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文化旅游产业
㈠ 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如何选择
专家预测:未来,文化旅游的市场空间将有望达到2万亿元。在这个背景下,把文化与旅游攥成“拳头”,既抓住了文化与旅游的内在联系,又顺应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的规律。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1、聚焦“大融合”,在统筹兼顾上发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提速增效,必须以统筹全局的视野加快推进“三个融合”,充实完善旅游产业内容、促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撬动地方经济腾飞。
2、规划“大项目”,在强化支撑上发力。文化旅游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个个项目的支撑。当前,正从点状开发、线路统筹向区域联动转变,必须通过区域内规划布局和实施重大项目,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在优化结构中的强大引擎作用,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发展,在更大时空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发休闲、体验和度假型产品。
3、开发“大产品”,在有效供给上发力。需求决定供给,供给引领消费。当前,我国文化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旅游领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为此,必须以“用户为王、体验至上”为核心,充实完善旅游产品供给、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更好地顺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满足快速增长的大众化、个性化旅游消费需求。
㈡ 文化旅游产业有多大
文化旅游产业:是指以一定区域、一定族群的传统文化为基根,以自然风光和文化遗迹旅游为载体的产业形式;既然称其为产业,就带有经济效益的成份。但旅游文化并不是一个具体的金元宝,也不是一个己经烤熟的大饼,其发展要受到一个区域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交通条件和宣传运作等多种因素制约,其大小是不能用称称,用斗量的。
㈢ 想做文化旅游产业类的项目怎么样
你好,随着国内经济生活水平的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类项目越来越受欢迎,成长空间很大。
文化旅游产业的主要事项:
前期投资巨大
做好文化创意相关配套工作
积极宣传推广
㈣ 发扬文化旅游产业是病句修改
“发扬文化旅游产业”是病句,如何修改它?这个病句属用词不当,“发扬回”与“产业”不搭配答,“发扬”常与“精神”搭配,而“发展”常与“产业”搭配,因此应将原句中的“发扬”改为“发展”为妥,修改后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㈤ 文化旅游产业包括哪些
影途社温馨抄提示:文化旅游产业袭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学术界和一些省市政府部门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认识存在泛化现象,许多人把旅游业主体都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包括旅游交通企业、旅游住宿企业、纯自然的观光型景区等。
其实,这是把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混为一谈。真正的文化旅游产业主要是由人文旅游资源所开发出来的旅游产业,是为满足人们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部分旅游产业。它的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旅游活动质量。文化旅游的核心是创意。特别强调“创造一种文化符号,然后销售这种文化和文化符号”,并强调文化旅游的“文化”是一种生活形态,“产业”是一种生产行销模式,两者的连接点就是“创意”。因此,文化旅游可以理解为“蕴含人为因素创造的生活文化的创意产业”。
你还有不懂得欢迎网络影途社,免费咨询。
㈥ 假如西昌巿离开凉山州后经济发展会如何
历史上1978年西昌来和并给如今源众所周知的大凉山,而凉山州的首府也由昭觉(彝族聚居中心)迁至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的西昌市(汉族城市),2006年为发展民族特色的旅游业,西昌逐渐发展彝族文化,同时用彝族文化符号覆盖西昌的大街小巷,悲哀这是一座汉族为… 显示全部 历史上1978年西昌和并给如今众所周知的大凉山,而凉山州的首府也由昭觉(彝族聚居中心)迁至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的西昌市(汉族城市),2006年为发展民族特色的旅游业,西昌逐渐发展彝族文化,同时用彝族文化符号覆盖西昌的大街小巷,悲哀这是一座汉族为主的城市,自身却嫁接发展落后的文化,然而绝大多数的游客是为西昌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条件及独特的美食吸引而来,并不是被彝族的文化和美食吸引而来。同时06年以后周边县的彝族开始大量迁往西昌及西昌周边等安宁河谷汉族地区,这期间逐渐导致西昌治安与卫生环境条件的恶化。一切导致西昌汉族正在逐渐迁移出西昌,这座城市未来不知怎样。
㈦ 四川凉山州特色旅游如何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凉山通过修建通村通乡公路,过去的穷乡僻壤现在已成为驴友们追捧的热门景点,悬崖村成为‘云端上的旅游村’,泸沽湖畔的摩梭村民也通过旅游实现增收致富。”中共凉山州委书记林书成8月20日表示,凉山可以利用彝区特有的民族文化、优美的生态环境、优质的农产品等基础条件发展特色旅游,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据了解,四川省凉山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同时也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2014年以来,凉山州减少贫困人口4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1.1%下降到11.9%。但目前凉山州的11个民族聚居县仍均为深度贫困县,全州94.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尚有49.1万人未脱贫。
“在凉山,不仅传统旅游景区附近的老百姓致富了,穷乡僻壤的老百姓也通过发展旅游业致富了。”在林书成看来,悬崖村和泸沽湖的经验表明,旅游业和脱贫攻坚结合在一起大有可为,不仅可以吸纳劳动力就近就业,还能通过旅游把凉山丰富的资源展现给各地游客,进一步增加旅游的规模效应。
旅游业是凉山的首位产业,去年凉山旅游综合收入增加19%以上,今年上半年凉山旅游综合收入增速达到24%以上,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凉山悬崖村发展旅游后,已经有4万名游客来到悬崖村旅游,有5000名游客通过悬崖村的钢梯爬上山顶。”林书成介绍,目前悬崖村山顶已建设了集装箱酒店,旅游索道也在筹建中,按照规划,未来凉山有136个村要建设成为悬崖村这样的旅游村。
“凉山是深度贫困地区,许多游客一想到凉山就觉得这里是一个很偏僻的地方,自然生态资源较差,举办赛事有助于向社会介绍真实的凉山。”林书成以环泸沽湖国际自行车公开赛为例介绍,此前很多游客都认为泸沽湖是云南的,实际上是川滇共有的,该赛事给外界展示了真实的凉山、真实的盐源,未来凉山将持续推动环泸沽湖国际自行车公开赛举行,让其既成为业内有名的赛事,同时也成为宣传泸沽湖、宣传凉山旅游的极佳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