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2012年宁夏发展旅游经济公报

2012年宁夏发展旅游经济公报

发布时间: 2021-02-22 08:16:21

① 宁夏近几年发展如何

50年过去了,当我们回首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回顾宁夏由祖国西北地区一个偏远回的不被人注意的小省区答,发展变化成为今天的闻名遐迩的“塞上明珠”,不禁感慨万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② 根据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相关数据,绘制关于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统计图的一部分: 请根

(1)如下图;(2)2009年;(3)10060.1;(4)131180亿元

③ 宁夏的经济概况

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实现生产总值2565.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2.98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264.96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1077.12亿元,增长7.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39420元,增长8.6%。
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由2012年的8.5:49.5:42.0调整为2013年的8.7:49.3:42.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由2012年的4.5%、61.8%和33.7%转变为2013年的3.8%、66.6%和29.6%。
2014年,宁夏地区生产总值2750亿元,增长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9.8亿元,增长1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01亿元,增长1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3.2亿元,增长10.3%。城镇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3285元和841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4.0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 宁夏2013年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430.00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种植业产值269.00亿元,增长4.3%;林业产值9.84亿元,增长0.7%;畜牧业产值120.01亿元,增长3.8%;渔业产值13.22亿元,增长17.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93亿元,增长9.6%。
2013年粮食播种面积1202.40万亩,比上年减少3.2%;粮食总产量373.40万吨,减少0.4%,实现连续十年丰收。油料播种面积125.79万亩,减少5.1%。蔬菜播种面积173.04万亩,增长3.4%。
2013年末全区育苗面积52.70万亩,比上年增长24.1%。
2013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801.98万千瓦,机耕、机播和机收面积分别达到1338.66万亩、1068.05万亩和805.65万亩。 50年来,宁夏的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电力、石化、机械、冶金、建材、医药等为主体,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体系。能源工业已具备一定基础。有大中型煤矿4座,年生产能力1800万吨,宁夏人均拥有煤炭产量2.6吨,居中国第3位。有大中型发电厂5座,装机容量223万千瓦,人均占有发电量居中国第2位。
电解铝、铁合金、碳素制品、碳化硅、电石、金属镁、水泥等产品的生产已初具规模。青铜峡铝厂年产电解铝10.6万吨。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生产的钽、铌、铍制品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三,是中国的高科技产品。
2013年宁夏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944.50亿元,比上年增长12.0%。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907.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加值118.80亿元,增长15.2%;重工业增加值788.43亿元,增长12.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10.2%,集体企业增长21.1%,股份制企业增长12.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3%,国有控股企业增长5.2%,私营企业增长21.6%。非公有制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59.9亿元,比上年增长16.3%。
14个工业部门中除烟草外,其他都保持增长态势。其中,冶金工业增长51.3%,纺织工业增长24.1%,建材工业增长19.3%,医药工业增长14.5%,石油石化工业增长14.3%,五大部门工业共实现工业增加值288.5亿元。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503.0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在统计的147种工业产品中,有83种保持增长,占比为56.5%。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7%。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74.49亿元,比上年增长12.6%;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39.11亿元,比上年增长29.5%。
2013年具有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556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64.66亿元,比上年增长20.9%。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23.74万元/人,同比减少1.37万元/人。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665.9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9%;房屋竣工面积1927.79万平方米,增长26.2%。 2013年宁夏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0.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9%。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60.49亿元,增长12.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0.02亿元,增长12.0%。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521.51亿元,增长12.8%;餐饮收入额89.00亿元,增长10.2%。
宁夏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11.0%,日用品类增长9.9%,中西药品类增长31.5%,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33.0%,金银珠宝类增长33.2%,化妆品类增长17.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54.7%,汽车类增长5.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5.8%。
2013年宁夏全区一般贸易出口额24.97亿美元,增长53.7%,加工贸易实现出口额697万美元,下降56.9%。机电产品出口6.07亿美元,增长1.4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18亿美元,下降1.2%。羊绒衫出口增长39.4%,钽铌铍及制品出口下降9.6%,机床及铸件出口增长8.7%,羊绒纱线出口增长78.9%。

