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旅游业发展对策
1. 简述华东吴越淮河文化山水园林都市旅游区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特征。
淮河流域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西起桐柏山、伏牛山,东临黄海。全流域跨越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五省,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自然景观独特,历史遗存丰富,是继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之后我国第三大地域景观带,旅游业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巨大的潜力。
现状:资源丰富 发展滞后
广阔的地域、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淮河流域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潜在优势。
1、资源分布广阔,各具区域特色。淮河流域面积广阔,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交融,文化氛围浓厚,地域分布独具特色。一是古迹众多。淮河文化源远流长,遗留下无数珍贵的文物古迹,诞生了众多历史人物,现有郑州、登封、曲阜、毫州、扬州、淮安等近十座历史文化名城,呈现出特有的地域文化魅力。位于泗洪县境内的“下草湾新人”距今约4-5万年,是江苏省境内发现的最早古人类遗址。二是山水秀美。淮河流域山多景美,嵩山、鸡公山、八公山、皇藏山等名山林木茂盛,景色怡人;河渠纵横,库塘众多,湖泊洼地星罗棋布,水域广阔,水面2000多万亩,京杭大运河进入淮河流域后,串联了骆马湖、洪泽湖、高邮湖等湖泊,使淮河流域更具灵性。三是民俗各异。经过世世代代民间艺术家的不断创新和发扬光大,淮河流域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民俗文化,泗州戏、淮剧、吕剧、豫剧、庐剧及凤阳花鼓戏等地方剧种,广为流传,光彩夺目。
2、制约因素较多,整体发展滞后。旅游业的发展受经济的影响极为显著。首先,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基础设施、交通网络、餐饮服务等。由于淮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属于欠发达地区,投入能力较弱,限制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其次,经济发展带来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才有可能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淮河流域群众收入水平偏低,加之旅游业自身竞争力较弱,客源较少,延缓了旅游业的发展。第三,淮河流域特别是皖北、苏北地区,景点较为分散,尚未形成集聚效应。以上因素,制约了淮河流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除曲阜、开封、郑州、扬州等旅游业基础较好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一定影响力外,大部分地区旅游业发展仍然比较滞后。
3、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势头良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日益受到重视,成为淮河流域大部分县市的重要发展战略,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开辟了新的空间。如盱眙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推动了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通过龙虾节的成功举办,打响了地方特色品牌,提高了盱眙的知名度,创造了全国节庆旅游的一大亮点。近几年来,泗洪县也把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提出了以构建绿色生态旅游为主体、红色经典旅游和古色文化旅游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三色之旅”的发展思路,致力于叫响“淮上新泗洪、人间水天堂”的旅游品牌,旅游经济呈现出快速的发展势头。2007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前景:市场广阔 大有可为
只有科学地开发、合理地利用,才能为旅游产业发展拓展广阔的空间,才能把旅游资源丰富这一潜在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现实优势。
1、旅游产业应成为淮河流域加快发展步伐的朝阳产业。旅游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旅游业作为迅速崛起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007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达1.09万亿元,增长24.7%;江苏省旅游总收入达到1855.47亿元,增长25.7%,旅游业收入对经济的贡献额度逐步提高。淮河流域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能。