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旅游业发展
Ⅰ 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史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简要回顾sO100
(一)从“事业型”到“产业型”的转变
我国旅游业发展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举世瞩目。改革开放前,旅游业以外事接待为主,只具备产业雏形,不完全属于产业范畴。1978年转换机制,发展产业型旅游业。1984年中央提出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齐上、自力更生与利用外资一齐上的旅游建设方针,揭开了全方位发展旅游产业的序幕。1986年国务院决定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正式确立其国民经济地位。1992年中央明确提出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之后,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建议》,旅游业被列为第三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序列的第一位。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此后,国家计委把旅游项目列入国债项目,铁路部门及时开行了数百列旅游专列。中央和国务院的支持为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矗
从发展阶段来看,1980年以前,旅游产业总体规模较小;“六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提高,国内旅游开始起步;“七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继续发展,国内旅游有较大发展;“八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发展,国内旅游迅猛崛起,这一时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九五”计划时期,产业基础夯实,稳步发展;2001年受世界旅游业整体负增长的形势影响下,中国的旅游业是在困难中继续前进,但增长速度有所下降;2002年中国旅游业是整体回升,四项旅游经济指标增速均超过10%(见表1)。
表1我国不同时期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增长情况(1991~2002年)
注:①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50年》,人数和收入数据为时期加总数;
②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2001年统计公报》;
③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2002年统计公报》。
总之,我国旅游业借改革开放之力,2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形象日益鲜明,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
(二)从旅游小国到旅游大国
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接待人数(180万人)仅为世界的0.7%,居世界41位;2002年接待海外旅游者达到9791万人次,跃居世界第五大旅游吸引国、亚洲首位旅游大国。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创汇(2.6亿美元)仅占全球的0.038%,居世界第47位;2002年增至204亿美元,占全球的4.4%,成为世界第五大旅游创汇国。2002年,中国公民出国(境)人数达1660.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84%,成为亚洲地区令人瞩目的新兴客源输出大国。2002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8.78亿人次,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大、增速最快、潜力最强的国内旅游市常
中国的旅游产业规模也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1年底,中国旅游涉外饭店11000家,其中,已评定星级饭店8018家;各类旅行社超过1000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300多家;中国旅游业固定资产值达7000亿元,共有各类旅游企事业26万个;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598万人,间接从业人员约为2980万人;共有开办旅游教育的院校1152所,在校生34万人。
(三)旅游业日益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其综合性、关联性很强的特点表现得越来越充分,在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国内需求,增强经济活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2002年,我国旅游业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高出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3个多百分点,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4%,占到第三产业的16%强,旅游外汇收入已占国家服务贸易创汇额的半数以上。
旅游业日益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中国第三产业的主要支柱之一。全国已有24个盛直辖市、自治区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其余省区(市)则分别将旅游业定位为重要产业或优势产业。
二、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机遇与前景分析
(一)发展机遇
首先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旅游业再上新台阶。21世纪前10年,我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仍将保持7%以上,综合国力将进一步提高。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对外开放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将推动旅游业发展。
其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带来的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我国十几亿人民将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旅游需求必然会随之不断增长,旅游消费成为小康的标志和特征之一。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但就是在这种小康水平下,已经形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和发展最快的出国旅游客源市常
第三,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使西部不少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不断提高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形成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极。
第四,加入WTO以后,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都将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同时也将促进国际商务旅游的增长。
