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发展旅游业
Ⅰ 何为长江经济带的一轴,两翼,三极,多点
【量价骄阳】为您解答从:“一带一路”毋庸置疑是利好,利好的概念有第一是版基建类,“一带一路权”沿途国家基础建设差,建筑、高铁、电力设备均受益,建筑首当其冲;第二是油气产业链,中国与中亚油气合作利好油气钻采、服务等;第三是交运油气港口运输;第四是旅游业,丝路建设带动相关区域旅游业发展。“一带一路”不仅是一个主题性机会,还是一个普惠式机会、系统性机会。一带一路概念涉及到很多大蓝筹,如果说“一带一路”是中国一路带着其它国家的小伙伴玩,那么A股市场上就是“一带一路”一路带着大盘指数玩。
Ⅱ 长江经济带如何“领跑”中国经济增长
2018年上半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中有10个经济增长表现优于全国6.8%的增速,其中贵州、云南、江西等7个省份跻身全国增速前十,组成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方阵”。
过去近1个月时间内,中新社记者从云南出发,一路沿长江蜿蜒向东,至浙江收尾,探寻“领跑”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江经济带,如何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新理念的效益
告别过去以投资和要素投入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培育新动能创造条件和空间,这正在成为长江经济带各大城市的共识。
长沙,湘江新区,远大住工集团的生产基地里,不见汗流浃背的建筑工人,只有一台台智能机械在忙碌;老牌龙头企业中联重科在2017年实现了28款样机下线的“智能制造”产品升级。
武汉,东湖新区,8公里的左岭大道沿线,分布着国家存储器基地、武汉华星光电、武汉天马微电子等总投资额超过4000亿元的人民币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就在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野之地。
芜湖,国家级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埃夫特智能装备公司生产的机器人已在金属加工、打磨抛光、搬运码货等多个岗位“就业”。
上述城市都拥有一批以创新为动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企业。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巡视员周虎说,在培育长江经济带新动能方面,官方正推进沿江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已命名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有380多家,长江沿线占45%左右,对于整体的工业集聚发展、绿色发展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喜新不厌旧。在腾退化解旧动能、破除无效供给的同时,也要为传统行业插上新的翅膀。
以长江岸线治理,通过搬迁改造助化工企业入园为例,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忠认为,“入园”可促进化工企业转型升级,通过搬迁还可淘汰一些小的、落后的、不环保的产能和工艺,推动兼并重组,以此做大做强化工产业。
Ⅲ 长江经济带的主要优势
一是交通便捷,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腹心地带,经济腹地广阔,不仅把东、中、西三大地带连接起来,而且还与京沪、京九、京广、皖赣、焦柳等南北铁路干线交汇,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
二是资源优势。首先是具有极其丰沛的淡水资源,其次是拥有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此外还拥有闻名遐迩的众多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三是产业优势。这里历来就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我国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工业的精华大部分汇集于此,集中了一大批高耗能、大运量、高科技的工业行业和特大型企业。此外,大农业的基础地位也居全国首位,沿江九省市的粮棉油产量占全国40%以上。
四是人力资源优势。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之一,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
五是城市密集,市场广阔。1995年沿江九省市拥有大小城市216个,占全国城市数量的33.8%;城市化水平约为5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城市密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2.16倍。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和三峡工程建设将产生数千亿元的投资需求,而且这一地区人口密集,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各种消费需求也十分可观,对于国内外投资者有很强的吸引力。
由此可见,长江流域孕育了发达的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是整个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除沿海开放地区以外,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地带,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是其它经济带所无可比拟的。与沿海和其它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是我国今后15年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应该成为世界上可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经济带。
Ⅳ 长江沿岸经济带的发展特色是什么
长江经济带具有得天独厚的综合优势:
一是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腹心地带交通便捷,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腹心地带,经济腹地广阔,不仅把东、中、西三大地带连接起来,而且还与京沪、京九、京广、皖赣、焦柳等南北铁路干线交汇,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
