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壹』 简述旅游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关于来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最权威、源最具概括性的是1987年联合国环发大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特征是:把生态、环境、资源看成发展的前提条件,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必须辨证地予以分析,绝不可孤立地、割裂地看待两者的关系。
只有辨证地分析、把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才能在实践中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有所作为。
(一)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先决条件和重要内容
(二)可持续发展必将优化生态环境、提高环境效益
保护环境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辨证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从国际、国内发展的成功实践来看,无不印证这样一个道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良好环境为前提;要优化生态环境,必须以发展经济作保障。因此,我们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不能顾此失彼,必须统筹兼顾;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一时的经济发展,必须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优化发展环境。做到两项工作一起抓,两种成果一起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贰』 旅游业对目的地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具有那些积极影响
旅游业对目的地大经济的积极影响是:
一、直接影响--是换取外汇,回笼货币
1、国际旅游接待是一种就地"出口贸易"。
2、发展旅游业是回笼、稳定市场大有效途径。
二、间接影响--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大发展。
1、促进交通运输业大发展。
2、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3、促进工商业、农副产品、手工业等行业的发展。
(2)旅游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扩展阅读:
定义旅游业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
旅游业的精准定义对旅游统计量度的准确性是十分重要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评估旅游业和旅游活动直接、间接和诱发性的经济影响,关系到旅游设施和资源的规划与开发,关系到如何确定旅游者结构并制订营销和促销策略,以及识别游客的流向、方式和偏好等。
联合国十分关心对国际旅游相关资料的统计工作,在1971召开了的 “贸易与发展会议”,制定了旅游统计的准则。指出,国家旅游统计的综合系统在功能上应满足以下要求:
——在需求方面,能够度量在该国的国外(和国内)旅游(和出国旅游)的数量和方式;
——能够提供有关旅游者使用的住宿和其他设施供给方面的信息;
——有助于评估旅游对国际收支和总体经济状况的影响。
『叁』 旅游经济与文化有哪些方面的联系,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
一、旅游的文化属性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内涵,它才会具备吸引旅游者的魅力。正如孙尚清指出的,“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在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经济产业。”此言透彻地阐明了旅游与文化关系的密切程度。
1.旅游主体的文化本质
旅游作为一种跨时空的消费活动,它的广泛出现是经济发展驱使的结果,但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更需要内在的动因,正如先秦思想家墨子所讲的,“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人类在基本生存需求满足之后,随着收入的增长,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但是,旅游活动更是文化驱使的结果。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固然为社会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是社会文化与观念的革命。二战以后世界范围内旅游活动的兴盛,从客观条件看,是全球经济恢复、繁荣的结果,从深层次看,它是文化观念转变的结果。
2.旅游客体的文化含量
旅游资源按基本成因和属性,大而言之可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人文旅游资源,无论是实物形态的文物古迹还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均属于文化的范畴。由各种自然环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质和自然现象构成的自然景观,只有经过人为的开发利用,才能由潜在旅游资源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源。即使是自然美,也必须通过鉴赏来反映和传播,而鉴赏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也具有文化性。
3.旅游媒体的文化特征
旅游者以追求精神享受为目的,可以说是文化消费者。因此,旅游业的核心产品只能是文化产品或文化含量高的产品,旅游经营者只有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才能从交换中实现盈利的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资源的开发者不仅要了解旅游资源本身的特征和功能,还必须了解游客所追求的文化特征,开发出满足各类旅游的文化旅游产品。旅游业的文化特征还渗透在各旅游部门的运行过程中,如现代旅游饭店,不是简单地提供膳食的场所,而是集膳宿、社交、娱乐、审美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因此,一个优秀的饭店,有必要不断提高餐饮、客房、娱乐等环节的文化品位,有必要培养和提高服务人员的文化素质,有必要提供有情调的个性文化服务。