第五,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国。美国“9.11”事件和美伊战争爆发导致全世界旅游下滑,但因为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中国政府所实施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反而强化了中国作为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第六,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北京申奥成功、上海成功申办世博会、杭州成功申办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大会以及2003年10月世界旅游组织大会将首次在北京召开,表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增强,对推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前景分析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供需双向互动作用下,中国旅游业前景辉煌。
1.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人民富裕程度的提高,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多,将推动国内旅游需求以较高的速度增长。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位人口大国,有着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无与伦比的最大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常2002年,相当于13个中国人里面就有8人进行了一次旅游。我国从1995年5月1日起实施每周40小时工作双休制,1999年开始实施“五一”、“十一”、春节的七天假期,目前中国公民每年所能享受的法定休息日的总量是114天,居民闲暇时间越来越充足。同时,消费结构正从温饱型转向小康型,消费由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和发展型的方向发展,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分别由1995年的49.9%和58.6%降至2002年的37.7%和46.2%的水平。住房、购车、通讯等消费将逐渐得到满足,而作为精神和物质结合的旅游需求,则会反复产生。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旅游消费将呈现大众化、普遍化的态势,成为生活要素之一。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按每人每年出游两次计算,届时的国内旅游人数可高达30亿人次左右。
2.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中国国土广袤、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民族众多,漫长的历史和辽阔的国土形成了无比丰厚的旅游资源。据研究表明,我国自然类和人文类的旅游资源类型居世界第一位的数目超过美国、西班牙、法国等旅游强国。目前,全国已拥有15000多处旅游景区(点),涵盖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改革成就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其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8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1处,国家地质公园44处,国家自然保护区197个,国家森林公园43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99个,国家4A级旅游区(点)360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37个,还有1269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类博物馆2000余座。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多姿多彩的城市风光,雄伟壮观的建设工程等等,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矗
3.从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强国
按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基本思路,到2020年,中国海外旅游人数将超过210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80亿美元以上。国内旅游将达到29亿人次以上,旅游收入将达20400亿元人民币以上。旅游业总产出将达到2.5万亿元人民币以上,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提高到8%左右。国内外学者一致看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包括世界旅游组织(WTO)在内的权威性组织均认定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旅游首位旅游目的地国(见表2)。世界旅游理事会则预测,到2020年,中国旅游业总产出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64%,旅游消费将占总消费的6.79%,旅游投资将占投资总额的8.61%,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表22020年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预测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旅游组织(WTO)《2020年世界旅游发展预测报告》整理,1997。三、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
(一)实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我国到2020年将基本实现工业化,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建设达到新的水平,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的城镇化进程大见成效,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大提高,这个历史进程,将从各方面和旅游业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保持经济增长的三个主要方面,旅游业在这三个方面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从宏观来看,旅游投资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保持了较高的投入产出率。国际上普遍认为,旅游业是最优秀的出口产业,就地出口风景,具有换汇成本低的优势。国家推行了多项政策刺激内部需求,例如实施西部大开发、调高公务员薪酬、增加基础设施开支等。在这些政策的基础上,还应借鉴发达国家发展旅游休闲产业的成功经验,采取措施,大力刺激旅游休闲消费,推进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英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制定了相应的方案和政策,促进了以产品为中心的工业社会向以服务为中心的后工业社会的转型。可以大胆的预测,在众多政策中,实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能起到较好的成效。
为此,需要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对旅游业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清理过去一些限制性的消费政策和一系列歧视和限制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明确旅游业作为我国的优势产业地位,实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全面建设世界旅游强国。