④ 高中政治 宁夏经济发展成就取得有哪些政治意义

可以看到全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宁夏经济繁荣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不可能有祖国的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基本制度,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宁夏60年的发展历史昭示了这一铁的真理。没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宁夏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就不可能有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的大好局面,也没有宁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更不可能有宁夏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宁夏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政治基础。在新世纪、新阶段,要实现宁夏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要战胜当前经济危机和未来前进道路的各种艰难险阻,必须始终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万众一心,同心同德,推进宁夏小康社会的实现,才能实现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生态文明、山川秀美、社会和谐的美好目标。
(二)坚持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宁夏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开创宁夏各项事业的新局面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也是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基本保证。宁夏经济社会建设的一切成就,都是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结合宁夏自然、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的。宁夏地处祖国西北内陆,既有与全国相同的共性,又在自然、经济、文化、历史、民族、宗教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同,有自身的区情特点。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宁夏党委和政府在坚持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前提下,认真贯彻落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立足于宁夏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较低层次这个最大的实际,制定符合宁夏实际的目标任务、发展重点、政策措施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了能源、农业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能源、化工、原材料等产业,加大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开发建设的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增长。
(三)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才能突破各种发展的障碍和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60年发展的历史事实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大胆创新,敢于突破一切束缚生产力发展、禁锢人们思想观念的陈规陋习,就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凡是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就难以有大发展;凡是墨守成规、故步自封,就难以有所突破。改革开放初期,固原和贺兰两县首先进行了土地承包到组的改革,两县的农业经济就出现了活力和生机,率先在全区实现了粮食增产丰收。新世纪以来,宁夏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在许多领域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根据全区水资源短缺的现实,率先在全国实行水权转换改革,大大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的效率,推进了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针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积极推进药品“三统一”改革,理顺了药品供货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医药销售领域的不正之风,药品价格明显降低,看病贵的问题有所缓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大胆推进代建制工作,进一步规范了招投标工作,有效杜绝了“三超现象”,提高了投资效率。针对南部山区计划生育工作难度大的现实,经过探索提出了“以奖代罚”的工作思路,实施了“少生快富”工程,使南部山区人口逐步得到控制,这一经验得到了国家计生委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面对近年来农民土地经营规模小、收益降低问题,平罗、永宁等县农民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方式,自发地创立了“土地信用合作社”,在自愿、合法的基础上推行土地流转,加快了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进程,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这些创新和探索走在了全国前列,对于行业乃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更加坚定改革开放信心,继续深化综合配套改革,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狠抓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和谐因素依然存在,经济建设中的“两高一资”问题尚未解决,城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还在拉大,生态环境脆弱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扭转,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威胁到社会的稳定。
经济社会建设的经验启示我们,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科学发展观不仅仅是指人与自然、资源的和谐,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二者不可偏废,尤其社会的和谐,才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坚持五个统筹的原则,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把握发展规律,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夯实发展基础、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后劲,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五)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才能为经济社会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一再证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才能保证经济繁荣,社会事业发展;反之,社会动乱,民族分裂,必然导致经济衰败,社会事业倒退,民不聊生。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始终是社会发展的大局,是顺利推进宁夏经济社会建设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证。自治区成立以来,历届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扶持和帮助,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扎实苦干,共同描绘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壮丽画卷。昔日贫穷落后的宁夏已焕发出勃勃生机,呈现出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可喜局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大力实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积极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促进民族团结,有效地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这是我们今天乃至未来必须长期坚持的可贵经验。
(六)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革命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让各族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是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的体现,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利益,十分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60年来,宁夏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各族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从而增强了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只要不忘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维护好广大人民利益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就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火热的积极性和巨大的创造力,投身到经济社会事业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才能为改革发展铺平道路、凝聚力量。如果背离人民意愿,置人民群众的利益于不顾,就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也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甚至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因此,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与各族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以权谋私的各种腐败现象,密切联系群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让各族群众分享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真正把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落到实处。

⑤ 2012年9月12日,我国政府批准宁夏设立银川综合保税区。综合保税区内的企业可享受保税、免税、退税等优惠


①减免企业税收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有利于企业发展内并带动整个国民容经济发展。(2分)
②减免企业税收会减少国家财政收入,会影响财政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2分)
③国家还可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2分)(说明:若从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新型城镇化等任一角度回答,并言之有理的,即可得2分;从国家减免税收的角度回答,不得分。)

