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旅游组织在旅游业中的作用

旅游组织在旅游业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 2021-02-12 14:30:58

Ⅰ 谈谈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旅游经济的超前发展战略

世界旅游经济实践表明,各国在旅游发展方式上,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超前型发展战略;另一种是滞后型发展战略。超前型发展战略是旅游经济超越了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阶段,通过率先发展旅游业来带动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发展。滞后型发展战略是旅游经济发展滞后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的水平,即在国民经济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基础设施已形成较强体系后,自行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超前型和滞后型发展战略,是不同经济条件下的世界各国在旅游发展道路上的两种选择,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与此同时,两种发展战略的运行环境和经济特点有着明显的差异。超前型发展战略的适应条件是:旅游的自然和环境条件较好,旅游资源拥有量大且旅游产品吸引力强。适应范围主要是:经济基础较好的沿海地区和旅游资源丰厚且开发程度较高的地区。由于超前型发展战略是建立在国民经济较低水平之上的,因此,该战略追求的不是本行业内在的经济效益而是旅游经济的波及效益,即利用旅游经济的综合性的特点,通过对旅游业的高强度投入,全面带动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发展。旅游业发展的兴衰,已经不是旅游业本身的问题,而是国民经济全行业发展的问题。旅游业的作用不仅是获取外汇和回笼货币,而且已成为经济腾飞的突破口。我们常说的“旅游搭台,经贸唱戏”就是这种战略下旅游业功能的形象化说明。

我国旅游业是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产业。从产业运行环境来看,这种产业是建立在较弱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要使旅游业在短期内形成较强的产业体系,就要加大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因此,从短期效益分析,产业的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在这种情况下,旅游业本身所具有的“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经济特性难以充分体现。如果仅从旅游产业自身效益分析,在国民经济基础较弱的条件下,旅游产业的投入,似乎是没有道理的。但是,如果从旅游产业的宏观功能去分析,以下三点是值得思考的:

首先,从1978年以后,我国逐渐改变对外封闭的政策,打开国门,向全世界开放。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必须寻找一个开放的“切入点”,而这个“切入点”就是旅游业。旅游业是一个具有特殊优势的外向型国际性产业,它的运行依赖于世界范围的客源不断的注入,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广泛地吸引世界各国的旅游者,向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旅游者通过旅游这个对外窗口,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以及投资的各种有利环境,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落实。

其次,旅游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特点。旅游产业体系的形成,涉及众多的相关产业,对旅游业高强度的资金投入,可以带动一定区域范围内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尤其对那些拥有较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更为显著。

最后,中国经济大发展的历史时期里,需要借助国外的先进技术与设备,从国外引进技术与设备,就必须建立一大批创汇能力大、见效快的产业,以满足技术与设备引进对外汇资金的需要。与其它产业相比较,作为外向型产业之一的旅游业,在获取外汇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外汇流入,对于急需外汇,又缺乏强有力创汇产业的国家,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举措。

综上所述,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和基本国情,使得中国的旅游业发展必须采取超前型发展战略,按照这种发展战略,在评价中国旅游产业运行质量时,不能就其产业内在效益去评价,而应从旅游产业外部效益,特别是从波及与连带效益去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对中国旅游业发展作出客观的评价,提高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

二、旅游经济的推进式发展战略

如前所述,世界旅游业有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国内旅游向国际旅游延伸的常规发展模式;一种是国际旅游向国内旅游推进的非常规发展模式。所谓国内旅游向国际旅游延伸发展模式,是一种先发展国内旅游,通过国内旅游的发展,旅游地域的延伸,形成出国旅游,然后再发展国际接待旅游的模式。从社会经济背景来看,延伸发展模式的引入是内聚式生活消费方式的变化。在一些国家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得到改变。在紧张工作和生活环境压抑下,人们需要暂时摆脱枯燥的城市生活环境,到大自然中寻求精神上的调整和体力上的恢复,于是旅游消费就成为这些国家居民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居民的旅游活动仅限于国内地域范围,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改善和旅游需求力度的增强,国内地域已不能适应旅游活动发展的需要,人们开始走出国门,去领略异国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发达国家以国内旅游为主的旅游结构,不仅充分满足了国内居民的旅游需要。而且,伴随着国际旅游需求的增长,原先用于本国居民的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也逐渐用于接待外国旅游者,从而出现了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协调发展的局面。

