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旅游业发展
A. 武夷山的旅游价值
武夷山的旅游价值在于:1、武夷山水赛桂林——美不胜收。2、武夷岩茶大红袍——被炒十万。3、武夷气候清凉爽——避暑胜地。4、武夷小伙划竹排——能吹会说。5、武夷小姐端水来——爽心悦目。
B. 如何合理规划武夷山茶文化旅游
1、加强观光茶园建设。 观光茶园与一般茶叶生产园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的区别。观光茶园是供旅游者参观游览、休闲度假的茶园,应有风景可观,有茶可品,有茶的纪念品可购。这样,既要考虑茶叶生产的要求,又要考虑观光休闲度假的要求;既要符合茶树生物学特性的栽培管理要求,又要符合园林的美学要求。因此,必须以茶园为主体,充分体现茶的特色。观光茶园必须以生态学、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路设计,实现茶叶生态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对茶业资源进行深层次、多方面的开发,改变传统的低效益单一的茶叶生产模式。同时茶园管理本身又是一门艺术工程,所以要把观光茶园建设和茶艺园建设结合起来。观光茶园的总体规划要合理,做到茶树树冠造型、建筑物设计、布局与环境协调一致。因此,要在茶园布局设计、树冠造型、建筑物配套实用性的基础上加强艺术性,由传统农事上升为一种艺术活动,增强观赏、娱乐价值。日本有名的冈山后乐园茶园是日本的三大名园之一,园内茶行修剪成浪状,与濑户内海的景观十分协调,每年吸引了无数游客,大大促进了茶叶消费和弘扬了日本茶道。在惜土如金的新加坡,也十分重视开辟观光旅游茶园,年收益超百万美元,不到两年就收回投资,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武夷山不独以山水之奇而奇,更以茶产之奇而奇”在天心岩附近的九龙窠上生长着武夷山最著名的茶树“大红袍”,它被誉为“茶中之王”,是极品佳茗,现今大多数游人都可在武夷山一睹“大红袍”的芳容了。在宣传武夷山茶文化方面,“大红袍”的功劳也非同一般,但武夷山并不是只有“大红袍”一个茶景点,著名的还有茶洞、庞公吃茶处、御茶园遗址和水帘茶馆,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留下了文人墨客的足迹,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开发茶文化旅游线路,树立旅游品牌,通过茶之旅游,使茶文化“活灵活现”,深入人心,使游客增长了知识,也起到了陶冶情操的良好效果。
2、重视茶文化纪念品的设计推出。 茶文化旅游纪念品与一般纪念品相比,更有实用价值、收藏价值和欣赏价值。茶文化旅游购物必须以高档茶为主,同时生产适应时代要求的绿色食品茶叶、有机茶叶、保健茶,开发更多装璜精美的茶叶礼品、茶叶食品和与茶文化有关的各种茶具、用品。应该指出,在研究茶叶之外,茶具也是旅游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各式精巧的古今茶具,精美包装的高档名茶以及茶的诗画,都是很有价值的旅游纪念品,又是馈赠亲友的理想礼品。今后还将运用各种现代新技术、新工艺开发食品行业、医药行业、保健功能产品,文化行业中的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不同需求,提高茶叶附价值,促进山民增收
3、把茶园建设成为青少年科教实践基地。 茶叶科教基地作为中小学生学习茶叶科学技术,认识我国的茶文化和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思想品德极好的实践和教育基地。目前,华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与广州市教育部门合作,把华南农业大学实验茶园、茶厂作为广州市部分中小学学农科教基地,每年高峰期每周可接待中小学师生200—300人。活动内容包括:学生到茶园采茶,自己动手参加制茶,安排茶学专业研究生给学生讲解茶叶生产、加工的基本知识。并通过VCD、幻灯、录像片展示茶文化有关内容,如茶的起源、发展历史、泡茶艺术和品饮。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们感受到茶文化的熏陶,把茶叶生产、科技示范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中小学生思想素质河科技素质的提高。这一点观光茶园及茶园在规划设计、生态布局、园林建筑的协调,在品种搭配、间种作物、水利设施及栽培管理都必须是先进的、规范的;茶厂加工机械配套、手工制茶示范以及游客自制茶叶都必须有严格的、科学的技术指导。以便于旅游者及中小学生在参观、实践过程中把采摘、炒制、品茗、泡茶、茶艺表演作为普及和提高人们的茶叶科学知识的过程。
4、积极兴建茶文化休闲村。 真正懂得喝茶的人,所择之具,所掏之水,所取之茗,都是十分讲究的。提到茶,人们眼前仿佛就是:青山白水间,闲亭雅阁上,沉沉的古案,横卧的瑶琴,焚香的石炉上,袅袅几缕清烟,蓝白相间的瓷器里,淡淡的一盏琥珀……。所以茶文化村的兴建,可选在清静、优雅的环境,最好是依山傍水的地方。内设茶史馆、茶楼、品茗室、茶具茶诗书画欣赏室及各类茶叶专卖点,有条件的还可开设茶叶批发集散地等。定期举办茶文化讲座和茶文化学术交流,评茶会、斗茶会,观赏我国各民族的以至世界各地的饮茶风俗,使之成为茶的“世界大观”。
要通过茶文化促进会、研究会、茶叶学会等组织与旅游公司合作,开辟茶文化专线旅游,组织旅游者到国内茶乡、茶叶生产基地、茶公园进行绿色漫游,参加采茶、制茶活动,与村民一道唱茶歌、跳茶舞,体验茶人之乐。还可在国内主要旅游线途中设茶艺馆、茶文化展示厅、名茶展销点,使游客在游览名胜古迹后到这些地方小憩,欣赏茶艺表演,品赏国内各种名茶。
5、加强武夷岩茶的市场管理 。武夷山是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每年都大量的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购物,武夷茶叶在旅游六要素的“购”中占主导地位,这是一块潜在的资源优势,一方面是游客在武夷山购买的主要商品,促进茶叶销售,另一方面通过游客又能扩大武夷岩茶宣传面,如今大量的旅游宣传促销中把茶文化传播、茶叶营销作为重要内容,为旅游业与茶产业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实现双赢打下了基础。目前,武夷山共有各类茶叶经销店400多家、茶室等饮茶场所100多处,各宾馆也设立“茶座”,供客人选用,这都是宣传促销武夷岩茶很好的平台。