(二)充分发挥国内旅游拉动内需的作用
2001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扩大内需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提出了建议,其中第一项就是“扩大和培育内需,促进经济较快增长”。在当前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根本之策,是扩大国内需求,进一步形成消费和投资的双重拉动。《政府工作报告》将旅游列为扩大消费的第二个领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旅游业包含行、游、注食、购、娱六大要素,旅游消费不仅与交通、住宿、餐饮、商业、景区景点等行业直接相关,还与工业、农业以及信息、金融、保险、医疗、咨询、环保等产业关联,其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细分行业多达100余个,因此其拉动经济的作用十分明显。相对于住房、汽车等消费水平,旅游消费涵盖的价格区间从几元钱的旅游纪念品至上万元乃至数万元的旅游线路,产品的可生产性极强,可消费性也极强。2001年中国居民旅游消费支出仅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5.97%,离11%的世界平均水平还有较大距离,发展国内旅游的余地还很大。
因此,在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的同时,要把国内旅游放到更重要的位置,推动国内旅游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要进一
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国内旅游消费,推行带薪休假制度。要积极指导旅游新产品的规划和开发,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方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三)积极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旅游业是一个产业关联度比较大的产业,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经济现代化和综合国力的基本指标,其发展状况预示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演变的方向。按照“十五”计划的要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要适当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由2000年33.2%提高到36%。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对于保持整个服务业的增长速度,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至关重要。应将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和牵动产业,破除各种思想障碍,进一步扩大产业面、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群。
加快发展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之一。要把发展旅游业自觉地融入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在促进其它产业结构调整中培育旅游业自身发展的增长点。要加强旅游业与一、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其它门类的结合,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科教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和都市旅游。对于一些发展旅游条件比较好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在经济转型中可以把旅游业作为接续产业来发展,这方面做的很成功的如焦作市。对于一些老的工业企业,可以通过发展工业旅游,安置下岗员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宣传企业产品与形象、扩大影响和增强员工的荣誉感等;对于一些原来依托森林砍伐、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地区,自国家开始实施“天然林禁伐”、“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措施后,经济发展需要找到新的出路,发展生态旅游是一个不错的替代选择;农村可以通过发展农业旅游,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强化城乡居民的交流、开阔农民眼界等,这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旅游业发展也能为其他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大的新市场和空间,例如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以及信息、金融、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总之,旅游业可以为“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服务,也可以联动第三产业。
因此,应尽快出台《国家旅游产业政策》,将扶持旅游产业的方针政策予以明确。同时,政府要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大对旅游业的导向性投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旅游资源保护,积极支持旅游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等。
(四)充分发挥旅游业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先导作用
旅游资源是西部突出的优势资源,旅游业是西部具有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西部原始纯朴的自然环境,雄奇独特的自然景观,古老神秘的文化遗迹,风格迥异的民族风情,符合世界旅游求新、求异、求知、求乐的需求趋势,具有很强吸引力。西部大开发确定的五个重点方向都是与旅游业发展紧密相关,又互为促进的。
旅游业具有特殊的低重心启动经济的先导性和高度关联的辐射带动功能。这对于旅游资源丰富,但经济基础薄弱,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突出的西部经济的启动,进而循产业链直接、间接地全面带动相关行业,滚动发展,最终促进西部经济繁荣,具有“突破口”意义。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提高西部人民的经济收入和社会福利水平,有利于改变地方财政的“输血经济”的模式,也有利于增强西部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的联系与协作,招商引资。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客流、人才流、资金流、商品流、信息流的快速增长,使域外流入购买力扩大。也必然会带动餐饮业、旅馆业、商业的发展,促进交通运输和通讯设施的改善。而这些正是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部资金必须做好的前期工作。
因此,旅游业应该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在条件适宜地区,实施“旅游带动发展战略”。
(五)充分挖掘旅游就业的潜力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的旅游就业具有增速快、容量大、潜力大等特征。2001年,我国旅游间接就业人数2980万人,旅游就业总人数达3578万人。在20世纪最后10年,我国第三产业新增就业的7740万人中,旅游新增就业占到38%,达到2940万人。我国旅游直接就业人数由1989年的52万人增长到2001年的598万人,增长了12倍。
