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柳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柳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发布时间: 2021-02-08 15:00:36

A. 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发展形势

(一)“十一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发展全面提速,取得丰硕成果。市委、市政府先后提出打造温泉之都、建设山水都市旅游精品、提升“六大精品景区”品质等重大战略举措,实施了一批旅游主题年重大建设项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实现了重庆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旅游经济主要指标年均增幅超过20%,增幅在全国名列前茅,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加巩固,重庆建设全国旅游强市的基础更加坚实。
1.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十一五”时期,全市国内、入境和出境三大旅游市场均获得了高速增长。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幅为21.8%,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幅为25.5%;入境旅游人数年均增幅为21.2%,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幅为21.6%;出境旅游人数年均增幅为21.2%;旅游总收入年均增幅为25%。2010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62亿人次,其中,入境旅游者137.02万人次,国内旅游者1.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917.85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7.03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868.36亿元。在西部12省(区、市)排名中,重庆旅游总收入、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列第6位、第5位和第4位。
2.旅游产品类型更加丰富。
“十一五”时期,全市以“旅游主题年”为抓手,着力推进“太阳”工程、五方十泉、10大生态旅游、10大乡村旅游、10大名镇旅游、10大温泉旅游等项目建设,构建了包含观光、休闲、度假、商务等不同类型旅游产品体系,初步形成了浪漫的温泉之都、多彩的山水都市、壮丽的长江三峡、精美的大足石刻、神奇的天生三硚、峻秀的乌江画廊等旅游精品。
3.旅游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
“十一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方面配套水平明显提高,旅游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截至2010年年底,全市共有旅行社406家,其中出境旅行社24家,一般旅行社382家;星级饭店271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4家,四星级饭店60家,三星级饭店128家,二星级饭店68家,一星级饭店1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96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2家,4A级旅游景区38家,3A级旅游景区32家,2A级旅游景区23家,1A级旅游景区1家。此外,重庆市还组建了重庆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构建了更好的旅游投融资平台。
4.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十一五”时期,制发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五方十泉”建设打造“温泉之都”的意见》(渝办发〔2006〕221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激活重庆旅游市场优惠奖励政策的通知》(渝办发〔2008〕221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山水都市”旅游精品――“太阳”工程建设的意见》(渝府发〔2008〕131号)等文件,加强了与周边省市、主要客源地以及国家部委的合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全市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5.旅游产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十一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从2005年的9.8%上升到2010年的11.6%。旅游业在带动关联产业发展、提供就业、帮助三峡库区移民安稳致富和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体上讲,“十一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与重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要求相比,与旅游业发达地区、周边先进地区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仍存在诸多不足:
一是旅游目的地体系尚不健全。全市还没有形成统一、鲜明的旅游形象,作为目的地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尚待提高。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善,旅游目的地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旅游区域发展不够均衡,纵深发展乏力,空间格局需要进一步优化。
二是旅游产品和市场开发仍显粗放。全市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数量庞大、组合度好,发展潜力很大,但是目前还有不少高品质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开发或开发得不够好,缺乏有震撼力的国际旅游精品。同时,在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散客化、个性化、多样化、体验化和精致化等方面,市场开发还不到位,游客满意度还比较低。
三是旅游经营主体发育不够成熟。缺少有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缺乏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新业态,市场活力不足。旅游产业链不完善,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程度不高。
四是旅游人才和科技支撑亟待加强。旅游产业人才队伍总体上素质偏低,具有专业技能的员工比例不高,高级管理人员短缺。旅游业科技含量不高,旅游领域的高新技术成果运用不普遍,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旅游业产业素质、服务品质还有较大差距。
五是旅游产业协调机制尚不健全。旅游发展合力不够充分,部门协作和区域联动机制有待加强,“全市一盘棋”的理念需要进一步强化。
六是乡村旅游发展滞后。主要景区景点和旅游线路向乡村旅游延伸不足,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欠账大。
(二)“十二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但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大于困难。
1.“十二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是宏观环境向好,旅游业发展进入“黄金期”。从国际环境来看,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没有改变。“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恢复期,全球经济有望温和回升,将有利于为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促进各国和地方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的互相渗透,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施,将为旅游发展创造新机会。低碳经济成为主导发展方式,有利于凸显旅游产业地位。信息技术应用推广,将推动旅游产业素质提升,并不断催生旅游新业态。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旅游业将进入发展“黄金期”。“十二五”时期,我国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特别是2010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今后一个时期,将处于消费总量快速增长期和消费结构加速升级期。人民生活由生存型、温饱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消费升级、城乡互动催生新的“消费革命”,国民经济结构也将随之调整。未来一段时间内,旅游业将成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产业。国务院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全国旅游业发展迎来新热潮,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旅游总收入增速预计将持续高于GDP增速。
二是区域地位凸显,旅游业发展进入“战略机遇期”。重庆市我国是中西部地区惟一的直辖市,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在统筹城乡、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开发西部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十二五”时期,是重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攻坚时期,面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成渝经济区建立、两江新区崛起等重要机遇。根据《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旅游业被定位为加快和率先发展的行业之一,是重庆建设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高地的重要内容。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将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扩大消费、改善民生、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望在重庆新一轮产业大发展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得到更大支持。
三是“五个重庆”助推,旅游业发展进入“快速成长期”。“十二五”时期,围绕“五个重庆”建设,全市将进一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优化美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交通状况,整治社会治安秩序,提升健康卫生状况,可望为旅游业的转型升位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提供更多的可利用资源,将对旅游业发展起到重要助推作用。
2.“十二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是体制机制障碍亟需突破。最主要的有:旅游部门职权范围相对有限和旅游产业综合性大产业性质之间的矛盾,旅游资源的部门、地区分割和旅游者、旅游要素自由流动需要之间的矛盾,区域旅游发展的整体性和行政区域的层级性之间的矛盾等。
二是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在国家层面,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一直缺乏综合性的根本法,专业性法规体系也不健全。从地方来看,旅游立法也存在一些薄弱和滞后的地方。特别是在适应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等新领域方面,现有的法律法规基本上还是空白,将给旅游业发展带来诸多困难。
三是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旅游业在推进“缩小三个差距”中应当发挥的作用等方面,对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旅游产品和市场开发、旅游经营主体培育、旅游运营模式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是区域竞争加剧。国发〔2009〕41号文件的出台固然给各地旅游业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旅游业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特别是重庆周边省市纷纷将旅游业作为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周边省市旅游业发展和重庆市旅游业发展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进一步加深。
此外,在国际方面,世界主要经济体消费能力降低、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可能设置的各种软性贸易壁垒,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重庆旅游业特别是入境旅游发展。

