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乡宁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

乡宁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

发布时间: 2021-02-09 01:44:53

1.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规划思路

根据湖北省政府下发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规划》,一是在后现代理论指导下确立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跨越式发展的整体战略。强化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度的激励与约束,保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既展示出后现代的核心理念,又借助于后现代视野来扬弃以工业化为基础的传统现代化的局限,借鉴并超越世界上先发国家的历史经验,避免现代化进程对资源环境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破坏性影响,实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是创新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投融资体制和利益机制。根据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经济欠发达而生态文化资源赋存的初始条件,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推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升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产力形态。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完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经济空间布局,打造“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产品集成—产业集聚—综合效益”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形成支撑内生增长方式的原动力。在实施步骤上突出“交通先行”战略和“一江两山”(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重点,整合提升利用资源,形成新的发展机遇,实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与武汉城市圈、长江经济带呼应互动的“两圈一带”区域发展新格局。 根据《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规划》,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基本原则为:
1、统筹规划,有序发展;
2、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3、改革体制,创新机制;
4、突出特色,打造精品;
5、资源共享,开放合作;
6、保护优先,和谐发展。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来召开了多次高规格现场会和工作会,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做了重要讲话,主要精神如下:
2009年7月9日至10日,在宜昌召开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省委书记罗清泉指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要培育品牌、发展主体、强化基础、创新机制。他强调,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一定要加强领导。各市州(林区)及省直相关部门的领导要拿在手上,亲自动手,下重手抓。要有专门的班子抓,要加强工作协调和联动。
常务副省长、省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宪生大会发言,要求正确处理好5个方面的关系,即规划与落实的关系、省与市州(林区)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突出旅游特色与促进全面发展的关系。他部署当前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颁布“一总三专”规划,全面推进规划实施;强化目标责任,着力推进12大工程建设;尽快出台扶持政策,改善和优化圈域发展环境;扩大改革开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融资平台,完善投融资运营体系;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2010年6月21日至23日,在宜昌市、神农架林区、十堰市沿线,召开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工作现场会”。会上,罗清泉说,一年多时间以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各项工作开展井然有序,各项建设和发展取得突出成绩,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09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实现生产总值4980亿元,同比增长14.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2010年前5个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工业增长31.2%,城镇以上的投资增长41.5%,高于全省5-6个百分点。
省长李鸿忠因为防汛工作,在现场会上做了书面发言,他说,当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和发展面临一系列重要战略机遇。全省要更新发展理念,从省级层面规划统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交通、生态环保、文化旅游,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由单纯的旅游圈建设成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发展的示范区。
2010年8月11日至12日,就是前不久,在宜昌召开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培育旅游市场主体现场会”,常务副省长李宪生部署:做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培育市场主体的基础性工作;通过进一步推进规划实施引导市场主体有序参与,创造拓展市场主体发展的招商引资平台和融资渠道;策划打造十大核心景区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建立完善项目库并推进项目与市场主体对接。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的关系,鄂西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与当地群众切身利益的关系,总体规划与具体实施的关系,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的关系;做强做大旅游龙头企业与培育中小企业的关系。对于中小企业,他要求体现“专、精、特、新”这四个字。 概括起来说,规划工作全面完成,配套政策和跟进措施稳步实施,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市场主体培育发展迅速。
关于规划,在宏观层面,形成了省“一总三专” + 市州林区“一总三案”规划体系。
在中观层面,编制了《湖北省环“一江两山”交通沿线生态景观总体规划》,该规划在2009年9月30日湖北省政府召开的专题会议审定并下发实施。对武汉-武当山-神农架-宜昌-武汉沿线1139公里打造景观廊道,让游客实现边旅边游、旅就是游的享受。“生态景观工程”核心内容是“两段两区十村落”:
“两段”:武神生态公路(G209)房县城关至房县银坪乡龙洞沟,路段全长64.3公里;宜神生态公路(S312)夷陵区姜家湾(K11)至雾渡河集镇桥头(K58),路段全长47公里。
“两区”:改造汉十公路孝感服务区、武当山服务区。
“十村落”:打造环“一江两山”交通沿线10个景观段各1个特色村落,分别为丘陵田园风格的武汉市黄陂区祁家湾街办车站村,重丘山林风光的随州市随县均川镇松树垭村,岗地田园风光的襄阳市襄城区张湾镇张家湾村,山林水库风光的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元和观村,低山林地风光的房县土城镇塘梗村,高山原始森林风光的神农架林区木鱼镇三堆河村,低山河谷风光的兴山县水月寺镇杉树坪,重丘风光的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赵家湾村,水乡田园风光的荆州市沙市区观音档镇丫角村,平原田园风光的仙桃市沙嘴街办叶家河村。
已实施完成一期工程。 造景5万余亩,改造特色民居4411户,竖立旅游交通标牌227块,还有山体水体和村庄环境整治及相应的环保工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交通建设项目,这是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交通先行决策的具体措施。2008年首战全长225.1公里武神生态公路改造,经过两年多的奋斗,从武当山到神农架由原来的6小时车程缩短到4小时,又将沿途打造为植树造景生机盎然,旅游标识标牌清晰明丽,特色民居改造鳞次栉比古色古香。全长173公里的宜巴高速公路2009年开工,将一线穿珠串起三峡画廊,昭君故里和神农雄峰,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随岳、十房、武荆等高速公路和一大批景区道路、三峡翻坝公路、宜昌—十堰等铁路工程、神农架机场、王昭君码头等“铁水公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建设,如火如荼,有的已经建成投运。据统计,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公路总里程已达123685公里,占全省的62.7%,其中高速路达1662公里,占全省的50.6%。根据审议通过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交通规划》,交通规划布局为六大综合运输通道、八大综合交通枢纽和一大综合交通信息系统。到2020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综合交通将形成“一线穿珠、路景相融、便捷舒适”的特色旅游交通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交通圈;“内畅外联、辐射全国、换乘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集约高效、安全优质、文明规范”的现代交通服务网络,交通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先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据统计,圈域2009年实现生产总值同比增幅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占全省的比重达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旅游产业高位增长。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5841万人(次),同比增长20.5%;实现旅游总收入338.7亿元,同比增长31.4%。2010年“五一”及暑假期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主要景区景点接待旅游人数成爆发式增长。武当山、神农架、宜昌三峡人家及白果树瀑布、恩施腾龙洞等景点景区接待旅游人数、旅游收入都比2009年同期增长50%左右,有的甚至翻番。一批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先期启动的12大重点工程,总投资达1222亿元,其中,2009年湖北省政府专项投资3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8.5亿元,撬动倍数达6倍多。环“一江两山”交通沿线生态景观工程、武神生态公路等“铁公机”交通项目、十堰武当山太极湖景区项目、随州炎帝神农故里景区项目、宜昌嫘祖、屈原和王昭君故里景区及清江北纬30度岛之世外桃源项目、神农架整合行政资源和市场资源一体化运作的神旅集团公司重大项目、襄阳古隆中景区、习家池汉代私家园林等项目、恩施大峡谷等项目,洪湖岸边是家乡、乌林高端温泉等项目、荆门长寿之乡旅居项目、圈域7个旅游名镇、62个旅游名村等一系列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打造了《荆州风》、《三峡风情》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文艺作品,成功举办了两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十堰国际武当武术节、宜昌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暨海峡两岸文化论坛、襄阳诸葛亮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有影响的节会活动,尤其是由湖北省牵头申报的“中国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已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靓丽的文化名片。(八)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组织机构保障和政策措施湖北省政府成立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领导小组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办公室,鄂西圈办机构编制和人员已于2009年9月中旬全部到位。
湖北省鄂西圈建设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的责任分工方案》。湖北省政府已经颁布《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政府投资项目实施办法》。《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产业优化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后续政策已经起草完成,正在广泛征求意见,拟经过省政府常务会议陆续审定出台。

