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文化旅游发展双多边机制

文化旅游发展双多边机制

发布时间: 2021-02-24 23:30:31

⑴ “多边机制”的意思

指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常设的或特别的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国际会议中的互动机制.与多边机制相对立的概念是"双边机制’。

⑵ 一带一路是什么意思 对旅游业发展自身而言有何意义

“一带一路”(One Belt And One Road,简称OBAOR;或One Belt One Road,简称OBOR;或 Belt And Road简称,BA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⑶ 如何建立双边和多边授信机制

外汇市场的组织者作为一方,按各交易主体的交易资金拥有量为信用标准,授予参与交易的各交易主体一定交易额度的行为,各交易主体同时也授予中央清算部门一定规模的交易额度。

⑷ 我国和哪些国家是双边哪些是多边

双边和多边来不固定,双边是自一国与另一国,多边是一国与多国。APEC有21个成员(19国+港台)是亚太区域多边外交的平台,北约、东盟也是,G8是大国多边外交载体,G20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多边外交的一个松散组织,中日、中韩、中美、中俄以及美俄、俄乌、英法等是双边关系,欧盟是个国家联合体,对外一个声音说话,内部是多边合作。
双边关系和多边机制从来就是并行的,二战时的轴心国、同盟国是盟约性的多边合作,二战后有了最大的多边机制——联合国。近年来,多边合作空前活跃,中国在其中学习借鉴了很多,也获取了很大利益,和封闭僵化的前30年不可同日而语。

⑸ 一带一路 战略的提出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作用的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不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等既有合作机制产生重叠或竞争,还会为这些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中国政府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 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

“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需各国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努力实现区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基本形成,互联互通达到新水平;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深入,不同文明互鉴共荣,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

⑹ 中国和印度都没有参加的多边机制是哪一个

应该是TPP吧,两国都没有参与

⑺ 什么是国际多边机制的核心是时间多边主义的重要舞台

联合国是国际多边机制的核心是时间多边主义的重要舞台。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版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权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联合国现在共有193个成员国,总部设立在美国纽约。

