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旅游与经济发展水平

旅游与经济发展水平

发布时间: 2021-02-18 00:18:54

『壹』 谈谈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旅游经济的超前发展战略

世界旅游经济实践表明,各国在旅游发展方式上,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超前型发展战略;另一种是滞后型发展战略。超前型发展战略是旅游经济超越了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阶段,通过率先发展旅游业来带动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发展。滞后型发展战略是旅游经济发展滞后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的水平,即在国民经济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基础设施已形成较强体系后,自行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超前型和滞后型发展战略,是不同经济条件下的世界各国在旅游发展道路上的两种选择,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与此同时,两种发展战略的运行环境和经济特点有着明显的差异。超前型发展战略的适应条件是:旅游的自然和环境条件较好,旅游资源拥有量大且旅游产品吸引力强。适应范围主要是:经济基础较好的沿海地区和旅游资源丰厚且开发程度较高的地区。由于超前型发展战略是建立在国民经济较低水平之上的,因此,该战略追求的不是本行业内在的经济效益而是旅游经济的波及效益,即利用旅游经济的综合性的特点,通过对旅游业的高强度投入,全面带动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发展。旅游业发展的兴衰,已经不是旅游业本身的问题,而是国民经济全行业发展的问题。旅游业的作用不仅是获取外汇和回笼货币,而且已成为经济腾飞的突破口。我们常说的“旅游搭台,经贸唱戏”就是这种战略下旅游业功能的形象化说明。

我国旅游业是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产业。从产业运行环境来看,这种产业是建立在较弱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要使旅游业在短期内形成较强的产业体系,就要加大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因此,从短期效益分析,产业的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在这种情况下,旅游业本身所具有的“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经济特性难以充分体现。如果仅从旅游产业自身效益分析,在国民经济基础较弱的条件下,旅游产业的投入,似乎是没有道理的。但是,如果从旅游产业的宏观功能去分析,以下三点是值得思考的:

首先,从1978年以后,我国逐渐改变对外封闭的政策,打开国门,向全世界开放。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必须寻找一个开放的“切入点”,而这个“切入点”就是旅游业。旅游业是一个具有特殊优势的外向型国际性产业,它的运行依赖于世界范围的客源不断的注入,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广泛地吸引世界各国的旅游者,向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旅游者通过旅游这个对外窗口,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以及投资的各种有利环境,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落实。

其次,旅游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特点。旅游产业体系的形成,涉及众多的相关产业,对旅游业高强度的资金投入,可以带动一定区域范围内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尤其对那些拥有较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更为显著。

最后,中国经济大发展的历史时期里,需要借助国外的先进技术与设备,从国外引进技术与设备,就必须建立一大批创汇能力大、见效快的产业,以满足技术与设备引进对外汇资金的需要。与其它产业相比较,作为外向型产业之一的旅游业,在获取外汇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外汇流入,对于急需外汇,又缺乏强有力创汇产业的国家,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举措。

综上所述,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和基本国情,使得中国的旅游业发展必须采取超前型发展战略,按照这种发展战略,在评价中国旅游产业运行质量时,不能就其产业内在效益去评价,而应从旅游产业外部效益,特别是从波及与连带效益去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对中国旅游业发展作出客观的评价,提高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

二、旅游经济的推进式发展战略

如前所述,世界旅游业有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国内旅游向国际旅游延伸的常规发展模式;一种是国际旅游向国内旅游推进的非常规发展模式。所谓国内旅游向国际旅游延伸发展模式,是一种先发展国内旅游,通过国内旅游的发展,旅游地域的延伸,形成出国旅游,然后再发展国际接待旅游的模式。从社会经济背景来看,延伸发展模式的引入是内聚式生活消费方式的变化。在一些国家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得到改变。在紧张工作和生活环境压抑下,人们需要暂时摆脱枯燥的城市生活环境,到大自然中寻求精神上的调整和体力上的恢复,于是旅游消费就成为这些国家居民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居民的旅游活动仅限于国内地域范围,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改善和旅游需求力度的增强,国内地域已不能适应旅游活动发展的需要,人们开始走出国门,去领略异国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发达国家以国内旅游为主的旅游结构,不仅充分满足了国内居民的旅游需要。而且,伴随着国际旅游需求的增长,原先用于本国居民的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也逐渐用于接待外国旅游者,从而出现了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协调发展的局面。