武夷山旅游业发展,促进了武夷岩茶当地销售市场的繁荣,同时也给武夷岩茶经营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在景区、度假区岩茶销售店星罗棋布,比比皆是。然而,在岩茶市场兴旺繁荣的背后,却有一些不法商贩利用游客对武夷岩茶的无知,蒙骗消费者,销售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茶叶。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武夷岩茶的形象,更践踏了武夷岩茶的声誉。
(1)加强茶叶经营者的物价管理及导游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如规范岩茶解说词、诚信导购等),使武夷岩茶的销售价与质量成正比。
(2)具备一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对其进行武夷岩茶宣传指导,以便今后规范茶叶市场工作的顺利进行
6、加大宣传力度。在内容上,从茶文化、茶产业角度,制作一套精美的武夷岩茶专题片,邀请中央电视台参予策划制作。同时要制作一批高档次、有特色,包涵武夷岩茶历史、文化、风光、品牌、标准、品种、工艺及简易感观质量鉴别、防伪技术使用等内容的宣传画册、VCD光盘、挂图等扩大宣传面。组织策划武夷岩茶包装设计大赛,提高包装设计档次;对导游在茶文化、推销茶时的解说予以统一规范。在形式上,要开展形式丰富、不同层面的宣传。运用“数字武夷”网络平台,开设茶产业网页、链接全国知名网站,开展网上宣传;建立武夷山茶业信息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利用黄金周或节假日做大做强武夷山茶王赛、民间斗茶赛等茶事活动,吸引游客。今年4月份武夷山第七届大红袍茶文化节,武夷山旅游局免费开放旅游景点、景区,吸引了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茶人,扩大武夷岩茶的知晓率、美誉度和忠诚度。建立武夷茶叶博物馆,茶文化公园免费让游客参观,加深游客对武夷茶的了解;利用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等各种媒介宣传,共同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
C. 武夷山的发展变化和远景规划。各都60字以上。
1.武夷山的变化:武夷山的山体构造与岩性特征均不同于武夷山脉的其他部分,后者由花岗岩和火成岩构成,而武夷山的山体则为红色砂砾岩,属于丹霞地貌形态,以其“奇秀甲东南”的丹山碧水而著称于世。相传唐尧时彭祖率领族人来到崇安居住,当时洪水泛滥,到处汪洋一片,民不聊生。彭祖的两个儿子彭武和彭夷带领大家挖河堆山,疏浚洪水,他俩所挖的河道就是九曲溪。人们为了纪念武、夷两兄弟,就把此山称为“武夷山” ,并在九曲溪汇入崇阳溪的地方建造了武夷宫。变化之一是景色:武夷山可称得上是山依旧水依旧,武夷山变化的是城市风貌,不变的是武夷山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记得二十三年前来武夷山,景区门前一片泥土地,现在是度假区的地方以前都是庄稼地,而现在已经成为武夷山游客集中住宿吃饭,是武夷山最繁华的地方了,入夜,度假区丝毫没有山区那种昏暗、万般寂静的感觉,反而是灯火辉煌不夜天,二十三年前怎么敢想象这等繁华景象会在闽西山区一个小镇出现?度假区将庄稼地变成商业化的城镇,而武夷山景区里却根本没商业化,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双遗产保护的相当好,在天游峰和九曲溪,根本见不到小贩小摊,也不见商铺林立,更见不到看到游客一窝蜂地涌上来强拉强买的现象,九曲溪管理更到位,在九曲溪里,见不到一个矿泉水瓶,见不到一次性饭盒,漂流一个半小时,那么多竹筏上也没见哪个游客望水里扔垃圾,因此九曲水还是象23年前来的时候那么清。
变化之二是范围:景区范围在不断增大,说明保护力度在不断加强,90年代前的武夷山景区就是现在的武夷山核心景区俗称两山(天游峰、大王峰)夹一溪(九曲溪),而现在的武夷山分成武夷山核心景区、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三大区域,游客到武夷山现在都住在度假区,不象我以前可以住在九曲开始的九曲宾馆,度假区真象一座山城,店连着店,铺挨着铺,饭店宾馆数不清。
同样武夷山核心景区也在不断扩大,游客到武夷山不但可以玩两山夹一溪(俗称武夷老景游),现在还出来很多武夷山新景游,有著名的青龙大瀑布和下梅古村,还有闽越王城等新景,也是我这次武夷游的重点。
因为三天的时间关系,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这次还是没到,成为武夷游的遗憾,自然保护区有华东第一山龙岗山海拔2300米,有着原始植被和各种原始风景,如果到武夷山还要到自然保护区,那么安排四天时间是必须要的。
变化之三是交通:武夷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交通,记得二十三年前来武夷山,火车半夜到上饶,然后大家集体在上饶火车站迷糊到天亮,然后在上饶市去找了个当时算豪华大面包车的日野车,当时同去的50个人大多数是土包子,坐惯了平时那种颠簸不已的破车,哪里坐过这种全封闭的豪华空调车,日野车在崎岖的山路上开时,还没出浙江省界,就不断有人晕车呕吐了,从早上八点上饶开车到下午三点到武夷山景区门口,人累的晕过去,晕车的人一路晕过来,等到车门打开,个个脸色苍白,在武夷山门口瘫坐一地。哪象现在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从上海到武夷山一路高速据说最长也就七小时,曾有人开车技术高六个小时赶到武夷山了。
变化最大的还是武夷山有了自己的民航机场,当同程接待人员告诉我可以乘飞机直达武夷山时,我还用我老婆93年来武夷山是乘飞机到南平机场再转车二小时到武夷山的老经验来问机场出来二个小时路程是自己乘车进去还是有接机的车?听得同程接待人员一楞一楞,说机场出来15分钟就到宾馆了,没二小时的呀?我才知道武夷山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大。
现在在武夷山不象从前全靠两条腿走路爬山,现在景区环保车可以将你送到任何一个开放的景点,回想起那时我们从天游峰爬到大王峰真叫可怕!
