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陕北乡镇旅游发展简介

陕北乡镇旅游发展简介

发布时间: 2021-02-08 02:15:35

A. 关市乡的乡镇简介

关市乡位于湖南省衡阳县西部,面积84平方公里,辖46个村民委员会,457个村民小组,版1个居委会,权现有人口5.13万人。关市乡共有耕地面积2200公顷。2004年工农来生产总值1.5亿。建国初,关市乡属长乐乡,后衡阳县第四区,1995年把原汇水、关市、双溪三乡合并为关市乡。农产品以稻谷为主,农副产品有黄花菜、柑桔、草席、黄豆、花生、牲猪、鲜鱼、茶叶、竹扇、棕刷、茹粉条等。关市乡资源丰富,矿产品关市储量大,矿产业和加工业较发达。有铅锌、硫铁石、花岗麻石、石英砂。关市乡交通便利,公路连接邵东、祁东、祁阳,村村通公路,电话、电视已普及。关市位于衡、邵、祁三县交界地。 关市乡有中学三所,小学23所,在校学生每年8000多人,教育质量一直是衡阳县排名前列。关市乡有卫生院3个,医疗设备齐全;医疗点50多个,就医看病方便。2006年乡卫生院扩建已纳入县政府规划。旅游资源开发大有潜力,人文环境较好]关帝庙在衡、邵、祁三县享有盛名,2007年经省佛教协会批准的关帝庙石狮岭已重新修缮。

B. 陕西榆林简介

榆林,古称“上郡”,始于春秋战国,兴于明清,明朝九边重镇“延绥镇“(又称榆林镇)驻地,康熙皇帝赐“两守孤城,千秋忠勇”刻碑,有“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美誉,如此奇特城建,在神州大地实属罕见,这也是榆林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要标志。

榆林位于中国陕西省的最北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东临黄河与山西省隔河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南接延安,北与鄂尔多斯相连,系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辖2个区、1个县级市、9个县,常住人口340.33万(2017年),全市户籍人口385.04万(2017年)。是陕西杂粮的主产区。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有中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陕甘宁气田。

(2)陕北乡镇旅游发展简介扩展阅读:

主要特点:

一是资源优势突出。

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元人民币,特别是煤、气、油、盐资源富集一地,组合配置好,国内外罕见,开发潜力巨大。煤炭预测储量2800亿吨,其中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天然气预测储量6万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最大整装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约占全国已探明总量的26%。石油预测储量10亿吨,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是人文优势独特。

历史上,榆林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唐及五代时设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均属关内道管辖,素有“九边重镇”之称。

榆林城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古迹有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白云山道观,陕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红石峡,李自成行宫,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泊红碱淖等。

榆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我市8个县30个村庄战斗生活过。

三是区位优势明显。

榆林地处中西部结合地带,位于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之处,承接东西南北。西包铁路复线、太中银铁路和青银、包茂高速榆林段建成通车,榆阳4C级机场建成投运。

高速公路总里程居全省首位,铁路总里程达到1021公里,开通了至北京、乌鲁木齐等城市的列车和上海、昆明等20条航线26个通航点。

C. 汉中旅游业发展的历史简介

近年来,汉中市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品位逐步提高。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城市化进程缓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脏乱差现象普遍,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市民城市意识、文明意识不强。这种状况损害了全市对外开放形象,影响着现代化建设进程。如何改变这种局面?2005年11月,汉中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审时度势,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和全局高度出发,做出了举全市之力,用3年时间把汉中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的重大决策。2005年11月23日,市党政隆重召开全市双创工作动员大会,号召广大干部群众统一思想,集中力量,扎实推进“双创”工作,确保实现预期目标。动员大会之后,万余名机关干部和各界群众走上街头清理生活垃圾,从而拉开了双创活动的帷幕。

首先围绕“双创”目标,完善创建工作方案和运行机制。成立了以市委书记田杰、市长赵乐秦为正副指挥的双创指挥部,抽调25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制定了创优、创卫及城建管理、宣传教育、效能督察、文秘综合6个工作方案,形成了管理规范的工作机制。还分别成立了汉中市城市综合执法局和旅游执法稽查大队,恢复了市爱卫办,明确了编制和工作职能,为强化旅游、卫生及城市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与12个县区、106个部门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逐级分解创建任务,层层签订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部门、单位和个人,初步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创建责任机制。各县区、各部门和单位相继制定了创建实施方案和各专项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完善了创建工作机制。在全市创优、中心城区创卫的同时,南郑、城固、宁强、略阳县制定了巩固省级卫生县城的措施,勉县、西乡、镇巴、佛坪县结合实际提出了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目标,全市形成了市县联创、创优与创卫相互促进的工作局面。

同时,深入发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始终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贯穿双创全过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新闻媒体与社会宣传相结合,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动员社会一切力量参与和支持双创。全市各新闻媒体分别开辟了“双创”动态、“双创”大家谈、记者观察等栏目,每天不间断地刊登各类创建工作最新动态;对破坏公物、占道经营、行人文明意识差的行为进行曝光,利用领导访谈、电视评论、编后语等多种方式,开展了一些深度报道,营造了浓厚的“双创”氛围。并强化相关知识宣传,邀请中省创优、创卫专家为市委中心学习组进行专题辅导;邀请省旅游局专家举办了创优专题培训班,组织编印《双创干部知识手册》、《双创市民知识读本》等。还采取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办板报、制作专题片、墙体广告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双创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创建工作氛围,广大市民支持双创、参与双创的意识基本形成。

