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

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

发布时间: 2021-02-17 02:19:27

① 如何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两个产业转回型升级提质增效答的重要途径,尤其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背景下,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进一步强化融合即是发展的理念。一方面,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通过对文化资源、文化遗产和文化传统进行深入的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融入到旅游产品和服务当中,让游客在不断体验、感受和认知不同文化的过程中传播文化,有利于推动旅游目的地文化的交流和价值的实现,扩大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实现旅游产业提质升级的必然选择,只有将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发展的全过程,实现景点外观和文化内涵的统一,才能使旅游产业更具生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

② 我国当前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思路存在哪些问题

稳定性,已知性,掌控性

③ 简要说明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意义。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对于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文化传承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旅游是综合性的社会文化活动,其实质是体验文化、寻找文化差异,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文化密不可分。据亚太旅游组织“游客愿意支付的额外项目”调查结果,有60%的人愿意为“有机会获得更多的文化体验”买单。文化和旅游融合是物质和精神的双丰收。

其次,文化资源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最深厚、最持久、最具魅力的元素。世界旅游组织将文化旅游定义为:“人们想了解彼此的生活和思想所发生的旅行。”浓郁的文化性、民族性、地方性、区域性最符合旅游的本质特征,成为旅游发展的生命和灵魂所在。

再者,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具有强关联性、高渗透性、边界模糊等特点。两个产业互有交叉,文化产业为旅游产业提供丰富的内容产品,旅游则为文化消费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为文化保护传承提供有力支撑。

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在全球所有旅游活动中,由文化旅游拉动的占40%,在欧洲超过50%。这说明,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坚实的市场基础。

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就是要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用文化元素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质和内涵,形成新的文化旅游发展业态,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拓展文化市场空间,促进文化消费和文化传播。

(3)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扩展阅读:

构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大格局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构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大格局。

第一,完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文化与旅游部门的机构整合,有利于形成协同发力、合作共推、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体制机制。

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产业集群打造、龙头企业培育、品牌项目开发、复合型人才培养、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政策措施,积极推进旅游区域合作,形成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把文化旅游产业真正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整合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资源,规划发展空间布局。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五大中心建设,《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年)》已编制;

规划设置了“两核、三带、三区、多点”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形成“两核引领、三带同进、区域联通、特色鲜明、资源互补”的文化产业发展新局面。

第三,合理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创新发展模式。发挥新疆旅游资源富集优势,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数字传媒、数字娱乐、动漫游戏、数字音乐、互联网服务等相关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

通过虚拟旅游、场景再现等数字化体验服务、互动服务,提升旅游参与感。通过文化创意改造转型升级现有的各类文化旅游项目,加快智慧旅游发展,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增强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和营销能力。

④ 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国家推进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融合发展的合理性

可行

⑤ 文化与旅游融合需要注意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文化与旅游融合的作用、意义、必要性不少文章已经阐述的非常清晰,这里前瞻产业研究院浅议文化与旅游融合需要注意和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一、需要认清文化和旅游的性质,把握好融合的点和面,避免走入误区。文化是一个宽泛的大概年,至今还没有一个各方认可的确切定义,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文化带有传统性、民族性、地域性、唯一性特征,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二、需要坚持一个方向。文化与旅游融合既是一个工作任务,也是长期坚持的努力方向。
三、文化与旅游融合需要一个突破口,切入点。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当今,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已进入新阶段,旅游产业依托文化魅力在快速发展,文化产业规模和种类也在不断的扩大、延伸,文化与旅游融合提法不如改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更现实、更科学、更具指导意义。
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需要一个强推力。中国有自己的国情,文化与旅游的融合,特别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一方面需要市场调节,一方面更需要政府的推动。