二是资源优势。首先是具有极其丰沛的淡水资源,其次是拥有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此外还拥有闻名遐尔的众多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三是产业优势。这里历来就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我国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工业的精华大部分汇集于此,集中了一大批高耗能、大运量、高科技的工业行业和特大型企业。此外,大农业的基础地位也居全国首位,沿江九省市的粮棉油产量占全国40%以上。
四是人力资源优势。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之一,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
五是城市密集,市场广阔。1995年沿江九省市拥有大小城市216个,占全国城市数量的33.8%;城市化水平约为5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城市密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2.16倍。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和三峡工程建设将产生数千亿元的投资需求,而且这一地区人口密集,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各种消费需求也十分可观,对于国内外投资者有很强的吸引力。由此可见,长江流域孕育了发达的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是整个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除沿海开放地区以外,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地带,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是其它经济带所无可比拟的。与沿海和其它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是我国今后15年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应该成为世界上可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经济带
。
本段城市分布
沿线城市上海:(1个)江苏:南京、镇江、扬州、泰州、苏州、无锡、常州、南通(7个)浙江: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6个)安徽:合肥、芜湖、铜陵、安庆、巢湖、池州、马鞍山(7个)江西:九江(1个)湖北:黄石、鄂州、武汉、荆州、宜昌、黄冈、咸宁、恩施(8个)湖南:岳阳(1个)重庆:重庆、万州、涪陵(3个)四川:泸州、攀枝花、成都、宜宾(4个)
Ⅳ 如何促进长江旅游客运健康持续发展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版图中的重要轴线,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涉及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七省两直辖市。事实上,从长江经济带开发的战略构想提出,到上升为国家战略,其历程走了近30年。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如下,一是依托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二是做大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三是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四是促进"两头"开发开放,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缅经济走廊。依托这4个定位,最终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形成转型升级新的支撑带。
长江黄金水道是贯通东中西部、通航能力最强的航道,要用黄金水道串起长江经济带"珍珠链"。未来区域经济的格局将是沿海、沿边、长江流域同时推进开放、开发,形成东、中、西部一体化发展局面;长江经济带将作为承东启西的重要轴线,将会成为互动、传递的纽带。推动建设长江经济带,其战略意义重大而又深远,是带动东、中、西部整盘复兴的全局战略。
一、国家努力打造长江上游至下游水陆空立体旅游带
现代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已上升为国民经济战略支柱产业,是符合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中国游轮经济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游轮度假游、品质游是现代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方向。国家将打造长江全流域黄金水道,行业主管部门和沿江城市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旅游规划和扶持政策,长江游轮旅游业将迎来一轮新的发展机遇,将对长江经济带的建设起到很好的拉动作用。
游船产业作为旅游业的高端行业,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而不断发展。长江游船旅游经过30年的发展,不断壮大,是一个有市场、有前景、有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具有资源利用可持续性、市场需求连续性、产业发展延伸性等特点,并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三峡大坝工程的完善,蓄水水位达到175米,长江游轮产业迎来新一轮产业升级,万吨级豪华游轮成为游轮产业的主力军,航线由重庆到上海已畅行无阻,沿途武隆、鬼城、白帝城、三峡及大坝、武当山、黄鹤楼、岳阳楼、庐山,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滕王阁……长江两岸山川秀美、文化灿烂,长江游轮尽可利用好这些旅游资源,将成为沿江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建设长江经济带服务。长江旅游资源沿长江水道分布、相互之间有密切联系,通过游轮可以串起沿岸自然风光以及人文资源,打造黄金旅游带,比各省市独自发展旅游的效应大得多。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曾表示,国家旅游局正在打造一条从长江上游、中游到下游的水陆空立体旅游带。近年来,湘鄂赣皖四省省会围绕"长江经济带,中游四省游"主题进行磋商,四市将在多领域开展合作。旅游业资源能耗少、环境污染小,符合长江经济带绿色环保的要求;它的带动能力强,产业链延伸到社会各个方面,可以带动农业、工业、服务业全面发展。而且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面临的行政壁垒和其他产业相比偏少,长江沿岸各省市可以通过产品互推、客源互送等方式,实现良性互动。发展游轮旅游业可以带动当地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建设。
