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企业困难
㈠ 现在小的旅游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在一般的国内城市(非旅游城市),小社由于名声不响,散客拼团类版经常不够大社做,只能靠业权务人员拉公司、机构甚至是政府部门的团体生意来做。
主要客源是当地的团体组织。
线路以长线、外出为主,但必须要以客人意愿为先。
如果是在旅游城市,除了靠上述所说的团体客源为主,还有就是外地到当地的旅游团队(这要似乎与外地组团社的关系)和以自助游为主的散客。线路除当地外出的长线外,还有当地的短程路线(如很多城市面对散客开的一日游)。
小旅行社很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而导致经营上的问题,如疾病(导致客人不敢外出旅游影响生意)、金融风暴(社会普遍捂紧荷包不愿出游),小社没有足够的金钱、魄力是很难像大社那样抗衡到风险的。
㈡ 为什么旅游企业都陷入了业绩困境
有的:L748 7480 旅行社 指为社会各界提供商务、组团和散客旅游的服务。包括向顾客提供咨询、旅游计划和建议、日程安排、导游、食宿和交通等服务。
㈢ 旅游市场劣势有哪些
二、**区旅游业发展的弱势(Weakness)
1.超步较晚、发展缓慢
2.旅游景区(点)散、小差
**区旅游区内景点分布相对分散,对团队游客的吸引力较弱
3.区域竞争激烈
**区地处滇西精品旅游区域的中心位置,是连接大理、丽江与德宏、腾冲几大旅游区的重要节点,与周边四大旅游区相比,**区旅游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旅游业发展潜力也有限。在不断扩大的旅游市场中,**区也在赢限自己的市场空间,但**区旅游业的发展,由于受发展历史及资源条件的限制,旅游业起点低、旅游基础设施差,旅游吸引力低等问题较突出,对外竞争力较弱,旅游业发展面临的竞争激烈。
4.区域经济落后,对旅游投入有限
从**区所处整个滇西来看,滇西地区是我省经济较为贫困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该地区长期处于“一元经济”的结构中。没有大的工业为区域发展积累资本,财政收入微薄,大部分地区长期处于国家重点扶贫区域。**机场及大保高速公路的开通,解决了**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但由于资源类型限制,第一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第二产业效益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再加之区内大量农业人口的存在,“三农”问题较突出,使**区整体经济实力还较弱,社会发展现代化程度不高。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制约着政府及相关机构对旅游业的投入,旅游业发展长期面临资金短缺问题。
三、**区旅游业发展的机遇(Opportunity)
1滇西旅游业的协同发展
以德宏、腾冲、大理、丽江等知名品牌旅游地旅游业发展的不断的成熟,滇西旅游业的发展将会进入到新一轮的区域旅游整合区,区域资源整合,区域联动发展,将加强**省滇西旅游业的整体营销实力,同时滇西旅游资源的有机整合,以将**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机遇。从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上及旅游业发展的进度上来看,**区旅游业的发展都与滇西各名胜景区差距较大,**区旅游业的发展从地理区位来看,处于德宏、腾冲、大理、丽江这些地区的夹缝之中,光靠自身的发展,机会较小,发展也会较慢。而滇西旅游业的整合,将使**区由现在的“夹缝”位置,变为滇西旅游的一个集散中心,旅游区位优势的加强,将为**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各项开发政策的实施
随着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提出,为**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这些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项:()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战略配套出台了很多有利于西部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将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会越来越重要,同时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人们出行旅游的可能性,创造更多的客源市场;(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强**区对外交流的力度,对于**区旅游业的发展开拓海外客源市场,加强与东盟地区的合作创造了机会。(3)**省旅游业发展打造滇西精品旅游线路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及实施,将进一步加强滇西旅游业的发展,**区作为滇西地区一个重要的旅游集散地,旅游业的发展也将受益于这一政策;(4)**市特色旅游重点产业发展的政策。**市已将特色旅游业作业本一项重点产业的发展,这使得旅游业在**及**区的发展得到了相关的政策支持与鼓励,**区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加快。
另外**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绿色经济强省和连接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等宏伟战略目标也将为**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3客源市场的分流
从目前**省滇西各旅游景区(点)旅游业客源市场状况来看,每年黄金周涌入这些地区的游客在不断的增长,这些地区的旅游容量也还较大。但从长远发展来看,现有的丽江、大理、德宏、腾冲的旅游容量将不断接近饱和,而其中的一些景区已开始老化。这将使游客选择其它旅游地区的可能性增加,**区以其区位上的优势,成为游客出行目的地的机会也较高,目前关键的一点是**区如何不断改善旅游接待环境来迎接这一机遇。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使更多地富裕起来特别是广大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不断的推进,将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去旅游,旅游活动也将变得越来越普遍,这将使得旅游市场不断扩大,**区旅游业的发展也会有更多的机遇;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使**区广大农村地区加快发展,加快**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强**区旅游业的整体实力。
5加入WTO的机遇
