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兴起的新的旅游业
1. 最近2016年国外的旅游发展的现状是怎样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2004年我国旅游业全面恢复振兴并有突破性发展,入境游、国内游、出境游三大市场全面振兴,旅游总收入达到6840亿元,相当于全国GDP的5.01%,2004年我国出境旅游增势强劲,公民出境旅游超过2800万人。2004年全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10903.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96%,比2002年增长11.37%。 2005年1—10月份,入境旅游人数10018.0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57%。2004年中国内地旅游出游人数达到11.02亿人次,首次突破10亿人次大关。国内旅游收入达到4711亿元。2004年底全国共有15339家旅行社,新增加1978家,其中,国际社增加108家,国内社增加1870家;旅行社总资产424.38亿元,同比增长9.42%;直接从业人员为24.62万人。 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行业,中国旅游业在发展初期就明确了开发建设的基本方针。一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吸引海内外各界资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国家、集体、个人迹山投资建设旅游项目。这种开放的投资方针推动了中国旅游投资市场的活跃和旅游接待能力的提高,为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尽管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特别是旅游业管理体制和投资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但总体上看,中国旅游业的投资环境呈不银御断优化的趋势。 西部地区依靠其天然的自然资源获得了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机会,国内外投资者开始关注西部旅游业。但是,由于西部交通等基础设施的相对落后,发展西部旅游业相对海南、深圳等沿海地区而言难度要大得多。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后,西部旅游业迎来新的机遇,也给了垂涎西部旅游业的投资者们出手的良机。 未来10 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企业/政府旅游的增长速度将达到10.9%,到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到2010 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将从2002年的5.44%达到8%。因此,作为六大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的旅游行业,在今后几年内将存在重大的投资机会。您若想对旅游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旅游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报告共有十八章,首先介绍了旅游业的定义与投资特性,接着对相关行业、国际旅游业的现状、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概况进行了阐述。然后对的入境旅游、生态旅游、黄金周旅游、红色旅游、温泉旅游、旅游小城镇、主题公园、锋州岩其他等进行了细致透析。随后对旅游业市场细分与消费者、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业的竞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旅游业上市公司、我国的重点旅游资源进行了概述。最后对旅游业的前景趋势做出了科学的预测。
2. 新加坡发展旅游业的成功举措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
新加坡旅游业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共和国是位于马六甲海峡北岸、马来半岛南端的一个城市岛国,由新加坡岛和附近的5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622.8平方公里,仅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乡的面积。100多年前还是一个名不经传的荒僻渔村,没有名山大川,也没有200年以上的古迹,唯一的资源可以说是“阳光与海港”。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名副其实的“弹丸之国”,在自然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它另辟蹊径,积极发展旅游业,为其国民经济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目前新加坡是世界旅游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亚太旅游大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借鉴新加坡发展特色旅游业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首先,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特色旅游。特色旅游要有以下3个内涵①从特色旅游的旅游资源角度来说,其旅游资源一定植根于旅游目的地特殊的气候、环境,或依赖于特有人文、习俗和历史事件。②从特色旅游的客源市场来看,其客源市场只针对特定的客源市场,满足部分旅游者多样化的需要,所以,特色旅游客源市场规模较小,旅游者人数较少。③从特色旅游的发展形式来看,其旅游形式一定有一个特定的主题,旅游活动往往强调或鼓励旅游者积极参与,以追求富有个性的旅游体验。通过以上对特色旅游内涵的探讨,本文提出特色旅游的概念为:依托旅游目的地特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面向特定客源市场发展起来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参与性较强的旅游形式口。
