蕴深厚,资源种类齐全,特别是海滨、海岛、草原、湖泊、天然冰雪、优质温泉、青山秀水、乡村风光等都是发展环京津休闲产业的特色资源。
京津冀区域客源市场广阔。京津冀处于环渤海中心地带,是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快速崛起的第三增长极,区位优势明显,交通通讯便捷。京津冀及周边省份有4亿人口,三地私家车拥有量已超过1000万辆,市场广阔、潜力巨大。京津冀GDP已突破6万亿元,占全国10.9%。经济基础优势明显。2013年,京津冀旅游总收入超过8000亿元,旅游总人数达到6.6亿人次,并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
京津冀区域合作基础坚实。多年来,河北把实施“环京津战略”作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先后与京津签署了一系列旅游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与北京、天津等高铁沿线6省市联合发起成立“京港澳高铁旅游市场推广联盟”,与京津等长城沿线8省市发起成立“中国长城旅游市场推广联盟”,并积极参与组织和推动北方交易会等活动。三地初步建立了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拓展了旅游市场,加强了旅游监管合作,推进了旅游产业发展,促进了三地旅游经济圈的逐步形成,为京津冀旅游一体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前景可期。但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难以突破传统行政区域思想束缚、欠缺一体化协调机制和统一规划,旅游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建设滞后、旅游资源集约开发利用不够、整体形象品牌不鲜明、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和产业链不完善等。这些都需要京津冀三地切实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共同努力推动实现协同发展。
一、建立健全协调合作机制
协调联动的合作机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京津冀三地旅游合作起步较早,进展很快,但是一直没有形成全面统筹、协调联动的长效机制。三地应主动作为,共同推动成立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完善京津冀政府间交流平台,建立京津冀及相关市县参加的定期旅游协调会议制度,研究确定区域旅游合作战略、方针与机制,协调解决区域旅游发展与合作的重大问题。同时,共同制定完善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合作发展规则和标准,进一步推动区域旅游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合作与交流。
二、强化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
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做好顶层设计。三地旅游资源既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很大的差异性,只有统一整合、规划对接才能进一步提高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在资源普查基础上,三地可共同编制《京津冀旅游业协同发展规划》,根据不同资源特色,统筹策划功能定位和结构布局,明确旅游市场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发展目标,通过有效整合,构建多元化旅游板块,实现互补协同发展。同时,尽快编制河北省对接京津市场的专项规划,使河北更快、更有效的对接京津旅游市场,加速河北旅游发展。
三、建设一体化旅游交通体系
构建一体化旅游交通体系,是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基础。目前,三省市间和重点景区间道路建设均有滞后现象,断头路多,部分路段堵车严重、道路等级较低,不能适应快速、便捷的现代旅游交通需求,影响了京津冀旅游业整体快速发展。应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势,着力构筑区域一体化交通体系,加快形成适应旅游发展要求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推动开通京津至我省主要旅游城市的旅游列车,在旅游旺季加开三地之间的旅游列车或增加旅游坐席。争取形成三地旅游直通车网络体系,共同推动三地旅游集散中心等相互开行通往异地的旅游直通车,构建城市间旅游公共交通网络,打造“京津冀公交旅游圈”。
四、共同塑造区域旅游品牌
形象鲜明的区域旅游整体品牌是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三地应大力开展区域旅游联合宣传推广,联合推出精品旅游线路,联合策划组织旅游宣传活动,联合参加旅游展会,联合举办旅游节庆,以及共赴境内外重点客源市场开展联合促销,建立形成一体化宣传格局。河北将着力对节庆活动进行整合,与京津合作把张北草原音乐节、衡水湖马拉松等区域性节庆活动,打造成具备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构建京津冀旅游宣传营销平台,推动在三地媒体开设京津冀旅游一体化专栏,在三地旅游网共设京津冀旅游板块,支持区域内旅行社、景区、酒店等企业联合建立旅游营销合作联盟,鼓励在策划包装产品、省际联合推广、互送旅游团队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五、构建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体系
强化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是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快建立一体化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共同制定符合京津冀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旅游咨询服务、标识标牌系统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加快完善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旅游指示标识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自助旅游公共服务规范化、一体化。探索推出区域内旅游惠民便民政策,加快推进省际间旅游网络平台相互链接,开通远程网络化预售票系统,积极推动“京津冀旅游一卡通”全面发行使用,推行统一旅游套票,实现京津冀区域旅游市场一体化。
对河北旅游来说,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是一次重大的、空前的历史发展机遇,我们必须乘势而上,借势发展,力求更大作为。只要三地加大统筹整合、强化紧密合作、推动协同发展,就一定能够把京津冀地区打造成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成为带动区域旅游特别是河北旅游业新一轮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