以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市容环境卫生为抓手,扎实开展机关环境卫生整治。市、县区分别组织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和中小学生开展义务劳动,对城区街头生活垃圾、卫生死角和脏、乱、差现象进行了集中整治。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等机关多次组织干部职工进行卫生大扫除,加强环境卫生的整治和管理,使机关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并启动城市整容工程。市区多次研究整容工程,筹措经费,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整治范围和标准,把任务细化分解成31个小项,分别落实到相关部门、责任单位。截至目前,兴汉路、天台路、人民路完成了绿化带改造任务;更换维修了南大街、石马路、北大街等主要街道的路灯、灯箱,提高了亮灯率。道路改造全线竣工,重点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天汉大道、石马立交、江南西路景观绿化带相继完工。先后开展了旅游市场秩序、交通秩序、占道经营、建筑立面和楼顶、拆除违章建筑和到期临时建筑、门店牌匾和户外广告、社区居民小区环境卫生等涉及创优、创卫8个专项整治,使中心城区环境卫生状况得到好转。

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增强,褒河森林公园、汉中奇石园等景点相继建成并对游客开放;武侯墓、石门、五龙洞等景区开展了旅游区质量等级评定;南湖环湖路、武侯祠生态停车场、紫柏山生态旅游道路已建成;拜将坛扩建、川陕革命纪念馆、五龙洞森林公园开发等一批项目建设正在加紧施工。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全面展开,公共信息标识建设步伐加快,旅游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组织相关县区、单位参加了第十届西洽会旅游展、“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展和2006年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举办了武侯墓清明文化旅游节、西乡茶叶节、汉台牡丹节、紫柏山登山暨栈道漂流节,开办了景区A级创建、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班,组织了旅游风光摄影大赛等一系列宣传促销活动,编制了《汉中人手册》、汉中旅游导游交通图,在宾馆、车站、饭店设置了导游图,使旅游产业形象不断提升。去年“十一”黄金周,全市共接待游客28.5万人次,旅游收入498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8%和116%。

市双创指挥部始终把效能督察作为创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结合创建实际,市委、市政府下发了《汉中市双创目标责任考核管理办法》等12个制度、办法和措施,使双创任务和工作责任落到实处。指挥部领导先后14次带领各工作机构和相关部门,对环境卫生、市政交通、旅游开发、城市整容工程等方面的工作督导检查,针对存在问题,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围绕阶段任务、专项整治工作和市民反映的突出问题,采取明查暗访、跟踪察效的办法,深入县区、部门和单位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下发《督办通知书》及《督查通报》,对阶段和时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认真进行了考核验收。先后两次组织19个成员单位30多名干部,分5个工作组,由市级领导带队,对118个双创责任单位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验收和量化考评,有力推动了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目前,全市正在继续深入开展占道经营、临街建筑立面和楼顶、拆除违章建筑和到期的临时建筑、临街门店牌匾和户外广告、社区居民小区环境卫生、道路交通秩序、旅游市场和城市整容8个专项整治。汉中这座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正日趋焕发出新的魅力。

D.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

近年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游客前来我国旅游的动机,虽名目繁多,但仍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个重要热点,即是仰慕中国悠久的游牧、农耕文明史以及围绕此而产生的不胜枚举的名胜古迹。他们认为最能拿得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诗意绵绵、古朴淳厚的田园之美,以满足其反朴归真的愿望的“回归自然”的旅游意向应首推中国。由此,我们应认识到,乡村景观,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具有自然与人文并蓄的特色。这是自然和悠久的历史、发达的农业赋予我国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我国旅游事业建设若没有如此丰富的田园风光极浓的资源,简直难以想象能吸引国内外如此众多的游客。因此,笔者认为,乡村旅游资源堪称我国旅游大千世界中的一朵奇葩,其潜在的优势不容忽视。旅游界的有识之士应该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引起足够重视。

一、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的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丰富了我国旅游资源。乡村有着丰富的、天然的旅游资源,如森林公园、奇峰异岭、河流水库、牧场冰山、农村风光,自然保护区、多民族的风俗人情和历史名胜古迹,无数的地方性土特产品和美术工艺品寓于民间。苏州是我国主要的旅游城市,以“东方的威尼斯”而著称世界,苏州周围的江南水乡,河网纵横,稻浪千重,新型楼式农居排排矗立,古代民居古迹散布乡间,乡情浓郁的吴歌依语,乡韵十足的吴女绣袋等,使苏州古城显得更加迷人。失去这乡村景观的烘托,苏州城将大失光彩。可以讲,在苏州的旅游业中,乡村是构成整个吴文化的宏大的地理背景,是发展旅游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使苏州旅游更具有魅力。

2.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疏散游客。乡村地域广大,景点分布不拥挤,旅游活动空间大,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目前,我国许多旅游城市已出现“人满为患”的局面,北京、西安、杭州、苏州等旅游热点情况更为突出,苏州旅游高峰时,每日游客已逾25万多人次,一些名园如拙政园、留园、西园等游人摩肩接踵,身置其间犹如进入拥挤的商场。西安的兵马俑馆、北京故宫、颐和园、杭州灵隐寺、西湖等处情况亦然。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笔者认为发展这些地区乡村旅游堪为良方妙策。乡村的游客容量比较大,如能巧妙利用当地独特的旅游环境,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势必能吸引城市游客,减缓旅游热点城市的人口压力。如浙江富阳的“农家乐”,新安江的“渔家乐”等乡村休闲旅游项目,以及北京市郊利用广阔的塞上草原发展草原旅游,使游客通过旅游领略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莽原意境,富有强烈的吸引力,值得借鉴。