2. 中国有那些生态旅游示范区

深圳东部华侨城被授予首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人工瀑布、空中缆车、森林小火车、欧式小镇、湿地公园、茶园、竹径,一处处美景在群山谷壑间错落有致,妙趣横生,令人流连忘返。华侨城集团投资35亿元精心打造的休闲度假景区——深圳东部华侨城,在山海间建造了一个像童话世界般美丽的山地生态旅游度假区。 东部华侨城7月28日向游客开放,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向东部华侨城颁发由两家单位共同授予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牌匾。这是中国首个获得此项殊荣的旅游区。深圳市人民政府同时授予东部华侨城“循环经济标兵单位”称号。 据介绍,东部华侨城是一个全新的山地生态旅游度假区:既有完全保留原生态的自然植被和山地景观,也有经过人工化方法充分美化和精化的原生态型景观,还有用现代手段打造、融入区内生态环境的现代生态景观。在整体规划中突出生态环境的本体价值,体现“让都市人回归自然”的人性关怀和构筑理念。 “生态保护大于天!”这是华侨城集团总裁任克雷在进行景区开发建设时反复强调的一句话。东部华侨城做足了生态保护的大文章。任克雷说:“东部华侨城开发建设是否成功,就在于生态环境保护做得如何。”东部华侨城一直坚持在项目建设中实现景观和生态平衡,从规划、设计、建设和经营管理方面入手,做好对山、水、植被的保护。建设近50万平方米的人工湿地,为所在地区水库提供天然生态过滤网;建设10个分散式污水处理站,每天可进行35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对边坡进行绿化种植复绿工程;充分利用无污染、可循环的能源进行产品设置和开发;利用云中风车、水能、太阳能发电;利用空调余热为酒店用水加热;所有物料均用再生纸制成等。

