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暑期社会实践
Ⅰ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有哪些实践形式
理论宣讲、社会调查、学习参观、生产劳动、社会服务、科技发明、勤工俭学、挂职锻炼、预就业实习、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科技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
Ⅱ 旅游也可以写实践报告么
去广东旅游的可行?
对暑期社会实践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的,这次之所以和几个同专业的朋友一起到广州,出于这样两个原因:一是因为那几个朋友,二是因为我一直想到中国南方最有名气的城市来看看,所以当队长问我有没有意向时,我只问了下是去哪里,然后没有犹豫就直接答应了。当然,任何值得去做的事就值得我们做好。所以,既然决定和朋友们去广州进行校友访谈的暑期社会实践,我就开始提前准备了。开始上网查地图,了解广州的特色等。本来就对广州蛮期待的,没料到这次广州之行不仅让我见识了广州的魅力,更是让我获益良多。
广州——迷人的城市
在没有来到广州之前,对广州的期待,主要是因为广州的名气着实太大。在上海待了两年之后,对上海有了一定的了解,就更加想看看广州是个什么样子。因为小组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而且有队长家在广州之便,所以来到广州之后,我们边有条不紊地进行校友访谈的工作,边享用大量的闲暇时间在广州城里游玩。去了很多地方,见了不少人,尝过很多美食,对广州城感受最深的是广州的文化,包括语言、美食、习俗、衣着等。或许可以这样说:广州城不仅是世界的,更是广州的。广州很现代化,珠江新城的魅力堪比上海的陆家嘴;广州很开放,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种肤色很多种名族的游客,穿着不同的衣服,讲着不同的语言。这些展现的是世界的广州,但广州的丰富和魅力,更在于她的本土特色。在广州,大概只有是在比较正式的工作场合,人们才用普通话交流,多数情况下,听到的是粤语音。广州人喜欢喝早茶,也喝下午茶,没想到喝茶在这里是这样的重要和有特色。广州人是随意的,但很多细节,也让我感受到了广州人的讲究。广州城不仅有很多吃喝玩乐的地方,而且还有很多值得参观的地方,包括各种纪念性建筑和历史文化古迹。广州集现代化和历史性为一体,不仅有现代都市的蓬勃朝气,更有历史的厚度和凝重。这样一个综合性的大都市,不仅很迷人,更能完善一个人的人格和精神。
实践——行动的方向
都说学以致用,本以为仅仅是将所学用在生活实践当中,这次出行,让我更加明白,学以致用不仅仅是要将所学用在实践当中,更是一个在生活实践当中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以此来明确自己的方向,然后,勇敢地踏出自己的步伐的过程。其实,很多时候,对于很多事情,就连我现阶段在做的事情,我都没有搞明白我做这些事情的意义何在。尽管我也知道,生活的意义不是来自于生活本身,而是来自于生活的责任。我只是,不晓得,该以怎样的行动,来承担这些责任。但是,这次广州之行,在拜访了校友之后,在看过了那么多得新事物之后,我渐渐想明白了很多事情,看清楚了很多事情,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有了一个更加完整清晰地的认识。马克思讲: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
参考自:172校园活动网
Ⅲ 四、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有哪几种类别
(一)政策宣讲类 到农村或城市社区开展送科技知识下乡,文化知识宣讲活动或者是法律咨询等活动。 (二)公益服务类 1、义务支教:a.大学生支教团队进入定点联系村,对中小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进行学业辅导;b.针对乡镇农村地区中小学师资不足、教育水平偏低的状况,对落后地区的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c.在落后地区推广普通话;d.对于教学资源不足的中小学,通过各种募集形式,为其提供电脑、图书等教育设备;e.在乡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f.在支教地组织各类素质班、人才班,帮助学生强化课堂文化知识的同时,积极拓展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2、关爱弱势群体:为留守儿童送去心灵的温暖,为孤寡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3、对类似环保、感恩、维权等主题知识进行宣讲。 4、义务服务:设立家电维修、电脑技术培训等便民点;协助居委会或村委会的日常工作;为当地政府的行政人员及相关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等。 (三)社会调查类 1、结合所学专业开展社会调查。 2、对当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的各种社会调查。 3、根据学校或项目提供方的要求展开社会调查。 (四)挂职锻炼类 各类岗位实习,如假期专业实习、勤工俭学等。暑期兼职工作,例如课外创业活动。 (五)体验教育类 1、参观,如实地参观考察企业、博物馆、军营等,切实体会,整体感知。 2、旅游,通过到各地旅游,了解当地人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开拓眼界,净化心灵。 3、寻访,可以到革命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历史纪念馆参观和走访,重温革命时期英雄人物的爱国事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学习,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区实践、工农业技术教育以及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等。 5、劳动,包括军政训练、工农业生产劳动、公益劳动、商业服务业活动等。
Ⅳ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需要实践单位盖章,如果是参观红色旅游景点,红色文化在哪里盖章
可以到管理处那边盖旅游章。问题是你如果只是过去旅游,人家不会给你盖章,而且这也不是社会实践行为。如果你在里面打工,那就可以问你的主管领导,让他帮你盖章即可。
Ⅳ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有哪些形式
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内方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
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河池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Ⅵ 关于旅游的社会实践报告
从当地的旅游资源、城市的发展给旅游带来的变化、人们的购物习惯的变化等等。
Ⅶ 假期出门旅游,未进行任何社会实践,请问如何完成暑期实践报告急!!!