旅游促进就业容量大、机会多,不少旅游就业岗位门槛低,对各种层次的劳动力都有很大需求,多数就业岗位对文化素质和年龄要求并不苛刻,特别适合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旅游业已成为创造城镇就业岗位、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渠道。
从增长潜力来看,2001年我国旅游直接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仅0.8%,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增长的潜力还很大。根据国家旅游局和国家计委共同提出的《关于发展旅游扩大就业的若干意见》,未来10年,我国旅游业要继续保持适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新增就业岗位约4000万个,年均增加旅游直接就业约70万人、带动间接就业350万人左右。到2010年我国旅游直接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例约为1.7%,而届时世界平均水平为3.3%,旅游就业仍有很大的增长余地。
为此,当前应充分挖掘旅游就业潜力,以产业规模扩张为基础,实现旅游就业大增长;以加大旅游产品开发为着力点,广泛形成扩大就业的增长点;以改革创新和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实现就业人数与企业素质的双提高。
(六)大力发挥旅游的扶贫功能
我国许多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资源的富集度与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有很高的重合性。截止到2001年,全国592个重点贫困县中拥有100多座国家级森林公园,仅西部的307个重点贫困县中就有78个县拥有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34个县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我国的财力现状和贫困地区的现实情况决定了我国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靠强力投入来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投资激活当地经济发展的活力,就成了开发性扶贫的关键所在。找到一种与当地资源联系紧密,低投入、影响面广、受惠面大的产业,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并有一定市场条件的贫困地区,旅游业无疑成为优选产业。这方面,已有不少地方取得了成功经验。
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积极探讨旅游扶贫的新模式,在旅游潜力大的贫困地区设置并培育一批国家级旅游扶贫试验(示范)区,给予必要的外部支持,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脱贫致富。
Ⅱ 我急切想知道2010年国家统计年鉴中的旅游相关数据,尤其是旅游业发展状况和尤其是我国旅游搞笑的数量。
llll
Ⅲ 2010年旅游行业的市场规模怎样啊
在一个高速成长的市场中,旅游需求对宏观经济环境的依赖是非常强的。当经济增长时,居民可支配收入一般也会随之增长,而相当大部分的可支配收入又花费在旅游支出上。这种情况在新兴经济体中表现得尤其突出。总体来说,国际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会很显著的超过GDP的增速。自2001年以来,我国旅游业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除2003年受到“非典”影响及2008年受雪灾、地震及金融危机影响外,我国旅游业均以高于同期GDP增长率的速度增长。这种增长的背后,是国民收入提高后的自然爆发,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对旅游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提高。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该意见指出:到2015年,我国旅游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年均增长10%;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达9000万人次,年均增长8%;出境旅游人数达8300万人次,年均增长9%;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又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提出:到2015年,要使海南旅游管理、营销、服务和产品开发的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以上。到2020年,要使海南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接轨,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以上。
国务院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之内相继出台了对旅游业如此强力度的政策支持,可以预见在2010-2015年当中,我国旅游行业当中将酝酿出大量的投资机会。根据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约为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009年国内旅游人数约为1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国内旅游收入有望突破1万亿元,增幅超过15%。
中商情报网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报告》共十一章。首先,报告介绍了旅游业的定义、特点和管理体制;报告介绍了全球旅游业的发展概况、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情况;对2004-2009年中国旅游产业的各项经济指标、行业规模、投资价值等情况做了深入而具体的分析;其次,报告分别对旅旅行社行业、旅游住宿和餐饮行业、旅游景点行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作了具体的分析;并对旅游行业重点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和未来企业的发展战略等做了详细的介绍;最后,报告在大量分析的基础之上,对中国2010-2015年旅游行业的投资趋势做出了预测和判断,并给出了相应的投资策略。您若想对中国旅游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中国旅游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2010-2015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报告下载.doc
Ⅳ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国内的旅游业变态的很多的,我觉得不妨从商业化这方面入手,旅社安排的商业色彩太浓,导致旅游变态了。
Ⅳ 2010年全年旅游总收入大约1000亿元
设年平均增长率为x,
则1000(1+x) 2 =1440,
解得x 1 =0.2或x 2 =-2.2(舍去),
故年平均增长率为20%.
故选C.
Ⅵ 2010年国内旅游收入值是多少
2010年我国旅游业三大市场实现了全面恢复并较快增长。国内旅游人数达21亿人次,比上年增回长10.6%;国内旅游答收入1.26万亿元,增长23.5%;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增长5.8%;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566万人次,增长9.4%;旅游外汇收入458亿美元,增长15.5%;出境旅游人数5739万人次,增长20.4%;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记者今日对2010年全国各省区市旅游接待和收入情况进行了统计。江苏省以旅游总收入4685亿元暂列第一。广东第二,浙江、山东、上海紧跟其后。