新加坡在自然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依托其多元化的人文风貌、良好的经济环境、稳定的社会秩序,在传统旅游项目的基础上,根据旅游市场需求,另辟蹊径,积极开发、创造新的旅游项目,使其旅游业蓬勃发展,每年接待国外游客1000多万人次,旅游业年收入达90多亿美元,成为世界旅游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新加坡发展特色旅游的成功经验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 重视对旅游业的管理、规划与投资新加波对旅游业的管理,通过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两个渠道来进行。前者主要进行宏观管理和规划,使旅游资源得到充分科学的开发,保证旅游业布局健康发展。后者则促使旅游业规范,引导和促进各旅行社、旅游组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进行有序竞争,保证了旅游行业有效、有序的自我发展。新加坡为了依法管理旅游业,目前已经颁布实施的法律有《新加坡旅行社法》、《新加坡饭店法》、《新加坡旅游促进税法》等。新加坡法律之严格,世界文明,有“清规戒律新加坡”之说。为保证出售的商品质优价廉,新加坡旅游局和消协联合推出“优秀零售计划”,对有信誉的商店颁发红白相间的鱼尾狮标志,作为信得过商店。倘若有旅游购物时受到诈骗,可想旅游局或消协投诉,一经查实,不但责令加倍赔偿游客损失,还要吊销其营业执照。系。新加坡政府在对旅游业进行有序管理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对旅游业的规划和投资。从80年代开始,新加坡每年对旅游业的投入达2—4亿美元,2005年新加坡旅游局制定了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旅游2015”。2007年新加坡政府投资20亿新币作为旅游业发展基金,用来进行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景区和景点建设。
2. 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因地制宜地发展旅游业。新加坡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条件,创建国际通商口岸、免税购物中心、美食天堂、国际会议和国际金融中心,使该国成为东南亚名副其实的区域中心。新加坡是个免税港,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品种齐全,价格便宜,成为游客的购物天堂。新加坡还是著名的美食天堂,世界各地美食荟萃于此,为不同口味和预算的游客提供多种选择。新加坡利用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把邻近的东南亚各国的旅游资源作为本国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使其发展成为东南亚的旅游中转站,从而使新加坡成为世界十大旅游中心之一。由于国际会议具有参加人数多、逗留时间长、购买能力强、旅游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新加坡政府早在1974年就专门设立了国际会议局,建立了100多座国际会议馆,大力开拓国际会议旅游市场。现在新加坡已成为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五位的国际会议中心。新加坡政府通过每年举办各类大型国际会议,不仅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且大大提高了国际地位及知名度,最终带动了国家旅游事业的发展。
3. 创建良好的旅游大环境。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本国旅游大环境的营造和创建。首先,从1973年新加坡政府就掀起了全国性的、行之有效的植树造林运动,大力整治污水河道,改变市容市貌,使得新加坡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城市,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一个“三无”城市。其次,新加坡有一套完善的旅游服务机构,旅游接待服务质量高,堪称世界一流。再次,为了让外国游客“无障碍”游览新加坡,新加坡旅游局在酒店、街道等地方设立包括华文在内的多种语言的旅游指南、宣传品、路牌、告示牌等。最后,新加坡政府根据华人占7%的特点,对公民进行儒家优良传统教育,积极开展“礼貌运动”和“敬老运动”,树立了新加坡良好的社会风尚,使得游客在新加坡旅游时不仅感到生命和财产都特别安全,而且还感到亲切和受尊重。旅游大环境的营造使得新加坡自建国以来政治稳定,游大环境的营造使得新加坡自建国以来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增长,从未有过政变、暴动、骚动、更谈不上战争冲突,社会治安良好,犯罪率很低,这是新加坡游客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4. 积极探索,创造新的旅游形式。“旅游经济无止境”是新加坡旅游局制定各项政策的基础,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新加坡不断扩展旅游经济的发展空间,不断创新,除发展观光旅游外,还积极开发购物旅游、奖励旅游、会议旅游、教育修学游、医疗保健游、游轮旅游、商务旅游等多种旅游产品,不断适应世界各地游客的需要。与此同时,以积极和创新的姿态去适应旅游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需求,从创新旅游产品及促销方式、加强旅游人才培训和改进旅游商业策略三个方面推进新加坡旅游经济的发展。
5. 加大旅游宣传和促销的力度。注重旅游宣传,提高新加坡的知名度和国际竞争力,是新加坡发展特色旅游的主要经验。首先,新加坡政府认为宣传工作的好坏是决定客源多少的关键。从2004年起新加坡旅游局在大中华地区一直以“非常新加坡,三天还不够”作为宣传口号,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其次,新加坡政府每年从旅游企业缴纳的税金中拨出1000万美元,用于旅游宣传经费。再次,新加坡政府每年还派出成批的旅游促进团赴国外宣传、促销并与国外旅行社和旅游部门合作。