3. 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公布,进入这个名单都有什么要求

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已经公布,想要进入这个名单有哪些要求呢。

以上这些就是要进入旅游示范区的总体要求啦,总的来说只要用心服务的基本都能进入哦。

4.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GB/T 26362-2010
实施日期:2011-06-01
现 行
中文名: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
英文名: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guidelines for prototyp

5. 请问,省级旅游示范区要求是什么

为保护生态环境,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各地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的协调进步,制定《江苏省生态旅游示范区技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技术规范》)。本《技术规范》旨在引导和规范我省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与服务,促进生态旅游健康发展。
生态旅游示范区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为依据,对一定区域内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规划,优化配置,实现区域内生态环境和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
本《技术规范》在国家旅游生态示范区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结合我省生态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制定。
1范围
1.1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江苏省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基本要求。
1.2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在江苏境内开展旅游的各类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主,及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系统的区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技术规范》,然而,鼓励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GB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T15971-1995 导游服务质量
GB9664-1996 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6153-1996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
GB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
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1000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GB/T 14308-2003 旅游星级饭店的划分与评定
GB/T-17775-2003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50378-2006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9663-1996 旅店业卫生标准
LB/T 007-2006 绿色旅游饭店 +

4示范区规划
4.1 规划原则
编制示范区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整体优化原则、生态优先原则、生境范围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容量控制原则。
4.2 规划工作要求
4.2.1 先规划,后建设,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单位编制规划。示范区建设应统一规划,并在规划的指导下严格实施。
4.2.2 规划与建设阶段应与当地社区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协调。示范区内社区的生产、生活活动得到合理控制,不应危害资源和景观的可持续利用。
4.2.3 示范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应按规划进行统一管理,不应随意改变土地和建筑的使用性质。
4.2.4规划设计应做到尊重和展示自然;尊重地方传统文化和乡土习俗,建筑和设施宜使用当地材料,应与自然环境、文化背景协调统一;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设施建设与整体景观协调。
4.2.5 规划审批:应符合相应的审批程序。
4.2.6 规划实施:严格有效。
4.3 规划内容
规划中应包含如下内容:分区、分级土地利用控制;生态环境现状评估;生态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生态旅游规划;社区协调规划;生态环境影响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