长江旅游带范围很大,各省市之间、上中下游之间联动发展并不容易,需要国家层面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推动各地进行协调。如湘鄂赣皖四省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旅游资源独特而丰富。四省有国家5A级景区23家,4A级景区近300家,"三大名楼、三大名湖、十大名山"享誉中外。在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旅游业亟须实现区域联动,以更好地发挥引擎功能和纽带作用。随着"武汉共识"的达成和"长沙宣言"的签署,湘鄂赣皖联袂打造长江经济带"中三角"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和频繁。2013年签署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暨长沙、合肥、南昌、武汉旅游发展合作协议》提出,四省要开放和共享旅游市场,整合推出特色旅游线路,建设区域旅游品牌,完善区域旅游公共服务,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二、游轮旅游业将是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的靓丽名片
旅游业具有明显的低碳特征,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是符合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朝阳产业。从产业角度看,游轮旅游业带动功能更强,旅游消费集行、游、食、住、购、娱于一体,产业链延伸到社会各个方面,是拉动内需的先导产业。旅游将成为人口流动和区域交流的纽带,长江经济带的各省市可通过产品互推、客源互送,可以在长江流域聚集大量人气,实现游轮、游客、景区、旅行社等产业链互动和城市间的板块互动,游轮旅游将成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的一张靓丽名片。
三、战略重组推动游轮旅游业转型升级
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长江游轮旅游的主题形象、资源开发、市场营销、区域协作都要有利于维护这个品牌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当前,长江流域旅游交通建设已取得重大突破,航空、铁路、陆路、水路交通项目,已经形成快捷、舒适、安全、生态的立体旅游交通网络。无障碍旅游已经实现,游船、景点、餐饮、住宿、车辆等一卡通,游客无论从哪里到长江,都买得到游轮票,可在重庆至上海的任何一个游轮港口上下客进行旅游、观光、休闲、探险、探亲、会议、商务等,使长江游轮旅游从线状旅游升级为带状旅游,成为以游轮为基础,整合游轮起始港和航线产品相关景点景区、码头基地、陆上交通、酒店餐饮、休闲娱乐等设施资源的高端化复合型旅游业态。
目前,由于长江及三峡游船产业缺乏总体发展规划、区域分割、景区及配套设施发展较为滞后、旅游企业整合资源能力弱小、游船线路产品缺乏多样化和创新力、沿岸地面接待服务水平不高,使长江游船旅游产业难以形成国际一流的品牌影响力,制约了长江游轮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皇家加勒比海邮轮、歌诗达邮轮、丽星邮轮等国际知名邮轮企业十分看好中国消费市场,纷纷进驻中国沿海,已选择在上海、天津、海南三亚等地建立邮轮母港或挂靠港。由此可见,中国长江游轮旅游产业进入了重要的战略发展期,将面临国外邮轮企业竞争和行业转型的挑战。借助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长江游轮旅游产业通过进行战略重组,围绕产业化、规模化、高端化整合长江旅游资源,将有利于推进长江旅游转型升级,打通区域条块分割限制,促进长江流域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必将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对整个长江经济带建设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拉动作用。几点建议:
一要大力推进长江游船船型标准化、大型化,加快船舶运力结构调整,提升长江游船旅游的生产力水平。要出台相关政策,并充分运用《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政府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和地方配套资金的运用机制,加快淘汰能耗高、客位数少的游船步伐;积极推进现有船型比选和适应发展需求的标准船型研发工作;增量投入,计划通过多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控制初始投入,到2020年长江干线运输船舶实现标准化、大型化和系列化的目标;
二要着力优化游船运输生产结构。要结合长江干支流的特点,逐步形成市内夜游轮、重庆到宜昌的三峡支线游船、武汉到上海的长江中下游支线游船、重庆到上海的长江全揽游等游船产品及长江游船与海上邮轮相对接等不同的生产运输结构,促进长江游船形成专业化运输体系;整合航运企业经营资源,鼓励和引导大型游船企业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集约化、网络化的游船生产运输,提高单船效率和效益。
三要优化长江游船码头布局。积极推进上海国际游轮中心、武汉中游国际游轮中心和重庆上游国际游轮中心建设,重点发展丰都、巫山、奉节、秭归、荆州、安庆、南京、上海等沿江主要港口游轮码头,使之成为综合性的专业化、现代化港区,并不断推进码头功能旅游化、综合化、配套化。
四要从政策导向上入手。在船舶标准、能耗指标、机型选择、污物排放、轻型环保建材的使用、防污染等方面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提高长江游船企业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水平,深入开展节能减排等关键技术研究,大力发展绿色长江旅游,促进和谐长江建设。
五要更新发展理念。要把长江游船旅游纳入到长江沿岸的重庆、宜昌、武汉、南京、上海等城市旅游体系建设中,统筹把握长江游船旅游与长江沿岸城市旅游综合体系的协调发展;着力提高游船旅游服务质量,努力提供更安全、更经济、更高效和舒适、便捷、个性化的游船旅游公共服务,让长江游船旅游成为客户的满意选择和人民群众喜爱的出行、旅游方式。
六要积极培育长江游船旅游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大长江游船二次消费力度,通过加强引导、系统开发、整体推进、规范管理、政策配套等措施,增加游船二次消费效益贡献。同时还要集中优势资源对长江游船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争取上市,打通低成本融资渠道,从而实现"一个带动(带动交通、航空、餐饮、住宿等其他旅游产业发展)、三个延伸(实现向景点和旅游接待延伸,向地面旅游业务和码头岸线综合旅游产业延伸,向全程入境自联业务延伸)"。
Ⅵ 讨论并简述长江下游旅游区今后的发展趋势!