所谓国际旅游向国内旅游推进模式,是一种先发展国际接待旅游,再发展国内旅游,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后再发展出国旅游,最终形成以国内旅游为主、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协调发展的模式。这是一种先发展国际接待旅游,通过国际接待旅游的发展,来全面带动以城市为主体范围内的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设施的建设,逐渐形成以中心城市为重心的国际旅游体系。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居民的旅游活动开始引入,成为这个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的社会条件、经济条件和消费条件决定,我国旅游业发展只能采用推进发展战略模式。采用这一模式使得我国旅游业发展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的特点:一是旅游业发展以基础和资源条件较好的城市为中心,由旅游城市向其它地区推进,逐渐形成我国的旅游业体系。因此,旅游城市便构成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框架。不论是旅游资源的开发、设施的建设,还是线路的设置、区域的划分,都是以旅游城市为依托的。二是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以现存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为基础,由观光型旅游资源为主向混合型旅游资源推进。因此,目前中国旅游目的地大多是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较为丰富的地区所构成的。三是旅游的组织方式,是以全程旅游路线为主体,由路线型产品向板块型产品推进,逐步形成路线型产品为基础,主题型产品与特种型产品为主体的旅游产品体系。四是旅游设施的建设以高等级为主体,由高档设施向中、低档设施推进,最终形成以中档旅游设施为主体,高、中、低相结合的旅游设施体系。

三、旅游经济跳跃式非均衡发展战略

旅游经济的跳跃式非均衡发展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跳跃式发展,所谓跳跃式发展是指旅游业发展在历史阶段上的超越性,在较短的时间内走完常规发展的历程,这是在时间意义上的发展;另一层是非均衡发展,所谓非均衡发展是指旅游业发展在地区布局上的不均匀状态,使旅游业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地位与作用不同,这是在空间意义上的发展。

从时间发展意义上而言,中国旅游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国情特点,选择跳跃式发展战略,有可能较快地跨越单一的接待海外入境旅游者阶段,而进入接待海外入境旅游者和接待国内旅游者共同发展的阶段,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产业发展道路。预计到本世纪末,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业发达国家,即大体用15年左右的时间,走完国内其它产业和发展中国家30~40年的发展路程,这是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这一判断的依据:一是中国的旅游经济基础国情,兼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双重特征。一方面由于人口众多,造成人均水平的诸多指标在世界各国排序中处于较低水平,表现出不发达的特点;但是另一方面国家整体的经济实力并不弱,1988年已居世界第八位,产业门类齐全,特别是旅游所依托的相关部门已初具规模。旅游业是天然的外向型产业,国家总体对外的实力水平至关重要,我国的国家经济实力完全能够支撑我国成为入境旅游业的接待大国。二是中国旅游业的客源市场广阔丰富。目前中国远离欧美等主要国外旅游客源产出地,使入境旅游规模受限和风险较大。但从长远看,我国拥有可替代的巨大新市场:表现在拥有大量具有血统亲缘的华裔客源;拥有以日本、东南亚等为代表的邻近国家或地区的旅游客源市场;再加上国内发达地区自然产生和“示范效应”激发的国内旅游者数量可观。多层次多渠道的巨大客源市场,将促使我国旅游业实行跳跃式发展。

从空间意义上而言,国际上旅游发达城市和国土面积相对狭小的国家和地区,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甚至主体产业者不乏其例,如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泰国、新加坡等。但是在美国、日本、独联体、德国等工业发达国家或旅游接待大国,旅游业都未成为支柱产业。在中国这样现代交通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域广大的国度中,加上旅游业本身具有的脆弱性等因素,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旅游业很难成为支撑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从旅游业在国家总体发展中所处地位的判断,并不妨碍旅游业在我国某些具备条件的地区和城市可以大有作为。如北京、西安、杭州、桂林、昆明、承德、深圳等城市和地区,旅游业完全可能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可以肯定,经过多方面共同努力和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旅游业同样可以成为主导产业或支持局部地区和城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并将对国民经济全局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