⑥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2008年统计公报》

2007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国家旅游局 (2008年8月)
2007年,我国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三大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187.33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19.1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和23.5%;国内旅游人数16.10亿人次,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5.5%和24.7%;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4095.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6%;旅游业总收入1095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2.6%。
一、入境旅游业实绩
2007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继续稳步发展,主要统计指标同比均有所增长:
——入境旅游人数达13187.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其中:外国人2610.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6%;香港同胞7794.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澳门同胞2318.6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0%; 台湾同胞462.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9%。
——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5471.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6%。在入境过夜旅游者中,外国人2139.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2%; 港澳同胞2929.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8%; 台湾同胞402.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7%。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419.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
二、国内旅游业实绩
2007年,我国国内旅游继续强劲增长,出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维持两位数的增长。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6.1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城镇居民6.12亿人次,农村居民9.98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5550.39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2220.23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82.65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06.93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22.47元。
——在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4.17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16亿元。
三、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情况
1、外国市场
2007年,外国入境市场有较快增长,与上年相比,各洲来华人数均有一成以上幅度的增长。全年入境外国游客2610.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6%。
——亚洲市场依然独大,亚洲各国入境总人数比上年增长18.2%,占入境外国人总数的61.5%,市场份额比上年增长0.3个百分点。其中:韩国继续位列第一大入境客源国。
——洲际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增速,入境人数同比增幅均达到两位数。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入境人数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17.7%、13.1%、14.1%和29.1%。
——外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停留天数和人均天花费较之上年均有增加。2007年,外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在境内平均停留时间为7.0天,比上年增加0.1天;人均天花费为196.39美元, 比上年增加21.32美元,同比增长12.2%。
16个主要客源国2007年的入境旅游人数和增长情况如下:
序号 国家 入境旅游人数 比上年增长
(万人次) (%)
1 韩 国 477.68 21.7
2 日 本 397.75 6.2
3 俄罗斯 300.39 24.9
4 美 国 190.12 11.2
5 马来西亚 106.20 16.6
6 新加坡 92.20 11.4
7 菲律宾 83.30 18.3
8 蒙 古 68.20 8.0
9 泰 国 61.16 3.3
10 澳大利亚 60.74 12.9
11 英 国 60.51 9.5
12 加拿大 57.72 15.5
13 德 国 55.67 11.2
14 印 尼 47.71 10.2
15 法 国 46.34 15.2
16 印 度 46.25 14.2

