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
Ⅰ 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的措施有哪些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怎么做
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专家-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针对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出来了六大措施:(1)提高认识,加强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引导,形成科学合理的开发机制。民族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的主潮之一,应提高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重要性的认识。因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涉及多个方面和多个部门,必须强化政府的宏观引导及调控,形成科学合理的开发机制,实现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合理保护和科学开发,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多项有机统一。
(2)加强民族文化旅游理论研究。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需要科学的理论、知识和行之有效的手段。与开发和保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客观需求相比,理论的研究只是刚刚起步,还有待于科学化、系统化。需要依靠各学科的专家学者借助学科的理论知识、研究方法,站在时代的高度,对民族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再认识,深入探究其内涵,推动民族文化创新。
(3)突出特色,统筹规划。特色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生命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必须进行统筹的规划、分期实施。应优先开发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保证其优先发展,以带动整个地区民族旅游业的发展。
(4)开发中旅游点、线、面应有机结合,形成立体开发网络。选择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依托民族民俗博物馆、自然民族村落或模拟村落建立民族民俗旅游点;围绕这些旅游区(点) 的开发,实行区际合作,推动地区间联合行动,开辟民族民俗旅游线路;依托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城镇,系列开发成集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为一体的民族文化旅游区。在开发中要遵循特色性、保护性、参与性、文化性、乡土性等原则,防止旅游区原生文化的西化、汉化、庸俗化和城市化。
(5)培育人才,提高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质量和品位。提高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质量和品位,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尤其是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文化学、经济学及规划设计的人才。为此,必须加强人才的培育。要特别注意将纯正、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内容充实到各类教育培训中去。
(6)大力宣传,树立民族文化旅游的形象。要更新旅游宣传观念,把宣传促销看得和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设计与创新同等重要。应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手段,尤其是公共媒介和电脑网络的手段,加大对民族文化旅游的宣传,树立民族文化旅游的形象。 来源: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专家-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Ⅱ 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保护存在哪些问题
(1)海洋资源平均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管辖海域面积、海陆面积比值、海岸线系数,这三个指标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海洋资源总量、发展海洋经济和进入海洋的方便程度等方面。它们是衡量海洋资源优势的重要指标。我国人均占有海域面积位居世界第122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海域面积与陆地国土面积的比值为0.31:1,排在第108位;我国虽拥有长18000多千米的大陆岸线和14000多千米岛屿岸线,但海岸线与陆地面积之比的系数仅为0.0018,排在第94位。
(2)重要海洋资源优势不足。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及国内外学者研究,世界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捕量,在没有开发大洋中层鱼类资源的情况下,每年约为2~3亿吨,中国在近海和外海的可捕量,每年约350万吨,海洋渔业可捕量仅占世界海洋渔业总可捕量的1.16~1.75%;中国海区的生物生产力也不是世界上最好的,近海鱼类生产力平均为3.18t/km^2·年,而南太平洋沿海为18.2t/km^2·年,西非近海为8.3t/km^2·年;世界海洋中的生物共约20万种,中国海20278种;世界海洋中年产量在10~100万吨之间的品种有60~62种,中国近海历史上年产量超过1万吨的有40种左右,没有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的大宗品种。
在世界海洋油气资源丰富的沉积盆地中,中国近海不占优势。世界上海洋油气资源储量主要集中在波斯湾、北海、几内亚湾、马拉开波湖、墨西哥湾、加利福尼亚西海岸等几个地区,这些地区的油气总储量占世界海上探明储量的80%。在未探明的油气区中,主要集中在北极地区,南极、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周围海域,中国近海的找油前景不如上述地区。据预测,中国近海的石油可采储量仅占世界储量的3~12%。