Ⅱ 旅游行业协会在旅游经济发展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一)对旅游发展战略、旅游管理体制、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发展态势等内进行调研,向国家旅游容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向业务主管部门反映会员的愿望和要求,向会员宣传政府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并协助贯彻执行; (三)组织会员订立行规行约并监督遵守,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四)协助业务主管部门建立旅游信息网络,搞好质量管理工作,并接受委托,开展规划咨询、职工培训,组织技术交流,举办展览、抽样调查、安全检查,以及对旅游专业协会进行业务指导; (五)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六)编辑出版有关资料、刊物,传播旅游信息和研究成果; (七)承办业务主管部门委托的其他工作。

Ⅲ 举例说明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和基本国情,使得中国的旅游业发展必须采取超前型发展战略,按照这种发展战略,在评价中国旅游产业运行质量时,不能就其产业内在效益去评价,而应从旅游产业外部效益,特别是从波及与连带效益去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对中国旅游业发展作出客观的评价,提高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
二、旅游经济的推进式发展战略
如前所述,世界旅游业有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国内旅游向国际旅游延伸的常规发展模式;一种是国际旅游向国内旅游推进的非常规发展模式。所谓国内旅游向国际旅游延伸发展模式,是一种先发展国内旅游,通过国内旅游的发展,旅游地域的延伸,形成出国旅游,然后再发展国际接待旅游的模式。从社会经济背景来看,延伸发展模式的引入是内聚式生活消费方式的变化。在一些国家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得到改变。在紧张工作和生活环境压抑下,人们需要暂时摆脱枯燥的城市生活环境,到大自然中寻求精神上的调整和体力上的恢复,于是旅游消费就成为这些国家居民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居民的旅游活动仅限于国内地域范围,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改善和旅游需求力度的增强,国内地域已不能适应旅游活动发展的需要,人们开始走出国门,去领略异国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发达国家以国内旅游为主的旅游结构,不仅充分满足了国内居民的旅游需要。而且,伴随着国际旅游需求的增长,原先用于本国居民的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也逐渐用于接待外国旅游者,从而出现了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协调发展的局面。
所谓国际旅游向国内旅游推进模式,是一种先发展国际接待旅游,再发展国内旅游,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后再发展出国旅游,最终形成以国内旅游为主、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协调发展的模式。这是一种先发展国际接待旅游,通过国际接待旅游的发展,来全面带动以城市为主体范围内的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设施的建设,逐渐形成以中心城市为重心的国际旅游体系。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居民的旅游活动开始引入,成为这个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的社会条件、经济条件和消费条件决定,我国旅游业发展只能采用推进发展战略模式。采用这一模式使得我国旅游业发展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的特点:一是旅游业发展以基础和资源条件较好的城市为中心,由旅游城市向其它地区推进,逐渐形成我国的旅游业体系。因此,旅游城市便构成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框架。不论是旅游资源的开发、设施的建设,还是线路的设置、区域的划分,都是以旅游城市为依托的。二是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以现存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为基础,由观光型旅游资源为主向混合型旅游资源推进。因此,目前中国旅游目的地大多是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较为丰富的地区所构成的。三是旅游的组织方式,是以全程旅游路线为主体,由路线型产品向板块型产品推进,逐步形成路线型产品为基础,主题型产品与特种型产品为主体的旅游产品体系。四是旅游设施的建设以高等级为主体,由高档设施向中、低档设施推进,最终形成以中档旅游设施为主体,高、中、低相结合的旅游设施体系。
三、旅游经济跳跃式非均衡发展战略
旅游经济的跳跃式非均衡发展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跳跃式发展,所谓跳跃式发展是指旅游业发展在历史阶段上的超越性,在较短的时间内走完常规发展的历程,这是在时间意义上的发展;另一层是非均衡发展,所谓非均衡发展是指旅游业发展在地区布局上的不均匀状态,使旅游业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地位与作用不同,这是在空间意义上的发展。
从时间发展意义上而言,中国旅游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国情特点,选择跳跃式发展战略,有可能较快地跨越单一的接待海外入境旅游者阶段,而进入接待海外入境旅游者和接待国内旅游者共同发展的阶段,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产业发展道路。预计到本世纪末,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业发达国家,即大体用15年左右的时间,走完国内其它产业和发展中国家30~40年的发展路程,这是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这一判断的依据:一是中国的旅游经济基础国情,兼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双重特征。一方面由于人口众多,造成人均水平的诸多指标在世界各国排序中处于较低水平,表现出不发达的特点;但是另一方面国家整体的经济实力并不弱,1988年已居世界第八位,产业门类齐全,特别是旅游所依托的相关部门已初具规模。旅游业是天然的外向型产业,国家总体对外的实力水平至关重要,我国的国家经济实力完全能够支撑我国成为入境旅游业的接待大国。二是中国旅游业的客源市场广阔丰富。目前中国远离欧美等主要国外旅游客源产出地,使入境旅游规模受限和风险较大。但从长远看,我国拥有可替代的巨大新市场:表现在拥有大量具有血统亲缘的华裔客源;拥有以日本、东南亚等为代表的邻近国家或地区的旅游客源市场;再加上国内发达地区自然产生和“示范效应”激发的国内旅游者数量可观。多层次多渠道的巨大客源市场,将促使我国旅游业实行跳跃式发展。
从空间意义上而言,国际上旅游发达城市和国土面积相对狭小的国家和地区,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甚至主体产业者不乏其例,如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泰国、新加坡等。但是在美国、日本、独联体、德国等工业发达国家或旅游接待大国,旅游业都未成为支柱产业。在中国这样现代交通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域广大的国度中,加上旅游业本身具有的脆弱性等因素,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旅游业很难成为支撑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从旅游业在国家总体发展中所处地位的判断,并不妨碍旅游业在我国某些具备条件的地区和城市可以大有作为。如北京、西安、杭州、桂林、昆明、承德、深圳等城市和地区,旅游业完全可能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可以肯定,经过多方面共同努力和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旅游业同样可以成为主导产业或支持局部地区和城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并将对国民经济全局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

