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全域旅游与城市文化提升

全域旅游与城市文化提升

发布时间: 2021-02-24 05:23:53

⑴ 如何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建议

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来推进:
(一)创新发展战略,改革管理体制

发展全域旅游,是一项改革创新工程,重在围绕适应旅游发展两个综合需求(综合产业发展和综合执法需求),改革创新旅游体制,从旅游市场监管、旅游公共服务、旅游产业促进、扩大旅游开放、旅游管理体制和基础制度等推进综合改革。

一是要改革创新全域综合统筹发展的领导体制,构建从全局谋划和推进、有效整合区域资源、统筹推进全域旅游的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各部门联动的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充分考虑旅游配套设施及其公共服务的需求,促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融合、衔接。

二是改革创新旅游管理的综合协调机制,推进旅游管理体制的综合改革,适应旅游业从单一业态向综合产业、从行业监管向综合服务升级的客观需求,这也是地方政府对旅游发展认识升级的最典型和最生动表现。

三是改革创新旅游综合执法机制,鼓励推进旅游综合执法队伍等改革创新,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综合执法保障。要把旅游市场环境治理,纳入到城市综合治理的范畴内,加大治理力度,形成管理联动。建立健全逗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主体负责地的旅游安全责任体系与工作机制。设立旅游警察和旅游巡回法庭,是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许多国家早已设立旅游警察,包括西班牙、德国、俄罗斯、希腊、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埃及、阿根廷、孟加拉等等。这些旅游警察大多会外语、着装醒目、在酒店和旅游景区随处可见,小到问路、物品遗失,大到被敲诈勒索,他们都会马上介入解决。旅游警察提升了国内外游客的安全感,这是最重要的旅游环境。旅游警察还是当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有力增强旅游吸引力和保障力。

(二)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旅游规划

发展全域旅游,不能因循传统规划思路,必须改革创新规划。

一是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理念,将旅游规划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合理配置。

二是改革规划体制,推进多规合一。

三是创新旅游规划。全域旅游模式的规划与景点旅游模式的规划不同,不再只是规划景点景区、宾馆饭店,需要系统全面规划景点景区内外协调发展各、整合各类资源要素。

(三)改革评价体系

发展全域旅游,必须树立科学的旅游观念,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创新相关的统计监测和评价体系。

一是将发展旅游作为区域内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发展目标和重要考核内容,形成明确的任务分工要求,形成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合力。

二是创新旅游数据征集、分析体系。按照旅游发展的新业态、新特点、新趋势设置评价指标。探索建立适应全域旅游特点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与旅游电商企业合作,建立现代旅游的科学评价机制。

三是加强综合效益评估,摆脱门票经济逗依赖症地。我国大多数景区仍然处于门票经济。2014年,除黄山门票占总收入的17.5%外,其余景区门票占比均超过40%,有的景区门票占比更是超过80%。从门票经济向全域旅游经济转变,首先就要建立全域旅游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逐步摆脱对门票收入的严重依赖。

(四)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

推进全域旅游,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支撑。这需要巨大的投资,迫切需要抓住供给侧改革的机遇,改革创新投融资模式。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PPP等投融资模式改革创新,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融资支持,鼓励私营企业、民间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吸引国际资本参与重大旅游项目开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五)创新旅游业态

创新旅游产品,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构建新的发展载体。推进旅游小镇、旅游风景道、旅游绿道、旅游度假区、旅游产业集聚区、特色旅游基地、研学旅游基地、养老旅游基地等新兴旅游业态和产品建设。大力培育和扶持以休闲农业、乡村度假、古镇村落、特色民宿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推进特色旅游目的地、国家休闲区、休闲旅游示范城市等目的地建设。推进旅游+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旅游+研学(教育)、旅游+交通、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新型养老、旅游+健康养生、旅游+购物等,大力培育全域旅游的新产品新业态。要加快特色提炼,在创建精品旅游品牌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区域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创建区域品牌。

(六)试点先行、示范引领

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可强求一律。作为推进全域旅游主体的地方党委政府,有必要积极务实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突出本地特色的全域旅游的好经验、好做法。国家每年遴选一批市县创建逗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地,分步实施,滚动发展,上不封顶,下不设限,试点先行,示范引领。要采取系列措施支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了解更多全域旅游内容,可以关注下云途智旅。

