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区别
『壹』 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是两个既有一定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概念。旅游文化属于回文化的范畴,是文化的答一个门类,与诸如建筑文化,生态文化,艺术文化,等相并列,是文化的一种类型。而文化旅游是属于运动的范畴,是旅游的一种类型,与旅游在内涵上存在着有机的联系。一方面,文化的发展丰富了旅游文化的内容,进而促进旅游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旅游文化的发展又能为文化旅游提供内涵丰富的旅游内容,以满足旅游者的各种文化需求。在外延上,文化旅游可以说是旅游文化的一个研究内容,而旅游文化的内容要比文化旅游丰富得多。
『贰』 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有什么不同的内涵
生态旅游不同于传统旅游,具有其独特的生态内涵。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既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也是影响生态旅游的重要因素。
在传统旅游中,环境与旅游主题往往是分开看待的,相互之间互有影响,但不强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传统旅游来说,开发商的追求重点着眼于利润最大化,而旅游者的追求重点着眼于享乐和扩展眼界,游客与旅游点之间的纽带主要是价格。游客通过付出钱财获取享受,开发商通过提供服务获取钱财;而环境通常只作为点缀旅游点的一个参考要素,往往会在短期经济效益的面前被牺牲。以环境为代价获取利益的传统旅游,往往难以可持续发展。
『叁』 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的最主要区别是什么
字面意思差异。。。
文化旅游泛指以文化为主题的针对性强的活动。
旅游文化指的是旅游产业的产业文化。
这俩是本质上的区别。。。怎么能放一起说还拿来比较呢?
『肆』 什么是生态文化旅游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伍』 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的区别
概念上的区别 一个是一种文化 一个是一种旅游 我这么说不知道你明白吗
『陆』 生态旅游和传统旅游的发展有哪些区别
被泛化的生态旅游
文/陈清智
2009年1月1日,国家旅游局在海南三亚市拉开“2009中国生态旅游年”的帷幕,将主题年口号确定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全国各地的生态旅游活动由此风起云涌,“生态旅游”成为风靡全国的旅游新概念。
然而,与此并存的业界质疑之声也从未销匿。经过半年多的实践,有人怀疑一哄而上的中国生态旅游是一股被泛化与曲解的“旅游盲流”,一个偏离本义的发展误区。
概念之争
2008年12月28日,岳阳率先启动“中国生态旅游年”后,国内开始涌动“生态旅游”热潮,全国各地你追我赶,唯恐落后。其中不乏动辄上千万、上亿元的大项目、大手笔。
但在这股大流中,不少人依然以大众旅游的惯性思维来经营生态旅游,将其当成上项目、铺摊子、大搞设施建设的利用工具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龙头,继续以接待人数、旅游收入等作为衡量成败的主要指标。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宋瑞博士的眼里,这种现象令人担忧。他认为,在大众旅游的惯性思维下,这种全国一拥而上的“生态热情”只能说明大家对生态旅游概念的认识错位,是对“生态旅游”本义的误读和曲解。
宋瑞指出,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在认识和实践中都存在一些问题。按照国际生态旅游学会(IES)的界定,“生态旅游就是在自然区域里进行的、保护环境同时维持当地人福利的、负责任的旅游”。但眼下,更多的人和部门把生态旅游当成适合所有旅游形式、所有地区、所有环节的普遍原则,从而导致了生态旅游概念的无限泛化,形成了所谓的“城市生态旅游”、“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生态旅游”、“自然生态旅游”、“人文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工业生态旅游”等衍生概念。他担心,这会将“2009中国生态旅游年”的美好初衷带入歧途,将一次促进全民环保意识大觉醒的契机变成一次集体对生态的变相“经济侵略”。
两难之惑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孰轻孰重?这是生态旅游的两难。
受国内外系列突发事件综合性影响,我国入境市场持续出现小幅下滑。与此同时,世界旅游组织关于“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第四位的出境旅游客源国”的预测又挑逗着中国跻身旅游超级大国的欲望,而近十几年来以每年20%左右快速增长的生态旅游经济,更让中国深感必须赶上这班国际列车。
在此背景下,“2009中国生态旅游年”无疑背负着“拉动内需,激活经济”与助推中国旅游跨入国际视野的特殊使命。许多人认为,这些压在生态旅游身上的政绩导向与经济重码,是将其引向歧途的“始作俑者”。他们担心,生态旅游越来越多地被当作标签和幌子,甚至在一些地方成为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最终将生态旅游推向与生态对立的尴尬境地。
以旅游开发商和经营者为例。面对这一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潜在经济效益的大蛋糕,众多旅游企业必将对生态旅游开发经营趋之若鹜。但要发展真正的生态旅游,旅游开发商们也不得不付出更大的代价,要承担起环境保护和社区受益的责任,即追加远大于常规旅游区的成本。在现有制度下,出于经济利益的理性思考,旅游开发商们往往会想方设法绕开沉重的成本。为使这种行为成为正当化,他们很愿意在环境保护和社区经济发展标准上进行模糊化处理。
但在国内,试图突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两难瓶颈,从而实现双赢的努力也并非没有。
早在2005年,在中国生态旅游国际论坛上,来自国内外72个机构的160余名专家和代表热议的主题就是“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双赢的生态旅游经营”。而当下,各地关于双赢的呼吁之声更是不绝于耳。这些清醒的声音,激发出这样一些共识:不能听任生态旅游处于随性的泛化与曲解状态,政府理应就生态旅游的规划、产品设计、环境技术、环境管理与市场培育等实践问题展开研究和对市场的指导,让生态旅游走上正轨。
发展之路
经过一番热炒,2009年的中国生态旅游成效几何?态势尚未明朗。但由于能够满足人们求新、求知、猎奇、探险、休闲、保健、疗养等多样化需求,生态旅游成为我国一项新兴的朝阳旅游产业则已是板上钉钉的事。然而,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之路何在,该怎么走?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答案。