旅行社组织的作用有哪些

1.节约交易费用,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 旅行社曾在节约交易费用上对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旅行社的出现使得原有的N*M的旅游市场交易模型变成N+M模型,但它所节约的交易费用是有限的。同样,假设市场上存在N个异质产品生产者和M个消费者,并且存在X个同等竞争水平的旅行社。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区域的独立性,同一时期内,在每个旅行社中交易的生产者为N/X个,消费者则为M/X个。如此,每个旅行社节约的交易费用为N/X*M/X-(N/X+M/X),那么,整个市场中节约的费用△TXC1=X*〔N/X*M/X-(N/X+M/X)〕=N*M/X-(N+M)。但如果以一个完全信息的互联网为中介,得到的结果△TXC2=N*M-(N+M)。 旅游电子商务相对于传统的旅行社业务则节省了(1—1/X)*N*M个单位的资金,而且这个值将随着旅行社数目的增多而增大。这就表明了,旅游电子商务更适合于像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广阔市场的地区。随着全球商务一体化趋势的加剧,旅游电子商务将更大地发挥其作用。旅游电子商务不仅减少了吃、住、行、游、购、娱等产品与游客之间的销售环节,更重要的是在旅行社行业内部实现了“机构精简”。传统的旅行社团是在竞争性很强的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运行的。旅行商加点提成后卖给国内批发商,国内批发商加点后给国外零售商,其再通过当地旅游代理出售给消费者。因为每个商家都有获得差价的需要,几经周折后,不但费时费钱,而且会给消费者增加额外的支出。消费者最终得到的旅行团价格与所需各种旅游产品零售价格总和的差额就微乎其微了。旅游电子商务则省去了许多中间环节,通过网络平台直接把生产者和消费者联系起来,同样达到了低价批发转让旅游产品的目的。假如每一次交易增加7个点的话,旅行社之间经过一系列的批零环节,成本至少增加30%,而目前世界上较大的电子商务旅游公司,如YahooOnline、Expedia,它们的产品到达市场成本只不过增加3-5个点。比起旅行社,它们的成本则要低得多的多,实现了真正意义的物美价廉。 2.信息高度集中,操作方便快捷 旅游产品具有无形性,这使旅游产品无法以实物形态进入流通领域,而只能以信息的形式加以表现。信息传递是旅行社营销的关键。传统旅游业中的信息通常是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广告传递的,信息存在容量小、欠丰富、针对性差的特点。这种缺陷增加了人们搜索、筛选信息的工作量。人们往往为了得到价廉物美的产品,货比三家,甚至不辞劳苦地寻找大量的广告资料,进行热线咨询,而网络旅游则让产品与用户见面。只要消费者在网络平台上选择好自己所需产品的规格、价格,再点击一下查询,就一目了然了。更方便的是,包括预定、交易、结算这样复杂的过程都可以在网上一次完成。 3.追求个性化,适应市场需求 目前,旅行社经营处于买方市场,市场需求从过去被动接受旅行社提供的“套餐”向追求多样性、个体化的主动选择性转变。越来越多的商家已经意识到“适销对路”已经成为市场主流,逐渐从产品销售转向产品开发。然而,面对自主性、个性化的国际散客自助出游趋势,他们感到力不从心,究竟该选择开发哪一种个性市场成了老大难的问题。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增加了消费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市场进一步细分。而对于相对封闭又实力单薄的旅行社要生产包罗万象的产品显然是不现实的,但市场的细分就意味着市场份额的减少。网络旅游正是在个性化旅游的大环境中应运而生的,充分满足了不同性格、心理的消费者的需求。网络旅游通过网站上的社区,及时搜集不同旅游者的需求信息,获取生产者的销售反馈信息。旅游电子商务的BtoC和CtoB模式利用得到的供需双方的信息寻找开发市场中的新亮点,BtoB、CtoC模式又加强了生产者与生产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使自组线路、自助出游完全变成现实。不久前,国内知名旅游网站——再见城市的“网络旅游测试”的成功也进一步证实了网络旅游的可行性。 4.协调供需矛盾,引导资源配置 旅游需求具有“多样少量”的特征,旅游供给则表现为“少样多量”,怎样才能缓解这种供需矛盾呢?