加入WTO两年来,扩大了我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随着我国经济全面与国际接轨,将有助于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的潜力开拓和来华入境需求总量的增加;有助于我国旅游企业和管理进一步规范与科学化;将会有更多的外资流入,从而有利于解决中国旅游业的升级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也为我国旅游企业的跨国经营和发展提供良机;有利于我国旅游的对外开放和扩大发展等。为**区旅游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四、**区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Treat)
1.周边旅游景区带来的挑战
从**区所处的旅游区位来看,东面有闻名已久的大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北面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西面则有刚刚发展起来的腾冲及德宏,这样一种位置一方面使**区在连接这几大旅游区上起到了重要的集散地及中转地作用,可视为一种优势;同时,这几大旅游景区的存在,使**区旅游形象的树立难度加大,旅游市场扩展面临激烈竞争。**区旅游业的发展是在众强林立中起步,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2.开发与保护的矛盾
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是旅游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区旅游业的发展中同样面临这一难题。随着全区旅游业的发展,一些景区旅游开发意识也得到了增强,但许多管理者、开发商以营利为目的对景区进行开发,不注重对资源、环境的保护,破坏了旅游资源,如对梨花坞的开发中,将山脚原有的一条河流填平,改建成停车场,使得原本就缺水的梨花坞景区质量大大下降;与此相反的是一些景区缺乏旅游开发意识或是开发意识不足,使得一些具备较好条件的人文旅游资源由于缺乏经费,年久失修,旅游功能大大下降,如板桥光尊寺,过去长期被作为粮仓,寺内文物破坏较严重。
3.加入WTO带来的挑战。
加入WTO一方面为**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加入WTO后,我国旅游业、**省旅游业将逐步与国外接轨,**区旅游业的发展也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同时旅游开发市场也将向外资开发,国外旅游开发企业,旅游经营管理企业的进入,将使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要求国内从事旅游业的相关机构转变思想,更新管理意识,积极应对新的挑战。
㈣ 旅游企业网络营销困难
在互联网形式下,因为旅游企业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旅游企业实施网络营销也具有一定的优势,网络营销已经成为了当前旅游企业营销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谓的旅游企业网络营销,主要是指旅游企业将网络技术作为基础的一种现代化的市场营销方式。引入各类高科技营销手段,其目的在于传播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促进旅游产品的交易,进而助推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
实施网络营销的目的,是能够最大限度上满足网络用户了解旅游信息的需求,增加旅游目的所具有的吸引力,进而扩大旅游企业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或者合作伙伴。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为其量身定制旅游产品,以实现旅游产品的个性化,同时还可以节省各种中间环节,节约一定的人力资源,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
浅谈旅游企业网络营销的意义
网络营销对旅游企业都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呢?
一:有利于提高旅游企业的知名度
旅游企业一般规模比较小,经济实力有限,很难在传统广告媒体上大做宣传,而通过互联网,无论旅游企业规模大小,都可以实现广告促销,在互联网上,旅游企业旅游网站,向客户展示大量的相关信息,包括旅游产品的特点,服务的特色,以及相应的价格等。顾客通过点击旅游企业的网页来了解企业,通过双方的互动,提高旅游企业的知名度。
二:有利于传统企业实现个性化服务
通过互联网,旅游企业可以与每一位顾客建立直接的联系,通过双方互动,顾客了解企业,企业也可以通过在线服务了解顾客的需求特点,及时捕捉顾客需求变化信息,形成旅游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从而克服传统营销中旅游企业与顾客以往的需求信息,不断为其提供经过精心挑选的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信息,吸引其二次消费,由于网络营销的出现使得旅游企业改变了传统了营销方式,并逐渐向个性化方向发展。
三:网络营销有利于旅游企业降低成本
旅游企业的客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直接与企业联系,并购买旅游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顾客。二是通过中间商购买旅游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顾客。传统旅游企业推销产品是依靠大量的销售人员和其各地的中间商,在市场上投入大量的人力、广告以及其他费用,传统旅游企业争取客源的成本非常高。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媒体等渠道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和覆盖面在急剧萎缩。
而利用网络营销的旅游企业可以从网上直接获取顾客的建议和需求,并按照顾客的需求进行经营管理,可以减少营销费用。同时,网络营销只需要一台链接在网上的服务器,节约了大量的通讯、交通费用、宣传印刷成本及媒体广告成本。通过网上销售,旅游企业不再通过中间商销售产品或服务,节约了大量的佣金和推广费用。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使所有顾客都可以通过网络这一媒介直接与旅游企业联系,企业也可通过网络直接面对顾客,双方都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
四:有利于旅游企业扩大市场份额
网络空间具有无限扩展性,因此在网络上进行营销活动不会受到空间篇幅的限制,可以超越时空进行信息交换。旅游企业利用互联网可以在24小时提供全球性的营销服务,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旅游企业所有的信息。
综上,网络营销对旅游企业的有着重要的意义,借助于网络获取旅游信息、选择目的地,制定旅游计划,安排旅游形成将成为一种习惯。旅游企业如能抓住时机,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收益
㈤ 有关旅游业存在哪些问题的故事
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还存在那些突出问题
一是产业资源要素分散。 旅游资源普遍存在空间分布分散、集中度不够、多数资源单体规模不大、精致度偏弱、震撼力不强等问题。同时,旅游资源同构性突出,致使低水平、近距离重复建设现象时有发生,缺乏个性特色和足够吸引力。
