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Ⅰ 三门峡的旅游名片是什么
提到河南大家应该都不会感到陌生,作为我国影响力数一数二的人口大省,在全国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虽然说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但是它的历史比较悠久,独具特色的景点更是数不胜数,每年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座河南的五线小城市,被大山峡谷“包围”,却有着这三张旅游名片。
其实经济发展并不是考量一座城市的唯一指标,每一座城市都有着自己的文化,都有着自己迷人的地方。对于这一座被峡谷森林所包围的五线城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兴趣来这里旅游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Ⅱ 《三门峡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内容,“四大一高”战略是什么时候提出的,在什么文件上
四高是指报关,运输,大商业,旅游和高新技术产业;
四位一体战略明确:
海关通回关是指关答于加快三门峡海关,国家铝及铝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的重点。加强经济的重点,罗三的经济合作,在黄河金三角四市的区域合作。
围绕建设“三纵四横”的交通网络,三门峡市在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战略交通枢纽的大交通。围绕沿310国道与209国道城市和城镇隆起,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的经济隆起。
一个大型的电子商务是把握四个物流园区大中,上海商业文化广场,义乌国际商贸城,和其他大型商业项目和三门峡西综合物流,食品冷链物流。
大型旅游重点建设黄河,黄河的“文化景观”的旅游品牌,以提高规划国际黄河旅游节投资贸易洽谈会的运作水平,文化内涵的风景,真正做到了三门峡引起的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黄河旅游核心城市和全省旅游经济强国。
围绕建设郑洛三工业走廊,进一步壮大能源,煤化工,黄金三个省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并积极创建全国有影响力的铝及铝深加工,装备制造和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的生产,水果和蔬菜食品加工产业基地。赞同0 |评论
Ⅲ 三门峡旅游新看点除了天鹅,还有啥
地坑院,甘山
Ⅳ 三门峡周边旅游
去丽江也行。
Ⅳ 三门峡旅游发展方向
旅游局会有规定的吧
Ⅵ 河南三门峡这个城市如何
我就住在三门峡,我认为三门峡非常好。三门峡以前是一个国家:虢国。曾被赵国和秦国版所灭。
旅游就不用说了权,黄河大坝、中流砥柱······各种美丽的景观。冬天,白天鹅还常来。
地理位置我认为是特棒的。洪水淹不到,火山喷不到。况且,离西安、洛阳、郑州也特别近。
三门峡的经济条件也很好,高楼大厦一个不少。更何况还有,和鸟巢、水立方很像的建筑,特棒。
三门峡的教育也非常好,湖滨区最好的学校有:外国语小学、阳光小学、实验一小、市一小。(都可以网络)
我认为,三门峡最美的是:三门峡不大,不像郑州等大城市,从南环到北环至少一个小时,还经常堵车。而三门峡,公交车只有1路~13路。从东边到西边坐公交1路也就20分钟。
Ⅶ 渑池县与三门峡市区未来的发展趋势如题 谢谢了
三门峡是市区,发展前途比较光明,每年到三门峡旅游的人多,再一个是 晋豫交界,回流动人口比答较多,消费自然比渑池高。但一些费用也 相对比较高,比如房租、水电....最 基本的 , 而渑池是个县城,相比之下比 三门峡要 落后一些,人流少. 你要是选择做生意我 想 还是去 三门峡发展比较好
Ⅷ 促进三门峡红色旅游发展有哪些对策
看看其他地方的案例
一、延安红色旅游的内涵及发展现状分析
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圣地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特别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辛苦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培养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旧址。延安发展以红色旅游为首的文化旅游产业,对于提升延安GDP水平,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红色旅游的内涵
红色旅游主要是针对其历史、精神、物质、文化等方面内涵而提出的。不同学者对此内涵有不同的认识。毛日清提出红色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观革命历史文化遗迹,使革命先辈的功绩与历史事件浮现在眼前,印记于心脑,达到丰富革命历史文化知识,影响思想意识,起到教育激励作用的旅游[1]。李宗尧认为是以游览革命老区和遗迹为主,在过程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旅游方式[2]。潘碧秀提出红色旅游是以革命圣地和纪念地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旅游产品的观点[3]。
综合以上观点:红色旅游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立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的物以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和精神吸引并接待旅游者,并且组织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体性旅游活动[4]。
(二)红色旅游的功能及其发展意义
我们对于红色旅游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功能、教育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方面。其中刘建平、伍先福是较早分析红色旅游的学者,提出红色旅游具有政治教育、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三大功能[5]。周振国、周海生(2008)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意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6]。现在大家比较赞同的观点是红色旅游至少具有四种功能,即政治教育功能、经济发展功能、传承文化功能和凝聚民心功能。总的来说我们研究的重点就是红色旅游的经济功能如何实现。