旅游也算是社会实践,观看各地人文知识,只要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上就行了,要有点深度,就这样。
Ⅷ 大学暑期社会实践的去处,以及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比较好
社会实践有很多种,可以做调研(适合你专业的),大一没学专业课的话可以调内查当地文化发容展,少数民族文化什么的;还可以重游革命老区,跟革命前辈聊聊天,给他们表演表演节目,顺便再联系当地旅游局,针对红色旅游景点做个调查什么的。还可以去较偏远的地区支教,做志愿活动。我个人觉得要想有深刻的感受还是支教最好,不过支教的前期准备要很充分,尤其还得学习一点心理知识,毕竟边远地区的小朋友们多多少少都有点心理问题。其实不论做什么社会实践活动,用心做才是最重要的,要有那种不怕任何困难的决心,尤其是像你们自己组队的这种。加油!祝你们成功!
Ⅸ 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有哪几种类别
(一)政策宣讲类:到农村或城市社区开展送科技知识下乡,文化知识宣讲活动或者是法律咨询等活动。
(二)公益服务类 :为留守儿童送去心灵的温暖,为孤寡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对类似环保、感恩、维权等主题知识进行宣讲、协助居委会或村委会的日常工作;为当地政府的行政人员及相关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等。
(三)社会调查类:结合所学专业开展社会调查、对当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的各种社会调查、或根据学校或项目提供方的要求展开社会调查。
(四)挂职锻炼类:各类岗位实习,如假期专业实习、勤工俭学等。暑期兼职工作,例如课外创业活动。
(五)体验教育类:参观,如实地参观考察企业、博物馆、军营等,切实体会,整体感知;重温革命时期英雄人物的爱国事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9)文化旅游暑期社会实践扩展阅读
社会实践的工作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3)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确保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参加社会实践,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全过程。
(4)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期健康发展。
(5)坚持整合资源,调动校内外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社会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良好局面。
Ⅹ 我社会实践的章是在旅游文化局盖的 跪求高人能提供相关的实践论文 不胜感激
希望这些对你有帮助!!!!!!!!!!!!!!!!!!!!
我国旅游学术界一直把西部旅游开发实践和理论总结置于重要地位,注意了多学科、跨学科的合成研究,已提出许多理论创见。我国山地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三分只二,绝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地区。山地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是全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是西部社会经济、生态建设与保护以及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也是西部十省区居民奔小康的重要出路之一。西部山区旅游地是目前尚未遭到破坏、基本保持原始自然生态的最优秀的地段区域,是西部也是全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西部山地风景区是西部旅游的精华,是未来我国特色旅游基地和旅游精品地。
[关键词]:山区 旅游地 可持续发展
1980年,联合国向世界提出“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发展”。1983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一文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战略,并通过了《21世纪议程》宣言。之后各国纷纷制定21世纪可持续发展议程,并提出各行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制定相关政策。1980年,世界旅游组织在菲律宾通过的《世界旅游宣言》已提出“所有旅游资源……各国和整个国际社会都必须采取步骤加以保护”。自1990年加拿大召开的Globe’90国际大会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了较全面的描述,最核心的一点是要保证在从事旅游开发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为满足其旅游需要而进行旅游开发的可能性。与此同时,科学界研究可以说更早更全面涉及到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如1971年Lime和Stankey就研究了旅游环境与容量的问题,1986年 Co.pearce与I.J.Lindsay在《产业与环境》中论述了美国的旅游海岸及国家公园的旅游环境与发展问题,但只有位数不多的西方作者著文研究了有代表性的国家山地生态旅游经验,如设在英国牛津的世界旅游环境研究中心(WTTERC),总结推广实现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促进旅游与环境共存共荣,提及山区旅游发展问题。
我国旅游学术界一直把西部旅游开发实践和理论总结置于重要地位,注意了多学科、跨学科的合成研究,已提出许多理论创见。例如,陈国阶教授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宗旨是谋求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当代人与下代人的协调、当代人内部的协调,也即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人类内部、人类代际之间的公平。为了人类的发展、繁衍,世世代代都存在对自然、对可持续发展的责任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涉及到人类的认识水平、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自我的控制能力。
一、西部山区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研究意义:
1、“山区”的广义含义包括丘陵、山地、高原。山地的狭义含义专指低山、中山、高山区。我国山地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三分只二,绝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地区。山地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是全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是西部社会经济、生态建设与保护以及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也是西部十省区居民奔小康的重要出路之一。
2、西部山区旅游地是西部旅游目的地的主体:
西部山区旅游地指风景区以山岳、高山、峡谷、火山等为主要地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它们包括:西部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中9处中的5处;西部国家森林公园名录58处中的40处;西部国家风景名胜区名录40处中的26处;西部国家自然保护区名录中已经对外开放16处中的14处(资料截止1999年);
此外,仅西藏对外开放的山峰达43处。
目前西部山区旅游地占整个西部旅游目的地的比重之高,使其在社会、经济、生态发展上尤为突出。
3、西部山区旅游地是目前尚未遭到破坏、基本保持原始自然生态的最优秀的地段区域,是西部也是全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
我国现存的天然森林系统,西部集中在西北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系统,西南横断山及四川盆周山区系统。
西部山地森林资源储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二,是我国真正的“绿色肺部”,而且西部山地系统及森林系统错综结合区,是我国河流上源地区和河水重要补给地,是我国河流动脉的“心脏”。而西部山地风景区集中在山地系统及森林系统的核心部位,大部分分布在我国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山地及其它地理界线之中,它们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西部十省区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全国的可持续发展,研讨它的重要意义也在于此。
4、西部山地风景区是西部旅游的精华,原始神奇的西部山区是我国旅游资源宝库、也是未来我国特色旅游基地和旅游精品地。
山地系统本身是地球内、外力错综的共同作用的表征,天斧神功造就了地质、地貌景观的多样性,山地系统由于土壤、植被、生物、气候系统的垂直带谱分布,特别是我国地势的地域的界山往往具有东西或南北自然环境的过度性质,不仅出现生态的、物种的多样性和特殊性,而且造就了生物景观、水文景观、气候景观的多样性与特殊性。
山地是人类陆地进军中残留的最后一方地球村宝地。在它的周围聚集着不同的民族。我国国情也证明,山地旅游区也是不同民族聚集区域,因而有民族景观、民俗景观的多样性及独特性,人文景观丰富多彩。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优越组合,“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必将成为未来世界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二、西部山区旅游地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
西部发展旅游潜力巨大,是中国旅游生产力的战略后备基地,是21世纪中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迈进的建设主战场。西部山地旅游是西部旅游的特色和重心,是西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研究的基本思想:
1、西部山地旅游业是西部特色经济、生态经济、绿色经济的结合点,是西部旅游业发展重点。
西部十省区中的山区旅游地中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世界遗产目录地以及已开放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对外开放山峰,是目前西部旅游的主要目的地,约占三分之二。
西部社会、经济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能走资源粗放式开发和农、牧业粗放经营之路,必须兼顾“全面小康”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全面建设之路,正确处理人地关系。从国土资源的开发及战略布局上看,西部除开河谷、平原、盆地、丘陵之外,绝大部分山地是不可农业开垦、不可工业开发的山地区域,多为我国主要河流上源发源地或水源涵养区,是国家重点生态保护区域,其中的山地旅游地,是整个山地区的优秀环境的地段代表,目前是、将来更是旅游业发展的主战场。
2、发展西部山地旅游业符合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考。
1999年11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西部山地是广袤的西北、西南的骨架。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及祁连山地等构成大西北骨架;横断山、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众多山地、四川盆周山地等构成了大西南的雄阔、厚重的整体骨架轮廓。这些山地区,聚集有近四十多个少数民族和西部最贫穷的民众,是中央直接关注的脱贫致富地区,因此,山地旅游业的发展是“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的重大问题。
西部山体“骨架”的“关键”地方(特别是我国一、二级阶梯地界山及主要地理界线与河流源地的某地段区域)则是业已存在或将来可遴选、创建、培育的山地旅游区(世界遗产地、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可开放的自然保护区、开放的山峰等)抓住这些关键点,培育特色旅游、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带动区域的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旅游增长中心,“牵一发而动全身”。西部旅游开发要走创新之路,必然依托中央的决策: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大规模进行生态工程建设、大力优化产业结构。而山地旅游业发展即可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更是生态工程建设重点和产业结构优化选择的必然结果,山地旅游是西部旅游创新之路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必然选择的重点。
(二)研究的基本观点:
1、 西部山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中央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用
好中央给的政策。山地旅游业发展必须与脱贫致富,全面实现“小康”结合起来;必须与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工程建设结合。