新加坡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中国旅游业发展有重要借鉴意义。然而,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都不应该也不可能简单地重复或照抄别人的经验,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优势,闯出一条自己的路。
1. 增强广告宣传的力度。首先,可以选派形象大使到世界各个国家宣传我国的旅游资源。在机场、地铁、火车站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张贴宣传画,放置免费的我国旅游宣传册和地图册,增强游客对中国各地区旅游特色景点的认识。其次,推行一系列区域内或跨区域主要景点门票套餐活动。把不同类型的景点门票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出售,其价格比游客单个购买不同门票更加低廉,这样有助于激发旅游者去更多的地方更多的景点进行参观,延长逗留时间,增加旅游消费。再次,利用网络资源,制作与我国旅游资源有关的网页,同时对国外游客的问题进行答疑,增进外国友人对我国旅游资源的了解。对旅游服务实行一条龙服务,使得外国游客可以轻松的在我国各地游览。
2. 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开发具有东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与新加坡相比,我国发展旅游业最突出的优势条件是具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我国旅游资源丰富,类型众多。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我国现存的旅游资源类型至少有155个且可能还有没有列入的类别。同时,我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文化深厚。那些古老而奇特的历史遗存、文物古迹、遗风遗俗、文化艺术等是我国悠久历史的再现,也是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印证。而且我国季节明显,自然旅游资源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并且我国的旅游资源强烈体现着综合性的特点,往往一些风景名胜地都是及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体,融历史文化与山水名胜于一炉。这些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新加坡乃至世界其他国家不可匹敌的。所以,要充分发挥中国旅游资源的优势,深入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就能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3. 加强旅游环境建设,树立良好的旅游目的国形象。近年来中国在旅游环境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新加坡相比,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区发展不均,无论是旅游硬环境还是软环境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要努力构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美好形象及内涵,改善旅游城市环境质量,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要求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市政建设融入旅游和园林意识,城市新建项目在建筑风格、形象特征、文化内涵等方面要与城市城的特征和传统风貌保持一致,协调和谐。任何单位和个人建房都必须保证一定面积的土地用于绿化,在建筑物立面美化方面,要充分利用空间,搞好墙体绿化,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丰富城市景观。大力整治城市河道,断绝污水来源,重现中国的蓝天碧水,青山丛林。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以及广大市民的素质对于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是十分重要的。要求旅游从业人员热爱本职工作,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良好的服务态度,具备过硬的业务知识和高超的服务技能,同时还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出色的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要通过宣传教育手段,努力增强广大市民的旅游文化意识,提高其文明素质。不仅要在旅游行业树立“热情好客、宾客至上”的观念,还要把这种观念变为全体国民的自觉行为,使景区变成微笑景区,城市变成微笑城市。
4. 拓宽资金渠道,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首先,建立正常的政府投入机制,每年要有固定的专项旅游拨款和贷款,主要投入旅游产品开发和设施建设项目的配套资金。其次,建立旅游发展基金,可对所有旅游企业单位实行按照营业额的一定比例计征。第三,采取“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元化吸纳社会资金。第四,直接融资,利用发行股票、债券等募集旅游业发展资金。第五,利用外资,可以采用合资、合作、独资、股权出让、产权置换等形式引进外资,用于旅游景点、设施、商品、娱乐、交通等方面的建设和开发。
5. 强化旅游法制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建立规范的法治体系,有利于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经营者的行为,也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深入开展法制教育,提高旅游行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维护正常的旅游市场经营秩序,规范服务质量水准,遏制宾馆及旅行社之间不正常的削价竞争行为,维护行业正常经营的利益。建立旅游市场督查队伍,检查旅游法规的执行情况,严肃查处不法经营行为。完善旅游投诉制度,切实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
