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文化旅游
Ⅰ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1.佛教观光旅游。这种观光层次的产品,根据观赏的不同,可分为佛教人文景观旅游和佛教自然风光旅游,是指旅游者为了参观游览佛教建筑及周围的自然山水而进行的以观赏性为主的佛教文化旅游。岛上以白雀寺为主的佛教文化园林就是典型的佛教人文景观。楼、阁、殿、堂、塔、柱等,在全园布局有序,既体现了寺庙建筑的规则性,又体现了园林建筑的自然性。整个碧海金沙的桃花岛,是其占据的好山好水。游客在欣赏佛教文化景观的同时,又可趁此机会饱览桃花岛的神奇山水。佛教文化及其载体,即佛教人文景观,增添了桃花岛自然山水的神秘与神奇;而桃花岛的奇山秀水,又增添了佛教文化的无穷魅力。
2.佛教参与式旅游。参与式旅游是旅游产品的提高层次。我国的整个旅游市场上,以观光层次的旅游产品为主。而各国旅游目的地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参与性的旅游项目是旅游目的地必不可少的。不少佛教文化遗产饱含和散发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如此,佛教文化遗产不光是少数专家研究的对象。如今,它为各种职业和各种年龄的亿万群众所关心。佛教艺术主要有佛教绘画、佛教音乐、佛教雕塑、佛教题材的剧目等,这些艺术形式和作品除了可以让人欣赏、观摩、研究外,有些还可让人亲自参与。如佛教音乐和以佛教为题材的剧目,可以让人去唱、去演,结合一些佛教仪式,如参禅、浴佛、食斋、放生等,尤其是佛教开光、方丈升座、传戒及佛诞日等特定佛事法会的参与,会让游客浸润于浓郁、庄重的佛教氛围中,使游客感受到强烈的佛教文化震撼力与感染力。文化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一书中说道:“稠人广众中动听的礼,有影响处便在信仰有传染作用,共信共守的行为有庄严感人的作用,全体如一地举办真挚肃重的礼,足使没有关系的人大受感动,更不用说当事人在里面的参与了。”桃花岛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要充分认识到开发参与性产品的重要。产品要雅俗结合,灵活性原则性结合。雅可以产生差异感、新鲜感与吸引力,俗可以产生市场规模。
3.佛教体验式旅游。美国《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派因笛尔和吉尔摩的文章宣称,体验式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体验是内在的,存在于各个人心中,是各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所得,来自个人心境与事件的互动,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旅游产品的本质就是向消费者提供一种或多种经历或体验。佛教体验式旅游也伴随着这股潮流应运而生,其主要特点是游人亲身体验佛教出家弟子的日常生活、功课以及佛家戒律与清规等,从而感受佛教独特的生活氛围。游客至此食的是斋饭,住的是僧舍式旅馆,听的是晨钟暮鼓、经声喃喃,观的是香烟缭绕、法相森严,购的是配套的佛教旅游商品,使游客在一种肃穆崇敬的心态中,摒弃杂念,忘却烦恼,达到一种心灵的松弛与净化。桃花岛有金庸笔下独特的武侠文化,游客在参与做法事、学习佛教礼仪、研习佛教养生等的同时,还可以将佛教与练习武艺结合起来,推出岛上的拳头产品。
Ⅱ 寺庙 旅游
1、(最好是在山中)
有言道:天下名山僧占多
2、(最好有竹林、小溪之类)
四大专佛教圣地之一:“属九华仙境”
原来说:九华一千寺,撒在云雾中;方圆四十里有寺一千多座。
九华山现有寺庙80余座,僧尼300余人,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九华山独领风骚,以“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的双重桂冠而闻名于海内外。
那里是“地藏菩萨”的道场
3、(佛音缭绕、晨钟暮鼓)
佛号经声唤回苦海名利客;暮鼓晨钟惊醒尘世迷梦人
4、真要修行 还需:
善始善终苦学勤修空为本;清里清外安分守己洁为珍
5、不要搞成传统的旅游方式:白天看庙、晚上睡觉
Ⅲ 佛教名胜与寺庙文化对旅游活动的作用
一般情况是有利于旅游活动的开展,部分人正是因为有佛教名胜才会去这个地方
Ⅳ 佛教旅游文化资源是什么
第一,文来化性:
1、佛教自的流传代表着文化的交流融合,体现着佛教在中国环境下的中国特色。
2、佛教的历史演变、佛法的演绎传播,都与文化的进步有关系,佛教在历史上有多样的发展状况,在建筑、美术、文学艺术等都有体现,从中可以看到思想、艺术等多方面的发展脉络,是民族文化的集成。
所以,加强佛教旅游,代表着对文化的保护和尊重,以及更好地传承。
第二,历史性:
1、佛教大传播历史与中国的历史有紧密的联系,从佛教历史、寺庙沿革历史中可以佐证和参考社会历史的变革。
2、佛教的文化也是历史的产物,园林建筑、美学艺术等等都是文化发展史的一部分。
所以做好佛教的理由和保护,可以对认识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文化历史的传承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古来名山僧占多,寺庙的存在多与优美的景观和丰富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相联系。
综述,佛教文化的地理位置、寺庙建筑、历史沿革、佛教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都构成了旅游文化资源的一部分。
Ⅳ 宗教文化的旅游价值有哪些