2、西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要突出山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这个重点。山地旅游业,更是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
3、西部山地旅游,要立足世界级和国家级资源品牌,突出区域和民族特色,
利用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的供需结构的对应规律,充分开创西部不同区系的特色旅游,特色旅游是西部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西部山地旅游发展,是西部旅游创新之路的源泉与选择。
4、西部山地旅游发展,必须与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结合,必须与保护垂直
带谱及物种基因多样性的生态环境为核心,这是西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5、我国西部是欧亚大陆中心,历史上既有北丝绸之路贯通西北大漠文化区,又有南丝绸之路贯通的西南奇山民俗区,还有世界第三级青藏藏文化区。面向的近地国际市场主要是欧亚市场。西部山地旅游地,正是这些国际市场通道上的节点,前景美好,具备社会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历史与地缘基础。
(三)研究基本方法
1、西部山地旅游要按西北、云贵及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四大旅游区系统分别研究他们的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按世界遗产目录地、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不同性质对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还要按西部十省区(市)山地旅游业与全国的大旅游的结合角度对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即从三个层次研究它们的不同的特色与规划目标、不同的开发与保护战略、不同的发展思路与重点、不同的政策与措施。
2、山地旅游业总是具体地落实在一个县域(或市域)范围,因此要与地方的社会、经济紧密结合,要与山麓和谷坡区的中、小城镇化进程结合。山地的中小城镇发展,将会吸纳迁移更多山区农业人口,减轻山地旅游区的环境负荷,也是山地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措施之一。山地中小城镇发展,也是促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它为山地景区提供“载体”,解决好吃、住、行、乐、游、购及其它旅游服务,使地方旅游业能健康发展。
3、西部山地旅游地的偏僻性与分散性,决定了必须以大区域中心城市为
依托;必须加大外部投资,突破旅游交通瓶颈;通过区域环网交通的构建,形成不同特色有主题形象的旅游的区域系统或由中心城市之间主干交通线形成串珠状的线型文化系统,为旅游生产、销售、流通一体化创造条件,为西部旅游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4、西部山地旅游业发展必须与山地灾害防治结合起来,必须有专门预报系
统及防治机构,必须有防治规划。西部山地灾害目前相当严重,并且未受到应有重视,对旅游业已经造成重大损失。西部山地灾害防治是西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
5、西部山地旅游地多为少数民族聚集、经济落后、受教育水平低,必须建
设以教育为本、人地关系和谐共存的人文生态系统,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能最佳结合。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组,1997,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与对策
(2)、郭来喜,1996,《中国21世纪议程》与西部开发,载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3)、国家计委、国家科委等,1994,中国21世纪议程
(4)、卢云亭,1996,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经济地理,16(1):106-112
(5)、陆林,山岳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地理科学,17(1):63-69
(6)、陈兴中,2002,<<现代旅游景观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7)、刘锋著:《中国西部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中国旅游出版社
(8)、陶伟著:《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中国旅游出版社
(9)、袁国宏著:<<现代饭店可持续发展>>,广东旅游出版社
(10)、中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中“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地方篇》,中国国家旅游局出版社
(11)、中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中“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专题篇》,中国国家旅游局出版社
(12)、中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中“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总体篇》,中国国家旅游局出版社
(13)、《旅游规划与开发》,国家旅游局计划统计司
(14)、《生态旅游研讨会资料汇编》,国家旅游局计划统计司
(15)、《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地方旅游规划指南》,旅游教育出版社
(16)、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port of the Secretary-General,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cting as the preparatory committee for the 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al session,30 April-2 May 2001
(17)、Québec Declaration on Ecotourism
(18)、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Resort Develeopment,Madrid:
WTO,1992