要加强区域旅游经济合作,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扩大客源市场,增强区域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不仅要加强国内旅游业硬件和软件设施,还要加强与港澳台、日韩、东南亚、西欧、北美的联系,进行广泛旅游经济合作,拓宽境外客源市场。
3. 全球旅游业是如何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全球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旅游业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进入21世纪人们的旅游需求向多层次方向发展因而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成为新的热点。
工业旅游就是以工业企业的生产线生产工具产品和厂区等为对象的专项参观活动。20世纪工业旅游起源于法国。当时雪铁龙公司让游客参观其生产流水线欣赏其汽车生产工艺。后来世界各地著名现代化工业企业纷纷仿效,汽车、钢铁、飞机、酿酒、饮料、陶瓷等行业先后开放生产制作过程让游客 一饱眼福。
4. 国外旅游农业的发展对我国发展农业旅游有什么借鉴
一、引言
旅游农业是一种新型旅游产业,是借助农业优势和农业资源开发的旅游项目,它是旅游业和农业的交集,也是我国旅游业和农业发展的新途径、新领域。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使建筑设施越来越多,而人们的活动空间在逐渐减少,有限的公园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在这种形式下,人们更希望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于是旅游农业萌芽并发展期来。相对而言,我国的旅游农业发展速度较慢,在旅游农业的政策保障、项目开发、产业带动、推广宣传、管理经营都呈现落后状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尽快提高我国的旅游农业发展速度,这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分析国外旅游农业特点
在国外,美洲和欧洲旅游农业的发展史又上百年历史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旅游,也更多钟情于纯绿色的环境旅游。意大利专门成立了“绿色农业旅游”企业,吸引了万名以上的本国和外国休闲度假者。在西班牙国家中海滨度假旅游效益要低于农业旅游的效益,西班牙的农业旅游已经成为西班牙旅游业的中流砥柱。开发农村旅游有着自然环境的优势,使人们能够走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可见农业旅游是个有发展潜力的旅游项目。
(一)国外农业旅游有政策优势
国外旅游农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或者行业协会的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能够根据农业资源的优势,以农业旅游内部为立足点,使农业发展能够在旅游业的协同下得到全面发展和良性发展。行业协会还有对旅游业约束行为,使旅游业和农业能够完美结合在一起,形成特色旅游。
追溯历史,欧洲在十九世纪就开始了有组织的开发农业旅游,意大利在1865年就有了全国旅游协会组织机构,这个机构专门为旅游业服务。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法国是盛行农业旅游,并成立了全国性质的旅游组织,并打造了农业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四分之一的记录。美国是在1962年开始快速发展农业旅游的,由于美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农业旅游业才逐步发展起来,政策中规定了农业旅游要确保农业的良性发展细则。而在日本,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了农业旅游,成了了行业协会,打造田园风光旅游和配套的服务设施。西班牙国家还制定了农业旅游的立法,使农业旅游在西班牙国际占据一定的地位,而且,西班牙国家还制定了许多旅游标准,这些带有强制性的标准使西班牙的农业旅游蒸蒸日上。
在科技政策中,国外的农牧业主人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科技培训和旅游知识辅导,让当地农牧业主人在旅游中发挥自己优势的同时也要有意识保护自己的资源。通过旅游知识的培训,当地农民有了保持环境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为游客提供了无污染、纯天然、环境优雅的旅游服务;在整体宣传方面法国式各个国家的典范,在法国,通过各种媒体、网络大力传送农业旅游信息,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休闲度假,体验返璞归真的田园生活。法国的这个网络宣传包括了教学农场、探索农场、骑马农场、农产品农场、点心农场、露营农场、暂住农场、狩猎农场,此外还有农场客栈对外服务。法国政府为了达到宣传的目的,还影印了指导手册和宣传手册,极力塑造法国农业旅游形象;在农地管制方面大力提倡政府财政支持,同时放松管制,促进农业旅游发展。日本的四贺村的村民就是在乡土上建造住宿小屋,形成特色,来吸引观光旅游之人。新西兰的彩虹农场是个面积很小的农场,然而牧场主确匠心独具的打造了欣赏珍惜种羊、赶羊入圈,剪羊毛、挤羊奶、喂羊羔系列旅游项目,每年都要大批量接待国内外旅游者,创收了客观的经济效益;在经济政策方面,政府给予农业旅游低息贷款、投资、补贴、减免税收等。在阿根廷国家中,无论个人还是团体都可以享受旅游弄业贷款,而且政府还给予一定的补贴;在随意休闲方面瑞士做出了示范,瑞士的稻草之旅可以参观农场,可以夜宿农场,也可以享受农场美味,参与旅游的还可以有游客的宠物。总之,国外的旅游模式各有千秋,并且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二)国外旅游内容分析
