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的发展现状如何
㈠ 我们国家,我们省,滁州市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是怎样的(
滁州只有一个本科院校,就是滁州学院,以前的滁州师专,其他的都不怎么样.教育上,不太理想,没有全椒好.
㈡ 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疆域辽阔,既有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也有粗犷豪迈的西北风情;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目前已经公布了9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古城,长城、故宫、颐和园等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国还是一个拥有多个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习俗和风情很容易使人产生很强烈的向往之情。所有这些,都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不过,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起步较晚,真正的发展应该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这20年里,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长远的发展。无论是入境和出境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还是旅游在世界旅游市场中的地位,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2000年我国接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3122.8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则达到162.24亿美元,国际排名分别为第5和第7。在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方面,我国的自然风光资源和社会历史文化资源还远远没有得到开发,尤其是我国的中西部,众多的自然资源还没有向游客揭开神秘的面纱。随着东部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中西部旅游资源的相继开发和旅游条件的改善,我国对世界的吸引力将会越来越大。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接待旅游人次达1.37亿,同时也成为世界十大旅游客源国之一,出游人次达1亿。另外,旅游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份额也呈明显的增长趋势,旅游业与国民经济的相关程度越来越高,1997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4.16%,至2010年将升至8%,但是,即使到那时,这个比例与世界旅游业总产出占世界GDP总量的10.7%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从这一点来看,我国的旅游业现在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正是由于这一点,国内所有有关企业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在其中找到了赢利点。但是自然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过分地发展旅游也导致了旅游资源的破坏。
㈢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还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哪些
我国高等教来育发展还存在不少困源难和问题,比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像钱老之问说的也就是这个事。
二是我们高等教育持续发展条件不足不稳,我国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2001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7300元,后来一度跌到了5000多元,现在回到7500元左右,我们还是财政拔款不充足的状况,是同期发达国家相近统计口径1/5,而且不同省之间能相差6倍之多。
三是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及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四是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还没有完全解决,分别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模式、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方面,所以我们的科学发展还是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㈣ 发展高校旅游专业教育对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有什么作用
可以更多的了解我国的文化、地理、历史等,以此来提高我国的旅游业的发展
㈤ 我国本科教育现状如何
最新版中国高等教育系列质量报告10月16日正式发布。其中《中国本科教育质量报告》是我国首份专题性的本科教育质量报告。报告中称,中国本科教育“体量”世界最大,质量稳步提升,在服务国家战略、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分层分类培养多样化人才等方面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总体上看,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卓有成就,已经在路上。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本科教育离人民群众要求接受越来越好的优质本科教育的需求仍存在差距,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中仍存在分配不均衡的情况。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任重道远,需要继续发力。
㈥ 如何认识和看待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求一篇关于谈谈
摘要:高等职业 教育 的迅速扩张,给高职院校和谐校园建设带来了一些突出的 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就要坚持走内涵建设 发展 道路,同时,政府的进一步支持也是构建高职院校和谐校园的关键。
关键词:高职院校;和谐校园;矛盾;内涵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社会 和谐是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高校是国家的缩影,是社会的缩影。建设和谐校园既是落实 科学 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学校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教育作为我国 经济 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其院校校园是否和谐将成为社会是否和谐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我国高职的快速发展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近几年,高职教育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承担者,事实证明,高职教育量的扩张速度远远大于质的提高。也正是这样的原由,高职院校和谐校园建设在宏观、微观层面都显现出不同的问题。
