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近十年的旅游经济发展数据
『壹』 杭州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有着2200年悠久历史的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自古以来就是高频率的旅游趋向城市。杭州作为以休闲、度假旅游为特色的旅游城市,在实现旅游活动日常化、亲近化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从杭州市旅游国际化进程来说,杭州旅游业从起步到繁荣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政府接待型转变为产业经营型的曲折发展过程,目前,旅游业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成为赚取外汇的主要产业之一。
2007年杭州市接待入境旅游者20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6%;接待国内游客4111.89万人次,增长11.7%。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630.06亿元,增长15.8%。截至2007年末,全市各类旅行社达406家,星级宾馆达到250家;杭州市区有A级景区25个,其中5A景区1个,4A景区19个。
2008年,面对春节前后极端气候(雪灾)、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全球经济景气度下降、食品安全事件、汶川大地震、奥运会安全引发的对入境签证难等一系列灾害与危机,杭州及时推出“救市”举措,旅游业各项经济指标仍实现平稳增长。2008年,杭州市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221.30万人次,增长6.1%;旅游外汇收入12.96亿美元,增长15.8%;旅游总收入707.22亿元,增长12.2%,比全国高出8.2个百分点(全国为4%)。
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形势包括旅游形势面临严峻考验。杭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措施,旅游部门也通过各种手段努力拉动旅游消费。杭州在2009年春节黄金周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9年春节黄金周杭州市各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422.46万人次,同比增长32.9%;旅游总收入14.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08%。
按照《杭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设想,在未来十多年的时间里,杭州将形成全新旅游格局,未来“一心一轴七区五翼”的旅游空间格局也将得到确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商务会展成为未来构建的三大主导产品。未来杭州旅游将从观光产品“一支独秀”,向观光、休闲、会展产品“三位一体”转变,从“景区时代”向“目的地时代”转变。2020年的杭州将成为城市旅游品牌——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已经巩固的“东方休闲之都,生活品质之城,人间幸福天堂”
『贰』 杭州市余杭区旅游业的数据
经济总量。初步核算,200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01.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分别快于全省、全市1.0个和0.1个百分点,但增幅与上年相比回落4.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31.97亿元,下降1.0%;第二产业286.45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183.50亿元,增长18.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2:58.3:34.5调整为6.4:57.1:36.5。全区按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60320元,按国家公布的2008年平均汇率计算,突破8000美元,达到8684美元。
财政收支。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82.50亿元,增长25.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8.20亿元,增长31.0%。全年地方财政支出44.59亿元,增长22.8%。
人口。2008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3.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5万人。在户籍人口中,农业人口45.57万人,非农业人口38.1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99‰,自然增长率为2.18‰。
人民生活。据抽样调查,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78元,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552元,增长1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9%。
2008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01.40亿元,增长30.3%。
年末,建成区面积达到22.63平方公里,增长17.6%。
工业生产。2008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310.80亿元,增长12.5%。其中,规模企业实现总产值1025.54亿元,增长13.4%,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升为78.2%。
2008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4.01亿元,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28.77亿元,分别增长16.1%和18.6%。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66亿元,增长21.9%。
2008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32.56亿美元,其中进口额2.44亿美元,出口额30.12亿美元,增长29.3%,比上年回落了11个百分点。
2008年,全区共新批外商投资项目63个,合同外资6.51亿美元,增长38.4%;到帐外资3.44亿美元,增长86.3%。
『叁』 杭州旅游业发展现状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大不大发展趋势怎样
有着2200年悠久历史的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自古以来就是高频率的旅游趋向城市。杭州作为以休闲、度假旅游为特色的旅游城市,在实现旅游活动日常化、亲近化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从杭州市旅游国际化进程来说,杭州旅游业从起步到繁荣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政府接待型转变为产业经营型的曲折发展过程,目前,旅游业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成为赚取外汇的主要产业之一。
2007年杭州市接待入境旅游者20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6%;接待国内游客4111.89万人次,增长11.7%。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630.06亿元,增长15.8%。截至2007年末,全市各类旅行社达406家,星级宾馆达到250家;杭州市区有A级景区25个,其中5A景区1个,4A景区19个。