(三)延安红色旅游资源及其发展现状
1.红色旅游资源。延安是举世瞩目的中国革命圣地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这块红色的革命圣地上,共存有革命旧址351处,是全国保存面积最大、最完整的革命遗址群。
全市共有各类文物遗址5805处,其中古文化遗迹2956处,古墓葬491处,石窟177处,石刻1344处,古建筑180处,革命旧址350处[7]。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单的有9种,省级保护的有13种。这些文物遗址成为延安红色文化产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2.延安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延安精神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从上海成立到井冈山会师、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胜利的每一个时期、每一次成功中所表现出的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思想品德、行为准则和工作作风[8]。
据统计,2013年全市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2847.7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151.90亿元人民币。如图可以看出“十一”黄金周七天各主要景区接待人次最低为影视城0.6万人次,最高接待人数为13.8万人次。壶口瀑布接待人次达影视城的20余倍。各大宾馆饭店节假日期间客房七天平均出租率达到92.1%,其中10月2、3、4、5日宝塔区范围内连续客房出租率为100%。
据数据分析显示,2009~2013年短短五年间,延安红色旅游业产值增幅高达98.02亿元,增长率为181.92%,逐年稳步提升。2011年接待中外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亿元,以红色旅游为核心的旅游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突出,同时也成为延安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从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贡献度评价指标角度分析得到,旅游业对延安经济增长的贡献由2009年的7.48%增长到2013年的11.22%,旅游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稳步增强,平均贡献率为9.44%,成为拉动延安经济增长的主要因子之一。
二、延安红色旅游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延安是我国开放最早的风景名胜区和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拥有悠久革命历史的红色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经济和文化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发展的态势良好。然而近年来在延安旅游业的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基础设施落后、旅游规划项目策划开发等工作滞后、红色旅游资源利用率太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等等。
(一)经济基础薄弱,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
交通的畅通和通讯的发达是形成开放型红色旅游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当前红色旅游突飞猛进的阶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滞后则成为制约红色旅游发展的一大难题,而且这个难题将直接影响到革命老区的脱贫致富和红色旅游景区的长足发展。因此,加快完善红色旅游景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率低,宣传活动不到位
我们要遵循旅游市场的发展规律,发展红色旅游。游客接待规模越来越大,年龄在18~40岁之间的占63.9%,旅游目的主要是观光、学习和休闲度假等[9];青年比例较高、学生市场和中老年人市场构成红色旅游的核心目标市场,而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占有比例较低,机会目标市场是专业修学市场[10]。但是我们却没有抓住客源特点,准确开发游客喜欢的红色旅游景点。 另外,虽然延安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景区景点开发与利用有限,红色资源的开发单一化、程序化,景点形式基本一样。整体规划不足,项目开发、宣传活动、产品研制开发等工作落后,导致参与型和学习体验型的旅游项目过少。
(三)延安红色旅游景区形式单一,大大削减了游客的兴趣
旅游是一项广义的文化活动,是人们一种高雅的文化享受,延安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名俗文化,例如陕北秧歌、陕北民歌信天游、民间剪纸、安塞腰鼓等,但延安红色旅游景区却多以展览馆、纪念馆等静态的呈现方式向游客展示,这种形式单调无趣,对于旅游者而言缺乏吸引力,难以引起旅游者的兴趣和互动,使旅游者的参与程度降低。
三、促进延安红色旅游发展的对策
延安务必要抓住中央加快红色旅游发展的机遇,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抓住旅游重点区,加大宣传力度、丰富旅游形式、提高服务人员素质等手段力争将自身建成全国一流红色旅游景区。
(一)加大红色旅游投入力度,确立红色旅游长远发展战略