(19)、Pamela A Wight,1997,Ecotourism Accommondation Spectrum:Does Supply Match the Demand? Tourism Management,18(4):209-220
(20)、R.C.Buckley,1997;G.F.Araujo,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erformance in Tourism Accommondation,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4(2):465-469
80年代以来世界旅游业发展迅猛,从产值上看已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石油和钢铁工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投资加强,并逐步推出了一些国家级度假区、旅游城市和风景区。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五日工作制及国庆、五一等法定假期的实行,给旅游业带来了繁荣兴旺。良好的旅游环境是旅游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1]。
1、目前旅游环境存在的问题
面对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旅游人士颇为乐观,沉醉于快速增长的喜悦当中,但透过光环,冷静的观察背后,就不难发现许多触目惊心的问题。
旅游观念落后
一是“无烟工业”的误导,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不象其他产业那样对环境造成污染”,但认真地对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的环境效应加以考察不难发现,旅游作为一种产业,也会产生各种废物。旅游业不仅排放传统工业废物,而且生产的“旅游公害”对一个旅游区来说是致命的威胁。像我的家乡泰山,每到旅游旺季,游人大量涌入,信手丢弃的垃圾给当地的环境带来很大危害。
二是“低投入、高产出”的误导。认为“旅游业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高产出的产业。”他们忽视了环境资源的消耗,低估了旅游成本水平,虚增了环境新创造价值部分[2]。
三是“旅游资源是可再生资源”的误导。认为旅游消耗只是精神消费,不对其构成威胁。而事实上旅游活动也消耗甚至破坏或毁灭旅游和环境资源。泰山后山的赤磷鱼一直是泰山的特产,但是由于近年来游人的不断涌入,对赤磷鱼的环境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现在赤磷鱼已经鲜见。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一度使人浮想联翩,但今不如昔,文中描写的虎山水库,现在已雄姿不在,雨季瀑布业已不存,而且水体污染严重。这一方面是周围的旅馆饭店的污水直接排放的结果,另一方面是低素质游人的“杰作”。
旅游业管理的落后。
旅游业是一个涉及多部门的综合性产业,对它的研究需要多个学科的综合,同时对其发展的管理也需要统筹和协调。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管理体制问题,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管理部门形同虚设,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二是立法不健全,旅游区在管理过程中无法可依。三是官僚主义,旅游区存在着长官意志的问题。泰山索道的扩建工程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虽然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应该拆除中天门索道,但是由于其所属企业是泰安的利税大户,在当地领导的默许下,至今拆除一事久拖不决。
随着旅游业发展,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和尖锐。然而,资源与环境又是旅游的生命之本,于是,这一矛盾的解决导致了生态旅游的产生。
2、生态旅游的兴起
传统旅游所表现出的问题促使人们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是坚持还是摒弃?生态旅游一经提出,立即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响应。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于1983年首次提出[3]。十几年来,生态旅游的发展无疑是成功的,平均年增长率为20%?5%,是旅游产品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但到目前为止,生态旅游尚无明确定义,但是人们的看法是相当一致的。
一是生态旅游首先要保护旅游资源,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
二是在生态旅游过程中身心得以解脱,并促进生态意识的提高。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的特征有:(1)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2)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造成大的破坏。(3)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4)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由于生态旅游自身的这些特征能满足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需要,从而使生态旅游兴起成为可能。
总之,生态旅游以其自身的特点,迎合旅游事业的需求,顺应时代潮流应运而生,并显示出迅猛的发展势头。
3、生态旅游的开发中的管理措施
规划目标 生态旅游地开发的基本目标是对环境、资源的保护。生态旅游地的发展依赖于高品位的、良好的生态环境,规划要确保旅游资源利用的永续性。第二个目标是旅游地当地经济的发展。力争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促进旅游资源的良性循环。
规划内容 规划的初级阶段要对旅游地的旅游资源进行详细的资源调查、分析,并根据生态旅游市场的需求特点,提出规划的基本原则以及具体目标[4]。就进行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生物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等。
生态旅游实施措施
对游客的管理措施
设立基础教育点。对进入生态旅游地的游人进行生态旅游知识的基础教育。提醒游人的责任、义务。控制游人数量。现在对旅游地的最大的污染应该是人口污染。大量游人的涌入,给生态旅游地的环境承载力造成很大压力。像今年的泰山五一游,从电视画面上看,整个盘山路人满为患。据中央电视台公布的数字,游人超过承载力的180%,这是一个什么数字啊!还怎么谈生态旅游。应该明显拉大旅游淡季旺季的门票差价,同各大旅游团建立联系,对游人数字有一个粗略的估计,以便制定应急措施。禁止燃油机动车进入景区。在旅游景区内使用以太阳能或电能为能源的交通工具。泰山在这一方面尤其差,盘山公路几乎修到玉皇顶。由于机动车的尾气污染,山上的石刻明显受到影响。方便了游客,但给环境造成很大损失。适当的处罚措施。对有害环境的游客的行为要进行批评教育乃至惩罚。