Ⅶ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简史是怎样的啊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简要回顾sO100
(一)从“事业型”到“产业型”的转变
我国旅游业发展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举世瞩目。改革开放前,旅游业以外事接待为主,只具备产业雏形,不完全属于产业范畴。1978年转换机制,发展产业型旅游业。1984年中央提出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齐上、自力更生与利用外资一齐上的旅游建设方针,揭开了全方位发展旅游产业的序幕。1986年国务院决定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正式确立其国民经济地位。1992年中央明确提出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之后,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建议》,旅游业被列为第三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序列的第一位。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此后,国家计委把旅游项目列入国债项目,铁路部门及时开行了数百列旅游专列。中央和国务院的支持为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矗
从发展阶段来看,1980年以前,旅游产业总体规模较小;“六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提高,国内旅游开始起步;“七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继续发展,国内旅游有较大发展;“八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发展,国内旅游迅猛崛起,这一时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九五”计划时期,产业基础夯实,稳步发展;2001年受世界旅游业整体负增长的形势影响下,中国的旅游业是在困难中继续前进,但增长速度有所下降;2002年中国旅游业是整体回升,四项旅游经济指标增速均超过10%(见表1)。
表1我国不同时期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增长情况(1991~2002年)
注:①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50年》,人数和收入数据为时期加总数;
②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2001年统计公报》;
③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2002年统计公报》。
总之,我国旅游业借改革开放之力,2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形象日益鲜明,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
(二)从旅游小国到旅游大国
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接待人数(180万人)仅为世界的0.7%,居世界41位;2002年接待海外旅游者达到9791万人次,跃居世界第五大旅游吸引国、亚洲首位旅游大国。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创汇(2.6亿美元)仅占全球的0.038%,居世界第47位;2002年增至204亿美元,占全球的4.4%,成为世界第五大旅游创汇国。2002年,中国公民出国(境)人数达1660.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84%,成为亚洲地区令人瞩目的新兴客源输出大国。2002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8.78亿人次,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大、增速最快、潜力最强的国内旅游市常
中国的旅游产业规模也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1年底,中国旅游涉外饭店11000家,其中,已评定星级饭店8018家;各类旅行社超过1000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300多家;中国旅游业固定资产值达7000亿元,共有各类旅游企事业26万个;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598万人,间接从业人员约为2980万人;共有开办旅游教育的院校1152所,在校生34万人。
(三)旅游业日益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其综合性、关联性很强的特点表现得越来越充分,在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国内需求,增强经济活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2002年,我国旅游业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高出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3个多百分点,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4%,占到第三产业的16%强,旅游外汇收入已占国家服务贸易创汇额的半数以上。
旅游业日益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中国第三产业的主要支柱之一。全国已有24个盛直辖市、自治区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其余省区(市)则分别将旅游业定位为重要产业或优势产业。
二、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机遇与前景分析
(一)发展机遇
首先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旅游业再上新台阶。21世纪前10年,我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仍将保持7%以上,综合国力将进一步提高。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对外开放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将推动旅游业发展。
其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带来的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我国十几亿人民将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旅游需求必然会随之不断增长,旅游消费成为小康的标志和特征之一。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但就是在这种小康水平下,已经形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和发展最快的出国旅游客源市常
第三,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使西部不少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不断提高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形成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极。
第四,加入WTO以后,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都将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同时也将促进国际商务旅游的增长。