我们应积极学习借鉴旅游产业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把旅游产业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朝阳产业,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尽快把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2、旅游开发应成为淮河流域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淮河是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淮河治理的显著成效为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随着流域内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淮河治理特别是治污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地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旅游产业是典型的无烟工业、无污染产业,加速发展旅游产业,可以有效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淮河流域新的经济增长平台。
3、旅游发展应成为淮河流域加强发展合作的重要方式。淮河流域各县、市一衣带水,地缘相近。在新的发展条件下,只有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才能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淮河流域内各地加强发展合作提供了有效的载体,我们应把旅游发展合作作为加强流域合作的突破口,着力打造沿淮旅游经济带,带动流域内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合作交流,推动淮河流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赋于淮河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途径:彰显特色 错位发展
特色鲜明才有竞争力,才能打造出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旅游品牌。推进淮河流域旅游产业发展,必须发挥比较优势,错位发展、差别竞争,展示区域旅游特色。
1、以文化展示魅力。淮河流域历史久远、人杰地灵,与黄河文明一样,同为孕育丰富中华古文明的摇篮。推动淮河流域旅游产业发展,应牢固确立“文化旅游”战略,充分展示淮河文化独特的魅力。“文化旅游”战略核心就是以文化提升旅游内涵,提高旅游产业的文化含量,增强对中外游客的吸引力。因此,要充分认识历史文化的价值,既要保护好历史文物,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又要充分挖掘和开发利用丰富而又宝贵的文化资源,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位,造就地区旅游形象与品牌,着力彰显区域旅游资源的文化魅力。
2、以生态凸显特色。淮河流域自然旅游资源丰富,650多条河流、近6000座水库、众多的湖泊以及广阔的湿地,加之秀美的山地森林,形成了一大批生态良好的景点、景区。推动淮河流域旅游产业发展,应充分彰显区域生态特色,努力打造山水灵秀的精品旅游区。近年来,泗洪县以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坚持“重保护、慎开发、可持续”的原则,努力打造“江苏生态旅游第一县”。今年,泗洪计划投入2.5亿元,退渔还湖,恢复生态,建设万亩生态水景苑,进而推出一批生态旅游的拳头产品,与兄弟县、市一道,把淮河旅游业做大做强。
3、以体验丰富产品。随着城乡经济快速发展,人们观光休闲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强,以“赏农村风光、品民俗风情、吃乡村土菜、住农家小院”为主要内容的体验型农家乐旅游正在迅速兴起。淮河流域农业发达,民风淳朴,民俗各异,为发展体验型农家乐旅游提供了条件。特别是随着国家对假期的调整,小长假增多,很多的游客越来越热衷于短线旅游;同时,相对于其他的旅游景点,农家休闲旅游发展成本较低,发展空间较大,是繁荣旅游市场、增加旅游收入的有效途径,对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也将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
机制:合作发展 互利共赢
实施区域旅游合作,是加快淮河流域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性手段,能够形成流域内规模更大、结构更佳、品牌更响的旅游产品体系。
1、区域旅游合作已经形成浪潮。目前,区域旅游发展已经进入了合作的时代,通过区域合作,能够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获得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003年7月,长江三角洲“15﹢1”旅游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取消了旅游壁垒与进入障碍,建成中国首个无障碍旅游区,最终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2004年6月,“9﹢2”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正式全面启动;2008年2月,首届“9+10”区域旅游合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形成了环渤海旅游圈合作架构。淮河流域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的可进入性较差,行政区域的间隔阻碍了区域之间的交流,实施区域旅游合作形成整体推进机制,将有利于发挥淮河流域的综合资源优势,扩大淮河流域旅游的影响力。
