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旅游业发展宣传力度不够
⑴ 论文求助 浅析我国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市旅游业自“九五”以来,我市的旅游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距离市委、市政府建设旅游支柱产业,建成极具活力的区域性旅游中心的要求来衡量,还有较大差距;与周边地区旅游业发展相比较,信用仍然比较滞后,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未能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存在问题:
(一)、认识上不到位,建立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
虽然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来定位,也成立了全市人文生态旅游产业协调领导小组,但是还没有引起各县(区)和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还未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缺乏认真的调查研究,还没有形成具体有效的政策导向和保障措施。旅游业具有涉及面宽、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特点,必须实施政府主导性发展战略,才能够突破体制局限,取得持续快速发展。实践证明,凡是政府主导有力,各级各部门配合紧密的地区,旅游业发展就快、效益就好。例如,宁夏、银川市的旅游业发展就是典型的例子,由于银川市政府主导有力,成立了跨区域、跨行业的“西北风情”旅游联合会,打出了大联合、大开发、大市场的路子,近年来在西部地区异军突起,收益颇丰。从我市的现状看,有的县对旅游产业定位不明确,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缺乏必要的办公场所,个别景区(点)连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无从保障,出现“抱着金饭碗到处讨饭吃”的现象。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观念在各级领导层还没有真正树立,建立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机制多是喊在嘴上,写在文件上,却没有落实在行动上。
(二)、规划不到位,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科学性
旅游发展规划是实现旅游业“六大”要素开发建设、协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而目前我市还没有统一的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正在编制之中),这样势必在指导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功能完善方面缺乏指导性和科学性。造成盲目建设、重复建设,既浪费了资金又破坏了景区(点)整体形象,甚至造成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的现象。就我市目前而言,七县(区)均没有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有的龙头景区在区域旅游业发展规划上也不完善,缺乏科学的论证。县(区)之间,各自为战,没有把资源的整合开发纳入全市、全省乃至周边地区的大格局中来考虑。制定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县域发展规划刻不容缓。
(三)、宣传不到位,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不高,市场开拓缓慢
在整合市内旅游资源,推介旅游精品线路,进行整体联动,宣传促销上缺乏理性的分析和认真研究。仅靠参加外省区举办的推介会、交易会等进行简单的散发材料式的宣传是很多不够的,各县(区)景点在宣传上各自为战、形不成合力,宣传手段简单、科技含量代低,使有限的资金,没有发挥最佳的效益,形不成握昆拳头、突出特色、一举成名的效果。加之旅游宣传促销相对投入资金大,我市财政有比较困难,仅靠政府主导出资开展全方位的宣传活动,只是杯水车薪。“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宣传机制在我市还未形成,造成在宣传促销上资金短缺乏、力度不大、科技含量不高、手段单一,覆盖面不广,市场开拓缓慢。以致很具有竞争力的特色旅游产品市场占有率低、形不成买点、知名度不高。
二、发展措施:
(一)、精心编制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旅游业发展规划是指导区域旅游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只有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才能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一是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使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合理配置、协调发展,以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推进民族文化传播为出发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设施配套上,体现人性化特色和细微服务,使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二是要突出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是规划要体现的重要一环,要处理好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文化文物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坚持“合理开发与保护利用”并重的原则,在开发中保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利用中提升社会经济效益。三是要体现特色、发挥比较优势。通过对旅游资源的普查,要重点突出我市“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垄断性资源,以全力建设道源圣地崆峒山、西王母降生回中山、伏羲诞生地古成纪、神州祭祀古灵台、帝王祭天上下田寺和百万亩农业生态梯田以及皇甫谧陵园为重点,发挥资金的集约性作用,整合资源,块带结合,块带结合,打造精品产品,力争在较短的时期内,实现“一条龙”布局的腾飞。