⑵ 发展全域旅游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有哪些

全域旅游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四点:

1、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创新发展方面,全域旅游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创新,也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提升旅游业发展能力,拓展区域旅游发展空间,培育区域旅游增长极,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培育旅游市场新主体和消费新热点。协调发展方面,发展全域旅游有利于统筹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供需协调;有利于推动区域特色化发展,促进景点景区内外协调;有利于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促进城乡协调;有利于完善产业配套要素,促进软硬件协调;有利于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促进规模质量协调。绿色发展方面,发展全域旅游能把生态和旅游结合起来,把资源和产品对接起来,把保护和发展统一起来,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创造更多的绿色财富和生态福利。开放发展方面,全域旅游更加注重拓展开放发展空间,打破地域分割、行政分割,打破各种制约,走全方位开放之路,形成开放发展的大格局。共享发展方面,实施全域旅游、促进城乡旅游互动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不仅能带动广大乡村的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农业人口的福祉;还能提升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形成统一高效、平等有序的城乡旅游大市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2、发展全域旅游是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015年,国内游达40亿人次,人均出游接近3次,旅游已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出游方式上,自助游超过85%,自驾游超过60%。一个区域的旅游质量,不单单取决于旅行社、酒店、景区的服务质量,而是由整个区域的综合环境决定的。这就要求我们从全域整体优化旅游环境、优化旅游全过程,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和旅游服务要素。当前,一些地方旅游市场秩序混乱与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目标不相适应,旅游产品和以厕所为代表的公共服务及交通等基础设施供给与爆发式、井喷式增长的旅游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企业对门票经济的过度依赖与广大游客的承受能力和期待不相适应等问题,都需要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来解决。

3、发展全域旅游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发展全域旅游可以加快城镇化建设,有效改善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大城市人口向星罗棋布的特色旅游小城镇有序转移;可以聚集人气商机,带动现代生态农业和农副产业加工、商贸物流、交通运输、餐饮酒店等行业联动发展,为城镇化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能使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就地市民化。发展全域旅游,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城市文明和农村文明的直接相融,促进农民在家就能开阔视野、提升文明素质,加快从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转变。

4、发展全域旅游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旅游业对世界经济发展和就业的贡献都超过了10%,早已成为世界重要产业。当今世界,美国、西班牙、德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巴西、印度、南非等众多国家纷纷实施旅游国家战略。我国旅游业发展之初,主要是用老天爷留给我们的自然遗产、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现在游客更加希望在当地进行深入的交流交往,更重视对一个地方风土人情、居民素质等整体环境的评价。发展全域旅游是顺应旅游业发展新趋势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