2、形成块状合作打造旅游品牌。加速推进淮河旅游发展与合作,应注重流域内各特色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通过形成块状合作机制,推进旅游资源的整合、旅游品牌的打造、旅游市场的拓展。如,洪泽湖周边的盱眙、洪泽、泗阳、泗洪,应对旅游产业发展进行统一协调、综合规划,围绕“食、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统一包装宣传、统一策划推介,避免各自为战、同质竞争,着力打造环洪泽湖旅游观光带,形成旅游产业块状合作发展的良性机制,提高区域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加强带状合作构建更大平台。淮河流域旅游产业要获得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的发展,需要在整个流域内形成更广泛的合作与交流,沿淮河及主要支线河流形成若干带状合作平台,建立淮河流域旅游发展协会,实施淮河流域“大旅游”战略,促进各地之间形成正常的合作交流机制,推动对流域旅游发展进行整体规划,打响“中国淮河游”品牌。
2. 治理淮河流域洪涝 措施
治理洪涝措施:
修建大型水库。
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干支流上除“淮河流域已建大型水库指标表”所列32座水库外,已建库容在1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还有狮河的花山、泗河的贺庄、青河口的小塔山、蔷薇河的安峰山水库。
此外,正在复建的有水毁工程石漫滩水库。该水库位于洪河支流滚河上,总库容1.26亿立方米。计划兴建的大型水库有:淮河干流上的出山店水库,总库容36亿立方米(或选择上游44km的红石潭水库,总库容16亿立方米);淠河支流漫水河上的白莲崖水库,总库容5亿立方米;沙河上的下汤水库,总库容11.7亿立方米;澧河支流甘江上的燕山水库,初期库容15亿立方米;沙河支流北汝河上的前坪水库,总库容6.9亿立方米。
开辟入江入海水道。
解除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重要工程之一是开辟入江入海水道,现已形成一个入江入海的工程体系。
淮河水系方面:洪水通过洪泽湖枢纽控制,大部分经入江水道分入长江,一部分经苏北灌溉总干渠入海,一部分经淮沭河分淮入沂。这3条水道的排洪能力分别为12000、800和3000立方米/秒。此外里运河还可分泄少量淮河洪水入扛,废黄河可分泄部分淮河洪水入海。
洪泽湖地区及其下游地区的防洪标准不到百年一遇。为使防洪标准提高到300年一遇,规划沿灌溉总干渠北侧开挖新的入海水道,水道全长163.5km,设计排泄流量8000立方米/秒。现已按行洪流量2270立方米/秒开工兴建。
沂沭泗水系方面:经过多次整修,现已有新沭河和新沂河两条水道和l条分沂入沭的水道。新沭河和新沂河的捧洪能力分别为4000和7000立方米/秒。分沂入沭的安全泄量为3000立方米/秒,现仍泄入老沭河。这个地区仍只能防御十年一遇左右的洪水。为了提高到防御50~100年一遇洪水,计划实施“沂沐泗洪水东调南下工程”。
新建和加固堤防。
流域内新建和经过整修加固的重要堤防有:淮北大堤,全长238.4km 蚌埠市围堤,全长10.4kmt入江水道大堤,左堤199.7km,右堤221.7km,总长421.4km;洪泽湖大堤,全长67.25km;里运河大堤,左堤157.5km,右堤156,9km,全长314.4km 小洪河两岸堤防总长405km,汝河两岸堤防总长369.9km;大洪河两岸堤防166.5km,沙颍河干堤,河南段全长525.5km,安徽段全长363.93km;涡河西堤长113.37km,东堤长173km;苏北总干渠两岸堤长313.2km;分淮入沂水道两岸堤长41km;沂河干流堤防全长316.25km;新沂河堤防全长279.3km,沭河和新沭河堤防长度分别为394.2km和132.8km,总长527km,泗河堤防全长138km,东鱼河干流堤防全长158.13km;诛赵新河干流堤防长278.9km;韩庄运河两岸堤长79km;中运河两岸堤长296km,邳苍分洪道两岸堤长148.6km。
新辟排洪排涝河道和分洪道。
新开的河道和分洪道主要有以下几条:茨淮新河全长134.2km,计划分泄颍河洪水2000立方米/秒,使正阳关至怀运的淮河中游的排洪能力由10000立方米/提高到12000立方米/秒;怀洪新河全长127km,上口分洪流量2000立方米/秒,结合接纳12000h㎡面积的排捞流量,下游设计排洪流量4700立方米/秒,新汴河全长127.1km,排涝流量900立方米/秒,排洪流量1460立方米/秒;洪河分洪道和蒙河分洪道全长80km,分洪流量750~950立方米/秒;邳苍分洪道全长77km,它既可分泄沂河洪水、又可排泄两岸涝水。进水闸(江风口闸)设7孔12m×6.5m弧形闸门控制,设计过闸流量2000立方米/秒,东鱼河全长172km,沿途共入了万福河、洙水河、大沙河等上游0.592万k㎡的高地洪涝水。其南支、北支分别长52和96km,共承担0.273万k㎡地区的排水;洙赵新河全长140km,共拦截西北部高地0.42万k㎡的洪涝水。
蓄(滞)洪区。
利用平原区的洼地,在四周筑堤,在大洪水时,临时分蓄一部分洪水。
行洪区。
行洪区是扩大淮干中游泄洪能力的一种工程措施,它是淮河洪水河槽的一部分.位于岗地或淮河大堤与中泓之间,利用沿河的湖泊洼地修建的,筑有行洪堤,保护区内农业生产,一般情况下不行洪,在淮河洪水达到规定高程时,在行洪区卜口开口或漫堤行洪,经行洪区下口又流入淮河。最多时行洪区达到21处,现有17处。
控制枢纽。
临淮岗枢纽位于淮河中游正阳关上游的临淮岗,其目的是控制正阳关以上淮河洪水,减少正阳关以下淮北大堤防洪负担,并取代1954年大水冲坏的润河集枢纽。该枢纽控制流域面积4.35万k㎡,占正阳关以上流域面积的1/2。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坝上设计水位28.4m~28.6m,相应库容93亿立方米,较天然滞洪状况可增加洪量33亿立方米;校核水位29.6m时,相应库容120亿立方米。
蚌埠枢纽:位于蚌埠市西的淮河上,由节制闸、分洪道、船闸、电站等组成。作用是抬高淮河枯季水位,以利灌溉、供水和通航。设有28扇宽10m、高7.5m的闸门,泄洪能力10140m³/s。运用水位为16.0~18.0m。分洪道设计流量2860m³/s。
韩庄枢纽:位于南四湖南端的山东省微山县韩庄镇,是南四湖主要出口韩庄运河的控制工程,由韩庄闸、伊家河闸、老运河土坝等组成。韩庄闸装有17扇12m* 7.2m闸门和14扇12m*9m闸门,微山湖水位33.5m时,泄流能力为2050立方米/秒。伊家店闸设有3扇7m*5m闸门,泄量250立方米/秒。
洪泽湖控制枢纽:主要建筑物包括洪泽湖大堤、三个出口处建筑物(入江水道的三河闸、苏北灌溉总渠的高良涧闸、淮沭河口的二河闸),两个灌溉引水涵洞(洪金洞、周桥洞)。它兼有防洪、灌溉、航运、水产和发电等综合效益。其中三河闸共有63孔宽10m、高6.2m的泄洪闸,设计泄量]2000立方米/秒;二河闸共有35孔宽10m、高8m的泄水闸,设计泄量3000立方米/秒,该闸还可反向引沂济淮,设计流量300立方米/秒;高良涧闸设8孔宽9.2m、高4.0m的泄水闸,设计流量800立方米/秒; 两个灌溉引水橘洞,总设计流量6S立方米/秒。