5生物多样性
5.1注重生态系统完整性,应在非生物因子和生态过程等方面加强生态系统完整性建设。
5.2 保持生态系统本土性,禁止引进外来物种,防止生物入侵,保护古树名木和原生的乡土植物群落,防止生态环境退化。
5.3重视生物多样性,有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计划,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监测内容。示范区设有生物多样性保护专职人员及咨询专家。
5.4 生物因子植被良好,动植物资源丰富,物种的生境类型众多。物种保护措施有效,珍稀物种和濒危物种能得到重点保护。
5.5 示范区内无捕猎野生动物和破坏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的行为,禁止出售野生动物制品。研究和防治生物危害、生物入侵,合理控制原有的林产品采伐规模。保护区内物种的生存环境,结合示范区绿化等生态建设项目,进行适宜生境的扩大设计。
5.6 调查、记录和监测国家重点保护和省级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的种类,种群分布的生境的现状和动态。识别野生动物活动廊道,必要时可采取人工通道设计。在野生动物栖息区内的人工设施,控制夜间照明和噪声,保持天空的自然黑暗,避免惊扰野生动物,不应对夜行动物造成明显的干扰。
6资源丰富性
6.1区内独特的自然景观具有很高或较高的美学价值、科研价值、文化价值,或与之密切相关的人文景观价值较高;
6.2 生态资源游憩价值较高。示范区内的人为干扰较少,大部分为自然区域。
6.3 旅游资源结构完整,规模较大,丰度较好。
6.4 区内地形地貌完好,无开矿采石、挖沙取土等改变地形地貌的活动,对于已经造成破坏的,应进行整治、补偿和恢复。
7生态环境保护
7.1 环境质量
7.1.1示范区环境质量优良。
7.1.2地表水水体清澈。质量应达到或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海水水体质量应达到或高于《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Ⅱ类水质。
7.1.3 空气质量常年应达到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
7.1.4保持自然宁静。示范区内的住宿接待设施的噪声应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声环境功能区1类标准:昼间小于55分贝,夜间小于45分贝。
7.1.5进行持续的环境监测,一年中应有85%以上的分析样品数符合标准要求。特殊生态类型的示范区,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水体质量指标。
7.2 生态环境
7.2.1区内生态环境的原生状态保持完整,特色鲜明,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较高,物种的原生生境较为完好。
7.2.2生态系统稳定,恢复能力强,生境较多,物种丰富。具有原生植被的旅游区植被覆盖率高,林相丰富,植物种类多。特殊生态类型的示范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植被指标。
7.2.3区内没有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生产活动,无计划外采伐林木和其他破坏植被的行为。对于坡度大于25°的山体应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措施。对珍稀物种应有专项保护计划。
7.2.4 区内不应使用化肥与杀虫剂,遇有大范围病虫灾害,必须采取人工干预措施时,应在生态专家指导下进行。
7.2.5 区内应进行持续的生态监测,监测记录完整、准确。
7.3 资源利用
7.3.1 不宜利用不可再生资源。
7.3.2 可再生资源集约化利用程度较高
7.3.3 土地资源 山地退耕还林还草程度高,土地整治水平高,建设用地控制严格。
7.3.4 水资源
7.3.4.1水资源保护程度高,利用率高,用途合理。采取“少使用,少处理”,节约并合理使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水资源的取用量不对社区生活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大的不利影响,确保示范区水源安全、洁净。
7.3.4.2 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示范区污水处理率大于90%,污水排放标准应符合或高于已有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污水排入自然水体的,应符合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排入市政管网的,符合地方“纳管”标准。
7.3.4.3水源地种植水源涵养林,实施示范区水源保护,生活饮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7.3.4.4严禁示范区水上交通游览船只未经处理向水中直接排放污水、污油和倾倒垃圾,旅游营运船应装备必要的环保设施,安装污水和污油回收处理设施。
7.3.4.5保护旅游示范区地下水水质,减少渗漏污染。示范区采用地下水应合理控制用水规模,温泉和地下水的开采量不应超过自然补给能力。
7.3.4.5 示范区内不宜建设小水电项目。
7.3.4.6 旅游区内的接待设施应使用节水设计,总用水量不超过250升/人天,鼓励安装独立的饮用水系统。
7.3.4.7在供水有限的区域,需要实行分级循环使用水资源。
7.4 分区利用
7.4.1 示范区对旅游利用强度实施梯级控制,各区划分合理,功能明确。从示范区自然景观的整体协调和优化利用出发,确定功能单元及组合方式,选择合理的利用方式,在保护优先的原则下,满足多层次的生态旅游者的需求。
7.4.2 区划应考虑景观资源美学评价、景观敏感性评价,区内有保护物种的,应采取物种栖息地和食源地的保护措施。
