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武汉市城市发展与旅游发展

武汉市城市发展与旅游发展

发布时间: 2021-02-02 20:06:15

1. 武汉经济圈的旅游业发展

武汉樱花开花在即,广州市场也提早被搅热。昨日,武汉市旅游局赴广州参加国际旅游展览会,首次以新花城形象,向世界游客推出“五朵金花”主题旅游产品。广交会现场,武汉展区被打扮成樱花的造型,黄鹤楼、东湖磨山、欢乐谷、木兰景区等景点点缀其间,向游客们推出 “寒梅傲雪一日游”、“浪漫樱花一日游”、“木兰故里,休闲黄陂·杜鹃花海二日游”等线路。针对广州游客最感兴趣的樱花和最关注的赏花交通问题,推出“逛汉街、游东湖坐游船、赏樱花”水上赏樱线路,既能避免陆上交通的拥挤,又能欣赏到楚河汉街的美景。武汉广州两地多家旅游社签订了“美丽江城新干线、武汉新花城之旅”客源互动协议。武汉旅游景区和企业推出系列门票折扣或优惠政策,如广东高铁游客凭本人身份证和高铁票游玩磨山樱园,可享受门票8折优惠。1月,武汉提出建设武汉新花城的战略目标,主推梅花、樱花、杜鹃花、牡丹花、荷花等“五朵金花”旅游主题产品,正式打响“武汉新花城”宣传口号。
旅游推介会上,湖北旅游部门还向河北游客推出了4条精品高铁深度游旅游线路:环武汉都市高铁体验之旅(4日游),可游览孝感董永公园、武汉黄鹤楼、咸宁赤壁大战古战场;长江三峡·神农架之旅(4日游),可游览三峡大坝,巴东神农溪,神农架,清江画廊;以武汉为中心延伸的世界遗产·三国文化之旅(4日游),可游览道教圣地武当山,荆州古城;以武汉为中心向外延伸的恩施风情之旅(4日游),可游览世界特级溶洞—腾龙洞、恩施大峡谷、梭布垭石林。

2. 武汉市城市化发展的研究报告

武汉市城市化发展的研究报告
武汉市城市化发展的研究报告

未来五年,是回我市全面建答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作为华中地区的特大中心城市,我们面临着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双重历史重任。这一时期的城市发展,将直接影响整个21世纪武汉在全国乃至世界城市发展格局中的地位。顺应全球城市发展趋势,把城市化作为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城市化进程,将为我市在城市竞争中赢得新优势、向现代化国际性城市迈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武汉市城市化发展历程

3. 武汉市未来的发展前景请从经济,文化,历史,旅游,资源,产业,政策,人口等方面作答

最近这些年,武汉在大张旗鼓地搞“中部崛起工程”,我们位于中部,没有沿海地区地理优势,经济能否腾飞就看“半小时经济圈”弄得怎样。说到旅游,武汉真的没什么特别的,我就知道个黄鹤楼、东湖。人口可以说是武汉的优势吧!600多万的人口,为他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消费市场,未来消费必将成为拉动经济的第一驾马车。武汉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城市之一,旧有“东方芝加哥”的美称,现在比须以高科技为基础,以光纤技术为支撑,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另一个“硅谷”。只有这样,武汉的明天才更加明朗!!

4. 武汉旅游行业发展前景如何

前景还不错,景点很多,红色景点也很多,会喜迎不少游客。

5. 谈武汉市城市发展的优势条件

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东端在新洲区柳河乡将军山,西端为蔡甸区成功乡窑湾村,南端在江夏区湖泗乡刘均堡村,北端至黄陂区蔡店乡下段家田村。市区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通称武汉三镇。周边与湖北省黄州、鄂州、大冶、咸宁、嘉鱼、洪湖、仙桃、汉川、孝感、大悟、红安、麻城等12个市、县接壤,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彩蝶。在我国经济地理圈层中,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与长沙、郑州、洛阳、南昌、九江、合肥、南京等大中城市相距700公里以内,与京、津、沪、穗(广州) 、渝、西安等特大城市均相距在1200公里左右。特快火车基本10小时左右都可到达

