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文化旅游局局长
A. 鄂伦春是那里的.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成立于1951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旗。
地理位置:鄂伦春自治旗位于呼伦贝尔市东北部,,大兴安岭南麓,嫩江西岸,东经121°55′~126°10′,北纬48°50′~51°25′之间.北与黑龙江省呼玛县以伊勒呼里山为界,东与黑龙江省嫩江县隔江相望,南与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荣旗接攘,西与根河市、牙克石市为邻。全旗总面积59800平方公里。是呼伦贝尔市面积最大的旗(市)。
人口分布:自治旗境内居住着鄂伦春、蒙古、达斡尔、鄂温克、汉、回、满、朝鲜等21个民族,总人口30万人,其中鄂伦春族2050人,占总人口的0.7%。 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蒙古、汉等21个民族的30万人口的这片热土上生息繁衍、相濡以沫。旗辖8镇2乡,猎区乡镇4个,猎民村7个。全旗鄂伦春族2050人,其中猎民830人。
行政规划:鄂伦春自治旗下辖6镇1乡:阿里河镇、大杨树镇、托扎敏镇、甘河镇、乌鲁布铁镇、诺敏镇、古里乡,82个行政村,其中4个猎区乡镇,7个猎民村。境内还驻有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所属的6个林业局、大兴安岭农场局及所属6个国营农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农工商联合公司、大兴安岭面粉厂。在自治旗境内还设有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委、行署、林管局和加格达奇、松岭两区,加松两地(面积为18910平方公里)占自治旗面积的1/3。
(来自网络)供参考!
B. 鄂伦春是什么意思
“鄂伦春”是民族的自称,是“山岭上的人”之意,也有解释为“使用驯鹿的人”。他们大部分生活在黑龙江,内蒙古地区。有人把鄂伦春人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的确是精骑善射的民族,世世代代在大、小兴安岭的森林里以狩猎为生。早年,他们居无定所,过着游猎生活。解放前,私有制虽然确立,但鄂伦春族还保留着原始公社的残余。鄂伦春的民族公社叫“穆昆”,是同一父系血统人民的共同体。“穆昆”是鄂伦春语,即“兄弟们”或“同姓人”的意思。“穆昆”有各个“乌力楞”组成,“乌力楞”是鄂伦春语,即“子孙们”的意思,指同一父系所传的 子孙。一个“乌力楞”就是一个父系家族,由几个或几十个“斜仁柱”组成。“斜仁柱”,类似美洲印地安人的庐帐住所,是非常适合游猎生活的居住之所。它用松木或桦木做支架,盖上桦树皮,冬季用兽皮围盖,底部直径约七八米,高五六米,地中间生篝火,可做饭,取暖和照明。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关心鄂伦春人的生活,在依山傍河的地方为他们建造新居,把他们从散居的山里请下来。1953年,鄂伦春人实现了定居,一步跨越千年,结束了原始社会生活。鄂伦春族是我国11个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之一。
黑河市瑷珲区新生乡坐落在美丽的剌尔滨河畔,这里是鄂伦春族聚居地。特有的民族习俗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到这里来参观、考察、探秘、采风的人络绎不绝。近年来,乡、区、市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发展鄂伦春民族旅游,省市旅游部门也将新生鄂伦春民族乡确定为民俗风情游的重点线路。
C. 评选呼伦贝尔十大杰出青年
01.马振涛
马振涛,男 ,32岁,汉族,大专,助理工程师,党员,伊敏发电厂发电部主任。积极参与科技进步和技术改造,攻克了“再热汽温长期低于额定”、“磨煤机分离器改造”、“节省机组启动燃油”、“节省机组年启动用水”等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实现年节约400多万元的费用支出。全面负责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引导项目“数字化电厂项目”的实施,正在准备迎接华能集团公司和国家科委的验收。带领发电部239名职工辛勤耕耘,团结奋战,保证了电厂两台50万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超额完成了2005年60亿KWh的发电任务,实现了全年无轻伤以上人身事故、无设备财产损失事故和无火灾事故。针对目前生产技术人员紧缺的的情况,提前着手制定个阶段的培训计划,并充分利用在线仿真机的优势,已培养出50余名技术骨干,为顺利接收二期工程做好了准备。多次获得电厂科技进步奖,连续多年获得伊敏煤电公司、伊敏发电厂“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03.王延年