(二)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全力培育精品产品
要把跑项目、争项目、立项目作为提升旅游景(区)点档次,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推动建设精品旅游产品的重要途径,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狠抓项目建设。一是要加快旅游项目库建设。按照区域旅游业发展规划,紧紧抓住国家投资导向,筛选一批具有带动性强、关联度大,具有开发前景和一定基础条件的大项目,调研论证搞好前期工作,建立起市县(区)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库。积极向省、国家有关部门推介。目前我市要紧紧抓住国家旅游局实施红色旅游的投资导向,加快论证申报红色旅游项目,抓住省政府实施“陇东交通会战”的机遇,加快申报旅游景区(点)断头路的项目,提高景区(点)的可进入性。二是大加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仅靠政府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筹资机制,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采取出让所有权、出上经营权、实行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吸引外资和民营经济参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目前,首先制定全市统一的政策导向,其次要筛选拟定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开发建设项目库,再次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建设。三是要提高文化内涵,培育精品产品。旅游景点的建设和产品的开发,要注重文化内涵,彰显地域特色,要树立“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的观念,融文化寓景点、产品之中,增强景点和旅游产品的生命力。如我市崆峒文化、西王母文化、皇甫谧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可成立崆峒文化研究会、崆峒武术学校、西王母文化研究会、皇甫谧文化研究会等形式,加强对区域文化的挖掘整理,提高旅游景区(点)的文化含量,以文化的提升与传播推动产品上档次、上水平。
(三)、多方协作,强化宣传,努力提高平凉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宣传推介是提高旅游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旅游经济产业实现文化传播和经济繁荣的重要载体。在对外宣传上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的方针,按照“稳近拓远,细分市场,整体联动,重点突破”的营销理念,努力开拓三大旅游市场。
一是要细分市场,有的放矢,集中资金,重点突破。要认真研究分析主流客源市场,瞄准目的,有的放矢,集中有限的资金全力突破主流客源市场,力求发挥较大的效果。可以采取在我市主要旅游景点、宾馆(饭店)和旅行社,对来平游客进行综合问卷调查,分析主流客源市场,了解接待服务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做到掌握客源市场,瞄准主攻方向有的放矢量,全力开拓主流客源市场。二是要创新理念,提高手段,多方联合,整体推进。要采取跨行业联合,跨区域联合等多种形式,创新宣传促销理念;制作装帧精美、文化涵量丰富、科技含量高的宣传画册、光盘和富有地方特色的工世品、纪念品。目前重点要借助全省旅游重点宣传规划和“西北风情”旅游联合会提供的宣传平台,采取电视、媒体、节会网络等多种形式,整合市内旅游产品,瞄准市场,提高手段,集中资金重点突破,力求在主流客源市场取得轰动效应。三是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旅游市场和宣传推介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这样既作到了主题突出、内容丰富,也达到了资源区享、效果显著的目的。要能够把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使用,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实施依法治旅,全面提升旅游综合素质
旅游业是关联度高的新型经济产业,要实现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营良好的旅游环境,努力实现经营有序,市场良好的格局。