二是产业整体水平较低。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缺少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同时,旅游盈利主要靠景区门票和土地收益,综合型盈利链条尚未形成,大地产小旅游甚为普遍,旅游盈利的科学性和持续性不足。
三是产业市场化存在障碍。相比其他产业,受居民消费习惯的影响,我国旅游业的市场化程度远远不够。同时,由于市场监管机制不健全和管理方式粗放,也导致产业市场的理性发展不足,产业市场价值单一。
四是产业价值挖掘存在制约。目前,社会资金进入旅游业比较困难,在直接投资和间接融资方面存在诸多限制,所以我国旅游业从总体上看,存在产业投资模式创新不足,尚未形成信息链、产业链、人流链、资金链的完美结合,产业多元化价值、产业品牌价值及产业国际化价值都未充分挖掘。
五是产业发展融合不足。当前,“旅游+”渐成热词,旅游已渗透到各行各业。我国已步入了“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时代。但是,从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产业与区域资源融合、产业与资本融合、产业链与协同链融合、产品链与价值链融合、国际与国内融合程度不足的问题。
㈥ 旅游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首先 你要说明你的情况 如果你是自己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去旅游的话 那么交通、住宿、饮食、景点全部都是要考虑好并提前做计划的
如果你是跟团走 那么你就只需要带上你的好心情就可以啦
㈦ 旅游业面临怎样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但是目前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诸如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却限制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论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实现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旅游的渴求也越来越迫切,旅游业道德出现在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往往很看重旅游地的非经济价值;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人们则往往更看重旅游地的经济价值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而忽视了旅游对风景区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址,为我国旅游业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旅游和相当程度的自然生态支持;但我国旅游业所面临的实际环境问题却不容乐观。在一些地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影响甚至限制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旅游城市生态环境恶化。旅游业的兴旺,使旅游接待地的流却人口增加。旅游交通的频繁`和飞机、汽车、游艇等交通工具废气排放量的增大,致使旅游接待地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水质污染加剧。许多穿城而过的河流已遭严重污染,水色发黄甚至发黑。另外,旅游接待地人满为患的状况,也加重了当地基础设施的负担。水、电、交通等的供应因需求量急增而显不足。 (二)旅游者环保意识差,加重了旅游景点的人为破坏因素,在旅游景点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旅游者触摸攀爬名胜古迹,在部分古迹上乱刻乱画的现象也不时发生,所有这些,都使名胜古迹的本来风貌和存在寿命受到严重威胁。一些穿着入时的旅游者随手丢垃圾的不良行为,也致使风景区的美观大打折扣。更有少数旅游者,竟在旅游区狞猎、采集、露营、野炊,这既加重了旅游区的生态负担,又可能造成物种稀少,甚至灭绝,使旅游区的平衡受到严重破坏。 (三)旅游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旅游景点“超负荷”工作屡见不鲜。现阶段我国旅游企业和景区管理部门之间,普遍存在管理人员交叉混编的情况,这使得上层管理者处境尴尬。一方面,作为公司领导,他们要对企业负责,争取尽可能盈利;另一方面,作为政府专职机关的行政领导,他们又必须综合考虑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不愿做有损景区资源的事,严格地说,他们是在良心的制约下做工作,没有完善的法规制约下的企业化经营,很容易将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推向难以承受的风险之中。 绝大多数的风景区在五一、国庆等旅游高峰期,均不同程度地“超负荷”工作。景区游人接肩比踵,空气污浊,旅游质量大受影响。我国古文化宝库“敦煌莫高窟”,因游客量过多,空气中HO和CO的含量持高不下,许多精美佛雕的颜色已发生变化,内在物理,化学结构也受到影响。还有许多奇山异洞、秀水珍木,也因过多地被人类光顾而面目“狰狞“。 (四)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部分资源的破坏。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已被砍伐1/2,致使云南的大象、老虎不是向缅甸逃跑,就是窜出自然保护区,毁坏庄稼、伤害人畜。座落在湖南、湖北交界处的著名四大湖泊,目前仅剩下长湖和洪湖。1951年湖泊面积还有217.44万亩的洪湖市,到1987年只剩下70.29万亩;但是,目前仍有很多国内外房地产、旅游开发商加速挤占洪湖水面。还有一些地区,为了追求近期经济发展,在风景名胜区迅速扩建高档宾馆、饭店、疗养所、“培训中心”,以及索道、滑道、城市娱乐设施等,造成了一些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工、商业,破坏了旅游资源,这实质上危害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针对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障碍,现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以期更好地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治理。针对目前我国旅游城市存在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和垃圾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多元性,建议采取以下综合治理方法: 1、对于空气污染,主要采取减少和切断污染料源的方法。由机动车辆尾气所造成的污染,可采用安装净化装置的措施。位于上风向的污染企业一定要责令搬迁或关闭。 2、对于噪音污染,主要采取时空上调配和限制的方法。