王延年,男 ,32岁,汉族 ,大专。 满洲里市发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呼伦贝尔市政协委员、满洲里市政协常委。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以“勤奋创造财富、诚信铸就发达”为座右铭,由一个外出打工的青年成长为拥有固定资产2亿元的民营企业家。集团公司下设发达边贸公司、满洲里饭店、发达砂石厂、发达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草原发达生态建设有限公司、发达国际旅游公司、发达市政保洁公司7个单位,员工600多人,经营领域涵盖边境贸易、工程机械、饮食服务、建材生产、房地产开发、国际旅游、市政保洁八个方面,正在开发建设的24层的满洲里购物中心和满洲里饭店新座将成为呼伦贝尔最高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倾力于公益事业,几年来为生态建设投资2075万元,整治废弃沙源6000亩,投资800余万元承接高投入低产出的保洁工作,成立“发达希望基金”,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为社会无偿捐助100余万元。连续三届满洲里市劳动模范,自治区优秀青年企业家,自治区杰出进城务工青年带头人,中华工商联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自治区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
05.孙国辉
孙国辉,男,38岁,汉族,党员,大学,中学高级教师,现任牙克石市第三中学校长,呼伦贝尔生物学会理事,牙克石市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从事教育事业15年,兢兢业业,默默为教育事业奉献。作为一名青年专家型教师和一名教育管理者,潜心教学研究,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使牙三中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教师获多项自治区、市级表彰,所辅导的学生获全国高中生物竞赛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三名、自治区三等奖三名。1999年获全区第二届中青年生物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作为呼伦贝尔市教育系统唯一的代表,入选呼伦贝尔市首批拨尖人才。撰写的《高中生物教师应认真学习领会高中生物课标》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现承担自治区级科研课题和呼伦贝尔市科研课题各一项。2005年被评为自治区骨干教师。
07.庄丽华
庄丽华 ,女,31岁,蒙古族,党员,在读研究生,陈旗地税局税源管理科科长。1999年大学毕业后到陈旗地税局工作,撰写了《陈旗地税局税收岗位职责和工作业务流程》等多项规范性办法,完成了“一窗式”服务实施方案,并顺利推行了计算机定额评税的试点工作。严格执法,廉洁从税,共为国家挽回税收400余万元。多次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歌咏比赛中获奖,代表自治区地税局参加了全国税收执法考试并获奖。连续6年被评为陈旗地税系统优秀公务员,曾获全国税务系统“十佳青年”提名奖、旗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所在单位获市级“青年文明号” 荣誉称号。
09.何永江
何永江,男,37岁,满族,大学,高级政工师,党员,现任五泉山旅游公司总经理。1990在大雁矿务局第二制材厂任技术员,后调任矿务局第二制材厂厂长,供应处公司经理等职,五年间不断开拓外部市场,一举扭亏为盈,实现利润64万元。2000年,任大雁煤业公司团委书记,连续四年荣获自治区“三杯”竞赛优秀组织奖、呼伦贝尔市“三杯”竞赛优秀组织奖,“全国五四红旗团委”。2004年任五泉山旅游公司总经理,以“呼伦贝尔第一泉”为主打品牌重新给五泉山旅游景区进行形象定位;多方争取资金改善景区硬件基础设施,开发旅游产品;申请申报国家AA级旅游景区,建立五泉山旅游网站、五泉山旅行社;提出了多元化经营的思路,研发了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特色食品;积极与达赉湖渔业公司合作,成立了渔业公司。2005年产值增长了一倍。曾获局级优秀共产党员、公司级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11.杜秋宇