南四湖二级坝枢纽:位于山东微山县昭阳湖腰最窄处,包括拦湖大坝、溢洪堰、1号、2号、3号、4号节制闸和船闸,全长7360m。拦湖大坝坝顶高程39m,长4113m,坝高一般为6.5m;溢流滚水坝,堰顶高程35.1m,长300m;l号闸设39扇6m×4m平板门,设计泄量4500立方米/秒;2号闸设55扇5.25m×3m钢丝水泥平面升直门,设计泄量3300立方米/秒;3号闸设84孔6.4m×4.3m钢丝水泥壳面直升门,设计泄量4620立方米/秒;4号闸设134孔6.3m×4.5m钢丝水泥壳面直升门,设计泄量4490立方米/秒(待湖腰扩大工程完成后才能运用)。
河道整治。
河道整治主要包括河床疏浚,结合堤防建设对河道截弯取直、局部调整和拓宽堤距,还包括河道清碍,以扩大河道本身泄洪和排涝能力。先后进行整治的主要支流有洪汝河、沙颍河、王引河、黑茨河、西淝河、濉河、沱河、渫潼河等。
淮河位于中国东部,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是中国七大河之一。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和济水并称“四渎”,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西北侧河谷,干流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淮河干流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全长1000公里,总落差200米。洪河口以上为上游,长360公里,地面落差178米,流域面积3.06万平方公里;洪河口以下至洪泽湖出口中渡为中游,长490公里,地面落差16米,中渡以上流域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中渡以下至三江营为下游入江水道,长150公里,三江营以上流域面积为16.46万平方公里。
淮河流域地跨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和山东五省,流域面积约为27万平方公里,以废黄河为界,整个流域分成淮河和沂沭泗河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为19万平方公里和8万平方公里。
3. 淮河流域 历史上有哪些名城
淮河流域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西起桐柏山、伏牛山,东临黄海。全流域跨越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五省,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自然景观独特,历史遗存丰富,是继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之后我国第三大地域景观带,旅游业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巨大的潜力。 现状:资源丰富 发展滞后 广阔的地域、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淮河流域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潜在优势。 1、资源分布广阔,各具区域特色。淮河流域面积广阔,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交融,文化氛围浓厚,地域分布独具特色。一是古迹众多。淮河文化源远流长,遗留下无数珍贵的文物古迹,诞生了众多历史人物,现有郑州、登封、曲阜、毫州、扬州、淮安等近十座历史文化名城,呈现出特有的地域文化魅力。位于泗洪县境内的“下草湾新人”距今约4-5万年,是江苏省境内发现的最早古人类遗址。二是山水秀美。淮河流域山多景美,嵩山、鸡公山、八公山、皇藏山等名山林木茂盛,景色怡人;河渠纵横,库塘众多,湖泊洼地星罗棋布,水域广阔,水面2000多万亩,京杭大运河进入淮河流域后,串联了骆马湖、洪泽湖、高邮湖等湖泊,使淮河流域更具灵性。三是民俗各异。经过世世代代民间艺术家的不断创新和发扬光大,淮河流域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民俗文化,泗州戏、淮剧、吕剧、豫剧、庐剧及凤阳花鼓戏等地方剧种,广为流传,光彩夺目。 2、制约因素较多,整体发展滞后。旅游业的发展受经济的影响极为显著。首先,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基础设施、交通网络、餐饮服务等。由于淮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属于欠发达地区,投入能力较弱,限制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其次,经济发展带来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才有可能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淮河流域群众收入水平偏低,加之旅游业自身竞争力较弱,客源较少,延缓了旅游业的发展。第三,淮河流域特别是皖北、苏北地区,景点较为分散,尚未形成集聚效应。以上因素,制约了淮河流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除曲阜、开封、郑州、扬州等旅游业基础较好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一定影响力外,大部分地区旅游业发展仍然比较滞后。 3、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势头良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日益受到重视,成为淮河流域大部分县市的重要发展战略,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开辟了新的空间。如盱眙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推动了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通过龙虾节的成功举办,打响了地方特色品牌,提高了盱眙的知名度,创造了全国节庆旅游的一大亮点。