(3)开发不足和过度开发并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既有开发不足和巨大潜力,又有过度利用和资源衰退问题。统计数据表明,近海油气探明储量仅占资源量的1%,累计开采量仅占探明储量的5%。滨海旅游资源利用率不足1/3,且开发深度不够。可养殖滩涂利用率不足60%。宜盐土地和滩涂利用率只有45%。15米水深以内浅海利用率不到2%。海水直接利用规模较小。滨海砂矿累计开采量仅占探明储量的5%。沿海地区一些深水港址未开发,外海渔业资源利用不足,海滨砂矿利用率不高,海水和海洋能的开发程度和利用水平更低。大洋矿产尚未开发。但在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大多处于过度开发状态。主要经济鱼类资源衰退,部分水域一些种类几乎绝迹。
(4)与海洋资源相关的海洋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近几年来,我国沿海地区海洋开发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与日俱增。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海洋自然和生态破坏情况在各海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目前的海洋污染排放和海洋的纳污能力、自净能力已经超出平衡临界值。1999年,沿海地区工业废水直接入海量为81416万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4.13%;每年通过不同途径进入近海海域的各类污染物质约1500万吨。因此,沿岸海域环境质量普遍下降,突发性污损事件频发。养殖水域水质退化,近海渔业资源衰退,部分海洋珍稀物种濒临灭绝;近海劣于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超过20万平方千米;不合理的围海、砍伐、挖礁、挖砂,致使80%的珊瑚礁遭到破坏,80%的红树林被砍伐,70%的沙质海岸受到侵蚀。同时部分海岸、海滩侵蚀后退,海水渗透倒灌,环境灾害不断,甚至危及人民生活和生产。
(5)海洋权益和海洋资源争端尖锐复杂。海洋权益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权益争端的实质就是海洋资源争夺,是经济利益的争夺。目前我国面临的海洋资源和海洋权益争端尖锐复杂。在黄海区,存在着我国与朝鲜和韩国的渔业利益争端,中国的传统捕鱼权受到威胁;东海是中、日、韩三国渔民共同作业的渔场,渔业矛盾很多,要依靠渔业协定来协调渔业利益关系。除此之外,东海丰富的油气资源也存在着争议,主要有日韩84000多平方千米共同开发区内的油气资源争议、东海中部油气资源争议、钓北坳陷油气资源富集区争议等,如果钓鱼岛归日本,我国将损失海域面积6~7万平方千米,油气资源16~18万吨。南海的渔业利益和油气资源利益争端更加尖锐。南海的断续国界线内海域是我国渔民的传统捕鱼区,其中一部分区域处在周边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内,从而出现渔业利益冲突。南海南部我国断续国界线以内的油气资源争议区约27万平方千米,涉及资源量约78亿吨(主要在万安、曾母、文莱—沙巴盆地)。周边国家在我国断续国界线附近每年开采的石油达5000多吨。
Ⅲ 谈谈建设先进海洋文化,如何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建设先进海洋文化,必须继承优秀的海洋传统文化,否则海洋文化就会成为无本之木。中国有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传统,虽说我国是个农耕文明的国度,但还有很多文化传统来源于海洋。中华民族祖祖辈辈所居住的大地,东南两面临海,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这样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祖国悠久的海洋文化。考古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国沿海地区就已有了人类活动的足迹。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中国古代的航海业和航海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古人还留下了众多描写海洋的诗词作品,如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等,足见海洋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文化的渊源和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我国海洋历史文化、海洋军事文化、海洋旅游文化或海洋民俗文化中都能挖掘出无数亮点。较具有代表性的,如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历史性地开辟了亚非海上航路,传播了中华物产和中华文明。更重要的是,在与不同国家进行文化、经济交流的同时,没有占领别国一寸土地,没有建立一个要塞,没有掠夺一份财富。郑和下西洋代表了中华民族发展和平共处、睦邻友好关系的精神实质,是相互尊重、和平友好的伟大实践,不仅完美地展示了中华民族对外交往的优良传统,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杰出典范和成果。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对待海洋的态度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建设先进的海洋文化,就必然要求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并发展。中华文化发展到今天,文化氛围更加融洽和谐,文化创新更加积极活跃,文化产品日益丰富。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对外文化交流、非物质遗产保护、舞台艺术、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都显现了勃勃生机。当代中华儿女,踩着前人的足迹,正以更加抖擞的精神、更加科学的态度、更加稳健的脚步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路上昂首前行。虽然目前海洋文化在文化部门还没有一个专门机构加以关注,但是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家海洋局以及全社会对海洋文化越来越重视。我们对海洋文化的研究和探索日渐深入,如对海岛文化、航海文化、海洋文学、海洋旅游文化、海洋经济文化、海洋环保文化、海洋军事文化、海洋科普的研究和海洋文化历史遗产保护等等。有关的海洋院校、海洋论坛、海洋博览会、海洋文化节等也在日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相信这些必将有力地推动海洋事业的蓬勃发展,必将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Ⅳ 简述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如下:
突出特色,统筹规划。特色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生命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必须进行统筹的规划、分期实施。应优先开发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保证其优先发展,以带动整个地区民族旅游业的发展。