所谓国际旅游向国内旅游推进模式,是一种先发展国际接待旅游,再发展国内旅游,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后再发展出国旅游,最终形成以国内旅游为主、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协调发展的模式。这是一种先发展国际接待旅游,通过国际接待旅游的发展,来全面带动以城市为主体范围内的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设施的建设,逐渐形成以中心城市为重心的国际旅游体系。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居民的旅游活动开始引入,成为这个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的社会条件、经济条件和消费条件决定,我国旅游业发展只能采用推进发展战略模式。采用这一模式使得我国旅游业发展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的特点:一是旅游业发展以基础和资源条件较好的城市为中心,由旅游城市向其它地区推进,逐渐形成我国的旅游业体系。因此,旅游城市便构成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框架。不论是旅游资源的开发、设施的建设,还是线路的设置、区域的划分,都是以旅游城市为依托的。二是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以现存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为基础,由观光型旅游资源为主向混合型旅游资源推进。因此,目前中国旅游目的地大多是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较为丰富的地区所构成的。三是旅游的组织方式,是以全程旅游路线为主体,由路线型产品向板块型产品推进,逐步形成路线型产品为基础,主题型产品与特种型产品为主体的旅游产品体系。四是旅游设施的建设以高等级为主体,由高档设施向中、低档设施推进,最终形成以中档旅游设施为主体,高、中、低相结合的旅游设施体系。

三、旅游经济跳跃式非均衡发展战略

旅游经济的跳跃式非均衡发展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跳跃式发展,所谓跳跃式发展是指旅游业发展在历史阶段上的超越性,在较短的时间内走完常规发展的历程,这是在时间意义上的发展;另一层是非均衡发展,所谓非均衡发展是指旅游业发展在地区布局上的不均匀状态,使旅游业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地位与作用不同,这是在空间意义上的发展。

从时间发展意义上而言,中国旅游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国情特点,选择跳跃式发展战略,有可能较快地跨越单一的接待海外入境旅游者阶段,而进入接待海外入境旅游者和接待国内旅游者共同发展的阶段,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产业发展道路。预计到本世纪末,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业发达国家,即大体用15年左右的时间,走完国内其它产业和发展中国家30~40年的发展路程,这是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这一判断的依据:一是中国的旅游经济基础国情,兼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双重特征。一方面由于人口众多,造成人均水平的诸多指标在世界各国排序中处于较低水平,表现出不发达的特点;但是另一方面国家整体的经济实力并不弱,1988年已居世界第八位,产业门类齐全,特别是旅游所依托的相关部门已初具规模。旅游业是天然的外向型产业,国家总体对外的实力水平至关重要,我国的国家经济实力完全能够支撑我国成为入境旅游业的接待大国。二是中国旅游业的客源市场广阔丰富。目前中国远离欧美等主要国外旅游客源产出地,使入境旅游规模受限和风险较大。但从长远看,我国拥有可替代的巨大新市场:表现在拥有大量具有血统亲缘的华裔客源;拥有以日本、东南亚等为代表的邻近国家或地区的旅游客源市场;再加上国内发达地区自然产生和“示范效应”激发的国内旅游者数量可观。多层次多渠道的巨大客源市场,将促使我国旅游业实行跳跃式发展。

从空间意义上而言,国际上旅游发达城市和国土面积相对狭小的国家和地区,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甚至主体产业者不乏其例,如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泰国、新加坡等。但是在美国、日本、独联体、德国等工业发达国家或旅游接待大国,旅游业都未成为支柱产业。在中国这样现代交通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域广大的国度中,加上旅游业本身具有的脆弱性等因素,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旅游业很难成为支撑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从旅游业在国家总体发展中所处地位的判断,并不妨碍旅游业在我国某些具备条件的地区和城市可以大有作为。如北京、西安、杭州、桂林、昆明、承德、深圳等城市和地区,旅游业完全可能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可以肯定,经过多方面共同努力和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旅游业同样可以成为主导产业或支持局部地区和城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并将对国民经济全局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