宗教文化旅游的价值
宗教文化旅游,主要指以宗教活动或宗教景点为主要旅游吸引物,通过旅游者的参与,为旅游业所利用并产生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的旅游活动。我国历史文化古迹众多,宗教文化资源丰富。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现存的主要名胜古迹中,宗教遗迹大概占据一半,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就有近二分之一为宗教景观。①我国宗教文化资源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研究和旅游价值,它们不仅是人们旅游观光的胜地,而且是人们访古探幽、增长知识的博物馆。对宗教文化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将有助于引导宗教为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积极作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开展宗教文化旅游,有利于宣传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政府对待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基本政策。一直以来,我们都始终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落实宗教事务条例,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努力实现宗教与社会和谐相处。通过宗教文化旅游,让众多的中外游客接触、了解、保护宗教文化遗产与合法有序的宗教活动,消除他们的一些偏见和误解。同时,积极开展宗教文化旅游也可以为中外宗教界人士提供加强联系的机会,使外国友人加深对我国宗教信仰自由真实状况和改革开放成就的认识,从而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和平发展环境。
开展宗教文化旅游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宗教资源的保护。全球每年有超过3亿人的旅游是以宗教为目的,这一市场每年的旅游收入都超过180亿美元,宗教旅游已经成为重要的全球产业。我国一些地区通过积极开展宗教文化旅游也有力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并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开发宗教文化旅游不仅能提高整个地区的旅游经济效益,还能给宗教部门本身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宗教活动场所可以通过添油款、捐款、佛事法事收入、赠品、门票收入等途径改善经营状况。
宗教文化旅游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弘扬。宗教本身就有积极的作用,它具有强烈的众生平等、帮助他人、劝恶扬善、重智尚真的思想,对我们现在倡导民主、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反对个人极端主义、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等有重要的意义。宗教学中还有深厚的文化积淀,集文学、艺术、语言、民俗、哲学、史学等之大成。宗教充满着智慧和哲学以及蕴含着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宗教文化资源进行开发,有利于引导民众对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关注,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②
我国宗教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
目前,我国宗教文化旅游已经形成了一些精品旅游项目,宗教文化旅游开发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形成了融宗教建筑、节庆活动、宗教修学、宗教养生等多种方式于一体的旅游活动。我国宗教文化旅游虽然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地方政府对宗教文化旅游的开发重视不够。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长期以来,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封建迷信等活动交织在一起,这造成了宗教问题的复杂性与特殊性。事实上,宗教文化固然有它的消极作用,但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只要对宗教有正确认识,对宗教旅游资源的特性有正确认识,开发时能够贯彻宗教政策,遵守宗教法规,遵循正确的开发原则,那么这项工作完全可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旅游项目单一,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我国宗教旅游项目所推出的活动内容比较单调,深度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很多地区的宗教旅游开发还处于“符号阶段”。