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特色纪念品缺乏
Ⅰ 如何让旅游纪念品走出三大怪圈
缺乏地域特色
缺乏创意开发
同质化严重
目前我国旅游纪念品市场出现的缺乏地域特色、缺乏创意开发、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已受到业界和广大游客的关注。那么,如何让旅游纪念品走出如此怪圈呢?
“过这村就没这店”
旅游纪念品卖的是地方特色和文化,这才是旅游纪念品的价值及核心竞争力所在。“过这村就没这店”的东西会让人念念不忘,并且引发购买的冲动。
在欧洲,很多旅游纪念品都只有在景区出售,一旦离开该地,在其他地方是买不到的,例如荷兰的木屐、各教堂的模型以及法国埃菲尔铁塔为原型的明信片、纪念品等。独一无二的地方性,体现出了旅游纪念品的不可替代性。
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计创意学院教授朱钟炎看来:一件有生命力的旅游纪念品首先必须具有独特的“地方性”,只有在某个特定地方才能买到的东西,才会让旅游者念念不忘。
“就拿上海的东方明珠景点来说,关于上海东方明珠的旅游纪念品在上海的任何地方都可以买到,已经达到泛滥的地步。因此,就导致东方明珠相关旅游纪念品价值下降,从而给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带来了负面效应。”朱钟炎认为。
要突出旅游纪念品的“地方性”,还必须保持旅游纪念品所传递文化信息的确切性。“旅游纪念品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必须能够代表‘自己’,目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旅游纪念品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紊乱。比如蓝印花布这一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就不应该在西北出现。”2010“老凤祥杯”上海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评委、中国作协会员、上海作协理事沈嘉禄提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目前,虽然在上海城隍庙等地方有一些具有特色的、前店后厂的旅游纪念品商店,但是规模不大,而且有些还存在着粗制滥造的问题。这些粗制滥造的旅游纪念品会让旅游者对中国文化产生误读,打断旅游纪念品绵延发展的脉络。
因此,许多城市在旅游纪念品开发中可以从“昨天”中挖掘题材,从城市的历史土壤中寻求养分。只有表达了确切的文化信息,弄清了“你从哪里来”,才会知道下一步“要到哪里去”。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旅游纪念品必须兼具长久生命力和新鲜性的双重特质。在这样的要求下,开发工作犹如“戴着镣铐跳舞”,“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创意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依靠其“独具慧眼”的专业设计经验,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总工艺师张心一认为:在根植于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旅游纪念品要实现艺术的深加工与实用性相结合,就必须依赖于创意及设计的引领。
在上海文化元素的体现上,绝大多数旅游纪念品依旧是取用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如陆家嘴的三大高楼、石库门、世博场馆、外滩金融牛等)作为题材。如何克服审美疲劳,实现题材的创意开发呢?
沈嘉禄告诉笔者,石库门是上海旅游的突出代表,但我们以往总是局限于从它的门楼等角度来进行设计。为何不换个角度来看问题,抓住石库门中具有代表性的“老虎天窗”来做文章?
石库门作为上海旅游纪念品中的经典必备元素,近年来也在不断实现创意升级。朱钟炎谈到了一款具有石库门风情的项链。项链上的挂件把人们从远处观赏的石库门风情揽进小小的金属吊坠中,除了造型优美之外,还非常具有精致、小巧的特质,充分表现了旅游纪念品的功能和价值。此外,这款旅游纪念品还采用镀金、黄金等不同材料制作,价格有所区别,充分满足了不同层次旅游消费者的市场需求。