变化之四是没缆车:武夷山和其他遗产地不同的是武夷山绝对不修索道缆车,记得黄山、张家界和三清山修缆车,张家界还修了个百步云梯引起了公众议论纷纷,现在在浙江等地很小的一座山,爬爬只有300多米的都搞了个缆车上山,我惊讶于武夷山为什么不在天游峰、大王峰乃至自然保护区内的龙岗山搞个缆车上山,也曾问过景区领导和景区其他人,他们的回答就是缆车在方便游客的同时也对生态、景色带来了破坏,他们不想让天游峰等景色被一条缆绳破坏了看点。更妙得是他们在维修景区道路时能不用水泥尽量不用水泥,哪怕这样做成本更高一些,因此足可以解释武夷山双遗产为什么保护的这么好!
变化之五是游客:二十三年前在武夷山很少见国内游客,那时上海人也就苏州杭州玩玩算旅游了,那时在山里面到处可见港澳同胞,到处可听到港澳同胞港式的普通话,哪象现在满山都是国内游客,间或有一二个外国游客,可见我们国家现在真是“发”了!
武夷山的其他对比在我以后的武夷山故事中会一一写出,但以上五大对比说明了武夷山景区的变与不变中存在着哲理性,该变的是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不变的应该是大自然,武夷山环保做得好,管理到位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划定功能区、实施总体规划设计、进行法规建设与保护管理,主要工作是实施建设、发展规划、编制《经营方案》、建立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开展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实施GEF项目,开发生态旅游,大力发展区内乡村经济及进行机构改革工作。1、总体规划的修编。总体规划是切实保护、合理开发建设、科学管理风景名胜资源的综合部署,是指导各项工作的依据。《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86年即经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实施。由于世界旅游业的发展重点正在转向亚太地区,中国是这个地区旅游大市场之一,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声名已鹊噪世界,旅游市场日益扩大和迅速发展。为适应当前形势要求,《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需重新审视,予以修订,以便更好指导景区的建设、管理和保护工作。1996年,由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着手进行《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于1996年8月6~9日,在武夷山风景区武夷山庄召开“总体规划”修订研讨会,1998年5月23~24日,在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举行“总体规划”修订技术鉴定会。这次规划在原规划范围的基础上,向北发展,增加2.5平方公里;溪东旅游服务区向东扩大,增加0.5平方公里;新划入城村景区,增加4.5平方公里;风景区周边调整,增加1.5平方公里,合计增加用地9平方公里。修订后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范围达79平方公里,其中武夷山风景区64平方公里、溪东旅游服务区10.5平方公里、城村景区4.5平方公里。景区内设置保护地带为景区外围保护地带(70平方公里),九曲溪上游保护地带,即沿九曲溪上游水源保护地带(363平方公里),合计保护地带面积433平方公里,其中一面坡34.05平方公里(50180亩)。《总体规划》将武夷山定性为丹霞地貌为特色,自然山水为主景,历史文化为内涵,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相结合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武夷宫小区详规修编。“武夷宫小区详细规划”完成于1994年6月,同年7月审定,11月上报,1995年1月,福建省建设委员会批复并付诸实施。由于旅游形势的发展,小区原规划有局部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故需在原基础上,按现有布局,再作一些调整充实,使之形成重要旅游窗口。修编重点放在尚未规划的范围,如:玉皇阁、幔亭山房3号房、彭祖山房原办公用房改建、职工食堂空地、幔亭山房与武夷山庄之间的空地等。旅游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主要工程项目有古街标本馆、桂香村、翠烟小肆南部、月满空山彩月轩等,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投资500万元;完成聚会风云广场(面积400平方米),南武路停车场(面积3000平方米),投资12万;完成区标,面积400平方米,投资55万元。1996年10月23日,管委会在武夷宫召开规划会,确定:武夷宫景区主入口为万年宫与南武路的结合点,并设置宫门,突出武夷宫在景区的地位和作用。宋街飞云楼通道为次入口,通过主入口管理,形成武夷宫整体性、统一性,提高综合效果。1997年,完成了武夷宫门、宫门道路、朱熹纪念馆广场铺设、仙足池、龙井亭、三清殿翻修和票房、道路、幔亭山房大门等项目,同时拆除幔亭山房前的桑拿夜总会、大王峰下的聚珍阁及朱熹迷宫等三处违章建筑。3、景区各景点详规编制。天心永乐禅寺及大雄宝殿规划,由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南方分院编制,管委会于1996年5月23日审定上报,规划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总造价3000万元。天心茶村小区规划,在东南大学指导下,由景区建筑设计室编制,用地11.56公顷,功能分居住、景区入口服务、茶文化综合服务三个区,建筑密度为11%,容积率0.25,绿地率为75%,规划由管委会于1997年底逐级上报,1998年5月福建省建委批复实施。武夷宫万春园、多类植物园规划,武夷宫开心岛规划、武夷山止止庵规划分别于1994年、1997年、1998年编制完成,因世遗申报,均暂缓实施。高苏坂至星村环景公路,由南平市交通规划设计院提出,1998年6月上报,1998年9月省建委批复实施。公路全长14.33公里,等级按山岭重点三级,路基宽7.5米,路面6米,东起武夷大道武夷山机场路口,经茶场六区、坜屯、官庄、太庙、遇林亭,与星村公路相衔接。城村详细规划,由管委会编制《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城村景区规划提纲》,再由上海同济大学提出,于2000年底完成,规划用地总面积14.3平方公里,保护地带21.9平方公里。