宗教所蕴含的启迪智慧、平衡心理、修身养性等文化内涵亟待挖掘。此外,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还有待提高。在很多宗教景点,宗教人员只是从事为进香者祈祷、发放经义、维持秩序以及诵读经书等活动,很少为游客进行深入讲解。一些宗教景点的导游没有专业的培训,也没有上岗证明,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景点商业气息过浓,资源保护不力。许多开放的寺庙宫观内,充满着浓厚的商业色彩。商贩在宗教场所的买卖经营活动极大影响了景区的神圣与庄严。一些宗教场所还以各种名义借机向游客骗取钱财。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开发,宗教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变得日益严重。一些地方政府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不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仓促建设了一些宗教旅游项目而收益甚微,同时一些旅游项目的建设对于周边生态环境和宗教文化带来了极大的破坏。③宗教旅游资源保护不力,已成为目前我国宗教旅游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经营管理体制不完善,各利益相关者矛盾突出。当前,我国对于宗教旅游景区的管理基本上形成了复杂的管理体制。旅游与自然保护区、旅游与文物、旅游与宗教、旅游与环保、旅游与社区等方面针对景区管理权而产生的利益争夺大量存在,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宗教团体和旅游部门在宗教旅游开发中还经常存在一定的矛盾。旅游景区部门往往对宗教知识、政策、法规及相关问题认识不足,在决策时较少听从宗教部门的建议,不注重维护宗教团体的权益。宗教团体在协调各方面关系时经验不足,单纯从自身角度思考问题,这也引起其他部门的不满。
我国宗教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
根据宗教旅游的特点和我国宗教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宗教旅游开发应注意以下几点。
澄清模糊观念,端正对宗教文化的认识。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人类历史中长期而且普遍存在着,其影响十分广泛、深刻。在古代,上自意识形态,下至社会生活,几乎都有宗教的浸润,哲学、神学、文学、音乐、美术、建筑、人们的风俗习尚,处处展现出宗教的精神。有神论的宗教思想不是我国当今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但它对其信徒有道德教化、止恶从善、心理抚慰的积极作用,对社会道德规范和生活习俗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宗教文化与宗教信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宗教文化虽不是主流文化,但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丰富宗教旅游产品内容,加强对外宣传。宗教的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舞蹈、节日、养身之道对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各种审美需求和精神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深入挖掘宗教文化内涵,积极开发多样化的旅游项目而不满足既有的浅层次开发。在旅游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外宣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对外宣传的力度与游客数量多少成正比关系。强而有力的宣传有利于强化人们对于景区的关注。我国很多宗教旅游景区宣传力度还亟待加强。在当前,我们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渠道以扩大影响力。只有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宗教文化旅游才能有大的发展、大的作为。
加强宗教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宗教文化旅游作为特殊的文化旅游产品,对于旅游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要求。宗教旅游从业人员应有一定的宗教知识基础和历史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向游客更好地宣传我国的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从而激发游客的兴趣。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状况,可以有计划地在中专、高职和高校的旅游专业中,增设关于宗教文化旅游的专业课程,加强对旅游管理服务人才宗教文化知识的培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聘请景区附近大专院校、研究院所中熟悉宗教的专家、科研人员担任导游。由于他们拥有丰富的宗教文化知识,可对游客进行基本的景观介绍、宗教思想阐述等。