近几年来,泗洪县也把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提出了以构建绿色生态旅游为主体、红色经典旅游和古色文化旅游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三色之旅”的发展思路,致力于叫响“淮上新泗洪、人间水天堂”的旅游品牌,旅游经济呈现出快速的发展势头。2007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前景:市场广阔 大有可为 只有科学地开发、合理地利用,才能为旅游产业发展拓展广阔的空间,才能把旅游资源丰富这一潜在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现实优势。 1、旅游产业应成为淮河流域加快发展步伐的朝阳产业。旅游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旅游业作为迅速崛起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007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达1.09万亿元,增长24.7%;江苏省旅游总收入达到1855.47亿元,增长25.7%,旅游业收入对经济的贡献额度逐步提高。淮河流域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能。我们应积极学习借鉴旅游产业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把旅游产业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朝阳产业,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尽快把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2、旅游开发应成为淮河流域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淮河是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淮河治理的显著成效为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随着流域内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淮河治理特别是治污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地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旅游产业是典型的无烟工业、无污染产业,加速发展旅游产业,可以有效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淮河流域新的经济增长平台。 3、旅游发展应成为淮河流域加强发展合作的重要方式。淮河流域各县、市一衣带水,地缘相近。在新的发展条件下,只有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才能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淮河流域内各地加强发展合作提供了有效的载体,我们应把旅游发展合作作为加强流域合作的突破口,着力打造沿淮旅游经济带,带动流域内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合作交流,推动淮河流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赋于淮河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途径:彰显特色 错位发展 特色鲜明才有竞争力,才能打造出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旅游品牌。推进淮河流域旅游产业发展,必须发挥比较优势,错位发展、差别竞争,展示区域旅游特色。 1、以文化展示魅力。淮河流域历史久远、人杰地灵,与黄河文明一样,同为孕育丰富中华古文明的摇篮。推动淮河流域旅游产业发展,应牢固确立“文化旅游”战略,充分展示淮河文化独特的魅力。“文化旅游”战略核心就是以文化提升旅游内涵,提高旅游产业的文化含量,增强对中外游客的吸引力。因此,要充分认识历史文化的价值,既要保护好历史文物,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又要充分挖掘和开发利用丰富而又宝贵的文化资源,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位,造就地区旅游形象与品牌,着力彰显区域旅游资源的文化魅力。 2、以生态凸显特色。淮河流域自然旅游资源丰富,650多条河流、近6000座水库、众多的湖泊以及广阔的湿地,加之秀美的山地森林,形成了一大批生态良好的景点、景区。推动淮河流域旅游产业发展,应充分彰显区域生态特色,努力打造山水灵秀的精品旅游区。近年来,泗洪县以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坚持“重保护、慎开发、可持续”的原则,努力打造“江苏生态旅游第一县”。今年,泗洪计划投入2.5亿元,退渔还湖,恢复生态,建设万亩生态水景苑,进而推出一批生态旅游的拳头产品,与兄弟县、市一道,把淮河旅游业做大做强。 3、以体验丰富产品。随着城乡经济快速发展,人们观光休闲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强,以“赏农村风光、品民俗风情、吃乡村土菜、住农家小院”为主要内容的体验型农家乐旅游正在迅速兴起。淮河流域农业发达,民风淳朴,民俗各异,为发展体验型农家乐旅游提供了条件。特别是随着国家对假期的调整,小长假增多,很多的游客越来越热衷于短线旅游;同时,相对于其他的旅游景点,农家休闲旅游发展成本较低,发展空间较大,是繁荣旅游市场、增加旅游收入的有效途径,对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也将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 机制:合作发展 互利共赢 实施区域旅游合作,是加快淮河流域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性手段,能够形成流域内规模更大、结构更佳、品牌更响的旅游产品体系。 