2008年,面对春节前后极端气候(雪灾)、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全球经济景气度下降、食品安全事件、汶川大地震、奥运会安全引发的对入境签证难等一系列灾害与危机,杭州及时推出“救市”举措,旅游业各项经济指标仍实现平稳增长。2008年,杭州市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221.30万人次,增长6.1%;旅游外汇收入12.96亿美元,增长15.8%;旅游总收入707.22亿元,增长12.2%,比全国高出8.2个百分点(全国为4%)。
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形势包括旅游形势面临严峻考验。杭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措施,旅游部门也通过各种手段努力拉动旅游消费。杭州在2009年春节黄金周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9年春节黄金周杭州市各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422.46万人次,同比增长32.9%;旅游总收入14.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08%。
按照《杭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设想,在未来十多年的时间里,杭州将形成全新旅游格局,未来“一心一轴七区五翼”的旅游空间格局也将得到确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商务会展成为未来构建的三大主导产品。未来杭州旅游将从观光产品“一支独秀”,向观光、休闲、会展产品“三位一体”转变,从“景区时代”向“目的地时代”转变。2020年的杭州将成为城市旅游品牌——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已经巩固的“东方休闲之都,生活品质之城,人间幸福天堂”
中投顾问2009-2012年杭州旅游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肆』 杭州的经济发展状况 十万火急!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符合浙江实际的发展路子。全省经济发展迅速,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并成为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和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67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4.3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6570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总收入分别为1167亿元和567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均居全国第4位。
产业结构
目前,浙江一、二、三产业比例为8.8:51.2:40.0,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比例为54∶46。产业结构以轻型工业为主,轻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2%。重工业中相当一部分工业也属于小型金属、机电轻工业和精细化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全省36个工业行业中24个属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数量多,占全部企业数的99.6%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基本保持在第3到第5位之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发展效益农业、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
浙江轻纺、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纺织、服装、皮毛羽制品、文教体育用品制造、石油加工及炼焦、化学纤维制造和普通机械等7个行业利润占中国同行业利润的1/5以上。涌现出一批产品市场覆盖率较高、竞争力较强、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的优势企业,如娃哈哈集团公司、万向集团公司、浙江纳爱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形成一批“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的“小型巨人”企业。
所有制结构
浙江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991家,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国有资产进一步向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集中,在全省电力、通信、自来水、煤气供应等行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比重超过80%,在化学、冶金等资本密集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中比重超过50%,在电子、医药等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兴产业中超过40%。国有企业还通过产品、技术和设备的扩散,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浙江个私经济比较发达。浙江是全国最早发展乡镇企业的省份之一,全省的乡镇企业总体发展水平已跃居中国第一。近年来,非国有投资已占全社会投资的一半以上。到2002年底,共有私营企业24.73万家,实现总产值7426.74亿元。个私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出口创汇额、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户数等五项指标位居中国第一。全国民营企业综合实力500强中,浙江有170家,数量居中国第一;中国十大民营企业排行榜上,浙江占有一半,且有金义、金田、邦迪、飞跃4家跻身前5名。全省个私企业注册商标中有222家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传化、步森、康奈、正泰、德力西等13只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区域特色经济
浙江区域特色经济发达。全省的区域性块状经济已经涉及到制造、加工、建筑、运输、养殖、纺织、工贸、服务等十几个领域,100多个工业行业和30多个农副产品加工业。据统计,浙江省区域特色经济工业总产值约占全省全部工业产值的49%。乐清低压电器、海宁皮革服装、永康五金制品、诸暨珍珠和大唐袜业、浦江水晶工艺品等在全国享有盛誉。特色工业园区等各类工业园区是促进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浙江现有县市以上工业园区820个,以特色工业园区为主的各类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累计投资已达550亿元,约有1万家企业进驻。
专业市场