7.4.3服务与接待设施选址应设在生态环境低敏感区域或示范区外,档次和规模不宜过大,对于可能产生的旅游污染应采取集中控制措施。
7.4.4 对接待游客人数过多、过频和过密的区域,宜采取分时段、分区域控制游客规模,以及轮值开放与休游措施,以利于生态恢复。
7.5 系统整合
区内各要素形成统一的生态环境系统,类型丰富,景观协调,互补性强。
8传统文化保护
8.1 自然景观、遗产、文物、古建筑保护
对于特殊的自然景观、遗产、文物、古建筑,有较为充足的保护和维护资金,保护措施有效,岗位职责明确,并有专人负责管理。
8.2环境氛围
建筑物与景观协调,示范区与周边环境协调,氛围良好。
8.3建筑物的形式、材质、体量和色彩应与当地文化、自然环境协调,在色彩、线条和体量上没有强烈冲突。无明显的视觉污染。
8.4避免建筑物造成景观明显改变,保持视野和视廊通畅,重要景观视域内采取管线地下敷设。宜采用当地材料和无毒、无污染的材料,减少使用钢铁等高能耗材料。
8.5建筑布局合理,综合功能优化,考虑风向因素。使用对人体无害的木材和环保型涂料。宜采用被动式太阳能设计、自然通风和节能环保设计。
8.6 历史文化:修缮历史建筑,收集、整理和陈列文献文物。
8.7 自然文化:可结合当地自然资源特点,建设专题博物馆,开展生态教育。
8.8 民族民俗文化:应保留传统节庆和地方戏曲。
8.9 宗教文化:尊重和适当表现当地宗教文化,控制香火规模。
9基础设施
9.1交通
9.1.1合理设计旅游运输路线与旅游路线,建设适宜生态旅游活动的多级别道路系统,鼓励采用自行车和徒步等非机动交通方式。
9.1.2 道路交通建设以实用为原则,示范区外部交通与示范区性质相吻合,区内交通满足运输需要,道路布局宜选择在生态恢复功能强的地域,道路设计宜利用原有的通道,避免对生态敏感地带进行人为切割。
9.1.3区域外部道路交通
区域内外部道路通达性强,沿途有相应的绿化景观。
9.1.4区内道路
按照交通路、生态路、景观路三个方面分区建设,道路交通标识正确规范、设计美观。
9.1.5游览步道和线路
游览步道设置合理,普遍采用生态性材料,线路设计符合生态和审美原则。
9.1.6示范区道路施工过程中,合理填埋开挖土方,禁止随意倾倒,避免造成植被破坏与视觉污染。如对重要的生物活动造成人为切割、阻断危害时,应采用人工工程手段建设生物通道。
9.1.7合理设计旅游区内的交通路线,控制车辆流量、车速,区内交通统一调度,管理集中。使用低能耗、低排放量和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道路两侧建设绿化隔离带,减少路面扬尘和噪音。
9.1.8停车场
设立生态停车场,有足够的停车车位,管理措施落实到位,设有专人看管。停车场建设与景观环境相协调。
9.1.9采用多种特色交通方式和工具
在区内不宜修建高等级公路的地带,鼓励采用环境友好型的多种特色交通工具和方式。合理控制这些地区的游客流量和活动强度。
9.2 能源利用
9.2.1实施节能计划。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区内接待设施的能源耗用量控制在500克标准煤/人天以下(采暖和空调不计算在内)。
9.2.2节约并合理利用能源,改善旅游区的燃料结构,宜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区内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达到80%以上。
9.2.3电力设施不影响景观质量,有妥善处理能源污染的设施和措施。
9.3 给排水工程
给排水管道宜埋入地下,保持管道通畅,污水集中处理率高。
9.4 邮电服务
无线通讯塔架设立不影响景观质量,位置设置合理,与示范区内容相协调。其他邮电服务项目方便简捷,有与示范区内容相符的邮政纪念服务。
10服务设施
10.1 住宿设施
集中布局,结构合理,档次齐全,体量适宜,生态特色鲜明。
10.2 餐饮设施与内容
布局合理,达到特色化、多样化、品牌化,全面利用可再生原材料,禁止食用野生动物。
10.3 购物设施与管理
布局合理,注重特色,本地产品开发度高,管理有序。示范区外围土特产品生产规模化,工艺品和纪念品经营形成设计、生产、销售等产品链和产业链。
10.4 可根据当地特点适度开展健康的娱乐活动。
娱乐活动场地选址不能破坏当地生态环境,项目内容应尊重当地风俗,不能引起当地居民反感。严格禁止黄赌毒。
11安全
11.1 安全保卫机构与人员
设有专门机构,安全制度健全,人员数量充足。
11.2 认真执行公安、交通、劳动、质监、旅游等有关部门制定和颁布的各项安全法规,关注员工的职业健康。近3年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11.3 安全设施设备
特种游览设备设施安全保障措施健全有效。锅炉、电表等设施设备具有制度性的安全认证,标志齐全有效。交通工具、机电、游览、娱乐等设施设备完好,定期检修,无超期服役现象。
员工熟悉安全操作规范。消防、防盗、救护等设备齐全、完好、有效。
11.4 安全警告标志
区内道路危险地段标志明显,防护设施有效,安全警告标志齐全、醒目、规范。
11.5 安全宣传
采取游客喜闻乐见的宣传手段,不拘形式,讲求实效。
11.6 医疗及救护服务
应设有紧急救援机制,公布紧急救援电话号码,确保游客能方便地使用援助请求设施,能及时处理游客发出的求助信号。设立医疗机构或必要的医疗设备,并配备专职医务人员和常用药品,有必要的医疗设施,救护设施齐全。建立定点医院。
11.7 安全处置
高峰期和特殊时段有健全的安全保障制度,措施实施有效。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应有预先评估,并制订有突发事件处理预案,事故处理档案记录完整、准确。
12卫生
12.1 环境卫生
各类场所全部达到《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GB9664-1996)规定的卫生标准。设有专职岗位,负责日常环境卫生管理。
12.2 废弃物管理
垃圾分类收集,清扫及时,污水排放得当。遵循废弃物最小化原则,对废弃物采取减量排放,建议重复使用和回收利用。接待服务设施集中区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建议使用环保技术进行垃圾处理,实现垃圾的综合利用和污染最小化,小型社区接待点推广有机废弃物的堆肥技术。
12.3 垃圾处理
