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旅游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旅游发展

发布时间: 2021-02-23 18:57:18

㈠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

农村家乡的蜕变建国60多年农村之变化60多年弹指一挥间,60多年来通过中国共产党带领几代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卓越、奋发图强的努力奋斗,中国已经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等方面有了天翻覆地的变化,我们现在年轻人听的最多的恐怕就是:“你们可算是赶上好时候了,你们现在太幸福了”等等话语。
做为出生在七十年代的自己,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那里了解到了之初的贫穷和艰苦,在小时候朦胧间隐约感受了改革开放后我们身边百姓家庭的日子越来越好的变化,在长大成人后更是切身感受到了党的好政策下我们百姓生活质量在不断、飞速的提高。种种事实使我们相信,通过共产党的领导,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我们百姓将来的生活会更美好,国家会更富强。
自己出生在北京的一个郊区农村,窥一点而看全貌,在自己从出生、上学、工作的各个阶段,自己深刻的感受到了建国这么多年北京的各个方面的变化,尤其是农村的变化,而变化最显著突出的方面就是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
小时候经常听奶奶、姥姥姥爷讲建国处的故事,那时候的他们由于家里孩子多,往往家里兄弟姐妹都能有3、4个孩子,所以他们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孩子多,很多事情由于当时条件无法达到。如:孩子多,没有那么多的衣服穿,那么就会经常出现老大穿完了的衣服给老二穿、老二穿完的衣服给老三穿,依次类推,直至衣服穿烂为止,那个时候所穿的衣服都是破破烂烂的,极少能有没有补丁的衣服:孩子多,供应的粮票、口粮不够孩子们吃,因此,就造成了全家人几乎没有吃饱饭的时候,自己听奶奶说,因为贫困没饭吃导致家里养活的几个女孩子都因为吃饭营养不良和生病无法治疗而早年夭折,住房问题也是当时的一个大问题,因为房子小,经常是是全家一大家子人十多人一起睡在一个大炕上。
一转眼,自己已近而立之年,我们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21世纪是飞速发展的世纪,是注定让我们永远铭记的年代。通过近年来的变化,我们农村可以说也是发生着日新月异、让人可喜的变化。穿着上,我们注重了衣服质量、款式、名牌,已经不在为衣服穿着发愁了,现在发愁的是我们的衣服太多,而为平时穿什么衣服而发愁了;吃的方面,农村变化更为明显,超市开进了村里、村民家身边,菜的样式五花八门、多种多样,鸡、鸭、鱼、肉也已经成为了我们桌上经常出现的食品;居住方面,农村有了村村通公路政策后等新农村措施后,柏油马路修到了村民百姓家门口,使村里第一次有了柏油马路、第一次有了路灯、第一次有了街心公园、第一次有了健身场,而自己的家里也重新翻建了房屋,纸窗户换上了塑钢窗户、炉子换成了暖气、茅厕换成了冲水厕所、土炕换成了舒适的大床、电视的尺寸也变大了;出行方面更是明显,有了政府的公交进农村等政策后,小公共开进了村里,村民进城出行更加方面,通过京平高速的通车,进市里3个小时左右的路程缩短为不到一个小时,同时几乎每个农民家里都买了汽车、摩托车、电动车,农民出行已经不在困难。时代在发展着,社会在变化着,相信有政府的领导,有我们百姓的勤奋努力,有党的各种好政策的实施,我们新农村建设将会开展的更好、更快,农民生活水平、农村生活环境将有更好的改变

㈡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成就

衣食方面不仅要求温饱,还要求美观得体大方时尚;
助兴方面不仅要求方便,还要求快捷舒适。

其他方面自己去想吧

㈢ 改革开放以来对家乡的发展变化有什么感受

改革开放30年:从家乡那部电话说起

当我还在襁褓的时候,祖辈们就已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当作是天方夜谭。后来,随着我渐渐懂事成人,“电话”在家乡也成了现实。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对“电话”的接触也多了起来。然而,在我脑海中印象最深的,当属家乡那部“黑砣子”式的摇把儿电话。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部“黑砣子”摇把儿电话在我那贫穷的老东乡可谓凤毛麟角,有电话的村并不多。我的老家作为有名的“穷大村”有部电话应该还是比较幸运。因为,这部电话不仅对本村的父老,而且对没有电话的邻村可是帮了大忙。