『肆』 旅游业的文化和经济意义各是什么
对经济:
旅游业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摆脱地区贫困,因其投入一般较低,因此对贫困地区的帮助是巨大的;
促进了商业消费,加速了经济增长;
合理和优化了产业结构部门,作为非生产性行业,带动了其它的相关产业;
跨国旅游的飞速发展对本国的外汇收入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文化:
保存和发扬了当地特有的文化,对本地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要对本地文化内质、纯粹性注意保护防止遭到破坏和退步;
促进了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相互学习,达到共同进步;
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和改善。
『伍』 旅游文化和经济的关系(最好详细)
旅游本来就是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旅游文化也就是经济活动中的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陆』 如何处理好旅游的文化性与经济性之间的关系
旅游休闲经济的最主要消费特征,在于它的文化性、社会性、人文性。旅游业可以说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又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旅游者进行旅游,本质上是在购买文化、消费文化、享受文化。
我国1995年开始实行每周五天工作日制,1999年9月又实施“三个黄金周”(春节、五一、十一实行七天长假)。这样,所有劳动工作者每年都有法定假日114天,如果加上带薪休假,达124天左右。而全国大、中、小学生及教师每年假日在140-160天左右。这意味着人们每年有1/3时间在节假日休闲中度过。而人们在工作日子里,每天的业余时间也占了1/3左右。据统计,休假时间和业余时间中的消费,已占到总消费的1/3左右。这三个1/3,说明中国已步入休闲时代的门槛,已融入整个国际休闲文化的背景。西方国家花了近百年时间才达到的,我国只在改革开放后用不到20年时间就达到了。
这标志着我国民众已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标志着人们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转向对文化生活、精神生活的需求,标志着人们从传统的温饱型消费模式转向全面发展自己的小康型消费模式。伴随着这种转变,一种旅游休闲经济正在兴起。
据国家商务部对今年的“五一黄金周”统计,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780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餐饮业增长了18%。“黄金周”期间共接待旅游者1.46亿人次,同比增长20%,实现旅游收入585亿元,同比增长25.2%。
而从去年的统计数字看,我国全年旅游的人数达13.6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7686亿元,分别增长10%和12.4%。其中,入境游的旅客达1.2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达293亿美元,分别增长10%和13.8%,成为世界最具生机活力和安全的旅游地。出境游人数达3103万人次,增长7.5%,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客源输出国,世界124个国家和地区向我国民众开放了旅游。如果把旅游相关的各种休闲产业如娱乐业、交通业、服务业等的收入统计在一起,我国去年的旅游休闲业总收入已达到1万亿元以上。这充分说明旅游休闲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新亮点。
目前,全世界共有141个国家实行每周五天工作日制,旅游业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创造了3万亿美元的产值,其中在美国的税收就超过6000亿美元。围绕旅游业相关的产业,已成为美国前三项最大的产业:旅游业每年6210亿美元,卫生保健业每年6040亿美元,教育业每年3310亿美元。美国旅游休闲业的雇员1000多万,共有近30万个公共服务职位,有200多万作家、艺术家、演艺界人士及职业运动员在其中工作,其消费总量已超过1万亿美元以上。这种由旅游休闲推动的经济模式,已成为美国第一位的经济活动。美国人有1/3休闲时间,1/3的收入用于休闲,1/3土地面积用来发展休闲产业。这三个1/3,说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已进入一个休闲时代。
一般说,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原来依赖于制造加工业的发展。但在今天,城市的繁荣却主要依靠旅游休闲经济的发展。环顾国内外的大中城市,现在几乎都在从事商业开发、娱乐设施、餐饮服务、旅游观光、体育竞技、名胜古迹开发利用,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如茶道、插花、陶艺、垂钓、棋艺、家政等勃然兴起,会议展览业、公园绿地、艺术场馆、博物馆、社区服务等等,也如雨后春笋发展。所有这些旅游休闲产业的勃兴,形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得益彰的完整产业链,成为现代城市繁荣、欢乐、生机的主要象征。
旅游休闲经济的最主要消费特征,在于它的文化性、社会性、人文性。旅游业可以说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又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旅游者进行旅游,本质上是在购买文化、消费文化、享受文化。因此,旅游业的经营者一定要正确理解和细心揣摩旅游者的各种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让服务对象愉悦、满意、快乐是取得旅游业经济效益的根本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休闲经济是提供人们文化品位和快乐境界的经济。它是在人们完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后,渴求文化欣赏、文化创造、文化体验的一种行为状态,要满足人们“求新、求知、求乐、求美”的精神需求,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友爱,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融汇,从而达到感受文明、陶冶性情,使人的生命价值得以提升。这种经济文化活动方式有多好啊!