传统旅游业中的旅行社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利用供需双方的有效信息使供给多样化、需求多量化,最终趋于平衡。但由于旅行社的不完全信息,它不可能对供需进行完全正确的引导。它对市场变化的反应相对迟钝,会造成短期卖方市场的假象,恶化供需矛盾。就拿假日旅游经济来说,旅行社只图眼前利益的盲目炒做往往导致供需失衡,制造了供不应求的假象,而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因为占有相当量的信息,就能对市场的细微变化做出灵敏的反应,通过全国范围的预警系统,及时协调供需矛盾、疏导客流,有利于旅游市场的全面、全方位开发和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三)旅行社的存在毋庸置疑 旅游电子商务以巨大的优势占据了旅行社市场,这是否就意味着旅行社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了呢? 1.网络发展不完善,短期内旅行社不会退出市场 网络旅游的概念的确让人耳目一新,但网络旅游时代的真正到来是建立在成熟健全的网络基础之上的。目前,网络的发展仍很不完善,它无法接替旅行社作为旅游中间商的历史重任。首先,网络的可操作性差,必须基于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不易普及。网上的消费者也多为高收入或受过良好教育的阶层,用户多分布在沿海开放城市,东部沿海普遍高于西北内陆地区。其次,安全性和速率是网络发展的瓶颈。网络虚拟性和网络黑客的侵袭增加了旅游产品的不可感知性和购买行为的风险性。网络的速率远远达不到消费者的期待水平,很难想象一个消费者会在网上订购一份在书摊上就能买到的当天的报纸。第三,网络信誉无法保证。尽管出现网上预定、支付,但网上的“承诺”不一定能够兑现,这不仅需要较高的社会道德水平来支撑,而且需要用法律的形式对这种“承诺”进行制约,保证它的实现。 2.从长远看,旅行社的人性化服务永远是旅游电子商务的空缺 旅行社从事的是一种人性化服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人性的呼唤、对感情的渴望越来越强。而人的感情又是电子化、信息化所不能替代的。虽然将来,人们会大量依靠网络信息选择旅游产品,甚至配有专业性的电子导游为其提供讲解服务,但是他们得不到被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来看,人有被他人尊重的需要,人们外出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尚未得到满足的被尊重需求的驱使,只有真正的人为人的服务才能满足这种与生俱来的虚荣心。再者,对于不同消费群的特殊服务也应属于这个人性化服务的范畴,如:老人、儿童。这两类人具有自己的年龄特征,因此不可能赶上网络自助旅游的浪潮。他们在旅游中需要更多的照料,以保证旅游活动顺利进行。只有旅行社从事的额外的高质量、高品位的服务才能使他们产生宾至如归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四)新型旅行社经营模式呼之欲出 1.利用业务优势,开展电子商务,从现实经营转为网络“虚拟经营” 网络旅游对于传统旅游并非一种颠覆,而是网络与旅游的融合。决不能因为旅游电子商务的优势而否定旅行社的业绩和作用。现代旅游网络在信息整理、市场开发上的缺陷就是缺乏旅游业介入的结果。旅行社是旅游业的中间商,它应以熟练的业务技能介入网络,开展电子商务,以网络平台为办公桌进行“虚拟经营”。所谓的虚拟经营,就是从事信息加工、传递,从差价盈利转为信息盈利。旅行社应在占有资源、营销网络的基础上转变经营模式与网络旅游相互合作、优势互补,使我国旅行社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有较强的竞争力。 2.细分市场,强化人性化服务 如果说“虚拟经营”只是一种脱胎换骨,那么细分市场才算是旅行社真正意义上的进化了。旅行社仍然是旅行社,但必须定位于网络旅游时代给予它的特定的市场。其一,提供导游与散客之间的中介服务,收取中介费用。这需要建立大量完整的导游信息档案。旅行社与导游的雇佣关系转变为游客与导游的雇佣关系,是对旅游者自主性的尊重,完全顺应旅游业的发展潮流。其二,开发儿童市场和老年市场。儿童和老人是两个钱、阳二要素都具备的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采纳哦