一、和谐校园建设中显现的突出问题
(一)办学基础与发展构想的矛盾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快速扩大规模起源于1998年实施的《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该文件规定“今后,国家每年新增的高校招生计划指标应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学校教育”。2002年《国务院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再次提出“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党的十六大也明确提出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2005年,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1999年以前,我国高职高专招生规模占整个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比重大约是1/4,2004年,高职院校招生数首次超过本科院校,2007年,高职院校由98年的592所上升到1147所,全日制在校生由98年73.33万上升到近800万。高职教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由于经济社会的需求以及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政策扶持。高职教育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很多高职院校提出很高的阶段发展目标,作为抓住机遇的工作动力。但是黄金发展期往往也是矛盾凸现期。几年间规模迅速扩大,学校师资等教育资源不论是从质上还是从量上都没有得到同比增长。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很多高职院校存在目标不明、定位不清的情况,对学校阶段发展中的专业建设、学科建设提出了很高的构想,但理智地说,实现这个构想的各项基础是有不少问题的,有的学校无论是从规划还是从部署来看,都有一个很好的方向,可在实际的操作上,如管理层面、执行层面等问题很多。有的学校片面追求扩建,盲目追求“大而全”,某一阶段发展战略的失误,很可能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一个学校的发展是需要分阶段进行的,什么阶段定什么目标,办什么事情,不能超越阶段,急于求成。无论从建设基础还是从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程度来看,高职教育院校建设比普通高校建设的难度更大更要注意把握好基础与构想间的关系。
(二)财政投入与办学需求的矛盾
充足的财力投入是构建和谐校同的物质基础。我国的高校建设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从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比重看,我国的教育投入正逐渐上升,但仍低于世界占5.2%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4%的平均水平。根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材料。职业技术教育总经费投入在教育经费中的比例在下降,由1994年的13.4%下降到2004年的7.1%。不管是拨款还是学费来源,高职院校总体生均教育经费都很少。例如云南省一在校生规模近万人的高职学校。一年的财政预算拨款只有2500万左右。
可喜的是“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计划投入140亿发展职业教育。同时在2006~2009年,三年内投资20亿重点资助100所高职院校进行示范建设。这是良好的开端,但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2002年国家对大学投入高达733亿元,这些钱基本都花在四年制大学上了,相比之下,“十一五”五年间给职业教育140亿,实在是太少了。
笔者认为,尽管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但高职教育仍处于初创阶段,经费不足仍是制约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和提高的瓶颈。
与投入的相对弱势对应的是社会对高职教育人才的大量需求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训高要求。
在经济结构转型期,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尤其重要。国家在近几年连续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总理召集有关专家座谈职业教育,并将职业教育列入中南海的议事日程,发展高职教育成为“重塑中国社会核心竞争力”重要手段。
在人才培养要求上,2006年11月,教育部在颁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为工学结合模式,提出高职要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的基地建设对学校教学条件教学质量要求是很高的,需要有足够的财力来支撑。
双师结构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工作到位的管理队伍建设也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持。师资的引进自不用说,管理队伍的建设也要下足功夫。如世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最着名的学校之一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工学院专设“工学结合与职业咨询部”,部门工作人员达160余人,建设这样庞大的一个机构也需要有财力支持。
由于经费投入的不足,一些高职院校为钱多招学生,导致管理混乱,陷入教学质量下降,就业难,招生难的恶性循环中。
(三)育人质量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由于办学基础、经费投入、师资薄弱等原因,我国高职院校的育人质量与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带来的直接后果之一是 企业 及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选。据统计,在高技能人才需求相对较少的西部省份云南,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公布2005年高技能人才缺口达30余万。在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更是出现高薪难觅高素质高技能人员。后果之二是存在高职学生就业难和有业不就的双重问题。据央视国际报道,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截止9月1日)为72.6%,其中 研究 生为91.9%,本科生为81.7%,高职高专为62.1%。另外,一些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岗位、对社会提供的岗位不满,宁可失业也不就业。这些现象的背后说明我们的高职学生培养质量有问题,一是教学质量二是价值观尤其是职业道德,两方面的培养达不到要求。
在教学质量方面,2006年10月,教育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在回答提问时认为: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在于教学 内容 与社会需求存在距离。