这就是说,发展旅游休闲经济,要十分重视旅游休闲者的文化追求,注意对旅游休闲心态的培养,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欣赏能力的培养,着力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阶层之间的文化交流。要防止单纯经济观点,使我国脆弱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受到破坏。像有800年历史的云南丽江古城成了人们自清晨到深夜熙熙攘攘的“购物城”、“吃喝城”;敦煌石窟游客呼出的二氧化碳和光线的影响造成壁画变色剥落,20年的损坏超过过去几百年的自然侵蚀;一些人文底蕴浓厚的城市由于建造大量人工景点和现代化建筑,几乎淹没了几千年所积淀的文化灵魂。这都是值得吸取教训、加以改进的。
随着人们休闲需要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我国旅游业面临新挑战。由公众游到个性游,由感性游到理性游,由城市游到乡间游,由传统旅游到休闲旅游,由国内游到国外游,凡此种种,一个趋势,即更注意文化内涵和获得精神的满足。这是旅游休闲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今年“五一黄金周”,由于相关部门跟不上要求,已出现了多人丧失生命的惨痛代价。由此,要进一步发展旅游休闲经济,亟需引入新观念、新思维、新企业模式和新经营模式;亟需培养高素质的善于经营管理的旅游专业人才;亟需加强对民众的旅游休闲教育,为培育旅游休闲产业和市场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我相信,我国旅游休闲经济方兴未艾,必定越来越发展,越来越受广大民众欢迎!
『柒』 旅游对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
大力抄发展旅游,是改善地域环境,带动地区发展,提升城市品位,解决劳动就业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2010年上半年,我国旅游经济运行总体良好,增长动力比较充足,旅游消费保持旺盛,旅游市场较快增长,企业经营效益明显好转。初步统计国内旅游人数10.97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8.6%;国内旅游收入6055亿元,增长20.6%。入境人数6550万人次,增长5.5%;旅游外汇收入215亿美元,增长14.5%。旅游总收入7500亿元,增长19%。
『捌』 文化旅游对经济的有怎样的认识
民俗作为一种特殊文化资源,其价值在现代旅游中正日益展现出来。可以说民俗旅游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项目之一。民俗旅游能将自然与社会、文化与生活、观览与体验、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因葆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多彩的生活情趣而显示着特殊的魅力。在当今世界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开发能反映民族性格、带便民族特征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已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在我国,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目前正处于成长期。加入WTO后,旅游业会成为较长时期的投资和消费的热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日益引起重视。
一、生态旅游的本质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它倡导用生态观点发展旅游业。生态旅游的概念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先提出,当时他就生态旅游给出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我们现在谈到生态旅游,一般指1995年中国生态旅游研讨会给生态旅游下的定义:生态旅游是在生态学的观点、理论指导下,享受、认识、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带有生态科教和科普色彩的一种专项旅游活动。它强调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要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从本质上来讲,应把握:
(1)生态旅游是一种特色旅游产品。生态旅游是各级旅游经营者向游客经销的一种无形产品,这种无形产品是由经营者向游客提供的一种能满足游客回归自然心理的优质服务。
(2)生态旅游是一种教育手段。生态旅游是一种学习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的结合。在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旅游经营者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影响使游客受到生动具体的教育,使生态旅游区成为提高人们环境意识的天然大课堂。
(3)生态旅游的核心是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正值人们对旅游的作用和影响进行全面评价之时,因而很快被人们所接受,并成为对旅游发展进行重新评价的中心议题。“可持续旅游”的概念也因此而产生。可持续旅游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它要求人们以长远的眼光从事旅游经济开发活动,确保旅游活动的开展不会超越旅游接待地区未来亦有条件吸引和接待旅游来访者的能力。可持续旅游要求各级政府和旅游规划者从战略高度上认识旅游地的生态问题,用生态学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来开发和规划旅游地,做到旅游区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使旅游业真正成为一种“无污染产业”。
(4)生态旅游延伸和发展为绿色旅游。生态旅游主要讲人和自然的关系,即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绿色旅游不仅主张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还强调要同时追求人与人自身的和谐以及主客两个世界的美化。绿色旅游的实现会使旅游业达到最高境界,而这种最高境界必须通过对生态旅游的发展和逐步完善来实现。
『玖』 浅析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纵观世界旅游业发达的地区,其文化特征无不十分突出。旅游与文化的关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旅游具有文化属性,旅游者是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产生的,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旅游设施和管理服务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相反,旅游是文化传承的载体,通过旅游,文化得以传播和发展,同时带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这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要增强市民保护文化资源的意识,增强文化认同感,同时健全相关法规,加强相关管理,保持旅游的文化灵魂,使旅游业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