『贰』 旅游业对大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世界旅游经济实践表明,各国在旅游发展方式上,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超前型发展战略;另一种是滞后型发展战略。超前型发展战略是旅游经济超越了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阶段,通过率先发展旅游业来带动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发展。滞后型发展战略是旅游经济发展滞后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的水平,即在国民经济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基础设施已形成较强体系后,自行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超前型和滞后型发展战略,是不同经济条件下的世界各国在旅游发展道路上的两种选择,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与此同时,两种发展战略的运行环境和经济特点有着明显的差异。超前型发展战略的适应条件是:旅游的自然和环境条件较好,旅游资源拥有量大且旅游产品吸引力强。适应范围主要是:经济基础较好的沿海地区和旅游资源丰厚且开发程度较高的地区。由于超前型发展战略是建立在国民经济较低水平之上的,因此,该战略追求的不是本行业内在的经济效益而是旅游经济的波及效益,即利用旅游经济的综合性的特点,通过对旅游业的高强度投入,全面带动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发展。旅游业发展的兴衰,已经不是旅游业本身的问题,而是国民经济全行业发展的问题。旅游业的作用不仅是获取外汇和回笼货币,而且已成为经济腾飞的突破口。我们常说的“旅游搭台,经贸唱戏”就是这种战略下旅游业功能的形象化说明。

我国旅游业是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产业。从产业运行环境来看,这种产业是建立在较弱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要使旅游业在短期内形成较强的产业体系,就要加大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因此,从短期效益分析,产业的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在这种情况下,旅游业本身所具有的“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经济特性难以充分体现。如果仅从旅游产业自身效益分析,在国民经济基础较弱的条件下,旅游产业的投入,似乎是没有道理的。但是,如果从旅游产业的宏观功能去分析,以下三点是值得思考的:

首先,从1978年以后,我国逐渐改变对外封闭的政策,打开国门,向全世界开放。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必须寻找一个开放的“切入点”,而这个“切入点”就是旅游业。旅游业是一个具有特殊优势的外向型国际性产业,它的运行依赖于世界范围的客源不断的注入,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广泛地吸引世界各国的旅游者,向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旅游者通过旅游这个对外窗口,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以及投资的各种有利环境,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落实。

其次,旅游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特点。旅游产业体系的形成,涉及众多的相关产业,对旅游业高强度的资金投入,可以带动一定区域范围内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尤其对那些拥有较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更为显著。

最后,中国经济大发展的历史时期里,需要借助国外的先进技术与设备,从国外引进技术与设备,就必须建立一大批创汇能力大、见效快的产业,以满足技术与设备引进对外汇资金的需要。与其它产业相比较,作为外向型产业之一的旅游业,在获取外汇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外汇流入,对于急需外汇,又缺乏强有力创汇产业的国家,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举措。

综上所述,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和基本国情,使得中国的旅游业发展必须采取超前型发展战略,按照这种发展战略,在评价中国旅游产业运行质量时,不能就其产业内在效益去评价,而应从旅游产业外部效益,特别是从波及与连带效益去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对中国旅游业发展作出客观的评价,提高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

还有发不出来

『叁』 旅游行业的经济特征分析

我国的经济呈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三大产业迅速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第三产业服务业迸发出了空前的活力,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指标。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驱动力,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旅游经济的计量分析,更好的发挥旅游经济的作用,带来经济的新增长。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知识,通过模型的建立与调整,研究影响我国旅游支出的各种因素,揭示我国旅游经济的结构特征,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计量经济学;国内旅游支出;旅游经济;旅游电子商务;建议 Th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of tourism economy [Abstract]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up, our country's economy presents explosive growth,the three main instrise rapidly develop.Along with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bursting out the unprecedented energy of the third instry service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tertiary inst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ndex to measure a country's economy.Touris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of the third instr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tourism economy, better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tourism economy, bring new economic growth.This paper uses econometric knowledge,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and adjustment of the model,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ourism expenditure in our country, reveals the structure of the tourism economy in our country,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conomy in China. [Key words] econometric;domestric tourism spending;tourist economy;tourism electronic commerce;suggestion 一、 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在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下,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据资料显示: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990年的14.5倍,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也增加了近9倍,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增加了近40倍。人们收入的提高,大大的增强了消费需求。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成为了人们的首选。旅游消费需求的增加,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