B. 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紧密结合“五个重庆”建设,创新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化精品景区的带动作用,推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统筹城乡发展、“缩小三个差距”中的作用,实现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和率先发展,把旅游业建成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带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把重庆建设成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和中国西部地区旅游高地。
(二)发展战略。
1.加快和率先发展战略。
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整合各部门、各区县(自治县)、各行业资源,以科技和人才为支撑,以大项目和大营销为重点,加大投入,集中力量解决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在若干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提升重庆旅游业在全国旅游业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2.精品带动战略。
瞄准国际一流标准,加快长江大小三峡(奉节白帝城、巫山小三峡)、天坑地缝、天生三硚、钓鱼城、白鹤梁、大足石刻等精品景区建设,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全市旅游业提档升级。
3.“五个重庆”转化战略。
充分利用“五个重庆”建设带来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设施改善的机遇,加快旅游业发展,开发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4.产业融合战略。
充分发挥旅游业关联带动功能,坚持旅游业与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延伸以旅游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发展旅游产业园区和旅游产业集聚区,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
(三)发展目标。
通过五年努力,全市旅游业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品质量显著提升,全面建成形象鲜明、产品多元、服务一流的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全国重要旅游集散地和西部旅游高地。旅游产业效益进入国内先进行列,旅游业成为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成为提高人民群众福祉的现代服务业,成为带动全市产业结构优化、生态建设、对外开放的重要产业,使重庆成为中国以旅游经济发展促进城乡统筹的典范。
到2012年年底,力争全市年接待旅游过夜游客达6250万人次,年均增长25%;旅游总收入达1550亿元,年均增长30%;接待入境旅游人数达196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10亿美元;就业总量达195万人。到2015年年底,力争全市年接待旅游过夜游客达1.08亿人次,年均增长20%;旅游总收入达3000亿元,年均增长25 %;入境旅游人数达到3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16亿美元,入境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外汇收入进入西部各省(区、市)前3位、全国主要旅游城市前10位;旅游产业就业总量(直接与间接就业)达250万人。