Ⅳ 简述旅游景区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旅游景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旅游需求,具备相应的旅游设施并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是旅游产品的主体成分,是旅游产业链中的中心环节,是旅游消费的吸引中心,是旅游产业面的辐射中心。
旅游景区应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和明确的地域范围。包括风景区、文博院馆、寺庙观堂、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及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文化艺术、学习等各类旅游景区。
旅游业是很多城市或地区的支柱性产业,所以在国计民生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有很多典型的旅游城市,例如三亚、丽江、焦作、黄山、敦煌、西峡等等,都是以旅游为核心,全面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的城市。直接受益的行业有旅游业、餐饮娱乐、城市交通、生活服务行业、旅游纪念品 等等全面带动整个地区的生产消费各行业的共同发展,形成以旅游为龙头的旅游经济产业链。 景区分类

Ⅵ 旅行社在促进旅游目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

旅行社是旅游活动的组织者,与旅游饭店、旅游交通并称为旅游业三大支柱。旅行社是和饭店、交通和游览对象物共同为人们旅行提供服务的专门机构。

(1)为旅游者服务
旅行社接受旅游者的相关费用后,它就以一种特殊的商 品——旅游服务,为广大旅游者旅游活动的有序进行创造条件和方便。

(2)对旅游产品进行组合和销售
即把为旅客旅游活动所需要的交通、住宿、饮食、游览、娱乐等基本旅游项目组合成为旅游新产品——预先计划好的一条条旅游路线。然后向旅游者宣传推销,把合成的旅游产品送到游客手中。可以说;旅行社把交通、饭店、娱乐、游览分散的不同的服务有机地联系起来,加强了这些部门间的协调和配合,使游客由和多个部门打交道变为和一个部门打交道,减少了许多麻烦,即使某一方面有不尽人意之处,也不需游客直接出面,而由旅行社全权处理,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所以说它是沟通旅游者和旅游相关部门的桥梁、纽带,是旅游活动必不可少的介体。旅行社因势利导地进行旅游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使游客的旅行需要成为可能,并走向规范化和正常化。

一、行业发展为就业提供了巨大空间

我国的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旅行社作为旅游业的龙头,十年间得到了飞速发展,也为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共有旅行社1071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319家,国内旅行社9397家),比1991年底增加了9155家,扩大了近7倍,年均增长21.24%;全国旅行社直接从业人员为19.24万人,比1991年底增加了13.72万人,年均增长13.30%。如按国际经验,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将间接增加5个人就业来计算,相当于提供了96.20万个间接就业机会。未来十年,如旅行社的直接从业人员按年均增长15%计算,将为全社会提供间接就业机会292.96万个,成为巨大的就业空间。

导游人员作为旅游业的形象大使,十年间从业人员的数量也有大幅度增长。1994年起,导游人员的资格考试对社会开放,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取得导游资格证书的人数已达到15万,比1991年底增加了13.2万多人,扩大了近8倍,年均增长23.62%,相当于提供了75万个间接就业机会。预计今年年底取得全国导游资格证书的人员数量将达到20万。除此之外,临时导游和景区(点)的导游人员数量也增长较快,导游已经成为一项社会热门职业。据了解,仅北京市2001年报考导游的人数就达到13800人。