地形

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兼有少量低山丘陵以及岗地。

分类 平坦平原 垄岗平原 丘陵 低山
百分比 39.25% 42.56% 12.32% 5.85%

平坦平原:位于长江、汉江及其支流两岸以及湖泊周围。是棉花和蔬菜产区。
垄岗平原:位于湖泊周围和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带,盛产水稻和鱼。
丘陵:分为三列,均被林木覆盖。
北列:分布在新洲区、黄陂区北部
中列:横穿城区
南列:分布在蔡甸区、江夏区北部
低山:主要分布在黄陂区和新洲区东北部,海拔在200米~500米以上。黄陂区和孝感市交界的双尖峰,海拔873米,是武汉最高点。

气候环境

武汉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总体气候环境良好,近几年30年来,年均降雨量1269毫米,且多集中在6-8月。年均气温15.8℃-17.5℃,年无霜期一般为211天-272天,年日照总时数1810小时-2100小时。

水系

武汉境内的长江、汉江、倒水河、滠水河和举水河等5条河流的水质均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郊区县水质基本达到天然饮用水标准。以城区为中心,以长江为主干构成的庞大水网,保证了良好的森林植被以及生态环境。长江由汉南区进入武汉市,自西南向东北流,到天兴洲又折向东南,在左岭附近又折向东北,在新洲区大埠出境,流程150.5公里。长江武汉段水量大,年平均7100亿m3、汛期长、水位变化显著。河道比较平直,但有丘陵逼近江岸,控制河道,使河道受约束,产生了天兴洲、白沙洲等淤积而成的沙洲。长江武汉城区最窄处位于武汉长江大桥下,宽1100米;最宽处位于青山镇,宽3880米。汉江从蔡甸区进入武汉市,在南岸咀注入长江,在武汉境内河道弯曲达22处。

地域面积

武汉市地域面积8467.11平方公里,为全省(湖北省)土地总面积的4.6%。武汉总属江汉平原,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米以下,黄陂、新洲北部属中低丘陵地区,为大别山的绵延部分。河流水系由北部丘陵向南发展,注入长江。平原部分湖泊众多,地势低平,近代冲积层厚达30-50米,是很好的农耕地区。

自然资源和行政区划

武汉市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在国内外大城市中不多见。一是充足的水资源。我市江河纵横,湖港交织,长江、汉水交汇于市境中央,且接纳南北支流入汇,众多大小湖泊镶嵌在大江两侧,形成湖沼水网。全市共有水域面积2205.0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5.79%,居全国大城市之首。二是取之不尽的物产及生物资源。我市素有渔米之乡美誉,粮食作物,共240多个品种;经济作物,共50种;鱼类资源,共11目11科88种,水生动物,共有8目14科45种。三是丰富的矿产资源,我市现已发现38种矿藏,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24种(不含地下水),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矿种的30.38%。累计探明储量96125.65万吨,保有矿产储量79829.75万吨。非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建筑材料用石英砂岩、砖瓦用粘土、制灰用灰岩、熔剂用灰岩和冶金用白云岩等,其中膨润土、冶金白云岩、玻璃石英砂岩的储量居全省首位,石膏的储量规模居全省的第三位。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数384处,其中大型矿产地有4处、中型矿产地有10处、小型矿产地有43处、矿点327处。

截止2003年底,武汉市辖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蔡甸、江夏、黄陂、新洲、东西湖、汉南13个区。前7个为中心城区。下辖108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15个乡,群众组织3140个,其中社区居民委员会1107个,村民委员会2033个。

人口规模

2003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781.1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7%。男性人口402.99万人,占51.6%,比上年末增长1.7%。;女性人口378.20万人,占48.4%,比上年末增长1.7%。农业人口306。21万人, 比上年降低0.8%; 非农业人口474.98万人,比上年3.4%。 2003年人口出生率7.16‰,人口死亡率5.01‰,自然增长率2.15‰;净迁移率 15.99‰。计划生育率98.80%。