浙江专业市场繁荣。商品交易市场数量多、规模大、综合能力强、辐射范围广。商品交易范围基本覆盖生活、生产资料的所有领域,形成以消费品市场为中心,专业市场为特色,生产资料市场为后续,其他要素市场相配套的商品交易网络。2002年全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193个。全年商品市场成交额4997亿元,年成交额超亿元市场达457个,超十亿元市场77个,超百亿元市场6个,被誉为中国“市场大省”。市场成交额、超亿元市场数、单个市场成交额3项指标连续多年居中国榜首。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绍兴中国轻纺城是全国经营规模最大的专业市场。2002年义乌小商品市场成交额达229.98亿元,其中出口额105亿元,市场成交额和出口额又一次居中国各市场榜首。浙江人还在全国各地兴办了一批“浙江商城”、“温州街”和其他市场,在俄罗斯、南非、中东、南美等地也创办了一批市场。
涉外服务
浙江是中国对外开放度较高的沿海省份之一,也是投资环境较好的省份。 浙江十分重视涉外管理和涉外服务,适时修改和完善了涉外经济法规和政策,加快与世贸组织规则接轨。出台了改善外商投资环境的若干规定和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的优惠措施,建立健全了公示制、工作日制,实行了网上审批等工作制度。进一步下放外商投资项目的审批权限,改进审批方式,简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方便申报人查询和监督。给来浙的外国专家提供和办理外国专家证,为他们在浙工作、居留和出入境提供保障。海关、商检、金融、税务等部门依法行政,为投资者提供便利服务。各地普遍建立了对外合作项目库,举办大型对外招商活动,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企业信用查询系统开始运行。
交通邮电
以省会杭州为枢纽,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浙江-江西)、萧甬(萧山-宁波)、宣杭(杭州- 宣城)、金温(金华-温州)等线路构成了浙江铁路运输网络。到2002年底,浙江拥有铁路营业里程1207公里,其中复线为593公里。金丽温(金华-丽水-温州)高速公路二期、杭州湾跨海大桥、温福(温州-福州)铁路和甬台温(宁波-台州-温州)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现有6条国道和66条省级公路,总里程4.5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07公里,省会杭州至陆地各地级市“四小时公路交通圈”建成。有杭州、宁波、温州、舟山、义乌、台州和衢州7个机场,开通国内、国际航线185条。年吞吐能力1450万人次的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一期已建成使用。
浙江有可建港海岸线240公里,已形成以宁波、温州、舟山、乍浦和海门5大港为主的港口群。宁波港是一个综合性的亿吨级大港,拥有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5座,其中有第五代、第六代国际集装箱码头及20万吨级(可兼靠30万吨船舶)矿石码头、25万吨级原油码头和8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有集装箱航线73条,已形成除澳洲外的全球海运覆盖体系。2002年,宁波港完成吞吐量15398万吨,继续保持大陆沿海第二;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5.9万吨TEU,同比增长53.3%,增幅4年列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港口第1位。
浙江已基本建成包括航空、铁路、公路等多种运输手段综合利用的快速邮运网,设立了杭州、宁波、温州、金华4个航空通运局以及杭州国际邮件交换站。2002年底,全省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880万门,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达36.2万路端 ,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888万户。县以上城市全部开通移动电话。数据通信、声讯信息服务、电话智能业务等信息化应用在全国领先。公众数据通信和会议电视电话覆盖率居中国各省(市、区)首位。
开发区
浙江省共建有8个国家级开发区,54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累计基础设施投入549.8亿元,已开发面积491.5平方公里;开发区已成为中外客商投资的热土。2002年各类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18.3亿美元,占全省总数的58%。区内产业结构日趋合理,除制造业等工业项目外,农业、交通、运输、邮电业等一、三产业项目大幅度增加。
国际经贸往来
浙江省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截至2002年底,浙江与世界上21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的经济贸易关系。浙江积极实施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出口市场、出口产品多元化和贸易方式多元化。已初步形成外贸专业公司、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共同开拓国际市场的格局。2002年,全省进出口额达42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达到2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出口商品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机电产品成为浙江第一大类出口产品。
浙江坚持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并重,利用外资上了一个新台阶。2002年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364家,合同利用外资67.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1.6亿美元。其中嘉兴、湖州、杭州、宁波四市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全省总数的77%、59%。利用外资结构逐步优化,大项目的数量、规模和高新技术比重有所增加。截至2002年底,全省累计共批外商投资企业24013家,总投资654.7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362.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8.7亿美元。全球500强企业已有54家在浙江投资了115个项目。
浙江实施“走出去”战略,发挥加工工业的优势,推动制造业到境外投资,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推动商品专业市场到境外设立分市场,开展跨国营销。2002年全省新批境外投资项目226个,中方投资额513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7%和53%。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10.5亿美元,同比增长56.7%,在中国排名第3位。到2002年底,浙江已在10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企业1081家。
『伍』 请问杭州近几年每年接待的境内外旅游人数是多少
2008年杭州市接待旅游人数477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7.22亿元,分别增长10.5%和12.2%,增幅同比回落1.3和3.6个百分点。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221.33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2.96亿美元,分别增长6.1%、15.8%,增幅回落8.5和7.3个百分点。境外游客中,欧洲和美洲入境游客明显减少,全市接待欧洲和美洲入境游客分别为24.70万人次和18.08万人次,增长2.9%和4.5%,同比分别回落29.2和16.9个百分点;亚洲、大洋洲、非洲入境旅客增速大幅回落,增速同比分别回落 5.6、21和20.2个百分点。
『陆』 搜集区域十年或十年以上的旅游经济发展数据,最好有趋势分析图~急求!!!!!!