从整体上看,上中下游有其显著特征:自然资源分布东缺西丰,对外交通联系东扬西闭,科技教育水平东高西低、经济发展水平东富西贫。就流域经济而言,上中下游之间的关系,具有两大鲜明特征,即一是整体性,二是相对独立性。
上中下游经济开发的整体性。一般讲,上游地区山高、坡陡、流急,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不利于人口聚居和资源开发;而下游地区地势平坦,自然条件较好,交通极为便捷,有利于人口聚居和经济开发,因此,流域经济开发的基本序列,应是下游、中游至上游。上游地区拥有较丰富的资源,加快上游地区的开发,是中下游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所在;还有利于缩小上游地区与中下游地区的差距,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与社会安定。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属于全流域性的,如果上游地区由于资源的开发导致水土流失,不仅使自身的经济发展受损,而且还危及影响到中下游地区。
由于同饮一江水,在流域经济中,生态环境的保护是高于一切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流域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流域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的整体性。事实上,流域经济的整体性,早在美国1933年开发田纳西河流域时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他们遵循流域经济整体性原则,对整治田纳西河流域作全盘考虑。经过几十年的综合治理,致使水土破坏严重、流域水患为害的田纳西河流域已成为工农商紧密结合、旅游业兴盛的环境优美的经济发达区。
长江流域的整体开发,对社会经济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作为国家来说,必须加强对长江流域整体开发的领导,不但重视长江中下游的开发开放,还要加大上游地区的开发、开放和环境保护的力度,应该借鉴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整治的上述成功经验,进行长江流域的开发整治。
流域经济整体开发,可以获取一定历史条件下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相统一的效益。但是,这并不排斥上中下游各地带区域经济开发的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也是上中下游经济开发的一个重要基本特征。
首先表现在其经济开发的重点有所不同上。上游地区经济开发的重点主要是生态经济,如保持水土植被,充分利用水能的电力、矿产开发和原料失重较大的加工业等。就长江而言,其上游经济具有明显的内陆经济或山区经济特色。下游地区经济开发的重点主要是高科技产业和外向型产业,同时还应加快发展商贸、航运、第三产业等。其下游具有明显的外向型经济或海洋经济的特点。而中游地区,则属于上下游经济的中间过渡带,其经济开发重点主要是水能与耗电工业、航运、商贸、水产、矿产和旅游业等。其次,表现在其开发阶段上。即总的趋势是,上游属于经济技术不发达地区,中游属于经济技术次发达地区,下游属于经济技术发达地区。从进展看,下游规划较细,中游较粗,上游涉及较少。尽管上中下游各地带区域经济开发在不同层面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对独立性,但这并不否定流域经济开发的整体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流域经济开发的整体性与其上中下游各地带区域经济开发的相对独立性,是相辅相成的。
Ⅶ 江西重点抓好哪些工作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江西拥有152公里长江黄金水道,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长江流域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处于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交汇点。
在抓“全过程”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江西纵深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不断创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立足“源头严防”,扩大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范围,抓紧组建省级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机构;加快建设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尽快制订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技术标准。立足“过程严管”,在2016年率全国之先建立全流域生态补偿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提高补偿标准,并启动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试点。立足“后果严惩”,实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开展生态文明考核和绿色发展评价,加大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力度。
在抓“全方位”协同共赢合作方面,赣湘鄂三省现已建立了长江经济带共治合作机制,江西省将以此为平台,主动对接、密切沟通,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围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和政府间信息共享,探索建立省际公共服务协调平台,加快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Ⅷ 如何融入长江经济带与旅游产业发展
您好,以下是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的措施:
贵州省融入长江经济带,通道建设是重点,大力推动交通互联互通,强化节点衔接,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实现通关一体化。同时,整合旅游资源共建黄金旅游区域。
加快连接长江上游中心城市和主要港口的通道建设,推进长江经济带经贵州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通道建设,打通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经贵州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快捷通道。
乌江是我省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有效载体。早在2014年,贵州省就启动水运建设大会战。历经数年航道改造,乌江即将实现复航,将于近期迎来复航前的首次试航。
沪昆高铁的开通,贵州省与湖南、江西、浙江、上海等长江经济带省市的联系更加密切。贵州省还与湖南签署协议共建中西部首个“高铁经济带”,今年将进一步加快黔湘滇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建设。
湖南作为长江中游的重要省份,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打造长江经济带新增长极。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依托黄金水道,发展长江经济带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湖南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设施不断建立和完善。目前,全省高铁建设车速达到每小时300至350公里以上的,已经建设完成了1296公里,在全国名列前茅。截至2015年,湖南高速公路达5700公里。此外,今年沪昆高铁即将开通。