⑻ 中过参加双边或多边经济合作的现状怎样 今后应采取怎样的发展策略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历程回顾与战略思考
对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定义,学术界众说纷纭,但是,有两点还是明确的:一是在参与国间消除各种贸易壁垒和废除歧视性政策;二是在某些共同感兴趣的领域促进合作与政策协调。综合以上定义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包含的内容,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同一地区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相互之间取消各种贸易壁垒、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使经济达到某种程度的结合的过程;其宗旨是在成员国之间进行协作分工,实现成员国共同的经济利益和经济目标。
这一定义所揭示的内涵在于:首先,区域经济一体化最显著的标志是成员国之间关税等贸易障碍的消除;其次,谋求最佳的国际生产分工是一体化的根本原则;最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出发点是使每一个成员能获取比单独一国时更大的利益。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在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依靠地区优势,实现区域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选择。中国在参与多边贸易体系,融入世界经济的同时,日益重视区域经济合作,关于区域经济合作的重大举措不断出台,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对中国而言,深入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不仅是加强与周边国家互利合作、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平台,也是带动沿边地区经济增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
一、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历程
1.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空白期(20世纪80年代-1991年)面对挑战和困扰,这一时期的中国区域经济合作战略似有而无,是一种观望、等待的战略,没有实质性地进展,或者说这一时期的中国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是一种“无为”战略。其主要原因是:在区域经济合作不断高涨的浪潮面前,刚刚打开国门、尝试性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中国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一方面,如果中国始终处于区域经济合作之外,那么,中国将面对严峻的挑战。首先,区域集团化浪潮将重新组合世界经济格局,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以及国家与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将成为主导。那么,如果中国游离于区域经济合作之外,作为一个整体的区域经济集团会对中国做出不利的决策,如不公正的贸易歧视或做出其他有损于中国利益的行为。其次,区域经济集团实行内外有别的原则,将给中国在贸易以及吸引外资等方面的竞争力产生负面的影响。如贸易转移;投资转移。竞争力相对下降和新贸易保护壁垒。
另一方面,如果过早地选择了区域经济合作,中国经济也会因被迫过快的开放市场而产生负面的影响。首先,中国是一个对外开放时间不长,经验不足,抗风险能力不强的国家,快速而又广泛地实行贸易自由化,特别是投资自由化等势必对中国经济造成较大的冲击;其次,国家主权和国家经济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区域经济合作必然要求成员国间一定程度上让渡国家经济主权,这表面上看是平等的,但实际上却是不平等的,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不平等尤为突出。因此,如果在这方面处理不当,将会弱化中国政府保护民族经济、提升中国经济实力的努力,从而影响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2.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起步阶段(1991年-2001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步伐加快。在这一过程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多边贸易体系和不同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1991年,参加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这是中国参加的第一个区域经济论坛,也是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开端。1992年,参加了由亚洲开发银行发起的,旨在通过加强各成员国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次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2001年参加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加入了《曼谷协定》(现更名为《亚太贸易协定》),这是中国参与的第一个区域贸易安排。
(1)中国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之初是一个区域性经济论坛和磋商机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逐渐演变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在推动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加强成员间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由部分亚洲及太平洋国家和地区为促进本区域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成立的区域性经济组织。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国台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改为“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名义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现有21个成员国,成员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40%多,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生产总值的50%,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45%。APEC是亚太地区最重要,成员最多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在推动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亚太经合组织中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成员之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为整个亚太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近年来,每年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的贸易额均占到中国当年贸易总额的70%以上,中国的贸易伙伴排在前五位的均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对华投资排名前六位的也均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
(2)《曼谷协定》