时间上,在人们午休和夜休期音,建筑施工及其它噪音较大的工作应尽量停止;空间上,城市功能分区应明确化,噪音分贝量大的交通站、娱乐区应与行政办工、文化区,居民区分开,使噪音分贝量降低到国家规定的各种功能区标准。 3、市中水体污染大多为河流污染,因其流动性,污染的治理重点仍然是放到污染源的控制上。湖泊的治理应坚持“谁污染谁出钱治理”的原则,并立出相应的法规条例,将现在污染的治理落到实处,并限制新的污染出现。 4、对于垃圾污染,更多的是采取宣传和强制的管理措施。 (二)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我们应该树立起环境质量意识,认识到环境质量的优劣是关系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大事;并且要树立环境首先意识,为全人类及其后代保护好环境,保护好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另外还要树立环境公德意识,不为满足个人私利,不为局部或眼前利益而损害他人或全局的利益,让人类贴进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完善旅游资源管理体系,适当限制游客量。应尽快改变旅游企业中政企不分的现状,取消旅游企业与景区管理部门之间的人事交叉,公司主管与政府官员应各司其职。另外,应建立尽可能完善的规范旅游企业经营和景区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使我国旅游资源的管理真正走上规范化、理性化的道路。 针对个别时期,个别景区游客量过多的状况,景区主管部门应注意适当限制售票量;同时,开发增设新的景点、卖点(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以分散游客量,使旅游资源在其所能承受的限度内接待参观游客。 (四)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资源开发需要各级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从的广泛参与和合作,因此,国家应建立全国性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和相应的管理法规,以指导和协调旅游旅游资源开发,约束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不良行为,把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外部不经济效应减小到最低限度。同时,政府还应积极组织培养环境资源市场,更多地采取排污收费制度、环境税、押金制度、排污交易制度等经济手段,通过客观财政和金融措施对那些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有利于资源活动的或是那些能够产生正的外部性活动者提供支持,包括各种优惠贷款、赠款、补贴以及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基金等形式,使旅游环境问题解决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之中。 总之,旅游业已不再是人们所说的“无烟工业”,它也同样会影响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无论从生态方面考虑,还是从经济方面考虑,我们都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了,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促进环境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㈧ 如何正确看待旅游企业经营中所遇到的风险和机遇
加入WTO三年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尤其是部分经济开放地区集聚成群的中小企业显示出超强的生命力,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发展起来。在WTO后过渡期,国内关税最终减让、市场领域完全开放,进出口贸易总额持续攀升,贸易摩擦不断加大。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健康发展,我们迫切需要审时度势,研究并制定适宜对策,迎接新的挑战,抓住、用好新的发展机遇。
WTO后过渡期概述
一、WTO前后过渡期的划分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为尽可能地减少成员方由于市场开放而产生的消极影响,部分成员方允许保留一定的时间来调整国内法规。WTO关于过渡期的安排,主要是对发展中国家成员方采用有时间限制的优惠,从而保证世贸组织更大的参与性。
我国在加入WTO 的谈判中,也争取了一个过渡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的规定,我国加入WTO之后关税减让、非关税措施的减少和消除以及服务贸易领域开放拥有3~5年的过渡时间(即2001年12月11日至2006年12月11日)。而根据整个过渡期所具有的关税减让和市场开放的时间特征,又可将过渡期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过渡期是指我国加入WTO以后,开始履行关税减让的义务、灵活开放服务贸易、一定程度地保护和补贴服务业的一段时间,时间从2001年底到2004年;后过渡期是指我国加入WTO以后,在主要领域所做的开放承诺接近终点的最后一段时间,时间从2004年底到2006年底。
二、后过渡期与前过渡期相比的主要特征
按照我国政府加入WTO的承诺,后过渡期我国市场的开放力度和范围将明显超过前三年。与前过渡期相比,后过渡期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关税税率减让幅度降低
截止2004年底,我国的平均关税水平由1992年的42.7%降到10.4%,关税降低的幅度已经很大。按照承诺,我国2005年的平均关税水平将进一步降至10.1%,2008 年将降至10%。因此,WTO后过渡期我国关税减让的幅度将大大降低。
(二)市场透明度增强
在后过渡期,国内市场的透明度进一步增强,整体市场环境不断优化,主要表现在:我国政府兑现加入WTO时的承诺,不断清理、废除和制订相关外经外贸法律法规;我国政府行政效率不断提高,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三)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在后过渡期,我国的商业、通讯、建筑、分销、教育、环境、金融、旅游和运输共9个大部门、约90多个分部门将进一步扩大开放程度,外商投资领域将大幅增加。随着非关税保护措施逐渐趋弱,特别是幼稚产业的保护力度下降,国外厂商对我国市场的争夺将愈加激烈,冲击力度明显加大。
(四)应对境外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增大
在后过渡期,其他WTO 成员与我国的贸易摩擦将有增无减,来自国外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简称“两反一保”)将成为国内出口产品在后过渡期承受的主要风险,再加上一些国家频繁使用质量、技术、卫生、环保标准等非关税壁垒,给境外贸易环境带来更多的不利因素和可变性。