目前 ,许多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建设各方面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变化的需求,例如课堂内容陈旧,远远滞后于社会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和职业岗位的不断变化,再加上经费限制。实践实训条件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在价值观方面,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积极、有效引导学生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目前,高职院校的价值观教育渗透力是不到位的。
(四)人际间存在一定矛盾
我们所指的人际关系矛盾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以及个人与群体之间存在的一些不和谐关系。
笔者认为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学校的民主法制建设、公平正义氛围、学校的安定有序和凝聚力、活力有极大的关系。
1、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矛盾。近年来,学生与学校的矛盾表现越来越明显,对簿公堂的也是常事。学校的管理更多从效率、声誉考虑。而学生考虑更多从自身利益考虑。如在毕业生就业 问题 上,学校更多考虑的是就业率,而学生更多考虑薪金和 发展 空间等,使校方与学生在毕业生档案管理等方面产生矛盾。
2、学生与学生间的矛盾。突出表现在 经济 条件好的学生与贫困生之间的矛盾,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使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给贫困生带来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学生间的矛盾还表现在学生干部群体与普通学生群体之间。
3、教师与学生间的矛盾。市场经济对校园的渗透是很深的。一方面表现在少数教师在师德师风上出现了整体的下滑,在学生中丧失威信。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倾向于从市场经济角度看待相互间关系,认为学生与教师是消费者与服务者的关系。双方缺乏尊重与信任,导致师生矛盾上升。
4、教职工与学校管理层之间的矛盾
这一方面表现在教师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不一致上,另一方面,表现在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校情民意得不到充分表达的同时学校管理决策难以下行起效,引起教职工与学校管理干部之间的矛盾。
二、应对问题的思路
(一)走内涵建设发展道路,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
真正意义上的和谐校园一定是可持续发展的,优秀的高职院校应该是具有强劲的 教育 自我发展能力的,也就是说能够创造高效的“教育加工值”,走内涵发展道路。内涵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提提口号就能解决,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
1、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
“构建和谐 社会 关键在党”,构建和谐校园关键在于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成员要按照“ 政治 家、教育家”的要求,以 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提高领导的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在班子中,校长的领导对学校的发展更是具有引领性作用。一个优秀校长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对学校的现状与定位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冷静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整个领导班子协作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将校长的思想理念有效转化为全校师生的具体行动,最大限度激发校园活力。这样的班子团队才能团结全校师生,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共同努力。
2、加强民主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依法治校
高职院校要从“人本”的角度,将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和人性化管理、民主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具体工作中,一是要建立健全职代会、教代会、学代会和团代会制度,切实扩大广大师生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对于学校来说,教职工中出现不同的利益诉求、价值标准和政策主张是正常的现象,关键在于大家要在平等自由地表达诉求和主张的基础上,协商讨论,形成共识。用民主的方式,营造民意顺畅的氛围,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使师生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专心 学习 工作而又和谐相处。三是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运用 法律 的规范引导和约束师生行为,创造公平、公正的环境。
3、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以专业建设为核心,重点抓好三项工作:第一,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增加模拟和仿真实训条件,建设有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室和实习车间。第二,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制订具备“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第三,课程体系和教学 内容 改革。按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和 规律 ,参照职业岗位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很好接轨,并具备技能提高的基本素质。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渗透和 影响 着师生的方方面面,对和谐校园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建设中要关注学生弱势群体,从心理健康指导、就业指导、思想教育等多渠道对家庭贫困、综合素质差,有交际障碍、心理疾苦或生理缺陷的学生提供帮助。建设中要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尤其是职业道德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朝全面、和谐的方向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学校精神的塑造。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局限于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层次上,要把它纳入学校长远规划,放在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全局中建设。
(二)政府的进一步支持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高职教育之所以能顺应经济社会需求快速发展,是因为国家政策面上的大力支持,同样的和谐校园构建也需要政府的进一步支持。