交通

城际交通

武汉位于江汉汇流处,水运便利,明清时期就有“九省通衢”的美称。近代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陆续建成,使武汉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之一。

公路和铁路
国道:316国道、318国道、106国道、107国道在此交汇。
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汉十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武汉市内有天河机场高速公路、武汉外环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
武汉是全国最为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位于京广铁路、汉丹铁路、长荆铁路、武九铁路、武麻铁路交汇处。京广铁路穿城而过,京九铁路从市东北角的新洲区穿过,另有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和合武快速铁路在建。武昌火车站、汉口火车站和在建的武汉火车站构成了武汉客运枢纽。武昌南编组站、江岸西编组站和市北郊在建的武汉北编组站构成了武汉货运枢纽。有全国18个铁路局(集团)之一的武汉铁路局。
汉口火车站列车大多往北。
武昌火车站列车一般向南较多。

航空和水运
武汉是华中地区航空中心,有武汉天河机场,机场与市区有天河机场高速公路相连。

武汉是长江的重要港口。有武汉港、阳逻港等。武汉港是长江“黄金水道”的中转站,但随着长江航运的衰落,武汉港也逐渐转变功能而成为长途汽车站,有发往郊区的旅游专线以及省内及省外的长途客运。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长江水运的开发,“黄金水道”又有了复苏的迹象。湖北省及武汉政府也加大了对武汉港口的投资力度,加上香港方面等外资的引进,武汉港口的硬件设施将会在未来的几年里有一个质的飞跃,新增加大型船只泊位(5000吨级)以及现代化的掉臂,以便为武汉的各个开发区的大小企业提供更好的运输服务。这样也为武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市内交通

大桥

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武汉桥梁众多。长江上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军山长江大桥(长江五桥)、白沙洲长江大桥(长江三桥)、武汉长江大桥(长江一桥、公铁两用桥)、武汉长江二桥、天兴洲长江大桥(长江四桥、公铁两用桥、在建)、阳逻长江大桥(长江六桥)共四座公路大桥和两座公铁两用大桥。汉水上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长丰桥、知音桥、铁路桥、月湖桥、江汉桥、晴川桥共五座公路桥和一座铁路桥。

公共汽车和轮渡
武汉最早的公共汽车是从双墩开往五福路的1路,发展至今已经有1、2、4、5、6、7、8、9字头公汽线路几百条,以及无轨电车线路7条。近年来,武汉市了实行城郊公交一体化工程,开通了编号为4位数的郊区公交。但是,由于这项工程牵涉到郊区中巴业主的利益,实行至今仍然阻力重重。

2002年,武汉市公共汽车公司、武汉市电车公司、武汉市轮渡公司、武汉市出租汽车公司、武汉市汽车轮渡管理所、武汉市公用客车厂组建成立武汉市公共交通集团,2003年正式挂牌。

轨道交通
2000年,国家批准长春、大连、武汉和重庆4个城市为首批轻轨建设示范城市之后,武汉轨道交通公司成立。2000年底,投资21.99亿元、总长约10公里的一期工程正式开工,2003年底具备试通车条件,2004年7月投入试运营。由于线路短、票价高、换乘不便、路线不合理等原因,在试运营期和正式运营初期,武汉轻轨载客量都较低。其后虽然武汉轨道交通公司采取降价措施以吸引市民,但是成效并不明显。

武汉市规划未来的轨道交通网由7条线路构成,总长222.8公里。除一号线吴家山至堤角30.5公里为轻轨外,其余6条线路都是地铁。分别为:二号线,常青花园至流芳,39.8公里;三号线,沌口至三金潭,32.2公里;四号线,永安堂至青山,29.3公里;五号线,青山至青菱,33公里;六号线,老关村至堤角,25.3公里;七号线,古田至野芷路,32.7公里。这7条线路中,二、三、四号线跨越两江,连通三镇;一、五号线分别贯穿汉口、武昌的东西方向;六号线沟通汉口、汉阳旧城及后湖新区;七号线则把汉口北部与武昌东南部联为一体。

过江隧道
(在建,2004年11月28日开工,总建设周期45个月)