有序发展出境旅游。坚持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并重,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点旅游区、旅游线路建设。推动旅游业特色化发展和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全面推动生态旅游,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据预计到2020 年,国内的旅游人次数将达到19.82 亿人次,大致相当于每个国民一年出游1.5 次,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30436.6 亿元,相当于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7%左右,仅国内旅游的贡献就足以确立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 同时,“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指出,要使国民的非工作时间更长。闲暇时间的增多势必为国民创造更多的出游机会。中国作为世界旅游资源第一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旅游资源供给充足。在这样供需双向互动下,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也是无限的,当前旅游业的良好态势也证明了我国旅游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 二、 计量经济学模型 在曹开军、高登营(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的《我国旅游收入主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中从国内旅游收入 、国内旅游人数 、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支出 、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 、公路里程、铁路里程出发,检验得出影响国内旅游收入的主要因素有国内旅游人数、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且国内旅游收入与这些影响因素都是正向的变动关系。在成希祥(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学院助教)、肇丹丹(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学院讲师)的《国内旅游发展效益的计量分析》中从国内旅游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旅游人数、城乡居民人民币年底存款余额、旅游人均花费(分为城镇和农村)、铁路里程和公路里程、以及虚拟变量(公共假日),得出国内旅游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旅游人数呈正相关,与城乡居民人民币年底存款余额呈负相关,节假日的变更对国内旅游收入影响不大。 从现有模型看,从计量经济学角度对旅游经济进行计量分析都是从收入水平、消费倾向、交通设施、闲暇时间方面为切入口。但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迅速崛起,给中国的旅游业也注入了新的活力,旅游电子商务的兴起,无疑给旅游业带来重大的革命性影响。因此,本文选取的变量有国内旅游收入、国内生产总值、人口、铁路里程、公路里程、人均可支配收入、旅行社数量以及网民数量。以此来探究各个因素对旅游收入的影响,从而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三、 影响旅游经济的计量分析

『肆』 试谈谈为什么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旅游需求的最根本原因

旅游需求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属于比较高层次的需求。
它不属于生存需求内,而是容享受性需求和发展性需求的融合。
需求层次的提高,直接影响因素是个体的收入水平。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从宏观角度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社会整体的收入水平越高,总体消费水平越高,消费需求层次越高,所以,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旅游需求的最根本原因。

『伍』 旅游经济的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行业,中国旅游业在发展初期就明确了开发建设的基本方针。一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吸引海内外各界资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国家、集体、个人投资建设旅游项目。这种开放的投资方针推动了中国旅游投资市场的活跃和旅游接待能力的提高,为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尽管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特别是旅游业管理体制和投资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但总体上看,中国旅游业的投资环境呈不断优化的趋势。
未来10年间,中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企业/政府旅游的增长速度将达到10.9%,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到2010年中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将从2002年的5.44%达到8%。因此,作为六大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的旅游行业,在今后几年内将存在重大的投资机会。