楼主,是哪个区域的?你那么着急,没说明白我也没办法给你啊~~~
『柒』 近十年中国旅游业起伏变化趋势及原因
近年来,中国的旅游业变化的原因是我们的各个经典都做得非常好,所以说你有一页非常有前景
『捌』 杭州近10年经济发展的道路
杭州十一五规划
努力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城乡区域协调互动,人与人诚信友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实力强、体制机制活、城市品位高、人文气息浓、生态环境美、社会秩序好、生活品质优的“和谐杭州”。——“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到2010年,以2005年价格计算达到4900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在国内大中城市中保持领先;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达到68500元(按现行汇
率折算超过8400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接近60000元(达到74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15%;全市三次产业比重预期为4∶49∶4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以上。
——全市户籍人口715万人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6‰以内;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80万个,转移农村劳动力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000元左右,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0元左右;“住房难”问题有效缓解,“两个房等人”基本落实到位;基尼系数控制在0.3以内;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0万人,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有保障。
人均寿命80岁
解读人:浙江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 周丽萍
目前杭州市的人均寿命为78岁。80岁不仅走在了全国前列,还齐平了日本的人均寿命。
人均寿命数字还是社会进步程度的指标之一。“80”这个数字还意味着更好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更好的生活质量。包括更高的物质水平、充满人文气息的社会氛围和低污染的环境质量。
杭州市从1985年就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均寿命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同时“80”随之也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如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剧、空巢老人问题、社会福利负担加重等等。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10万人
解读人: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邹午
2005年杭州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是169.24万人,2010年要求达到210万人,也就是说每年要增加8万人左右。
这里面包含了两个飞跃。一个是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率要从2005年的95%增加到2010年的100%,也就是说人人参加养老保险。
另一个是外来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率要从2005年的不到20%增加到2010年的60%。杭州市有215万人左右的外来人员,其中打工者约在150万人左右,到2010年,这其中的大部分外来民工将有养老保障。
累计新增城镇
就业岗位80万个
解读人: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陈旦秋
五年累计新增80万个城镇就业岗位包括了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新增就业人员的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这三块内容。
“新增城镇就业岗位数”在“十五计划”里没有提及,它是“十一五规划”的一个亮点,之所以敢于提出这么个数字,是和杭州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的,因为只有经济增长保持一定的量,才有可能新增出那么多的岗位。
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
解读人:杭州市统计局综合处处长 裘民军
在过去的5年间,杭州的人均GDP已经成功地实现了“三级跳”——2001年首度突破了3000美元大关;2004年突破了4000美元;去年突破5000美元大关,达到5431美元。
也就是说杭州的生产力已经达到中上发达国家水平,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二,副省级城市排名第三,包括直辖市在内的同类城市中排名第八。
按照“十一五”规划,我们的目标是到2010年,杭州人均GDP达8000美元。这是根据GDP的平均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综合分析得出的数据。就世界范围来说,中国的GDP增长速度一直是比较快的,而杭州在全国又是处于一个比较前列的位置。因此,未来五年杭州的GDP将再度完成一次飞跃。
在“十一五”规划中,还有些数据也说明这个问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争取达到25000元(2005年实际16279元),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争取达到11000元(2005年实际7655元)。
让老百姓多呼吸一星期的新鲜空气
解读人:杭州市环保局局长 陶柏文
生态市建设作为独立篇章首次写入五年规划。文本里写明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13项主要目标可以说已经非常全面,跟老百姓相关的主要有空气、水质、噪音以及固体废弃物等几个大类。
就拿空气质量来说,“十五”期间城市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的天数要求在80%左右,也就是每年293天,去年情况比较好首次超过300天,达到301天。“十一五”期间,我们的目标是让老百姓多呼吸一星期的新鲜空气,也就是说每年空气质量达二极标准的天数要超过300天。而新增的诸如化学需氧量(COD)年排放量、二氧化硫(SO2)年排放量、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等等指标都涉及到排污量,与老百姓的生活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