在政策层面上,政府在高职教育政策制定中,要有导向性,一是改革高职教育投入体制,推动各级政府加大高职教育投入,调动 企业 积极参与办学,鼓励学校多渠道筹措资金办学。二是使高职在稳定规模的同时将工作重心转到提高教育质量,注重特色建设和内涵建设上来。 目前 ,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其意义就在于大力提升这些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促进它们在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中起示范作用,带动全国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今后,这样的政策支持,高职教育还需要很多。
总之,高职院校和谐校园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政府、学校的紧密配合,共同建设。
㈦ 急求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其发展的论文参考文献
1/35
【题 名】社会责任视角下的景区公司成长模式研究——以天龙旅游开发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作 者】李乐京 陈志永 梁玉华
【刊 名】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263-6265
2/35
【题 名】以六大转变推进我省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作 者】纪根立
【刊 名】今日浙江.2007(11).-50-51
3/35
【题 名】25年来秦俑馆旅游生命周期与结构变化研究
【作 者】孙根年 薛刚
【刊 名】干旱区地理.2007,30(2).-283-288
4/35
【题 名】山东省旅游饭店人才对策深层透视
【作 者】孙凤芝[1] 秦绪霞[2]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2Z).-275-275
5/35
【题 名】从概念到实证:中国旅游研究的未来
【作 者】马聪玲
【刊 名】旅游学刊.2007,22(3).-6-7
6/35
【题 名】西部旅游企业高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 者】王香茜
【刊 名】商业时代.2007(6).-104-105
7/35
【题 名】中国六大遗产地旅游非线性成长及比较研究
【作 者】孙根年 吴晓娟
【刊 名】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1).-107-111
8/35
【题 名】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研究
【作 者】强亦锐
【刊 名】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03S).-43-44
9/35
【题 名】成长期的自助旅游与迎合策略
【作 者】曹宇
【刊 名】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6).-657-660
10/35
【题 名】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成长研究
【作 者】何喜刚 高亚芳
【刊 名】开发研究.2006(5).-85-86,73
11/35
【题 名】旅游是重心 文化是品位——答龙源期刊网记者问
【作 者】季成家
【刊 名】丝绸之路.2006(9).-66-73
12/35
【题 名】试论环鄱阳湖旅游成长三角的构建
【作 者】冯淑华
【刊 名】商业研究.2006(14).-165-168
13/35
【题 名】甘肃省旅游产业中的市场成长问题研究
【作 者】彭睿娟
【刊 名】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3).-48-51
14/35
【题 名】制度、技术、管理:中国旅游产业化成长的制度安排
【作 者】沈和江
【刊 名】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8(3).-90-94
15/35
【题 名】企业成长理论与我国旅游企业并购的路径策略
【作 者】胡春林
【刊 名】特区经济.2006(4).-195-196
16/35
【题 名】旅游与家教
【作 者】裴毅然
【刊 名】家庭教育.2006(02S).-22-23
17/35
【题 名】数字化与企业持续成长的战略选择——以温州旅游企业为例
【作 者】汪升华[1] 刘洋[2] 顾文静[2]
【刊 名】经济管理.2006(3).-64-66
18/35
【题 名】浅议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
【作 者】杨亚娟
【刊 名】农业职业教育.2005(6).-26-26
19/35
【题 名】对发展苏州博物馆旅游的思考
【作 者】于萍
【刊 名】苏南科技开发.2005(11).-39-40
20/35
【题 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规律与体系
【作 者】谭白英
【刊 名】理工高教研究.2005,24(5).-118-119
21/35
【题 名】我国主题旅游集群的成长及其空间特征研究
【作 者】聂献忠[1,2] 张捷[1] 刘泽华[1] 章锦河[1]
【刊 名】人文地理.2005,20(4).-65-68
22/35
【题 名】我国旅游企业并购混合路径偏好的实证研究
【作 者】胡春林
【刊 名】旅游学刊.2005,20(3).-48-52
23/35
【题 名】浅析假期旅游对青少年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
【作 者】邓宇凡
【刊 名】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5,25(1).-59-60
24/35
【题 名】旅游社营销中心的成长档案
【作 者】韩阳
【刊 名】出版参考:业内资讯版.2005(04X).-22-23
25/35
【题 名】推动旅游学科发展与中国旅游产业共同成长——著名旅游学者杜江教授评介
【作 者】文武
【刊 名】生产力研究.2005(3).-220-223
26/35
【题 名】旅游业区域合作机制创新研究——以成长中的“泛珠三角”为例
【作 者】秦学 张伟强
【刊 名】思想战线.2005,31(2).-128-133
27/35
【题 名】基于战略联盟的旅游企业组织创新
【作 者】张显春
【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5(1).-28-29
28/35
【题 名】浅议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作 者】王旭科 宋健
【刊 名】中国成人教育.2005(1).-56-57
29/35
【题 名】国外自助旅游图书的细分市场策略
【作 者】易晓春
【刊 名】编辑学刊.2004(6).-72-76
30/35
【题 名】区域旅游业时空演变形式与机制探析
【作 者】秦学 邹春洋
【刊 名】学术交流.2004(11).-83-88
31/35
【题 名】旅游市场呼唤品牌和声誉投资
【作 者】符国群
【刊 名】销售与市场.2002(01S).-31-31
32/35
【题 名】制度变迁与中国旅游产业的成长阶段和发展对策
【作 者】贾生华 邬爱其
【刊 名】旅游学刊.2002,17(4).-19-22
33/35
【题 名】城市旅游空间成长及其空间结构演变机制分析
【作 者】卞显红
【刊 名】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3(3).-30-35
34/35
【题 名】实施六大战略 培育支柱产业——关于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思考
【作 者】薛荣哲
【刊 名】山西旅游.2001(6).-4-7
35/35
【题 名】过渡区旅游空间成长初步研究
【作 者】卫旭东
【刊 名】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1(3).-223-225,229
㈧ 近年来,我国发展迅速,如何看待我国的教育情况现状
我国的教育现状明显落后于其他国家,教育质量明显下降,如果在不进行教育改革,中国专难以培养属出高素质、高学历、高技术性的人才,虽然发展情况比较好,但是投入教育的比较少,中国很多地方都普及不到教育,所以现在的教育是比较迟缓和比较落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