而入围2010年上海“老凤祥杯”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决赛的《风云石库》作品则将八音盒设计成虎纹状图案石库门,配上“上海滩”主题音乐,倾诉着上海滩百年的沧桑巨变。据了解,该作品采用了矿渣(炼铁废料回收利用)和树枝的材质,也十分符合当今低碳、环保的风潮。
“幽默感”和“肖像权”
“旅游纪念品在具有地方性、创意感及文化内涵之外,还必须具有‘幽默感’。外国热销的旅游纪念品告诉我们,幽默感强的东西,群众喜闻乐见,掏钱也快。”沈嘉禄说。旅游观光本就是一件十分轻松惬意的事情,而旅游纪念品又承载着旅游者的一段文化经历和感悟。乍一看很好玩,又出乎人们意料的纪念品才能吸引眼球。旅游纪念品要想有个性,必须拟人化,具有人情味。
“在上海的田子坊等地,我看到过许多让我耳目一新的旅游纪念品,比如竹壳热水瓶、写满网络词汇的搪瓷茶缸……”沈嘉禄说道,“这些旅游纪念品不仅承载着城市的记忆、满足了人们的怀旧情绪,还体现了现代人的一种幽默感,抓住了人们心理上的‘痒处’。”事实证明,这些旅游纪念品不仅受到国外旅游者的追捧,国内旅游者对之也十分喜爱。
旅游纪念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是制约旅游纪念品市场发展的又一个瓶颈。国内一个好的旅游纪念品往往一经推出,便会出现一窝蜂地仿制,从而引发恶性竞争及变相压价,因此没有企业敢花大力气研发新产品。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就很难形成有竞争力的品牌。而上海市旅游行业协会旅游纪念品分会的成立,有助于将优势整合在一起,形成上海的整体优势,杜绝恶性竞争,进而推动上海旅游纪念品产业的发展。
“我们不能忽略旅游纪念品的‘肖像权’,即旅游纪念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朱钟炎表示,“必须在制度上予以健全,实施专项产品专项管理,让旅游纪念品的发展拥有一个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Ⅱ 旅游纪念品文化特色不突出有哪些
旅游纪念品,顾名思义即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购买的精巧便携、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工艺品礼品,并让人铭记于心的纪念品。有人比喻旅游纪念品是一个城市的名片,这张名片典雅华丽,有极高的收藏与鉴赏价值。
不同旅游纪品念分类:
西湖边游客购买创意旅游纪念品
旅游纪念品隶属于旅游商品,旅游商品的种类有多种分法。
旅游商品分为三大类:旅游纪念品、旅游用品、旅游消耗品。
旅游购物商品分为四类:旅游纪念品、旅游日用消费品、旅游专用品及其他商品。
旅游商品分为:旅游日用品、旅游食品、土特产品、文物古玩、传统工艺品以及旅游纪念品。
由于旅游纪念品在定义上缺少学术支持,因而在分类上较为困难。以下是编辑者提供的分类
传统旅游纪念品。即已经形成的深入人心的旅游纪念品。此类商品和旅游地区的名片无异,比如北京烤鸭、西安的兵马俑复制品等等。
已产业化旅游纪念品。即已经生产的,市面上有销售但没有被作为旅游纪念品看待或销售。此类商品多数为旅游地区或全国居民日常使用的产品,有着当地特色的文化,有独特的纪念意义,同时此类商品多有只在本地销售的特点。比如当地特色明信片、北京的瓷罐酸奶、上海的蜂花檀香皂等等。
未产业化旅游纪念品。即全新的旅游纪念品,此类商品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多为“小作坊”制作,缺乏完整产业链。比如个性影像旅游纪念品,上海民国时期广告宣传画等等。
Ⅲ 为什么各地旅游景点卖的纪念品都差不多
各地旅游景点卖的纪念品差不多,根本的原因就是赚钱,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这主要也是因为精致的工艺品成本非常高,景区内一般店铺租金也很高,因此做生意的成本高,为了赚钱只能卖一些成本低的商品来降低自己的亏损,实现最大限度的赚钱,去一些山区,庙宇之类的景点,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木质玩具桃木剑等等,一些手串做工粗制滥造,在北方各大景点还能见到一些南方特色。
当然,随着政府对文化和旅游产业的重视程度加大和不断的资金投入支持,这一局面将会被逐步改善,可喜的是我们看到某些地区已经有有思想有实力的机构介入到开发和销售特色旅游纪念品这一巨大的市场当中。
Ⅳ 目前市场上的旅游纪念品有哪些优缺点