一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旅游业发展有利于传播祖国优秀文化,提高民国素质,要通过旅游这个载体,全面提升服务质量,通过文明服务,优质服务,人性化服务和细微服务,提升全行业的文明程度。通过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满足游客的根本利益。二是树立环境意识。旅游就是环境,旅游就是服务,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正确处理好营造环境与保护发展的关系,通过保护环境推动发展,通过发展更好的保护旅游环境,促使建立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良秩序的行业风尚。三是要诚信经营,依法规范市场秩序。通过大力开展市场整顿、大力宣传行业法规,在全行业推动“守法诚信经营”活动,倡导诚信经营、游客明白消费、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达到“秩序、质量、环境、效益”的双丰收。四是要加快人才培训,提高旅游队伍整体素质。旅游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石,而高级旅游管理人才就更是旅游业发展的中流抵柱。要通过参加举办各类形式的培训班,加大对旅游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现有旅游队伍人员素质,并通过多种方式引进人才,提高旅游业管理水平,以适应大旅游、大市场、大开发、大发展的需要。
⑵ 安徽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安徽旅游定位 主题定位:安徽山河天下秀;决策定位:使安徽旅游由资源大省转变为旅游经济强省;经济定位:把安徽旅游经济培植成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实行“农、工、旅、贸”综合发展;目标定位:把安徽建成全国优秀旅游省份,“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成为世界旅游胜地。
1.旅游业总量较低。旅游收入总量指标综合反映了某个国家或地区旅游经济的总体规模状况和旅游业的总体经营成果。我省旅游总收入2006年为4l1.5亿元,2010年超千亿元,虽增加了很多,但在长三角旅游圈五省市中的排名仍靠后,其旅游经济总量还是偏低。
2.旅游业的综合性配套服务有待加强。从单纯的观光旅游向观光度假休闲旅游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省旅游景区在游乐休闲设施、购物中心及金融、通讯、医疗方面投入有待加强,游客在景点逗留时间较短。
3.旅游业创汇能力偏低。近年来,我省提升了黄山、合肥、阜阳机场的接待能力,加大了对外宣传促销力度,但与全国周边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以入境旅游促国内旅游这一方针已在云南省取得显著的经济成果,而在我省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4.旅游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我省旅游业多元化投入体系逐步形成,但总体规模偏小。相关的配套政策还不够完善,落实政策也不够到位,招商引资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产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旅游的服务能力和国际化水平,有待更进一步促进和提高。
⑶ 郴州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近十年来,政府确立了以旅游业为郴州支柱产业的发展思路。政府凭借自身优势做了大量景区资源推介、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郴州的景区资源知名度、美誉度得到很大提高,郴州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大的完善和提高,在郴州旅游的外地游客和本地游客数量激增,旅游收入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旅游产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以政府行为为主经营发展郴州旅游业的模式在郴州旅游业发展初期是十分必要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成果也是巨大的。但同时,浪费也是巨大的。一是体现在对公共资源调度和利用的无度(无节制性)上,二是体现在不能很好地整合旅游产业链各个环节资源所造成的浪费上。
⑷ 为什么说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宣传力度不够
事关(政府)二字,说真话基本都是禁言的!自己感受吧
⑸ 发展旅游经济对互助县的宣传力度不够大
旅游重点在于打造一个成体系的旅游内容。互助有很多旅游资源,比如森林,青稞酒等,这些需要整合才行
⑹ 枣庄发展旅游业的劣势
可以说,枣庄的旅游业和省内先进市相比,无论是景区景点的规模、景区景点体量、旅游产品的档次和市场发展的空间都还比较小,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轻,只能说初步成为一个产业。
1、规划滞后。无论全市的规划,还是区(市)、景区景点的规划都缺乏国内外顶级旅游专家的规划,缺乏大手笔、高起点的创意和策划,旅游产品品味不高,特点不强,资源缺乏整合。
2、对发展旅游业重要性认识不足。旅游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及旅游在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作用还没有被广大干部认识和接受。由于旅游业发展须经过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为"高投入低产出";第二阶段为"高投入高产出";第三阶段为"低投入高产出";伴随三个阶段,旅游对经济的贡献是先富民,其次富地方,最后富财政。因我市尚处第一阶段,普遍对高投入低产出、投资大收效慢有顾虑,筹集资金畏难发愁,政府主导作用的保障机制难以形成。
3、景区景点开发深度不够。能带动其他旅游景点的龙头景区还不够突出,景点散小弱,各自为战,小打小闹,缺乏规模大、体量大、投资强度大的龙头旅游景点。
4、宣传促销手段不强。经过近几年的宣传,枣庄旅游在省内外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差距还很大。由于宣传促销经费较少,一方面,使得宣传促销范围狭小、渠道单一。仅限于周边地区,二、三级旅游客源市场宣传促销不够,特别是500公里以外的中远程游客更少。另一方面从宣传方法来看,只能印制一些简单的宣传品,举办一些常规性活动,在常规媒体上做宣传,无法像先进地区那样在国家级媒体上,做高端旅游广告,不能产生连续的轰动效应和持久作用。