二、为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国的旅行社是从有组织地接待国际入境旅游者的发展模式开始的,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特别是每年增加了三个“黄金周”的假期,国内旅游异军突起,旅行社组织国内旅游以更强劲的增长势头发展。另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以及国家对出境游政策的调整,我国出境旅游的发展也很快,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也成为了一个亮点。旅行社在旅游行业中的龙头地位日益显现,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一是在扩大内需中起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2001年度,在国内旅游方面,全国旅行社组团和接待达9410.56万人次,占国内旅游人数的12%,旅行社组织的国内旅游业务收入为331.33亿元,占全国国内旅游收入的9.41%。在入境旅游方面,全国旅行社接待入境旅游者1453.64万人次,占全年入境旅游者总数的16.33%,旅行社组织入境旅游业务收入为150亿元,约占全部国际旅游收入的10.16%。在出境旅游方面,全国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人数为369.53万人次,占中国公民出境人数的30.45%。二是旅行社的投资对经济增长也有促进作用。旅行社是综合性比较强的行业,具有较强的关联带动作用。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率。2001年底全国旅行社资产总额达到415.47亿元,同比增长13.55%;负债总额为199.08亿元,同比增长2.07%;所有者权益总额为216.39亿元,同比增长26.64%;注册资本金额为130.63亿元,同比增长15.39%。三是拉动了国内生产总值。2001年,全国旅行社营业收入为589.80亿元,占旅游业总收入4995亿元的11.8%,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0.61%,但旅行社营业收入的增长为25.51%,远远大于全国GDP的增长速度,可以预见,旅行社行业在GDP中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四是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2001年度,全国旅行社实缴税金为7.63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16371亿元的0.0466%,结汇7.85亿美元,同比增长38.94%,占旅游外汇收入的4.4%。旅行社对财政收入的贡献表现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收入主要在旅游经营企业和个人手中,第二个阶段地方财政开始增加,第三阶段中央财政开始增加,目前我国旅行社还处于第一阶段,随着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发展,对各级财政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三、不断开发新产品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近年来,为了适应旅游者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发展趋势,我国旅行社加大了市场开发力度,在产品设计、营销手段、客户关系、品牌塑造等方面引入了新理念,实现了新发展。产品由过去的单一的文化观光产品为主逐步发展到观光旅游、度假旅游、特种旅游种类齐全、结构完整的格局,满足了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促进了旅行社行业的发展。

在观光旅游产品方面,我国的文物古迹、山水风光、民俗风情最能反映东方文明和神州风韵,这类产品具有垄断性,而且内容丰富,已形成相当的规模,成为我国旅游产品在世界上竞争的长久优势。适应市场的需求,旅行社大力开发了观光旅游产品,使我国的观光产品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些旅游产品参团人员踊跃、经久不衰、形成了品牌。如九寨沟之旅、长江三峡游、西部之旅,云南周末团、海南周末团等。

在度假旅游产品方面,199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在中国开办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由此拉开了发展度假旅游产品的序幕。之后,又有一批省市级旅游度假区开始兴办,加上城市周边的度假地,初步形成了比较适应国际国内多层次需求的度假产品体系,家庭度假、乡间度假、海滨度假、周末度假、节日度假己形成比较成型的市场。

旅行社开发的专项旅游产品比较新颖、独特、别致。如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为脉络的古城新貌、以青山秀水和乡村风情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丝绸之路游、长城之旅、马拉松团、西南少数民族风情游等几十个品牌。一些大的旅行社如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应对市场需求,针对入境游客推出了夜游北京、中医保健、北京婚礼等入境旅游产品;中国旅行让总社的出境游产品在国内首家突出个性化服务的分团型旅游方式,以及北京--香港天天出团、“海上生明月”等特色产品,在国内市场上推出了“红色之旅--革命圣地参观团”、高考学生“放飞自我、回归自然”系列团等。广之旅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适应旅游者不同年龄、不同兴趣、不同需求推出了豪华旅游团、亲子团、蜜月团、长者团等。