现在的乡镇那时叫“公社”,村庄叫“大队”。“公社”和“大队”的联络机构叫话务室,室内的通讯设备称之为“分机”,分机旁有话务员轮流值守。他们凭着一副戴在头上的耳机与双手的灵巧纤指,在面前那布满几十个频繁发出蜂鸣声的小圆孔上插拔着塞子,传递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但若超出公社管辖范围的区域通话,则视为“长途”了。那时,嫁入我们大队的外省籍媳妇,倘若想给娘家打个“长途”,便需在大队的那部电话机旁等上几个小时。更有甚者,为了照顾一个“长途电话”而耽误整整一天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

当年,邻村有一个“拔丝厂”(即现今习称的线材厂),因其村小而没有电话。于是,我们大队就成了这个“副业厂”与他们业务户的联络站。每遇业务户打来“长途”时,我们那具有男高音之称的大队会计即对着扩音器的话筒大声呼叫:“ⅹ庄子拔丝厂的,到ⅹ庄子来接长途!”听到高音喇叭的呼喊声,邻村便派人骑着自行车飞也似的跑到我村来接电话。虽然两村相距不足2公里,但一个来回总要耽误不少功夫。这期间,那部电话就只能听凭主人的安排,躺在办公桌上耐心地等待,等得时间长了,也会不时发出“喂,喂!”的求救声。正是由于这个长途的缘故,别的电话就自然是占线,无法打了。久而久之,人们对此便也习以为常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和历史的变革,电话这一通讯工具也踏着岁月的脚步,实现了必然而迅猛的新老交替。

先是老家的那部摇把儿电话代之以拨号电话,也不再是以前的“光杆司令”。继而,换成了无需通过公社分机拨转的“直拨电话”。接着,程控交换机走入了大队部,电话开始迈进农户安家。后来,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们,也装上了“直拨”。再后来,有人用黑皮包提来了一块拉出天线就随时可以打电话的“大砖头”,这就是现在手机的前身“大哥大”。渐渐的,经济发展了,人们富裕了,电话普及了。随之,手拿大哥大,腰挎BB机的人出现了……

管电话的机构有了“移动”和“网通”之别,而用电话的人则有了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之分。他们以电话为媒介,交流着致富的经济信息,畅谈着党的方针国策。他们依靠自己的智慧,改变着生产结构,改变着生活轮廓,改变着一个时代!现在,昔日的农民也享受上了足不出户即可随时拨打电话的幸福生活。那些远嫁过来的媳妇们再也不愁和娘家人通个电话等一天,而是晚上躺在被窝里愿意说到何时都可自我做主了。

30年前,邻村的那个“拔丝厂”已发展为“有限公司”,有了自己多种通讯工具和够档次的交通工具。两村之间也有了笔挺平滑的柏油公路。然而,这些年他们与我村直接“会晤”的几率却越来越低了。因为,时间就是金钱。有什么话用不着非得打头碰面,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即使隔着千山万水也可说得一清二楚。偶尔他们来我村时,也已不再是寻着高音喇叭的声波急匆匆跑到村部接“长途”,而是实实在在地作为老相邻、老朋友,更多地谈论着幸福的现在与美好的未来。在耳热酒酣之际,也时常回眸一下辛酸的过去。每当这时,他们都不由自主地想起曾经为两村的友谊牵线搭桥而立下汗马功劳的那部摇把儿电话——那部见证了尘封历史的“黑砣子”。(.....