3. 为振兴农村经济开辟了新途径。旅游业号称“无烟工业”,是创汇的主要渠道之一。当前,由于经济改革不断深化,以及环境保护的形势要求,有相当一部分耗能高、污染大、效益低的乡镇企业要撤销或调整,当地的经济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开发一处景区,致富一方人民。它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加速农民致富的步伐。在旅游开发条件比较好的一些乡村,如能因地制宜,利用当地有特色的农村资源来发展乡村旅游业,将对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产生重要作用。

4.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旅游业本身属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它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强,发展乡村旅游业需要有“一条龙”的服务设施。不但需要有诸如导游、管理人员、服务人贝外,还需要有宾馆、旅社、饮食服务、商场、旅游交通、文化设施等与之配套,这就为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人多地少,劳动力过剩,发展乡村旅游可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5. 发展乡村旅游业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一个地区的社会系统各个部门都会产生促进作用,在物质上、精神上都会带来可观的效益。如乡村旅游可以使与之有关的食品、日用品、旅游商品、工艺品等乡镇工业得到发展;可以促进商品交换、商业繁荣、市场活跃;可以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使闭塞的乡村对外开放,经济搞活;可以刺激当地农业的发展,特别是为旅游服务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等将会得到较大的发展;可以促进乡村的建议,改善乡村的环境等;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农村旅游景点的开发和建设,不仅可以美化和改善环境,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四面八方的旅客涌入,这种广泛的人际交流,会使人们的观念,习俗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它会逐渐改变农村旧有的生活习性,美化人们的语言、心灵,更新人们的观念;锻炼和培育起一批旅游业经营和服务的人才。总之,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其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多方位的、多层次的,对所在地区整个社会综合体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二、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的内容及特色

我国乡村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各具特色的乡村自然风光。由于乡村所处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我国的乡村具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山乡云缠雾绕,梯田重迭,山青水秀林美;水乡平畴沃野、水网交错,棉海稻浪菜花飘香;海乡依陆临海、海阔天高,阳光海浪沙滩迷人;内蒙古草原的牧乡,地势坦荡,羊群如云;大小兴安岭的林乡,莽莽林海、茫茫雪原,气魄宏大……另外,我国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在乡村自然景观表现上亦更加丰富,如广东、四川盆地的蔗乡,山东半岛及辽东半岛的果乡,长江中、下游的竹乡,江、浙、皖、闽的茶乡,华北平原的棉乡,新疆吐鲁番的瓜果之乡等无不以其乡村风光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中外游人。

2. 丰富多彩的乡村风俗民情。我国民族众多;各地自然条件差异悬殊,各地乡村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民情风俗、宗教信仰、经济状况各不相同。就民族而言,我国有56个民族,如云南的傣乡、贵州的苗乡、广西的壮乡、湖南的瑶乡、海南的黎乡、新疆的维乡、浙江的畲乡、西藏的藏乡等都具有引人入胜的民俗风情景观。这些少数民族,或能歌、或善舞、或热情奔放、或含蓄内在,或以种植为主,或以游牧为生,或过着原始的渔猎采集生活,或以独特的生活习惯世代繁衍生存。这些为旅游者深入领略中华风情,探索人类社会的进化历程,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源泉。再以盛行于我国乡村传统的节日为例,汉族有春节、元霄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重阳节,藏族有浴佛节、雪顿节,苗族有“赶秋”,彝族有火把节,壮族有歌墟,傣族有泼水节;伊斯兰教有开端节、古尔邦节等,五彩纷呈,令人神往。传统的云南大理白族三月街,景洪族泼水节,贵阳苗族四月八,内蒙古蒙族的“那达慕”,丽江的龙王庙会等都是深受中外游客欢迎的乡村民情风俗旅游资源。另外,盛行于我国农村的游春踏青、龙舟竞渡、摔跤、赛马、射箭、斗牛、荡秋千、赶歌、阿西跳月等各种民俗活动都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3. 充满情趣的乡土文化艺术。我国的乡土文化艺术古老、朴实、神奇,深受中外游人的欢迎。如盛行于我国乡村的舞龙灯、舞狮子,陕北农村的大秧歌,东北的二人转,西南的芦笙盛会,广西的“唱哈”会,里下河水乡的“荡湖船”等脍炙人口。我国广大乡村出产的各种民间工艺品倍受游客的青睐,如天津乡间的杨柳青年画、潍坊年画,贵州的腊染,南通的扎染,常熟的花边,以及各种刺绣、草编、竹编、木雕、石雕、泥人、面人等,无不因其浓郁的乡土特色而深受游人欢迎。我国乡村自古以来流传有各种史诗、神话、传说、故事、笑话、轶闻,引人入胜,耐人回味。流传于云南民间的阿诗玛、壮乡的刘三姐、内蒙古草原上的江格尔、苏南水乡的沈七哥,都能使游客听之动情,如醉如痴。另外,乡村烹食风味独特。四川的麻婆豆腐以辣闻名,湖南的臭豆腐以臭著称,内蒙古草原上的涮羊肉味美肉嫩,新疆的羊肉串香气扑鼻,这些乡村烹饪文化对广大的外国旅游者尤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4. 风格迥异的乡村民居建筑。乡村民居建筑,不但能给游人以奇趣,而且还可为游客提借憩息的场所。不同风格的民居,给游客以不同的精神感受。由于受地形、气候、建筑材料、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乡村民居可谓千姿百态,风格迥异。青藏高原上的碉房,内蒙古草原上的毡包,喀什乡村的“阿以旺”,云南农村的“干阑”,苗乡的“吊脚楼”,纳西族的“井干”,黄土高原的窑洞,东北林区的板屋等可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使游客耳目一新。另外,我国乡村中还有众多古代民居与建筑,如安徽黔县西递村有清代民居120多幢,深宅大院,栋宇鳞次,布局精巧,砖石木雕琳琅满目,堪称乡村古代民居之宝库,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我国农村还有许多古代工程、古老庄院、桥梁古道、古代河道等,如纵贯苏北江淮之间的古邗沟为吴王夫差所开,沿河阡陌纵横、风车摇转、相映成趣;四川秦汉时所辟的蜀道,穿行于川北山乡崇岭,广植松柏,称“翠云廊”,壮观而幽美;广西侗乡有一风雨桥,桥上建亭,形态奇特,也是乡民贸易聚会之所,富有民族特色,为侗乡一胜景。这些民居与乡村建筑等体现了当地的文化艺术特点,乡韵无穷,令人叫绝。

