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发展
1.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阶段有哪些
既然丝绸之路已约定俗成,也就称海上丝绸之路,简称海上丝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这样几个历史阶段:一是从周秦至唐代以前为形成时期;二是唐宋为发展时期;三是元、明两代为极盛时期。
2. 丝绸之路旅游开发的看法
丝绸之路旅游产品需要深度开发西部地区是我国旅游资源的富集地,也是21世纪我国旅游业保持高速增长的战略接续区。培育特色产业经济,将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形成旅游产业优势,实现区域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西部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是一个关键着力点。 丝绸之路旅游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伊始向海外重点推介的15条黄金线路之一,也是世界旅游组织向国际旅游市场着力推介的世界级旅游线路产品之一,我国旅游业的象征性徽标“马踏飞燕”即源自丝路名城甘肃武威。丝绸之路蕴含着享誉世界的资源品位和厚重久远的人文精神,具有承继性的主题积累与线性资源区域分布的特征,因此完全可能成为推动我国西部地区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然而丝绸之路旅游目前现状却不容乐观,不仅沿线各省区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旅游产品本身对旅游业发展的纽带作用也远未发挥。有关统计数椐表明,丝绸之路旅游沿线各省、区的客源流失比例高达40%—70%,而真正最后完成全线丝路产品的购买者不足总数的20%。 旅游产品销售的内在规律是“卖线不卖点”,对于中长线游客来讲,这个规律所显现出来的作用更为突出。丝绸之路旅游发展滞后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是未能建立起围绕产品线的区域合作机制。面对潜在的合作利益空间,却缺少进行整体规划与开发的行为主体。区域内沿线各省区在资源互补的背景下缺少深层次的相互合作,游客所购买的产品是松散性的景点组合,而不是有机结合为整体的丝路旅游线路产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旅游合作的内在动力是不同行为主体对一种潜在的利益空间的追求。由于丝绸之路沿线各省区旅游资源禀赋具有高度的互补性,区域间存在着通过合作可获取的巨大的利益空间,由此奠定了区域合作的坚实基础,目前缺少的是行为主体对合作前景的前瞻性的认识和实现合作目标的有效途径。 在丝绸之路合作机制的参与主体中,应明确政府和企业的不同职能和分工。政府的作用应突出地体现在建立跨区域政府协调机制和运用政府引导企业合作行为方面。旅游企业的作用则主要体现为在政府的规治下,自发地在成本分摊、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框架下构建与实现共同的利益空间,通过反复的“博弈—均衡”,形成一种“竞争—合作—共赢”的内在机制。通过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理分工与定位,最终可以构建出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的合作框架,而区域性合作组织在合作机制中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将政府规治和市场机制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发挥区域优势资源整合的功能。
与“长三角”与“珠三角”等经济与旅游业发达的地区不同,丝绸之路旅游沿线区域缺乏强有力的区域经济支撑,基础设施欠发达,同时沿线区域市场化程度不高,依托城市明显不足。丝绸之路旅游沿线景点众多,也不乏世界级与国家级景点,但分散在绵延近4000公里的线路上,旅游者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支出用于交通,因此开发丝路旅游产品,首先要构建立体无障碍交通网络。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西部各省都加大了基础交通设施的投资,公路、铁路和航空三维立体交通形成了现代丝绸之路旅游的支撑。为了进一步减少旅游者在交通过程中的时间耗费,丝路沿线区域要加快高等级公路的网状布局与对接,进行沿线支线机场的布点建设。目前丝绸之路旅游者大都沿陇海铁路集散,铁路仍然承担着游客运输的主要任务。所以要进一步完善陇海铁路的复线建设,同时非常有必要从满足游客需求出发,设计推出丝绸之路星级旅游定期专列,这需要沿线各省区旅游和交通部门进行密切的配合和有效的合作。形象塑造是旅游目的地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整体形象的定位和推广不是依靠单个地区或企业所能完成的,丝绸之路产品整体形象的树立过程实质上表现为一种区域公共产品的生产过程,所以必然要依靠沿线各省区政府及企业联合进行开发投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产品的生产往往会出现供给不足的现象,所以进行丝绸之路形象塑造需要建立选择性激励机制,对那些品牌建设和市场开发中投入较多的企业要给予相应的激励和回报。在丝绸之路产品形象定位中应该突出个性,并且做到整体定位和分段定位相结合,整体形象应以其厚重的人文精神为基调,分段定位要突出区域特征,构建成资源互补、相得益彰并极具市场吸引力的旅游路线产品。 丝路旅游产品要有明晰的市场指向。鉴于散客旅游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旅游客源的主体,丝路旅游在巩固团队旅游的同时,要着力于应对散客旅游快速增长的趋势,加强和完善与散客旅游相适应的设施和服务,尤其要加强旅游信息与旅游解说系统的开发建设,以满足日益个性化发展的游客需求。 综上所述,通过建立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实现丝路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与共建,提高丝绸之路旅游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形象和地位,有助于将丝绸之路打造成西部旅游产品第一品牌和世界旅游黄金路线,更有助于推动旅游业在西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 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后,在隋唐以前,它只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但到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战火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战争所阻断,代之而兴的便是海上丝绸之路。到唐宋代,伴随着我国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我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及至非洲大陆航路的纷纷开通与延伸,海上丝绸之路终于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当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往外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四大宗,往国内运的主要是香料、花草及一些供宫廷赏玩的奇珍异宝,于是海上丝绸之路又有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药之路之称。明初郑和下西洋时,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巅峰。郑和之后的明清两代,由于实施海禁政策,我国的航海业开始衰败,这条曾为东西方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渐消亡了。