❾ 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对少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区域之间、城市之间、景区之间以及行业之间的合作逐渐形成共识,在一些地区,合作形式不断创新,在当地旅游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明显的作用。处于中国旅游业发展龙头地位的北京、天津、河北三个行政区,长期以来,在旅游业的发展中一直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合作,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在华北地区乃至全国旅游业的发展中充分发挥区域合作的优势。虽然在一些地区和领域已经出现了一些合作的行动,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从总体上说,至今尚未取得突破胜的进展。因此,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的问题值得认真探讨和认真对待。

一、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从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出发,京津冀是国内最早提出区域旅游合作的地区。早在1985年就成立了京东旅游区,致力于京东地区两市一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景区的合作,这个区域包括北京平谷的金海湖,天津的盘山、黄崖关、蓟县和河北省的清东陵等,创造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联合开发、联合营销的合作方式,效果明显。后来由于多种因素,没有能够坚持下去。1987年,由北京旅游学会发起,联合天津旅游学会、河北旅游学会,在北京密云白龙潭召开了第一次"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研讨会",与会代表表达了区域旅游合作的愿望,从而使这样的研讨会成为例会,每年大家在一起探讨区域合作问题,而且参与的省市越来越多,一直到后来发展为北方十省市旅游联谊会,并促成了每年-届的"北方旅游交易会",由各地轮流举办,2003年河南郑州举办。2003年9月19日至21日,京津冀三地旅游局还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广场举办了"京津冀旅游宣传周"活动。应当说,在推动这三个地区的旅游合作方面,三省市的旅游学会和旅游局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是,总的说来,还没有实质性的发展,还停留在形式单-、规模有限、参与不足、随意性强的较低层次上。