WTO后过渡期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的中小企业集群取得长足发展,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取得骄人业绩,带有“Made in China”标识的产品走进全球市场。步入WTO后过渡期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每一个企业或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将深受影响。中小企业集群过去已经从区域经济开放中获得较大收益,此时又将面临怎样的发展机遇?这一充满活力的经济组织形式能否适应环境变化,把握机遇,获得新的生机?下面,我们将结合中小企业集群的自身特点,探讨WTO后过渡期中小企业集群可以把握的主要发展机遇。
一、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
在加入WTO之前,我国一直被排斥在多边贸易体制之外,主要是依靠双边的磋商和协议来协调对外的经贸关系,这一不利条件严重地影响着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先期走出国门的中小企业集群尽管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但由于时常遭受国外贸易政策上的歧视性待遇,无法进行公平贸易交往,因此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即使在国内,由于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地市场进行保护,分别出台种种歧视性政策,导致中小企业集群在跨地区开拓市场时也可能困难重重,额外增加了交易成本,削弱了竞争力。自从加入WTO以后,这种局面大有改善。经过前过渡期国内外政府对贸易政策的调整,我国中小企业集群所处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开放,这将更加有利于中小企业集群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
(一)中小企业集群的成本优势
WTO后过渡期,在多边、稳定的最惠国待遇原则下,我国的企业及消费者可以与其他WTO成员国的企业及消费者开展更为广泛的经济贸易交往,共同享受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好处。但是实践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这种好处并非自动就可享有的,而是只属于那些具有开放特征和国际比较优势的企业。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企业往往是一些耳熟能详的全球性大企业。但对中国来说,当前我们还非常缺乏这样的全球性大企业,真正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反而是那些扎根于国土上的中小企业集群。这是因为,如果在全球范围相比较,我国中小企业集群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它充分地发挥了本土最大的资源优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较低的劳动力价格,因此具有非常显著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据有关专家估计,我国的劳动力价格只有发达国家市场劳动力价格的二十分之一,大陆的劳动力价格只有台湾香港劳动力价格的十分之一,只有不少东南亚国家的三分之一。同时,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源于经济开放,从地区分布来看,我国中小企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尤其是浙江和广东两省,它不但适应了集群内部不同厂商之间的激烈竞争,还适应了集群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非常善于把握外部机遇。中小企业集群是在开放、竞争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在此意义上,中小企业集群正是市场开放的受益者,更加开放的市场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和更高的收益。
(二)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善
在WTO后过渡期,随着对WTO政策的逐渐熟悉和适应,我国政府和企业可以按照WTO框架下的基本原则,谋求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善。
第一,关于市场经济地位。在我国尚未加入WTO时,国外一旦针对我国企业提出反倾销,就自动地按非市场经济对待,涉案企业一律采取替代国价格来计算反倾销税,企业损失非常惨重,往往不得不退出国外市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中,尽管没有完全解决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但相对以前还是有很大不同,我国企业有机会通过争取,赢得市场经济地位。根据议定书第十五条,如受调查的生产者能够明确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没拿政府补贴,没有恶性竞争,没做假账,那么就可采用我国国内的价格或成本。这其实给遭受反倾销调查的国内企业提供了一条生路。目前已经有不少成功案例。在WTO后过渡期,随着对相关规则的熟悉,我国中小企业集群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不必要的贸易争端;另一方面可以据理力争,打破国外贸易壁垒,开拓国际市场。
第二,多边贸易体制提供了一个出口的安全渠道。中小企业集群在融入国际经济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在全球化的风险中寻求可控制性,在全球化的复杂性中寻求可预见性。在WTO框架下,每一成员国贸易体制及多边贸易体制的透明度较强,更加稳定,更具有可预见性及安全性,这有利于中小企业集群降低经营风险,维护自己的贸易利益。
第三,WTO框架下的基本原则旨在实现公平贸易,主要体现在具备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这个体制要求成员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法制化和规范化,从而确保了竞争的公平性。这是中小企业集群极其重要的外部环境,有利于中小企业集群实现出口利益和挖掘市场潜力。
(三)国内市场环境的改善
WTO后过渡期中小企业集群的外部环境大有改善,这不仅体现在国际市场环境,还体现在国内的市场环境。加入WTO以后,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加强国内市场的一体化问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中,我国政府承诺在中国的全部关税领土统一实施贸易制度,包括边境贸易地区、民族自治地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其他在关税、国内税和法规方面已建立特殊制度的地区;承诺以统一、公正和合理的方式适用和实施中央及地方政府有关或影响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或外汇管制的所有法律、法规及其他措施;承诺地方政府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其他措施应符合在《WTO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中所承担的义务。我国政府的有关承诺有利于减少地方保护主义,降低各区域之间的贸易壁垒。