九曲溪夜游规划,由北京市政设计研究院正式提出,管委会于1999年9月19日已请示论证。百鸟园规划,由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1999年6月,由管委会建设局上报,省建委于1999年7月已批复。大峡谷生态公园旅游规划,由武夷山风景区管委会组织编制,建设部专家林源祥教授指导,2000年已完成。4、景区规划管理。1995年,重新完善九曲溪仙凡界码头规划中的候筏室、曲廊工程设计。1996年,共完成天游景点改造规划中遨游霄汉、茶室、工艺品商店工程改造设计;完成一线天停车场及摊位设计;完成武夷宫中北区建设规划幔亭山房专用道、宫门、仙足池、龙井亭、观景台、厕所等方案及水电设施设计。1997年,完成天游小区、天游景区入口小区、一线天景点、大红袍文化旅游景点、桂林茶村小区等规划。1998年,依据“总体规划”及申报世遗要求,制定了高星公路、一线天、云窝、天游、天心茶村等景点建设规划和桂林、天心、山前、南源岭村民搬迁及景区电力、通讯、广播三线下地规划。1999年,完成山北景区总体布局规划方案和莲花峰、遇林亭窑址、小竹林景点详规,并予以实施。2000年,协同有关部门完成四新、程墩、城村古汉城等小区规划,同时在实施中进行管理和监督。
武夷山市现有生态公益林92.6万亩,占全市林地面积的29.1%,其中国家级51.2万亩,省级40.3万亩,县级1.1万亩。为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规模,构筑较为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计划将主要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重点治理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及生物多样性丰富典型地区范围内的商品林重新划定为县级生态林,以建立20万亩的县级生态公益林,届时全市生态林面积占林地面积比例提高至35%。建设重点是水库主要汇水区域、县级公路、旅游线路两侧、溪流两侧、野生动植物分布丰富地区以及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地区、重点保护地带,以及现有的大部分天然商品阔叶林。县级生态林规划建设计划用五年时间完成,建设期限为2008年至2012年,投资概算700万元。具体时间安排为2008年完成5万亩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以后四年逐年完成5、4、3、3万亩的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截至6月,已完成2.2293万亩林地的小班调查、权属认定等前期区划界定的各项准备工作,现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书签订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9月份将完成4.7321万亩的生态林区划界定,年底可全面完成界定书签订工作。从土房子、矮教室、破桌椅到综合楼、电脑室、多媒体再到闽北最高学府——武夷学院在武夷大地上崛起。改革开放30年间,武夷山市教育事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个个令人惊喜的变化,也见证了武夷山市教育发展的辉煌历程。
林必松是南平师专学校81届的一位老校友。2003年,南平师专迁入武夷山高教园区,更名为武夷学院后,他就经常会到学校走走看看。而让林必松没有想到的是,20多年后,他的女儿也考上了这所大学,成了自己的“校友”。
位于武夷学院图书馆一楼的“南平师专校史展示厅”是这对父女最喜欢去的地方,这里不仅留下了父亲难忘的青春记忆,还承载着女儿的梦想。
在女儿林怡然的陪伴下,看展厅,逛校园,武夷学院此行,让林必松又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南平师专校友林必松说,当时,我们去南平读书很不方便,坐4、5个小时的车,现在大学办在我们自己家门口,感到确实非常方便。学校建设的这么好,办得有声有色……。我觉得,这个大学非常好,也是我们武夷山人的福气。
的确,就像林必松说的那样。从坐车到外面去读大学到拥有一所家门口的本科院校,是武夷山人的福气。而且,这所本科院校还如此的美丽且富有魅力。仅占地面积3千多亩的校园,就已经相当于清华大学的规模了。也正是这种变化,让林必松的女儿发出了和自己父亲一样的感慨。
武夷学院学生林怡然告诉我们,如果以后有人想读大学,我会建议他来武夷学院,武夷学院真的很棒。作为一个武夷山人我觉得很自豪,也很骄傲。
当然,回首过去30年,让武夷山人感到自豪和骄傲的不仅仅是这所大学。据我们所知,30年前的武夷山连一所像样的小学都没有。
杨彩玉,一位从教30多年的老教师。谈起当年的教育往事,她拿出一些黑白老照片和去年刚刚照的彩色毕业照。
武夷山市二中教师杨彩玉说,30年前,教育就比较差了,环境比较差,教室都是泥巴地,校园里一棵树都没有。现在教室都非常漂亮,还有多媒体,学生很辛福。30年教育历程,变化最大的就是整个教学设施改善了非常多,教学环境也改善了很多。
这是杨彩玉对武夷山市教育30年变化最直观的感受。她的感受,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武夷山市教育事业这30年来的发展历程。
盘点改革开放30年来,武夷山市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学前教育蒸蒸日上、义务教育均衡推进、高中教育不断壮大、职业教育迅速发展、高等教育方兴未艾的良好办学格局。现在,不论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教师队伍素质建设,都远远超过了30年前。
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力地推动了武夷山市科教兴市的步伐。据统计,1978年,武夷山市中等教育升入中专的仅98人,大专66人。30后的今天,升入本科院校的达476人,专科598人。这些大学人才,有30%回到了武夷山市,投身于家乡的建设中。
事实说明,改革开放30年来,武夷山市的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们相信,在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教兴国方针的指引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育的教育事业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D. 武夷山的旅游业怎样发展起来的