2、旅游区景点的建设管理
加强对景点的管理,先规划后实施,对景点的建设必须进行综合评估。像泰山的索道建设就欠妥当。索道的建成,会使得山上的游客密度过高,不利于旅游的发展,况且这也使得游客在当地的逗留时间明显缩短,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对景点要随时维护,修缮。鼓励当地人的参与。当地人的参与可以更好的发挥地方特色和传统特色,使生态旅游更有吸引力。
3. 旅游社及导游的要求
要有引导游客保护自然的观念,旅行策划者(旅行社及策划团体)要有明确的生态意识,领队、导游要适时对游客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选择具备生态旅游条件的目的地,避开脆弱、敏感的生态地域。在计划阶段,要充分听取地域生态科研人员和自然保护团体的意见。培训导游,使他们理解和执行生态旅游的概念。尽量安排熟悉当地自然和文化的地方导游。尽量选用当地人经营的旅馆,并向旅游者建议购买不影响当地自然环境土特产品。指导游客与当地人进行交流,组织各种有助自然生态保护的公益活动。
4. 生态旅游对旅行住宿设施的要求
生态旅游目的地的住宿营设施不应设在脆弱敏感的生态区域。建筑物以方便简洁为主,不要给旅游者提供不必要的舒适和服务。住宿设施要由当地人自主经营管理,以保持地域文化的完整。采用节能设备,所用能源及不要给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提供以地域产品为主的饮食(最好是绿色食品)及旅游纪念品。加入地域的经济、文化、生态保护网络,加强与教育部门的联系。
4、结语
生态旅游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发展成熟需要无数有识之士的艰辛努力。在传统旅游之路不通的情况下,只有生态旅游才能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
参考文献:
[1] 周 琪等,1996,中日水处理技术国际讨论会论文集。C,168 - 172
[2] 张二勋. 1996,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旅游业中的作用。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5(2),80 - 83
[3] 张廷毅,黄观志. 1997,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经济地理,17(2),108 - 112
[4] 刘家明.杨新军. 1999,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初探。自然资源学报.14(1),79 - 82
生态旅游在近期迅速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人类社会对环境质量的普遍重视。2.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3.生态学为生态旅游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生态旅游是“生态与旅游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其实质就是运用生态学思想指导包括旅游目的地、旅游者、旅游业在内的旅游系统的有序发展。生态旅游是一种依赖当地资源的旅游,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是一种带责任感的旅游;是一种高品位性的旅游活动。
自生态旅游产生以来,它就以不同寻常的速度传播开来。生态旅游年增长率达到20%~25%。目前,生态旅游在我国已经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把1999年定为生态旅游年。我国生态旅游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缺乏对生态旅游的正确认识;缺乏统一规划,盲目开发;游客严重超载,超出了生态旅游区的生态承载能力;管理水平低下,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1.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生态旅游意识。2.科学规划,有序开发。3.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并通过生态旅游专项法规。4.建立健全生态旅游的管理体制。
2.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
李其日
文章来源: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4年9月
生态旅游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景观为旅游吸引物的自然之旅。作为当今世界最年轻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巨大潜力。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入海口处,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面积逐年增大,成为中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其独具特色的植被景观、野生动物景观、地貌景观、黄河河口水景、天象景观和油田景观,形成了保护区以“奇”、“旷”、“野”、“新”为主要特征的生态旅游资源。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区位良好、交通便利、政策优越,客源市场充足,环境容量大且旅游开发具有一定基础,生态旅游开发前景广阔。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可以为保护区筹集建设基金,对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协调保护区与当地居民的关系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使旅游者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社会环境;还可以给地方带来经济收入,而且还可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必须以科学为指导,以生态学原理为准则,开发与保护并重;自然保护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与生态旅游产品的设计,要突出强调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美;旅游景点和设施开发与建设必须做到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发展,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统筹兼顾,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