建立健全宗教文化旅游管理体制,创新宗教旅游管理模式。为改善目前管理混乱局面,应打破民族宗教部门、文物部门、旅游部门条块分割、资源管理分散、各自为战的传统模式。旅游风景区管理部门、宗教部门以及园林管理、文物保护等部门应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明确责任,通力协作,不能只考虑单方面利益,而要考虑全局利益。
当然,我们在宗教旅游开发中还应切实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开发工作必须充分地考虑到宗教组织、宗教信徒的宗教情感。同时,我们还应对宗教旅游资源开发活动进行规范管理,要严厉清除那些愚昧的、反科学的、借开发宗教旅游资源之名出现的精神文化垃圾,通过科学管理来保证正确的开发方向。我国深厚的宗教文化资源是我国人民的共同财富,我们应当深入研究内涵丰富的宗教文化,并积极地扬弃,批判地继承,充分发挥宗教文化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服务的积极作用。
Ⅵ 用实例分析当今佛教文化旅游兴盛的原因,1000字
佛教文化旅游来,我修改一下,大源多时候是指寺庙旅游及古迹或者说名僧曾到处的纪念性旅游;那么这类旅游兴盛的原因,只能从旅游人数和旅游的地方两方面去找:
一是人的因素
1、朝圣,绝不否认存在有信仰的信众,但这个比例不大;
2、随喜;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类;装的比真信徒更加虔诚的伪信徒;随着人流流来的;都属随喜;
3、收买;收买佛的眷顾;收买灵魂和良心上的一丝安慰;
4、赎罪;与收买不同,这是赎罪者;
5、凑热闹;这比例随时疯涨;
6、到此一游;初到某地,打听名胜,或者久闻,撞来的;
7、风景;
8、研究或者考察考古;这比例小而又小;
9、其他:摄影要求、绘画要求、行万里路的渴求、强烈的捐款心情、甚至来偷东西的、等等等等;
二是硬件因素
1、古老;
2、灵通;
3、名人;
4、名气;
5、宣传;
6、附属原因;会打拳、会捏骨、会看相、会免灾;与上面几条或有重复;
我全凭感觉乱说一气,别见怪。实例,你随便写个寺庙,我觉得都合适;
Ⅶ 如何发展农村寺庙旅游
传统旅游从业者对佛教旅游文化内涵的认识存在误区,往往使游客对佛教内景点造成单调容的印象和枯燥的心理感受。同时,传统旅游业的导游传递给旅游者的佛教文化呈现僵化、庸俗化和表面化特征。因此,有必要认清和界定佛教文化旅游的正确内涵及使命。
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长期以来,人们对佛教旅游文化内涵的理解不深入。挖掘出来的大多是佛教旅游文化的感性层面,对其理性层面缺乏关注和把握,实际上把文化符号当成了文化内涵。
在中国佛教景点的旅游解说中,大多是固定的、程式化的讲解内容。如这是什么殿,是什么样的建筑风格,建于何时,里边供奉的是什么等等,对其中蕴含着的丰富文化往往涉及不到。佛教文化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客观现实,佛教旅游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是目前当务之急。
Ⅷ 中国十大佛教旅游胜地
中国十大佛教旅游胜地如下。
圣地一:法门寺
必去理由: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兴起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为世界唯一释迦牟尼真身佛骨舍利供奉地
法门看点:
1、由台湾李祖原大师设计的合十舍利塔,造型如同合十的双手,中间镂空部分则为一座传统形式的唐塔,里面永久安奉着释迦牟尼佛指舍利,每月初一、十五对外展出
2、108米宽的佛光大道,象征这由世俗走向成就的修行之路。东边为佛陀胜迹系列雕塑;西侧则为法界源流系列
3、珍宝馆:1987年法门寺宝塔轰塌,法门地宫随之惊现人世。随之出土了数千件珍宝,包括锡杖之王-四股十二环锡杖;皇室专门供奉的金银器121组;伊斯兰琉璃器20余件;十来件失传千年的秘色瓷;700余件供奉佛祖的织绣、服饰杂物等。现均陈列于法门寺博物馆的珍宝馆内
4、观看法门往事:为大型佛文化互动体验式演出,真实的再现了“痴僧”“朱子桥”“良卿法师”等真实人物舍身护法的传奇故事
圣地二:灵光寺
必去理由:位于北京西山余脉翠微山东麓,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佛家古刹,因供奉释迦牟尼佛牙舍利而闻名于世,成为中外佛教徒朝拜的中心之一,为北京八大处。
灵关看点:
1、舍利塔:所供奉之佛牙为佛陀涅盘后存留世间的佛牙。舍利塔高达51米,八角形,十三层密檐塔格式。
2、心经壁:为赵朴初居士生前潜心恭录,依山而筑,为佛教僧宗每日必诵读研修
3、罗汉墙:宽25米,高8.35米的罗汉墙雕绘着500罗汉,以浮雕手法,罗汉形象极具生动活泼,充满着艺术想象力
圣地三:大昭寺、小昭寺
必去理由:为藏传佛教寺院,据说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前只同意以8、12、16三个年龄段模样塑像,并为之绘图、亲自开光。其中8岁及12岁等身像现今供于大小昭寺内,而16等身像则由于战争沉入了印度洋
旅游看点:
1、从大昭寺金顶就可以看到大昭寺广场,右边元初山上是布达拉宫,远处的“公主柳”相传是文成公主所栽
2、大昭寺殿整个建筑金顶、斗拱为典型的汉族风格;而碉楼、雕梁则为西藏样式,极具观赏性。寺内更有长达千米的藏式壁画《文成公主进藏图》和大昭寺《修建图》
3、大昭寺不仅仅是一座供奉众多佛像、圣物以使信徒膜拜的殿堂,它还是佛教中关于宇宙的理想模式----坛城(曼陀罗)这一密宗义理立体而真实的再现
4、小昭寺又名上密院,藏语叫“居堆巴扎仓”,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密宗最高学府之一