『陆』 简析旅游对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

世界旅游经济实践表明,各国在旅游发展方式上,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超前型发展战略;另一种是滞后型发展战略。超前型发展战略是旅游经济超越了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阶段,通过率先发展旅游业来带动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发展。滞后型发展战略是旅游经济发展滞后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的水平,即在国民经济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基础设施已形成较强体系后,自行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超前型和滞后型发展战略,是不同经济条件下的世界各国在旅游发展道路上的两种选择,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与此同时,两种发展战略的运行环境和经济特点有着明显的差异。超前型发展战略的适应条件是:旅游的自然和环境条件较好,旅游资源拥有量大且旅游产品吸引力强。适应范围主要是:经济基础较好的沿海地区和旅游资源丰厚且开发程度较高的地区。由于超前型发展战略是建立在国民经济较低水平之上的,因此,该战略追求的不是本行业内在的经济效益而是旅游经济的波及效益,即利用旅游经济的综合性的特点,通过对旅游业的高强度投入,全面带动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发展。旅游业发展的兴衰,已经不是旅游业本身的问题,而是国民经济全行业发展的问题。旅游业的作用不仅是获取外汇和回笼货币,而且已成为经济腾飞的突破口。我们常说的“旅游搭台,经贸唱戏”就是这种战略下旅游业功能的形象化说明。

我国旅游业是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产业。从产业运行环境来看,这种产业是建立在较弱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要使旅游业在短期内形成较强的产业体系,就要加大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因此,从短期效益分析,产业的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在这种情况下,旅游业本身所具有的“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经济特性难以充分体现。如果仅从旅游产业自身效益分析,在国民经济基础较弱的条件下,旅游产业的投入,似乎是没有道理的。但是,如果从旅游产业的宏观功能去分析,以下三点是值得思考的:

首先,从1978年以后,我国逐渐改变对外封闭的政策,打开国门,向全世界开放。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必须寻找一个开放的“切入点”,而这个“切入点”就是旅游业。旅游业是一个具有特殊优势的外向型国际性产业,它的运行依赖于世界范围的客源不断的注入,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广泛地吸引世界各国的旅游者,向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旅游者通过旅游这个对外窗口,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以及投资的各种有利环境,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落实。

其次,旅游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特点。旅游产业体系的形成,涉及众多的相关产业,对旅游业高强度的资金投入,可以带动一定区域范围内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尤其对那些拥有较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更为显著。

最后,中国经济大发展的历史时期里,需要借助国外的先进技术与设备,从国外引进技术与设备,就必须建立一大批创汇能力大、见效快的产业,以满足技术与设备引进对外汇资金的需要。与其它产业相比较,作为外向型产业之一的旅游业,在获取外汇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外汇流入,对于急需外汇,又缺乏强有力创汇产业的国家,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举措。

综上所述,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和基本国情,使得中国的旅游业发展必须采取超前型发展战略,按照这种发展战略,在评价中国旅游产业运行质量时,不能就其产业内在效益去评价,而应从旅游产业外部效益,特别是从波及与连带效益去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对中国旅游业发展作出客观的评价,提高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

『柒』 旅游业对经济的正面影响是什么

1、旅游业的发展以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并受其制约,同时又直接、内间接地容促进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发展,如推动商业、饮食业、旅馆业、民航、铁路、公路、园林等的发展.

2、旅游业能促使公共部门不断改进和完善各种设施、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日益显示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3、旅游业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通过旅游使人们在体力上和精神上得到休息,改善健康情况,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7)旅游与经济发展水平扩展阅读

旅游业的弊端:

1、物价上涨: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大量的外来旅游者涌入当地,由于涌入大量的外来游客,虽在一定程度上为当地居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大量游客的涌入势必引起当地的物价上涨,而损伤了当地居民利益。

2、破坏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现仍是我国的第一大产业,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使得个人收入远远高于务农收入,因此大量农业人员纷纷涌入旅游行业,从事服务业时田地荒芜。从而破坏了原有的产业结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旅游业