希望可以帮到你,了解更多全域旅游内容可以关注云途智旅。

⑶ 如何发展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以"全域旅游"的理念指导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将有利于各行各业统一发展目标。以旅游为导向,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和城镇建设同步推进,对国土资源整理、资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处。统筹各方力量,全域发展旅游事业,旅游业将成为一项民生工程。
二、以全域旅游理念指导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旅游可以加快城乡之间的互动融合和统筹发展,可以促进民族之间的互动交流,用“全域旅游”的理念来指导一个区域内的旅游业发展,在布局上将更为合理。
(一)战略规划上的必要性
截至目前,我国有184处5A级旅游景区;12 163家星级饭店(其中四星级酒店2 424家、五星级酒店808家),在第二季度的营业收入合计为514.11亿元。但尽管如此,我国的旅游业仍存在散、小、发展不均衡、亮点不多的问题,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旅游缺乏一个统揽全局的总体规划,对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没有清晰的思路。因此,我们要借用专家和群众的智力,通过编制规划,明确定位,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实施路径,避免在发展道路上走弯路。因此,把“全域旅游“提升到战略定位的层面上十分必要。
(二)行业转型升级上的必要性
第一、二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已到了一个层面,只有第三产业的空间还未全面发挥出来。
据国家信息中心旅游规划研究中心课题组2015年7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2014两年旅游产业对GDP直接贡献都超过7%,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都超过10%;旅游产业间接带动增加值超过15 000亿元,对GDP增长拉动点数在1%左右,对GDP增长率贡献超过10%;在间接带动各产业中,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其中交通运输、住宿、旅游购物、餐饮等四个行业对旅游业增加值贡献近90%。
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业长远发展的需要,是大众消费升级的需要,是我国一、二、三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是稳增长保运行拉动投资消费的需要。
(三)旅游者需求上的必要性
旅游消费需求是多样化、个性化的,全域旅游发展要适应城市群发展的需要、适应交通快速发展的需要,达到道路建设风景化、交通体验休闲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的效果;要利用“互联网+”把智慧旅游项目包装成大项目,从交通和信息上最大程度地方便游客,从而带动投资。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就指出“全域旅游对生产要素的配置,更能发挥旅游的导向作用!如果我们工作的重点仍然局限在景区景点,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和宏观效果都会受限。要用全域旅游的概念,布局旅游产业发展,发挥全域旅游对生产要素布局的导向作用。”只有通过全域旅游才能合理配置资源。旅游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水平,对资源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景区景点。
三、以“全域旅游”指导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涵盖了多个层面,荟萃了古建筑、陶瓷、民俗、宗教和边塞等多种文化,具有不可限量的开发价值。
(一)“游”
有数据显示,未来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1.5万美元,50%以上的居民进入中等收入之列。如果居民人均年出游超过5次,全国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70亿人次,旅游将成为大多数人的普遍性消费。
(二)“住”
我国现有12 163家星级饭店(其中四星级酒店2 424家、五星级酒店808家),在2015年第二季度的营业收入合计为514.11亿元。此之还有众多的民宿,为我国旅游出行提供了稳定的保障。
(三)“行”
中国旅游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中国出境游市场首次过亿,达到1.07亿人次,已连续两年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客源地,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出境游消费国。预计2015年,出境游人次同比增长16%以上,客源将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二三线城市乃至农村地区延伸。
(四)“旅游+”
“旅游+”是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的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在此过程中,“旅游+”也有效地拓展旅游自身发展空间,推进旅游转型升级。
长期以来,关于旅游的认识停留在简单的消费层面,旅游同样是增强国民幸福感、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增长点;是优化区域布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增长点。
推进“旅游+”,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一业促五化”,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网络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
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将有利于各行各业统一发展。以旅游为导向,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和城镇建设同步推进,对国土资源整理、资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处。统筹各方面力量,全域发展旅游事业,旅游业将成为一项民生工程。

⑷ 上海如何推动全域旅游升级

至2035年,上海年入境境外旅客总量有望达到1400万人次。上海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3月31日在此间举办的上海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国际研讨会上,中外旅游业者为上海“支招”,其中不少建议也与上海未来的计划不谋而合。

据了解,上海将围绕“精彩上海品质之旅”的主题,推进旅游产品、旅游产业、旅游市场、旅游环境全方位升级。

上海将强化出境旅游服务保障体系,运用移动通信、卫星定位等技术,加强标准化管理、数据共享,为全世界的上海旅游者编织一张“安全应急网”;搭建“一带一路”旅游合作平台,探索建设“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港口城市联盟,加强与全球旅游组织的协作;上海正在升级旅游服务设施网络,将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营造温馨、智能、时尚的“城市客厅”;开发和推广“上海品质生活”等都市旅游移动服务应用,为旅游者提供更加智能化、多功能、便捷度高的旅游服务。

上海营造更为良好的营商环境:推进旅游产品、旅游产业、旅游市场、旅游环境全方位升级。具体在旅游领域,上海将特别对入境游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将积极用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推进外商独资、合资旅行社经营出境旅游业务,加强人员培训、业务指导等后续服务。

⑸ 发展全域旅游 中小城市存在的哪些差距

全域旅游——把行政区当做旅游区,全部区域一体化发展旅游,将目的地作为一个大的景区,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
城乡发展不均衡,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仍然较大。
参考:http://www.ecotourism.org.cn/News_content.asp?id=5166

⑹ 如何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来推进:
(一)创新发展战略,改革管理体制

发展全域旅游,是一项改革创新工程,重在围绕适应旅游发展两个综合需求(综合产业发展和综合执法需求),改革创新旅游体制,从旅游市场监管、旅游公共服务、旅游产业促进、扩大旅游开放、旅游管理体制和基础制度等推进综合改革。