二、不断扩大的市场规模
200多年前,西方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指出,劳动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在所有其他因素等同的情况下,企业规模越大,它的劳动力和机器数量与专业化程度就越高。换言之,分工的升级以及技术的进步都依赖于市场范围(交换能力)的不断扩大。在进入工业时代以后,每一项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以及由此而带动的经济进步,都是以充分的市场规模为前提的。一个社会如果缺乏足够高水平的分工和足够大的相关市场,不仅新技术不能发明,即使发明了,在商业上也不可能被大范围地推广。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内部分工已经达到较高的程度,这主要得益于国内市场具备较大规模。WTO后过渡期随着中小企业集群更深地融入国际经济体系,面向巨大的国际市场,将有利于促进其分工的进一步升级,获得更高经济效益。
(一)中小企业集群与规模经济
加入WTO以后,尽管“中国制造”引起全球关注,但是我国制造业至今尚无一家大型企业进入世界一流工业企业行列。我国暂时缺乏具有国际影响的大企业,看似无法享有扩大企业规模和劳动分工所带来规模经济效益;但是,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产生与发展,则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以打火机的生产为例,温州的企业家把打火机的100 多个零部件,分散到1000 多家企业生产,形成了打火机生产集群,这个集群即可充分享有规模经济效益,又避免了单一企业规模过于扩大时,由于内部组织成本提高可能会产生的规模不经济。在我国的传统制造业中,诸如打火机生产这样的中小企业集群之所以具有很强竞争力,主要是因为:首先,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集群内部可以购买并更有效地利用昂贵的专用技术设备,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其次,在整个中小企业集群的产出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集群内部自发地将生产过程分得很细,以充分享受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优势。第三,我国丰富而且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稳固地支持了产业规模的扩大。
(二)后过渡期交换能力的提高
经济全球化首先是从发达国家开始的,此后发展中国家也逐渐地越来越依赖于全球市场。在WTO的统一框架下,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在WTO后过渡期,我国中小企业集群面临进一步扩大集群规模的契机,这主要归功于市场范围的空前扩大和交换能力的飞速提高。
其一,运输与交通业的突飞猛进。在全球经济发展史上,铁路和航空时代的到来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事件,被称为交通运输业的革命。在当今世界,时间和空间对厂商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小,高度发达的铁路网,星罗棋布的公路网,以及航空和船运业的快速发展,大大地增进了商务往来,加快了商品流通的速度。这是全球厂商的交换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物质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中,我国政府承诺2005年底将允许外商设立独资速递、公路货运和货代企业,2006年底将允许设立独资铁路货运企业。随着WTO后过渡期外商的进入,联系我国与全球经济的运输服务业将会更加发达,国内外商品供需之间的交换能力将会更加强大。
其二,金融业的发展。根据我国政府在加入WTO时的承诺,我国已经于2004年底允许外资银行向中国企业提供人民币服务,2006年底还将允许外资银行提供全面的银行服务。这对我国政府和国内金融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但对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来说,则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金融业的发展不但可以缓解中小企业集群的融资问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保障了国际贸易中资金流动的畅通,进而加快了货物流通的速度。
其三,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电视、电话、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的进步,极大地增强了厂商收集、综合、整理、监督和传播信息的能力,进而又引起了商业交流方式的巨大变革。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厂商与厂商之间、厂商与用户之间的时空距离被极大程度地拉近了。尤其是现代传媒业的发展以及全球互联网的出现,使企业的新产品信息在极短时间内就会到达用户,用户的需求与意见也会很便利地反馈给位于地球另一端的厂商。在一篇关于企业集群化的文章中,国家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讲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一位台商参加美国某展销会,有位客户看了展示产品后,觉得其产品在某些方面不配套,提出如作若干改进后,就会大量订货。遇到此种情况时,展商一般会先要求客户提供详细的产品生产标准和合同定金,再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将新产品交付。而这位台湾展商则不同,在了解了客商对产品的要求之后,马上就通过电话和因特网将产品的具体要求进行分解,并通知企业集群中各个协作企业去创新和生产,而后进行集成。展销会还没有结束,台湾展商已经将企业集群生产的新样品展示给客商,从而拿到了这笔大订单。
三、对厂商信任的需求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社会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受到西方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社会资本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一般信任,即社会成员对彼此诚实、合作行为的预期。很多研究发现,市场环境越复杂,人们对信任的需求就越高。相应地,此时如果企业的信任度越高,就越容易实现交易,赢得更大市场份额。因此,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基于人际关系的信任文化是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经济中的重要竞争优势。
(一)产生信任需求的原因分析