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向他国学习的呼声一直居高不下。
生态旅游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多年,不论是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尼泊尔、博茨瓦纳等发展中国家,都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宋瑞认为,研究、学习和借鉴这些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分析其中的失败案例,能够使中国的生态旅游少走弯路。
其次,应该恪守国际的基本共识:生态旅游是前往相对未被干扰和污染的自然区域的旅游活动;在欣赏自然的同时,更强调了解和保护自然环境;生态旅游不排斥经济收益,但这远非其首要目标,其收益除了用于生态保护外,首要考虑当地居民受益等等,而不能以“适合国情”为名,对进行无限的泛化。另外,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除企业自身的摸索实践,更需要政府制定明确的游戏规则,学界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非政府组织给予实际的操作指导,媒体进行正确的宣传监督。
一旦扫清这些障碍,中国生态旅游或能早日步入坦途。
『柒』 文化旅游和休闲旅游区别
休闲定义为“于工作之外,于可自由运用的时间与金钱下,自主选择,并可获得健康愉悦的体验从事的活动。”休闲旅游也就是为了获得健康愉悦的体验的旅游活动,休闲旅游的关键就是要轻松。休闲游避开了“扎堆”景点,到有草原、高山、河流及湖泊的大自然中静静地“泡”上几天,没有固定的观光项目,不是满满的行程表,追求的是心灵上的彻底放松。休闲旅游通常是一家人或一些非常要好的朋友、同事一起,到离居住地比较近的地方去度假。
文化旅游既不是一种产品,又与旅游文化大不相同,所谓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只是形式。文化旅游之“文化”应解释为对旅游之效用及旅游之目的所作的定性。故文化旅游可定义为: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
文化旅游,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因此,其目前较为流行的定义是“那些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还有说法认为文化旅游属于专项旅游的一种,是集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于一体的大旅游活动。
『捌』 我国的传统文化与生态旅游有什么样的关系
乡土旅游的兴起和发展一定是要以乡村文化为依托的。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专促进的关系。如属果没有乡土文化的存在,俺么乡土旅游简直就是一个空谈,没有人会愿意去乡村;同样如果没有乡村旅游业现如今的发展,乡土文化也只存在于文学作品中。所以如果要发展乡土旅游,那么乡村文化的振兴一定是重中之重。
『玖』 生态旅游与传统大众旅游的区别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版生态旅游协会把权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生态旅游是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
生态旅游与传统大众旅游的区别应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回归大自然,即到生态环境中去观赏、旅行、探索,目的在于享受清新、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探索和认识自然,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等;
二是要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不论生态旅游者,还是生态旅游经营者,甚至包括得到收益的当地居民,都应当在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方面做出贡献。也就是说:只有在旅游和保护均有保障时,生态旅游才能显示其真正的科学意义。
『拾』 文化旅游的定义是什么它和旅游文化有何区别谢谢
文化的本质在于创新,旅游文化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各种文化的大杂烩,它是传统文化和旅游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
对于旅游文化来说,其他各种文化都是“原材料”。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头脑中原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思维方式等文化因素与目的地的异质文化因素的相互碰撞与结合,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而旅游经营者经过潜心地研究本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并进行适当的取舍,吸收一些外来文化,精心加工、组织和开发成为供旅游者观赏或享受的旅游文化产品,创造了旅游文化;旅游客体本身反映着人的智慧和力量,有相当的文化因素的成分,它是人们内心的价值观、审美观等精神因素的外在表现,其本身也是旅游文化的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因此,所谓旅游文化实际上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以行、吃、住、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依托,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介体和旅游研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的,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业已形成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的总和。它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旅游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外延也相当宽泛。“既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宗教、饮食服务、园林建筑、民俗娱乐与自然景观等旅游客体文化领域;又涉及旅游者自身文化素质、兴趣爱好、行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体领域;更涉及旅游业的服务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导游文化、政策法规等旅游介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