5. 富有特色的乡村传统劳作。乡村传统劳作是乡村人文景观中精彩的一笔,尤其是在边远偏僻的乡村,仍保留有古老的耕作、劳动方式,有些地区甚至还处于原始劳作阶段。正因为如此,它们会使当今现代文明影响下的旅游者产生新奇感,并为之吸引。这些劳作诸如水车灌溉、驴马拉磨、老牛碾谷、木机织布、手推小车、石臼舂米、渔鹰捕鱼、摘新茶、采菱藕、做豆腐、捉螃蟹、赶鸭群、牧牛羊等等,充满了生活气息,富有诗情画意,使人陶醉留连。

三、发展乡村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乡村旅游资源是相当丰富的,问题是怎样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目前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人们在思想观念上还没有把它作为一门新兴产业而加以重视起来。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尽管乡村旅游业伴随着整个旅游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但在农村经济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广泛地为人们所认识。特别是那些农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有的尚未开发,有的虽开发了,但缺乏加强领导,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缺乏宏观指导,目前还停留在低层次的发展阶段,巨大潜力远未开发出来。

2. 乡村旅游资源虽有良好基础,但在一个县的范围内,还缺乏一个整体的规划。如县内乡村旅游资源,应如何发展?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预测如何?资金如何筹集?

3. 乡村旅游资源与当地乡村经济建设的关系、以及与市、县旅游部门的协调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解决。如发展乡村旅游业必需同时发展旅游交通,旅游宾馆、旅游餐厅、旅游通讯以及解决水、电供应等。又如乡村旅游业开发起来后,如何与当地市、县旅游部门合作,旅游网络,做到城乡结合,点线结合,组成最佳的旅游线路,以吸引广大游客。

4. 乡村旅游业政策尚未配套。如保护政策、投资开发政策、信贷政策、经济扶持政策、税收政策、鼓励外商投资开发政策等。

5. 目前乡村旅游业服务队伍数量少、素质低,如何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旅游服务,也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6. 缺乏商品意识。目前国内外发展旅游业,其重大意义已远远超过了旅游业本身,而是“旅游搭台,经贸唱戏”。而我国大多数乡村旅游景点都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尤其是对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开发不够。

四、开发我国乡村旅游业的构想

乡村旅游业是一项新的产业,必要制订一整套发展计划,包括长远规划和近期组织实施计划。从长远规划来看,主题是大产业意识,把乡村旅游业与乡镇企业同等对待,也可积极引进外资,兴建一批度假村,参与国际旅游竞争。从近期组织实施计划来看主要是各地旅游决策者及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乡村旅游业,因地制宜,立足创新,循序渐进,办出特色。在全盘筹划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措施:

1. 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发乡村旅游业,首先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首先必须领导重视。在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并具特色的地方,当地政府要把兴办乡村旅游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2. 因地制宜,重点建设乡村旅游基础。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全面开发是不可能的,应该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在旅游资源质量高,交通运输条件好、经济基础比较好、旅游热点附近的乡村应加速旅游业的发展,重点开发有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建设风格独具的乡村旅游基地。

3. 因陋就简,合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资金来源是个关键。因此,广开财源、广集财路十分重要。但是,发展乡村旅游决不能东施效颦,与城市攀比,好大喜洋,以金钱铺路。笔者认为,“土”才是乡村旅游魅力所在。应该因陋就简,就土避洋,合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以旅游旅馆为例,可利用乡村民居形式,以现代生活设备为内饰,与自然融为一体,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客店,平原水乡的草屋茅舍,山中古寨,林间幽禅、草原穹幕等都可利用作为旅馆。在湖荡水网地区,亦可憩息于船楼舟棚之中,水上住,水上吃,水上玩,戴斗笠、披蓑衣、摘新莲、采鲜藕等,耗资不多,受益可观。在乡村旅游点的开发建设中、亦应以土为本,避免与城市旅游点雷同,如草堂竹亭,竹栅栏、草径石道、独木小桥等都可体现乡村风貌。

4.注重特色,精心设计乡村旅游项目。旅游开发不能搞“人有我有”、“千人一面”,而应扬长避短,充分表现和突出自我特色,这是旅游活动能否吸引游客的保证,也是旅游经济的生命所在。在设计乡村旅游线路及组织旅游活动中,应将其放在首位。乡村旅游资源的特色主要是在乡村文化景观上体现出来,在旅游线路的规划中应将这些内容作为重点。如无锡市根据江南水乡风光和农家生活风情的特色,精心设计了乡村民俗旅游,让旅游者深入农村乡间,观赏水乡画境,体验民情风俗,参观村庄田园、耕作收割、养鸡放鸭,节日欢庆等一切劳动生活,并让游客食宿农家、穿街走巷、市场,与农家座谈,亲自操作古老传统的农具,与农民到田间一起劳动等乡村生活,这一旅游活动倍受日本和美国等国外游客的欢迎。