红色旅游是一种新型主题的旅游,它既具有传统旅游的风格,又具有现代旅游的特质,是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特色产业。在交通条件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延安红色旅游要树立长远发展的意识,增加旅游产业的投入,例如拓宽马路,改变交通拥堵现象,加快建设4G网络全覆盖,在旅游的同时留下对延安的美好回忆等等。
注重打造以红色品牌为目标,优化投资政策环境,鼓励当地多元化的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投资,将餐饮、娱乐、住宿有机结合,不仅要将红色旅游纳入延安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之中,更重要的是要把以红色旅游为主的延安旅游业上升为延安的精神支柱产业。
(二)传播延安红色旅游历史文化,塑造中国延安红色旅游网络品牌
延安旅游的龙头是红色旅游。目前正面临着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契机,我们延安应结合政府主导模式,把红色旅游资源保护纳入法治轨道。
抓住红色旅游人群特点,拓展以青少年目标人群为主的旅游形式。调查表明,游客的文化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因此延安红色旅游产品开发须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提高文化品位,如利用博物馆动态宣传充实红色旅游文化,用新金属的音乐风格演绎红色歌曲,并让游客亲身感受红色歌曲,丰富延安旅游的文化内涵。
利用网络,加强与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推出“指尖上的延安”等活动,使游客利用网络、手机将延安文化尽收眼底;并采用网络购票优惠政策让绝大部分人有机会游延安,最终实现口碑宣传、网络宣传双丰收的效果。
(三)丰盈旅游产品,激发游客旅游兴趣
以丰富的文化主题项目创新丰盈文化旅游产品,包括融合多元素的旅游线路,提高游客对延安人文气息的游览追索兴趣。让旅游者穿上革命服饰参加各种文艺活动亲身体验革命精神,加强与游客的互动。扶持和创办窑洞主题宾馆,让游客感受黄土风情与特色住宿文化,配套提供延安特色小吃和红军餐,设计使用凸显革命时期特色的粮票、餐票、水票等为购买形式。恢复一些极具代表性的知情旧址,开展“知情游”等活动,加强它的文化底蕴。
在建立方便快捷的旅游环境的同时,大力改善餐饮住宿设施,在干净整洁、朴实实用的同时,凸显延安红色旅游区特色, 建议扶持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作为特色旅游商品,如吴起荞麦醋,甘泉豆腐干、子长糜子黄酒等,让游客购得满意;
红色旅游概念的提出适应了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形势和需求;红色旅游工程的启动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弘扬延安精神,发展延安文化,拉动延安经济新增长,成为当下建设和谐延安的新需求,未来我们将打造一条展示西北红军革命和战斗历程的精品旅游线路,全面展示延安红色旅游文化内涵,使延安红色旅游更“火”!
Ⅸ 三门峡湖滨区发展思路具体内容是什么
201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市工作要求,牢牢把握“两个统筹”,科学实施“三大战略”(三产富区、工业强区、农业特色区),着力打造“四大经济板块”(商贸流通、工业、农业示范、沿黄休闲旅游),强力推进“为民工程”(启民智、帮民富、解民忧、塑民风),奋力实现提前三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积极构建开放富裕和谐宜居美丽新湖滨。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进出口额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实现上述要求和目标,必须坚持“两突出,三强化”:
——突出投资拉动。把投资作为拉动增长的原动力,作为加快发展的主引擎,以加大招商力度吸引投资,以用活资本市场扩大投资,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撬动投资,以加快项目建设实现投资,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胸怀、开明的政策,吸引各类资本、各种资金投资湖滨。
——突出人口聚集。把人口聚集作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着力点,作为提升中心城区集聚带动能力的突破口,牢牢把握“一基本两牵动”,通过壮大工业、繁荣商贸促进聚集,通过产城融合、强化牵动加快聚集,通过完善保障、降低门槛吸引聚集,以域外人口的加速流入和域内农业人口市民化的加速推进,凝聚人气、激活商气、集聚财气、鼓舞士气。
——强化开放招商、项目建设。继续把开放招商作为重中之重,研究宏观政策,把握产业规律,紧盯重点区域,突出抓好工业和服务业招商,推进集群式招商、产业链招商,提高招商实效。把重点项目作为工作抓手,全力以赴抓前期、促进度,快开工、早投产,以开放招商和项目建设带全局、扩规模、上水平。
——强化培优育强、提质增效。全力抓好企业服务,通过科技嫁接、政策支持、金融保障等途径,支持引导有潜力的企业扩大投资、加快技改、加强管理、创建品牌;做好产业规划,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落实项目进退机制,优胜劣汰、盘活存量,激发活力,促进现有企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
——强化改革创新、环境优化。把改革创新作为解决深层次矛盾、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治本之策,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理顺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坚持优化环境“一优带百通”,着力优化政务环境、金融生态环境、项目建设环境和企业经营环境,让好环境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各位代表!提前三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期盼。我们坚信,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只要全区上下万众一心、扎实苦干,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一个美丽的新湖滨一定会展现在黄河之滨!