垃圾应及时收集、清理,实现垃圾的分类回收,防止视觉污染。垃圾收集箱布局合理,标志统一,外观整洁,与环境相互协调,及时清理和消毒。废弃电池、污油等危险废物专门回收。
12.4 吸烟区
区分吸烟区与非吸烟区,吸烟区内通风良好,配有消防设备,且管理到位。
12.5 餐饮卫生
厨房卫生良好。食品卫生条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餐饮服务配备消毒设备;餐饮场所达到《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16153-1996)规定的卫生标准。
12.6 旅游服务设施集中区域配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放。污水采取管网收集,集中处理,雨污分流。
12.7 旅游厕所布局合理,数量满足需要,标志统一,美观醒目,与环境协调。处于服务接待设施集中区域外的使用免水冲生态厕所。厕所卫生设备设施齐全完好,管理到位。
13城乡统筹
13.1 防止在示范区内出现城市化倾向,小城镇不应划入示范区内。
13.2 示范区边缘的小城镇,产业结构宜以第三产业为主,为旅游生产的第二产业为辅。传统民居特色鲜明,不宜大兴土木,街区建设不应破坏自然景观。
13.3 示范区内乡村
13.3.1庭院经济
鼓励农户因地制宜发展环境友好型的庭院经济,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脱贫致富。
13.3.2乡村建筑和街道
建筑材质、色彩与外观,应尊重当地传统,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街道环境整洁,卫生达标。
14公共环境与社区参与
14.1 重视公共环境建设,社会秩序稳定,治安状况良好。
居民对外来游客态度友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设置明显,用语规范,目的地环境友好。
14.2 鼓励使用本地产品和服务,逐步提高当地的采购份额,制定适合社区的培训计划,提高其服务产品和农副产品质量,以达到采购标准。
14.3 遵循社区土地使用补偿原则,对示范区内旅游用地的征用,应进行第三方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等额补偿。
14.4 示范区应从旅游经营利润中单列出不少于10%的经费用于支持收集和整理区内的自然和文化资料、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旅游宣传、科学研究和生态知识的普及等项目。
鼓励示范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合作推广研究成果。
14.5 尊重当地文化及其敏感性,保证当地文化受到恰当的对待。
涉及当地文化事务,应咨询当地居民,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并真实地反映当地文化价值观。
14.6 示范区建设应由当地居民参与决策,并为当地居民提供多种发展机会。社区参与可以采取社区居民会议、项目听证、参与编制示范区发展与保护规划等多种形式。示范区应制订出带动社区共同发展的专项规划,规划应具有可操作性。在同等条件下,示范区内的商业机会和工作机会,优先向社区居民提供。优先培训和使用熟悉当地自然和文化的地方导游,示范区周边20公里范围内的非城镇人口的社区居民占示范区员工总数的比率大于30%。
14.7 示范区管理部门应设有负责处理社区关系的机构或人员。示范区在制订发展规划和其他重大决策时,应征询社区居民意见。确保社区意见的表达渠道畅通,对社区意见有档案记录,有处理意见,答复和处理率要达到100%。
15市场宣传促销
15.1诚信营销
15.1.1宣传中详细说明游客权利和义务,向游客提供准确和负责任的信息,使游客对游程有符合实际的期望。
15.1.2 生态旅游的开发与经营要为旅游行业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
15.2 市场影响
示范区的营销应克服短期行为,立足于提高本区的知名度、美誉度,追求示范区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
15.3市场宣传
突出生态旅游示范区的特色,宣传资料的设计、制作应突出环保理念,不宜过度包装,追求奢华,鼓励采用再生纸印刷品和光盘、互联网等无纸化宣传手段。
15.4 解说系统
15.4.1示范区对于解说内容和解说方式应有整体规划,提供多种解说机会和解说方式,确保信息有效传达。
15.4.2各种引导标识设置合理,与环境协调。公众信息资料特色鲜明,新颖有趣,内容准确,适时更新。
15.4.3导游员(讲解员)应持证上岗,普通话达标率100%。有闽、粤地区客源的示范区,宜配备数量适当的闽南语、粤语导游;有国外客源的示范区,宜配备数量适当的外语导游。
15.4.4 解说内容科学,准确,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强化生态知识讲解,确保当地文化信息的解释明确无误。内容编写充分听取当地生态专家和文化学者,以及环境保护志愿者团体的意见。
16综合管理
16.1 机构与制度
示范区管理机构设置合理,岗位职责分工明确,各种规章制度健全。管理措施贯彻得力。
16.2 示范区形象
形成生动的示范区形象,通过多种形式表达,并采用多种方式推广。
16.3 游客中心
位置合理,外观与景观环境相协调,设施齐备,服务项目能满足游客需要。
16.4 投诉与处理
应有专门处理游客投诉的管理程序和制度,对于游客投诉应建立游客投诉意见档案,存有完整的投诉记录、处理意见和游客反馈意见。
16.5 特殊人群服务
示范区应配备一定量为特殊人群的服务设施,位置醒目方便他们使用。
16.6 第三方认证
鼓励示范区通过ISO9000族和ISO14000族质量认证。
16.7绿色采购
16.7.1实施物资采购的环保政策,从源头上进行控制,选择对有社会责任感的供商,优先利用可再生资源。
16.7.2 执行环境友好的采购政策,采购具有绿色认证、安全认证标识的产品,区内使用生物可降解化学清洁剂,宜采购大包装的耗用品,不采购过度包装的商品,不采购不可降解塑料袋和餐盒,不采购废弃物处理困难的物资。
16.7.3禁止采购受保护的动植物产品。
16.7.4严格执行每年野生林材的采伐限额计划,采伐总量不得超过区域内森林的自然生长量。