生态市的建设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按照国家的有关标准,80%的乡镇街道达到国家生态县建设标准的才能成为生态市,而80%的城市达到国家标准的才能成为生态省。我省的目标是在2020年成为生态省,杭州将在2015年建成生态市,作为阶段性的目标,临安市、西湖区、滨江区将力争在十一五末率先成为国家生态县。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5%
解读人:杭州市教育局高教师范处处长 吴作为
高校扩招会不会导致教育质量降低?家长和学生们可以放心,经历过一个“飞速”发展的5年后,杭州高校的扩张已经基本完成,今后5年,高等教育入学率将进入一个“稳步”发展的阶段。
55%这个数字,在全国各省会城市处于领先地位,原本‘十五’计划的目标数是30%,但到2005年为止,实际数字是47%,学生人数每年都有3~5万的增长,到2005年,杭州地区本专科、研究生的在读人数为35万。高等教育最近5年的发展,谁都想不到。这可以说是一个飞跃。
人均公共体育场地2平方米
解读人:杭州市体育局计划财务处副处长 秦庆
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标准:省会城市和一些大城市人均公共体育场地要达到1平方米,杭州市现在已经超过了,但还不到2平方米。现在我们要做的是调整目前公共体育场地结构,关键点是要增加大型体育场馆。
存在的体育场馆如何利用也该好好思考,比如现在下沙小和山等高教园区内,各大高校内有大面积的体育场馆,怎样让周边的市民可以享受到,这就需要社会各个部门的协调。
我们有个术语叫“三级体育场馆协调配置”。就说区级吧,即每个区要达到起码拥有一个体育场、一个体育馆和一个游泳池。
能耗累计下降16%
解读人:杭州市环保局局长 陶柏文
国家和省把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指标列为重要的约束性指标,这其实是生态建设观念的一个重大转变。
省“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全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要累计下降15%,考虑到杭州实际和要走在全省前列的要求,杭州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累计下降16%。
其实,杭州所处的地理位置并无优势可言,但我们的环境治理依然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去年10月杭州是首个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检的城市,连一些海港城市都被“拿”下。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前几年杭州万元生产总值的能耗水平并不低,一定程度上已经接近甚至超过我们的环境容量,这就需要我们未雨绸缪,将管理前倾。
“十一五”杭州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预期值是11%,而我们的单位能耗要下降16%,一升一降任务并不轻松,但这也是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如何将经济发展如何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同步。
『玖』 杭州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如题 谢谢了
有着2200年悠久历史的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自古以来就是高频率的旅游趋向城市。杭州作为以休闲、度假旅游为特色的旅游城市,在实现旅游活动日常化、亲近化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从杭州市旅游国际化进程来说,杭州旅游业从起步到繁荣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政府接待型转变为产业经营型的曲折发展过程,目前,旅游业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成为赚取外汇的主要产业之一。 2007年杭州市接待入境旅游者20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6%;接待国内游客4111.89万人次,增长11.7%。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630.06亿元,增长15.8%。截至2007年末,全市各类旅行社达406家,星级宾馆达到250家;杭州市区有A级景区25个,其中5A景区1个,4A景区19个。 2008年,面对春节前后极端气候(雪灾)、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全球经济景气度下降、食品安全事件、汶川大地震、奥运会安全引发的对入境签证难等一系列灾害与危机,杭州及时推出“救市”举措,旅游业各项经济指标仍实现平稳增长。2008年,杭州市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221.30万人次,增长6.1%;旅游外汇收入12.96亿美元,增长15.8%;旅游总收入707.22亿元,增长12.2%,比全国高出8.2个百分点(全国为4%)。 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形势包括旅游形势面临严峻考验。杭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措施,旅游部门也通过各种手段努力拉动旅游消费。杭州在2009年春节黄金周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9年春节黄金周杭州市各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422.46万人次,同比增长32.9%;旅游总收入14.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08%。 按照《杭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设想,在未来十多年的时间里,杭州将形成全新旅游格局,未来“一心一轴七区五翼”的旅游空间格局也将得到确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商务会展成为未来构建的三大主导产品。未来杭州旅游将从观光产品“一支独秀”,向观光、休闲、会展产品“三位一体”转变,从“景区时代”向“目的地时代”转变。2020年的杭州将成为城市旅游品牌——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已经巩固的“东方休闲之都,生活品质之城,人间幸福天堂” 中投顾问2009-2012年杭州旅游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拾』 怎样查询近五年某城市的旅游经济数据统计局的官网找过了,但是像烟台这样的城市根本是没有数据
建议打当地旅游局电话,打听旅游统计员部门和姓名,然后直接打电话到该部门找统计员,说明数据用于学术研究,不会公布外传给媒体,一般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