C. 四川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介绍

2011年12月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以川办发〔2011〕82号印发《四川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该《规划》分发展环境、发展要求、发展任务、规划实施3部分。《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四川省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在中国西部的排头兵优势更加突显。全省旅游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基本形成“大旅游”产业体系,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旅游应急救助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整体旅游形象更加鲜明,旅游目的地建设成效显著,区域旅游发展格局更为优化,基本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转变。

D. 求一份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版,电子版或下载链接都可以,谢谢。不要征求意见稿

http://wenku..com/view/20f0151314791711cc7917e2.html
一份草案,希望对您有回所帮答助

E.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是什么时候正式发布的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于2011年6月正式发布。
2011年8月正式印刷发版,刊号为ISBN 978-7-5032-4195-6,售价68元。

F. 求一份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版,不要征求意见稿,电子版或免费下载链接都可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两大战略基点"和"两大战略重点"做出了系统部署,并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旅游业"。两大战略基点是科学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大战略重点是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建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是指导我们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旅游业“十二五”规划的战略依据。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环境来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高速交通体系的快速完善,特别伴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稳步增加而持续增长的大众化和多样性消费需求,都为我国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未来五年,也是国际旅游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国内旅游发展方式转变任务更加繁重的五年,本次规划的战略目标是在科学分析形势的基础上,抢抓战略机遇,转变发展方式,以市场化为导向,提升产业发展的综合素质,加速推进我国旅游业在大众旅游新阶段又好又快地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促进文化繁荣、人民素质提高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综合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我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经济体系中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编制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面向国民消费为主体的大众旅游市场,深化旅游资源,特别是都市和乡村休闲生活资源的开发力度,进一步扩大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融合,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始终把游客的满意和社区居民的满意作为新时期旅游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进一步发挥信息化为主体的现代科技、现代商业模式和专业人才在产业转型升级战略中的主导作用,把旅游业培育成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本次规划编制体系由规划纲要、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三部分组成。其中专项规划包括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旅游公共服务建设规划、旅游人才建设规划、旅游信息化建设规划和第二期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是对“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宏观指导,专项规划是对旅游业发展支撑保障和关键任务的深化,区域规划是对重点地域旅游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它们一起对规划纲要形成重要支撑。
第一篇发展形势
“十一五”期间,在全面完成各项规划目标的基础上,我国旅游业奠定了以国民大众旅游消费为主体、国际国内旅游协调发展的市场格局,世界旅游大国地位更加巩固。在国际国内市场开发、产业体系建设、产业功能释放、体制机制创新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突破,旅游业发展的国家战略更加明确。
展望未来的五年,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国家旅游发展战略和地方发展旅游的方针政策更加明确,国际国内市场基础更加稳固,产业格局更加优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速交通体系的完善、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以科技、人才和资本市场为支撑的现代商业模式的创新,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机制的深化等都为我国旅游业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
在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群众持续增长且不断变化的旅游休闲需求与相对滞后的旅游生产力之间的基本矛盾,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与传统的发展手段之间的矛盾,发展速度、规模与发展效益、质量之间的矛盾,以及国际国内经济稳定、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都是我国旅游业在今后一个时期需要重点关注并加以解决的战略问题。
第一章“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全面完成了发展目标,国际国内消费需求稳定增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产业素质明显提升,产业功能有效释放,为进一步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打下坚实基础。在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的过程中,政府在旅游领域的危机应对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也得到了检验和提升。
在过去的五年里,国内旅游市场的主体地位牢固树立,旅游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加紧密,成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显著。
一、旅游业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的作用更加突出,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先后迎来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建国60周年、2010年世博会和亚运会等盛事,同时也遭遇了汶川特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等众多不利因素的冲击。我国旅游业抓住了发展机遇,表现出较强的产业适应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在产业发展的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
2010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预计为1.44万亿元,比2005年增加6700多亿元,超出规划目标1.23万亿元17.1个百分点。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1150万人,比2005年增加400万人,超出规划目标(1000万人)15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国内旅游得到进一步发展,牢固树立了在产业中的主体地位,旅游消费在居民消费的比例持续上升,在扩大内需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确保了“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平稳较快增长。2009年,我国国内旅游收入突破1万亿元。201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预计为21.5亿人次,比2005年增加近10亿人次,超出规划目标(17.8亿人次)20.8个百分点;国内旅游收入1.15万亿元,比2005年增加6200多亿元,超出规划目标(8500亿元)35.3个百分点,国内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由2005年的68.8%上升至79.9%;居民出游率1.4,比2005年增加0.5,超出规划目标(1.31)7个百分点。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群众重要的生活方式,有力地推动了人民素质提高和生活质量提升。
图1-1 2005-2009年旅游总收入
图1-2 2002-2009年国内旅游人数
图1-3 2002-2009年国内旅游收入
bjhhlv newsdetail/4205_1.html