2、港澳台地区市场
2007年,香港和台湾市场继续发展,澳门市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较上年略有下降。
——2007年,香港市场入境人数为7794.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其中:过夜旅游者2539.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2%,占32.6%;一日游人数5255.7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1%,占67.4%。
——2007年,澳门市场入境人数2318.6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0%。其中:过夜旅游者390.8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8%,占16.9%;一日游人数1927.8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3%,占83.1%。
——2007年,台湾市场入境人数462.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9%。
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入境旅游接待与收入情况
——2007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接待的入境旅游者总计为7311.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1%。接待量超过50万人次的有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福建、山东、云南、广西、辽宁、四川、内蒙古、黑龙江、湖北、陕西、湖南、安徽、天津、河南、河北、重庆、海南、山西、江西、吉林等25个省(区、市)。广东省接待入境旅游者2460.87万人次,继续居全国第一位。
——2007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接待的外国旅游者总计为4242.9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8%。接待量超过40万人次的有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辽宁、内蒙古、云南、黑龙江、广西、湖北、四川、福建、陕西、天津、湖南、安徽、河北、重庆、海南、河南、山西、吉林、新疆等25个省(区、市)。广东省接待外国旅游者628.51万人次,继续居全国第一位。
——2007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有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福建、山东、辽宁、云南、天津、黑龙江、湖南、陕西、广西、内蒙古、四川、湖北、重庆、安徽、河南、河北、海南、山西、江西、吉林、新疆、西藏、贵州等28个省(区、市)。广东省的旅游(外汇)收入达87.06亿美元,继续居全国第一位。按外汇收入多少排列,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具体情况是:
序号 地区 国际旅游 接待入境
(外汇)收入 增长 旅游人数 增长
(万美元) (%) (万人次) (%)
1 广东 870 552 15.6 2 460.87 17.8
2 上海 467 297 19.7 520.10 11.9
3 北京 457 962 13.7 435.48 11.6
4 江苏 346 900 24.5 512.55 15.1
5 浙江 270 790 27.0 511.18 19.8
6 福建 216 936 47.5 268.75 17.0
7 山东 135 185 33.3 249.64 29.3
8 辽宁 122 786 31.4 200.09 24.0
9 云南 85 958 30.5 221.90 22.6
10 天津 77 871 24.4 103.23 17.2
11 黑龙江 64 270 30.5 141.42 32.9
12 湖南 64 218 27.6 120.57 24.2
13 陕西 61 211 19.8 123.13 16.0
14 广西 57 708 36.4 205.52 20.3
15 内蒙古 54 485 34.9 149.45 21.3
16 四川 51 243 29.7 170.87 21.9
17 湖北 41 264 28.9 131.82 24.9
18 重庆 38 231 23.8 76.17 26.3
19 安徽 34 400 51.7 106.43 32.4
20 河南 31 801 16.2 88.09 16.3
21 河北 30 911 27.1 81.76 12.8
22 海南 30 160 31.6 75.31 22.1
23 山西 22 171 35.0 73.79 28.6
24 江西 19 554 40.1 66.47 33.7
25 吉林 17 931 30.6 54.36 25.0
26 新疆 16 190 26.5 43.84 20.9
27 西藏 13 529 122.0 36.54 136.0
28 贵州 12 918 12.2 43.00 33.8
29 甘肃 7 021 11.6 33.12 9.2
30 青海 1 590 20.0 5.00 18.5
31 宁夏 261 7.5 0.94 8.2
五、主要城市入境旅游接待与收入情况
——2007年,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超过20万人次的城市有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珠海、杭州、苏州、桂林、南京、青岛、天津、西安、厦门、大连、重庆、成都、昆明、无锡、宁波、黄山、中山、泉州、福州、武汉、三亚、长沙、沈阳、烟台、温州、哈尔滨、威海、洛阳、郑州、延边、承德、乌鲁木齐、南通、秦皇岛、长春等39个,比上年增加3个; 另有漳州、济南、拉萨、九江、汕头、太原、海口、南宁、大同、贵阳、合肥、石家庄等12个城市的接待人数超过10万人次。
——2007年,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数超过10万人次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苏州、天津、青岛、西安、桂林、南京、大连、重庆、成都、珠海、昆明、黄山、厦门、三亚、武汉、宁波、无锡、沈阳、长沙、福州、威海、烟台、延边、温州、洛阳、乌鲁木齐、秦皇岛、承德、哈尔滨、南通、长春、郑州、拉萨、中山、太原、南宁等41个,比上年增加2个。
——2007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珠海、苏州、南京、天津、厦门、青岛、福州、大连、西安、泉州、宁波、重庆、无锡、桂林、长沙、沈阳、成都、南通、三亚、烟台、武汉、漳州、中山、昆明、黄山、哈尔滨、温州、秦皇岛、威海、郑州、乌鲁木齐等36个,比上年增加3个;另有洛阳、长春、连云港、济南、承德、太原、合肥、延边、汕头、拉萨、九江等11个城市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超过5000万美元。 上海市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46.73亿美元,居全国城市第一位。按外汇收入多少排列,36个旅游创汇大市的具体情况是:
序号 城市 国际旅游 接待入境
(外汇)收入 增长 旅游人数 增长
(万美元) (%) (万人次) (%)
1 上海 467 297 19.7 520.1 11.9
2 北京 457 962 13.7 435.5 11.6
3 广州 319 147 14.1 611.3 8.3
4 深圳 262 328 15.8 831.3 18.7
5 杭州 112 665 24.0 208.6 14.6
6 珠海 90 240 3.3 282.0 1.5
7 苏州 88 916 18.9 161.2 16.9
8 南京 80 764 19.3 116.1 15.0
9 天津 77 871 24.4 103.2 17.2
10 厦门 71 880 21.7 93.2 3.3
11 青岛 67 507 24.4 108.0 26.4
12 福州 59 868 137.3 58.9 87.1
13 大连 58 125 25.0 84.0 20.0
14 西安 54 300 16.3 100.0 15.3
15 泉州 49 398 15.2 60.2 8.3
16 宁波 43 070 27.8 68.9 27.0
17 重庆 38 231 23.8 76.2 26.3
18 无锡 36 249 14.5 69.5 -2.6
19 桂林 36 006 36.9 128.6 16.2
20 长沙 30 440 26.6 47.6 39.3
21 沈阳 28 993 25.2 45.6 14.0
22 成都 26 142 29.5 73.7 27.1
23 南通 24 728 41.3 22.4 24.0
24 三亚 24 408 43.0 52.2 34.3
25 烟台 22 950 38.3 30.7 28.2
26 武汉 22 828 17.2 53.0 15.5
27 漳州 22 469 148.9 18.7 0.7
28 中山 21 678 0.0 68.3 11.4
29 昆明 20 784 9.5 71.3 0.8
30 黄山 17 507 60.3 68.6 25.7
31 哈尔滨 15 316 14.8 27.0 13.5
32 温州 14 083 28.9 28.9 14.1
33 秦皇岛 13 073 25.6 22.2 11.2
34 威海 12 447 39.4 26.7 30.5
35 郑州 10 884 4.6 26.2 12.9
36 乌鲁木齐 10 587 20.8 23.2 14.1
六、全国星级饭店的规模和经营情况
2007年,全国星级饭店的总体规模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到2007年末,全国共有星级饭店13583家,比上年末增加832家,增长6.5%;客房157.38万间,增加11.39万间,增长7.8%;床位296.94万张,增加18.40万张,增长6.6%。
——到2007年末,全国星级饭店共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298.5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6%。
——2007年,全国星级饭店的全年平均客房出租率为60.96%,比上年下降0.07个百分点。
——2007年,全国13583家星级饭店营业收入总额1647.03亿元,比上年增长11.1%;上缴营业税118.34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全员劳动生产率9.87万元/人,比上年上升5.2%。
——全国5806家国有星级饭店,2007年共实现营业收入619.92亿元;上缴营业税41.14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9.01万元/人。
——全国外商和港澳台客商投资兴建的592家星级饭店,2007年共实现营业收入284.82亿元;上缴营业税19.62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6.50万元/人。
——在13583家星级饭店中:五星级饭店369家,比上年末增加67家;四星级饭店1595家,增加226家;三星级饭店5307家,增加528家;二星级饭店5718家,增加20家;一星级饭店594家,减少9家。
——2007年全国星级饭店规模及其经营情况,具体如下:
饭店数 客房数 床位数 营业收入 客房出租率
(家) (万间) (万张) (亿元) (%)
合 计 13583 157.38 296.94 16470.31 60.96
按经济类型划分
国有企业 5806 66.61 131.22 6199.19 60.42
集体企业 914 8.87 17.05 732.11 58.24
股份合作企业 342 3.46 6.63 295.57 60.55
联营企业 78 1.15 2.09 109.89 58.94
有限责任公司 2665 33.43 61.22 3646.51 61.36
股份有限公司 646 9.00 16.54 944.16 61.83
私营经济 2309 18.89 35.56 1420.24 59.35
其他企业 230 2.37 4.45 272.24 61.75
港澳台投资经济 354 8.17 13.33 1686.90 65.30
外商投资经济 239 5.43 8.85 1163.49 65.87
按规模划分
客房数500间以上 146 10.46 17.37 2177.07 63.52
客房数300-499间 578 21.09 35.87 3381.74 62.62
客房数200-299间 1083 25.95 46.31 3072.87 63.79
客房数100-199间 4058 55.23 105.51 4564.31 61.22
客房数99间以下 7718 44.66 91.87 3274.31 57.90
按饭店星级划分
五星级 369 13.73 21.47 4010.67 64.64
四星级 1595 33.69 60.06 5028.52 63.84
三星级 5307 64.76 124.33 5197.58 61.25
二星级 5718 42.04 84.72 2117.68 56.73
一星级 594 3.16 6.36 115.87 56.84