2001年5月23日,中国正式成为《曼谷协定》成员。它是亚太区域中唯一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关税互惠组织,其宗旨是通过该协定成员国对进口商品相互给予关税和非关税优惠,不断扩大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贸易作与共同发展。作为中国参加的第一个区域性多边贸易组织,《曼谷协定》在中国关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一方面,在《曼谷协定》框架下,我国第一次根据协定给与其他国家低于“优惠税率”(从2002年1月1日起改称为“最惠国税率”)的关税优惠税率,另一方面,我国也是第一次通过关税谈判从其他国家获得特别关税优惠。
3.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新阶段(2002年至今)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中国与东亚及周边国家地区的合作主要是依靠投资导向和市场推动,开放的地区主义为宗旨,采取非歧视的原则,而政府并无突出的战略设计和干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限制。为了突破国际多边体制和区域经济集团的双重制约,避免被边缘化,中国开始经济参与区域贸易安排:。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2004年11月,双方签署《货物贸易协议》,并于2005年7月开始实施全面降税。2006年1月,中国与东门所有国家的早期收获产品实现零关税,东盟老成员国也对我国的早期收获产品给予零关税的待遇。2007年1月,双方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并于2007年7月顺利实施。2006年11月,中国与巴基斯坦签署自由贸易协定,2007年7月,《中巴自由贸易协定》关税减让进程全面启动。2008年4月7日,《中国和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签署。此外,中国与新加坡、澳大利亚、海湾合作委员会、冰岛的自由贸易区谈判正在进行中,与日本、行、印度、挪威和秘鲁建立自由贸易区可行性的联合研究也取得积极进展。,同时,中国还不断加强各类区域和次区域的经济合作,图们江开发计划、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已经上海合租组织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新特点和主要发展趋势
1.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新特点
(1)区域贸易协定数量急剧增多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区域经济合作提升到与多边贸易目标同等重要甚至更加优先的地位。据2005年世界贸易组织统计,区域贸易协定的数量仅在过去20年间就增加了8倍,截至2006年3月,向世界贸易组织通报的区域贸易协定已达340个(其中80%是近十年来缔结的),而且正在以平均每个月一个的速度递增。已实施的区域贸易协定中,84%采取自由贸易区的形式。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前30位的国家和地区无一例外参与了不同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几乎所有世贸组织成员都隶属于一个或多个不同程度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区域内贸易总量占国际贸易总量的比重已超过50%,且呈快速上升趋势。欧盟和美国则在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区域经济合作程度深化和涵盖范围不断扩大
如果说迄今为止区域贸易协定的数量和质量在同步发展的话,那么今后一个时期区域贸易协定的数量增长速度有可能会放慢,发展将可能更多地体现在提高质量上。一些贸易协定涵盖的领域和规则已逐渐超越世贸组织的框架,扩展到投资、竞争、知识产权、环境和劳工标准等。新区域主义理论提出大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动机是多重的,除了传统的贸易利益,还追求以提高贸易报复能力及整体国际谈判交易能力为主的非传统贸易利益。在多边贸易体制占主导地位的全球化时代、我们可以把这些非传统贸易利益归结为影响国际经济规则的能力。因此,目标函数的多元化决定了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空间扩大了。许多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并不完全依赖于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即使纯粹的贸易利益并不明显,区域合作也可能会发生。
(3)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成为区域经济合作主要形式
据2005年世界贸易组织统计,截至2005年2月,在全球已经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中,自由贸易协定(FTA)占84%,局部的自由贸易协定占19%,关税同盟占9%。自由贸易协定占区域贸易协定比例的迅速增长包括欧盟和非洲、拉丁美洲、欧洲、中亚等地区的新型经济体之间的数十个双边FTA的实施,以及亚太地区正在商签的大批双边FTA。可见,在今年的区域贸易合作组织中,自由贸易区占绝大多数,而且这种协定通常都涵盖非常广泛的领域和规则。以美国和日本为例,业已签署的和正在谈判之中的所有区域贸易协定都属于自由贸易区协定。况且,这些自由贸易区协定并没有进一步升级为关税同盟的打算。
2.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发展趋势
(1)新区域主义迅速发展
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成员的同质性要求减弱,异质性或混合型趋势日益明显。以往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总是以社会政治制度同一、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和具有共同历史文化背景为基础条件。人们通常认为同质的国家易于建立区域经济合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传统框架逐渐被打破,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有效运行,有力的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在体制和机制上有了新的重大开拓和突破。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区域经济合作出现一种新的趋势:
在大国和小国缔结区域贸易协定过程中,小国会对大国做出更多的让步,不仅体现在传统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减让领域,而且更主要体现在国内政治经济体制、法规、政策向大国靠拢。
(2)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中非经济因素凸显
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经济和政治紧密结合、相互交叉影响的现象日益显著,形成了经济关系政治化和政治关系经济化的典型表现。区域贸易协定中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政治条款,政治考虑有时会成为某些大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主要动机。欧盟本身已经进入经济一体化阶段,并向政治经济一体化阶段迈进,任何新成员的加入都需要全面接受欧盟现有的各项制度安排。
(3)区域经济合作格局复杂化
重叠性自由贸易区大量出现。在区域经济合作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国家都希望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获得巨大的现实经济利益,由于利益推动,很多国家参加的不只是一个自由贸易协定,这就导致了重叠性自由贸易协定的大量涌现,不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及成员之间交叉重叠,形成一种“大圈套小圈,小圈套小圈,圈圈连环的格局”。
大国之间的竞争演变为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之间的竞争,欧盟在积极开展“东扩”的同时,美国也在致力于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由于大国之间的竞争,小国有时会成为两个或更多大国缔结区域贸易协定的争夺对象。这其中行动最早、成就最大的是墨西哥,它是全世界惟一和美国、欧盟、日本这三大经济体都有FTA的国家。