其一,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换风险。人类社会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单就商品交换关系来说,随着社会分工的升级,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由起始的面对面直接交换变成更多地依靠间接交换,现代社会因此也被称为“匿名社会”。这里面隐藏着大量交换风险。WTO后过渡期,经济交换能力的提高将促进国际分工的进一步细化,某件产品可能是由不同国家的生产者共同制造,在到达最终消费者之前,中间可能还有许多层经销商,这将导致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更加疏远,交换风险也会进一步加大。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厂商在机会主义动机驱使下,难免会出现坑蒙拐骗、制假贩假的行为。处于交换关系中劣势一方的消费者随着其消费理性的提高,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或者说信任度较高的厂商所制造的产品。
其二,产业供应链上相邻厂商之间的不完备契约。商品交换中为了明确买卖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往往会借助签订商业合同(契约)。这实际上是建立基于制度的信任——通过建立交换双方之间的契约关系,从而降低交换风险,满足人们对“放心”(或称特殊信任)的需求。在订约成本(包括谈判成本和执行成本)为零的情况下,这种基于契约关系的商品交换十分有效。但现实世界中订约成本可能非常高,其原因主要有:商品交换过程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买卖双方事先均无法预知;买卖双方由于事前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行为(adverse selection);买卖双方由于事后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行为(moral hazard)等等。
研究发现,现实中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就越需要超越基于制度(契约关系)的信任,也即需要学者们所说的基于信誉的“一般信任”,或者称为“社会资本”,它对社会的繁荣以及经济组织的竞争力和规模有重大影响。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缺乏这种“社会资本”,不得不靠制订十分完备的契约来进行商业活动,必然会使商品交易成本急剧增加,社会分工受到阻碍,并将在长期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中小企业集群基于信誉的信任
中小企业集群内部人与人之间彼此了解,因此其交易不仅有法律上的约束,而且还有人文关系的约定。这种双重约定,使基本的交易只要口头承诺,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这也是华人做生意比西方人的高明之处。前文关于台湾厂商的例子就充分说明了这种集群优势。在与外部进行商务活动时,中小企业集群内部的某个具体企业尽管无法享受大型企业所具有的品牌信任度,但对中小企业集群整体来说,可能就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中小企业集群基于内部的非契约信任文化,得以建立集群品牌或区域性品牌信任度。学者们依据经济学理论,分析了中小企业集群中的信任产生机制。
其一,根据博弈论理论,通过重复博弈建立起来的信任是企业集群发展的价值资源。经济交往中,信誉发生作用需要具备四个条件:重复交易、双方有耐心、可及时观察信息和有效惩罚。中小企业集群内部完全具备这些条件。连续性多次交易是集群中企业之间关系的基本特征之一。处于一个相对狭小的地理位置上的企业通过连续性多次交易,企业之间非常熟悉和了解。出于对长期利益及担心遭受惩罚的考虑,他们在交易时往往会放弃机会主义行为而进行充分的合作。在大多数情况下,私人信任是在具体交易中建立的,每个人都会根据他人与自己的关系进行信任度分类,并在连续性多次交易中进行动态管理。经历长期重复博弈,中小企业集群逐步形成基于信誉的信任文化。
其二,根据共生理论,信任是中小企业集群的内生媒介之一。在企业群落内,共生单元之间通过信任媒介形成分工与协作关系。相对于市场媒介而言,信任媒介相对稳定,而且具有自我加强的趋势。信任降低了共生单元搜索交易对象的时间和随机性,减少了能量、信息和物质传输过程的损耗和失真。共生单元在信任媒介支撑下共同进化。
其三,根据制度经济学理论,信任是关系资本的关键要素。关系资本是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对于集群中的企业而言,合作伙伴的信任是企业独特的关系资本。企业集群内部的由信任产生的关系资本不仅可以提高企业集群对外竞争优势,而且还能够产生独特的关系资本收益,如促进隐性知识的传播、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解决企业之间冲突的能力等,从而提高企业集群的经济绩效。企业集群的经济绩效反过来又进一步强化了集群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任水平,进而又开始新一轮的“信任→关系资本收益→企业集群绩效”的正反馈循环。
四、融资环境、技术进步及管理升级
上述三点我们主要结合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比较成本优势、规模经济及信任文化,探讨其在WTO后过渡期的主要发展机遇。这些由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机遇与中小企业集群及其内部企业自身的优势相结合,意味着企业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下面我们着重从另一个侧面——中小企业集群在融资、技术及管理等劣势上的改善——来探讨其在WTO后过渡期的发展机遇。
(一)融资环境的改善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普遍感到贷款难,融资环境不好。中小企业缺少必要的金融支持,因而丧失了许多市场机会,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较为常见的解释是,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贷款需求急、金额小、需求频繁、不确定性高,从而降低了银行的贷款意愿。但是,也有学者指出,上述原因并非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贷款困难的根本原因,因为这样的问题在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都存在,但却没有成为阻碍其他市场经济国家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对于中国来说,根本的问题还在于,国有商业银行垄断了金融资源,民营中小银行成长缓慢,经营范围受到严重制约。在这样的金融背景下,绝大多数民营性质的中小企业与国有性质的金融机构的交易,存在着过高的交易成本。正是由于这种交易成本的存在和不断上升的趋势,导致了我国中小企业越来越难以得到本来在正常交易条件下可以得到的贷款或融资。