七、旅行社的规模和经营情况
——到2007年末,全国纳入统计范围的旅行社共有18943家,比上年末增加98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797家,比上年末增加143家;国内旅行社17146家,比上年末增加843家。
——到2007年末,全国旅行社资产总额517.00亿元,比上年增长6.6%;各类旅行社共实现营业收入1639.30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实际缴纳税金10.97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2007年,全国国际旅行社共招徕入境游客1373.04万人次、5821.87万人天,分别比上年增长24.0%和22.1%;经旅行社接待的入境游客为2175.14万人次、6378.70万人天,分别比上年增长17.3%和20.9%。
——2007年,全国旅行社共组织国内过夜旅游者8424.48万人次、26391.76万人天,分别比上年增长11.1%和15.1%;经旅行社接待的国内过夜旅游者为10631.69万人次、23742.45万人天,分别比上年增长10.5%和11.2%。
八、出境旅游情况
2007年,我国公民出国(境)旅游市场继续快速发展,旅游目的地不断增加。
——2007年,我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4095.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因公出境603.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3%;因私出境3492.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3%。出境第一站按人数排序,列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香港、澳门、日本、韩国、越南、俄罗斯、泰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
——2007年,经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的总人数为987.42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44.40万人次,增长17.1%,其中:组织出国游502.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9%;组织港澳游485.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7%。另外共组织边境游45.8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9.4%。
——截至2007年底,除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外,已有89个国家成为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按市场正式启动的先后顺序,89个国家分别是: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越南、柬埔寨、缅甸、文莱、马耳他、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埃及、尼泊尔、德国、印度、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南非、克罗地亚、匈牙利、巴基斯坦、古巴、希腊、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芬兰、瑞典、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塞浦路斯、丹麦、冰岛、爱尔兰、挪威、罗马尼亚、瑞士、列支敦士登、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坦桑尼亚、毛里求斯、突尼斯、塞舌尔、肯尼亚、赞比亚、约旦、北马里亚纳群岛联邦、斐济、瓦努阿图、英国、智利、牙买加、俄罗斯、巴西、墨西哥、秘鲁、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巴多斯、老挝、蒙古、汤加、格林纳达、巴哈马、孟加拉、叙利亚、安道尔、摩洛哥、摩纳哥、保加利亚、乌干达、阿曼、纳米比亚、阿根廷和委内瑞拉。
——2007年,我国内地居民首站赴香港的旅游人数为1613.6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6%;赴澳门1277.02万人次,增长29.1%;赴泰国71.69万人次,下降6.5%;赴新加坡64.76万人次,增长16.2%;赴马来西亚57.35万人次,增长31.8%;赴菲律宾16.00万人次,增长15.7%;赴韩国131.25万人次,增长19.5%;赴澳大利亚39.84万人次,增长15.5%;赴新西兰6.83万人次,增长16.6%;赴日本145.81万人次,增长13.9%;赴越南92.03万人次,增长81.7%;赴柬埔寨14.05万人次,增长70.7%;赴缅甸16.38万人次,增长61.2%;赴文莱0.26万人次,下降7.1%;赴马耳他0.08万人次,增长19.3%;赴土耳其2.39万人次,增长38.7%;赴埃及3.30万人次,增长52.0%;赴尼泊尔2.86万人次,增长81.9%;赴德国27.16万人次,增长5.4%;赴印度6.98万人次,增长48.2%;赴马尔代夫0.95万人次,增长47.3%;赴斯里兰卡0.69万人次,下降4.7%;赴南非3.88万人次,增长22.6%;赴克罗地亚0.10万人次,增长24.2%;赴匈牙利1.60万人次,下降10.9%;赴巴基斯坦2.64万人次,下降10.7%,赴古巴0.39万人次,增长18.6%。
九、旅游教育培训情况
——到2007年末,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所770所,比上年增加8所,在校生39.74万人,比上年增加2.3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871所,比上年减少70所,在校学生37.64万人,比上年增加0.27万人。两项合计,旅游院校总数1641所,在校学生为77.38万人。
——2007年末,全行业在职人员培训总量达320.94万人次,比上年增加34.42万人次,增长12.0%。