『捌』 如何从经济学角度理解旅游经济发展和形成,

人们对旅游的兴趣和需要是其发展的前提,但市场经济的存在才是旅游业方兴未艾的根本原因。
1.旅游业满足了消费者的心理需要。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欲望分为五个层次:基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在生产力较低的年代,人们首先要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如温饱、安全等。
2.旅游业具有很强的“乘数效应”。简单地说,就是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应变量就会变化五个单位,一种经济量的变化,可以导致其他经济量的倍数变化。某一行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其他五个行业的发展。如汽车业的发展会带动钢铁、玻璃、塑料、橡胶、运势等行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餐饮、交通、住宿、娱乐、购物等等的发展,与此同时,上述行业的发展,又会增加对汽车、飞机、轮船、钢材、石油、建筑、农产品轻工业品等等的需求,由此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需求市场。统计资料显示,对旅游业每1元的投入,就会有5元的产出,其乘数效应远高于其他行业。
3.旅游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随着自动化、现代化的高度发展,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失业率一直是困扰各国政府的头等大事,过高的失业率必然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各地政府都将就业问题摆在政府工作的首位。在高度机械化的社会,解决就业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因为第三产业能够提供众多的就业机会。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均超过了第一、第二产业。旅游业就是典型的第三产业,且具有很强的乘数效应,能带的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直接或间接提高大量的就业岗位。
4.消费者、企业和政府都乐意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中,只要有市场需求,并且这个行业的投资回报率能够达到或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率,就会有相应的供给,不管是否合法。所以,随着我国生产力的持续发展,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门旅游的人会越来越多,旅游业将有庞大的市场需求。
二、经济环境对旅游业的影响。
个人收入对旅游文化的影响。个人收入对旅游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心理、行为和产品三个层面。
1.一般情况下,人们旅游需要的强烈程度与收入的高低成正比。收入越高,旅游需求越强烈。旅游需要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只有当个人的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时,这一需要才会产生。
2.个人收入不但影响着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同时还直接决定着旅游目的地与活动类型的选择、出游时间的长短。
3.个人收入对旅游体验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旅游追求的目标、旅游目的地、住宿条件、旅游交通工具的选择等。高收入游客一般追求豪华的体验与感受,对旅游服务于设施的要求较高,常常把追求旅游需求的实现放在首要地位;中等收入旅游者则注重追求旅游中的乐趣,对旅游服务、旅游设施不做过分的要求,只要能达到中等档次即可;低收入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常常将经济因素放在首位,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花费获得最大的旅游效益。个人收入对旅游体验产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旅游产品价格的敏感度和旅游产品类型的选择上。低收入者特别关注旅游产品的价格,对产品的选择还停留在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上;中等收入者则主要向往温馨安静、游乐性强的文化类旅游产品;高收入者追求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度假型旅游产品,其平均旅游消费较高,是高档旅游产品的消费者。
三、经济形态对旅游业的影响
1.自然经济社会。在自然经济社会,旅游者外出旅游主要出于两种心理需求:第一,外出求知求学激发了审美意识;第二,因官场失意纵情山水而带动了休闲行为的产生。
2.商品经济社会。商品经济形态促进了旅游体验心理和体验行为的不断深入与完善,最终使旅游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审美愉悦行为。商品经济社会经过了农业经济社会、工业经济社会和服务经济社会三个发展阶段。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发展的时代,居民家庭收入普遍提高,个人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旅游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人们对自由时间的拥有开始由单纯的恢复体力转向休闲娱乐和旅游。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到一个一追求生存质量为特征的高层次阶段。人们对旅游体验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以寻求心灵的港湾和精神家园为基础的现代愉悦性旅游成为旅游的一个重要标志。
四、市场经济与旅游业
当整个旅游市场做大后,各相关行业都可以享受到规模经济带来的“外在经济”效应,即常说的“搭便车”。
旅游行业要重视品牌建设。品牌一词来源于古挪威文字,是“烙印”的意思,这非常形象地表达了品牌的含义,即如何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烙印。品牌是一个综合、复杂、抽象的概念,从表象上看,品牌是用来识别一个(或一群)卖主的商品或劳务的名称、术语、记号、象征或设计,或其组合。在注册旅游产品的商标时,为了避免别人的抢注或侵权等“搭便车”的行为,有经验的企业或团体往往会把有相近意思的文字和图案一并注册。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企业的市场观念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观念变化,即生产观念、销售观念、营销观念。在第一阶段,以卖方为主体的产品供不应求阶段,只重视生产。在第二阶段,由于产品供过于求,企业的重点工作就有两个,销售和生产。第三阶段是营销观念的阶段,即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顾客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产品要有特色,不做第一,只做唯一。必须开发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方能吸引顾客。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