圣地四:五台山
必去理由: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更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
五台看点:
1、为文殊菩萨道场
2、地处黄土高原,地旱树稀,视野里呈现的是一个土黄色的世界,所以又称金色世界
3、五台山方圆500余里,海拔3000米,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峰高耸,峰顶平坦宽阔,如垒土之台,故得名为“五台”
4、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交相辉映的道教佛场
圣地五:普陀山
必去理由: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有众多文物古迹。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为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
普陀看点:
1、为“观音之乡”是全国最著名最灵异的观音道场,佛教圣地,寺院无论大小,都供奉观音大士。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
2、四面环海,风景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
3、全山共有66种百年以上的树木,环绕着大批古刹精舍;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阳洞等,都与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
圣地六:九华山
必去理由:为地藏菩萨道场。古称陵阳山、九子山,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
九华看点:
1、为皖南斜列三大山系,由天柱峰、莲台峰、芙蓉峰、插霄峰、十王峰等各大山脉构成
2、为上古学仙修道圣地之一,更有化城寺、月身宝殿、慧居寺、百岁宫等古刹78座
3、李白曾有诗:“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说的便是九华山
圣地七:峨眉山
必去理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为普贤菩萨道场;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山。”
峨眉看点:
1、峨眉山为多种稀有动物的栖居地,动物种类多达2300多种。山路沿途有较多猴群,常结队向游人讨食,为该山一大特色
2、峨眉山中所有的建筑、造像、法器以及礼仪、音乐、绘画等都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浓郁气息。山上有报国寺、伏虎寺、洗象池、龙门洞、舍身崖、峨眉佛光等寺庙古迹
3、峨眉山的乐山大佛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圣地八:少林寺
必去理由: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为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
少林看点:
1、少林寺西约三百米处的少室山脚下,有一片中国最大的塔林。它南临少溪,背依龙虎岭,东接伏牛山脉,西依当阳坡,林木葱郁,环境秀美幽雅,这就是著名的少林塔林,它是少林历代高僧、住持方丈的墓寝。
2、嵩阳书院是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国家文物,四周群山环拱,溪水长流,景色宜人
3、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和塔林在内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圣地九:白马寺
必去理由:为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座寺院,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的伽蓝、有中国“祖庭”和“释源”之称。
白马看点:
1、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期所遗留
2、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3、白马寺中的齐云塔,直插云霄。始建于五代时期,原为木塔,后被烧毁,在金朝大定年间重建此塔,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圣地十:布达拉宫
必去理由:为世界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布达拉宫广场,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
旅游看点:
1、为历代达赖喇嘛住息地和政教合一的中心。
2、主体建筑的白宫,有各种殿堂长廊、摆设精美、布置华丽,墙上绘有与佛教有关的绘画
3、布达拉宫是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其建筑艺术,是数以千计的藏传佛教寺庙与宫殿相结合的建筑类型中最杰出的代表,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例证
Ⅸ 为了文化旅游能建庙吗