在国外,农业旅游内容繁多、模式独特。在欧洲国家,农业旅游最为常见的就是农业旅馆,他们的农业旅游旅馆按照需求分为两类。其一是农牧业主人出租自己的平房,游客自己料理炊事,在租来的小平房中宾至如归,进行请享受田园风光主人的乐趣;其二,同农家人生活在一起,享受最简单的农家服务。在欧洲的各个国家中,多元化的农业旅游越发兴盛起来。以休闲娱乐为主的骑马农场、教学农场、露营农场、探索农场等,还有以美食为主要特色的农场饭店。在奥地利、芬兰、英国农村、法国等国家,农场既提供住宿业,又提供旅游休闲活动。而且,农场内部设有足球场、钓鱼场、园林、赛马场供游者娱乐。在美国,还开通了乡村文化遗产旅游,在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感染下吸引来很多游客。马来西亚整合本国花的优势开辟了花卉旅游,花展、花赛、花车,项目齐全,打造各种花的主题,吸引国际游客。
三、国外农业旅游经验
国外农业旅游形式多样,凭借科技水平、民俗文化、资源禀赋,收获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这些效益的取得与国外的行业协会、政府、乡村旅游机构分不开的。
1、行业协会的支撑作用。政府和农户之间的业务关系是行业协会来联系的,他是二者之间的业务纽带,是经营者和农业旅游主管横向交流的组织者。行业协会的建立为农业旅游提供项目交流服务和技术服务,可见行业协会对农业旅游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在美国,国家旅游基金协会在推广项目、执行计划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提高了美国休闲广场和联邦旅游的在农业旅游界的知名度。
2、开发农业旅游产品,整合旅游优势。国外农业旅游有一定的主动性,主动协调上下游之间、旅行社和旅游景点之间的关系,还有酒店、科研单位等企业单位,组成一个联盟,互惠互利,大力开发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同时利用电台、电视、网络、报刊等渠道进行整合营销。
3、发动居民创造和谐的社区环境。农业旅游的主要资源来自农村的生活环境,这些资源的经营者是农民本人,所以国外发动居民,共同提高农业旅游意识,打造和谐的社区环境。在国外,政府鼓励居民组建旅游社或者旅游团体,以旅游业作为副业来发展经营,攫取农业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居民、社区农民在旅游中让游客尽情享受具有浓郁风情的乡野风光,避免与游客发生冲突,构建和谐的农业旅游区。
4、协调旅游功能,收取农业旅游效益
国外农业旅游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很关注农村旅游环境的保护,也十分注意旅游给农村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见国外农业旅游收取效益的同时用品牌塑造形象,而且十分关注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5、政府给予农业旅游以政策鼓励和资金扶持。在国外的农业旅游发展中,政府具有一定的管理和调控机能。政府出买呢制定一些和旅游相关的政策法规,这些法规里包括了安全、环保、建筑、经营等。在这方面日本国做的很到位,它的农业旅游法律体系很健全。此外,1999年美国加州也制定实施了农场家庭住宿法,再者,法国在信贷上给予农业旅游以一定支持。而英国以专项拨款方式促进农业旅游发展。
四、吸纳外国农业旅游的成功经验
和国外比较,我国的农业旅游发展速度缓慢,然而,我国却是个农业大国,有很多可以开发的农业旅游资源,无论是农林牧渔还是生态环境空间都具备很大的潜质。我国首次尝试农业旅游的是上海市举办的南汇桃花节,这项活动为我国的农业旅游拉开了帷幕,迎来了序曲。继而北京、广州、程度等地相继开发了农业旅游。1998年我国国家旅游局举行了一次住农家院、吃农家饭、看农家景、做农家活的华夏旅游,2001年我国把农业旅游纳入发展的重点。可见几年间,我国的农业旅游发展势头好,资源底蕴丰厚。然而,无序的空间布局、不明的市场定位、不足的文化保护、严重的环境破坏、过低的中和效益,没有做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统一筹划,均衡发展。所以,结合我国当前发展现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为己用。
1、重视环境保护。我国的农业旅游过于人工化、城市化,而且为了追求利益,无顾于环境的破坏,这种舍本求末,夸张农业旅游功能的做法既约束了农业旅游本身的发展,使其失去原本应该有的特色,也破坏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旅游应该带动农村发展,而且要合理开发和利用,使有效的土地创出更大的利益。在开发的同时要首先考虑到环境保护问题,使之良性发展。
2、培育旅游旅游特色。我国的农业旅游大多项目雷同,缺乏个性,加之单一的营销方式和薄弱的宣传都制约了农业旅游发展。应该凭借资源优势打造品牌特色,塑造形象旅游,扩大宣传力度,使之产生良性效应。
3、注重农村旅游的协同效应。在发展农业旅游的同时要关注绿色产品的生产和农特产品的推广,既满足人们的旅游观光的需求,也激活人们对农产品的购买欲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农为本、以旅促农的发展目标。打造出农产品的品牌特色,做到农业旅游和农产品促销的双重效益共赢,进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速度,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能力,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同时,还要依托政府的优惠政策和资金补助,大力发展农业旅游。
五、结论
通过对国外农业旅游的探析,并结合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发现国外农业旅游的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只有向发达国家看齐,凭借我国农业资源的优势,建立适合我国的农业旅游模式,大力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为拉近我国城乡距离奠定基础。
5. 国外旅游业的发展是怎样的
国外的旅游业比中国的规范多了,都是稳定的,有根据的收入,因为要报税,所以你收入多少政府都知道。
但是在中国就不一样了,中国的旅游业还在萌芽时期,也许因为这样,才有发展吧。
6. 如何借鉴国外旅游产业发展的经验
我最近写的一篇文章,希望对你有用!