二、加强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必要性

(一)中国旅游业大发展的需要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跻身于世界旅游大国的行列,旅游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3年10月13日,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在北京发布了《旅游及旅行业对就业和国民经济的影响·中国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报告,《报告》中特别强调,中国具有成为世界旅游大国的潜力,中国旅游及旅行业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在未来的十年间,"中国的旅游及旅行业需求将有望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大旅游及旅行业高增长国家’。根据这个《报告》,2004年中国旅游及旅行业总需求预计将达到15367亿元人民币,有望直接创造136000万个就业机会。届时,"广义的旅游及旅行经济(直接和间接)将创造12736亿元人民币的国内生产总值,或者全部国内生产总值的10.2%。"虽然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的数据和国内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具有一定的不可比性,但是根据这一报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国际社会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旅游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北京是全国的首都,天津是最早的直辖市之-,河北是华北的大省,京津冀三个行政区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有着天然、紧密的联系。同样,它们在中国的旅游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三个行政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如果它们合在一起,其在全国的位置则非常突出。京津冀都被列入全国接待入境旅游者30万人以上、接待外国旅游者20万人以上和外汇收入在~亿美元以_上的省市名单之中。京津冀的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外汇收入总额的18%。因此说,在未来中国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的进程中,京津冀应当、也一定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认真探讨京津冀三地发展更加紧密的经济关系,加强旅游发展中的合作与联合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
(二)旅游活动"无边界行为"特征的需要
旅游活动的核心是人员的流动。旅游者流动的方向是具有吸引力的目的地。旅游者本身和旅游目的地处于某种行政管理的区划之中,而旅游者在做旅游决策和实际旅游时,并不关心目的地的行政归属,而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从这一意义上说,旅游活动是无边界行为。但是,基于行政管理和地方利益的需要,一些政府机构则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强调行政区划的范围,人为地划定了界限,设置了藩篱,制造了障碍。也许在封闭时代这显得很自然,这些小圈子在不断被加固和强化;也许在计划经济的时代,这样做更能够实现计划,而在市场经济时代,这样做显得是不和时令的,因为它限制了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市场经济就难以正常运行。也许农业或某些制造业可以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范围内会发展得很好,然而旅游业则不行,它的发展就需要打破疆界,多方联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旅游业的大发展,实现区域的多赢。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实践证明了这-点,国内各个省市也都朝这个方向努力,试图打破长期以来计划经济运行的惯性,探索旅游业发展的新路。
(三)旅游活动发展"内聚外拓"规律的需要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活动表现出"内聚外拓"的规律。一方面,大范围"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活动将逐渐减少,中小区域尺度的休闲度假旅游逐渐兴时。随着人们出游能力的加强和出游次数的增加,身心愉悦功能会不断增强,走过几个地方很难成为骄傲的资本,人们更加强调为自己而旅游,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方式让人疲于奔命,人们更愿意静下心来,好好体验异地文化和氛围,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区域尺度旅游将会受到人们更多的青睐。另一方面,郊区游的范围将逐渐向外拓展,也会向中小区域尺度的休闲度假旅游发展。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和时间的增加、道路交通设施的完善、信息的丰富和快速传播、私家车的增多,人们一日游、周末游的范围被拓宽了,通过距离的增加人们能够获得更加完整、新鲜的旅游体验。京津冀三地地域集中,区内北京和天津等特大城市是巨大的旅游市场,旅游活动的这种"内聚外拓"作用更加明显,对区域旅游合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旅游业区域竞争态势的需要
旅游业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城市竞争,开始进入区域竞争的阶段。从国际上看,欧盟东南亚等区域的旅游合作颇为成功,特别是在欧盟,旅游者的流动和旅游业的经营都实现了无障碍,申根协议的制定和扩展,都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致使欧洲一直保持着全球国际旅游最大的份额。从国内来看,区域旅游合作掀起新的热潮。先是西部旅游投资规划、长江三峡旅游规划、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等的启动,拉开了我国旅游新一轮区域合作的序幕。随后跨省市区域旅游合作不断涌现:皖赣两省联手推出"江山风清’旅游线,江浙沪共筑长江三角洲旅游圈,西藏、青海、甘肃开展青藏高原区域旅游合作,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闽粤赣金三角地区的旅游合作等。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区域旅游合作上跨出了很大的一步,以上海为龙头,江苏、浙江等周围地区联合打造旅游品牌,联合促销,大范围内整合资源,甚至建立了"绿色旅游通道",实现了旅游投诉无障碍,旅游业的发展有了新的进展。包含港澳粤的珠江三角洲,在促进旅游的联合发展方面也有了许多新的进展,特别在边境旅游方面做出了非常有益的尝试。
(五)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欧盟的出现成为经济一体化的范例,北美、东盟等也是朝着经济一体化方向发展。就国内而言,京津冀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并列为中国三大经济圈。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长三角分别成为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最好的区域。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相比,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加强京津冀区域经济融合,加快经济一体化步伐,是这一地区发展的首要任务。区域旅游合作不仅是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对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起重要作用。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可以增加京津冀地区的人员和信息交流,促进交通、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形成良好的区域形象,为区域经济合作营造更好的环境。
(六)提高旅游供给能力的需要
旅游供给涉及多方面的生产要素,区域旅游合作有利于区域生产要素的互通有无,提高供给能力。区域旅游合作,对内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实现旅游地域分工;对外有利于整合区域资源,发挥规模优势,提高竞争能力。目前北京已经建设高尔夫球场40多家,河北也拟发展高尔夫项目,极易形成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局面。从比较优势上说,北京具有客源市场近的优势,而河北具有空间广阔、环境条件好的优势,如果从区域合作角度考虑,这时就应该根据具体地形、交通等条件,统筹安排,以发挥最大的效益。再如大型现代娱乐场所的建设,北京、天津甚至河北都在争取,但是与其三地都建,不如选择一个地方建设好,上规模、上档次,成为游客到京津冀地区游玩必去的旅游地,成为游客想到京津冀地区来游玩的旅游地,以此带动整个区域旅游的发展。