16.8标识系统
16.8.1标识系统设置满足游客需要,布局合理,形式统一,材质生态,与景观协调,能够明确无误的引导交通及游览。
16.8.2在旅游线路和景点集中的地带设立环境保护标语牌或提示牌,标志牌与景观协调。
16.8.3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指示牌设置合理,设计精美,特色鲜明,突出景区主题,有艺术感和文化气息,但图形符号应符合GB/T 10001-2002《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规定。
16.9环境管理
16.9.1示范区内建设施工之前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社会影响评价,污染处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16.9.2制定示范区环境管理方案。
对生态环境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监测。根据监测情况实施反馈式控制管理,监测超标的实施治理与恢复措施,达标后恢复使用。合理确定示范区生态环境容量,采取管理措施控制游客活动方式、范围与路线,确保示范区生态环境质量稳定,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16.10 经营者承诺
16.10.1生态旅游承诺
示范区经营者须经书面申明认可并遵循如下生态旅游经营管理原则:
(1) 为示范区游客提供亲身体验自然和文化的机会,在享受旅游乐趣的基础上增进对自然和文化的理解、欣赏与认知;
(2) 示范区经营者在了解潜在生态、环境及社会文化影响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生态旅游经营方式,并采取措施使示范区内旅游活动的负面影响达到最小化;
(3) 尊重社区文化和价值观,尊重当地文化及其敏感性,承诺与社区进行协商和沟通;
(4) 通过多种方式为自然保护和当地社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5) 倡导适度和适宜的旅游消费,提倡循环利用和节约资源与能源的理念,承诺实施物资使用的源头控制,降低物资消耗,减少废弃物总量;
(6) 诚信营销,向顾客提供生态旅游产品真实、准确的信息;
(7) 示范区经营者承诺对生态旅游实践持续改进;
16.10.2 合法经营承诺
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社区的乡规民约及风俗禁忌。
16.10.3 建立责任人制度。第一责任人应熟悉与日常管理工作内容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生态环境保护、遗产保护的专业知识。
17 培训与教育
17.1 员工培训
17.1.1示范区应制订员工生态环境教育培训计划,落实培训制度、机构、人员及经费。应有培训绩效评估和改进意见。
17.1.2一线服务员工的受训比率达到100%,年培训课时达到40学时/人。
17.1.3一线员工能为游客提供准确的旅游区自然和文化解释,导游人员能提供高质量的解说与演示,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具有处理旅途中各种问题的能力,掌握减少和防止旅游环境负面影响的方法,掌握旅游项目活动的技能。
17.1.4 特殊生态旅游活动具备有合格资质的人员。
17.2 旅游者行为指引
17.2.1采用多种方式对旅游者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
17.2.2对示范区内开展的各种生态旅游活动,需要制订有相应的游客守则。守则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涵盖旅游影响的主要内容。
17.2.3教育游客在示范区内不随意抛洒垃圾,鼓励游客主动收集垃圾,倡导和鼓励保护环境行为,约束和惩罚破坏环境行为。
17.3 社区教育
加强对于社区居民的教育,使居民了解生态旅游知识,激发他们对当地文化的自豪感,增强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自觉性。宜将生态旅游教育纳入社区的中小学教学计划中,可将示范区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知识编入当地的中小学乡土地理教材中。
18认定与检查
18.1 本《技术规范》由江苏省旅游局和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共同制定并联合实施,组建省生态旅游示范区评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
18.2 各有关地区对照本《技术规范》进行创建,采取自愿加入的原则,省生态旅游示范区评定委员会组织、指导全省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评定、管理工作。
18.3对申报验收的旅游区进行资料和文件审核,并经现场考察验收后提交审核报告,对审核合格的单位进行审批,并授予“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称号。
18.4 通过评定的示范区可以使用“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的称号和标牌,标牌由省生态旅游示范区评定委员会统一制定、颁发。
18.5我省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实行动态管理,由评定、批准机构每两年组织一次复核。对获得称号后,放松管理,致使生态环境质量和旅游服务水平下降,或发生重大生态污染、旅游安全事故,不再符合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条件的单位,由省旅游局、省环保厅对其提出限期整改要求或给予书面警告、通报批评等处罚,情节严重的,撤销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称号。