三、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考
1.立足东亚,努力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东亚地区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与东亚的投资贸易安排在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日本、韩国、东盟等与我国产业结构有很强的互补性,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来源。因此,推进中国与韩国、日本和东盟的“10+3”合作,以及中国与东盟的“10+1”合作,无疑有着自身的战略考虑。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既可有效发挥其市场潜力,也是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中日合作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关键。两国在资源方面有较强互补性,中国拥有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日本有丰富技术和资本。在建立中日韩——东盟自由贸易区过程中,中日合作不仅对双方都有益,对推动东亚地区经济发展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只要两国互补经贸关系充分发展,完全可奠定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其次,东盟各国与中国各地区只见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双方广阔的市场领域内供给与需求只见容易形成不同的对应关系,因此,中国与东盟双方贸易存在互补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于双方产业层级上存在相似性,总体发展水平近似,基本处于相同的国际分工阶梯之中,确实存在产品的同构性,因此竞争有不可避免,把握不好的话,会发展成为恶性竞争,对双方都将造成损失。中国应分阶段、按地区逐步提升经济产业层级,尽量避免与东盟国家产业趋同、出口商品趋同,从而避免与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发生恶性竞争,在双方的合作当中逐渐消除东盟国家对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所产生的疑虑,这将对双边政治经济关系产生积极的作用。最后,拓宽双方合作领域与范围。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贸易发展的潜力十分巨大。除传统的合作领域之外,双方应拓展合作的范围,如金融货币、人才交流、高新科技、可持续发展、旅游产业等。
2.积极利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交往平台
亚太地区是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依托,中国长期以来同APEC成员有十分密切的经贸关系。自1991年以来,中国与APEC成员的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始终维持在60%以上,来自APEC成员的直接投资在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中的比重也保持在60%以上。近几年更是高达70%以上。因此,加强同APEC成员的经贸合作,加强彼此的理解与沟通,对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增长有着重要意义。
虽然中国在APEC机制中不能算是驱动力,但是中国却可以利用这个重要的多边平台,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APEC有领导人会议、不同部门的部长级会议、高官会、工作组会议、学术研究机构会议、商界会议等。这些都为中国与成员国交流意见、加强理解与合作提供了机会。此外,中国应继续力促APEC成员把主要精力放在实施茂物目标上,决不能使茂物目标半途而废。茂物目标要求发达国家在2010年率先实现亚太地区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这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有利于缓解中国目前严峻的国际贸易环境。
3.注重跨区域经济合作
区域经济合作开始主要发生在具有地缘优势的相邻国家和地区只见。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周边可利用的资源渐渐减少,而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是的跨区域的经济合作成为可能,并成为区域经济合作新的热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一来,约有三分之一的区域贸易安排发生跨洲国家之间。2005年初,已运作的跨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约占全部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5%,但已经签署协议或者正在谈判的跨区域经济合作占三分之一,提出进行跨区域合作的占40&以上,显示出强大的发展后劲。
目前中国参与的区域经济合作大多在亚洲地区,然而种种因素导致现阶段亚洲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十分缓慢。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需要突破地缘性限制,将参与亚洲地区和其他地区的贸易安排并列起来。我国应该根据本国的战略发展需要来选择区域经济合作伙伴,应与评估友好的国家或有战略利益的国家达成区域贸易协定,同时要尽可能避免贸易转移带来的损失。加大与非洲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合作,是今后经济合作的重点。非洲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但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互补性很强,区域经济合作对双方都有益处。
4.以双边区域经济合作实现多边利益
在当今的区域经济合作中,虽然双边经济合作成为热点,但多边的区域经济合作影响力越来越大。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04年,正在运行的双边区域经济合作占全部的80%,正在谈判的90%均在双边之间进行。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虽水量不多,但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且出现不断扩张的趋势。然而,要实现多边利益,还是要以双边的经济合作为基础。
在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中,美国、欧盟、东盟均有自由贸易区作依托。我们要想以双边的区域经济合作实现多边的利益,具体可以某一个国家为切入点,先与其签订双边的自由贸易协定,并将其作为进入该区域的桥梁和纽带。如在北美自由贸易区,可选墨西哥或加拿大,并与即将成立的美洲联盟内的重要成员如巴西、阿根廷等商签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自由化举步维艰的情况下,小范围内的区域贸易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多边体制的有效运作。但我们要意识到,区域经济合作只是最终实现多边贸易自由化的方法和路径,而不应是最终目的。

⑼ 秉持亲诚惠容坚持共享共建共享原则完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以什么为主体

以企业为主体
“十三五”时期是“一带一路”建设从起步到提速的关键阶段,要秉持亲回诚惠容,坚持共商共答建共享原则,完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找准突破口,以点带面、串点成线,步步为营、久久为功,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扎扎实实的进展。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