三、加强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条件和机遇

(一)地理区位紧密一体
从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北京、天津和河北省是彼此难分的区域。河北人说,河北省像"胸膛",而北京和天津就像河北"胸膛"中的"心脏"和"肺叶"。京、津、冀三地虽然各有疆界,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交叉,或怀抱,在全国来说,这样的区域也是唯一的。这样的格局,对发展区域旅游合作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二)旅游资源类型多样
京津冀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有利于构成相互补充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丰富游客游玩内容。北京是中国首都,又是明清故都和现代国际大都会,无论对于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北京可以说都是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地。北京最著名的旅游景区点包括天安门、故宫、颐和园、王府井、八达岭长城、明十三陵、北京胡同等。天津从天津卫发展起来,是近代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旅游资源以近代文化、街头小吃、民间文化、欧陆古典风情最为著名。河北则有山有海,著名旅游资源有北戴河、避暑山庄、木兰围场、赵州桥、沧州武术、吴桥杂技等。三地旅游资源各有特色,形成综合效应,有利于区内市场流通和共同拓展区外市场。
(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
京津冀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形成了海陆空交通立体网络,可进入性强,从北京到天津、承德等地均有高速公路,北京、天津以及河北主要城市均在3小时城市圈以内,非常有利于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住宿设施更是门类齐全,各有特色,可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四)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
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是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良好机遇。北京将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投巨资全力改善北京交通拥堵状况,目前463公里的高速公路将发展到890公里,也为天津、河北与北京的无缝对接提供了先决条件。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除了主要举办地北京以外,也离不开河北和天津的支持,服务奥运将京津冀地区更加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必将促进这一地区的旅游合作。

四、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虽然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意义重大,具备非常好的条件和机遇,但是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也较多,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区域旅游合作主体看,主要是企业自发行为,还没有上升到政府间合作的层次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三地的旅游合作一直没有间断,只是这些合作主要是旅游企业自发的行为,是出于本身业务和利益的考虑而进行的,规模小,层次低,随意性强。例如旅行社之间的相互代理,景区之间的联票互惠等。在政府层面上,在旅游资源整合、重大项目的协调、联合促销等方面,没有看到突出的进展。更多的是旅游研究工作者的良好愿望和情感,政府并没有真正的介入,或者说,相关决策机构并没有真正把这个问题放到议事日程上。
(二)从区域旅游合作运行机制看,主要是市场推进,还没有进入到政策协调的阶段
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主要是企业间的交易行为,主要依赖企业间的经济纽带联系。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上步于北方交易会,河北省提出京津冀合作,天津市提出环渤海合作,都没有最终实现。政府合作停留在口号上,没有出台实质性的政策,没有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没有为企业合作创造更好的环境。
(三)从区域旅游合作支撑系统看,交通、通讯等相关部门还缺乏协调
在公路交通方面,还存在关卡林立、互设障碍的现象,在海上交通、机场等方面还缺乏相互协作,没有形成流畅的区域交通格局。在通讯网络、旅游信息设施建设等方面,还仍有画地为牢的现象存在,没有真正成为一个整体。
(四)从区域旅游合作运营基础来看,跨区域经营的连锁企业、旅游集团还非常欠缺
京津冀整个地区还缺少在资产、资金、人事、管理、运作、品牌等方面联系密切的旅游连锁企业和企业集团,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多为一次性或短期的,旅游企业之间缺乏长期、规范、稳定、深入的联系,区域合作微观基础并不牢固。虽然三个地区都有各自颇具规模的旅游集团,但集团之间似乎没有形成合作的机制,没有真正合作的行动,没有做到强强联合的态势。
(五)从区域旅游合作认识基础看,互利互惠的"共赢"观念还没有形成
各地政府没有充分意识到区域旅游合作的意义,没有形成区域旅游合作互利互惠的观念,没有意识到区域旅游合作最终可以形成"共赢"局面。落后观念制约着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一是面子观念。北京作为首都,总有一种"老大"的派头,事事不求人,而津、冀也觉得必须保持"尊严",有必要自成体系,没有必要依附于人。虽然口头上唱合作,心里头也觉得应当合作,但一落实到行动上,架子就放不下来。二是自利观念。自觉不自发地强化了自己的山头,有意无意地为对方设置障碍,而不是主动地为对方提供方便。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河北提出"河北人游河北",北京就提出"北京人游北京",那么"天津人"也就自然强调"游天津"了。在相互设立办事处方面都强调属地管理,很少讲实行互惠互利,为对方提供方便;原本很通畅的一条路,处处设卡,不断地提醒游客在跨越"疆界",不断地要客人留下"买路钱",执法人员当然对外来人更是铁面无私。三是攀比观念。在交通上,你有个机场,我也必须有个机场,你有航空公司,我也要有自己的航空公司;在景点建设上经常是相互攀比拼杀,你有的我也要有,你建的我也要建。四是求全观念。恪守"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的祖训,结果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
(六)从区域旅游合作利益机制看,存在条块分割的财政体制和区域发展不平衡
条块分割的财政体制使得各地必然将本地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为了增加本地的财政收入,造成资源利用、道路交通、企业发展等很多方面的障碍,而区域发展不平衡又加剧了这些障碍。特别对于区内市场合作来说,河北、天津都希望在北京旅游市场占有更大份额,但是北京对河北、天津却缺乏相应的依赖,这种不平衡使得三地区域旅游合作从一开始就处于一种不平等的位置,不利于区域旅游合作的长期和深入发展。
(七)从区域旅游合作产品基础看,缺乏区域旅游凝聚力
京津冀作为一个整体,缺乏一个统一的形象。北京是中国旅游最发达的城市,但却很将河北、天津和北京的旅游资源整合在一起,缺乏一种区域旅游凝聚力。河北、天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却处在北京的阴影之下。旅游者到北京来,冲的就是故宫、颐和园、天安门、长城,要他再跑到赵县看赵州桥,跑到天津看盘山,基本上不太可能,因为这些景区点和故宫等不是一个层次上,如果没有故宫,可能游客就冲着赵州桥、盘山来,因此故宫的存在对这些资源反而起到一种屏蔽作用。再如北戴河等海滨旅游资源,也很难和北京都市旅游资源组合在一起,前者以度假为主要功能,后者以观光、商贸为主要功能,二者针对的市场不一样,难以组合进同一旅游产品当中。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很难通过北京旅游产品的延伸,带动河北、天津旅游发展。