振兴茶产业让大红袍“红”起来将山水风光和茶产业捆绑营销,以茶促旅,以旅带茶,武夷山茶产业红红火火!从传统的茶叶到茶饮料、茶食品、茶枕等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一个绿色、环保的茶产业集群正在形成采访前,先坐下泡上一壶茶,聊什么话题都伴着淡淡茶香……在茶文化艺术之乡武夷山,采访显得另有一番韵味。大红袍是武夷山一张响当当的金名片,也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然而3年多前,武夷山的茶产业并不那么红火。2006年春茶上市时,茶青一公斤只卖1.2元,一亩茶园只能采一二百公斤茶青。“当时武夷山的茶产业是分散式家庭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茶农不了解市场信息。”武夷山市发改局局长林明生说。怎么让大红袍真正“红”起来,让武夷山特有的茶叶资源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引擎?2006年,武夷山市下决心把茶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成立茶叶产业领导小组,设立茶业局,制定《茶产业发展三年规划》,全面分析了全市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和薄弱环节,从增加面积、扩大规模、提升质量、提高附加值等13个环节提出了未来3年茶产业的发展规划。一套壮大茶产业的组合拳开始出击———首先抓品牌,改变武夷岩茶“有名茶无名牌”的现状。武夷山确立了主打大红袍的品牌战略。2007年10月8日,最后一次采制的母树大红袍茶叶送藏国家博物馆,成为该馆收藏的惟一现代茶叶,使大红袍名气大振。其次抓品质,建立质量监管体系。要求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建立原材料可追溯台账,设立茶企质量档案,产品茶上市前强制送质量监督部门检验合格后,才允许贴上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保护专用标志,同时制定扶持政策,鼓励茶企创建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基地。第三抓营销。将武夷山的山水之美和茶韵之香有机结合起来,以茶促旅,以旅带茶,在全国打响大红袍品牌。今年,茶产业3年规划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很多农户式小作坊已经成长为正规企业,武夷山获得国家QS认证的茶企业136家,拥有“武夷星”、“戏球”、“元正”等6个茶叶类省著名商标,“武夷山大红袍”正在申报中国驰名商标。2008年,武夷山已建立4.8万亩绿色食品岩茶基地,已有10万余亩无公害茶园基地,涉茶产业总产值达8.05亿元,茶企(农)的直接经济效益提高了30%。现在,武夷茶更跳出大山闯入国际市场。在武夷山最大的茶叶出口企业凯捷公司,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国外的茶商。“以前,茶农是挑着担子来送茶,慢慢地变成开着摩托车来,后来开起了‘皮卡’,现在很多坐上了小轿车。”武夷星茶叶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刘益宁笑着说。持续升温的茶产业不仅富了茶农,还招来了金凤凰,越来越多看好武夷山茶产业的企业前来投资。武夷星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当年到闽北山区投资设厂,大家都不看好。但是我们有信心,这么好的茶叶不可能卖不出好价钱。经过10年的发展,2008年武夷星公司销售额达到2亿元。”刘益宁说。和一般茶饮料不同的是,大红袍罐装茶水是不添加任何辅料的纯茶饮料。武夷山友青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善明告诉记者,“这个产品成功解决了罐装茶水保质期短的技术难题,计划投入1.5亿元建厂生产,初期规模预计年产4000万瓶。”如今,武夷山的茶产业链条已经延伸至茶饮料、茶食品、茶枕等保健用品、茶味牙膏、茶工艺品、茶酒、醒酒茶等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在仙店工业园区内,形成了一个绿色、生态、环保的茶产业集群。“下一步,我们将通过茶叶深加工企业对周边县市的茶叶企业发挥吸纳作用,将这里打造成为高附加值茶的洼地,并进一步带动茶机械、包装等相关产业集群的发展。”林明生说。岩茶村里话“斗茶”武夷山大红袍如雷贯耳,但是知道武夷山岩茶的人却不多。走进种植正宗岩茶的岩茶村,处处飘荡着浓浓的茶韵。一进余盛良的家,偌大客厅里只见一张巨大的根雕茶案,案上茶壶、茶杯、茶勺、各色茶叶和茶食等一应俱全。“我给你们泡点陈年的岩茶尝一尝。岩茶越陈越好,去掉茶叶的火气,更润泽。”余盛良边说边煮上了水。落地玻璃窗外,一侧是竿竿翠竹,一侧是郁郁葱葱的茶山。什么是岩茶?“因为武夷山的茶树是长在岩石上。”身为高级评茶师的余盛良说,“你看,那边茶树根部泥巴下面没多深就是岩石,是武夷山特有的丹霞地貌,石头经过漫长风化形成的土壤,它的PH值等特性和别处不一样。在这样土壤里的茶树是长不大的,茶叶有一种特别的味道,我们称之为‘岩韵’,也就是‘岩骨花香’!”余盛良家做茶的历史相当悠久,“到我已经是第六代了。岩茶村做茶历史更长,有800多年。宋代范仲淹写过一首斗茶的诗,说的就是这里斗茶的故事。”范仲淹在《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对武夷山岩茶的品质赞誉颇高,“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近几年,这一民间斗茶的习俗搞得更热闹了,已经成了标准化的赛事、技术交流的平台和品牌推广的渠道。今年8月18日至22日,150多户岩茶村的茶农带着327个优质岩茶茶样参赛,比去年增加了近65%。岩茶村里,树荫下,数十张长条木桌摆放起来,品茶杯一字排开,分为大红袍、肉桂、水仙和品种4个系列,评委由特邀茶叶专家评审和送样者、市外茶商等组成。北京、上海、福州等地的茶商纷纷慕名而来。连续举办5届的斗茶赛“斗”出了经济效益,昔日“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岩茶不仅打开了销路,价格更是一路走高。以前茶叶积压卖不出去的大有人在,现在是供不应求,8月份今年的茶叶已经基本售完。现在岩茶村有一半以上茶农办起自己的茶厂,年收入最多的茶农达到几百万元。今年4个系列的斗茶状元被福州君越茶叶有限公司以72万元的高价收购。多次获奖的余盛良办起了擎天岩茶厂,也从简单的人力劳作升级到机械化制作,现在有综合摇青机6台、大型烘干机1台、小型烘干机1台、提香机2台,每年采茶季节还要聘请40多名工人。“我觉得斗茶赛最重要的效益体现在生态上。”余盛良说,“环境对茶叶品质的影响非常大。通过麻雀、茶毛虫等生物链治虫,茶叶就能达到有机食品的标准;山上植被增加了,过强的日照就可以被树木遮挡,保证茶树生长的潮湿度,负氧离子含量也高了。”“为了卖出好价钱,村民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越来越强了,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少了,自觉施用有机肥,采取人工除草和生物杀虫。武夷山的山更绿、水更清、动植物更多了。”余盛良望着“种”在屋里、三棵碗口粗的竹子笑着说,“我盖房子时,特意把这几棵竹子包了进来,舍不得砍掉它们嘛。”