许多国家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采取了各种措施,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很多国家通过直接投资、减税或设立旅游发展基金形式来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如,巴西政府每年向旅游公司投入一定资金,而且对旅游委员会批准的饭店实施免除10年的联邦税收。英国的旅游设施竣工后,可享受20%的资助金,每建一间标准客房资助1000英镑。墨西哥旅游法规定设立全国旅游发展基金。新加坡和泰国征收的旅游税收仅为营业收入的10%。在以色列,无论是内资外资,只要是投资重点旅游业,就可获得总投资额25%的政府补贴,并且购置旅游车是免税的。另外一些国家很注意发挥自己旅游业方面的长处,例如法国。法国很注重旅游的高品位,充分展示浪漫国度的形象。
法国旅游业发展模式与特征
第一、 有效的管理协调机制
实行对旅游业实行综合协调发展的管理模式。履行政府主管旅游事务职能的是国家公共工程、住房、交通和旅游事务部,以利于旅游业有重要规划、陆海空运输管理等的协调运作
第二、 独特的市场营销机制
将市场营销的职能从旅游主管部门中分离出来,由政府出资建立一个专门负责旅游市场营销的机构“法兰西之家”。该机构全面负责法国旅游产品的营销,法国旅游总体形象的打造,与游客的沟通,提高法国旅游业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形象。该机构的经费50%由政府出,50%则来源于赞助。
一、激励的旅游创新机制
1、带薪休假制度:即公民在一年内有权获得带薪假期的权力,任何主顾和用人单位不得剥夺员工该项权力,并接受有关机构的监督。如双休日,法定节假日
2、发行旅游支票制度:旅游支票有企业或机构与个人共同出资购买。旅游支票包含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食、住、行等方面。购买旅游支票的金额可免交工资所得税
法国全面展开了微笑运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1992年举行冬季奥运会、巴黎迪斯尼乐园开张,D-Day五十周年纪念日,也吸引了大量游客;英吉利海峡的开通,进一步存进了英国市场;
从90年代以来,国内物价水平比较稳定;英吉利海峡隧道列车的开通。国内交通设施的发达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政治环境比较稳定
通过借鉴他国的经验做法,我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可以:
建立有效的管理协调机制,分工明确又能协调运作。
建立独特的市场营销机制,将营销从旅游主管部门分离出来,以便于致力营销。
旅游业的发展应当使政府和民间的力量充分结合,共同开发。
实行激励旅游的措施,如,带薪休假制度、旅游支票制度。
政府在政策上应予以支持,如对重点旅游项目进行补贴、减税、奖励等
开展如奥运会之类的大型活动,以提高自身的旅游总体形象。
大力发展交通,以求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
创造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使物价平稳,政治稳定。
7. 国内外旅游营销发展状况
我国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乡居民普遍开始关注和重视自己的生活质量,于是度假、休闲等旅游需求急剧增加,国内旅游的发展如火如荼。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深入发展,新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开始从新的经济增长点迈向新的支柱产业,从世界旅游大国迈向世界旅游强国。中国旅游业正处于蓬勃兴旺时期,近年来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旅游业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代。各地的旅游开发也蔚为壮观,旅游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它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极力吸引游客,形成了激烈的旅游市场营销竞争,面临这种现象,研究旅游市场营销十分必要。
一、我国旅游市场发展概况
旅游业正在发展为世界上最大和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中国旅游市场在21世纪将进一步扩大,其不断发展的有利条件有: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得到开发;旅游产品结构不断完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旅游的大环境逐渐优化,这些都为中国旅游市场的扩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入境旅游市场:入境旅游市场将会继续扩大,亚洲是中国的最大客源市场,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过去,东南亚、日本的经济复苏,亚洲客源肯定有较大的发展;欧美远程客源国来华人数都在不断增长,在中国国际旅游市场上,来自欧美的游客只是一个全球的平均水平,欧美来华旅游的潜力显然很大。出境旅游市场:中国对出境旅游的政策是“适度发展”,但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速度很快,自2000年因私出境的人数首次超过了因公出境人数。随着一批高收入者的队伍不断扩大,中国的出境旅游将有一个大的发展,出境的目的地也将由目前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及近邻国家扩展到欧美发达国家。国内旅游市场:20世纪90年代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平均每年以18.5%的增长速度发展,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出游率不断上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自由支配收入比重的增大,节假日的延长,闲暇时间的增多,必然会极大的促进国内旅游的发展。假日旅游的火爆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发达国家发展旅游业的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旅游的大众化、普遍化便开始迅猛发展,我国已经接近于这一临界值,说明我国的大众旅游时代很快就要到来。按国际惯例,国际旅游收入与国内收入的比例为1:8或1:9,,我国目前仅达到了1:2.35,潜力很大。中国的国际旅游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只及法国的一半,国际旅游收入还不到美国的1/5。由此可见,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的市场正处于转型阶段,与西方成熟市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中国旅游业同样在承受着经济转型的洗礼,于是在旅游市场营销方面必然经历一个由市场初级阶段向市场高级阶段转化的过程。虽然整个旅游行业的营销意识普遍不强,营销能力不高,甚至有些地方还没有旅游营销意识,有些地方因为政府行为因素造成体制问题、资金问题、利益问题大于营销问题等现象的存在,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先进理念和成功的运作经验也随着一片“狼来了”的惊呼声进入了中国,这些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将被有识之士通过与中国特色的有效“对接”,合理运用到我国的市场实践当中,从而有效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作为世界旅游资源第一国,又拥有着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并且2020年将成为世界最大目的地国。在这种供需双向互动下,中国的旅游业前景辉煌。
1、旅游消费需求总量迅速增大。据统计2001年我国国内旅游者为7.8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为3522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次数将达到19.82亿人次,大致相当于每个国民一年出游1.5次,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30436.6亿元,相当于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7%左右,仅国内旅游的贡献就足以确立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
2、国民的非工作时间更长,旅游休闲的机会更多。我国的“十五”规划纲要已经明确规定:在“十五”期间将推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合理调整居民的非工作时间将增至3-4周,这就意味着国民的非工作时间将增至130-140天,闲暇时间的增多势必为国民创造更多的出游机会。20年后,工薪阶层一年出游2——3次将成为寻常之事。
3、国民出游的空间范围进一步扩大,出境旅游将成为国民的重要旅游活动。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出境旅游将跃居世界第四位,年出境人数将达到1亿人次。随着消费出境旅游将从目前的边境、港澳、毗邻国家等近距离的出境旅游逐渐向中远程的洲际旅游转变,由目前的观光旅游逐渐向休闲度假旅游发展。