⑦ 沙湖旅游发展是宁夏改革发展的缩影吗

宁夏沙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石志刚是这个大家庭的“班长”,多年的工作经历,练就了石志刚勇立潮头、奋勇向前的胆识和魄力。“沙湖旅游发展是宁夏改革发展的缩影,宁夏旅游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贯彻落实自治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打造宁夏两个旅游目的地,在自治区全域旅游、大众旅游、智慧旅游新形势下,提高沙湖旅游整体发展水平,增强行业竞争能力;积极推进优化沙湖布局,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创新旅游业态,延伸旅游产业链。力求形成产业围绕生态旅游转、产品围绕文化旅游造、结构围绕市场旅游调、功能围绕大众旅游配、民生围绕创收旅游兴的新格局,力争率先在全区旅游行业实现全域旅游的目标。”石董事长说。

从一个年产值不到20万元的渔场,发展成为今天年产值3亿元的旅游企业;

回顾过去,成绩辉煌,沙湖人自豪骄傲;

展望未来,信心百倍,沙湖人意气风发。

⑧ 结合材料,从政治学角度分析宁夏自治区在50年里巨大发展的原因

宁夏,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地,既有边塞风光的雄浑,又有江南景色的秀丽,被称为“塞上江南”。 望的热土。600多万各族儿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6.6万平方公里的山川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 半个世纪的深情关爱,半个世纪的辉煌巨变。宁夏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凝聚了党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50年来,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宁夏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同德、顽强奋斗,推动宁夏各项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宁夏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又好又快地前行。 “促进民族关系和宗教关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巍峨的六盘山、贺兰山南北屹立,奔腾的黄河水穿越而过……目前全国有1000多万回族人口,是我国除汉族以外分布最广的民族,其中宁夏回族人口约有218万,占自治区总人口的35%。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党中央就把回族的自治问题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的伟大创举,是毛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经过长期探索和反复实践后得出的结论。1949年11月,毛在致中共中央西北局的一封信中就强调,在一切工作中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大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1957年6月,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决议。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共中央倡议的,得到了全国广大回族干部群众以及甘肃省各界的热烈响应和积极支持。在这一区域内,回族人口占三分之一,汉族、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口占三分之二。宁夏各族人民踏上了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新征程。 为在宁夏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党和国家领导人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在自治区成立之初,党中央、中央政府和毛就委派林伯渠到宁夏指导工作。 1964年春,在革命战争年代数次到过宁夏的邓第四次来到了宁夏。他说,宁夏作为民族地区,特别是在回族聚居的西海固地区,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把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搞上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十分关心民族政策在宁夏的落实,多次强调指出,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认真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注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特别是回族干部。 “塞上江南,再放异彩”。1991年6月,江考察宁夏过程时,看到作为民族自治地方的宁夏,社会安定、民族和睦、经济发展,十分高兴,欣然题词。他指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做好民族工作,处理好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关系到祖国的统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紧密联系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贯彻好党的基本路线,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全面进步,以实现共同富裕、各民族共同繁荣这个总的目标。 宁夏人民不会忘记,1995年6月、2000年5月和2007年4月,胡三次来宁夏考察。他对宁夏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为宁夏的民族团结进步确立了远大目标。胡反复告诫当地的同志,促进民族关系和宗教关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宁夏是我国回族最大的聚居地,是信仰伊斯兰教群众比较集中的地区,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对维护宁夏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具有重要意义。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今天的宁夏,各族人民和睦相处,携手前行,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已成为宁夏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这是实现民族平等的50年: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宁夏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颁布了《宁夏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规定》《宁夏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等150多件地方法规、条例和自治政策;确保回族作为主体民族在宁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在自治区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回族代表所占的比例始终与回族人口的比例相适应,并略高于人口比例;充分尊重回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全区218万回族人口中,平均500多人拥有一座清真寺;大力开展民族理论研究和民族政策教育活动…… 这是共同团结奋斗的50年:宁夏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不断成长壮大,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宁夏进一步加快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步伐。全区少数民族干部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了2.5倍,比1958年自治区刚建立时增长了10.5倍。4万多名回族干部和回族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人才成为各行业的骨干力量。与此同时,宁夏少数民族考生的高考录取比例逐年上升,从1995年的22.62%提高到2007年的33%。 这是全面进步发展的50年:为加强民族团结,宁夏把每年的9月定为“民族团结月”。1983年以来,确定每5年召开一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模范个人表彰大会,现已累计表彰先进集体650个,先进个人1934名,受到国家表彰的民族团结先进集体134个,先进个人161名,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一步发展。 “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宝贵机遇,着力推动科学发展” 宁夏50年的辉煌巨变,证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这是一组令人瞩目的数字:2007年,宁夏全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位于西部地区前列,地方经济发展年均增长率连续8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发电量居全国第一,人均产煤量居全国第三;每万人拥有高速公路位居全国前列……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50年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刚成立时,连火柴、食糖都需要从区外调拨,粮食也要靠国家大量返销。 