江西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江西是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省份之一,处在长江流域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上。
长江经济带建设将给江西带来多重机遇——
长江经济带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有利于江西整合水运资源、重振赣鄱千年“黄金水道”,加快构建立体化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提升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交通区位优势;
围绕对接长江沿江综合运输通道,江西以高等级航道和快速铁路建设为重点,打通联江通海战略通道,形成四通八达、高效便捷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水运方面——重点实施长江干支线航道等级提升工程、港口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工程,打通鄱阳湖流域主要支流连通长江的出海通道,振兴千年赣鄱黄金水道;
陆运方面——建设承东启西、连南接北高铁干线,构建覆盖所有设区城市的“四纵四横”快速铁路网。积极对接沿江和周边省市高速路网,全面打通出省高速通道;
航空方面——加快推进干支线机场工程,加快完善机场布局,到2020年形成覆盖全省的航空服务能力,提升江西在长江经济带的航空枢纽地位。
贵州铜仁:生态资源是铜仁后发赶超的重要战略性资源,而生态文化是最具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旅游资源。交通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铜仁逐步摆脱了“边缘”地位。“十二五”期末,铜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28公里增加到596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通乡油路、通村水泥路实现全覆盖……一张初具规模的综合交通网,让这里迅速成为武陵山区的新兴交通枢纽,成为贵州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前沿区域”。“十三五”期间,铜仁将继续开建4条高速公路,到2020年,出省通道将增加到8个,通车里程可望达1000公里,高速公路密度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且乌江三级航道建设将加快推进。铜仁作为贵州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前沿”地位将更加凸显。
大交通促进大流通,大生态带来大发展。当前,铜仁市黔东工业聚集区、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乌江生态经济走廊“两区一走廊”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已基本成型。
四川广安:2014年9月,为推动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发展,国务院出台《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使得长江经济带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撑带。
《意见》的出台,为长江黄金旅游带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国家将更加重视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为政策突破提供基础;基础设施投入增加,设施将更加完善,互动流通将更加频繁;依托长江黄金旅游带,成渝经济区与长三角经济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区域层面,将有利于跳出区域看区域,从更大尺度整合旅游资源,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及国际化旅游线路;将有利于依托长江经济带平台,开展更大影响力的旅游市场营销。
广安作为川东门户和长江经济带中上游的重要节点,面对巨大的发展机遇,应努力发挥其区位、资源及品牌优势,为长江经济带更好更快发展做出努力。
广安应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积极承接“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合作论坛”,积极响应旅游合作联盟的各项工作计划,积极对接其他区域旅游景区,形成世界级旅游产品及线路,积极开展红色体验旅游和生态康养旅游,更应该将自己纳入长江经济带市场营销范畴,借助长江经济带的宣传营销优势,大力提升自身知名度,积极拓展长江经济带内部旅游市场。同时,广安应对接好成都和重庆两大旅游集散地,在条件成熟时修建自己的机场,开通自己的高铁,从而更好地融入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去。
Ⅸ 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一是交通便捷,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腹心地带,经济腹地广阔,不仅把东、中、西三大地带连接起来,而且还与京沪、京九、京广、皖赣、焦柳等南北铁路干线交汇,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
二是资源优势。首先是具有极其丰沛的淡水资源,其次是拥有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此外还拥有闻名遐迩的众多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三是产业优势。这里历来就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我国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工业的精华大部分汇集于此,集中了一大批高耗能、大运量、高科技的工业行业和特大型企业。此外,大农业的基础地位也居全国首位,沿江九省市的粮棉油产量占全国40%以上。
四是人力资源优势。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之一,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
五是城市密集,市场广阔。1995年沿江九省市拥有大小城市216个,占全国城市数量的33.8%;城市化水平约为5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城市密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2.16倍。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和三峡工程建设将产生数千亿元的投资需求,而且这一地区人口密集,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各种消费需求也十分可观,对于国内外投资者有很强的吸引力。
由此可见,长江流域孕育了发达的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是整个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除沿海开放地区以外,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地带,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是其它经济带所无可比拟的。与沿海和其它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是我国今后15年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应该成为世界上可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经济带。