培育人才,提高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质量和品位。提高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质量和品位,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尤其是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文化学、经济学及规划设计的人才。为此,必须加强人才的培育。要特别注意将纯正、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内容充实到各类教育培训中去。
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 由于民俗文化的集体性,说到底,民俗培育了社会的一致性。民俗文化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集体遵从,反复演示,不断实行,这是民俗得以形成的核心要素。
Ⅳ 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的优势分析及几点建议
海洋文化产业是当代海洋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海洋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是国家文化建设和海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海洋文化传播、促进海洋经济与科技文化融合发展、服务海洋外交、提高国民海洋意识、捍卫海洋权益、推进海洋建设、发展海洋文明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前瞻产业研究院产业分析师认为,现阶段中国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仍然有巨大的提升空间。目前沿海各省对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重视程度有了极大提高,但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和科技指导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对传统海洋文化产业强调较多,而对未来新型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的研究不够。海洋文化旅游发展迅速,而促进科技文化融合和产业跨界发展的创新举措不够。对海洋节庆、海洋民风民俗开发初见成效,而重大海洋文化项目培育不够。传统文化保护利用受到重视,而深挖内涵、发挥文化精神引领作用的努力不够。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各地海洋文化产业的低水平发展、浅表性开发和重复性建设。产业特色不突出,产业门类过度集中,经营模式趋同,产品的主题、风格同质化等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除了在指导思想上要有新的理念,还要在具体办法上引入创新元素,探索创新模式,以海洋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为突破,让海洋文化成为创新发展的动力,使海洋文化产业创新经济带成为创新发展的高地。
Ⅵ 保护与开发海洋对于人类有什么意义
开发与保护并举发挥海洋资源最大值
——访九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大洪
记者: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肩负起的责任。这也是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许
多委员共同关注的话题。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开发海洋对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意义。
邱大洪院士: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是一个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
资源宝库,除了丰富的水资源与生物资源外,海洋石油及其它矿物资源不仅种
类与陆地资源相媲美,而且数量巨大;此外,海洋空间也是一种潜力巨大的资
源。在陆上可用地资源日渐枯竭的今天,海洋空间的作用将更显重要。海洋正
在成为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21世纪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将面临一个空前
的迅猛发展时代,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对海洋环境保护问题的严重关注。19
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1994年《联合国
海洋法公约》生效,我国是通过立法程序批准加入这一重要的国际条约的沿海
国家之一。
我国拥有广阔的海域,所属海域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海岸线
全长1000多公里,并有6500多个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根
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国可主张管辖的海域有近300万平方公里。中
国要解决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在21世纪中叶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
一条重要出路就是走向海洋。但我国现阶段总体上海洋开发程度低,并存在着
对某些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就沿海15米等深线以内的13万平方公里
浅海和滩涂面积而言,目前只利用了5%左右。因此我国新世纪在海洋开发利
用和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前景广阔、任务艰巨。
记者:我注意到,刚才您强调了我们对待海洋必须两项任务并举,也就是
既要搞好海洋的开发利用,更要注重海洋环境的保护。但是,当前的情况却是,
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多,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少,造成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并造
成海洋环境的破坏。您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发海洋资源?