发展是硬道理,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新世纪新阶段,“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成为民族工作的主题。 “力争用5到10年时间,在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山川秀美上有一个新的良好开局。”2000年6月,江再次考察宁夏时指出,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国家必须予以重点支持。国家要制定支持西部开发的财税、金融、外资外贸、吸引人才和科技教育等方面政策。西部地区面貌的根本改变,需要许多代人的持续努力。我们必须充分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同时又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 被誉为中国“枸杞之乡”“滩羊之乡”“甘草之乡”“长枣之乡”“硒砂瓜之乡”“马铃薯之乡”的宁夏,优势是资源丰富,劣势是生态脆弱,水资源短缺。着力推动科学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又好又快地把宁夏现代化建设搞上去,是党中央对宁夏的新要求。 胡十分挂念宁夏的改革与发展,对在新起点上实现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1995年6月,2000年5月,胡考察宁夏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观念,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当地的优势,增强信心和紧迫感,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07年4月,莺飞草长,塞上江南欣欣向荣。胡第三次考察宁夏,他叮嘱当地的回、汉干部,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宝贵机遇,着力推动科学发展,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化改革开放上迈出更大步伐,统筹抓好就业、社会保障、扶贫开发等工作,扎实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下,宁夏从2002年开始凭借煤炭资源富集、交通便利等独特优势,举全区之力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使之成为宁夏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此次,胡深入考察了宁东基地。他指出,宁夏煤炭、非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黄河水能资源富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独特。要依托自身优势,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又好又快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加快发展商务、旅游等服务业,努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加快宁夏的经济社会发展,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中央各有关部委继续加大对宁夏的对口支援力度,帮助宁夏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政策,做好宁夏相关专项规划与全国规划的衔接,深化重大项目前期工作,针对宁夏发展中的特殊困难和问题给予特殊的帮助和支持。今年8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8条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宁夏进入了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50年来,宁夏的经济总量增长59倍,基本实现了从贫困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50年前,宁夏人吃饭要靠国家大量返销,现在人均占有粮食530公斤,由粮食调入省变为粮食调出省;50年前连火柴、食糖都需要从外省调拨的宁夏,如今已建立起了以能源、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为基础的现代工业体系。 我爱我的宁夏美, 塞上明珠放光辉; 高峡出平湖, 大坝多奇伟; 千里河套歌甜花香, 广阔平原牛壮羊肥…… 这是人们对今日宁夏的深情歌唱。 “把更多资金用在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上,用在改善民生上” 宁夏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沙漠肆虐,生态脆弱,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给宁夏不少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困难。特别是西海固地区生态环境恶劣,历史上以“苦瘠甲天下”而闻名。新中国诞生后,党和政府倾注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帮助西海固各族群众建设家园。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他们年复一年“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的贫困状况。 1972年,周总理听说西海固人民还在干旱和贫穷中受煎熬时,不禁潸然泪下。他在中直机关7000人大会上说,西海固人民还在受苦,我这个当总理的有责任啊!随后,国家紧急调拨大批救济物资运往西海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宁夏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很繁重,各族人民改善民生的愿望很迫切。宁夏作为民族自治地区、革命老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只有把民生问题解决好了,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和谐,使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007年岁末,一封寄自千里之外的长信,放在了胡的书案上。“俺贫水山区的老百姓,能在家门口喝上甘甜的井水,这是村里人从来都不敢想的事啊!乡亲们喝在嘴里,甜在心里,打心眼里感谢共产党!感谢亲人解放军……”信的落款是:陡坡村全体村民。胡当年4月到陡坡村考察后,宁夏军区给水部队为村民们打出了三口甜水井。喜讯传来,胡欣然提笔作出批示:宁夏彭阳县陡坡村全体村民来信感谢宁夏军区给水部队帮助他们打井,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请向给水部队全体官兵转达亲切慰问。希望再接再厉,做出更大成绩。 解决好人畜饮水问题,始终牵动着中南海。1995年6月,胡一到宁夏,就深入到旱情严重的宁夏同心县窑山乡,走进五道岭村回族农民马俊义、马俊珍的窑洞中,关切地询问了旱情和灾区群众的生活情况。当他听到群众饮水很困难时,嘱咐随行的当地干部,要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时刻挂在心上,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处理好改革中的利益关系,切实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把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 向“世界级贫困”告别。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被公认困扰当今世界的两大难题──民族与贫困问题,已经和正在得到成功解决:西海固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已由1993年的139.8万人减少到如今的5万人以下;贫困发生率也从1994年的15.6%下降到现在的3%以下。2007年西海固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215元,增长12.2%,成为宁夏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最快的地区。 西海固的发展和变化,只是一个缩影。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经过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今天的宁夏不仅实现经济总量快速提升,同时实现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初中升学率达到80%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2%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0%以上,已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行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农业人口85%以上;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超过93%,位居西部地区前列;2008年,全区187个乡镇将全部建成文化站(中心);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沙漠化土地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165万公顷,减少到118万公顷,在全国率先实现沙漠化逆转,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走过辉煌50年的宁夏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平等、团结、进步、互助、和谐成为宁夏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一个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新宁夏展现在世界面前,宁夏的明天会更好。