5. 加强乡村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业的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本的吃、住、行等问题,从吃来说主要是发展有地方特色的饮食业;从住来说虽然没有必要搞星级酒店,但必须保持卫生、舒适,并解决洗澡等问题,最好是兴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造价低廉的庄园式的旅舍,如“四合院”、“林间草房”等;从行来说,乡村旅游的交通工具应有别于飞机、火车等大型交通工具。它应该适应当地自然的环境具备的灵活轻便的特色,它的设主应与当地历史文化背景结合起来,使之为旅游活动增添色彩。

6. 加强旅游产品的开发,重视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旅游产品的开发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旅游产品大多是一些无污染的轻工产品和手工艺品以及土特产品。因此大力发展旅游产品能把发展乡镇企业与发展旅游业有机结合在一起,互相促进。但由于广大乡村农民对旅游资源的价值认识不高,保护环境意识较低,使我国许多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破坏严重。提高认识,广泛宣传,加强乡村旅游资源保护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多年来,古建筑、古迹失修,森林的砍伐、围湖造田、猎杀动物等人为破坏,严重破坏了乡村旅游资源,甚至使许多景观濒于绝境。由于现代耕作技术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古老的农具、耕作方式已成为凤毛麟角,如不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保护,将会使乡村旅游资源逐渐失去最富魅力的光彩。

旅游业是改革开放以后全面发展起来的

E. 鸾山镇的乡镇简介:

据清同治《攸县志》记载:“此地一山独耸,如鸾起舞,故名鸾山”。鸾山之名始见于北宋,宋徵宗上朝,问大学士攸人彭天益攸邑风景如何,答曰“鸾山配凤岭,金水绕银坑”。
鸾山镇地处攸县东部山区,与本省茶陵县和江西省莲花县交界,耕地面积21143.5亩,林地面积27万亩,其中竹林面积7万亩。下辖15个村、1个社区,162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7587人,其中农业人口25830人,总劳动力15088人,外出务工人员3848人。全镇现有煤炭企业24个,铁矿企业14个,选矿厂13个,石料矿10个,农产品加工性企业5个,旅游企业3个。是攸县的资源重镇、林业大镇和旅游名镇。境内的旅游景点丰富独特,有白龙洞、仙人桥、仙境乐园等自然景观,有红豆杉、方竹等森林景观,有洪秀全纪念馆、东冲兵工厂、南岸列宁室等历史遗迹,鸾山镇气候宜人,是夏季避暑的理想场所,旅游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201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亿元,增长27%,其中工业总产值24.6亿元,农业总产值0.86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363.5万元,增长1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亿元;完成招商引资65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1%,达到13200元。被评为2012年度株洲市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攸县文明建设红旗单位。
一、党政办工作职责:1、负责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工作情况的综合,上传下达、文书起草、档案管理、信访接待、机要保密、打印资料等工作;2、协调各部门关系,组织筹备各种会议,负责机关内务的各项管理;3、负责来客接待;4、负责机关办公用品的添置计划及配合财政做好机关物资的统一采购工作。
二、济困维安办工作职责:1、全面负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司法调解、法律服务、普法教育、来信来访工作;2、负责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工作。
3、全面负责镇民政、优抚、助学、解困、救助、安居工程建设等管理工作;三、城乡同治办工作职责:
1、农村卫生环境整治组织、指导、协调工作2、全面负责城镇(含村级镇)的规划和管理工作;3、协助国土办做好镇区的土地储备工作;4、负责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工作;5、负责镇区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工作。
6、负责做好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四、国土资源办工作职责:1、全面负责国土资源工作;2、负责做好非法铁矿的打击和整治工作;3、牵头做好全镇土地储备和开发利用工作;
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工作职责:1、全面负责全镇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工作;2、全面负责安全事故的协调和处理工作;3、协助做好火工产品的管理工作;4、协助做好非法铁矿的打击和整治工作。
六、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工作职责:全面负责人口和计划生育、计生协会等管理工作。
七、农业办工作职责:1、全面负责农业、水利、畜牧、农技、农机、科技、统计、审计及村帐镇代理等管理工作;2、负责镇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3、牵头组织实施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作。八、林业和产业办工作职责:1、全面负责林业资源的保护、管理、利用和开发工作;2、负责产业和招商引资工作;3、协调处理各类林权纠纷。4、负责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九、财贸办工作职责:1、负责编制年度财政预算计划,并严格执行机关财务管理制度;2、全面负责机关站办和税征站资金的监督,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3、严格执行机关物资统一采购和县“六不准”的财经纪律;4、协助抓好项目争收和外援资金的支持。

F. 如何利用陕北文化发展陕北旅游业,具体举例。

所谓陕北其实地理范围包括的还是挺大的,但是就行政划分而言却只有延安市和榆林市两个地级市! 在旅游方面还是得把两个地区分开来说!
延安:延安首先毋庸置疑的就是其红色旅游资源,这不用说谁都知道,延安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同时是我党历史上其重要的性不可估量的! 从在抗战时建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一直到解放战争胜利延安便一直就是以中共首都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所以其旅游资源主要是红色旅游,说白了就是那些革命旧址!
例如:凤凰山麓革命旧址
编辑本段杨家岭革命旧址
枣园革命旧址
王家坪革命旧址
鲁迅艺术文学旧址
吴旗镇革命旧址
瓦窑堡革命旧址
保安革命旧址
洛川会议旧址
志丹县毛主席旧居
王家湾革命旧址
陕甘宁边区政府礼堂旧址
延安革命纪念馆
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
延安南区合作社纪念馆
“四、八”烈士陵园
民族英雄刘志丹烈士陵园
民族英雄谢子长烈士陵园
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
这个够你喝一壶了吧! 还有再加上壶口瀑布啊这就很是得天独厚了!