武汉隧道为长江上的第一座过江隧道,长约3.6公里(含匝道),汉口越江点位在江滩公园附近,胜利街设右进隧道匝道、天津路设右出隧道匝道;武昌越江点位于和平大道,友谊大道设4条匝道连接。该工程为左、右道隔离的双向4车道公路隧道,设计使用年限100年,可抗6级地震和300年一遇洪水。

6. 制约武汉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开始于1996年的武汉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去年有了一个良好的结局:“创优”工作成功接受了国家验收。欣慰之余,细看验收考核“成绩单”,也有缺憾之处: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只得2档分;旅游创汇只得4档分———从全市各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来看,旅游业巨大的“金矿”仍有待挖掘。
全国城市旅游业排座次,武汉位置在哪里?市政协城建交通委员会将2000年的武汉、北京、上海、深圳等10个大城市做了个比较,5个方面的指标显示:武汉旅游业与其它城市还有一定差距。
一、旅游业发展总体情况。武汉旅游年总收入在10城市中排第六。上海909亿元居首位,接着是北京、深圳、杭州。经济发展水平与武汉相近的5城市中,南京排在武汉的前面,为156亿元。
二、旅游人数。城市旅游人数是衡量一个城市旅游业发达水平和城市整体吸引力的指标。北京2000年国内旅游人数为1.02亿人次,排第一位;接下来依次是上海、成都、杭州、深圳。武汉排第六位,1950万人次。
三、入境旅游情况。武汉市的年入境接待人数26万人次排第九,仅高于沈阳。入境人数最多的是深圳。
四、旅游创汇情况。武汉市2000年创汇984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了32个百分点,然而仍排名第九。不仅远远低于北京、上海、深圳等旅游大市,而且低于西安、南京、沈阳,其旅游创汇收入都在一亿美元以上。
五、旅游管理和宣传投资。北京促销经费是一年3000多万元;上海财政每年拨款5000万元旅游专项经费,宣传费1000万元。武汉市2000年宣传经费是200万元,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差不多的沈阳、南京、成都比我们力度大。
献良策:开“药”7味
著名小吃、荆楚风味的餐饮逐年萎缩,享誉全国的“老万成酸梅汤”商标被浙江抢注……谈到我市旅游产品开发现状时,一些政协委员深感痛心。他们说,具有3500年历史的大武汉,丰富的旅游资源相当一部分“养在深闺人未识”,已有的景点开发利用层次又不高,缺乏富有竞争力的精品。
为解决旅游业捧着“金饭碗”讨饭的现状,市政协委员提出7条建议:
一、整合旅游圈层,树立大旅游观念。以市内及近郊景点为核心的都市旅游圈;以省内著名风景名胜区为核心的观光旅游圈;周边省、市景点组成的华中大旅游圈。
二、推出武汉旅游精品。抓好长江沿岸风情旅游区、东湖自然风光旅游区、归元寺等组成的都市风情旅游区、汉口购物旅游区等4大市内核心旅游区,以及近郊黄陂木兰旅游区、武湖农业生态区等4条精品旅游线的开发完善。
三、加快传统旅游产品的改造。规划整合黄鹤楼等武汉中心景观区、首义文化区、东湖风景区,搞好景点后续开发和规划。
委员们的一项项建设,条分缕析,见解深刻,给人启发,受到有关方面重视,必将推动我市旅游业的新一轮发展。

7. 你认为武汉这座城市的发展趋势如何

近几年发展的很好,但武汉的工作很难找,没有广东方便,基本上被中介垄断了。

8. 旅游界崛起的武汉,接待游客数全国第二,为何旅游收入却不及成都一半

因为目前的武汉有着超高的人气值和热度,但是旅游行业还没有被彻底开发出来。后续的购物力度不足,可以让游客们带走的纪念品或者“礼物”并不多。所以导致武汉的人气热度高,旅游收入却一直上不去。

现在的武汉只有着超高的人气值和热度,但是没有相匹配的消费拉动力。所以才导致武汉人气高,但是旅游收入只有成都的一半。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