杜秋宇,女,27岁,汉族,研究生,党员,海拉尔天时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1999年,杜秋宇调入破产重组企业海拉尔建筑材料厂。企业转为民营股份制企业后,任海拉尔天时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副经理,2004年任公司总经理,几年来,天时公司已发展为呼伦贝尔市最大的家建材生产企业之一,实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了铝塑门窗、中空玻璃、内外墙乳胶漆、混凝土构件、人行步道板等多项产品为主的建材产品生产格局,成为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塑料门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塑料门窗委员会委员、海拉尔区门窗行业商会会长单位。塑料门窗产品质量连续几年在评比中名列前茅,产品遍布呼伦贝尔,并出口俄罗斯。乳胶漆产品获呼伦贝尔市科技进步奖,各项经济指标逐年递增。安置下岗职工就业累计达200余人。公司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文明单位、优秀党支部、质量信得过单位。她本人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并在2005年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女企业家。
13.房春义
房春义,男 ,41岁 ,汉族,大学,党员,扎兰屯市国家税务局局长、党组书记。20年来,始终兢兢业业从事税务工作。相继提出了创新能级管理办法、推行“多功能办税服务窗口”、改革小规模纳税人管理办法等适应新形势下税收工作需要的重大举措,并付诸实践,取得良好效果,税收收入连年取得跨越式增长。在工作中不徇私情、不写条子、秉公办事,始终保持着朴实无华的生活作风。所带领的集体获自治区人民满意行政执法单位、自治区精神文明单位、自治区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特级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本人曾获全国税务系统先进工作者、自治区税务系统先进工作者、扎兰屯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扎兰屯市“十佳公仆”提名奖、扎兰屯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15.敖荣凤
敖荣凤,女,37岁,鄂伦春族,大学,党员,现任呼伦贝尔日报驻鄂伦春旗记者站站长兼《鄂伦春报》总编辑。从事新闻职业17年,是鄂伦春族第一代新闻记者,第一个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的“三栖”新闻记者。在新闻宣传中,以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反映鄂伦春猎民的愿望、呼声、发展变化为己任,架起党和政府与猎民之间的桥梁。1998年特大洪水期间,她主动请缨,在前线采访,共发稿40余篇。10余年来,踏遍了6万平方公里兴安岭的山山水水,共计在市级、区级、国家级报刊发稿千余篇,有8篇新闻作品获市级、自治区区级奖励。其中,消息《鄂伦春旗作出禁猎决策》荣获内蒙古日报好新闻一等奖、第十届全国五自治区党报民族好新闻三等奖;长篇通讯《放下猎枪的鄂伦春人》荣获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征文活动一等奖;她的两篇长篇通讯《告别猎枪的鄂伦春人》和《阿龙山人的风采》被收录散文集《昨日的猎乡》。
17.满达乎巴雅尔
满达乎巴雅尔,男,29岁,蒙古族,中专,党员, 新左旗莫达木吉苏木贡诺尔嘎查党支部书记、嘎查达。作为牧民中的一员,以党支部为核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带领贫困牧民走脱贫致富之路,使牧民人均收入普遍提高。原本空白的嘎查集体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现嘎查集体畜群达300头(只),建立了140平方米的砖瓦结构标准活动室,配备了电教设备,在嘎查活动室建立了卫生室,为贫困牧民免费看病,解决了牧民群众的就医难问题。在党员和牧民中广泛开展了“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收回非牧业户占有的全部草场,维护了广大牧民的利益。先后荣获旗级优秀共产党员、全旗十杰青年农牧民、全旗优秀党务工作者、全旗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等荣誉称号。
19.蔡文丽