E. 武夷山在旅游开发中值得借鉴的做法有哪些
武夷山在旅游开发中值得借鉴的做法有以下这些:
1、武夷精神 (笔者有幸在2016年期间为武内夷山市安全监管委员会容审评专家与武夷山市旅游局老一辈旅游人一起监察武夷山旅游行业安全监管),开拓的武夷山市场开辟精神,当然现在的旅游从业者很少有这种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精神了
2、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从徐春晖市场到林市长从武夷山风景区、休闲度假区、别墅养生区、民宿住宿区等开辟出别具一格的武夷山一景。
3、拔出1998年之前的茶苗退茶还林的决心从武夷山市委书记马毕刚书记开始新官上任三个月拔出近万亩的茶山进行整理整治。
等等这些都是其他地区可以分享学习 整理这么多和您分享。
F. 武夷山旅游市场前景及细分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3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到21世纪中叶,我国老龄人口的数量预计将增加到4亿左右。全国老龄委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每年老年人旅游人数已经占到全国旅游总人数20%以上。独自或结伴出游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很大程度上填充了旅游淡季市场的空当。 面对潜力巨大的老年旅游市场,武夷山各旅行社又是如何做的呢?近日,记者就此走访了武夷山相关旅游企业。 老年旅游市场蕴藏巨大潜力 春暖花开,又是各地旅游旺季到来的时节,许多老人纷纷走出家门,为旅游市场增添了一抹“夕阳红”, 武夷山各旅行社也瞅准了“银发族”旅游蕴藏的巨大商机。 “老年旅游人数正呈逐年递增的态势,去年我们社接待的老年游客近万人,今年肯定会突破这个人数。”武夷山市老年旅行社总经理徐晓萍介绍,“ 1998年刚刚进入旅游市场,我就瞄准了老年人这个消费群体,2004年开始转入专门做老年旅游。” 据了解,百龄华裔科学家顾毓秀、著名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百龄老人蔡尚思、百龄茶界泰斗张天福等,都与武夷山有着不解之缘。 徐晓萍认为:“武夷山是个特别适合老年人旅游的地方。自古就有彭祖养生之说,这里山清水秀,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对老年人的身体很有益处。”她说,当初选择专做老年旅游市场,就是看中了武夷山这里得天独厚的条件。 高风险限制了市场发展 蕴含巨大潜力是否就意味着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旅游市场商机无限?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许多旅行社一方面不甘心把老年旅游这块大蛋糕拱手让给他人,另一方面又顾虑重重,无心把老年旅游做深、做大。 老年人团向来被认为是旅行社业务“鸡肋”——价格低、利润低、品种少、风险多、要求多,这一客户群只有在淡季时才受到旅行社重视,很多旅行社对这块市场踯躅不前。 据徐晓萍分析,现在的老年旅游市场虽然广阔,但起步晚,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市场。主要是因为老年人团队有特殊性,行程设置与安排上还不到位。大部分旅行社都认为老年旅行团虽然有潜力,但风险太大。“我们老年旅行社就是希望通过针对性地推出差别化、专业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推动武夷山市老年旅游市场的发展,相信未来的老年旅游市场将大有作为。” 业内人士认为,老人旅游市场还是大有潜力可挖。老年人旅游除了自身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参加团队旅游外,孩子们为孝敬父母,也舍得花钱让父母外出旅游,一些单位还专门组织老年人旅游,这些都将激活老年旅游市场。现在很多旅行社在老年旅游旺季,都为老人量身定做了一些路线,如桂林、武夷山、九寨沟等没有高原反应适合老年人旅游的路线。但要求老人必须能够保障自己的身体。 有关专家指出,老年旅游市场虽已起步,但还不完善,进一步细分市场,有针对性地推出差别化、专业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成为旅游企业下一步的“必修课”。 据了解,目前武夷山市场上真正打出老年人旅游市场这个品牌的旅行社只有武夷山市老年旅行社。 武夷山老年旅游市场现状 武夷山属丹霞地貌,具有独特、稀有、绝妙的自然景观。在中国已发现的263处丹霞地貌中,福建武夷山与广东仁化的丹霞地貌最负盛名,观赏价值最高。1982年1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武夷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面积79平方公里。景区内有九曲溪、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一百零八个景点,每一景点均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神韵而赢得久远的生命。原世界旅游组织执委会主席巴尔科夫人在游武夷山后欣然题词:“未受污染的武夷山风景区是世界环境保护的典范。”武夷山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旅游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现已成为全国热点旅游城市之一。旅游业不仅成为武夷山市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而且极大地带动和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武夷山旅游业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武夷山市老年旅游旅游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老年旅游产品单一、旅游产品特色不鲜明等方面,且没有得到相关旅游企业和行业的重视和认同。 