4、旅游消费渐趋理性化、个性化。“半军事化、拉练式、追求看最多景点的观光旅游”逐渐转向“追求舒适静谧”为主要目的的休闲度假旅游和“体现个性审美”的民俗文化、生态环保、体育健身等特色旅游。出游方式也将从目前“随团出游”逐渐转向自行组织、自驾私家车的“自助旅游”。
跨入新世纪,旅游业正逐步由资源时代进入一个财智新时代。传统旅游时代对旅游业的投入是以资源、资金、设备为主,有形资产起决定性作用;而新经济时代的现代旅游业,营销、知识、智力、管理、创新等无形资产的投入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着市场竞争的胜负。因而旅游业也被形象地称为“点子”产业、“注意力”产业和“创新”产业,旅游资源深层次的开发、旅游市场的有效推广和旅游产业高效率的运营都离不开市场营销。显然,旅游市场营销,在未来的旅游事业发展进程当中,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8. 旅游的发展简史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简要回顾(一)从“事业型”到“产业型”的转变
我国旅游业发展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举世瞩目。改革开放前,旅游业以外事接待为主,只具备产业雏形,不完全属于产业范畴。1978年转换机制,发展产业型旅游业。1984年中央提出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齐上、自力更生与利用外资一齐上的旅游建设方针,揭开了全方位发展旅游产业的序幕。1986年国务院决定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正式确立其国民经济地位。1992年中央明确提出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之后,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建议》,旅游业被列为第三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序列的第一位。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此后,国 家计委把旅游项目列入国债项目,铁路部门及时开行了数百列旅游专列。中央和国务院的支持为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矗
从发展阶段来看,1980年以前,旅游产业总体规模较小;“六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提高,国内旅游开始起步;“七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继续发展,国内旅游有较大发展;“八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发展,国内旅游迅猛崛起,这一时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九五”计划时期,产业基础夯实,稳步发展;2001年受世界旅游业整体负增长的形势影响下,中国的旅游业是在困难中继续前进,但增长速度有所下降;2002年中国旅游业是整体回升,四项旅游经济指标增速均超过10%。
表1我国不同时期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增长情况(1991~2002年)
注:①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50年》,人数和收入数据为时期加总数;
②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2001年统计公报》;
③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2002年统计公报》。
总之,我国旅游业借改革开放之力,2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形象日益鲜明,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
(二)从旅游小国到旅游大国
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接待人数(180万人)仅为世界的0.7%,居世界41位;2002年接待海外旅游者达到9791万人次,跃居世界第五大旅游吸引国、亚洲首位旅游大国。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创汇(2.6亿美元)仅占全球的0.038%,居世界第47位;2002年增至204亿美元,占全球的4.4%,成为世界第五大旅游创汇国。2002年,中国公民出国(境)人数达1660.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84%,成为亚洲地区令人瞩目的新兴客源输出大国。2002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8.78亿人次,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大、增速最快、潜力最强的国内旅游市常
中国的旅游产业规模也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1年底,中国旅游涉外饭店11000家,其中,已评定星级饭店8018家;各类旅行社超过1000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300多家;中国旅游业固定资产值达7000亿元,共有各类旅游企事业26万个;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598万人,间接从业人员约为2980万人;共有开办旅游教育的院校1152所,在校生34万人。
(三)旅游业日益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其综合性、关联性很强的特点表现得越来越充分,在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国内需求,增强经济活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2002年,我国旅游业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高出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3个多百分点,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4%,占到第三产业的16%强,旅游外汇收入已占国家服务贸易创汇额的半数以上。
旅游业日益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中国第三产业的主要支柱之一。全国已有24个盛直辖市、自治区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其余省区(市)则分别将旅游业定位为重要产业或优势产业。
二、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机遇与前景分析
(一)发展机遇
首先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旅游业再上新台阶。21世纪前10年,我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仍将保持7%以上,综合国力将进一步提高。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对外开放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将推动旅游业发展。
其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带来的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我国十几亿人民将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旅游需求必然会随之不断增长,旅游消费成为小康的标志和特征之一。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但就是在这种小康水平下,已经形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和发展最快的出国旅游客源市常
第三,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使西部不少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不断提高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形成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极。
第四,加入WTO以后,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都将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同时也将促进国际商务旅游的增长。