一是要改革创新全域综合统筹发展的领导体制,构建从全局谋划和推进、有效整合区域资源、统筹推进全域旅游的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各部门联动的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充分考虑旅游配套设施及其公共服务的需求,促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融合、衔接。

二是改革创新旅游管理的综合协调机制,推进旅游管理体制的综合改革,适应旅游业从单一业态向综合产业、从行业监管向综合服务升级的客观需求,这也是地方政府对旅游发展认识升级的最典型和最生动表现。

三是改革创新旅游综合执法机制,鼓励推进旅游综合执法队伍等改革创新,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综合执法保障。要把旅游市场环境治理,纳入到城市综合治理的范畴内,加大治理力度,形成管理联动。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主体负责”的旅游安全责任体系与工作机制。设立旅游警察和旅游巡回法庭,是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许多国家早已设立旅游警察,包括西班牙、德国、俄罗斯、希腊、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埃及、阿根廷、孟加拉等等。这些旅游警察大多会外语、着装醒目、在酒店和旅游景区随处可见,小到问路、物品遗失,大到被敲诈勒索,他们都会马上介入解决。旅游警察提升了国内外游客的安全感,这是最重要的旅游环境。旅游警察还是当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有力增强旅游吸引力和保障力。

(二)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旅游规划

发展全域旅游,不能因循传统规划思路,必须改革创新规划。

一是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理念,将旅游规划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合理配置。

二是改革规划体制,推进多规合一。

三是创新旅游规划。全域旅游模式的规划与景点旅游模式的规划不同,不再只是规划景点景区、宾馆饭店,需要系统全面规划景点景区内外协调发展各、整合各类资源要素。

(三)改革评价体系

发展全域旅游,必须树立科学的旅游观念,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创新相关的统计监测和评价体系。

一是将发展旅游作为区域内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发展目标和重要考核内容,形成明确的任务分工要求,形成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合力。

二是创新旅游数据征集、分析体系。按照旅游发展的新业态、新特点、新趋势设置评价指标。探索建立适应全域旅游特点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与旅游电商企业合作,建立现代旅游的科学评价机制。

三是加强综合效益评估,摆脱门票经济“依赖症”。我国大多数景区仍然处于门票经济。2014年,除黄山门票占总收入的17.5%外,其余景区门票占比均超过40%,有的景区门票占比更是超过80%。从门票经济向全域旅游经济转变,首先就要建立全域旅游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逐步摆脱对门票收入的严重依赖。

(四)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

推进全域旅游,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支撑。这需要巨大的投资,迫切需要抓住供给侧改革的机遇,改革创新投融资模式。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PPP等投融资模式改革创新,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融资支持,鼓励私营企业、民间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吸引国际资本参与重大旅游项目开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五)创新旅游业态

创新旅游产品,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构建新的发展载体。推进旅游小镇、旅游风景道、旅游绿道、旅游度假区、旅游产业集聚区、特色旅游基地、研学旅游基地、养老旅游基地等新兴旅游业态和产品建设。大力培育和扶持以休闲农业、乡村度假、古镇村落、特色民宿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推进特色旅游目的地、国家休闲区、休闲旅游示范城市等目的地建设。推进旅游+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旅游+研学(教育)、旅游+交通、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新型养老、旅游+健康养生、旅游+购物等,大力培育全域旅游的新产品新业态。要加快特色提炼,在创建精品旅游品牌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区域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创建区域品牌。

(六)试点先行、示范引领

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可强求一律。作为推进全域旅游主体的地方党委政府,有必要积极务实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突出本地特色的全域旅游的好经验、好做法。国家每年遴选一批市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分步实施,滚动发展,上不封顶,下不设限,试点先行,示范引领。要采取系列措施支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⑺ 现在全国各地很城市都在提全域旅游,全域旅游相较传统的旅游景点有哪些优势.