㈣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有哪些

家乡成了“别墅村”
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一家三口人,回到了阔别五年的老家,全国有名的药材村----江苏省射阳县洋马村。
放眼望去,80多幢居民住宅楼就如同城里的现代化居民小区;近看,这楼房一式的红色琉璃瓦屋顶,洁白的瓷砖墙面,铝合金的门窗,封闭式的阳台,别致的农家小院,乐得爸爸在这里拍下照片一张又一张。
听爸爸讲,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最大的变化要数住房了。爸爸告诉说,这里曾是一片盐碱地,村里的贫下中农们,家家住在草房里,又小又矮,“抬头碰中脊,甩手碰后壁。”一点也不夸张。我的祖上一直就住在这个地方。60年代,我家和大部分人家一样,住的全都是草房,70年代初,拆掉草房,我爹爹用砖砌起了草盖瓦封檐的新屋。没过几年,由于我们家辛勤劳作省吃俭用,爹爹又再次对房屋进行了升级换代,这回盖的是红砖青小瓦的瓦房,外加厨房、猪舍。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二叔准备结婚,他们又砌了三间两厨瓦房,这在当时四乡八邻可是头条新闻。在解放前这瓦房只有地主老财才住得上啊!不过电话、摩托车那时还是新玩意儿,“千里眼顺风耳”还是大家闲谈中的一种憧憬。
90年代初爸爸在外读书,后来又在外工作,远离家乡,几年才回一次老家看看爹爹奶奶、叔叔婶婶们。近几来,党中央不断出台许多惠农好政策,农村的变化就更大了,老实本分的二叔二婶承包了村里的100多亩荡滩水面,进行水产养殖,虽说辛苦点,但每年都有五六万元的进帐。今年开春,村里大搞新农村建设,他们拆掉分家所得的5间红砖小瓦房,搬进了新农村,造起了三下三上的别致的洋别墅。
走进这里的农家小楼,我们高兴地看到一应俱全的家用电器,卫生间代替了延续了几个世纪的老式茅坑,自来水代替了河水、井水,柴草灶也为电饭煲、煤气灶所代替,摩托车、电瓶车代替了步行、自行车,电话,手机、小灵通已不再稀罕。80多岁的爹爹感慨地说:“如今孩子们在上海、南京等地打工,虽说离家很远,但一旦家里有事,拿起电话,一拨就通。”
“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像城里人了!”看着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变化,乡邻们都欣喜万分,“五六十年代住草房,七十年代建瓦房,八十年代加走廊,九十年代住楼房,现在住洋房。”这完全是半个多世纪中国农民住房变化的真实写照。

㈤ 改革开放40周年家乡的变化

1978的春风吹向中华大地,改革开放的战鼓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擂起。不论是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包产到户”,还是邓小平同志在1979到1992年的一系列作为,都为农村改革开启了的新篇章,为新时代的我们造福。作为一个95后的“留守儿童”和“农村大学生”,我在改革开放后的农村成长,我虽没有经历最困难最精彩的时代,但改革开放在持续,我也有幸见证改革开放下发展的家乡。我眼中的家乡在改革开放下变化的越来越“美”,其中最让我不能忘怀的就是修到家门口的高速公路。
我的家乡位于湖北省黄梅县西南部,濒临长江与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隔江相望。绝佳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交通的枢纽一直是我家乡的代名词,但一直以来,最让人困扰的也是交通问题。“石子路”、“豆腐渣公路”、“一直需要维修的公路”一直是大家茶余饭后的家常。年幼时的我并不太懂什么是交通问题,我只知道上学的路上是泥巴小路,下雨就会被淹,要奶奶穿着长雨靴把我背到学校上课。小学六年,这条我不喜欢的路也走了六年,直到我去了位于镇上的初中读书。不过,我依旧不喜欢家乡的路。初中上学要走的路在我眼中是一条危险的路,它一年四季都是年久失修的模样,一直破,一直修,一直需要施工。爷爷也开始在这一年骑上电动车带我走过这破旧而又珍贵的水泥路。终于,在政府支持的下,村村通公路工程也2012年来到了我的家乡。那时我只关心家门口的路能不能坚持一段时间,在半年的等待后,家门口的石子路终于不见,去往小学的路也是最期待的石子路,镇里的主街道也焕然一新。这时,我开始喜欢上家乡的路,它很坚固,也很干净,更重要的是它很方便。不过,当真正的高速公路而修到家门口了,我却一点也开心不起来。家门口有高速公路的理想在2015年实现了,我从家里到想去的目的地又可以节省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我没有关心占地和补贴的事情,我关心着我下次去看爸妈的时候会不会快一些,关心着我从大学回来家里看爷爷奶奶会不会很快。这样一条连接数个地方的沿江一级公路就在我家乡上盘旋开来,家乡的交通便捷指数也迅速上升。不只是我很喜欢这条公路,爷爷也开始向我念叨这公路的好。爷爷告诉我说,他以前是靠着一双脚踏着泥巴路走到30公里外的市里买肩上扛着的小麦,来回往往要花费一天一夜的时间,现在我真是赶上了好时候。爷爷的真实故事很感动我,我的亲身体会也让我感受到公路的魅力。时至2017年4月12日,我还是爱着家乡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不过我对它的喜爱因为一则交通事故变成了担忧。4月12日上午9:30左右,黄梅县公安局接到报告,黄梅县新开镇沿江一级公路陆埓村地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两辆二轮摩托车和一辆客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三死一伤。我在朋友圈看到这样的事件,现场的照片、视频和报道直击我的内心。那一刻,我没有想着这起交通事故,我只是想着,这样的事情会不会经常在我的家乡上演,我的爷爷奶奶和家乡的村民们会不会也发生这样的事情。实际上,公路真的建了家门口,在村庄之间穿过,直接和村子里出行的进出口相连,在村庄之间穿过。其中,被公路分开的村落光是新开镇的村子就占了有十几个。我不想猜测政府会怎样对待这样事情,但我希望真的能够找到有效控制这条路的交通事故的方法。
改革带来的是发展,我们需要感谢,但我们也需要正确的态度看待它。我们要反思改革带给我们的改变,不管是好的改变,还是坏的改变。在不断的反思和经验积累中,相信我们的改革之路会越来越顺利,给人民大众带来没有瑕疵的改革发展。