我国加入WTO后,尤其是进入后过渡期后,这种面貌有可能得以改善。这是因为:其一,进入WTO后过渡期以后,随着外资银行参与我国金融服务领域的竞争,中小企业集群增加了从外资银行融资这一途径。其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将取得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同等的“国民待遇”,在此“倒逼”下,我国的民营中小银行终于有机会享受国有商业银行同样的“国民待遇”,企业集群地区的民营中小银行得以发展,从而可以为中小企业集群提供更多贷款。其三,国有商业银行在外资银行和民营中小银行的竞争压力下,不得不提高工作效率,扩大业务范围。由于相对大量国有企业来说,中小企业集群具有更高的盈利能力和商业信用,国有商业银行如果出于组织利益考虑新业务,而不是像以往那样更多地受到机构代理人的私人利益影响,自然会增加对中小企业集群的贷款额度。其四,随着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以及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中小企业集群的融资障碍将会减弱。
(二)技术进步
近几年中国制造业的进步引起全球关注,甚至有人提出美国制造业面临着所谓的“中国威胁”。对此,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乔治·吉尔波曾撰文指出,所谓的“中国威胁”被过分夸大了,中国制造业目前还面临着严峻困难,中国大陆在技术上仍是个落伍者。我国商务部在2004年发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报告也证明了这一点。该报告显示,在出口产品中,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很低。目前,技术落后问题也是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主要劣势。从产业类型来看,我国中小企业集群以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高技术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较少。中小企业集群内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工艺水平较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商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因而也较低。
WTO后过渡期,随着多边关税壁垒的下降,许多国家可能会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来限制我国产品的出口。尽管如此,根据我国与其他WTO成员的多边协议,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经济合作的大趋势不可阻挡,必将在广度和深度上继续向前推进。根据我国商务部的报告,目前欧盟已经是中国累计最大的技术引进来源地。截至2004年10月底,中国从欧盟累计引进技术18530项,合同金额800亿美元。2004年1-10月,中国从欧盟引进技术1728项,合同金额46亿美元。分别占技术引进总数的25.4%和41%。
我国宏观技术环境的改善,非常有利于推进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技术进步。第一,随着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可以更多地与国外开展技术交流和贸易往来,我们可以鉴别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工艺。第二,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可以根据WTO规则,利用国外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承诺,以较低的成本进口国际先进的加工设备,取得新的更好的原材料。第三,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可以利用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有利时机,立足国情和比较优势,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在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当前较为薄弱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四,国外厂商的竞争压力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增强自主开发能力,培育核心竞争力。
(三)管理升级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整体管理水平还较低,主要表现在:企业管理粗放,营销环节薄弱,缺乏管理创新;集群内部缺乏有效组织协调,行业协会的发展不健全,存在内部恶性竞争;经营者及企业员工的素质有待提高,缺乏高级管理人才;缺乏品牌意识和品牌管理经验;缺乏跨国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时经验不足,力不从心等等。
在WTO后过渡期,随着更多的外商投资于中国,以及企业间管理与技术人才流动的更加频繁,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可以拥有更多的机会来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技能,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实现管理升级。第一,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将促进集群内中小企业转变管理思想,重视管理技术和管理体系建设,推行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第二,可以借鉴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建立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吸引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提高企业经营者及企业员工的素质。第三,可以借鉴国外品牌管理经验,打造集群品牌,提高品牌竞争力。第四,可以借鉴国外营销管理经验,提高开拓国内外市场的能力。第五,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必将加快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这将有利于中小企业集群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管理效率。
㈨ 你认为我国旅游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个人觉得产业整体水平较低。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缺少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同时,旅游盈利主要靠景区门票和土地收益,综合型盈利链条尚未形成,大地产小旅游甚为普遍,旅游盈利的科学性和持续性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