第五,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国。美国“9.11”事件和美伊战争爆发导致全世界旅游下滑,但因为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中国政府所实施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反而强化了中国作为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第六,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北京申奥成功、上海成功申办世博会、杭州成功申办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大会以及2003年10月世界旅游组织大会将首次在北京召开,表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增强,对推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前景分析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供需双向互动作用下,中国旅游业前景辉煌。
1.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人民富裕程度的提高,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多,将推动国内旅游需求以较高的速度增长。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位人口大国,有着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无与伦比的最大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常2002年,相当于13个中国人里面就有8人进行了一次旅游。我国从1995年5月1日起实施每周40小时工作双休制,1999年开始实施“五一”、“十一”、春节的七天假期,目前中国公民每年所能享受的法定休息日的总量是114天,居民闲暇时间越来越充足。同时,消费结构正从温饱型转向小康型,消费由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和发展型的方向发展,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分别由1995年的49.9%和58.6%降至2002年的37.7%和46.2%的水平。住房、购车、通讯等消费将逐渐得到满足,而作为精神和物质结合的旅游需求,则会反复产生。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旅游消费将呈现大众化、普遍化的态势,成为生活要素之一。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按每人每年出游两次计算,届时的国内旅游人数可高达30亿人次左右。
2.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中国国土广袤、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民族众多,漫长的历史和辽阔的国土形成了无比丰厚的旅游资源。据研究表明,我国自然类和人文类的旅游资源类型居世界第一位的数目超过美国、西班牙、法国等旅游强国。目前,全国已拥有15000多处旅游景区(点),涵盖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改革成就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其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8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1处,国家地质公园44处,国家自然保护区197个,国家森林公园43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99个,国家4A级旅游区(点)360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37个,还有1269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类博物馆2000余座。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多姿多彩的城市风光,雄伟壮观的建设工程等等,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矗
3.从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强国
按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基本思路,到2020年,中国海外旅游人数将超过210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80亿美元以上。国内旅游将达到29亿人次以上,旅游收入将达20400亿元人民币以上。旅游业总产出将达到2.5万亿元人民币以上,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提高到8%左右。国内外学者一致看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包括世界旅游组织(WTO)在内的权威性组织均认定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旅游首位旅游目的地国(见表2)。世界旅游理事会则预测,到2020年,中国旅游业总产出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64%,旅游消费将占总消费的6.79%,旅游投资将占投资总额的8.61%,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表22020年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预测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旅游组织(WTO)《2020年世界旅游发展预测报告》整理,1997。三、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
(一)实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我国到2020年将基本实现工业化,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建设达到新的水平,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的城镇化进程大见成效,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大提高,这个历史进程,将从各方面和旅游业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保持经济增长的三个主要方面,旅游业在这三个方面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从宏观来看,旅游投资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保持了较高的投入产出率。国际上普遍认为,旅游业是最优秀的出口产业,就地出口风景,具有换汇成本低的优势。国家推行了多项政策刺激内部需求,例如实施西部大开发、调高公务员薪酬、增加基础设施开支等。在这些政策的基础上,还应借鉴发达国家发展旅游休闲产业的成功经验,采取措施,大力刺激旅游休闲消费,推进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英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制定了相应的方案和政策,促进了以产品为中心的工业社会向以服务为中心的后工业社会的转型。可以大胆的预测,在众多政策中,实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能起到较好的成效。