㈥ 改革开放以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哪些良好的环境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欣欣向荣、日新月异,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与条件——既创造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又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现代化建设所造就的许多建筑设施、文化场馆成为各地宝贵的旅游资源,如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北京的中央电视塔、鸟巢、水立方,广州的新白云机场、火车东站广场、天河体育中心、广州塔等。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世外桃源的乡下农庄、高峡平湖般的三峡大坝、天堑变通途的青藏铁路、上海黄浦江观光隧道等无不显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给旅游业带来的巨大影响。

㈦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的论文(1500字)

我的家乡简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龙泉山东麓,距省会成都仅55公里,素有"蜀都东来第一州"的美誉。这几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您看那一栋栋的高楼拔地而起,高耸入云;川空文化广场的建成,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玩耍的好去处;十里坝工业园区的建成,加速了简阳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作为一名简阳人我已经深深感受到家乡的日益兴旺,家乡的重大变化。一、建成村村通公路,开发旅游环线俗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为推动各乡镇经济的不断发展,简阳市政府实施了"村村通"开发工程。通过实施"村村通"把各乡镇以前的土路修建成了四通八达的平整公路,带动了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为开发"两湖一山"简阳市政府新修了养马--三岔丹景人头石旅游环线公路,通过新建的旅游环线,吸引了大批游客来到简阳进行旅游观光和投资。因此,加快了简阳经济发展的步伐。二、实施街道扩建工近年来,经过简阳市政府实施的街道扩建工程后,昔日狭窄的街道不见了,堵车的现象也没有了。我们看见的是街道变宽,还有街道两旁摆上了一盆盆鲜花。这样做不但美化了环境,而且使简阳变的更加美丽。如今,车辆和行人虽然增加了,但却不再拥挤、堵塞。人行道上铺上了各种颜色的彩砖,街道两旁并排种着高大茂盛,挺拔有力的树木,让街道变得非常整洁、漂亮。三、扩建建设西路新建南环线,缓解交通拥挤在西峰岭处,有一条与简阳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以前,由于成渝高速公路出口进入简阳市区的行车道狭窄造成车辆车速受到限制,与快捷方便的高速公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简阳市政府从大局出发,从高速路出口开始扩展加宽了建设西路行车道,让车速得到了大大提高。建设路是外来车辆进入简阳市区必经的一条重要公路,在建设路上有一条铁路与建设路交叉。每遇火车来临,由于火车经过必须强制关闭公路道口,让铁路上的火车先行使,待火车安全行使完毕后公路上的汽车才能行使,加上这节路段距离较短,路面不宽平时都经常发生交通拥挤堵塞,遇上火车经过两边的车辆几分钟就会堵塞二、三十米,甚至危及行人和车辆安全。为改变这种状况,简阳市政府投巨资建成了南环线,建成后的南环线与成渝高速公路出口处的建设西路相连接;从高速路出口的车辆进入简阳市区可以改道行驶在南环线,南环线设计的是下穿铁路,铁路与公路分道行驶,将彻底改变火车来临时,建设路交通拥挤和堵塞现象。南环线的建成加快了简阳市与外界的经济交流,促使简阳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四、设置交通警示标志在北门交叉路口、建设路等交通地段以前没有设置任何交通警示标志,致使过往车辆不能正确按照路线行驶,交通事故时而发生。现在,在北门桥、滨江路、火车站、医院路、西路等交通路口都增设了红绿灯交通警示标志,在车辆频繁路段增加交警站岗执勤,十字路口上的交警井井有条指挥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安全行驶,增设的双、单行道和停车位,为车辆的安全行驶带来了巨大的方便。如今简阳市交通秩序顺畅,行人安全意识提高,让人们享受着文明带来的和谐。五、开发射洪坝新区,新建沱三桥为推动经济的不断发展,简阳市人民政府投资建成了沱江二桥把简阳市的新旧城区联成一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射洪坝新城区的开发已经启动,目前正在建设沱江三桥。建设中的沱三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番井然有序的场面:挖土机正在来回工作着,工人叔叔正繁忙的耕耘着,有的在抬钢筋,有的在挖泥土,有的……忙的不亦乐乎,他们正在为建设中的沱三桥添砖加瓦,沱三桥通车后将连接城区与射洪坝新区的交通,交通更加顺畅,必将推动着简阳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啊,家乡的变化真大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简阳一定会飞黄腾达,成为家喻户晓的文明城市!