5、旅游投入严重不足。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必须要靠大的资金投入,目前我市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不活,基本还是靠政府投入为主。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冠世榴园景区每年的资金投入额尚不足千万元,难以形成景区发育的膨胀效应。
6、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旅游局职能弱(尴尬局),缺科学高效的发展体制。由于受机构编制的限制,市和区(市)旅游主管部门全都是事业单位,而实际承担着旅游行业的规划、建设、宣传促销、部门协调、市场监管、行业执法的职能,旅游主管部门难以担负应当承担的职责。由于旅游景点处于政府包办,景区景点的决策权、管理权、维护开发权都难以自主决定,造成躺在政府怀抱里睡大觉,长远规划发展、宣传促销、人员配备培训都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景区景点没有走向市场经济的轨道。
⑺ 旅游思想观念落后的表现
新疆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摘要:独特的资源优势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为新疆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条件,但思想观念、管理体制、基础设施和产品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则成了这一战略实施的障碍,我们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关键词:新疆旅游业;发展;思路新疆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行、住、食、游、购、娱”一体化旅游服务体系,成为我区国民经济的新兴产业部门。在扩大我区对外交往、促进科技文化交流、沟通信息,增进了解与友谊,改善投资环境和推进新疆走向世界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但思想观念、管理体制、基础设施和产品开发中的问题则成为了新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新疆旅游业的发展。一、新疆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一)资源丰富,潜力巨大按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的资源分类系统,新疆人文景观类、水体景观类、生物景观类、古迹建筑类、休闲求知健身类、购物及民族风情类等六大类型资源齐备。在68种基本类型中新疆至少拥有56种,占全国实体旅游资源总量的83%,种类极为丰富。如西域风情、丝绸之路、民族风情、边境贸易、特种旅游等,产品结构齐全,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对应不同市场的不同需求,满足国内旅客与海外游客的各类消费需求。根据对全疆旅游资源的普查和考证,新疆已申报和可申报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有11处,可作为新疆旅游业发展的龙头景区或重要支撑点。具备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条件的11处,可作为地方旅游业发展的龙头景区或主要支撑点。另外还有具备较高科考和探险价值的旅游目的地8处,可作为吸引部分国际和内地游客进行特种旅游的目的地。这些景区和景点将作为今后重点景区加以开发,以促进新疆旅游业的发展。(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目前,新疆已有星级宾馆和涉外饭店176家,客房1.75多万间,比“八五”期间平均增长100%以上,其中包括五星级4家,四星级8家,三星级30家。主要城市客房短缺的局面得到根本改观。拥有旅行社119家,其中国际社37家,国内社82家。全区拥有各种旅游车辆700多辆,增长3l;旅游从业人员1.5万余人,增长17.2%;导游人员两千余人。增长35.3%。同时旅游交通大大改善,方便快捷程度明显增强,如“九五”时期已建成两条高速公路,近500公里;南疆铁路已修通到历史文化名城喀什,主要旅游城市间旅游专列已经开通;乌鲁木齐现有航线50余条,与国际国内各主要大城市均有航班相连,与区内大部分地州航线也早已开通,目前一些支线机场、旅游机场等新建工作正在进行之中。旅游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使“丝绸之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三)旅游项目丰富多彩为了充分利用新疆丰富的旅游资源,使众多的自然风景名胜、灿烂的历史文化古迹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情发挥出更大的旅游价值,以满足海内外旅游者的需求,各级旅游部门和旅行社积极开发了一批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诸如丝路环游、沙漠探险、高山攀登、草原揽胜、历史访古、民俗采风、跨境购物、宗教朝拜、科学考察等均富特色与魅力,得到了中外游客的普遍关注。其中“丝绸之路游”已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被列为14条国家级旅游线路之一。二、新疆旅游业存在的问题新疆旅游业虽然发展较快,成绩可喜,但总体来看,新疆旅游业处在“一流资源、二流交通、三流开发、四流经营、五流促销”的状况,其资源优势还不能转化为产品优势乃至经济优势。具体表现为:(一)观念落后阻碍全疆旅游业的整体发展一是管理观念相对滞后。如一些地方在旅游建设上没有长远规划,即使有规划,也未能做到认真施行,致使某些地区的旅游建设不能很好地持续发展下去。二是缺乏市场观念。