三、2013年的重点工作
今年着重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扎实推进湖滨特色商业区建设,加快三产服务业发展。持续抓改造。加快推进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形象品位,拓展三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建成项目促开业,抓好大中海商业文化广场和宏江•龙街扫尾工作,早日开业迎宾。在建项目促进度,华创国际广场年度要完成投资5亿元以上,嘉亿城市广场要完成投资8亿元以上,宏江中央广场完成投资3亿元以上,公园玖号二期竣工交付使用。前期项目促开工,家王庄、韩庄改造要加快进度,完成投资10亿元;慧泉二期、中原量仪厂区块做好前期工作。繁荣大商贸。立足三门峡,面向金三角,增强核心商圈、专业市场、特色街区、现代物流、品牌名店的辐射力、带动力和集聚力。构建大商圈,借助丹尼斯开业、龙街开街和香港主题商业中心项目签约的契机,进一步提升核心商圈吸引力。促进大流通,狠抓金三角建材物流港(一期)的运营环境和效益,加快三门峡汽车城建设速度,壮大东部专业市场群规模;切实抓好义乌国际商贸城、万邦国际工程机械PM综合体等项目,为商务中心区带来更多人气和商机。引进大品牌,依托核心商圈、专业市场等载体平台,加快引进名品名店,提升三产服务业的档次和品位,红星美凯龙年内落地,沃尔玛等品牌要在前期签约的基础上,跟踪服务,确保顺利入驻。丰富新业态。依托“四大一高”战略,大力发展信息咨询、通关服务、电子商务、物流运输、文化娱乐等新型现代服务业,积极引进大宗进出口商品加工项目和出口贸易企业;加快推进南山文化休闲特色街区建设,积极扶持发展一批特色农家乐和城郊休闲健身、娱乐服务场所,形成品牌效应和集聚优势。积极引进域外金融信托、保险基金、证券期货等机构,推动金融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提升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借助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
(二)扎实推进湖滨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壮大工业经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青龙涧河东岸给排水、燃气等15项基础设施,加快山口河交口段河道治理和园区变电站升压改造工程建设;启动湖滨工业园会兴片区规划和建设工作。着力培优育强。尽快编制量仪产业发展规划,突出主导产业发展。推动天赐铸造等项目加快建设,推动年处理100万立方建筑废物综合利用、年产8500吨精密铸造加工等前期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力争全年完成工业投资不低于11.5亿元;加快兴河石油、天康成套等企业技改扩建步伐。全年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0家,总产值突破60亿元;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5亿元。推进“一高两化”。支持中兴量仪等4家企业申报认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赢橡胶申报入围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三郎电气等3家企业申报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三味奇等4家企业争创省级名牌产品,力争增加新型实用专利10项、发明专利5项。全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7%、利润增长12%。强化项目服务。发挥好“窗口办”作用,为入园企业搞好服务。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创建融资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强化银企对接合作,帮助企业融资4.5亿元以上。
(三)扎实推进农业特色区建设,激发农村经济活力。培育典型促带动。重点支持美雅、天盛和胜源3家公司,年度完成投资4800万元,发挥其在休闲农业、高效农业、科技农业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突出抓好“三品一标”认证工作,陈宋坡有机蔬果基地、高庙窑头有机蔬果采摘园年内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建好机制保增效。探索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促进增效增收。特色产业上规模。围绕崖底草莓、会兴水产、高庙花椒、交口核桃、磁钟畜牧以及东坡、陈宋坡、富村蔬菜等8个生产基地,不断扩大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规模,新发展小杂果1万亩,设施蔬菜、畜禽存栏量争取有较大增长,建设湖滨区现代苗木花卉生产示范基地。改善条件强基础。积极探索利用王官引黄提灌工程解决人畜饮水、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的新途径。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000亩,解决6000人饮水安全。新扩建3个乡级农技推广站。扎实做好扶贫工作,争取更多的资金和项目。
(四)扎实推进新型社区建设,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将新型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着力点,全面加快交口、高庙两个新型住宅社区建设,推进产城融合、产城互动,为加速人口聚集、土地流转、特色产业培育创造条件。同时,按照“产业为基、就业为本、政策引导、持续而为”的思路,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加强城市学校建设,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为取消“二元制”户籍制度奠定基础。
(五)扎实推进商务中心区和黄河公园建设环境优化,提高“四大一高”战略实施保障水平。发扬好作风、持续好做法、巩固好势头、树立好形象。进一步优化环境,为商务中心区“两年出形象”、黄河公园如期开园创造条件;当好东道主,热情迎嘉宾,全力做好第八届“中博会”暨第十九届黄河旅游节、第二届特博会各项保障服务工作。积极借力发展,借商务中心区快速推进势头,引进项目布局其间,抢占先机,赢得商机;借黄河公园建成之机,引导周边群众组建协会组织,在搞好管理服务中创造就业岗位、增加群众收入;借中博会、特博会举办契机,发展会展经济和三产服务业。