特种旅游产品近年来发展也很快,形成了品种多样、规模较大的特点。如修学旅游产品、滑雪旅游产品、商务会议旅游产品、自驾车旅游、文化体育交流等,外国人来华自驾车旅游今年1-10月经国家旅游局审批的就达到42个团2007人次。广之旅根据旅游的特点,推出了高文化含量的特种团,如修学团、滑雪团、烹饪团、自驾车团、球迷团、音乐欣赏团、科普旅游团等。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国家不断增加,出境旅游产品也得到较大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主要出国旅游产品有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条线路,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也包括东亚、欧洲、大洋洲、非洲的部分国家。中国旅行社开发的边境旅游产品主要有中俄边境、中朝边境、中越边境、中老边境、中缅边境等旅游产品。

四、更加注重企业形象和服务质量

随着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对外和对内开放,旅行社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多数旅行社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加强内部管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一批服务水平高的企业逐步脱颖而出,成了市场竞争中的佼佼者。

一是旅行社加强了内部科学管理。大多数旅行社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旅游局出台的《旅行社出境旅游服务质量》、《国内旅游合同范本》、《出境旅游合同范本》等法规规章的同时,加强了内部质量管理。通过对直接影响旅游服务质量的过程的控制,对地接社的选择与评价、出国领队管理、导游陪同规范、顾客投诉处理、门市部服务要求等容易存在隐患问题的环节加强了管理,使旅行社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如中旅首都旅行社对社内各部门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确定涉及服务质量的各个过程和环节,并以文件的形式加以规定,从而达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据可查”。有些旅行社还加强了企业内部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了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企业氛围。

二是旅行社企业重视品牌的树立。“品牌揽顾客、质量主沉浮”,一批旅行社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并形成广泛影响。如广之旅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在1994年就在全行业率先导入CI,实施名牌战略,采用琅琅上口而又有丰富含义的“广之旅”简称,和让人怦然心动的广告词“广之旅无限风光带给您”,设计了新鲜活泼亮丽的新商标。导入CI后的广之旅不断通过外树形象、内抓质量,使“广之旅”的品牌形成了广泛的影响。2001年,广之旅被全国质协用户委员会评为用户满意服务单位。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与国际知名广告公司合作,推出了全新的品牌形象--“中青旅”,并创立了“青旅在线”网站和16家中青旅连锁营业部。

三是一些旅行社完善了质量管理、质量保证体系。一批旅行社通过了IS09001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并自觉按照标准规程运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标准,投诉率明显下降,顾客满意率显著上升。如国旅总社,为实现旅游服务与国际接轨,在2000年积极开展了IS09001质量认证工作,明确了企业“诚信、优质、高效、安全”的质量方针,确定了质量发展目标,2000年底顺利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企业广义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初步完成,管理水平提升到与国际接轨的高度。

四是一些旅行社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以强化员工服务意识为重点,向社会作出了更高层次、更为全面的文明服务承诺制。把企业的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时限向社会、消费者公开,制定专门的服务承诺制度,对前台营业员、国内游全陪、出境游领队、入境游陪同等业务操作及服务规范制定了专门的规章制度。同时还通过与接团的旅行社签订承诺协议书,保证了旅行社的承诺落到实处。此外,通过征求游客意见书,电话回访以及上门听取意见等形式来改进服务,使游客的满意率大大提高。如广之旅在公司内部推行“五心服务”,即热心的态度、贴心的服务、精心的安排、称心的导游、开心的旅程,使游客的满意率达到98.6%。

Ⅶ 简述旅游景区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及作用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真正能去的景点,都是经过旅游局管理开发的。安全隐患以内的景区对外开放。 旅游存在的问题: 游客角度:单纯的追求低价位的线路,导致了整个行程的品质和服务很差,让自己的旅程很累没有达到预期

Ⅷ 举例说明“旅游 ➕”战略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和作用有哪些

一说明旅游家战略,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和作用是哪些?

Ⅸ 旅游资源在旅游业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1、“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的命脉!
2、没有“旅游资源”就没有了旅游的价值!
3、没有“旅游资源”就没有游客去旅游了!

Ⅹ 世界旅游组织的作用

世界旅游组织是联合国专门机构,其作用是促进和发展旅游事业,使之有利于专经济发展、国际间相互了解属,以及和平与繁荣。
中国加入世旅可以充分提高我国景点在世界的知名度,其次可以在旅游规划、开发、统计、市场、教育培训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对旅行社方面,加入的话可以提供境外客源,前提是旅行社有国际竞争力,其次间接可以提高旅行社的服务质量,知名度!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