至于这个榆林这个已经有上千年历史,而又充满了浓厚的华夏文化底蕴的古城就应该发展这些了!
红碱淖
红碱淖位于尔林兔镇东北角,总面积54平方公里,为陕西省最大的内陆湖。平均水深15—16米,最大深度20米,总水量为8.1亿立方米。有札萨毫赖河、蟒盖兔河等7条季节性河流注入湖。
红石峡
红石峡(温盘峪)位于子房湖南,峪内夏日凉爽宜人,隆冬苔卉莳草翠,故称红石峡。它集泉瀑溪潭涧诸景于一谷,融雄险奇幽诸美于一体,被风景园林专家称赞为

G. 陕北古代史纪略的作品评价

周国祥:甘当历史的“砖瓦匠”
《延安日报》记者 牛敏 2008年4月8日
核心提示:退休老干部周国祥编写的《陕北古代史记略》近日终于完稿。这部花费了周老8年心血的著作,以时间顺延为轴心,全面记述了从远古时期到清末各个朝代陕北地区政权机构设置与职官、军事建制与职官、边防设施建筑、战争活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著名人物与墓葬遗址等综合资料。
无意间与历史结缘
今年61岁的周国祥,退休前曾担任过市统计局副局长。一生与行政工作为伍的他,自己也没想到竟在8年前与历史结下了不解之缘。
陕北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到处都蕴藏着神奇的故事。周国祥说,很多年前,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最喜欢听那些老人讲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和传说,每次听完,都要用孩子天真的思维独自思考和回味很久。现在几十年过去了,这些传说还不时地在脑海里萦绕。
2001年秋天,周国祥在看书的时候,无意间翻到张史杰编著的《陕北春秋》,在这本书里,他居然找到了许多小时候听老人讲过的历史故事,忽然觉得特别亲切。之后,他就刻意去翻阅和查找一些有关陕北历史的史料,渐渐萌生了探寻陕北古代历史的欲望。
通读史料
8年行程两万多公里
半生从政,从不曾涉入史学的人要着手研究历史,一开始,周国祥也被自己的决定吓了一跳。
为了尽快使自己“入行”,从2002年春天开始,周国祥先后搜集了国家、陕西省、陕北三市(延安、榆林、铜川)二十六个县区古今综合和专业史志书籍,以及与陕北有关的其他史实资料共56部105册,全力攻读。
满满的一柜子书,包括国家、陕西省、陕北三市的史,二十六个县区、甚至某些个别乡镇的地方志,关于陕北地区的专著通史,及针对如货币、文物等个别问题的专业研究类书籍,共56套,105册。周国祥说,自己不敢夸口说每一本书都仔细地读完了,但现在要问哪些资料需要在哪本书的哪个地方查找,绝对难不倒他。
开始搜集这些资料的时候,周国祥并没有想好自己要怎样去完成这件事,只是一边看书,一边摘抄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后来,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大,视野慢慢变得开阔起来,而且不再仅仅满足于读史和摘抄。
2002年10月,周国祥从朋友那里借阅了一套国家文物普查资料,开始依照文物资料中显示的信息,走访位于陕北地区的各个历史文化遗迹,进行实地勘察,现场拍摄。
那时候,周国祥还没有退休。每次下乡出差,顺便察看一下当地的历史文化遗迹,就成了他的必修课。但出差的机会毕竟有限,为了能尽量多的实地拍摄,周国祥常常会利用节假日,或独自一人,或带着老伴一起,按照史书的相关记载,四处寻找历史遗迹。
这一跑,就是6年。6年中,周国祥先后察看了古代郡、州、府、县、堡、寨、城垣,以及秦直道、长城等295处历史遗迹,攀越了400余个山头,行程2.02万公里,拍摄照片数千张,足迹遍布陕北的深沟大川。如今,只要一提起陕北,哪里有古城遗址,哪里有什么文物,哪些是城,哪些是寨,哪些是驿站,周国祥如数家珍。
周国祥坚信:历史这个东西,不能主观臆想,必须有证明。编史的人应该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真正拿出东西。他把自己从史书上摘抄的资料与实地察看的结果进行了数次分解、筛选、整合,终于形成了凝聚着自己心血的82.5万字的《陕北古代史记略》。
8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对追寻历史的新鲜感,尤其让他高兴的是,他的这份坚持从来没有遭到老伴和孩子们的反对。
革命史的辉煌
掩盖了古陕北史的光芒
说到陕北,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革命圣地延安,想到红色旅游。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留在人们记忆里最深刻的历史,恐怕要算从
1935年毛泽东到延安直到1948年离开的那13年。很少有人知道,陕北这片土地,在古代究竟是怎样一片景象。
在一个乡镇察看古城遗址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让周国祥很是震撼。当时他沿着一个村庄寻找史书上记载的一个古城旧址,当地人都很纳闷,搞不懂他在找什么,他向他们解释这个村子原来是一座城,并把隐约可见的城墙轮廓指给他们看,然而人们却十分怀疑地摇着头说:“不可能的,我在这活了一辈子,从来都不知道,也没听上一辈人说过。”
“太令人痛心了。”周国祥说,“很多历史文物、遗址就是这样被人们在无知中毁坏的。”
其实,陕北的古代历史是很辉煌的,周国祥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政治环境、民族特色铸造了自身的辉煌。
自秦汉以来,陕北地区始终是华夏政权安全保障的第一边防区,历朝历代,官府都用极大的气力经营陕北。陕北又是一个多民族长期杂居的地区,因此可以说,陕北古代历史,是一部捍卫华夏中央政权的边防地区军事史;是一部军事活动支撑下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史;是一部华夏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相互交流、相互渗透、扬长避短、共同发展的交融史;是一部人民群众在艰难困苦中的奋勇抗争史。
可是,很少有人去了解这些历史,因为人们把所有的目光都聚焦“革命圣地”的光环之上,把古代几千年的历史全部忽略了。我们知道,延安有很多展览馆、纪念馆,可没有一个跟古代历史有关,也很少有人重视这一课题的研究和挖掘。