(六)扎实推进“为民工程”,办好六件实事。以扎实办好六件民生实事为抓手,持续深化“为民工程”:一是继续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加快高庙“同心•砥柱”社区和交口滨水社区建设步伐。二是建立农民重大疾病及重症慢性病救助制度,对农民个人实际负担部分,区财政再救助30%以上。三是继续抓好区医院建设。四是积极争创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完成市教师进修学校(湖滨区职教中心)迁建任务。五是继续搞好湖滨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综合配套能力。六是深化“文化惠民工程”。
各位代表,办好民生实事,经济是基础,虽然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太高,但请大家相信,我们在民生投入上绝不含糊,一定尽最大努力把各项民生实事办好,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时,持续抓好教育。巩固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创建成果,进一步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深化“三百工程”,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推动就业创业。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工作机制,落实优惠政策,强化平台建设,让更多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和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就业。健全社会保障。 “新农合”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290元提高到340元,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目标,继续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切实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完善医疗服务。区妇幼保健院、高庙和交口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年底前建成,公办基层医疗单位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入实施。突出文化引领。发挥城乡基层文化阵地作用,建成5个城市街道文化服务中心、15个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和10个公共电子阅览室;深化“书香三门峡”主题文化活动,广泛深入开展送戏、送电影下乡、“塑民风”文化活动;巩固中国楹联文化区创建成果,塑造好民风。
(七)扎实推进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美丽湖滨。创新社会管理。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排查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监管,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深化“三打两保”活动,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建设“安全湖滨”;争创双拥模范城全国“五连冠”、全省“七连冠”;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社会服务中的作用,促进政府、社会和公民之间的合理分权,努力构建“小政府,大社会”格局。完善社区服务。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标准,提升服务水平,推行人性化“一站式”服务;探索城市社区养老模式,以居家养老、社会养老等为依托,抓好试点建设。加强生态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深化“清洁家园行动”,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推进示范单位建设;加快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严控面源污染,推动磁钟乡创建省级生态乡,做好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和王官2000亩湿地水禽栖息地恢复工程,完成造林2.8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800亩;建成市级精品工程示范点5个、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区2个;加强资源能源节约,严格环保准入,推动节能减排,鼓励企业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技术;强化闲置土地清理处置,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模范区创建。
同时,继续做好审计、质检、工商、老龄、史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以及消防、民兵预备役建设等各项工作。
(八)扎实推进“两转两提”,提高政府自身建设水平。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深入推进“两转两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重法制、讲程序、守规矩。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建设法治政府。提高行政效能。弘扬崇尚实干、埋头苦干的精神。坚持行政问责,强化重点项目、重点工作效能督查,确保政令畅通、提速提效,建设责任政府。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企业和纳税人服务的理念,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工作流程,改善政务环境;改进文风,精简会议,减少应酬,排除干扰,抓好工作落实,建设服务型政府。严格廉洁从政。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强化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推行电子政务和政府信息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改善民生的“刀刃”上,建设清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