为此,需要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对旅游业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清理过去一些限制性的消费政策和一系列歧视和限制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明确旅游业作为我国的优势产业地位,实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全面建设世界旅游强国。
(二)充分发挥国内旅游拉动内需的作用
2001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扩大内需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提出了建议,其中第一项就是“扩大和培育内需,促进经济较快增长”。在当前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根本之策,是扩大国内需求,进一步形成消费和投资的双重拉动。《政府工作报告》将旅游列为扩大消费的第二个领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旅游业包含行、游、注食、购、娱六大要素,旅游消费不仅与交通、住宿、餐饮、商业、景区景点等行业直接相关,还与工业、农业以及信息、金融、保险、医疗、咨询、环保等产业关联,其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细分行业多达100余个,因此其拉动经济的作用十分明显。相对于住房、汽车等消费水平,旅游消费涵盖的价格区间从几元钱的旅游纪念品至上万元乃至数万元的旅游线路,产品的可生产性极强,可消费性也极强。2001年中国居民旅游消费支出仅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5.97%,离11%的世界平均水平还有较大距离,发展国内旅游的余地还很大。
因此,在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的同时,要把国内旅游放到更重要的位置,推动国内旅游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要进一
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国内旅游消费,推行带薪休假制度。要积极指导旅游新产品的规划和开发,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方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三)积极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旅游业是一个产业关联度比较大的产业,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经济现代化和综合国力的基本指标,其发展状况预示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演变的方向。按照“十五”计划的要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要适当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由2000年33.2%提高到36%。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对于保持整个服务业的增长速度,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至关重要。应将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和牵动产业,破除各种思想障碍,进一步扩大产业面、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群。
加快发展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之一。要把发展旅游业自觉地融入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在促进其它产业结构调整中培育旅游业自身发展的增长点。要加强旅游业与一、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其它门类的结合,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科教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和都市旅游。对于一些发展旅游条件比较好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在经济转型中可以把旅游业作为接续产业来发展,这方面做的很成功的如焦作市。对于一些老的工业企业,可以通过发展工业旅游,安置下岗员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宣传企业产品与形象、扩大影响和增强员工的荣誉感等;对于一些原来依托森林砍伐、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地区,自国家开始实施“天然林禁伐”、“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措施后,经济发展需要找到新的出路,发展生态旅游是一个不错的替代选择;农村可以通过发展农业旅游,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强化城乡居民的交流、开阔农民眼界等,这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旅游业发展也能为其他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大的新市场和空间,例如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以及信息、金融、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总之,旅游业可以为“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服务,也可以联动第三产业。
因此,应尽快出台《国家旅游产业政策》,将扶持旅游产业的方针政策予以明确。同时,政府要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大对旅游业的导向性投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旅游资源保护,积极支持旅游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等。
(四)充分发挥旅游业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先导作用
旅游资源是西部突出的优势资源,旅游业是西部具有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西部原始纯朴的自然环境,雄奇独特的自然景观,古老神秘的文化遗迹,风格迥异的民族风情,符合世界旅游求新、求异、求知、求乐的需求趋势,具有很强吸引力。西部大开发确定的五个重点方向都是与旅游业发展紧密相关,又互为促进的。
旅游业具有特殊的低重心启动经济的先导性和高度关联的辐射带动功能。这对于旅游资源丰富,但经济基础薄弱,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突出的西部经济的启动,进而循产业链直接、间接地全面带动相关行业,滚动发展,最终促进西部经济繁荣,具有“突破口”意义。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提高西部人民的经济收入和社会福利水平,有利于改变地方财政的“输血经济”的模式,也有利于增强西部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的联系与协作,招商引资。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客流、人才流、资金流、商品流、信息流的快速增长,使域外流入购买力扩大。也必然会带动餐饮业、旅馆业、商业的发展,促进交通运输和通讯设施的改善。而这些正是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部资金必须做好的前期工作。
因此,旅游业应该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在条件适宜地区,实施“旅游带动发展战略”。