一切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线路的组织,旅游商品的设计、旅游接待与康乐设施的服务,旅游宣传促销的开展等,必须要围绕旅游市场的需求而进行。但目前一些地方还是习惯于用党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模式来领导旅游,地盘观念、单位观念强烈,跳不出条块分割思路,没有大市场观念,而这一切不可避免地阻碍了旅游业发展的步伐。三是“科技兴旅”观念淡薄,有些地方在旅游开发中常常站在本地区、本单位狭小的立场上盲目投资,不够重视旅游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甚至人为破坏旅游景区的自然风貌,导致旅游业发展缺乏“一盘棋”的整体效应。(二)旅游景点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经过多年的努力,疆内部分景点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与国内旅游发达的省、市景点环境相比,特别是与国外景点相比还相距甚远。门票价格的合理性、景点设施的配套性、环境卫生、服务质量等等都成为游客的意见焦点。(三)旅游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人们外出旅游就是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陶冶情操,因此,在旅途中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一些旅游企业和经营者很难做到让游客心情愉快,不惜采用各种手段强行骗取游客的钱财。一些地方出租车、个体旅游车随意要价,强行载客。一些旅馆、饭店不实行明码标价,旅游高峰期价格成倍上涨,旅游纪念品经营点漫天要价的现象极为普遍。此外,一些旅行社、导游人员素质不高,参与欺客事件时有发生。(四)一些景点知名度低,宣传工作力度不足近几年,旅游宣传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仔细分析,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认真对待。第一,宣传对象没有细分。目前能够外出旅游的主要群体集中在城市,据2006年统计资料,国内游客中有90%为城镇居民,10%为农村居民,而且是中高收入阶层,并且以区内、国内大中城市为主。此外还有两个主要群体,一个是外国来华旅游者,另一个是国内会议、商务的代表,据国内旅游调查资料显示:以会议和商务为游览目的的占23%。我们的旅游宣传工作应该主要针对以上三类群体。确定好宣传对象,选定好宣传的角度和力度,便可做到事倍功半,反之,目标不明确,则既浪费了钱财,又得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第二,对旅游景点的宣传不全面。我们要发展大旅游,就要以点带面地进行全方面的宣传工作,结合重点景区,兼顾其它景点,提高全区旅游景点的整体知名度。
⑻ 为什么有些地方旅游景点没有人去旅游 有些地方且很多人去旅游 是名声宣传力度不够大还是景点不吸引人
1.没有人去旅游的抄景点,缺乏推广、宣传,更缺少一个精神上的灵,这个要去创造,要花钱,大钱
2.很多从去旅游的景点,是因为口碑已经推出去了,受到广大游客推广传送了,这才会有人来
3.不只是宣传力度够不够大,更需要的创造 一个噱头,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在那
⑼ 临城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
一、 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旅游发展体制机制的瓶颈问题比较突出,有待进一步健全。全区上下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统一,无论在机构设置、部门合力、政策扶持、规划统筹上,都与我区旅游强区的地位不相匹配。从机构设置来看,今年,区旅游局并入区文化局,客观上是机构改革的需要,有利于文化与旅游的资源整合,但无形中弱化了旅游工作的地位和旅游部门的职能,不少业内人士大呼看不明白,认为是在走回头路、下坡路。从部门合力来看,旅游业涉及面广,关联度大,从横向看需要宣传、发改、交通、财政等多部门协作配合,从纵向看要对各乡镇规划开发进行统一指导和协调,但各地各单位联动机制还未真正形成,推诿扯皮,相互拆台现象仍然存在。
从政策扶持来看,我区旅游专项资金呈逐年下降之势,2013年1526万,2014年1381万,2015年1140万,在其它地区不断加大奖励的情况下,我区资金投入不升反降,政策推动力不断减弱,另外在招商引资中,土地指标或地价往往成为主要制约因素。从规划统筹来看,我区旅游规划体系与市政建设、生态保护、交通等规划缺乏有效衔接,内容互相矛盾和制约,给规划的实施带来困难。各镇乡“各自为政”的封闭性区域规划,也导致了无序开发、低水平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的不良后果。
2、旅游产业弱、散、乱、慢的现状依旧,有待进一步改观。“弱”是指现有景区项目普遍规模偏小,开发水平不高,旅游产品单一雷同,对高端客源市场吸引力不强,存在留不住人、留不住钱的问题。“散”是指我区旅游景点分布较散,缺乏空间上、功能上的有机规划整合,尚未形成区域优势线路和特色板块,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发展不协调,旅游产业链没有形成。“乱”是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运输、游客集散等旅游交通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建立,景区标识标牌用语不规范甚至错字连篇,拉低档次。
如每年杖锡樱花节期间道路拥堵严重,大大影响了游客兴致;“五龙潭”景区最后一公里的羊场小道被区内外游客所诟病;宁波博物馆百字停车提示牌有6处错别字被各大网络媒体争相曝光。“慢”是指项目推进速度缓慢,“五大旅游项目”一拖再拖,迟迟难以见效,罗蒙环球城因资金链问题一再推迟开业时间,目前虽人气火爆,但未来能否保持目前势头业内人士多表示忧虑。其他如华侨城项目进展缓慢,天童景区不温不火,它山堰项目几乎陷于停滞。