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为主导,其他产业借势发展的一种全新模式。相较于传统旅游景点,优势有几点。一是多产业同步发展,不仅局限于服务业,全域旅游从策划、实施到运行,是一二三产融合的过程,以旅游业带动一产二产发展;二是全地域环境提升,全域旅游是要达到处处景点的效果,不再是单一的景点,周边配套跟不上,而是以景点为主,配套周边服务设施,形成规模效应。

⑻ 如何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建议

全域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形态、新理念、新模式,也是世界旅游发展的共同规律和总体趋势,代表着现代旅游发展的新方向。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对我市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⑼ 市全域旅游发展可以在哪些方面为全省提供经验

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旅游消费也成为重点,旅游业作为“带动性强、能耗低、附加值高”产业,也成为后发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2015年8月,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旅发【2015】182号)提出了“全域旅游”创建考核指标。
全域旅游思路即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了国内诸多市、县域旅游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
早在2013年,儒余股份核心团队结合旅游规划实践,就提出了“全民旅游”的发展思路,对全域旅游进行了探索,2014年,儒余股份核心团队编制了湖南省汝城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更是对全域旅游进行了深度剖析。
而全域旅游到底是什么?与旅游总规有何差别?到底应该怎么发展?
一、什么叫全域旅游?有什么好处?
1、发展背景
门票经济时代即将过去,未来的旅游业发展更注重“综合旅游消费”带动,旅游发展逐渐从“人次、总消费量”的单一指标评价走向“人次、过夜率、停留时间、人均消费、重复旅游次数”等多重指标评价,因此,以“独立景区开发”为核心的旅游业发展将逐渐“力不从心”,全域性的、联动性的旅游发展将成为重点。
2、概念内涵
与传统旅游业发展思路不同,全域旅游的“全域”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空间上打破独立景点的“全城”,参与上打破景区工作人员的“全域”,产业上打破旅游单一发展的“全域”。
空间上的全城:即为“打破独立景点”发展思路,将原有的独立的大景区建设变更成为全域性的,多角度的旅游开发,将城市、乡村、街道的建设与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一方面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提升本地居民的居住体验,第三能够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使得旅游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参与上的全民:即为“促使全民参与”的发展思路,将来旅游业的发展从“政府知道、投资商明白、从业者服从”拓展到“全民皆知旅游发展特色,全民改变服务思路,全民都可做‘导游’”,一方面杜绝“宰客”现象,第二方面通过全民发展真正将本地特色与本地文化做活、做生动,真正提升游客的“体验感与参与感”。
产业上的全域:即以“旅游+”的思路去发展旅游。一方面,将旅游发展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产业内核丰富“旅游消费”的内容,提升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挖掘旅游的附加值,带动本地区“多元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旅游业的“宣传、推广”作用,提升地区品牌、提升产业环境,辅助产业招商。
总体来说,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是期望通过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变,促进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构建多元化的发展动力,使得“居民舒心、游客开心、商旅动心”。
3、核心意义
对于本地居民来说,不但产生了新的就业机会与岗位,也带来了新的生活气息,游客不会成为“干扰生活”的侵入者、不会成为“待载的羔羊”,而成为服务的对象、欢迎的客人。