蔡文丽,女,35岁,汉族,大学,党员,根河市兴林信用社主任。上任7年,使一个不出名的小信用社发展成为根河市很有影响的金融单位,存款余额由761万元,增加到12023万元,各项贷款由782万元,增加到6251万元,并多年连续盈利,累计实现利税128万元,各项业务走在自治区农村信用合作社前列。扎根基层,深入个体商贩、企业单位了解情况,成立服务小分队,建立服务承诺制,义务服务达到2000多个小时,赢得了客户、存款和效益。面向农村,及时调整信贷结构,制定了以信用社为中心,以支持“三农”为依托,以服务“两小”企业为重点的贷款方略,向特色种养户投入贷款3363万元,累计发放下岗再就业贷款535万元,并实现了“两小”企业发展、百姓致富,信用社增盈的“三赢”局面。
02.孔捷
孔捷,男,汉族 , 37岁,大学,党员,阿荣旗文体广电局局长。大胆创新,组织实施人才战略,在系统内部优化组合人才,并起用社会优秀人才;改革体制,制定采、编、制、播、放奖惩措施;狠抓技术,极大地改善了电视画面质量;丰富内容,对每个时段节目进一步丰富表现形式,满足了全旗各阶层广大群众的需要;为真正服务群众,将阿荣旗广播、电视节目由原来8小时播出改为全天播出;积极探索“村村通”新途径,两年使电视覆盖率提高3个百分点。构思启动了2004年的“阿荣之夏”、2005年的“大地欢歌”广场文化活动;以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为主旋律,成功举行异地联谊活动。十几年间,获得的奖励与取得的成绩30余项,曾被呼伦贝尔市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先后六次被旗委评为优秀公务员,带领的班子连续三年被旗委、旗政府评为工作实绩突出领导班子。
04.王建国
王建国,男,38岁,汉族,大学,会计师,党员,额尔古纳市财政局局长。1991年毕业于内蒙古财经学院。工作勤勉,认真负责,总是把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费用放在财政支出的首位。工业企业改革、创新会计委派制度及实施政府采购等工作都走在了呼伦贝尔市前列。在额尔古纳市财政最艰难的时期,大刀阔斧改革财政体制,通过调整乡镇财政体制、严管非费税收入等增收措施缓解了财政困难;通过实施“部门预算制度”、“追加经费审批和支付的月通报制度”、常委会审议“地方专项经费”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和严格遵循支出秩序,使财政管理工作进入自治区先进行列。把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做为彻底扭转财政困境的突破口,通过两年不懈的努力取得上级每年给予的转移支付超过8000万元,为实现财政状况的根本性好转做出了突出贡献。2000年以来,连续6年被评为额尔古纳市优秀领导干部。
06.戎可
戎可,男 ,34岁,汉族,硕士,呼伦贝尔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分院副教授、教学副院长。厦门大学毕业后,放弃外地优厚的待遇扎根家乡,立足教学,默默奉献,教书育人,率先垂范。1994年开始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1999年开始将信息技术引入管理领域,开发了“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主持《呼伦贝尔草原鼢鼠的生态综合防治》等自治区级教科研项目两项,《呼伦贝尔生物多样性研究》等市级科研项目四项。发表包括国家级核心期刊在内的论文十一篇,获学院科研成果二等奖,盟级优秀教师,盟级优秀团干部,多次获呼伦贝尔学院教学技能大赛一、二等奖,三获学院优秀教师称号,连续5年考核优秀。
08.何冬梅
何冬梅,女,37岁,达斡尔族,大专,党员,现任鄂温克旗环卫处书记兼主任。19岁进入旗环卫处工作,20年来如一日,脏活累活抢着干,从没有过休息日,总是要等到最后一辆车入库,最后一位环卫工人收工才离开单位。科学管理,规范制度,使全旗环卫工作步入正规化轨道。单位大部分职工都是临时工和下岗再就业的“4050”人员,她耐心指导和解决每个人的具体困难,增强员工敬业意识,成功举办了四届环卫工人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先后被评为全区用户满意杰出管理者、市级劳动模范、旗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环卫处先后获得全国用户满意服务明星班组、区级青年文明号、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及青年文明号建设示范创建单位等荣誉称号。
10.时文华