邱大洪院士: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科学地开发海洋资源。要调查清楚各类资源的蕴藏量及其分布地区和
范围,了解资源分布地区的海岸带和海域的各种环境条件,包括自然的和人文
的条件。要进行较大规模的综合开发,需要把以往的各种资料进行汇总,加以
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进一步开发的需要进行有目标的勘查,特别是海洋水文
和工程地质的勘查尤为重要。
由于海上勘查耗资巨大,一般都需结合具体工程才能进行,但如果有一个
综合部门关心此事,在有关单位进行此类勘查时,提供适当的指导,使其适当
地加大勘查范围和增加勘查内容,既不给建设单位增加过多的投资,又可为我
国海洋经济的开发积累更多技术基础资料。此外,在某些资源丰富的地区,中
央和当地的地方财政应有计划地提供一部分勘查资金作为前期费用,为综合部
门制订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供更为科学的基础资料。
合理地开发海洋资源。要根据各地的海岸和海岛的各类资源的分布状况,
以及所处环境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从国家和各地所在省的高度,综合各部
门的利益,做好沿海各省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这是指导沿海
各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根本性文件。这个文件应经过各地省委讨论,由省人大立
法,经由省政府执行。各部门、各城镇、各地区在开发各类海洋资源时,所进
行的海洋工程建设项目都必须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符合海洋功能
区划。
海域是国有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应根据我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的规定,
对占据海域空间的工程建设都要依法办理海域使用权证书和缴纳海域使用金。
要特别注意开发与保护并举,使海洋资源开发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以免海洋
资源被破坏和日趋枯竭。
二是有计划地开发海洋资源。由于海洋资源种类多样,分布地区广阔,因
此开发海洋资源的单位分属不同的主管部门和不同的地方政府,各方的出发点
不同,且利益相互交叉甚至矛盾。因此,如何使各类资源和各地区资源的开发
能协调一致,是当前海洋资源开发中的一个需要解决的突出课题。如不及时有
计划地进行综合开发,势必引起用海秩序混乱,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为
此,建议在沿海各地省政府下设立一个有权威的省级统筹协调机构,如××省
海洋资源开发委员会,以协调全省的海洋资源开发活动,保证海洋资源开发得
以有序地进行,并使各方利益均衡,使海域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此外,还可在其下设立一个专项基金,立项进行一些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基础
资料的前期工作。
三是充分地开发海洋资源。海洋资源有些是一次性不可再生的,如油气资
源,如何提高其资源的可采收率,采用先进的海上钻井技术和采油技术是一大
关键。有些是可再生的,如大部分海洋生物资源,这就要开发与生养相结合,
不能过度开发,导致资源枯竭。有些是一旦开发,可长期使用,如港口、临海
工业和旅游景观及设施,它们需要维护和保持环境免遭污染。因此,海洋经济
的发展,各类海洋资源的开发,必须协调一致,互补互养。而尤其重要的是海
洋资源开发必须与海洋环境保护相结合。这是一条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
之路。
当前,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
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
影响。近海水域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像我国这样具有长海岸线的国家
所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港口、海岸工程向大型化发展,近海油、
气田的开发,以及预测和处理海岸带和近海海域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后效问题
的需要,我国及时地颁布了《海洋环境保护法》,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
了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已于2002年1月1日起
正式实施,这将进一步为依法管海用海、发展海洋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因此,如何在各地贯彻实施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海域使用管理法》,不
但需要执法部门严格执法,还需要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密切配合。在这个问题上,
我在上面建议在各省设立海洋资源开发委员会是否也可以作为一个协调和仲裁
机构协助执法部门进行一些协调和必要的仲裁工作。
记者:您的观点非常深刻,意见也非常中肯,特别是您关于在沿海各省设
立”省海洋资源开发委员会”设想,对于创新我国的海洋管理体制很有意义。
以记者之愚见,如果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设立一个海洋资源开发委员
会,那么,是不是设立一个”国家海洋资源开发委员会”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邱大洪院士:这是我个人的一点设想,是否符合实际,有待大家深入调查
研究再做决定。记者:衷心感谢您接受采访。
Ⅶ 简述海洋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是什么
有利于海洋资源的保护,有利于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利于环境保护,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建设,促进就业,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