五、加强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和措施

京津冀在旅游方面的合作已经有了基础,也进行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当务之急是更新观念,提高层次,寻求突破。所谓更新观念,就是不要仅仅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谈合作,要站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角度谈联合,看自己能够为此做出什么贡献,实现共同受益;所谓提高层次,是要各级政府决策层来共商旅游发展的大计,实现政策的协调,决策的落实,真正见到成效,而不是说说而已,也不是只是在老停留在企业一对-的具体业务合作上;所谓寻求突破,就是要有新的理念,大的动作,真正能够使合作的结果影响全局,把区域旅游的全盘棋走活。在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外部环境,我们国家都在努力和外国合作,实现更大区域的贸易自由区,而京津冀这样天然的邻居,难道在联合与合作的步子不能更快一点吗?如果说其他行业或领域在这方面的障碍更大一些,那么,在旅游方面我们为什么不能率先跨出一步呢?
(一)利用行政手段拆除制约旅游发展的藩篱
目前,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在发展区域旅游方面都有很多成功的典型。但其中非常重要的做法就是,区域内的各级政府主动拆除制约旅游发展的藩篱和障碍,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发展的大环境。例如,是否可以首先在京津冀或在京津冀三个行政区域内最紧密的范围内,撤销公路分散收费的关卡,使公路交通通达通畅?是否在京津冀范围内主要的城市设立联合旅游信息中心,相互为到访的或潜在的旅游者提供整个区域的旅游信息,甚至做到联合提供旅游服务设施的预订,而不必各个城市各自设立单独的旅游办事处?是否在京津冀的范围内旅游企业经营全部开放,取消企业经营的属地限制?是否三个行政区联合颁发一定数量的导游证,导游人员可以自由受聘于各个旅行社而不受行政区划限制?是否为旅游经营部门创造条件,使旅游车专线的经营更加合理、方便?是否制订统一的旅游者投诉程序,实现区域内处理投诉的联合机制,提高整个区域旅游形象和可信度?总而言之,要从拆除制约整个区域内旅游发展的障碍入手,为旅游长期发展的合作"搭桥铺路",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
(二)利用规划手段进行总体布局
最近几年以来,大家都非常重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因为有了科学的发展规划,才能够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创造出适合市场需求、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实现旅游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旅游发展规划主要是依据行政区划的范围制订的,一个城市制订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一个县(或区)制订一个县(或区)域的发展规划,虽然在一些规划中也考虑了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和产品,但是多从竞争的角度采取应对策略,而很少从联合的角度整合资源。实际上,一个行政管理机构也不可能来整合别人的资源。所以,尽管规划上提及了,也很难实现,这样做的结果,虽然看起来在这个行政区内资源和产品的开发、产业布局有很好的合理性,强调了数量的"多",品种的"全",而在更大区域的范围内看,则会出现重复建设,布局失衡,造成相互抵消、形不成比较优势。因此,尤其是像京、津、冀这样地域关系如此紧密的区域,非常有必要联合编制一个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从全局发展出发,而不是从地域均衡的角度,对产品开发进行合理布局,科学安排开发时序。其中非常重要的是突出和强化该区域内的骨干城市的特点和形象,利用一个纽带使这些城市群的形象在全国乃至世界旅游市场上凸现,形成吸引力。这样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最好请独立的专业规划机构来编制,充分借鉴国内外大都市圈发展旅游的经验和教训。这件事宜早不宜迟,以避免宏观决策上的失误。