时文华,男,38岁,汉族,大专,党员,二级警督,现任牙克石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上任后出台了《侦查破案制度》、《错案追究制度》等三个方面29项工作规范。制定了《刑警大队改革方案》,实行了副大队长兼任中队长职务和选调优秀民警进入刑警一线工作方法。多次带领干警侦破重特大案件,仅2004年,就使牙克石市的大要案破案率提高到86.6%,2005年成功破获命案16起,抓获命案逃犯8人,协外抓获命案逃犯5人。通过系列震撼性的打击活动,使牙克石市的刑事案件发案率二年内分别下降10%、1%。连续三年被评为牙克石市优秀侦察员、优秀公务员,自治区优秀人民警察,自治区政法系统“严打”先进个人,呼伦贝尔市优秀共产党员、政法系统标兵,牙克石市“十佳青年”,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
12.宝林
宝林,男,37岁, 蒙古族,大学,党员,现任中共新右旗委办公室主任。在新右旗国土资源局任局长期间,带头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带领干部职工扎实工作,使国土资源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国土资源局对全旗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三分之一,并获得全国国土资源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4年任旗委办公室主任后,在新巴尔虎蒙古族屯牧戍边定居呼伦贝尔270周年那达慕大会暨呼伦贝尔市两个文明经验交流会、2005年自治区“兴边富民行动”工作会议等大型活动中,从会务的组织策划到具体分工,从会议材料的撰写到后勤保障,从方案起草到人员配备,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并统筹协调旗直各单位各部门精干高效地完成了所分管的工作,保证了洋活动的圆满成功。曾获呼伦贝尔市优秀共产党员,旗级先进个人等荣誉。
14.赵莲花
赵莲花,女,33岁,蒙古族,大专,陈旗人民医院医政科主任。1991年毕业于呼伦贝尔盟蒙医学校,她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大医院工作的机会,来到了陈旗人民医院工作。先后从事临床护理、医疗管理工作,在担任妇产科护士长兼手术室器械护师工作期间,经常加班加点,视病人为亲人,在自己分娩的前一天还在手术台上坚持工作。担任护理主任、医教科主任期间,在较短的时间使医院的护理工作,医教工作步入了正轨,并组织撰写医疗、护理论文11篇,完成技术项目20余项。组织编辑各项规章制度、流程、条例420条,为医院提供改革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使医院顺利晋升为二级乙等医院。连续5年考核优秀,多受到院级、旗级嘉奖。
16.郭志英
郭志英,男,38岁,达斡尔族,高中,党员,现任莫旗乌兰牧骑副队长。他在乌兰牧骑平凡的岗位上工作了20年,为弘扬民族文化而不懈追求,以演出、宣传、辅导、服务为宗旨植根于达斡尔族民族文化土壤,长期活跃在城乡、社区和基层。在全国第十届“群星奖”舞蹈比赛中《高高的兴安岭》获金奖,在全区第八届舞蹈比赛中《放排》获三等奖,在全盟专业文艺汇演中独唱《大轱辘车》获演唱二等奖;四重唱《春风又绿莫力达瓦》获一等奖。2005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神奇达斡尔》的拍摄,演唱的歌曲《农夫打兔》等节目,展示了达斡尔独特的民族歌舞和达斡尔人民的智慧、纯朴、热情。在自治区第三届乌兰牧骑艺术节评选中,率队获得团体金牌,所表演的乌春《为了他的鹰》获三等奖;在《草原乌兰牧骑》颁奖晚会中演唱的歌曲《春风又绿莫力达瓦》获二等奖。曾获全市乌兰牧骑先进个人、呼伦贝尔市第二届成吉思汗文化节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18.潇君
潇君,男,30岁,蒙古族,大学,党员,现任呼伦贝尔伊仕丹购物广场总经理,海拉尔区政协委员。曾就读于清华大学远程教育企业管理专业、哈尔滨商业大学。高中毕业后在东海拉尔水泥厂参加工作,做过工人、实验员。1992年开始创业,从学习理发技术开始,到创立海拉尔第一家婚纱店、经营高档服装、创立“望族服饰广场”和“望族鞋业广场”, 在创业期间,饱尝艰辛,开拓进取,不断超越自己,成为呼伦贝尔青年自主创业的典范。2002年,筹资购买了原海拉尔经贸大楼的附楼,创建了伊仕丹购物广场,后又引入了肯德基快餐,创造了呼伦贝尔商界的一个又一个亮点。热心公益事业,经常默默无闻的扶持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帮助困难员工家庭解决生活问题。文明经商,所办企业先后荣获市级青年文明号、市级诚信单位等称号。
20.魏宏宇