4. 海上丝绸之路有哪些意义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我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它的开辟,使我国当时的对外贸易兴盛一时。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以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各个朝代的发展,航海路线不断得以完善。
5. 海上丝绸之路有着怎样的发展史
首先,先秦南和越国时期,岭南地区的海上交往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早在距今6000年左右,岭南先民就已经开始利用独木舟在近海活动。距今5000~3000年期间,东江北岸近百千米的惠阳平原,就已经形成以陶瓷为纽带的贸易交往圈,并通过水路将其影响扩大到了沿海和海外岛屿。
通过对海船和出土陶器,以及有肩有段石器、铜鼓和铜钺的分布区域的研究可以得知,先秦时期的岭南先民已经穿梭于南中国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岛屿,其文化也间接影响到印度洋沿岸及其岛屿。
根据出土遗物以及结合古文献的研究表明:南越国已能制造25~30吨的木楼船,而且还与海外有了相当的交往。
南越国输出品主要有漆器、丝织品、陶器和青铜器等,输入品主要有古文献所列举的“珠玑、犀(牛)、玳瑁、果、布之凑。”贸易港口有番禺(今广州)和徐闻(今徐闻)。
其次,西汉中晚期和东汉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这就说明“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于汉武帝灭南越国之后。东汉时期航船已经使用风帆;大秦(罗马帝国)也已第一次由海路到达广州进行贸易;甚至中国带有官方性质的商人也到达了罗马。这标志着这条横贯亚、非、欧三大洲的海上丝绸之路的真正形成。
在汉代,随着种桑养蚕和纺织业的发展,丝织品也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输出品。乳香(薰炉)和家内奴仆(托灯俑)乃是以往输入品中所未见的。
两汉时期,版图扩张到了今东南亚的部分地区,于是政府就加强了海上丝绸之路沿海港市的管理,比如在今徐闻“置左右候官,在县南七里,积货物于此,备其所求,与交”。另外,还出现了一些比较重要的商业城市,比如番禺、徐闻、合浦(今合浦附近)、龙编(今越南河内)、布山(今贵港)、桂林(今桂林)和广信(今梧州)等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岭南与内地的水路和陆路交通也由此显得更为重要,从而得到修治。
最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
孙吴政权黄武五年(公元226年)置广州(郡治今广州市),由此加强了南方的海上贸易。据有关史料表明,东晋时期的广州已经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对外贸易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达15个,其中不仅包括东南亚诸国,而且西到印度和欧洲的大秦。经营方式一种是中国政府派使团出访,一种是外国政府遣使来中国朝贡。丝绸成为主要的输出品。输入品有珍珠、香药、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翡翠、孔雀、金银宝器、犀象、吉贝(棉布)、斑布、金刚石、琉璃、珠玑、槟榔、兜銮等。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使得对外贸易收入成为南朝各政权的财政依赖。
6. 概括汉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状况
那您想怎么精简
最精简的话
原因是
一是北方中原战乱不休,百姓流离失所,生产力遭到极大摧残;
二是河西走廊、西域频繁的政权更叠、战争;
三是南方相对政局稳定
7.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专海为中心,起点主属要是广州,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后,在隋唐以前,它只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但到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战火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战争所阻断,代之而兴的便是海上丝绸之路。到唐宋代,伴随着我国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我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及至非洲大陆航路的纷纷开通与延伸,海上丝绸之路终于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当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往外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四大宗,往国内运的主要是香料、花草及一些供宫廷赏玩的奇珍异宝,于是海上丝绸之路又有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药之路之称。明初郑和下西洋时,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巅峰。郑和之后的明清两代,由于实施海禁政策,我国的航海业开始衰败,这条曾为东西方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渐消亡了。
8. 海上丝绸之路体现了什么发展理念