(三)利用资本手段实现利益共享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发布的公报中特别指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并强调,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归属清晰、责权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还提出,"要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原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中央这一决定,必将大大推进现有旅游企业的改制进程,也为京津冀提供利用市场机制加强联合发展旅游的新契机。在政府层面联合编制规划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资本手段来整合资源,联合开发,集团化经营,扭转旅游发展中各自为战的局面。首先要在重大旅游项目的开发和经营上入手,例如在大型或超大型的主题公园的建设、大型综合性景区的开发、大型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等项目上,可以在这三个省市区范围内融资,利用资金的纽带把大家联系在一起,实现利益共享。其次,在旅游的经营上,也要创造条件,协调政策,利用资本的手段,打破所有制的界限,充分发挥国家和民营经济的积极性,促进建立跨行政区域的旅游企业,并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旅游经营体系,向更大的区域范围扩展。这样做才能把旅游做大,这样的合作才可能形成真正的利益相关、休戚与共的合作,而不是"同床异梦"的"拉郎配",也只有做到利益共享,联合和合作才够持久。
(四)利用特大型项目带动津冀地区参与合作
特大型项目对于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最著名的例子如美国奥兰多的迪斯尼世界。从区域旅游合作角度看,为了将天津、河北从北京的阴影中解放出来,在这两个区域上特大型项目比在北京要好,可以用特大型项目带动这两个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使它们具备真正能够和北京联合构成产品的项目,在区域旅游合作中取得更为平等的地位,解决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和区域旅游凝聚力问题。基辅号航空母舰落户天津,在天津旅游业发展和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进程中走出了很好的一步。天津、河北两地除了争取建设类似环球影视城的特大型现代娱乐项目,也应该选择将合适的传统旅游产品做大,如天津的"五大道"地区以及毗邻的和平路、多伦道一带,汇聚了风格独特的西洋建筑230多栋,完全可以建成"欧洲城",演绎欧洲风情,成为与北京风格迥异、外国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都向往的旅游区。
(五)利用区内市场合作带动区外市场合作
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首先要解决区内市场合作问题,通过互相开放市场,促进区内旅游者和旅游业资金、资产、人才、知识、管理、品牌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形成一个生动、流畅的区域旅游发展局面,通过区内市场合作,为共推产品、联合促销、进行区外市场合作创造条件,最终实现京津冀区域旅游业整体发展的目标。各个地区要为旅游者在区内旅游活动创造条件,给予一视同仁的区域公民地位,不要人为设置障碍;要为旅游企业在区内业务拓展创造条件,鼓励开设分支机构或特许经营机构,鼓励兼并、收购以及各种方式的联盟和合作,做到资源共享、产品共推、互为市场、互相提供产业支持。

结束语

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市场机制是基础,但是政府行为也可以起到推动或阻碍的作用。京津冀在旅游发展上都有联合与合作的愿望,也有实现区域合作的良好基础,还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重要的是大家要有诚意,要下决心,寻找突破口。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确定京津冀旅游发展合作的新起点,政府的作用最为关键。因此,现在非常有必要组织专门的队伍,对京津冀旅游发展区域合作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大家统工思想,拿出真正的行动,促进合作,这毫无疑问对整个地区旅游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