⑥ 文化与科技融合到底有多难

进一步促进科技与文化在各个层面的深度融合,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途径。对于这二者的融合,充满诗意的期待和预言是“两粒种子,一片森林”。但实际上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却并不顺畅,有人担心过分依赖高科技会迷失文化艺术的本体创造……文化与科技融合到底有多难?应该从哪些方面突破?本报近日走访了中央歌剧院,探究科技怎样让舞台更缤纷。
1.提出需求 艺术想象力是灵魂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是当代文艺工作者献给祖国母亲60周年华诞的礼物。如何能让这部举国制作的演艺大品牌走入寻常百姓中?中央歌剧院决定让《复兴之路》“瘦身”巡演,将原来3000名演员压缩为200人,却没有影响演出效果,原因何在?仿真模拟、高保真视频等现代舞台美术技术,再现了宏大场景,也更易和观众互动……这样的改编,得到《复兴之路》主创人员的认可,还签下了6000万元的大单,一年巡演100场。
像《复兴之路》一样,近些年,每一次重大活动和演出,都是艺术家提出创作思路和艺术效果,推动中国舞美技术走向的一个个新的高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闭幕式既让世界“惊艳”中国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让中国的舞美技术达到一个新的里程碑。分秒不差的大脚印烟花、巨幕卷轴、鸟巢碗沿的无缝对接……虽然已是三年多前的事,人们还记忆犹新……这就是科技与文化融合的魅力。
而中国实景演出的创始人梅帅元,一年一部实景作品,共创造了8个全新的旅游文化项目,均从当地的文化中找到主题,提出创作思路,同时融合先进的科技表达方式,可以说每一台作品都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产物,取得了艺术和市场的双丰收。
在大型活动和演出中,这些舞美的“塔尖”,中国已有了很大的进步——只要是艺术家想象得到的,技术就能千方百计地去实现,让艺术想象之魂在舞台绽放,有的还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然而,在整个舞美领域上,我国基本还处于“刀耕火种”或“钉子工程”作业方式。中央歌剧院院长俞峰直言中国舞美的现状:“舞美的作业方式和装修队差不多,无数的小包工队在承揽着地方与国家的各项演出工程,处于无标准、无认证、无价格体系的混乱局面。”
据文化部文化信息中心的数据,中国2011年的演出市场,各类大小演出场次共计155万场,上规模的演出上万场,产值高达300亿元以上。其中,舞美方面消耗的人力、物力、成本就占据了整个费用的50%以上。要表现“天安门”就要搭个天安门,要表现城墙就搭上一段城墙,工艺笨重,运输拆装耗工耗时,而且循环使用的周期短,不绿色也不环保。
传统的布景制作成本高企、效果不佳,也严重制约了戏剧艺术的普及与推广。专家认为,舞美的产业化、规模化势在必行,应以新的发展方式推动舞台艺术的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让更多的资源和资金用于艺术家的创作,打造更有想象力和艺术性的作品。
2.实现突破 技术集成是核心
歌剧演出中常使用的一个技术是追光,要把灯光打到演唱者身上,突出演员。原来追光时,灯光师站到最高处,危险性大,还要浪费时间去排练,当灯光师哆哆嗦嗦瞄不准时,极容易出错。而引入成熟的GPS定位技术,在演员身上装入传感器,演员走到哪里光就自动跟在哪里,不仅精准,还节省了不少时间和人力成本。
其实,许多技术已是成熟技术,核心是要将智能化、集成化的思路植入舞台,从而实现艺术家的想法。中央歌剧院在原创歌剧《辛亥风云》的舞美环境中,就大量采用投影技术营造环境,可以瞬间让舞台背景由一个小洋楼变为七十二烈士的黄花冈,大面积的投影产生出满地黄花的悲壮效果,令人动容。
还有许多成熟技术已在别的行业广泛使用,却不能迅速进入舞台,是怎样的力量阻碍了科技装扮舞台?中国歌剧院文化产业中心主任杜锦分析,原来舞美的“小作坊”有其自身的市场和产业链,从设计、制作到导演都有“势力范围”和利益划分,采用新的技术必然冲击原来的利益分配格局。其次,随着行业和专业的划分,各专业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行业的鸿沟逐渐拉大,科技和艺术领域的专家“隔行如隔山”,对彼此的领域学习不够、探索不足,必然加大融合的难度。
舞台是个集成的系统,集艺术创作、音乐、服装、灯光、音响等多方面于一体。一出剧中有众多的场景与氛围转换,为了不出差错,这些系统和环节就要不断磨合,需要时间合成连排,演出成本十分高昂。
中央歌剧院和北京理工大学合作成立了中央歌剧院数字化舞美工程联合实验室,试图通过集成创新,借鉴其他领域的成熟技术,攻克与艺术融合的难关,探讨演出舞美的变革。由他们开发的、被列为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数字化舞美科技应用研究》和国家级科技提升计划项目《模块化歌剧舞台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就是要研究解决舞台的智能化总控问题,让灯光、舞美、大幕的各个部分的智能化控制能力得到提升,省事、省时、少差错,压缩编排时间。
“引入数字化舞台技术后,未来的戏剧舞台将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数字化舞美工程联合实验室负责人预言说,人们将在舞台上看到艺术与科技的高度融合的表演体系,既可以高度逼真地虚拟演员的形象,又能使得表演的内容交互可参与,使观众全身心地融入其中。
3.完美融合 复合性人才是关键
中央歌剧院院长俞峰身兼数职,是指挥家,也是剧院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可谓名副其实的“复合性人才”。俞峰很重视艺术和科技的结合,作为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他认为:“文化与科技的跨学科交流,会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求形成新的素质,艺术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善于学习,关注科技进步。”
前段时间,北京市的科技周上有一群特别的观众,他们是中央歌剧院的艺术家,他们每个馆都认真地看,了解科技最新的发展,去寻找可以为艺术融合的技术和灵感。俞峰对这次科技周上看到的“海上平台”技术念念不忘,又储备了一个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新介质,“这相当于一个人工岛,以后有海面的表演时,可以用它当一个支点。”
“文化与科技融合关键要有人去做、去尝试、去实践、去把一个个想法变为现实。”俞峰深有感触地说,融合需要有智慧和思路,去打破学科界限,找到新方案,这样不断学习、想象、发现、借鉴、贯通,就会像化学反应一样,不断碰撞出新创意、新项目,以前想到做不到,现在想到也能做到。为了更好地做好艺术服务、做强文化科技,中央歌剧院注重舞美艺术的科技能力的培养,专门请了数字软件应用、智能控制等方面的高科技专家来讲课,培养文化科技人才,训练他们善于联想和融合的思维方式。
4.产业延展 拓展运用靠创意
就像军事上的许多科研成果可以转换为民用的一样,舞台演出的科研成果也可以广泛运用,把舞台景观变为城市的景观。现在许多城市要“亮”起来,但“亮化工程”中,部分建筑照明缺乏艺术性、杂乱无章,既造成了光污染,也不利于节能减排。中央歌剧院将在一个城市做出“样板房”,把城市当作一个大舞台,通过艺术家的参与,产学研结合,把城市的雕塑、灯光、景观融为一体,为城市营造艺术的氛围,让人们生活更美好。
横向联接了科技、文化、经济三个纵向垂直的链条——中央歌剧院依托自己的舞美领域的科技文化实力,未来的产业化增长点是向全国提供艺术服务。他们希望,用创意把艺术的审美贯穿和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城市街景艺术、广告设计理念、包装艺术、游戏情趣,把人们内心的精神需求挖掘出来,实现生活艺术化,追求幸福感。
为了促进自己研发的技术在更广阔的领域应用,中央歌剧院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把自己研发的新技术申请专利,并在公开市场挂牌交易,让文化与资本、企业对接。俞峰说,这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文化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由“上门讨饭吃”、“等米下锅”、“东拼西凑”的解决资金问题变为专业化、市场化运作。
技术在手、创意由心,从舞台扩展到城市生活,把对美、对艺术的追求放大到城市,生活因此而更精彩。