魏宏宇,男,34岁,汉族,大专,助理工程师,呼伦贝尔市供电局伊敏供电局继电保护班继电保护工。先后从事过变电运行、调度运行和继电保护等一线工作。爱岗敬业,每年都有七、八项小改革被采纳应用,经常修复一些工具如万用表、验电器和小设备等,既节约了资金,又保证了工作的需要。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分外工作,设计了功率因数计算表、月份电量统计表、主变经济运行负荷曲线等大量资料。捐资助学,不求回报,体现了高尚无私的品格,在上班的第二年,即参加到希望工程“百万爱心”捐资助学活动中,10年如一日,资助费用达8000多元,却不为人所知。在系统技术考试和竞赛中多次获得第一名,先后获得内蒙古电力公司“十佳人和事”先进个人、自治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内蒙古电力公司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D. 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地方
鄂伦春族主要居住在大兴安岭山林地带。
鄂伦春族分布的地域,分为17世纪中叶以前和以后两个时期。17世纪中叶前,主要分布在贝加尔湖以东,黑龙江以北,直到库页岛的广大地区。
17世纪40年代,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鄂伦春人逐渐南迁到黑龙江南岸大、小兴安岭地区,分别在呼玛尔河流域,逊河、沾河、乌云河、嘉荫河流域,阿里河流域,多布库尔河流域和托河流域五个流域过着游猎生活 。
鄂伦春族是中国东北部地区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是狩猎民族,因此他们的衣食住行及歌舞等方面都显示了狩猎民族特点。
鄂伦春族使用鄂伦春语,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没有文字。在长期的狩猎生产和社会实践中,鄂伦春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有口头创作、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等 。
(4)鄂伦春文化旅游局局长扩展阅读
一、鄂伦春族的数量
鄂伦春族的人口发展,只有百年的历史可查。据记载,1895年鄂伦春人口约有18000人,1917年约4111人,1938年约3000人,新中国建立前鄂伦春人口的急剧下降,与游猎民族动荡不定的生活方式和近现代社会战争频繁密切相关 。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实施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国家积极扶持和帮助鄂伦春族经济社会的发展,鄂伦春族人口数量增长较快,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国有鄂伦春族7004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有鄂伦春族8659人。
二、鄂伦春族的文化
文学
鄂伦春是一个讲唱文学十分发达的民族,包括传说、故事、神话、谚语、谜语、歌谣、笑话、歇后语等。长篇讲唱文学“摩苏昆”是鄂伦春族民间文学的珍品。
“摩苏昆”以说唱结合的形式,讲唱“莫日根”的英雄故事和苦难的身世,可以讲唱数天或数十天。“摩苏昆”的语言流畅、押韵、精练、朴实,曲调起伏变化不大,非常悦耳动听,带有浓郁的民族传统韵味 。
交通
鄂伦春人传统的交通工具主要有驯鹿、马、桦皮船、兽皮船、木筏、滑雪板和雪橇等。驯鹿是在南迁以前普遍使用的,南迁以后逐步被马所代替。鄂伦春人使用过以马皮、犴皮或鹿皮为底的船。
E. 鄂伦春社保局工作人员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呼伦贝尔鄂伦春自治旗退版休工资每月的权10号万工资卡里打。
《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退休后次月开始可以由社保中心发放退休工资,具体情况请咨询当地的社保机构。
办理退休手续参保人应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一个月(延缴的参保人在缴费满年限的当月)到社保局办理退休手续参保人办理退休时,需提交以下资料:(1)须填写《退休人员申请表》(一式两份单位或居委会盖章)(2)本人一寸彩色照片一张(3)身份证复印件一张。
养老保险最低交纳年限为180个月即15年时间,可以多交,到时就可以多领取。同时,养老保险可以累计计算交纳年限,即断断续续交纳是允许的。医疗保险至少需要交纳25/30年,达到退休年龄就可以申请享受养老金待遇和医疗报销(只要续费平时也是可以的)。现在的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55岁。当然从事高风险工种,失去劳动能力等特殊情况可以申请提前退休并领取养老金待遇。
F. 鄂伦春博物馆的馆藏文物
鄂伦春博物馆复始建于制一九九一年,博物馆藏品多样,只是当时的库房条件相对简陋,不具备藏品科学合理的保护,博物馆在二零零一年馆舍全新改造,并且设计了库房,保管条件,馆藏设施都有了很大改善。博物馆藏品文物1244(件套)。
博物馆藏品种类包括;民族文物、鲜卑、历史文物。少部分革命文物、主要分成两大类、桦皮制品、兽皮制品。其它;木制类、骨器类、布制、石器、陶器类、皮革、铜器、铁器类、动物标本等。