G. 十二五旅游规划的十二五时期我国旅游业面临的发展环境

对“十二五”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环境有三个基本判断:一是旅游业继续处于高速增长的新阶段,二是国内旅游成为产业发展的基础,三是旅游业进入历史发展最好时期。
之所以这样判断,主要依据以下几点:
(一)旅游消费已经进入大众化时代
近10年来,我国GDP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进入了人均GDP3000美元的新阶段。“十二五”时期,随着小康社会进程的稳步推进,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将持续增长,消费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居民消费将由实物消费为主走上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的轨道,居民消费结构将会发生重大变化。目前,我国刚刚实现每年人均出游1次的目标,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美、日、韩人均出游均在7次以上,按照旅游经济发展规律,我国旅游消费需求已经达到爆发性增长的基线,随着公众假日、休息日、带薪休假等休息时间趋近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一个巨大的旅游消费市场将在“十二五”时期加速形成,旅游将成为城镇居民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刚性需求。
(二)扩大内需政策的强劲拉动
与以往的五年规划相比,编制“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去年第四季度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和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应对经济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及相关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要看到,随着欧洲债务危机影响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以及世界经济存在二次探底的危险性等多重因素,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仍在,“十二五”时期扩大内需和调整结构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旅游业作为扩内需、促消费、保增长的重要内容,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为应对此次金融危机,我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民航等交通基础的建设,财政补贴以及减税等政策引发了居民家庭汽车拥有量激增,导致了交通格局和居民出行方式的变化,必将推动旅游市场规模不断壮大。
(三)国家重大战略的有力支撑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2009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为旅游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近几年国家出台的25项重大区域战略中,旅游业也成为推进战略举措的重要内容,如要求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要求广西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要求宁夏建设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要求福建建设海峡西岸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要求西藏建设国际著名的旅游胜地,要求新疆建设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等等。这些重大战略政策将在“十二五”时期进入建设和成熟的关键阶段,必将成为旅游业因地制宜,加快发展的坚定支撑。
(四)科学技术发展的有力推动
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日新月异,旅游业和信息业的融合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旅游业将借助新技术实现新发展,一是旅游电子商务普及应用加快,旅游和信息向深度融合推进;二是3G等先进技术和移动商务的推广应用,真正实现以人为中心的旅游电子商务应用。
总之,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上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思路,正确把握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编制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加快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更加重视国内旅游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H. 十二五旅游规划的十一五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旅游业取得明显突破的时期。主要表现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逐渐优化,产业素质明显提升,产业功能有效释放。
在经受四川汶川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等诸多不利因素冲击下,旅游业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调控能力,通过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化危机为转机,我国旅游业在各行业中率先实现复苏和增长,旅游业总收入首次突破一万亿元,国内旅游总人数首次突破20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旅游外汇收入首次进入全球前五位。在全国旅游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确立的总体发展目标。
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突破,基本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结构,相对完善的旅游服务功能、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旅游产业体系,并形成了以国内市场为主体、三大市场协调发展的格局。
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旅游要素发育更加成熟,旅游投融资体系不断完善。度假产品、专项旅游产品、旅游新业态成为投资热点,海外上市成为新兴旅游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其他产业开始介入旅游业,加速了旅游产业的市场化进程。
旅游业日益受到社会关注,成为扩内需、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的重要力量,在旅游产业地位上取得重大突破,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国务院明确要求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陆续实施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战略措施。
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取得明显突破,积极实施对外开放,国际旅游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进一步确立了世界旅游大国地位。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