⑨ 宁夏旅游业现况怎么样

一、发展现状
我区旅游业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具有独特旅游资源的宁夏还鲜为人知。1993年沙湖旅游区和镇北堡西部影视城相继开业运营后,我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起了国人对宁夏旅游的热衷,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由此拉开了我区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帷幕。这之后自治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大漠黄河、西夏文化、回族风情等独特的旅游资源,以建设中国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把旅游业作为重要的经济产业来抓。特别是“十五”期间,随着发展旅游业政策的全面实施,我区旅游业开始步入产业化发展快车道。全社会发展旅游产业的意识不断增强,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产业形象渐趋鲜明,旅游业收入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区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
----旅游业全面发展。在旅游业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旅游住宿业、旅行社业、旅游交通业并称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据调查,2006年末,全区旅游企业达到250多个,其中旅行社由47家发展到95家,星级饭店由27家增加到48家,住宿床位数由4万多张增加到8万多张。具备接待条件的景区(点)由32个发展到90多个,其中国家A级系列景区19个,导游员由200名增加到近2000名。
----旅游业已成为我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资料显示:“十五”期间我区累计接待旅客1766.3万人次,比“九五”时期增长84.2%。实现旅游总收入66.26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5倍,2006年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25.7亿元,比上年增长44.7%,相当于全区GDP的 3.6%。目前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2.5万多人,间接从事旅游业人数约17.5万人,直接和间接从业人数20多万人,占全区就业人数的6.4%,占服务业就业人数的20.85%。可见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与我区旅游业发展密不可分,旅游业已成为我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的组成部分。
----旅游景区建设成绩显著。近年来,自治区政府逐年加大对旅游景区建设投资力度,截止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独成一体兼具人文和自然景观的六大旅游区,即沙湖旅游区、西夏陵旅游区、金水旅游区、青铜峡旅游区、沙坡头旅游区和六盘山旅游区。六大旅游区优势互补,各显风采,以其浓郁的回乡风情、雄浑的大漠风光、神秘的西夏文化、古老的黄河文明、美丽的塞上江南等资源景观成为西北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目前西部影视城、西夏王陵被国家评定为4A级风景旅游区;沙湖和沙坡头旅游景区不仅跨入全国35个王牌景点和全国文明风景区示范点的行列, 2007年还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发布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商务旅游已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与普通的观光、休闲旅游相比,商务旅游因其消费水平的高端性,因而对城市经济的贡献更为巨大。随着我区旅游知名度的不断提高,以及银川国际汽车摩托车旅游节、沙湖国际沙雕大赛等节庆在我区的成功举办,我区的商务旅游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调查显示:2006年来宁夏的国内游客中以休闲观光游览度假为出游目的的占全部国内游客的65.28%;探亲访友的占6.58%;商务活动的占12.34 %;参加会议的占5.32%;宗教朝觐的占1.65%,商务、会议两者所占比例达到17.66%,这说明,我区的商务旅游已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