1、区域旅游合作已经形成浪潮。目前,区域旅游发展已经进入了合作的时代,通过区域合作,能够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获得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003年7月,长江三角洲“15﹢1”旅游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取消了旅游壁垒与进入障碍,建成中国首个无障碍旅游区,最终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2004年6月,“9﹢2”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正式全面启动;2008年2月,首届“9+10”区域旅游合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形成了环渤海旅游圈合作架构。淮河流域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的可进入性较差,行政区域的间隔阻碍了区域之间的交流,实施区域旅游合作形成整体推进机制,将有利于发挥淮河流域的综合资源优势,扩大淮河流域旅游的影响力。 2、形成块状合作打造旅游品牌。加速推进淮河旅游发展与合作,应注重流域内各特色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通过形成块状合作机制,推进旅游资源的整合、旅游品牌的打造、旅游市场的拓展。如,洪泽湖周边的盱眙、洪泽、泗阳、泗洪,应对旅游产业发展进行统一协调、综合规划,围绕“食、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统一包装宣传、统一策划推介,避免各自为战、同质竞争,着力打造环洪泽湖旅游观光带,形成旅游产业块状合作发展的良性机制,提高区域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加强带状合作构建更大平台。淮河流域旅游产业要获得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的发展,需要在整个流域内形成更广泛的合作与交流,沿淮河及主要支线河流形成若干带状合作平台,建立淮河流域旅游发展协会,实施淮河流域“大旅游”战略,促进各地之间形成正常的合作交流机制,推动对流域旅游发展进行整体规划,打响“中国淮河游”品牌。 .
4. 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如右上图所示,安徽省以长江、淮河为界可划分①、②、③三个区域,
(1)整治河道,加固堤防;兴建水利工程,加强灌排功能(修建水库、水渠等)版;做好水土保持工权作(植树造林)。(答出三点,每个要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分)。黄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拔高;地形起伏大(4分)。 (3)安徽省地处内陆,相比江苏省受长三角的经济辐射影响较小;海陆交通相对落后;科技落后,缺少人才;资金缺乏;政策支持力度较小等。(答出四点,每个要点2分,共8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4)经济方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社会方面: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环境方面:在资源开发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工业生产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每个方面2分,共6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5. 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国家不发展淮河流域 这话说得莫名其妙,什么时候不发展淮河流域了?中央对那些地方的扶持和拨款从来没少,河南、安徽、江苏不也是有很多城市发展起来,有工业和旅游业吗?苏南还特富裕,港口和贸易都经常发达啊。 6.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淮河流域自古是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可现在却成为水旱灾害多发的地
读图可知,抄(1)我国的环境问袭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个方面.(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在生产和生活中发生的.(3)北京经常遭受沙尘暴的影响,原因之一就是位于强劲的西北风的下风向.(4)我国北京的沙尘暴可以治理和预防的,治理的措施是:在大面积露天采矿的弃土上种草;建设“三北”防护林;禁止山区毁林开荒、草原毁草开荒等.(5)我国近海多次发生赤潮,其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导致海水富营养化.根据题意. 7. 王延平的科研工作 一、研究领域与特长植物资源学、保护生物学、生态学 8. 对淮河流域农业发展起了重大作用的水利工程是
郑国渠在陕西渭河一带,肯定不在淮河边。 9. 为什么淮河流域人口密度居全国之首
淮河流域包括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江苏五省40个地(市),181个县(市),总人口为1.65亿人,平均人口密度为611人/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122人/平方公里的4.8倍,居各大江大河流域人口密度之首。原因如下: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