对于游客来说,原来的“看景”转变为“体验一种本地生活,观赏一片本地景观、了解一类本地文化”,真正成为“体验旅游、度假旅游”,真正实现“玩的开心、住的舒心、吃的高兴、消费放心”,真正“融入地方、爱上地方”,实现“长停留、多频次、高消费”。
对于投资商来说,旅游项目的投资不再是“独木孤舟”,全域范围的旅游形象提升与旅游项目开发,使得单点项目具备更好的投资环境,带来更多的“附带游客”,项目的投资建设也将成本更低、效益更好。
对于政府而言,社会气象发生变化,经济活力增强,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可步入良性循环。
二、全域旅游什么地方适合做?有什么特点?
全域旅游,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五类地方最适合:
其一:中心城市及知名旅游区
【特征】具备一定的旅游基础,已经具备1个或多个旅游吸引力。当前旅游人次已经达到一定规模(>1000万人次),旅游业已经形成一定格局,但城市旅游发展增速放缓,旅游发展遇到天花板。
【特点】需要丰富旅游功能,改变传统旅游形象,提升品质、提高效益,部分城市需要解决“游客与居民”之间的矛盾。
【难点】
① 部分“传统老牌旅游城市”旅游服务较差,旅游模式固化;
② 部分“经典旅游城市”旅游形象过于单一且知名,新吸引力较难塑造;
【要点】
① 需要与原旅游特点具有一定的关联度
② 需要打造“特别不同”的吸引力
③ 需要重点加强旅游服务环境建设
其二:大城市辐射圈地区
【特征】目前旅游发展尚未起步或刚刚起步,附近有大型城市积聚大量人群,有巨大的潜在空间。
【特点】需要优化项目点,强化周末度假休闲功能,打造多类别、多层次的旅游点,强化各节点之间的联动性,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与旅游产品,提炼区域形象,强化细分客群定位与区域形象定位,加强全方位的区域旅游营销拓展,实现拳头出击。
【难点】
① 较难做出特色,需要与其他地区进行竞争并抢占客群;
② 以重复消费为主,较难拉升单次消费量;
【要点】
① 项目点设计上应具有连贯性,应考虑不同项目之间的差异性与联动性
② 旅游线路设计上应具有多元性,在主题功能线路、特色线路上有差异
③ 应重点考虑节庆及主题活动的设计,增加互动体验性
④ 可考虑通过旅游环境营造,争取中心城市资源输出,辅助培育特色产业
其三:新兴的旅游目的地
【特点】旅游业已经起步,并成为区域的支柱产业或重点产业之一,在一定区域内享有知名度,但总量规模仍不大,处于发展阶段(地市级单位年旅游人次少于1000万、县级单位少于500万)。本地居民主动参与旅游发展,但尚未享受到旅游发展的红利。
【难点】区域旅游发展步入“瓶颈期”,部分城市出现负面影响,如宰客、骗客等行为。区域需要引入新的重点项目,不断强化旅游发展实力,提升旅游吸引力,需要在“加大招商引资”与“优化旅游环境”两方面进行突破。
【要点】
① 需要树立综合旅游形象塑造,加强“全民”教育与宣传
② 需要借力已有的旅游项目,引导优化,鼓励项目间组团发展
③ 注重差异化项目打造,加强对新建项目的鉴别能力
④ 注重区域内多频次的节庆活动设计,培育文化产业,增强游客粘性
其四:有资源的其他非旅游区域
【特点】该类地区往往不是传统知名景区,经济相对较好,产业结构一般以制造业为主,但城市居民消费能力较高,城市内及城郊有一定的资源但不具备特色旅游项目,如工业遗址、特色历史文化事件、自然景观等。
【难点】经济较为发达,城市工业化印象较强,“自然生态”旅游形象相对较弱,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分散,全域性开发需要更强的统筹能力,既需要侧重城市性格的塑造与城市文化的传递,有需要充分考虑借势发展,可考虑功能性的娱乐项目引入。
【要点】
⑤ 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资源与特色,强化城市综合旅游形象塑造
⑥ 需要结合城市的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强化“生态”营造
⑦ 侧重功能为主导,引入功能性、特色性项目,通过龙头项目带动全域发展
其五:有资源的欠发达地区
【特点】该类地区往往远离大城市或中心城市,且不属于传统知名景区的辐射范围,往往是生态保护区或扶贫开发区,自然生态环境较好,历史文化资源相对较多,但经济相对落后。部分地区对外交通联通度较差。
【难点】
① 基础设施投资较大,需要政府奠定基础
② 本地缺少旅游产品支撑,缺少吸引力项目
③ 本地投资环境不足,旅游招商难度较高
④ 本地居民素质较低,城市旅游氛围不足
⑤ 可考虑将旅游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抓手
【要点】
① 应充分考虑本地“绿水青山”变现的方法与策略;
② 应充分考虑本地“老、旧”特色资源项目如何变成吸引力;
③ 需要打造极具特色的龙头项目,以产生核心吸引力
④ 需综合考虑中长期度假旅游与周边城市周末休闲,需要丰富更多功能
⑤ 需考虑如何使得本地的居民最大程度的参与旅游发展
⑥ 需要加强片区总体宣传力度,建立居民旅游培训体系
若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全域旅游的战略和推进措施,欢迎与【儒余股份】探讨。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