文物鉴定情况介绍:
二零零四年十一份,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专家组来我馆对部分民族文物进行鉴定,有19件套民族文物鉴定为一级文物。
二零零五年,呼伦贝尔市博物馆专家组来我馆鉴定二级文物37件、三级文物38件。
而且更可喜的是在二零零五年、二零零六年桦皮制品、兽皮制品,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G. 鄂伦春族的传统文化艺术有哪些
以下可做参考:鄂伦春族的传统文化艺术
鄂伦春族音乐艺术
鄂伦春族无论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他们常常将诗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民歌曲调种类很多,风格多样,即兴填词,随编随唱。鄂伦春族的民歌多是以山歌即“赞达温”曲调为主。这些曲调高亢圆润,略带颤音,一般都是固定的。歌词可即兴添加,曲调亦允许自由发挥,喜怒哀乐完全可以通过音调的节奏来抒发。“赞达温”的演唱方式有对唱、重唱、独唱、合唱等,演唱中常衬以“那依耶”、“希那耶”等,显得旋律悠扬婉转,动人心弦。有代表性的有《渡口情歌》等。
鄂伦春族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布特哈旗和黑龙江省呼玛、逊克、爱辉、嘉阴等县。“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使用驯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鄂伦春民族有自已的语言,一般通用汉语文。
鄂伦春族文学民间艺术
民间传说又可分为“氏族传说”、“英雄传说”、“历史传说”、“风物传说”和“民俗传说”等多种;其中《九姓人的来历》对鄂伦春族主要的九个姓氏的来历做了生动的解说,在民间为广大群众耳熟能详。鄂伦春族是一个富有讲故事传统的民族,历来有着许多受人尊重的民间故事家,他们所讲述的大量的“神幻故事”、“婚恋故事”、“狩猎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和“幽默故事”等,异常地生动感人。
鄂伦春族民间还有一种传统的说唱故事的形式,其中边说边唱的一种叫做“摩苏昆”,完全型的叙事歌叫做“坚珠恩”。目前由民间文学工作者搜集整理出来的说唱故事已有十篇左右,主要的篇目有《鹿的传说》、《双飞鸟的传说》、《波尔卡内莫日根》、《阿尔旦滚滚蝶》和《英雄格帕欠》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鄂伦春族开始有了自己的书面文学创作,敖长福、孟淑珍、白石等一批鄂伦春族作家已经跻身于中国的多民族文坛。
中国鄂伦春族的文学,主要是传统的民间口头文学,同时也包括晚近时期出现的新型的书面文学。
在鄂伦春族民间,自然神话、动物神话、人类及民族起源神话、萨满神话都很丰富。古老的族源神话《恩都力创造了鄂伦春人》说,创造之神恩都力莫日根用飞禽的骨肉做出男人女人,再让他们结合,于是就有了鄂伦春人。
鄂伦春族民间艺术音乐乐器
形状类似镊子,呈椭圆形。音量不大,音域较窄。吹奏时,用手指轻轻拨动琴尖,发出震颤声。它能够吹奏各种曲子,也可摹仿各种鸟鸣声。可独奏,也可合奏。鄂伦春族有自己的民族乐器,主要是“朋奴化”(铁制的一种口琴)和“文土文”(手鼓)。此外鹿哨、狍哨既是生产工具,也是早期的乐器。鄂伦春族在载歌载舞时,常有这些乐器伴奏。
“朋奴化” :即口弦琴,鄂伦春族主要的乐器。
鄂伦春族狩猎文化
鄂伦春族狩猎文化是鄂伦春族世代从事狩猎生产,这是鄂伦春人最重要的生产活动,是他们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鄂伦春族熟悉各种野兽的习性,并能根据其特点和活动规律采取不同的捕猎,他们的狩猎工具主要是枪、马、狗,以及弓箭、扎枪等。 鄂伦春族的游猎生活并不是在茫茫的大森林中漫无边际的游动,而是有固定的范围和一定的规律。他们一般以氏族为中心,在一条或几条河的流域范围内活动。冬季的住地比较固定,春、夏、秋季随着主要狩猎对象栖息地的不同而迁徙。
鄂伦春族狩猎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大致分为以“乌力楞”(子孙)为单位的集体出猎,以“安额”为单位的狩猎小组和个体狩猎三种形式。“乌力楞”是同一父系的几代子孙,是以同一血缘关系的人组织起来的狩猎组织,在生产力十分低下,只能使用弓箭、扎枪等原始工具的时期里,人们要猎取猎物,尤其是猎取凶猛的动物时,只有靠集体的力量才有可能。
长期的游猎生活使鄂伦春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每个猎人精骑善射,而且对各种野生动物的习性和活动规律也都了如指掌,掌握了一套独特的狩猎方法。一个成熟的猎手见到野兽的踪迹后,就能看出此动物所走的方向、时间长短,甚至判断出公母来,准确地判断出动物在什么方位,根据山形、风向去寻找,十有八九能猎到。狩猎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春季的二、三月份为鹿胎期,夏季的六、七月份为鹿茸期,秋季的九、十月份为鹿尾期,落雪后的冬季为打皮子和打肉期,是打猎的黄金季节,统称为“红围”期。鄂伦春人的狩猎方法有很多种,对每种动物都有一套猎取方法。