6. 解读丨什么是全域旅游示范区又要如何构建

全域旅游"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以"全域旅游"的理念指导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将有利于各行各业统一发展目标。以旅游为导向,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和城镇建设同步推进,对国土资源整理、资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处。统筹各方力量,全域发展旅游事业,旅游业将成为一项民生工程。
二、以全域旅游理念指导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旅游可以加快城乡之间的互动融合和统筹发展,可以促进民族之间的互动交流,用“全域旅游”的理念来指导一个区域内的旅游业发展,在布局上将更为合理。
(一)战略规划上的必要性
截至目前,我国有184处5A级旅游景区;12 163家星级饭店(其中四星级酒店2 424家、五星级酒店808家),在第二季度的营业收入合计为514.11亿元。但尽管如此,我国的旅游业仍存在散、小、发展不均衡、亮点不多的问题,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旅游缺乏一个统揽全局的总体规划,对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没有清晰的思路。因此,我们要借用专家和群众的智力,通过编制规划,明确定位,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实施路径,避免在发展道路上走弯路。因此,把“全域旅游“提升到战略定位的层面上十分必要。
(二)行业转型升级上的必要性
第一、二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已到了一个层面,只有第三产业的空间还未全面发挥出来。
据国家信息中心旅游规划研究中心课题组2015年7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2014两年旅游产业对GDP直接贡献都超过7%,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都超过10%;旅游产业间接带动增加值超过15 000亿元,对GDP增长拉动点数在1%左右,对GDP增长率贡献超过10%;在间接带动各产业中,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其中交通运输、住宿、旅游购物、餐饮等四个行业对旅游业增加值贡献近90%。
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业长远发展的需要,是大众消费升级的需要,是我国一、二、三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是稳增长保运行拉动投资消费的需要。
(三)旅游者需求上的必要性
旅游消费需求是多样化、个性化的,全域旅游发展要适应城市群发展的需要、适应交通快速发展的需要,达到道路建设风景化、交通体验休闲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的效果;要利用“互联网+”把智慧旅游项目包装成大项目,从交通和信息上最大程度地方便游客,从而带动投资。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就指出“全域旅游对生产要素的配置,更能发挥旅游的导向作用!如果我们工作的重点仍然局限在景区景点,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和宏观效果都会受限。要用全域旅游的概念,布局旅游产业发展,发挥全域旅游对生产要素布局的导向作用。”只有通过全域旅游才能合理配置资源。旅游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水平,对资源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景区景点。
三、以“全域旅游”指导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涵盖了多个层面,荟萃了古建筑、陶瓷、民俗、宗教和边塞等多种文化,具有不可限量的开发价值。
(一)“游”
有数据显示,未来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1.5万美元,50%以上的居民进入中等收入之列。如果居民人均年出游超过5次,全国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70亿人次,旅游将成为大多数人的普遍性消费。
(二)“住”
我国现有12 163家星级饭店(其中四星级酒店2 424家、五星级酒店808家),在2015年第二季度的营业收入合计为514.11亿元。此之还有众多的民宿,为我国旅游出行提供了稳定的保障。
(三)“行”
中国旅游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中国出境游市场首次过亿,达到1.07亿人次,已连续两年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客源地,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出境游消费国。预计2015年,出境游人次同比增长16%以上,客源将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二三线城市乃至农村地区延伸。
(四)“旅游+”
“旅游+”是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的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在此过程中,“旅游+”也有效地拓展旅游自身发展空间,推进旅游转型升级。
长期以来,关于旅游的认识停留在简单的消费层面,旅游同样是增强国民幸福感、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增长点;是优化区域布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增长点。
推进“旅游+”,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一业促五化”,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网络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
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将有利于各行各业统一发展。以旅游为导向,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和城镇建设同步推进,对国土资源整理、资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处。统筹各方面力量,全域发展旅游事业,旅游业将成为一项民生工程。

7. 山西省凤凰山生态旅游区的详细

山西凤凰山生态旅游区是中国首个复式旅游景区, 位于忻府、定襄、原平三县(市、府)交界的定襄县汤头温泉开发区。主区域由万亩生态植物园和千年神汤都温泉乐活园组成,集温泉养生、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以及较完善的住、餐、购、会议配套服务于一体。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最佳乡村旅游目的地,山西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首批省级旅游休闲度假区。凤凰山景区地处晋北旅游枢纽腹地,东临佛教圣地五台山,西连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北靠雁门关和云岗石窟、应县木塔,南通乔家大院、平遥古城,区位居中,接壤多元。距大运高速公路宏道白村出口8公里,五台山飞机场10公里,瑶三线旅游公路从景区通过,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景区占地968公顷,景区上下山环水抱,跌宕起伏,山、坡、沟、壑、水泊、湿地、河流等地貌多样,分布自然。区域内外风光秀美,乡风淳朴,物产丰富,是山西知名的传统小杂粮之乡,薄皮甜瓜之乡,桃李之乡,温泉之乡,地方特色鲜活吸人,史实传说源远流。景区规划两大区域:万亩生态植物园和千年神汤都温泉乐活园。四大功能区:温泉文化养生乐活体验区、百果采摘农业科技示范区、植物科普展示观光区、水上娱乐休闲度假别墅区。

8. 乡宁县的景点旅游

文笔双塔
位于乡宁县城南玉环山之腹,两塔东西对峙,相距400米,中间相隔凤版凰沟,西塔原名状元峰,权塔高30米,塔体呈八角形,密檐7层,基座为正方形,周长24米,直径4.3米,砖灰结构,塔西原有文昌祠与钟风楼,塔身高20米,底层周长12米,直径4米,塔体、塔基均为八角形,塔身楼阁式7层,第一层壁上有八卦形砖一周,第七层西南壁开窗,塔顶为大圆盖宝珠顶。
云丘山
云丘山位于关王庙乡大河村、坂儿上村境内,山上有梯子崖,一线天、回心石、腊台、天梯等自然绝景;有五龙宫、八宝宫、一二三天门、玉莲洞、祖师顶、玉皇顶、多宝灵崖寺、和尚崖石刻、泰王庙及洞冶井等文物古迹遍布山上山间。
东部有秦王山、断山岭、原始森林、七郎庙、红石洞、涧底古民居等景点,直接填补着临汾——壶口旅途中的景点空白。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