当然,13年的革命史的确辉煌,在全世界都是非常耀眼的,但我们还应该知道,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在陕北战斗13年,并最终夺取革命的胜利,这和陕北古代历史的沉淀是分不开的。我们不能因为有了这13年的辉煌,就把以前的历史遗忘得干干净净,这是很悲哀的事情。
陕北历史研究又一成果
书稿写成后,周国祥专门写信给市政府作了汇报。市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很快成立了评审委员会,由市政协副主席、陕北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高长天担任主审,对书稿进行了评审。
高长天在评委意见表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周国祥先生《陕北古代史记略》阅后,颇为感慨。一位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利用工作之余,(特别是退休以后)殚尽竭力,辗转奔波,翻检大量历史资料,踏勘几乎所有值得关注的历史遗存,其中历程和心路的曲折及寒暑熬煎,令人感佩!
值得称道的是,与此前已出版刊发的同类著作相比较,作者不是简单的抄袭或体例与内容花样的翻新,而是笔则笔,削则削,完全出自自己的筹划、编排、取舍、创作,有其创新之处。
该书修订后,可视为陕北历史研究又一成果,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该课题有着基础性建设意义。
历史的“砖瓦匠”
82.5万字的手稿,厚厚的一摞,当周国祥小心翼翼地把它从书柜里搬出来,放在桌子上的时候,那神情,那姿态,竟像是在对待自己的孩子。这本书以时间顺延为轴心,全面记述了从远古时期到清末各个朝代陕北地区政权机构设置与职官、军事建制与职官、边防设施建筑、战争活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著名人物与墓葬遗址等综合资料,和一般的史书的写法有些区别,类似于地方志,又不完全是志,算是一个史志混合体。
周国祥自己说,因为不是专业出身,他当时编写这本书的时候,也没有特意计划要把它编写成什么体例,只是想把陕北古代的历史,按照一般人能接受的写法串起来,形成一个较为通俗的历史读物。
“我充当的不过是一个砖瓦匠的角色而已。”周国祥笑着说。
“很多陕北人都说他热爱陕北,就像所有人都说自己热爱祖国一样,可是为什么热爱?怎么去热爱?我们必须首先要对热爱的对象有所了解,不仅要了解现在,还要了解过去,史志类书籍的编撰起的就是这个作用。”周国祥解释说。
自从开始编写《陕北古代史记略》以来,周国祥最大的愿望就是陕北古代史也能像革命史一样,在陕北这块土地上得到普及。但目前看来,这个愿望似乎还有些理想化,可他依然希望能通过自己所编撰的《陕北古代史记略》对陕北古代史给予更多的宣传,让所有的陕北人都知道,自己的祖先们曾经生活在怎样沸腾的一片土地上。
(记者手记)因为热爱
走进周国祥的书房,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书橱里陈列整齐的满满一柜子书。他的书橱里除了史书,没有其他。《陕北古代史记略》耗费了他8年心血,书橱里陈列的史书都是8年来陪他一起编史的“老朋友”。
当他把厚厚的一摞手稿搬到我面前,又把8年来自己实地拍摄的照片分门别类地指给我看,并将深藏于其中的历史故事一一讲给我听的时候,我始终在想一个问题:他做这一切,难道仅仅只是突发奇想的兴趣?
周国祥说,他害怕陕北古代历史渐渐被人遗忘,他担心有一天很多民族化的东西找不到历史渊源。这不由让我记起艾青的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周国祥不是专业的历史研究者,却时常表现出这样的担忧,那只有一种解释:因为热爱。的确,因为热爱,他才会对发生在这里的历史故事好奇;因为热爱,他才敢以“外行”的身份下定决心收集和编撰这段历史;因为热爱,他才会寒来暑往,足迹踏遍陕北的山山峁峁,一跑就是6年。
正如周国祥说的,很多陕北人都说自己热爱陕北,就像所有人都说自己热爱祖国一样,可是为什么热爱?怎么去热爱?他其实是在以追寻历史的形式热爱着陕北,热爱着这片神奇的土地。
(有话直说)挽救历史是一种责任
说起陕北历史,大多数陕北人只知道毛泽东在延安13年的革命史。而大多数外地人对延安的印象是只知道它是远近闻名的革命圣地,著名的红色旅游城市,没有人去思考过,当年红军长征还未曾到达陕北之前,这里曾经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秦皇汉武大一统帝国,首选陕北为第一门户,不遗余力,竭力经营。宋夏明清传承不惜,名臣宿将云集北塞。开府城、筑边墙、垦土田、兴教育,接连开创了陕北的辉煌时代。以直道、长城、城堡为代表作的军事工程遗址,至今巍然屹立,向人们展现着陕北先祖们在保家卫国大业中铸造的千古功业。”周国祥的《陕北古代史记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光彩夺目的陕北古代历史。
对于绝大多数人们对陕北古代史的遗忘和忽略,笔者觉得非常痛心。如果说延安近代的革命史是熊掌,那么几千年的古代文化史就是鱼。对于历史如果只想做舍鱼而取熊掌的简单替换,那就大错特错了,鱼和熊掌缺一不可,少了其中任何一个都将造成历史的断裂和不完整。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史,是祖先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一笔记忆和财富,而英勇不屈的近代革命史也同样让我们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舍弃其中任何一部分都不可以。
一个非历史专业人士,历时六年完成一部《陕北古代史记略》,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还有人在用力挽救那些即将被遗忘的历史。濒临遗忘的历史需要有人来挽救,这是一种责任。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后辈记住的历史越来越短。我想周国祥的历史著作应当不仅仅是让我们惊叹和诧异,而是该让我们惊醒,也该因此行动起来,学会重视历史,保护历史。因为,挽救历史是一种责任。