一般来说,很多文旅地点都是在旧寺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庙的性质比较特殊,有为了纪念某个人,或者纪念一些传说,或者信仰而建。而非为旅游
Ⅹ 如何就中国佛教文化的特色而进行旅游开发
1 佛教文化的旅游吸引力
1.1 信仰的力全吸引了大黄的朝舰旅游者
在全世界有着数里可观的佛教信徒, 有的民族甚至全民信佛。对于佛教信徒来说,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它足以吸引这些信徒为了表达自己的崇敬和虔诚而不远万里来瞻仰朝拜, 从而形成庞大的朝舰人流。如号称我国四大佛教名山的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 儿乎每天都吸引着人批香客; 各佛教宗派祖庭朝圣游人也是络绎不绝。在西藏,来自四面八方, 操不同方言, 穿戴不同服饰的人们, 不惧自然环境的恶劣和路途的艰险, 以三步磕一个等身长头的方式,用自己的身躯丈量着漫长的朝佛路, 经过长途跋涉, 来到拉萨以便实现毕生的宿愿。透过朝佛者纯洁、坚定的目光, 目睹源源不断的朝佛队伍, 每一个旅游者都会强烈地感受到释迪佛的无比感召力, 这从古至今不断地延续着的朝圣人流,也成为雪域高原上的一大奇观。[1]
1.2 佛教的价值现给人以心灵的启迪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有些人在繁荣物质文明和多元文化冲击包围中, 感到从未有过的精神紧张、情感空虚。有些人甚至丧失了目标和理想, 找不到行为准绳,精神上无所寄托。佛教文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 对生命和世界作出诊释, 对现实世界的人类具有明显的启迪、安慰寄情的作用。每个佛教徒的心中都有一个“来世” 和“佛国” , 这使得他们在想每一件事, 做每一件事时, 都从对自己的未来是否有利, 对自己成佛是否有利出发。这一无限开放的心灵境界和终极的价值追求丰富了人生情趣, 提升了人格境界,使他们的心境在繁杂的世界里, 处于一种宁静、宽舒、坦然、达观、淡泊的状态。旅游者目睹佛教徒的虔诚信仰, 不免会得到一些启发, 即在生活和工作时, 既要有积极入世的态度,又要加些出世的心境去做事, 执着中要保持一份超脱, 追求中保持一份淡泊。在对待功名利禄的问题上, 不要刻意地追求, 要顺其自然, 保持一颗平常心,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心理上的解脱, 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和希望。所谓“用出世的态度做入世的工作” 也就是这个意思。
1.3 佛教艺术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审美和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 审美体验是旅游的本质特点口, 。绝大多数与佛教文化有关的物质和精神产品都具有震摄人心的美感。例如众多的佛教名山, 无一不是“深山藏古寺, 幽径通禅房” , 给游人提供了一种静谧、祥和的时空, 令人心旷神怡: 寺庙建筑布局的和谐美, 装饰的堂皇美, 雕塑或绘画的精致美, 使其成为这种“凝固的艺术” 殿堂中的精品; 而极为丰富的佛教音乐和舞蹈又以那清悠的韵律, 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方式, 在这一艺术领域中独树一帜。更有那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佛教环境氛围, 漾溢着其它文化样式所不具备的独特的美感‘”。
还有许多佛教文化遗存己无宗教活动, 完全成为艺术的殿堂, 或者是怀古的场所。敦煌莫高窟是闻名天下的佛教艺术殿堂, 中外游客不远万里, 聚集鸣沙山下, 或默默不语,或指点赞叹, 留恋忘返, 中国在这里与世界达成了心灵的沟通。西安的小雁塔有一种残缺美, 有一种不屈的精神, 每当晚霞映衬出塔身那独特的身影, “ 荣辱皆忘” 一语便不难理解。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 常常令来自欧美的游客驻步细观, 不忍离去。
1.4 佛教深厚的文化内涵满足人们的求知、求异的需求
人类有一种基本的心理性内在驱力—好奇、探索、求知, 这种驱力并不以生理上的需要为基础, 也不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 纯粹是一种先天的内在驱力。它是人类心灵正常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也是旅游的一个根本性动因囚。对于佛教来说, 其多彩的历史、精深的思想, 并由此派生出数量巨大的文学艺术作品、深奥的经典、生动的故事、引人入胜的典故、发人深醒的格言⋯ ⋯ , 再加上许多学富五车的名人志士, 风云变幻的重大事件, 这一切都赋与佛教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人们在接触它时, 无不为佛教文化这个神奇世界中所蕴藏的精神财富和知识所倾倒。许多佛教文化名人都是博学睿智的大师, 与他们直接交往, 会获得在其他地方无法获得的知识。此外, 佛教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也不断与各个民族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结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旅游者到不同民族聚居的地区观光游览, 可以领略充满浓厚佛教氛围的民族风情, 充分满足人们求异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