发展武夷山老年旅游市场是顺应时代潮流,不但可以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可以更充分地利用旅游资源;开发老年旅游市场还可以促进武夷山旅游市场的结构调整,扩大旅游业对外开放的范围,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条件;武夷山城市居民缓和协调的生活节奏,适宜老年群体的旅游资源,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来武夷山观光度假;武夷山的老年旅游市场将会逐渐成熟起来,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老年旅游市场也将会成为武夷山旅游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充分利用武夷山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在的老年旅游市场,银发旅游必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专业牌”做活老年旅游市场 2007年9月16日,武夷山火车站,600多位老人正在和前来送站的儿女、亲友依依惜别,他们将踏上“九九重阳号”专列的旅途,去感受中原大地秋日的秀丽风光。这是武夷山市老年旅行社组织的“九九重阳号”开往中原大地老年人专列活动的欢送现场。 从2004年开启老年游市场,贵州、云南、湖南纵横5省专列游,浙江横店穿越时空之旅……武夷山老年旅行社的老年旅游品牌已在武夷山的老年人心中扎根,并塑造成良好的社会形象。近年来,武夷山老年旅行社在接纳游客数量、营建服务质量、获得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走在全省同类旅行社的前列。 武夷山市老年旅行社在全省旅游界率先推出老年旅游市场概念。徐晓萍介绍,武夷山老年旅行社考虑到老年人的特点,从时间、价格、项目等方面设计游线。针对老年人对目的地选择性强,对出游活动安排慎重等特点,在针对老年人作促销宣传时,尽量内容丰富详尽,并且简单明了,一目了然。针对老年人旅游受身体状况及经济能力的限制,在制定旅游线路时本着“短而精”的原则,行程路线要短,旅游景点精炼而特色鲜明,内涵丰富。 在做好老年人旅游系列活动的同时,武夷山老年旅行社还时刻关注全国老年旅游的发展趋势,将“中华不老城”这一老年文化旅游品牌引进武夷山。2006年10月,独家承接举办第十届中华不老城暨(中国·武夷山)海峡两岸中老年文化艺术节,来自全国二十五个省、市、自治区5000多名海峡两岸的中老年朋友相聚在武夷山,表演民间秧歌、健身操舞、锣鼓、时装舞蹈、太极拳剑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老年朋友还游览武夷风光、参观朱熹纪念馆,深入了解朱子的理学文化和武夷山茶文化。第十届中华不老城暨(中国·武夷山)海峡两岸中老年文化艺术节在武夷山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武夷山的魅力,也体现了武夷山市老年旅行社组织大规模活动的能力。 旅游行业相关环节甚多,交通、住宿、景区等各个环节都以独立的企业形态出现,游客对游程中的某一环节表示不满的情形时有发生。因此旅行社掌控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市场的拓展和企业的发展。 武夷山市老年旅行社创新服务内容。将旅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当地风土人情等编辑成册,发放到每位游客手中,尽量做到“一册在手,万事俱备”。旅行社还编印了旅游工作简讯,对导游员进行强化培训;成立武夷山市老年人旅游协会,拥有会员近千人,持续举行“我爱武夷万人游,构建和谐家乡”活动。 徐晓萍说:“老年人也渴望得到快乐,渴望健康的生活。外地的老年人希望能来武夷山看看,武夷山当地的老年人也认为不应该只是看着面前的大山,要出去走走看看。” 在拓展产品广度的同时,武夷山市老年旅行社不忘发掘产品文化深度,打磨旅游产品的亮度。武夷山老年旅行社在旅游产品中寄寓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设计的线路除了观光,还推出了更多赋予文化元素的线路。从闽、浙、赣联合体专列、九九重阳号专列、华东五市游到2008金婚、银婚走进武夷山大型活动,武夷山老年旅行社的活动越来越丰富。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专家指出,开发老年旅游市场一定要真正做到想老年人所想,急老年人所急。这既是旅游从业者的一次机遇,又是一项考验。在老年旅游更趋理性和体现个性的今天,老年旅游市场细分势在必行。为老年游客量身定做“点菜式”服务肯定会受到欢迎。
采纳哦
G. 武夷山经济状况
个人感觉。复武夷山的经济支制柱是靠旅游业和茶业。旅游业感觉已经是到达顶峰了。没有什么特别大的能进步的了(非常稳定)。但是武夷山的茶叶最近几年在兴起。武夷山经济其实很穷不会。很富没有。要看和什么地方比较了。
H. 大武夷旅游圈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是怎么回事
打造大武夷旅游圈,要在增进共同价值和共同诉求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文化与生态这两个核心要素和关键卖点,精心设计文化与生态相融合的大武夷旅游圈发展路径,增强融合发展的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
大武夷旅游产业要着力向传统业态和新兴业态两端发力:一方面,围绕食宿行游购娱六大消费完善旅游产业布局,着力提高游购娱三大非基本消费比例;另一方面,按照旅游发展由观光游览向休闲度假阶段转换的发展要求,积极培育养生养老、户外运动等新业态,构建与文化、生态相协调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
突出市场主体地位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准确界定各类旅游国有企业的功能,推动旅游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为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大武夷旅游开发创造条件,促进“省内福建人、省外福建人、海外福建人”积极投身大武夷发展旅游。同时,应完善要素市场,充分利用省内省外、境内境外、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完善旅游建设用地市场、旅游金融市场和旅游人力资源市场。