丝绸之路促进了东方和西方两大文明地区相互了解、相互交往和相互吸收,通往中国的丝绸之路在世界文化交往的历史上是有非常的意义的事件,远比新航路开辟早1500年。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后,在隋唐以前,它只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但到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战火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战争所阻断,代之而兴的便是海上丝绸之路。到唐宋代,伴随着我国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我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及至非洲大陆航路的纷纷开通与延伸,海上丝绸之路终于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当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往外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四大宗,往国内运的主要是香料、花草及一些供宫廷赏玩的奇珍异宝,于是海上丝绸之路又有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药之路之称。明初郑和下西洋时,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巅峰。郑和之后的明清两代,由于实施海禁政策,我国的航海业开始衰败,这条曾为东西方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渐消亡了。
相对于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西方世界相互了解的最早窗口之一。
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丝织品在欧洲享有盛誉,特别是在罗马帝国,将中国的丝织品当作珍贵物品,称中国为“丝国”;当年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轰动一时,后来穿中国丝袍成为罗马上层的社会风尚。
中国的西汉和东汉时期,处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步繁荣阶段,早已创造出儒教、长城、秦始皇陵等至今有世界影响的文化成就;当时的欧洲正是罗马帝国时代,处于奴隶制社会鼎盛阶段,历史上记载的是恺撒大帝和屋大维的故事、基督教的故事;中国文化影响了东亚许多国家和地区,罗马文化也影响了欧洲和地中海地区,当时东方和西方两大文明地区缺乏的就是相互了解、相互交往和相互吸收,所以通往中国的丝绸之路在世界文化交往的历史上是有非常的意义的事件,远比新航路开辟早1500年。
其次,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西域少数民族接受先进文化、了解外部世界的通道。
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技术和丝织品以及金属工具传到西域,极大地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第三,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壮举之一。
中国古代的世界壮举有长城、秦始皇陵、大运河、敦煌莫高窟,举世公认,游客如梭;比较起来,丝绸之路完全可以列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的壮举,因为它表现了中国人向世界开放的前瞻性。其次,欧洲与中国没有往来,古代的中国人也不知道世界有多大;即使到了后来的清朝,中国观念影响下的朝鲜有一幅《世界地图》,将中国作为中心占据全图,周围是一圈大海、再一圈堤坝,海洋中用不计其数的小长方条表示许多岛屿包括日本以及许多根本无法知道的“小人国”、“女人国”等,直到鸦片战争时,中国的皇帝还自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闹出了许多笑话。可是,早在鸦片战争以前大约2000年的西汉,中国人就在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大量准备了。
第四,丝绸之路是现代中国西部开发最需要了解的第一个故事。
9. 论述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展和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回道,该路主要以南答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泉州、广州,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在陆上丝绸之路之前,已有了海上丝绸之路。它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海道交通大动脉。自汉朝开始,中国与马来半岛就已有接触,尤其是唐代之后,来往更加密切,作为往来的途径,最方便的当然是航海,而中西贸易也利用此航道作交易之道,这就是我们称为的海上丝绸之路。海上通道在隋唐时运送的主要大宗货物是丝绸,所以大家都把这条连接东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丝绸之路。到了宋元时期,瓷器的出口渐渐成为主要货物,因此,人们也把它叫作“海上陶瓷之路”。同时,还由于输入的商品历来主要是香料,因此也把它称作“海上香料之路”。
10. 海上丝绸之路的政治和历史意义
“海上丝绸之抄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后,在隋唐以前,它只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但到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战火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战争所阻断,代之而兴的便是海上丝绸之路。到唐宋代,伴随着我国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我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及至非洲大陆航路的纷纷开通与延伸,海上丝绸之路终于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当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往外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四大宗,往国内运的主要是香料、花草及一些供宫廷赏玩的奇珍异宝,于是海上丝绸之路又有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药之路之称。明初郑和下西洋时,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巅峰。郑和之后的明清两代,由于实施海禁政策,我国的航海业开始衰败,这条曾为东西方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渐消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