3、优秀旅游企业和旅游人才匮乏,有待进一步引进和培育。本土从事旅游开发的多为中小型企业,缺乏先进理念,思维和视野不够开阔,开发项目大多层次不高,产品竞争力不强,引进的首旅、开元旅业真正生根开花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磨合。面对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人才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既缺乏懂管理、会策划、善营销的领军型、高层次人才,也缺少擅长沟通交流、具有处理应急事件能力的一线导游人才,能为境外游客提供服务的小语种旅游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整个旅游服务人才的引进教育培养滞后于市场发展。
4、旅游营销推介不够精准,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区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对外宣传的形象和口号,品牌形象模糊很难让游客对鄞州旅游留下深刻印象。旅游推介营销力度不足,旅游宣传范围有限,手段比较单一,各个景区、旅行社单打独斗的状况普遍存在。加上一些景区景点文化挖掘不深,包装不精,致使旅游市场拓展乏力。
二、建议对策
如何把我区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进一步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发展壮大旅游经济,是未来几年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认为今后一段时间我区旅游产业要努力实现两个转变,即由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由单纯观光型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型旅游转变。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点建议:
1、进一步深化认识,抢抓旅游业发展新机遇。要坚持旅游经济强区战略不动摇,把旅游业培育成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第一,在目前两局合并的大前提下,要服从服务好大局,缩短磨合期,加快两局融合,实现一体化运作。在新组建的文广局中,区政府要强化突出旅游职能的权威性和工作地位,科学合理设置内设机构,配强配足人员和经费,切实发挥其行业管理协调功能。
第二,在目前暂时无法像湖州、宁海等地设立旅游发展委员会的大背景下,要充分发挥好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全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政府相关部门要从各自职能出发,研究制定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共同搞好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形成工作合力。
第三,要加大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构筑并完善旅游业发展的保障体系;探索建立旅游投融资机制,大力培育多元化的旅游市场主体。
2、进一步突出重点,加快旅游业发展新步伐。针对当前我区旅游产业弱、散、乱、慢的现状,建议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转变思路,在景点建设上由全面建设向突出重大项目建设转变,在旅游线路上由景区(点)分散旅游向串点成线(连点成片)转变,把握好三个重点。
第一,要强化规划引导。结合当前新一轮规划的修编,要优化调整总体规划,抓紧编制各片区专规,积极推进旅游规划与交通、水利、城区等规划的融合,按规划细化政策、实施项目、配置资源,真正把规划落到实处,为大旅游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要加快重大项目的引进开发。对于在建的重点项目或是在谈的重大项目,要突破常规,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抢时间,抓进度。制定具体的“工作路线图”和“时间进度表”,实行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
第三,要抓好优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鄞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旅游方面尤以梁祝文化和佛教文化最为知名,但近年来对这些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所弱化,因此要发挥好比较优势,不断深挖整合这些优势资源,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使“梁祝爱情”、“天童育王”的旅游品牌走向国内外。
3、进一步强化保障,落实旅游业发展新举措。发展大旅游,需要大营销和大人才。一方面,要加大旅游营销推介力度。眼前可以做到三个一:征集一句朗朗上口的鄞州旅游形象和口号,通过社会征集、专家评审的方式,确定鄞州旅游对外宣传的整体形象、标识和宣传口号;设计一张标有景点信息、交通信息、食宿信息等多要素的建议旅游折页,放置于各大宾馆、人流集聚区;打造一台高水准的大型音画实景演出,聘请国内外高端策划人才,以我区特有的梁祝或是它山堰文化底蕴为素材,打造一台可以比肩“印象·西湖”、“印象·丽江”的大型音画实景舞台剧,提升鄞州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另一方面,要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引进。要加大旅游人才培养、选拔和引进力度,尤其要加强高层次管理者、新兴业态经营者和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加强旅游一线从业者的岗位培训,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