一般旅游纪复念品都在景点附近卖,制能充分体现当地特色,展现人们的聪明才智,
如果是山,就有木拐杖,小斧头,小木人,竹子做的茶叶桶,---
海边,就是贝壳,和海螺,小挂件,
少数民族,手工做的小包,小人,少数民族衣服,
Ⅳ 丽江市旅游纪念品的现状。还有你们对丽江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建议。 谢谢啦。
目前丽江旅游市场的纪念品没有形成气候,也就是说没有特点和心意,也专没有以旅游为中心的纪属念品产业链,而且纪念品没有本土文化特色,缺少对外文化的输出
建议:本土文化的包装和宣传 民族特色纪念品的产业链的建设 外来舶来文化产品和事物的控制 加强民间宣传增强意识
Ⅵ 文化旅游纪念品存在哪些缺点
文化旅游纪念品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
Ⅶ 为什么全国的旅游景点销售的纪念品都差不多
大江南北的旅游景点销售的纪念品都差不多,都没有独特的纪念意义,主要也是因为本身旅游景点也是没有特地制作那些纪念品的,只不过因为旅游业的发展所以纪念品才出现。但是缺乏专门的运作机构,再加上地方政府的支持,所以这类的产品都差不多。
三、批发的小商品工艺粗糙,也没有地方特色游客们去一个地方旅游,购买这些纪念品,当然是想要具有地方特色的东西,才有纪念意义。可是那些批发的小商品显然做工都是很粗糙的,设计也不好,但是价格又很昂贵,显然会造成很不好的购物体验。再加上款式,又和其他地区的大同小异,也会造成游客们的审美疲劳。
Ⅷ 旅游纪念品市场的现状怎样,前景如何
行业分析的主线一般以时间为参数,即编年体的事件分析。简单地说,就是行业历回史、行业现状答、行业未来。
一、行业历史
1、讲述行业的发展历程;
2、重点突出行业发展的“拐点”;
3、揭示产生“拐点”的根源;
4、寻求行业发展的规律;
二、行业现状
1、当前状态,如行业规模、品牌格局、消费者认知等;
2、行业格局分析一般使用“波特五力模型”;
3、品牌竞争态势一般使用“SWOT”模型;
4、行业发展潜力一般使用“波斯顿矩阵”
5、提出行业当前焦点问题;
6、提供宏观层面的解决方案;
三、行业未来
1、对比行业发展规律,判定行业当前的“位置”;
2、预测行业未来“拐点”;
3、提供应对未来拐点变化的行业解决之道
Ⅸ 当今济南市的旅游纪念品是否存在这些问题,应如何解决
今年暑期,调查济南地区旅游纪念品现状的创意首先在旅游学院几名大学生中产生了,并吸引11名同学参与。调查分为设计问卷,到社区、景区等地发放和回收问卷,以及最后找专业的老师统计、分析调查数据等几个环节。问卷内容涉及旅游纪念品生产和销售过程、旅游纪念品开发有关支持政策、专项资金,以及普通市民对当前市场存在的旅游纪念品印象等诸多方面。
旅游纪念品满眼“大路货”
目前在各景区、商场、旅游纪念品商店中销售的旅游纪念品多为一些随处可见的“大路货”,这是参加调查大学生的第一印象。 “比如市场上随处可见的一种套装旅游纪念品‘少林寺小和尚’,从河南嵩山的少林寺,到省内的泰山,再到济南的灵岩寺、千佛山,几乎随处可见,样式完全一样。”田憬若说,“绝大多数游客对这样的旅游纪念品不感兴趣”。
省旅游局旅游商品中心一位工作人员的话佐证了学生们的感受。据该工作人员掌握的情况,目前在济南乃至全省旅游市场销售的旅游小商品,大多是浙江义乌、广东惠州一带生产的。其出厂价不过几分钱,摊贩在各景区售价几元钱,已经属于“暴利”。但这些旅游“纪念品”因为“千物一面”,通常购买者寥寥,摊贩想赚更多的钱也是难事。
对旅游纪念品的消费力不低
调查中,令黄宜俊他们感到意外的是,游客对于旅游纪念品的消费能力比大学生预想的高出不少。在“游客对济南纪念品价位认可度如何”的问题中,设立了50元以下、50-100元、100-200元、200-300元、300-500元等5个选项。绝大多数参与答卷游客的答案是“100-200元”或“200-300元”,高出大学生原来设想的“50元以下”。“实际上我们还曾担心标准设高了。事实证明大众对于特色旅游纪念品消费有着较高的期许”。参与此项调查的唐丽霞说。
市场化的路走得不够
颇受人们好评的旅游纪念品(创意)有以“泉娃”、 “泉标”等形象制成的挂件或者图片。此外,济南传统老手工艺——绢花,也极受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们推崇。“去了省旅游局才知道,各地有太多好东西值得开发,但因为市场的路子走得不够,‘产’并没有和‘研’很好地结合,再好的创意也只能被束之高阁。”黄宜俊等几名大学生感慨地说。此外,调查中还发现有的导游员也不了解本地优秀旅游纪念品的现象。譬如绢花,很多老导游也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