(五)充分挖掘旅游就业的潜力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的旅游就业具有增速快、容量大、潜力大等特征。2001年,我国旅游间接就业人数2980万人,旅游就业总人数达3578万人。在20世纪最后10年,我国第三产业新增就业的7740万人中,旅游新增就业占到38%,达到2940万人。我国旅游直接就业人数由1989年的52万人增长到2001年的598万人,增长了12倍。
旅游促进就业容量大、机会多,不少旅游就业岗位门槛低,对各种层次的劳动力都有很大需求,多数就业岗位对文化素质和年龄要求并不苛刻,特别适合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旅游业已成为创造城镇就业岗位、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渠道。
从增长潜力来看,2001年我国旅游直接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仅0.8%,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增长的潜力还很大。根据国家旅游局和国家计委共同提出的《关于发展旅游扩大就业的若干意见》,未来10年,我国旅游业要继续保持适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新增就业岗位约4000万个,年均增加旅游直接就业约70万人、带动间接就业350万人左右。到2010年我国旅游直接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例约为1.7%,而届时世界平均水平为3.3%,旅游就业仍有很大的增长余地。
为此,当前应充分挖掘旅游就业潜力,以产业规模扩张为基础,实现旅游就业大增长;以加大旅游产品开发为着力点,广泛形成扩大就业的增长点;以改革创新和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实现就业人数与企业素质的双提高。
(六)大力发挥旅游的扶贫功能
我国许多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资源的富集度与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有很高的重合性。截止到2001年,全国592个重点贫困县中拥有100多座国家级森林公园,仅西部的307个重点贫困县中就有78个县拥有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34个县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我国的财力现状和贫困地区的现实情况决定了我国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靠强力投入来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投资激活当地经济发展的活力,就成了开发性扶贫的关键所在。找到一种与当地资源联系紧密,低投入、影响面广、受惠面大的产业,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并有一定市场条件的贫困地区,旅游业无疑成为优选产业。这方面,已有不少地方取得了成功经验。
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积极探讨旅游扶贫的新模式,在旅游潜力大的贫困地区设置并培育一批国家级旅游扶贫试验(示范)区,给予必要的外部支持,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脱贫致富。
Ⅷ 未来的10年里中国的旅游业发展趋势如何。
随着中国旅游市来场的不自断成熟,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中国旅游市场的巨大空间还是为在线旅游行业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线旅游已经成为旅游行业的一个新趋势和新亮点。
近几年,国内旅游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同时,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市场的需要以及政策的支持,使得在线旅游市场获得井喷式发展。
《2015-2020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前瞻》分析:随着政府对旅游市场的持续扶持,加上核心运营商纷纷推出各种优惠促销活动,低价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从传统线下转向线上预订,中国在线游戏行业市场前景广阔。预计到2015年,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3900亿元
Ⅸ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三)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从全球经济和政治发展的趋势来看,世界经济不内断发展,和平环境也日益稳定,现容代旅游业也相继得到了发展。随着现代旅游理念的转变,人们对之前的大众旅游进行了而深刻反思,倡导可持续旅游并且从“人类中心论”转变为“生态中心论”,在新的理念的指导下,消费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参与型专项旅游受到推崇,团队旅游向散客旅游转变,背包游和自驾车游兴起等等。这些理念与消费模式的转变给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
1、旅游多样化、大众化趋势
旅游目的的不同,使目前占统治性地位的观光型旅游向多样化发展,如商务会展旅游、文化宗教旅游、专项旅游和新兴高端旅游。再者,旅游不再是高消费活动而是作为日常生活进入了千家万户。旅游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人们的工作、生活都可能是远距离的长途旅行方式,形成空前广泛而庞大的人群交流和迁移,传统的地域观念、民族观念被进一步打破,旅游的淡旺季已不再明显。
Ⅹ 旅游业在2010年的出色表现有哪些
新加坡:新加坡的旅游业和综合度假村张贴在2010年英镑的表演,随着世界经济从衰退的最坏的出现。但是,创纪录的数字不谈,今年也并非没有一些争议。在圣淘沙名胜世界,一坐过山车般被关禁闭不足够安全。而在滨海湾金沙,设施,没有工作,因为他们应在其第一次大型活动留下了一个客户端,跨太平洋律师协会,发烟,并导致一系列的诉讼。
不过,游客不断涌现,所以没有钱。第三季度,滨海湾金沙发表的S收益6.31亿美元,而名胜世界报告通过S 7.32亿美元的收入。胡凌加鹏,新加坡旅游局的行政长官,说:“国税局还没有完全结束...还是有很多的建设正在进行,所以我们期望两个国税局继续开放,在未来的整个度假村的不同部分一年左右。而且,将继续产生兴奋。“总理李显龙也给了他的度假胜地在人民行动党大会在十一月信任投票。“的原因,经济表现良好之一,是因为国税局已是成功的,从字面上百万计的游客来了,参观国税局和新加坡的时间和开支,我们预计1200万在新加坡,游客这将是一个纪录,“李总理说。不过,国税局的成功,也增加了赌博问题的关注。超越让人大跌眼镜多万美元的损失报告表,有许多赌徒的家人承受着他们的瘾刺痛。到9月份,当局已收到超过2500宗申请自我排除的订单,其中9人在10后作出的赌场开业。另194家发出了排除令。在一片批评一些审批程序时间过长,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如何加快速度。同样在9月,巴士服务运行到距离市中心国税局和中心地带被废弃了担忧,他们作出了赌博太容易了。在航空方面,标题是在11月,一澳航的A380飞机,载着超过450人,为悉尼的约束,作出了经过半空引擎故障紧急降落在樟宜机场。一天后,另一澳航飞机 - 波音747这个时候 - 是被迫转向后一分钟左右发动机起火后起飞。这一事件促使新加坡航空公司11架A380飞机考察其自己的车队。但是,尽管三架飞机将取代以下的发动机引擎制造商劳斯莱斯的建议,但将坚持其为了让更多的飞机。新航说,它的A380飞机是通过检查方案,确保安全运行付诸表决。朱利叶汝,航空航天和国防实践弗罗斯特和沙利文顾问,说:“他们的主要动力,推动与A380的订单是纯粹的商业,因为SQ拥有传统航空公司和传统航空公司,他们是国际寻找新加坡以外的。A380飞机作为最大的飞机航班,他们有能力为新航,以提高他们在国际经济增长。“整体而言,分析师表示,2011年将有利于旅游业的一个有趣的一年。“这是相当有前途,我认为在这个时候段,这是极有竞争力,因为我们身边所有的其他国家也在努力提高好客,他们大力加强了广告攻势,以及,但我觉得只要该地区吸引更多的访问者 - 我们将看到他们在新加坡,无论是商务或只是为了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