㈧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回望祖国大地,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了。30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 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基本达到小康、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等等,这一切只用了30年时间,被称为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而这一奇迹的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13亿中国人民。13亿中国人民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根本改变,这本身就是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30年光辉历程,使我们这个过去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成就,想变化,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际地位和声望不断增长,这使得我们更有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有信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有信心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这个季节,正是农村下谷种稻的季节,也是农民三夏大忙的季节。30年前,当拖拉机第一次驶入农村时,农民群众还十分好奇。而现如今,传统的耕作方式正逐渐被轰鸣的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所代替,许多农民已不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农民买拖拉机或汽车,已不再稀奇。而现在在城里,购买轿车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在宽阔的道路上,“大众”“尼桑”等品牌家用轿车正自由地疾驰,体现出了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公民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 30年前,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们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城市居民更是从以前的平房转变成现在的小高层,复式住宅,人们的居住都向着“更高大,更宽敞,更环保”发展,处处折射出人们住房条件的极大改善,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缝纫机、黑白电视机、自行车’等‘老三件’,如今都已换上了高档的家庭电器了。试想30年前的夏季,人们只能靠摇着蒲扇来解暑,如今也被空调所替代了。 30年前,由于家庭收入不高,有限的资金主要是优先考虑吃饭,加上国家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生产能力十分有限,普通居民上班、出行只能靠两条腿,极个别家境较好的才有可能用自行车代步。如今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大发展、大飞跃,城市基础道路建设、交通设施大大改善,人们平时上班、出行的工具更是多种多样,近途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公交车、私家车,出远门地上有火车、汽车,天上有飞机,水路有轮船,可随意挑选组合,使居民时时处处感受到方便快捷。 30年前,人们的娱乐方式非常单一。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精神文明得到很大发展。影视歌舞、读书看报、琴棋书画、花鸟虫鱼、上网冲浪、旅游远足、运动健身等这些过去属于富人的娱乐项目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大大丰富了百姓的业余生活。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国家医疗制度的改革,从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再到遍及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得到较好的诠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成为可能。许多居民家庭没有后顾之忧,不再害怕得病,加之家庭收入和生活条件飞速提高,居民平时从细微之处开始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从过去的“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现象有了较大改变。 三十年努力拼搏,三十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

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原因: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产生不同的需求。旅游是一种了解各地风土人情最好的方式;旅游是放松紧张工作压力的最好出口;旅游是一种向往。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需要的,从小到游公园,大道游各自的省会城市,再到跨省旅游,到出境游。

消费群体的日益壮大。消费群体包括国内的和国外的。国外的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不久,许多人未到过中国,认为中国很神秘,中国对他们很有吸引力。国内的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高收入群体的壮大,更是旅游消费的主力。

国家的鼓励和支持。旅游业属第三产业,它的发展,对于扩大财政收入、促进就业具有极大的意义,所以国家大力支持。有了国家的支持,企业自然争着投资开发。

(9)改革开放以来家乡旅游发展扩展阅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

11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中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