H. 搜集【延安市各县】乡镇名 和 旅游地名!

辖宝塔区、吴旗县、志丹县、安塞县、子长县、延川县、延长县、甘泉县、富县、洛川县、黄陵县、黄龙县、宜川县共一区十二县
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延安之名,始出于隋。1937年,中共中央进驻,同年设延安市,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在地。1949年,改称县,1972年,再设市至今,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延安市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天然次生林163万亩,木材蓄积量308万立方米;以甘草、五加皮、槲寄生、牛蒡子、柴胡为主的中药材近200种;有豹、狼、石鸡、杜鹃等兽类、鸟类100余种;而且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适生作物品种多,具有发展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的良好条件。除小麦、玉米、谷子、荞麦、黄豆、绿豆、红豆等粮食作物外,还盛产烤烟、蔬菜、花生、瓜类、薯类等经济作物。

地处黄河中游的延安,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相传人类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三黄一圣”(黄帝陵庙、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革命圣地)享誉中外,为扩大对外开放和交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市有历史文物保护景点848处,有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刻群洞18个,石窟寺14处,有建于唐代的宝塔等12处古建筑,有革命旧址6处。目前可供游览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年接待中外游客70万人次。近年来,大力开发旅游业,恢复了摘星楼、烽火台、摩崖石刻等50多处景点,“天然公园”万花山新增200亩牡丹,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万花山“四山”森林覆盖率达55.4%,被国家林业部批准建设国家级森林公园。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中部,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东临黄河,与山西相临,西面与甘肃接壤,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延安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历史古迹方面有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保护单位--轩辕黄帝陵、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子长钟山石窟等;在自然景观方面有延安黄河壶口瀑布、全国最大的野生牡丹群和花木兰故里万花山等。
延安还是革命圣地,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特殊位置,现存革命旧居140多处,如:中共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王稼坪;中共中央旧址凤凰山;以及宝塔山、枣园、杨家岭等地。

地理状况

延安市位于陕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介于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北接榆林市,南连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市、吕梁市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阳市为邻。全市总面积37037平方公里,共辖1区12县,市府驻宝塔区,196个乡镇,3426个行政村,总人口193.88万,其中农业人口154.1万,人口密度52/平方公里。属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无霜期170天,年均气温7.7℃~10.6℃,年均日照数2300~2700小时,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延安市辖1个市辖区、12个县。

延安市面积36712平方千米,人口210万人(2004年)。
宝塔区面积3556平方千米,人口40万。邮政编码716000。
延长县面积2295平方千米,人口15万。邮政编码717100。县人民政府驻七里村镇。
延川县面积1941平方千米,人口18万。邮政编码717200。县人民政府驻延川镇。
子长县面积2405平方千米,人口24万。邮政编码717300。县人民政府驻瓦窑堡镇。
安塞县面积2984平方千米,人口16万。邮政编码717400。县人民政府驻真武洞镇。
志丹县面积3781平方千米,人口13万。邮政编码717500。县人民政府驻保安镇。
吴起县面积3776平方千米,人口13万。邮政编码717600。县人民政府驻吴旗镇。
甘泉县面积2288平方千米,人口 8万。邮政编码7161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富县面积4185平方千米,人口15万。邮政编码727500。县人民政府驻富城镇。
洛川县面积1886平方千米,人口20万。邮政编码727400。县人民政府驻凤栖镇。
宜川县面积2945平方千米,人口11万。邮政编码716200。县人民政府驻丹州镇。
黄龙县面积2383平方千米,人口 5万。邮政编码715700。县人民政府驻石堡镇。
黄陵县面积2288平方千米,人口12万。邮政编码727300。县人民政府驻桥山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

历史沿革

I. 乡村旅游的简介

西班牙学者Rosa Marý´a Yagu¨e Perales(2001)将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游(Homecoming or Traditional Rural Tourism)和现代乡村旅游(Modern Rural Tourism)两种。
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虽然传统的乡村旅游对当地会产生一些有价值的经济影响,并增加了城乡交流机会,但它与现代乡村旅游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传统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在假日进行;没有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没有给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当地的金融环境。实际上,传统的乡村旅游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广泛存在,在中国常常把这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归类于探亲旅游。
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现代乡村旅游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旅游的时间不仅仅局限于假期;现代乡村旅游者充分利用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资源;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还给当地衰弱的传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具有现代人特色旅游者迅速增加,现代乡村旅游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手段。因此非常有必要分清这种“回老家”的旅游或者传统的乡村旅游与现代乡村旅游的区别。我们谈论的乡村旅游是指现代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
国内外学术界对乡村旅游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主要有以下观点:
西班牙学者Gilbert and Tung(1990)认为: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就是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等条件,使其在农场、牧场等典型的乡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形式。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OECD,1994,P.15)定义为:在乡村开展的旅游,田园风味(rurality)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
以色列的Arie Reichel与Oded Lowengart和美国的Ady Milman(1999)简明扼要的说:乡村旅游就是位于农村区域的旅游。具有农村区域的特牲,如旅游企业规模要小、区域要开阔和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等特点。
英国的Bramwell and Lane (1994)认为: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在假日步行、登山和骑马等活动,探险、运动和健康旅游,打猎和钓鱼,教育性的旅游,文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
国内有关乡村旅游的定义较多,何景明和李立华认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