应完善政府推进机制。政府是打造大武夷旅游圈的主导力量,为大武夷旅游圈的治理提供体制机制,为大武夷旅游圈的开发提供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发展政策,为旅游企业开展投资运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为旅游消费者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提供自 由选择、自主消费的市场环境。要重点发挥省直部门、市政府、县政府打造大武夷旅游圈的积极性,打破区域分割、部门分割的利益藩篱,推进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抓好八项工作:
一是规划。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编制大武夷旅游圈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项目规划。二是投资。抓紧设立“大武夷旅游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大武夷旅游开发。三是基础设施。实现区域间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提升旅游互联网基础设施。四是公共服务。完善大武夷旅游集散体系,重点建设旅游厕所革命工程、旅游集散体系工程、旅游直通车工程、旅游营地工程和旅游安全工程。五是市场监管。创新旅游市场监管机制,维护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六是部门协作。成立大武夷旅游圈建设领导小组,维护大武夷旅游圈的共同价值观,落实大武夷旅游圈的共同发展诉求。七是区域协作。建立大武夷旅游圈区域协作联席会议机制,推进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八是能力建设。打造大武夷旅游圈,需要各级政府的系统集成,需要省、市、县、乡四级政府和相关行政村提供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服务,特别是县、乡两级政府的服务。
I. 武夷山景区规划与开发
福建省南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2020)
成果组成: 福建省南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2020)说明书
福建省南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2020)文本·图集
福建省南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2020)专题报告
完成时间:2002年5月
项目组成员: 项目负责人: 周建明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博士
牛亚菲 教授
项目组成员: 尹泽生 教授
罗 希 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守春 教授
王立军 教授
岳凤珍 高级园林工程师
汤铭潭 高级工程师
王玮华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成 青 助理规划师
王 伟 助理规划师
规划重点与思路:结合南平市建设具有闽北特色旅游生态经济区和重点发展“绿、旅、新”产业的战略,南平旅游业将形成以武夷山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为龙头的大武夷旅游经济体系,开发以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为主体,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等专项旅游为辅助的旅游产品,规划形成两个中心(武夷山市区、南平市区)、一条核心线路(南平-武夷山南武路)、东西两条旅游环线、四大优先旅游开发区、九个重点旅游项目、四条重点旅游进出通道的空间结构框架。
评审意见:
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共同承担的“南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成果于2002年4月24日在福州市武夷大酒店评审。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旅游协会、北京旅游学院、厦门大学、福建师大、华侨大学、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福建社会科学院的专家、领导参加了此次评审。评审专家们经过认真阅读规划材料、听取规划组的汇报,形成以下评审意见:
1. 本规划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和多次听取各方面意见,形成的成果具有资源调查翔实、指导思想明确、规划原则得当、发展思路清晰、空间结构合理等优点,内容全面、体例规范、文字简洁、图件丰富,符合编制旅游发展规划的要求。
2. 本规划从南平市旅游资源和环境的特点着手,以资源和环境保护为前提,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间的关系。策划的旅游项目突出南平特色,确定的旅游产品分析透彻。为南平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明晰的思想、具体的内容和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操作性。
3. 规划针对南平实际提出的“双向驱动极核型链式扩张模式”和通过形成“两个发展极核,一条核心线路两条旅游环线”带动南平整体发展的新思想,在旅游发展模式和发展机制的选择方面具有前瞻性。
专家组认为,《南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处于国内同类规划的领先水平,一致同意通过本规划,并经进一步修改,报南平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南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专家评审组
二00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J. 武夷山除了旅游经济来源,茶业经济来源,还有什么呢
武夷山的旅游 旅行社, 酒店,各类餐馆,茶叶,茶叶包装,蛇产品。根雕,农特产(菇 笋 等。)还有很多细的东西。注意 这些都是旅游经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