第五,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国。美国“9.11”事件和美伊战争爆发导致全世界旅游下滑,但因为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中国政府所实施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反而强化了中国作为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第六,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北京申奥成功、上海成功申办世博会、杭州成功申办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大会以及2003年10月世界旅游组织大会将首次在北京召开,表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增强,对推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前景分析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供需双向互动作用下,中国旅游业前景辉煌。
1.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人民富裕程度的提高,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多,将推动国内旅游需求以较高的速度增长。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位人口大国,有着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无与伦比的最大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常2002年,相当于13个中国人里面就有8人进行了一次旅游。我国从1995年5月1日起实施每周40小时工作双休制,1999年开始实施“五一”、“十一”、春节的七天假期,目前中国公民每年所能享受的法定休息日的总量是114天,居民闲暇时间越来越充足。同时,消费结构正从温饱型转向小康型,消费由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和发展型的方向发展,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分别由1995年的49.9%和58.6%降至2002年的37.7%和46.2%的水平。住房、购车、通讯等消费将逐渐得到满足,而作为精神和物质结合的旅游需求,则会反复产生。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旅游消费将呈现大众化、普遍化的态势,成为生活要素之一。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按每人每年出游两次计算,届时的国内旅游人数可高达30亿人次左右。
2.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中国国土广袤、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民族众多,漫长的历史和辽阔的国土形成了无比丰厚的旅游资源。据研究表明,我国自然类和人文类的旅游资源类型居世界第一位的数目超过美国、西班牙、法国等旅游强国。目前,全国已拥有15000多处旅游景区(点),涵盖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改革成就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其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8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1处,国家地质公园44处,国家自然保护区197个,国家森林公园43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99个,国家4A级旅游区(点)360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37个,还有1269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类博物馆2000余座。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多姿多彩的城市风光,雄伟壮观的建设工 程等等,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矗
3.从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强国
按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基本思路,到2020年,中国海外旅游人数将超过210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80亿美元以上。国内旅游将达到29亿人次以上,旅游收入将达20400亿元人民币以上。旅游业总产出将达到2.5万亿元人民币以上,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提高到8%左右。国内外学者一致看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包括世界旅游组织(WTO)在内的权威性组织均认定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旅游首位旅游目的地国(见表2)。世界旅游理事会则预测,到2020年,中国旅游业总产出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64%,旅游消费将占总消费的6.79%,旅游投资将占投资总额的8.61%,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表22020年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预测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旅游组织(WTO)《2020年世界旅游发展预测报告》整理,1997。三、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
(一)实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我国到2020年将基本实现工业化,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建设达到新的水平,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的城镇化进程大见成效,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大提高,这个历史进程,将从各方面和旅游业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保持经济增长的三个主要方面,旅游业在这三个方面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从宏观来看,旅游投资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保持了较高的投入产出率。国际上普遍认为,旅游业是最优秀的出口产业,就地出口风景,具有换汇成本低的优势。国家推行了多项政策刺激内部需求,例如实施西部大开发、调高公务员薪酬、增加基础设施开支等。在这些政策的基础上,还应借鉴发达国家发展旅游休闲产业的成功经验,采取措施,大力刺激旅游休闲消费,推进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英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制定了相应的方案和政策,促进了以产品为中心的工业社会向以服务为中心的后工业社会的转型。可以大胆的预测,在众多政策中,实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能起到较好的成效。
为此,需要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对旅游业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清理过去一些限制性的消费政策和一系列歧视和限制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明确旅游业作为我国的优势产业地位,实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全面建设世界旅游强国。
(二)充分发挥国内旅游拉动内需的作用
2001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扩大内需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提出了建议,其中第一项就是“扩大和培育内需,促进经济较快增长”。在当前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根本之策,是扩大国内需求,进一步形成消费和投资的双重拉动。《政府工作报告》将旅游列为扩大消费的第二个领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旅游业包含行、游、注食、购、娱六大要素,旅游消费不仅与交通、住宿、餐饮、商业、景区景点等行业直接相关,还与工业、农业以及信息、金融、保险、医疗、咨询、环保等产业关联,其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细分行业多达100余个,因此其拉动经济的作用十分明显。相对于住房、汽车等消费水平,旅游消费涵盖的价格区间从几元钱的旅游纪念品至上万元乃至数万元的旅游线路,产品的可生产性极强,可消费性也极强。2001年中国居民旅游消费支出仅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5.97%,离11%的世界平均水平还有较大距离,发展国内旅游的余地还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