链接
舞美科技产业化发展前瞻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高科技数字化舞美科技应用研究的方向是当今国际艺术科技领域发展的前沿,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将声、光、电、形、影、音等高新技术融为一体,将数字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文化艺术创作工具,将电影、动漫艺术、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舞台场景实现在舞台表演中,实现舞台全方位智能化控制能力提升,已是舞美科技产业化的现在进行时。
针对在虚拟和现实混合空间中,人机交互和可视化问题,通过提供感官符合的视觉效果和虚拟交互能力,提高表演制作能力,增强数字表演的艺术表现效果,在现场表演中真正实现“虚实结合、虚即是实、实即是虚”的境界,从本质上增强数字化表演的艺术表现能力。利用三维数字投影系统,实景虚拟影像的结合及全虚场景的利用,因不受场地空间因素的限制,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来自由调节舞台空间,表现效果更为优美、逼真,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带给观众一种融入体验式交互真实感。
360度全息幻影成像系统,更不需人们佩戴任何偏光眼镜,在完全没有束缚的情形下,可以尽情观看3D的幻影立体舞台特效,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使表演更具有强烈的纵深感。
在不远的将来,在强大的实时计算平台的支撑下,现场表演与视频、全息舞台、灯光音响系统互连、高效实时智能呈现;创意编排全程数字化、系统化;网络剧场与现场演播厅实时三维虚拟交互转播;导演系统、舞美视频、仿真技术三方面将更加融合。共同提高数字表演的智能水平已成为现实,多学科融合的数字表演技术体系将不断丰富完善,将更好地服务于文艺演出、数字电影、动漫在内的数字舞美科技产业,将大大修正弥补传统舞台、道具、布景制作、表演方式的缺陷。

⑦ 如何实现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两个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尤其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背景下,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进一步强化融合即是发展的理念。一方面,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通过对文化资源、文化遗产和文化传统进行深入的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融入到旅游产品和服务当中,让游客在不断体验、感受和认知不同文化的过程中传播文化,有利于推动旅游目的地文化的交流和价值的实现,扩大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实现旅游产业提质升级的必然选择,只有将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发展的全过程,实现景点外观和文化内涵的统一,才能使旅游产业更具生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

⑧ 文化和旅游未来如何深度融合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但并非所有文化都可以拿来做旅游,也并非随随便便就可以转化为回有文化影响力、有市场答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品牌。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文化做旅游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首先,文化要有足够影响力。文化影响力有多大,市场吸引力就有多大,当然还有一个前提,这个人物是有正面导向作用的。
其次,文化要便于活化为产品。文化转化为产品有三种路径,文化需要从书本中走出来,从历史中走出来,从传说中走出来,这是一个文化物态化、活态化和业态化的过程。
深入挖掘文化元素,打造旅游文化精品。从历史文化中提炼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人们喜闻乐见的元素,将其融入到旅游产业之中;结合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地形地貌,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文化景观,丰建设旅游文化街区、文化创意旅游园区、旅游文化综合体。

⑨ 如何让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

(1)(4分)经济信息:2011年中国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比十年前有了巨大进步;版但与创新性国家相比还有权很大的差距;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速度等方面与创新性国家也有较大的差距。(2)(16分)①创新驱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②创新驱动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③创新驱动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④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