狩猎文化是鄂伦春族文化的重要特点,他们的宗教信仰、衣食住行、风俗文化都体现了狩猎民族的特征。如鄂伦春人的服装,虽然受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制约,比较单一。但是鄂伦春人民靠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独特、完美的狍皮文化;头戴狍头皮帽,身着狍皮衣裤,脚穿狍腿皮靴,这些皮制服装做得实用、美观,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鄂伦春族传统的食物主要是野兽肉和鱼,其中食用最多的是狍子肉,其次是鹿、犭罕 、熊和野猪肉。鄂伦春人的传统住宅是“斜仁柱”,即撮罗子。交通工具有滑雪板、爬犁、马匹、桦皮船、大轱辘车等。
鄂伦春族是我国历史悠久、勤劳勇敢智慧的典型狩猎民族,也是人口最少、定居最晚的民族之一。鄂伦春族狩猎文化表现方式为崇拜自然、游动迁徙的生存方式,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2008年,“鄂伦春族狩猎文化”被批准为第二批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鄂伦春族舞蹈文化
鄂伦春族自古信仰原始“萨满教”,北方深山中的黑熊是他们敬仰的图腾。他们认为:远古时期,鄂伦春人与熊有着血缘关系而把熊称为“祖父”和“祖母”。鄂伦春民族是个性格爽朗、豁达,喜爱歌舞的民族。他们的民歌多为自编自唱的即兴歌曲,而舞蹈内容和动态也因生活地域及方式的特殊,形成了以模拟动物姿态和生活动作为主的特点。多是反映狩猎和采集生产的。
如“依哈嫩舞”,表现猎人打到野兽以后,高兴地把猎物往马背上驮的情景。红果舞表现了妇女采集红果的劳动。也有模仿鸟兽动作的舞蹈,如“黑熊搏斗舞”,“野猪搏斗舞”和“树鸡舞”都是模仿这些飞禽走兽的动作或吼声而创作的舞蹈。舞曲常以“介回、介回”、“额呼德呼”等衬词,还以“哲嘿哲”、“加嘿加”等作节奏呼号。其舞蹈大体可分为娱乐舞、氏族舞、宗教舞三种。
“依和纳仁”舞
只在三年举行一次的氏族会议上跳的舞蹈。是一种祭祀性的氏族舞蹈。一般由11人跳,10人围成一圈,有1人站在圈中央。舞蹈开始后,大家先开始蹲着做小蹦跳的动作,之后站起来,外围的人手拉手边跳跃边向左围绕圈中央的人转,中间的人边舞边唱,外围的人随声应和。跳这种舞时,男女老少都参加,并着节日的盛装,有的还要带上假面具。(农历网www.nongli.com)
“黑熊搏斗”舞
是模仿黑熊搏斗的一种舞蹈。多有3个人跳,不分年龄和性别。双膝半蹲,上身稍向前倾,双手扶膝,双腿连续蹲跳,摇摆头和双肩。口中不断发出“哼姆!哼姆!”模仿熊的吼叫声。整个舞蹈刚劲有力,反映了鄂伦春人剽悍、刚韧的个性。
“树鸡”舞
鄂伦春族的另一个《树鸡舞》,也是充满无限情趣,可供任何人,尤其是儿童参与的竞赛类游戏舞蹈。开始时,参加者列一横排,双手放在深蹲的双膝上。裁判在距起点大约10米处进行裁决。一声令下,起点的人们先齐声高唱:“谁要是最先到达终点,谁就是梅花鹿;谁要是半路逃跑,谁就是兔子;谁要是跳到一半就发笑,谁就变成臭李子;谁要是落在最后,谁就是又胖又笨又懒的树鸡!”歌声一落,人们便开始以双脚用力向终点跳去。蹦跳在前边的佼佼者,在途中还可以两臂的上下摆动、快速蹦跳、旋转等姿态模仿“树鸡”,以显示自己的能力和取笑落后者。但真正谁是又懒又笨的“树鸡”,要在游戏最后的欢笑中才能揭晓。
此外,鄂伦春族在庆祝狩猎丰收时,一定要跳模拟狩猎过程的《依哈嫩舞》。这个舞蹈可由双人或多人进行,动作的前半段由参与者,模拟狩猎过程中的牵马、扬鞭策马奔驰、了望、下马、射击、拣拾猎物、返回住地等系列动作。然后,所有在场的人们伴着优美的歌声,围成圆圈做沿逆时针方向的侧步行进舞蹈,以此来表达人们的和谐生活与欢畅心情。
H. 鄂伦春旗民政局全称
鄂伦春自治旗民政局
根据《呼伦贝尔市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鄂伦春自治旗人民内政府机构改容革方案〉的通知》(呼党办发〔2009〕43号)和《旗委办公室、旗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鄂伦春自治旗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鄂党办字〔2010〕17号)精神,设立鄂伦春自治旗民政局,为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工作部门。
I. 寻找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吉文林业局的沃立涛
有认识徐国臣这个人的朋友吗?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